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基金管理 > 顯密佛法基金會

顯密佛法基金會

發布時間:2021-08-12 23:07:10

1. 顯密佛教幾個重點的根本問題

顯指的是 說出來的法眾人都懂。其機緣是指向大眾,比如念佛 持戒。布施 放生。密指的是說出來的法只有固定的個人懂 別人聽不懂的.還必須有上師的傳承。比如打手印,持咒,用咒,就像現在我們知道的大悲咒 准提咒 往生咒等等 就算告訴你了 你也會念了 可是你會用么?這就是根本問題

2. 佛教 顯 密是什麼意思

顯是密的顯,密是顯的密.
所謂顯者,人能明白,就為顯.
所謂密者,人不能明白,就為密.
如何顯密?仁者祥辯!
廣讀大乘,
不懂就問,
一心恭敬,
利益自得!

3. 翁甲之光顯密佛法昌盛洲這個淘寶店真的假的

假的!真的密宗佛法不會那麼容易接觸得到的,更一般人能隨處能結緣的!

4. 關於FPMT和大乘顯密

佛法有顯宗和密宗,源頭都是在印度,顯宗包括了大乘和小乘,密宗是指建立在大小乘基礎之上的密乘也叫金剛乘,金剛乘分為內續部和外續部,大小乘的佛法和外續部的佛法是由釋迦牟尼佛親自說的,內續部的佛法因為因緣何願力的不同,佛陀授記由金剛手菩薩廣為宏傳,後來漢地派人去取經,藏地也派人去取經,取來的佛法中都是既包括了顯宗的也包括了密宗的。
至於具體的藏傳佛法的來源等,建議參看《密宗斷惑論》《索達吉堪布回濟群法師關於藏傳佛法的19個問題》,網路搜索即可。

5. 佛教顯密是什麼意思

顯密是佛教的兩種教法,佛在說法時,有顯說有密說。密是如來密義,顯是開顯密義的權說。佛法中顯密兩者是分不開的。無論顯教還是密教,都是密義顯說,顯開密義。顯教密教皆具顯密,只是側重不同罷了。
在修行上來說,顯是思想意識就可以到的境界,密是超越分別意識的不可思議境界。

6. 什麼是禪宗顯密啊

佛教的宗派劃分,首先是顯宗和密宗,其次是八大宗派,禪宗顯密是其中一種。依唐代密教,釋迦的說教,因為全是「隨他意」的說教,所以不可稱為「真言」;既然是「隨他意」的,就是淺顯易知的,因而可稱為「顯教」。
顯教從其可思議處而入,乃化身佛釋迦世尊所說之當機法門,因眾生根基不同,故有人天乘、小乘、聲聞緣覺乘、菩薩乘的分別。
密教從其不可思議處而入,乃法身佛大日如來所說之內證法門,非菩薩凡夫所知,如法三密加持,可即身成佛,故密乘亦稱佛乘。

7. 如何看待「顯密二宗不是不同修行法門,而是修行先後

凈空法師---華嚴乃是密宗之顯說;密宗就是華嚴之密說,顯密不二。文殊菩薩在此表『禪凈不二』。

又有普賢菩薩。文殊師利菩薩。彌勒菩薩。及賢劫中一切菩薩。皆來集會。

在本經,雖然沒有看到毗盧遮那佛,然而看到普賢、文殊菩薩,就是圓滿的佛法,因為無量壽佛即是毗盧遮那佛。所以,古人將本經稱為中本《華嚴》,確有道理!《佛說阿彌陀經》就是小本《華嚴》。這樣的經典才是圓滿的佛法。他不是說某一個部分,不是局部,是佛法的全體。

