導航:首頁 > 基金管理 > 台灣農畜發展基金會

台灣農畜發展基金會

發布時間:2021-08-14 06:41:52

❶ 如何發展農業和畜牧業

採集和狩獵是人類最早的兩種經濟生活方式。在十分遙遠的年代,早期人類主要生活在草原和森林的邊緣地帶,那裡有極為豐富的自然資源。由於生產力低下,人們就單純地依靠自然界的賜予,採集野生植物的根、莖、葉、果實,獵取動物,作為食物。在現代發現的許多早期人類遺址中,都相應地發現了一些古代動植物的化石,它們大部分是早期人類有意識地採集和獵取來的。

採集和狩獵這種生活方式主要盛行於舊石器時代。由於這種生活方式不能保證人類對食物的需求,使早期人類處在飢餓困苦的境地,不能夠大量繁殖。在那個時期,十幾歲就夭折了的人很多。

考古發掘證明,植物在早期人類的食物中佔有較大比重,以後動物的比重加大,大到劍齒虎、犀牛、象,小到老鼠、螞蟻,無一不是他們獵取的對象。在這種生活方式下,男子一般集體從事狩獵,婦女們主要從事採集。

採集和狩獵的生活方式在後來逐漸分化,發展成為原始農業和原始畜牧業。

在很久很久以前,早期人類在長期的採集勞動實踐中,逐漸發現了一些植物一歲一枯榮的特有現象,知道按期採集它的果實、根、莖充飢,熟悉了一些植物的生長規律,並摸索到栽培的方法,從而產生了原始農業。

開始從事原始農業的是那些肩負採集重任的婦女。她們使用石鋤、石斧、蚌鋤等工具進行耕作,從事刀耕火種的原始農業生產。亞洲、非洲和美洲都分別出現了農業村落,歐洲在稍晚時也出現了農業。最古老的農作物有:美洲印第安人培植出的玉米、馬鈴薯、甘薯,亞洲和非洲人培植出的小麥、大麥、水稻、棉花、粟,歐洲人培植出的小麥,等等。玉米的原始作物是大芻草,約在7 000年前培植成功。小麥和大麥約在距今9 000年前培植成功。

早期人類在長期狩獵的勞動實踐中,為了補充食物,時常有意將一些幼小的野生動物帶回家中飼養,逐漸發現有一些動物可以馴化成家畜,從而出現了原始畜牧業。

狗、山羊最早被馴化,其次是豬、牛、驢、馬,再後是火雞、雞。可是,世界各地馴化野生動物為家畜的時間並不是一致的。以狗的馴化為例,美洲約在距今14 000年至9 000年間,伊朗約在距今11 000年前,丹麥約在距今6 800年,中國約在距今6 000年前。中國是最早馴養家畜的地區之一,在距今約7 000年至6 000年前的河姆渡遺址中,就有大量的家豬化石出土。約在距今5 000至4 000年前,中國馴化了野雞。

原始農業和原始畜牧業的出現,使人類能夠通過自己的勞動來增加動植物的生產,生活有了保障,人口不斷增長,開始過著比較安定的生活。知識點原始農業的基本特徵

原始農業的基本特徵是:

(1)生產工具簡單落後,以石刀、石斧、石鏟、石鋤和棍棒等為主。石刀、石斧是用來砍伐樹木的;石鏟、石鋤是用來對林地開荒的(初期原始農業的土地都是選擇在林地上進行的,草地的開發是後來的事情。)

(2)耕作方法原始粗放,採用刀耕火種。

(3)從事的是簡單協作的集體勞動,獲取一定的生活資料,維持低水平的共同生活需要。

舊石器時代的採集、狩獵經濟是早期的原始農業。中國古代農業中存在的「刀耕火種」和「火耕水耨」均屬原始農業的一種耕作方法。

❷ 北京首農畜牧發展有限公司綠荷牛業分公司怎麼樣

簡介:北京首農畜牧發展有限公司綠荷牛業分公司成立於2014年01月02日,主要經營范圍為生產、經營荷斯坦奶牛(限在種畜禽生產經營許可證地址,許可證有效期至2016年12月12日)等。
法定代表人:張振新
成立時間:2014-01-02
工商注冊號:110000450250864
企業類型:分公司
公司地址:北京市大興區舊宮鎮德茂庄北京三元種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院內1號平房

