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基金管理 > 研華文教基金會

研華文教基金會

發布時間:2021-08-10 07:42:00

❶ 台灣8月8號水災後有那些名人大企業捐助重金!

長榮集團 張榮發個人捐助1億元,集團企業合計捐助4.2億元,共5.2億元。且長榮空廚供應限量麵包餐盒,長榮航運捐贈20個冷凍貨櫃,張榮發基金會提供三千套衣物,長榮飯店及長榮航空提供毛毯、床單、浴巾等必需品,長榮國際儲運負責運送。
台達電集團 鄭崇華捐助1億元,台達電及旗下乾坤科技、達創科技、旺能光電、泰達電子等關系企業捐款2億元,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捐助2億元,共5億元。
鴻海集團 鴻海教育基金會捐助兩億元、永齡教育慈善基金會捐助一億元及台灣事業員工樂捐七千萬元、中國員工三千萬元,共4億元,並捐贈手電筒1千個、大型LED燈組加蓄電池140個、攜帶式LED燈組400個交予災區使用。
台塑關系企業 台塑企業捐款2億元,員工發起捐贈一日所得,約新台幣1億元,共約3億元。
台積電 受災同仁的慰問金5,000萬元,內政部賑災專戶1億元,將協助南科鄰近國中、小學復建工作5,000萬元,共2億元。
國泰金控 董事長蔡宏圖以個人名義捐款1億元,企業捐款1億元,共2億元。
華碩電腦集團 現金1.3億元和市價2,000萬元的1,000台電腦給公益單位,共1.5億元。華碩員工也發起「樂捐一日所得」活動。
源永興隆木業公司 捐將近20萬元,由越南廠捐給中華民國紅十字會。
金仁寶集團 旗下六家上市公司(金寶電子、仁寶電腦、華寶通訊、智易科技、飛信半導體、康舒科技)共同捐款1.05億元,以及價值約1,500萬元的LED路燈500盞,共1.2億元。
富邦集團 總裁蔡萬才捐出5000萬元,富邦金捐5000萬元,台灣大哥大捐2000萬元,共1.2億元。
奇美集團 捐出1億元,交由中央與地方政府進行救災。集團旗下奇美醫院提供災區醫療服務。
廣達集團 廣達電腦集團及全體員工發起捐款活動,共同捐出新台幣1億元。
明基友達集團 明基友達文教基金會名義捐出新台幣1億元。
聯發科 捐款1億元,其中2,500萬元將以屏東縣受災地區為主。
旺旺中時集團 蔡衍明以個人名義捐出5000萬元台幣,旺旺集團捐出2500萬元台幣。
群光電子、藍天電腦 群光捐5,000萬(3,000萬至紅十字會,2,000萬至慈濟)+藍天捐2,000萬(1,000萬至紅十字會,1,000萬至慈濟)+買義賣品王建民簽名球、球棒、手套4300萬+一日捐197萬+自由捐142萬 合計 1億1仟6佰萬
和泰國瑞汽車集團 該公司所屬八大經銷商、關系企業、基金會,國瑞汽車及集團內所有員工,將共同捐資新台幣6,000萬元。和泰汽車代銷售之TOYOTA及LEXUS品牌,均會自動針對因天災受損(如泡水車)之車主,提供工資零件八折優惠,同時針對高單價的引擎控制單元(ECU)提供六折優惠。
遠東集團 捐款六千萬元,並匯整集團底下遠東百貨、太平洋SOGO百貨及愛買等零售通路與各縣市社會局聯系送生活必須物資進災區,並派遣亞東醫院醫療救護人員組成醫療小組前進災區。