我們從菩薩表法中看到,此經確確實實顯示佛法的全體。普賢不但代表華嚴的行門,而且是密宗的開山祖師。我們這個世間的密法是佛滅度之後六百年,龍樹菩薩傳下來的。龍樹的密法跟誰學的?龍樹菩薩開鐵塔,遇到金剛薩埵,金剛薩埵將密法傳授給他,他再傳到人間。金剛薩埵菩薩就是普賢菩薩的化身,也就是普賢菩薩。所以,普賢菩薩不但代表華嚴宗,也代表了密宗。由此可知,華嚴乃是密宗之顯說;密宗就是華嚴之密說,顯密不二。

本經是《華嚴》的精髓。古德說:《華嚴》奧藏、《法華》秘髓,都在此經之中。所以,黃念祖上師(黃老居士是密宗的金剛上師)傳授密法,第一個就要求學密的人念《無量壽經》,受持本經。他是有道理的,因為這是密法的精髓。「普賢菩薩」在此代表凈密不二。這句『阿彌陀佛』,即是無上的密咒,是密法的總綱。可惜知道的人不多。如果不是密法的總綱,密中之密,持名念佛往生,那有那麼大的成就。不往生不能『即身成佛』,往生才真正當生成就圓滿的佛果。深入經藏之後,你就能了解。

出家菩薩中第二位是「文殊師利菩薩」,他代表智慧,代表理論。理之精髓,無過於禪。所以,文殊菩薩也是代表禪宗的第一尊菩薩。我們讀《六祖壇經》就曉得,禪宗不是六波羅蜜里的禪定波羅蜜,而是六波羅蜜里的般若波羅蜜。展開《壇經》,你看六祖傳法的時候,教大家總念『摩訶般若波羅蜜多』。他沒有教你念禪定,沒有教你念禪。因此,名稱雖稱禪宗,實際上是修學般若波羅蜜。

文殊菩薩在此表『禪凈不二』。禪就是凈,所以古德說,這一句阿彌陀佛,『教』包括了,『禪』也包括了,『密』也包括了。這是佛門修學的幾個大綱領。大綱領包括了,其餘的無所不包。所以,彌陀名號確實是大總持法門,沒有一法是阿彌陀佛之外的。阿彌陀佛是整個佛法的綱領,念一句『阿彌陀佛』,一切法門都念到了,一個也不漏。大經上常說的『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到此我們才徹底把它搞清楚了。『一』是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一切』是世出世間一切法,一句『阿彌陀佛』圓滿包含了世出世間一切法。如果再說得詳細一點,『一』就是這一部《無量壽經》,這部《無量壽經》概括了世出世間一切法。這是我們為什麼要寶貴這部經的道理,得到這部經就是得到世出世間一切法。希望我們認真去受持,細心去體會,不要再被其他法門動搖。文殊菩薩在此地代表這個意義。

8. 佛法有顯密,有凈土,律宗、、、等等八萬四千法門,有沒有一個法是適合所有人

凈土宗最為殊勝。統攝一切法門
也是能得生極樂世界捷徑之法:

執持「南無阿彌陀佛」佛號,具足
信、願、行

在《佛說阿彌陀經》中,釋迦牟尼佛三度
勸勉發願往生極樂世界。

而凈土法門,就六個字:「南無阿彌陀佛」。就六個字就成一個宗派,叫凈土宗。雖然只有六個字,可你別小看它,六個字裡面就包括了全部的佛法。

核心大願,得度方法——

1、至心信樂,欲生我國——第18願

2、至心發願,欲生我國——第19願

3、至心迴向,欲生我國——第20願。

(轉貼)凈土法門釋疑續12

1.第十八願稱名念佛,人人可以做到,簡單,是易中之易。念佛,即在阿彌陀佛佛光攝取下。念念之中,除卻八十億劫生死之罪。現有二十五大菩薩隨行影護。願意往生者,當下即是往生決定。念佛自然往生,猶如吃飯自然飽,喝水自止渴一樣,自然如此。因為至簡至易,是屬於完完全全靠阿彌陀佛力量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是易行難信,故釋迦牟尼佛在《佛說阿彌陀經》里稱之為難信之法。