❸ 台灣農業的發展歷程

戰後,台灣農業的發展大致經歷了「恢復-發展-停滯-轉型」四個階段,也反映了台灣農業的興衰史。 1945-1952年,是台灣農業的恢復階段。農業在日據時代曾獲得較大發展,尤其是20-30年代,在日本所謂「農業台灣、工業日本」的殖民政策下,出現了台灣農業發展的一段「黃金時代」,也形成了以稻米和甘蔗為主的單一農業生產形態。1951年,台灣農業生產恢復到戰前最高水平,稻米產量達到148.5萬噸,甘蔗產量為202.2萬噸。這一時期,農業生產年平均增長率約為13%,農業勞動生產力年增長率約為6.3%,每年土地生產力約增長9.2%。 1969年是台灣農業發展的一個分水嶺。
此後農業逐漸進入停滯階段。60年代中期,台灣經濟結構開始轉型,逐漸由以農業為主的經濟形態向以工商業為主的經濟形態轉變,農業開始走向衰落,農村勞動力開始大量流入城市與工商業。農業就業人口比例不僅繼續下降(1969年第一次降至40%以下),而且農村勞動力的絕對數也於1970年開始下降,耕地廢耕現象日趨明顯,土地利用走向粗放經營,農作物復種指數下降,傳統出口農產品因工資成本上漲逐漸失去海外市場。農業生產於1969年出現50年代中期以來第一次負增長,農業發展進入停滯階段。農村專業農戶減少,專業農戶數占總農戶數的比例從1970年的30.2%降為1980年的8.9%;農民來自農業的收入下降,農家所得來自農業凈收入的比重從48.7%降至26.4%;農業生產年平均增長率為4.1%,其中有3年為負增長。 自60年代末農業進入停滯階段後,台灣當局對農業政策進行了重大調整,從過去注重農業生產與增加糧食自給轉為農業、農村與農民生活的全面發展,採取了一系列新的政策措施,但未改變農業與農村發展所面臨的困境。80年代起,台灣當局對農業政策進行了全面調整,農業發展進入一個新的轉型期。其重要政策措施包括:1980年修正公布《農業發展條例》;1982年公布「第二階段農業改革方案」與「第三期提高農民所得,加強農村建設方案」,召開第一次「農業會議」;1983年提出「培養農業八萬大軍」口號;1984年制訂「加速基層建設,增進農民福利方案」,提出發展「精緻農業」構想,並實行「稻田轉作六年計劃方案」;1985年提出「加速農業升級重要措施,改善農業結構,提高農民所得方案」;1988年召開第二次「農業會議」;1990年更提出「農業零成長」口號及制訂「農業綜合調整方案」等。這些方案與措施都是將農業從「量」的發展轉向「質」的提高。
然而,80年代以來,農業生產增長速度雖迅速下降,但農業專業化程度有所提高。1980年到1998年間,台灣農業生產年平均增長率僅為1.1%,其中有7年為負增長。2000年,農業生產更大幅衰退16%。但農業專業化程度有所提高,專業農戶比例上升。在耕種農戶中,專業農戶比例從1980年的9%回升至1990年的12%,1999年達到15.6%;在非耕種農戶中,專業農戶比例從7.4%上升為1990年27.5%;農民收入中,農業凈收入所佔比重也開始回升,從1980年的29.6%上升為1990年的35.2%。

❹ 謝通門縣羌岬熱農畜扶貧科技發展有限責任公司怎麼樣

謝通門縣羌岬熱農畜扶貧科技發展有限責任公司是2018-05-17在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地區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國有獨資),注冊地址位於西藏日喀則市謝通門縣恩久路1號。

謝通門縣羌岬熱農畜扶貧科技發展有限責任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540227MA6TB0CJ6X,企業法人普巴確,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謝通門縣羌岬熱農畜扶貧科技發展有限責任公司,本省范圍內,當前企業的注冊資本屬於一般。

通過網路企業信用查看謝通門縣羌岬熱農畜扶貧科技發展有限責任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❺ 什麼是農業發展基金

一、農發基金的成立
七十年代初,世界不少地區農業欠收,出現"糧食危機"。在發展中國家的積極推動下,聯合國於1974年11月在羅馬召開了世界糧食會議,決定成立"國際農業發展基金會"(以下簡稱"農發基金"),以便為發展中國家的農業開發,尤其是糧食生產提供資金。

聯合國《關於建立國際農業發展基金會的協定》於1977年11月13日正式生效。農發基金於1977年12月成立,並從1978年1月1日起開始其業務活動,現已發展成為聯合國糧食與農業的三大機構之一。