元大金控 元大金控及創辦人馬志玲家族捐款5000萬元。
宏達電 捐款5,000萬元。
寶成國際集團 捐款5000萬元及產品義賣。
台灣金控 捐助2000萬元。旗下台銀、台銀人壽及台銀證券子公司主管及同仁捐出1730萬元,共約3730萬元。
日月光半導體 捐款3000萬元
光寶科技集團 光寶集團及全體員工,捐款3000萬元。
頂新國際集團 3,000萬元捐款
研華股份有限公司 捐款2500萬元[
白木屋食品 500萬現金及2000萬元月餅
華南金控 捐助2100萬元。
兆豐金控 捐助2100萬元。
合作金庫銀行 捐助2100萬元。
第一金控 捐助2100萬元。
宏碁公司 捐助受災戶2000萬元。免費替受災戶檢測與維修宏碁資訊產品。
裕隆汽車集團 捐助2000萬元。
中國信託 捐助2000萬元。
新光三越 捐2000萬元予內政部賑災捐款專戶。
巨大機械(捷安特) 董監事捐助500萬元,巨大捐款1,500萬元,合計捐款金額2,000萬元。
中華電信 捐2000萬元,並動員員工全力搶修受損設備。
玉山金控 捐助2000萬元。
La new 捐款2000萬元。
神基科技 捐助2000萬元。
美利達 捐款1,600萬元賑災,再捐十台高級自行車及部分周邊商品義賣。
上海商業儲蓄銀行 捐助1500萬元。
彰化銀行 捐助1500萬元。
精英電腦 捐助1500萬元。
台新金控 捐助1500萬元。
正隆集團 捐助1500萬元。
國產實業集團 捐助1500萬元。
中華航空公司 捐助1400萬元
凱基證券集團 捐助1400萬元
宏泰企業群益證券與關系企業合捐 捐助1200萬元。
智冠科技集團 捐款1200萬元。
義聯集團 捐款1150萬元。
東元電機集團 號召集團旗下包含摩斯漢堡、東訊公司、東友科技、菱光科技等十餘家海內外重要關系企業,共同捐出1000萬元及1000台東元馬達
台灣麥當勞餐廳 七萬個漢堡麵包。麥當勞兒童慈善基金會將提撥1000萬元,購買兒童書籍給災區兒童。
國巨股份有限公司 捐助1000萬元。
華晶科技 捐助1000萬元。
技嘉科技 捐助1000萬元。莫拉克台風受災戶,可持身分證及3年內生產的技嘉泡水主板、顯卡至技嘉全省服務中心免費維修。
台灣工銀 捐助1000萬元。
南山人壽 捐助1000萬元。
威剛科技 捐助1000萬元。
聯邦商業銀行 捐助1000萬元。
銀行公會 中華民國銀行公會全國聯合會600萬元、台灣省銀行公會200萬元、台北市銀行公會100萬元、高雄市銀行公會100萬元。
仰德集團 捐助1000萬元與千萬配電器材。
中國人壽保險 捐助1000萬元人民幣。
國票金控 捐助1000萬元。
拓凱實業 捐助1000萬元。
創見資訊 捐助2000萬元。
統一企業集團 方便麵七百箱、礦泉水一千兩百箱、麵包三萬八千個到災區,結合各關系企業捐款一千萬元。
全聯福利中心 捐助奶粉、方便麵、礦泉水等共一千萬元物資。
中鼎工程 捐助1000萬元。
婦聯總會 捐助1000萬元。
中國南方航空台灣分公司 捐助1000萬元。
青島啤酒 捐助100萬元人民幣予中華民國紅十字會。
微星科技 捐助1000萬元。
特力集團 捐出千萬物資,主要品項涵蓋清潔掃除、居家收納、寢具保暖、家用電器、修繕服務等。
