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請闡述股票型基金的流動性風險
定義:
股票型基金的流動性風險是指流動性差的基金使得投資者在短期內無法以合理的價格賣掉,從而遭受降低損失或喪失新的投資機會。
成因:
第一,基金流動性極度不足。
第二,短期資產價值不足以應付短期負債的支付或未預料到的資金外流。
第三,基金再籌資困難。
分類:
股票基金的流動性風險包括資產流動性風險和負債流動性風險。
針對股票基金的流動性風險,應在投資前注意分析,盡量選擇交易活躍的基金。同時,注意不要將全部資金都用來投資,應准備一定的現金以備不時之需。
針對流動性風險,投資者應盡量選擇交易活躍的基金,便於得到市場的認同,冷門的公司基金最好不要購買。在投資債券之前也應考慮清楚,應准備一定的現金以備不時之需,畢竟基金的中途轉讓不會給持有人帶來好的回報。
⑵ 如何應對股權投資基金流動性風險
在中國鼓勵和培育機構投資者的政策背景和證券市場迅速發展的態勢下,投資基金已經成為中國證券市場上備受關注的一類機構投資者。做為基金業創新發展的主流,開放式基金更是成為大眾理財的重要工具。截止2006年1季度,中國已有基金管理公司53家,管理資產約5000億元人民幣,管理的開放式基金數量已達到146隻,基金產品種類也在不斷地豐富和完善。然而,我國資本市場發展的現狀決定了開放式基金不得不面對高流動性的資金來源與低流動性的資產相匹配而引發的結構性矛盾,基金的流動性風險格外突出。怎樣識別基金的流動性風險以及如何控制和防範流動性風險,成為金融學家和基金管理者無法迴避的現實問題,對這些問題的回答和關注是本文研究的出發點。
值得注意的是,現有關於流動性風險的文獻大都基於既定的報價驅動機制,這和我國股票市場指令驅動的交易機制存在較大的差別,從而使傳統的流動性度量指標失去了前提條件和理論支持。其次,關於流動性風險管理的研究,分散於風險管理的不同環節,且不同環節之間缺乏有機的聯系。另外,從開放式基金管理實踐出發進行流動性風險管理研究的研究成果也比較少見。這使得現有的研究結論對開放式基金的管理實踐缺乏一定的現實指導意義。
考慮到中國股票市場的指令驅動特性,以及開放式基金的管理實際,本文從風險識別、風險控制和風險防範角度對開放式股票投資基金流動性風險管理展開了系統研究。在理論研究方面,本文對股票價格沖擊分類信息混合分布GARCH模型的研究,豐富和發展了現有的流動性度量方法和理論體系,同時,本文提出了能夠使基金變現過程中的流動性風險和變現結束時的市場風險整體最優的流動性風險控制新思路;在實證研究方面,本文採用大量股票交易高頻數據進行流動性相關測算,以實現對股票流行性的准確度量,而且,力求對文中所提出的每一量化結論都進行實證檢驗,以使研究結果能夠更容易和更有效地應用於開放式基金管理實踐。本研究的主要工作及由此形成的結論包括:
一、定性分析了開放式基金流動性風險形成機制,總結了開放式基金流動性管理的實踐歷程和理論背景,確定本文研究方向和內容。
二、綜述了國內外流動性風險管理的相關研究成果,重點介紹了開放式基金規模變動、流動性影響因素、流動性風險的度量和控制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和結論,並分析現有研究的不足,為論文的後續研究提供了理論基礎。
三、在股票流動性研究方面,採用標記法和報價法相結合的交易類型識別方法對成交指令流進行計算,在此基礎上迅速創造了騰飛的眾多空間建立了成交量對價格沖擊的一般微觀結構模型,測算出上海A股市場30隻成分股票的可變價格沖擊系數和固定價格沖擊系數,進一步,用交易所報價系統的指令簿信息代替混合分布GARCH模型方差方程的成交量作為解釋變數,同時保持成交量在價格變動回歸模型中的解釋作用,構建了股票價格沖擊分類信息混合分布GARCH模型,通過對樣本股票的實證分析,證實該模型對股票價格沖擊系數的測算是有效和可信的,而且該模型對股票價格沖擊的解釋能力明顯強於一般線性價格沖擊模型。這不僅豐富和發展了現有的流動性度量方法和理論體系,更重要的是為開放式基金流動性風險的識別奠定了基礎。
四、在開放式基金流動性風險識別方面,分別從外生流動性風險和內生流動性風險兩方面展開分析。首先,在外生流動性風險方面分析了影響開放式基金規模變動的相關因素,提出和解釋了收益指標、成本指標、風險指標、紅利指標等因素對基金規模變動的作用;其次,通過量化指標對開放式基金內生流動性風險加以識別,在現有VaR模型的基礎上,引入流動性指標和交易策略指標,構建一個流動性風險度量模型—L-VaR,通過Monte
Carlo模擬法對L-VaR值進行測算,發現基金選擇不同的變現股票、變現數量和不同的交易速度時會對流動性風險值產生明顯的影響,這一結論為開放式基金流動性風險的控制研究提供了解決問題的出發點,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五、從開放式基金流動性風險控制角度出發,構建了流動性風險控制的理論框架;給出連續時間框架下的流動性風險和市場風險的數學表達形式,對流動性風險最優控制策略進行求解,首先,利用目標規劃方法確定需要變現股票的頭寸,其次,利用隨機動態規劃方法確定股票在變現期內的最優變現策略;通過對流動性風險控制策略進行符值演算,發現組合中股票的最優變現策略同時受價格、流動性和波動性等因素的影響。
六、在開放式基金流動性風險防範研究方面,主要從「均衡」管理、資金來源、費率結構和制度設
⑶ 基金公司的風險管理
可從如下四方面入手:
1、風險管理指標體系建設,客觀統一評價風險程度
2、流程、制度建設,做好風險管控
3、風險分類,包括信用風險、市場風險、操作風險、利率風險、流動性風險、戰略管理風險等。
4、風險計量,通過模型量化風險。關於風險量化,目前銀行走在最前面,最著名的就是新資本協議,有完整的風險管理體系
⑷ 流動性對於LOF基金套利的影響案例
你好!