農發基金現有162個成員國,這些國家共分為三個類別,即I類國家-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成員國,共21個;II類國家-石油輸出國組織成員國,共12個國家;III類國家-發展中國家,共129個國家。

農發基金的宗旨是"籌集資金,以優惠條件提供給發展中的成員國,用於發展糧食生產,改善人民的食物營養,逐步消除農村貧困現象"。農發基金是為發展中國家的扶貧和農業開發提供資金服務的一個國際金融機構。

在增加糧食生產方面,有短期項目、長期項目和政策支持項目。①短期項目主要是通過改良土地、改進排灌、改良品種、改進農作制度和管理水平來提高作物產量。②長期項目主要是通過興修水利、墾荒和移民等手段改善和提高農民的生產和生活條件。③政策支持項目主要是協助政府解決在土地、物價、信貸、市場、補貼等農業政策投資方面的資金需求。

在消除貧困方面,農發基金主要強調貸款項目要直接用於經濟條件差的個體農戶和鄉村婦女,而不能用於國營企業或為私人資本贏利。

二、資金來源與籌措
農發基金的資金來源包括∶①創始基金;②成員國補充捐款;③非成員國和來自其他方面的特別捐款;④農發基金的投資收益

農發基金資金的籌措由三個類別的國家協商提出認捐總額。I、II類成員國是農發基金的主要捐助國;III類成員國是農發基金的主要受援對象,但也根據自願的原則捐助部分資金。農發基金每3-5年進行一次資金補充,到目前為止,共進行了五次補充資金認捐,累計總額達41億個特別提款權(包括創始基金)。

三、資金的使用∶分贈款和貸款兩種
贈款用於技術援助,不超過年度工作計劃的7.5%。

貸款分為三類,即∶
高度優惠貸款,每年收取0.75%的服務費(1994年以前收取1%),貸款期40年(1994年以前為50年),含寬限期10年。凡人均國民生產總值不超過805美元的國家均可使用此類貸款;
中度優惠貸款,年利率相當於其它國際金融機構浮動利率的50%(現為3.54%),貸款期20年,含寬限期5年,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在806-1305美元之間的國家適用此類貸款;
普通貸款,年利率相當於其它國際金融機構浮動利率的100%(現為7.07%),貸款期15-18年,含寬限期3年,適用於人均國民生產總值1306美元以上的發展中國家。
貸款項目涉及農業開發、鄉村發展、信貸、灌溉、畜牧、漁業、移民定居、農產品儲存、加工和銷售、科研推廣培訓等九個領域,近來又強調對農村貧困婦女進行扶持。

四、組織機構
農發基金的組織機構包括∶管理大會;執行局;秘書處(總裁及其工作人員)。
⒈管理大會(管理理事會)
農發基金的管理大會由全體成員國組成,為農發基金的最高權力機構。成員國各派一名理事和一名候補理事;理事有投票權,候補理事只有在理事缺席時才有投票權。管理大會每年召開一屆年會,審議上年度的工作報告、下年度的工作計劃和預算、資金補充認捐、選舉新總裁、修訂貸款政策和貸款條件等。我國政府一直派較高級別的代表團出席其歷屆管理大會。

⒉執行局
農發基金執行局由18個董事成員國組成,在管理大會年會上選出,任期三年,每年改選三分之一。執行局經管理大會授權,主持農發基金的日常業務活動。執行局主席由農發基金總裁兼任,但無表決權。執行局一般在每年的4月、9月、12月份召開會議審批貸款和贈款項目及有關政策事項。

⒊秘書處
秘書處由總裁和下設的資源策略部、項目管理部、管理和人事服務部等組成。總裁是農發基金的法定代表和行政首長,任期4年,只可連任一屆。總裁任命一名副總裁和三名助理總裁,並領導全體工作人員,主持日常事務。農發基金現任總裁為瑞典人鮑格(Lennart Bage)。前三任總裁分別為科威特人阿爾蘇丹(Fawzi Al-Sultan),沙烏地阿拉伯人阿爾蘇德里(Abdel Muhsin Al-Sudeary)和阿爾及利亞人雅澤利(Idriss Jazairy)。

農發基金共有265名工作人員,其中專業人員111人,來自49個成員國。中國有2人在農發基金秘書處工作。

為避免機構龐大和佔用過多的資金,農發基金注重利用其它聯合國機構(如聯合國開發計劃署、聯合國項目服務辦公室、糧農組織、聯合國發展支持與管理服務部、世界銀行等)為其項目提供技術服務,進行項目准備和監測評價、貸款管理等事宜。