大潤發 集結新竹以北各店物資,提供二十萬包方便麵、十二萬瓶礦泉水和十萬包餅干給災區。
P&G寶僑家品 900萬元民生必需品給台灣世界展望會等各賑災機構。
台灣adidas 捐助包含1,300餘雙運動鞋及2,500餘件服飾,約800萬元。並發動員工捐款募集給台灣世界展望會。
戴爾電腦 捐款約650萬元及發動全球員工自由捐款。
維他露集團 捐助500萬元,外加捐出全體員工一日所得,在物資缺乏的災區也捐出「舒跑」和「御茶園」飲料總共3000箱。
三商美邦人壽 捐助500萬元。
Honda Taiwan 捐款500萬,及受災戶維修優惠方案。
和成欣業集團 捐款500萬元,提供受災戶衛浴及熱水器、瓦斯爐、抽油煙機免費的安全檢測服務,更換零件打七折,並免收服務費。
台灣證券交易所 捐款500萬元。
明台產險 捐助500萬元。
台灣人壽 捐助500萬元。
神達電腦 400萬元現金捐贈給中華民國紅十字會及100台Mio衛星導航機器(約100萬元)提供救災使用。
王品餐飲集團 捐助500萬元。
日盛金控 捐助500萬元。
全球人壽 捐助500萬元,開放「保戶受災戶急難慰問金」受理申請。
台灣櫻花 捐款約500萬元賑災,提供不限品牌瓦斯、廚房器具免費安檢。
鈊象電子 員工和公司共同捐出500萬元給中華民國紅十字會總會。
龍岩人本 捐助1000萬元並提供相關物資捐助。
台灣日立公司 捐助500萬元。
安麗日用品 捐助500萬元,並號召全台25萬直銷商及近300名員工共同捐款,照顧因八八水災失去親人的受災兒童直到其成年為止。
新光紡織 捐款500萬元
達芙妮 捐款500萬元。
食益補台灣分公司(白蘭氏) 捐款200萬元救助災民外,另將捐贈市價超過250萬元的5萬瓶「白蘭氏兒童雞精」。
保誠人壽 保誠與員工共捐425萬元。
屈臣氏 捐款100萬並投入300萬物資
台灣煙酒公司 捐贈紅曲養生薄餅4,000箱、紅曲味噌拉麵3,600箱、台酒好水2,600箱等三項產品共10,200箱;計350萬元物資。
摩根大通集團 包含銀行、證券與摩根富林明資產管理公司,總共捐款10萬美元。
帝亞吉歐 捐款300萬元
味王公司 捐款300萬元給受災最嚴重的台南縣、高雄縣及屏東縣100萬元,同時也捐贈方便麵、飲料及罐頭食品等物資達百萬元。
振興醫院 一日所得300萬元。
全家便利商店 現金300萬元;民眾每認購一項愛心物資,店鋪就相對捐出一元。
家樂福 200萬元物資。
悠遊卡公司 捐款150萬元。
台糖 捐助百萬元物資,提供米、礦泉水、玉米罐頭及早餐包。
兄弟象 100萬元,並舉行簽名義賣。
順得企業 捐款100萬元。
犇亞證券 捐助100萬元。
中華職棒大聯盟 捐出30萬元。
鐵牛運功散 捐助10萬元。
僑福房屋 員工合捐10萬元給基隆市家扶中心。
肯德基 與台南縣社會局合作,提供受災民眾餐點。
大同綜合訊電(大同3C) 出動七十輛巡迴服務車深入災區,提供家電免費到府健康檢查,家電維修免工資,耗材零件費打七折。
燦坤3C 動員「電氣醫生」前往災區免費維修。
台鹽 提供5千箱台鹽海洋生成水。
海航集團 捐助100萬元人民幣。
日本立正佼成會 捐助100萬日元。
春喬食品 提供一千箱八寶粥
泰山企業 五百箱礦泉水
南興企業 提供法國麵包
新竹貨運 提供兩部二十噸的大卡車,運送苗栗愛心物資