第十九願,是以發菩提心、修諸功德,作為發願求生西方極樂世界。發菩提心、修諸功德,是此娑婆世界眾生學佛之根基,眾生發心修行六度萬行等善行,靠自己的力量修行。阿彌陀佛了知這類眾生,難以自己修成佛道,因而發願救度這類眾生,善巧方便勸他們至心發願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也就是以靠自己力量修行,然後發願往生西方,借佛力量,早日脫離生死輪回,乃至成佛。因此第十九願是屬有靠自己力量修行,再以修行力量,轉向發願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就眾生根基而言,此願與第二十願都同是靠自力修行,然後再靠佛力救度,相對第十八願完完全全靠佛力,在易行道中屬於易信難行。

3、第二十願,是以眾生根基,植諸德本。與第十九願相同,是靠自己修行,通過累積善根福德,廣結善緣的力量,然後迴向,也就是通過把自己修行的力量迴向,即轉向懇請依靠阿彌陀佛成佛的善根福德因緣,以成就自己的善根福德因緣,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可見第十九、二十願與第十八願最大的區別是,第十九、二十願是眾生憑藉自己的修行力量,消除、減輕自身的業障(借假),生起信願之心(修真),轉向懇切祈求阿彌陀佛的救度,而往生西方。

9. 有知道「馬爾康嘉絨薩迦顯密佛學研修院(簡稱嘉絨佛學院)」的朋友嗎

根據該佛學院簡介:僧人與俗家弟子都可以來寺院長期參學,免費提供住宿。

佛學院也可以接待短期參學或者參加法會信眾,以及旅遊參觀者。參觀信眾對佛法要有正知見,起碼要有求學修行之謙虛心態,並要遵守佛學院嚴格的戒律:例如:不得殺盜淫妄酒,不得抽煙、吵架、打鬥、談情說愛等。佛學院在四川省阿壩州馬爾康市腳木足鄉石江咀村,距離馬爾康市50公里。