五、農發基金援華項目原則
1989年10月27日,農發基金確定的對華貸款策略包括以下八點∶
⑴邊陲貧困集中地區應予優先考慮,
⑵強調幫助貧困農戶進行集體開發活動,
⑶特別注意加強農戶組織和其它形式組織的參與,
⑷鼓勵使用新型適用技術,
⑸鼓勵機構創新以幫助邊遠貧困農戶獲得生產投入物、信貸和支持服務,
⑹支持市場銷售以提高貧困農戶的現金收入,
⑺向由受益對象自己管理的勞動密集型加工企業提供資助,
⑻強調經營多樣化,以糾正過去只側重糧食生產的做法。
根據農發基金在世界各地執行項目的經驗和教訓,又增加如下八點∶
⑼確定受益對象方法的可行性,
⑽向少數民族地區傾斜,
⑾重視糧食安全和溫飽問題,
⑿根據項目活動規定貸款限額,
⒀借貸機構和村委會應得到加強,以幫助貸款的發放和有效運用,
⒁在連片種植試驗能更好地利用土地和水資源的基礎上,鼓勵連片開發,
⒂支持推廣、技能培訓和當地機構的發展,
⒃項目區應適當縮小,以便更有效地確定受益對象和利於項目實施。

六、我國與農發基金的合作
1979年7月,中國代表團利用在羅馬參加《世界農村改革和鄉村發展大會》的機會,與農發基金官員進行接觸,開始了雙方的合作往來。

1979年冬季,中國代表團在參加糧農組織大會的同時,與農發基金官員協商入會事宜,後於1980年正式加入農發基金,並承諾認捐。1980年下半年,中國提出"北方草原與畜牧發展項目"的申請,與農發基金開始了實質性的合作。

隨著業務的發展,雙方的高層官員互訪也日趨頻繁。農發基金的前三任總裁:阿爾蘇丹、蘇德里、雅澤利都曾先後訪華,並會見了我國領導人;我國家領導人訪問義大利時,也都會見了當時在任的總裁等高層官員,為促進雙方的友好合作做了大量工作。

我國自1980年加入農發基金以來,已累計向農發基金認捐3033.85萬美元,其中:初始認捐60萬美元和60萬元人民幣;第一期補充資金認捐130萬美元;第二期補充資金認捐180萬美元;第三期補充資金認捐800萬美元;第四期補充資金認捐850萬美元;第五期補充資金認捐1000萬美元。

作為第III類成員國,中國在與農發基金合作早期時間內曾交替使用過高度優惠貸款和中度優惠貸款。自1987年以後,農發基金一直向中國提供高度優惠貸款。到目前為止,農發基金共向我國提供了16筆優惠貸款,協議貸款額4億美元。農發基金貸款項目覆蓋了我國的17個省(市、自治區)的150個貧困縣(市),約有900萬貧困農民直接受益。

❻ 上海融通農畜產品發展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上海融通農畜產品發展有限公司成立於2013年12月20日,主要經營范圍為食用農產品(不含生豬產品)、酒類的銷售等。
法定代表人:史玲玲
成立時間:2013-12-20
注冊資本:10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310101000634851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
公司地址:上海市黃浦區外馬路1218號小庫101號

閱讀全文

與台灣農畜發展基金會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炒股可以賺回本錢嗎 瀏覽:367
出生孩子買什麼保險 瀏覽:258
炒股表圖怎麼看 瀏覽:694
股票交易的盲區 瀏覽:486
12款軒逸保險絲盒位置圖片 瀏覽:481
p2p金融理財圖片素材下載 瀏覽:466
金融企業購買理財產品屬於什麼 瀏覽:577
那個證券公司理財收益高 瀏覽:534
投資理財產品怎麼繳個人所得稅呢 瀏覽:12
賣理財產品怎麼單爆 瀏覽:467
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管理暫行規定 瀏覽:531
保險基礎管理指的是什麼樣的 瀏覽:146
中國建設銀行理財產品的種類 瀏覽:719
行駛證丟了保險理賠嗎 瀏覽:497
基金會招募會員說明書 瀏覽:666
私募股權基金與風險投資 瀏覽:224
怎麼推銷理財型保險產品 瀏覽:261
基金的風險和方差 瀏覽:343
私募基金定增法律意見 瀏覽:610
銀行五萬理財一年收益多少 瀏覽: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