❷ 研華的科技基地

研華科技以台灣為基地,在中國、日本、韓國、美國、歐洲、南美、澳大利亞等18個重要工業國家39個城市設立分公司,在全世界80多個國家設有代理商。研華公司自91年進入中國大陸市場以來,已在北京、上海、成都、深圳、西安、廣州設立了分公司,並在鄭州、沈陽、濟南、武漢、重慶、福州、杭州、蘇州、長沙等地設立了辦事機構。
研華杯
2012年8月25日,由中國電子學會以及研華科技聯合主辦,研華文教基金會承辦,中國電子學會物聯網專家委員會協辦的【2012「研華杯」高校物聯網創新創業大賽決賽】在北京圓滿落幕(大賽獲獎名單可登錄研華活動官網或中國工控網研華企業專欄查看)。研華科技總經理何春盛、中國電子學會副秘書長劉明亮、中國科學院院士姚建銓、中國電子學會物聯網專家委員會副秘書長王新霞,同時還有由10多位來自企業、高校、媒體組成的評審團以及工業自動化及物聯網相關行業的嘉賓、媒體們共同出席了此次活動。
2012「研華杯」全國高校物聯網創新創業大賽自2012年3月大賽正式啟動至8月決賽落幕,包括華北、華東、西安、西南、華南在內的五大賽區共有102個團隊報名參賽,75個團隊入圍初賽,21個團隊入圍決賽。在北京進行的決賽現場答辯中,經過團隊現場匯報、評委點評、團隊問答、評委組討論等一系列環節,大賽評審團最終評選出6個優勝團隊獲得由研華科技資助的創業獎金共計十三萬元,其中由蘇州大學同學組成的「睿訊隊」摘得伍萬元大獎桂冠。
此次大賽本著「創新+創業」、「研究+營銷」、「培訓+實踐」、「交流+學習」的公益理念及宗旨,特別延續了台灣「TiC100競賽」中「企業導師制」的寶貴實踐經驗,力圖通過企業管理者與在校學子間的指導與互動、實踐與交流等形式,提供產業、技術經驗分享的平台,為企業與高校間搭建起人才培育與灌輸的橋梁。據了解,在整個大賽的過程中,除團隊帶隊指導老師外,每個參賽團隊都有一名研華科技指定的企業導師加入,每個團隊的企業導師都擔任著為同學們進行產業實踐培訓及商業模式經驗指導的責任。
此次大賽決賽現場共評選出組委會大獎、特等獎、一等獎各一名,二等獎三名、三等獎十五名以及微博達人獎一名,並統一由中國電子學會及研華科技共同頒發獎金、獲獎證書及獎杯。

❸ 董立文的介紹

董立文曾任民進黨中央黨部「大陸事務部」主任。出生於1964年。祖籍河南,生於台灣省。台灣輔仁大學歷史系畢業,1990年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士、1997年博士。原為國民黨員,2005年2月受邀出任民進黨中央黨部「中國事務部」主任,同時加入民進黨。主要經歷:畢業後即到「中華歐亞文教基金會」工作,曾任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研究部副主任、主任、基金會副執行長,並任台灣交通大學通識中心兼任副教授,私立輔仁大學共同科兼任副教授,「行政院大陸事務委員會」大陸廣播評審,「考試院」「國家文官」培訓所講座,「國防部總政戰部」時事評論員。

❹ 中華教育文化基金會的介紹

中華教育文化基金會是20世紀20年代用美國 退還的「庚子賠償」建立起來的一個民間文教機構。基金會董事會的中方成員大都是中國 科教界的傑出人物,他們利用穩定的基金來源,投資發展中國的科教事業,加快了中國科教現代化的進程。 1924年9月18日,中華教育文化基金會在北京 外交大樓召開成立大會,推范源濂 為會長,孟祿為副會長。該會的主要任務是負責保管、分配、使用美國退還的庚子賠款。