10. 顯密二宗有什麼區別

顯密之異分為兩點:
一、智慧不同。從空性方面看,密宗不需要因明思維(邏輯推理)的過程,現在就能掌握心的本性——光明;從現象的角度看,顯宗認為肉眼能見的所有物質都屬於輪回,是不清凈的,必須要斷除,卻從不知這些是佛的本性,是清凈的。直到證悟了八地才了知真相。密宗從初入門就教導,世間所見的一切雖都是輪回的一部份,是不清凈的,但實際上都是佛的壇城。
如何能證明這是實情呢?密宗是有辦法證明,只是目前還不忙講,必須等加行修完後才可以談。到那個時候自己去修、去體會,不需旁人指點,自己就可以領悟到一切確都是佛的清凈壇城。顯宗要經過漫長的時間才能達到這個境界,密宗則是即生可成,原因就在於顯宗沒有掌握這方面的訣竅,是智慧不及所致。
二、證悟空性方法各異。顯宗只有邏輯推理一途,這是它不足的地方。密宗則途徑繁多。對根機不是極好的人,可用觀想或氣脈明點一類的修法去逐步引導,以致證悟空性。根機不錯的人,不修這類法也行,用更方便、快速的大圓滿修法就可能立即證悟。這是一個關鍵性的差別,因為要得解脫就必須證悟空性,除此別無他法,所以這個差別不可等閑視之。
密宗與顯宗並不沖突,只不過它有更多的特點。修顯宗的可同時修密,如修凈土的也可修密法;如果修禪也同時修密的話,所修密法對了達禪宗的明心見性會有相當大的助益。禪宗在證悟前的方法上有所不足,密宗恰可補其不足之處。精通顯密的智者去看佛說的八萬四千法門,從小乘到密宗,不會發現有一句話是相矛盾的;智慧淺薄的人看則句句矛盾,以至於顯反對密,密不接受顯,根本無法同時修。這是智力不敷而致,不然,一座就能修八萬四千法門,一座也能修大圓滿所有九乘的修法。所以,在學習時,應從整個佛教不矛盾的角度去思維,反之,則漢藏佛教、凈土與禪宗、大小乘、甚至藏密四大教派,對理解不夠的人來說都是相矛盾的。如果有這樣的勝劣分別念,在佛法里叫謗法。
有一部佛經是專講何為謗法及其罪過的,如果有謗法罪,不僅不能修密法和禪宗,連念佛都不能往生極樂,因為謗法是往生極樂世界的兩個違緣之一。學佛的人,專心致志地念一本書、拜一尊佛、修一種法是很好的,但是,若認為其它的都不如自己的修法,那就是謗法。如果沒有能力修所有的法門,只修一種也行,但不可對其他教派有任何批評。如能避免片面的看法,以平等的信心為基礎,全神貫注地修一個法,不論是何法,都可快速成就。
有些居士,姑且稱他們為「跑跑居士」,成天只是跑道場求灌頂、求福,最終什麼都沒學到,自己也從未想過要如何才能得到正知正見。如果那些灌頂都確實得到的話,同時也受了一大堆的密乘戒,如不能護守戒律,則犯一條算一條,最後得到的只是一堆罪業,別無其它。
當然,上師無論是在家人或出家人,都要同等地恭敬。但就個人修行來說,有無必要每位都去崇拜呢?其實不用,心裡恭敬就夠了。是不是每位從藏地出來的上師都要去見呢?也沒有必要。重要的是自己要堅定立場,這個立場就是出離心、菩提心和空性的見解。如果沒有,成天跑來跑去是不會有什麼好收獲的。灌頂後如果上師不講該守的戒律,居士也不在意該注意哪裡,而密乘戒是一定要守的,如此犯了戒就無關乎知或不知了。無論是對漢傳的法師或藏傳的上師、瑜伽士,作為居士都要培養出平等的清凈心,因為他們是僧眾。但要不要接受他們的傳法、灌頂,則必須觀察。觀察後如決定接受,就必須做到該做的;不能做到,就不要接受。世間法是如此,佛法更該如此。
目前有些居士根本不考慮建立自己的正知正見或修法上的知識,只是追隨別人去找有名氣的上師,例如聽說某某人能飛、會取伏藏,就一窩蜂地跟著跑。其實取伏藏對你有何助益?能飛又怎樣?難道你能跟著飛嗎?如果是替自己設想,去見上師時,要能從上師那兒得到對自己解脫有利的東西才對。這也不是從任何人那兒都可得到的,在這之前與之後都有要求,必須要極端重視這個問題。

《顯宗與密宗之異同》作者:慈誠羅珠堪布

閱讀全文

與顯密佛法基金會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炒股可以賺回本錢嗎 瀏覽:367
出生孩子買什麼保險 瀏覽:258
炒股表圖怎麼看 瀏覽:694
股票交易的盲區 瀏覽:486
12款軒逸保險絲盒位置圖片 瀏覽:481
p2p金融理財圖片素材下載 瀏覽:466
金融企業購買理財產品屬於什麼 瀏覽:577
那個證券公司理財收益高 瀏覽:534
投資理財產品怎麼繳個人所得稅呢 瀏覽:12
賣理財產品怎麼單爆 瀏覽:467
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管理暫行規定 瀏覽:531
保險基礎管理指的是什麼樣的 瀏覽:146
中國建設銀行理財產品的種類 瀏覽:719
行駛證丟了保險理賠嗎 瀏覽:497
基金會招募會員說明書 瀏覽:666
私募股權基金與風險投資 瀏覽:224
怎麼推銷理財型保險產品 瀏覽:261
基金的風險和方差 瀏覽:343
私募基金定增法律意見 瀏覽:610
銀行五萬理財一年收益多少 瀏覽: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