我們知道,在制度上確保指標成分股的流動性,由於ETF套利機制的存在,簡稱LOFs)是在現行開放式其次上市開放式基金(英文名稱Listed
Open-ended
Funds
僅代表個人觀點,不喜勿噴,謝謝。
⑸ 關於財務管理華夏基金案例的一些問題~~(馬忠書上第六章案例後面思考題)
1、當然需要考慮,基金風險系數的計量一般主要以β系數來看 不同類型的基金,不能一起比較。比如股票型的,混合型的,債券型等, 貝塔系數衡量基金收益相對於業績評價基準收益的總體波動性,是一個相對指標。 β 越高,意味著基金相對於業績評價基準的波動性越大。 β 大於 1 ,則基金的波動性大於業績評價基準的波動性。反之亦然。
如果 β 為 1 ,則市場上漲 10 %,基金上漲 10 %;市場下滑 10 %,基金相應下滑 10 %。如果 β 為 1.1, 市場上漲 10 %時,基金上漲 11%, ;市場下滑 10 %時,基金下滑 11% 。如果 β 為 0.9, 市場上漲 10 %時,基金上漲 9% ;市場下滑 10 %時,基金下滑 9% 。
2、因為股票本身就是高風險高收益的類型。
3、不一定,這取決於個股風險,有些股票佔比小的混合基金風險比股票基金風險還大。
4、當然需要考慮,基金投資組合本身就是為了控制投資,分散風險。
投資組合的目的就是為了化解投資風險,確保既得利潤。首先,一般情況下不宜購買超過3隻以上的基金,這樣會耗費太多的投資精力,投資效果未必好。第二,不要購買兩只以上同類型產品,因為如果遇到不可控風險,同類型產品都會同時遇險,風險無法迴避,如果兩只收益都好,買其中較好的一隻足矣。第三,不要購買同一基金公司旗下產品,如果基金公司本身有問題,會連累旗下所有的基金產品,風險依然很大。
⑹ 影響基金流動性風險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企業采購外因型風險:
主要有:
1.意外風險
2.價格風險
3.采購質量風險
⑺ 開放式基金流動性的風險管理現在是什麼情況
基金流動性風險管理
1、對我國開放式基金流動性贖回風險的實證評價
開放式基金是滿足投資者流動性需求和一定收益率需求的動態均衡的產物,我國開放式基金目前都是負擔基金,即收取贖回費用,但這並不表明基金管理者的管理能力就高。從投資者群體結構看,由於我國證券市場發展還不成熟,資本市場、貨幣市場運作效率不高,交易成本較高,投資者的投機意識較濃,以做短線交易為主,長期理性投資理念還未樹立,也就是說低流動性需求的投資者比重較小,而高流動性需求的投資者占較大的比重。良好的業績表現是資金凈流入的關鍵因素,也影響著開放式基金的規模。
2、最低贖回費率與開放式基金流動性風險的防範
通過設置贖回費用並確定合理的贖回費率,負擔基金可以在基金成立時把高流動性的投資者排斥在外。進一步分析看,通過設置適當的贖回費用使開放式基金可以免受流動性沖擊,比如通過前端費用和後端費用來篩選高流動性需求投資者。不過僅靠一個贖回費用是難以使開放式基金完全免受流動性沖擊的,充其量不外乎增加流動性需求高的投資者即短線投資者的交易成本,促使投資者延長投資基金的持有平均周期,從而防範流動性贖回風險。
鑒於投資者流動性需求、投資理念以及成熟程度等有差異,可通過制訂較高的贖回費用和其他負擔費用來排除較高流動性需求的投資者,而通過較高的投資回報率來滿足成熟且具有理性的流動性需求較低的投資者,如此可在某種程度上減少流動性風險。開放式基金費率結構一般受投資者偏好的約束,為了防範流動性贖回風險和提高基金的競爭力,可在贖回費用的設計上採取更為靈活的手段,根據投資者的流動性需求偏好及持有基金的期限長短,收取不同的贖回費用。目前我國開放式基金在這方面已有舉措,像富國動態平衡、易方達平穩增長、融通新藍籌、南方寶元債券基金等贖回費率變得較為靈活,鼓勵投資者長期持有基金,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基金所面臨的贖回壓力和流動性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