❺ 提供一下台北鄧麗君文教基金會全部照片

網上基本上都有

❻ 請問境外的公益組織進入國內,要接受那些相關法律的調整,那些部門管理

來源:公益時報
3月23日,小母牛聯益慈善之夜在北京舉行,活動流程的第五項是聯益基金會(小母牛)專項基金的啟動儀式。事實上,類似像小母牛這樣努力在中國尋求本土化道路的國際NGO,經過與中國政府的多年合作,已經深諳生存之道。除了資金來源不同外,與本土NGO幾乎並無二致。他們很少或不再僱傭境外人員,並開始逐步嘗試脫離對總部資金的依賴,開拓新的支持渠道。
2013年3月底,國務院發布的《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實施任務分工的通知》指出:公益慈善等四類社會組織年底可直接登記。該舉措被期待為「社會組織發展的春天」。
遺憾的是,這其中並不包括活躍在國內的幾千家國際NGO,他們依舊「登記無門」。而對於相對幸運的基金會來講,雖然參照2004年頒布的《基金會管理條例》,允許其在中國內地設立代表機構,但登記注冊依然按照雙重登記制度的思路進行。
復雜的身份
國際小母牛組織是一家總部位於美國阿肯色州的非營利機構,致力於減少全球飢餓和貧困,保護地球環境。因最初向貧困家庭提供小母牛和養牛技術培訓而命名。自1985年進入中國以來,在中國深耕超過20年,小母牛項目幫助人群從幾十戶農戶到數萬戶,為貧困地區農戶提供從種畜到飼養技能的鏈條式服務,受助農戶實現自力更生後,在未來兩至三年內將最初接受的農畜後代或等額資助,以及所學知識、技能和經驗一並傳遞給其他貧困農民。
而北京聯益慈善基金會(以下簡稱聯益)2011年3月獲准成立,自詡是繼「壹基金」在深圳取得公募資格後,首家經北京市民政局獲批成立的民間公募基金會。
雖然這種國際NGO掛靠本土公募基金會,成立專項基金的案例並不多見,但實際上早在兩年前,四川海惠助貧服務中心(以下簡稱海惠)就已經開始嘗試與上海公益事業發展基金會(聯勸)達成協議,共同成立聯勸(海惠)專項基金。
海惠即為國際小母牛中國辦事處。作為最早進入中國的為數不多的NGO之一,1989年,國際小母牛中國辦事處在四川建立,掛靠在四川省畜牧局內。雖然由政府代管在行政上有一定優勢,但為了確保項目的規范化和專業性,國際小母牛組織仍決定單獨注冊建立小母牛項目辦。
探索注冊之路是艱難的,好在國際小母牛組織並沒有一味地去追求以國際NGO的身份注冊,考慮項目辦沒有外籍員工,而是嘗試找省級有關部門探討國際小母牛組織中國本土化之路。四川省民政廳民間管理局負責人很同情小母牛項目的處境,表示只要小母牛項目找到有關廳局(辦)作為掛靠或主管單位,就可進行國際小母牛組織的本土化注冊申請,只是注冊名字不能用小母牛,因為在這個圈子裡,大家都知道小母牛是國際NGO。
經過各種復雜的交涉後,2008年,國際小母牛中國辦事處終於以「四川海惠助貧服務中心」的名義在四川省民政廳注冊成民辦非企業單位(以下簡稱民非)。2011年2月,為參與上海市對口援疆工作中的社區扶貧項目和上海市郊的社區綜合發展,海惠的姐妹單位「上海海惠社區民生發展促進中心」正式成立,身份仍為民非。
「注冊的過程是比較曲折的,但好在我們並沒有一定要以國際NGO的身份來注冊,總部也考慮到國情和機構處境,允許我們以這樣的名稱(海惠)來申請。所以雖然我們是國際組織,但無論在注冊上,還是項目執行上,都在走本土化的道路。現在對外宣傳的牌子就是海惠-小母牛項目。」國際小母牛中國辦主任陳太勇告訴《公益時報》記者,注冊成民非或者乾脆在工商部門登記是大量在華尋求獨立身份的國際NGO的最終選擇。
針對兩個二級基金的成立,陳太勇就表示目的為了增加一個公募的支持平台。「2012年3月,就已經和聯益簽署了合作協議,但一直在策劃合適的活動方式和時機。」據了解,該天的活動邀請了聯益和小母牛雙方的企業合作夥伴,並在當晚舉行了慈善拍賣。
「基金會」的優勢與尷尬
對於國際組織來講,在華擁有合法身份的好處顯而易見:可以更安全地實施項目、可以與更高層級的部門展開合作,企業基金會被認可甚至可以為企業市場開拓帶來機會。
相對於「注冊無門」的其他類型國際組織,基金會顯然要幸運得多。2004年頒布的《基金會管理條例》對基金會的設立主體並沒有做境內外的限制,依照該條例,外國人可以在華捐資設立基金會,境外基金會也可以在中國內地設立代表機構。當然,登記注冊依然按照雙重登記制度的思路進行。而且,此類組織必須在民政部登記注冊方能取得合法身份。
2013年1月,研華文教基金會正式拿到了民政部批文,成立了基金會北京代表處。1997年,財團法人研華文教基金會在台灣正式成立,主要項目為產學合作、社會公益以及內部員工的企業文化建設。
「基金會在大陸開展項目是比較早的,但在2011年下半年才開始准備注冊,通過國台辦向民政部正式提出申請,從准備材料到調查審核再到被批復大約是一年半的時間。」基金會工作人員鄭妲新告訴《公益時報》記者,因為研華科技是台資企業,所以作為企業基金會的研華文教基金會主管職能部門是國台辦。
鄭妲新表示,辦事處的注冊成功得力於國台辦的大力支持。「上層部門的交涉和溝通會相對容易一些。」她認為對於有注冊需求的境外背景基金會來講,相比准備民政部要求的眾多資料,其職能主管部門是否負責更為關鍵。
「另外,研華科技在北京算是納稅數額比較大的台資企業,可能在注冊審核上也有一定考量。」鄭妲新補充。
據中國社會組織網顯示,目前正式在中國登記注冊的境外基金會(含中國香港和台灣地區)僅二十幾家。
致力於保護野生生物和自然棲息地的國際野生生物保護協會(WCS)成立於1895年,總部設在美國紐約。1996年在上海建立了中國項目辦公室,2005年,中國項目總部轉移到北京。總部遷移後,WCS就開始籌劃向民政部門申請注冊。「2007年,做了第一次努力,申請遞到了國家林業局,因為國家林業局是我們的業務主管單位。」WCS工作人員甘敏芳告訴《公益時報》記者,此次申請得到的回復是對於協會類性質的境外機構注冊辦事處,沒有相應的法律可以參照。
「後來就不了了之,2011年有消息說民政部要修訂社會組織管理三條例(即《基金會管理條例》、《社會團體登記管理條例》和《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管理暫行條例》),又陸續有開放登記的說法,我們就一直在等。」甘敏芳說。
但實際上,等待並沒有給這些國際組織帶來收獲。他們開始考慮曲線操作。「雖然仍缺少適用的法律條款,但境外的基金會是可以在中國設立辦事處的。WCS在美國和基金會的性質是沒有區別的,適用於相同的法律注冊條款、相同的免稅政策,所以總部批准我們也可以叫WCS foundation(基金會),以基金會的名義提出申請。」甘敏芳表示,2012年WCS開始做第二次努力,包括總部在內又把相關的資料重新准備了一輪。
「因為拿到證書沒有多久,具體的不同還沒辦法講,只能說有好處。包括邀請合作夥伴時,有民政部認可的基金會代表處的身份會顯得更正式,也更有公益色彩。包括一些項目的執行,之前是和高校合作,有了身份後合作夥伴的層級可以上升到教育部,這樣項目運作也會更方便。」鄭妲新介紹,2013年3月底,由研華文教基金會和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合作的某創新經營模式競賽已經開賽。
單一的資金渠道
改頭換面注冊民非、工商注冊、正式在民政部注冊基金會、掛靠本土公募基金會成立二級基金……為了達到生存和開展活動的目的,國際組織選擇了各種各樣的存在方式。但對於那些項目和合作夥伴相對單純的機構而言,身份則沒那麼重要。
湯森路透基金會是依託於新聞和專業信息供應商湯森路透集團成立的公益機構。其旗下網站 TrustLaw提供免費的全球法律服務,以及婦女權益和高效行政的信息及新聞資訊。在中國,基金會主要向社會企業家和NGO提供免費的法律服務,與友成企業家扶貧基金會、恩派(NPI)公益組織發展中心等均有合作。「我們就是一家企業基金會,沒有獨立的法人身份,暫時也並沒有申請注冊成立辦事處的打算。」基金會中國項目主管劉東偉認為身份問題對於基金會執行項目並無影響。
「因為我們沒有任何資金支持的項目,與合作夥伴沒有資金往來,不需要一個獨立帳號。」劉東偉介紹,基金會和企業CSR部門分開,在中國的全職員工只有他一人,因此基金會每年所需要支出的經費只包括他一人的工資和差旅,均來自公司財務。
同樣作為企業基金會的研華文教基金會,所有的資金也均源於企業。「研華科技股東分紅的百分之三,每年會滾動到基金會里,所以不需要開拓其他收入渠道。」鄭妲新表示。
事實上,因身份問題制約,在華國際NGO的資金來源均較單一,對總部的依賴程度很高。「WCS百分之九十以上的資金來自美國,大約每年100萬美金左右。從2009年開始,國內開始有個人捐贈進來,但筆數很少,額度也不大,每年也就一二十萬的樣子。」甘敏芳說,2012年,WCS「野生生物衛士獎」的項目得到了阿拉善SEE基金會支持,是第一筆來自國內機構的資助。
「大部分的資金還是來自海外,以上一個財務年度(2011年6月—2012年7月)為例,機構53%的資金來自香港,30%的資金來自美國,剩下的不到20%是機構自籌。」陳太勇告訴記者,小母牛香港的籌款能力很強,每年的捐贈收入都有幾千萬,而海惠上一年包括承諾分期捐贈在內的捐贈總收入(自籌部分)為1500萬。「主要來自企業和企業基金會的捐贈。」
海惠在資金上對國際小母牛組織總部和其香港分會嚴重依賴,減少依賴的唯一辦法就是解決籌款問題。實施本土化戰略以來,海惠積極拓展新的收入渠道,包括成立二級基金在內,但效果卻並不明顯。據了解,聯勸(海惠)專項基金成立兩年來,包括捐贈物資摺合在內共籌款不足20萬。上文提到的小母牛聯益之夜舉行的慈善拍賣,截止到記者發稿,到賬約50萬。
「我們雖然沒有掛靠成立二級基金,但和中華環境保護基金會有項目的合作,也算是有公募的渠道。」甘敏芳說,同海惠一樣,雖然環基會積極幫助WCS尋找資金支持,但卻一直沒有獲得額外的捐贈機會。
發展趨勢與官方合作
事實上,國際NGO在華活躍的時間並不長,上世紀80年代後,較多地進入中國;以世界婦女大會在北京召開以及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等事件為契機,國際NGO開始迅速發展。除了扶貧、教育等傳統慈善領域,國際NGO更關注艾滋病防治、環境保護、婦女兒童、社會企業、公平貿易、農民工權利保護等較新的公益領域,一段時間內為中國公益事業發展帶來了國際經驗和國際視角。
以國際NGO最活躍的雲南省為例,21世紀初期,國際組織貢獻較大。根據雲南省國際民間組織促進會《境外非政府組織發展及管理研究》的統計,國際NGO在滇的項目資金投入2003年是3200萬元,2004年是5300萬元,2005年是8600萬元,2006年達到1.2億元。
而近幾年,在中國逐漸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背景下,發達國家的援助政策做出方向性調整,許多國際組織也相應靈敏地做出回應,逐步減少或停止在中國的資金支持。
同時,2008年發生在雲南的香港偽慈善家李國華猥褻孤兒院女童案件進一步為境外NGO管理敲響了警鍾。2009年12月29日,為了規范境外NGO管理,同時也為了進一步為雲南省內有關組織與境外NGO交流合作提供服務保障,雲南省政府辦公廳下發了《雲南省規范境外非政府組織活動暫行規定》,並於2010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境外非政府組織(以下簡稱境外NGO)在雲南開展項目及活動,均需到省民政廳登記備案,否則即為非法。極少數身份可疑的國際機構開始撤出中國。
因為身份各異的原因,在華國際NGO的規模一直難以統計。僅就在民政部登記的基金會來看,資金投入可圈可點。2012年1月16日,民政部在京召開境外基金會代表機構工作座談會。會上發布消息,自《基金會管理條例》頒布實施以來,民政部依法登記的19家境外基金會代表機構,累計在中國內地實施了1714個公益項目,總投入超過40億元人民幣,其中,2011年的公益項目支出為10.5億元人民幣。
值得一提的是,無論身份如何,幾乎所有現存的在華國際NGO都傾向與政府部門合作。據北京師范大學社會學系韓俊魁在2011年的調查統計,選擇經常與政府合作的境外在華NGO比例高達74.5%,若加上偶爾合作,這一比例達到93.6%。「從合法性上看,與政府合作會讓那些沒有登記的國際NGO繞開法律合法性的質疑展開活動,獲得的行政合法性讓其獲得了較大的騰挪空間。」
「我們所有的工作都要與政府部門打交道,因為我們的工作都是在保護區內進行,一定要和當地的林業部門合作開展項目。尤其是廣州方面的項目,與野生動物走私有關,必須和國家執法部門合作。」甘敏芳表示。

❼ 文教基金會什麼意思

文化與教育等相關領域的一個基金會。

❽ 文教衛生是指什麼

文教衛生是指文化、教育和衛生三大類。

文教衛生包括文化、教育、科學、藝術、醫療衛生、保健、體育等事業。

文教衛生里的文化即是儒學,也包括諸子百家等國學。文、道、釋並稱東方三教。

(8)研華文教基金會擴展閱讀:

文教基金會

在社會主義制度下,文教衛生基金是社會消費基金的組成部分,在保證勞動者的文化生活需要,保障勞動者的健康,以及建設社會主義的精神文明方面,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馬克思在<哥達綱領批判>中指出,象學校、保健設施這一類用於滿足共同需要的部分,應當在分配個人消費品以前先從消費資料中予以扣除;

同資本主義社會相比,這一部分基金在社會主義制度下將會立即顯著增加,並將隨著新社會的發展而日益增加。社會主義國家在生產發展、國民收入增長的基礎上,必須增加文教衛生基金,使國民經濟的發展和社會文化教育的發展之間保持適當的比例關系。

特點

由於文教衛生部門是非物質生產部門,不創造國民收入,文教衛生基金是通過國民收入的再分配形成的。在存在著社會主義公有制兩種形式及全民所有制企業是相對獨立的經濟實體的條件下,除了依靠國家財政撥款以形成國家集中掌握和支配的文教衛生基金以外;

全民所有制企業、事業單位和城鄉集體經濟組織,都可以將歸本單位支配使用的一部分收入,用於建設和發展文教衛生事業。

❾ 巴薩球衣前方的聯合國兒童文教基金會是免費的贊助嗎

巴塞羅那俱樂部球衣107年無胸前廣告的歷史有望在近日結束。新賽季中,巴薩球衣胸前將印上UNICEF(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字樣。好奇的球迷也許會問,巴薩這么做會有多少廣告費進帳?答案是:零歐元。

此項計劃屬於巴薩與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公益合作,旨在喚起全世界更多的人去關心身處飢餓和貧窮之中的兒童。不僅如此,巴薩還承諾將每個賽季總收入的0.7%捐獻給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根據俱樂部財務主管索里亞諾公布的最新財務報告計算,巴薩每個財政年度捐款數額將在200萬歐元上下。

閱讀全文

與研華文教基金會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炒股可以賺回本錢嗎 瀏覽:367
出生孩子買什麼保險 瀏覽:258
炒股表圖怎麼看 瀏覽:694
股票交易的盲區 瀏覽:486
12款軒逸保險絲盒位置圖片 瀏覽:481
p2p金融理財圖片素材下載 瀏覽:466
金融企業購買理財產品屬於什麼 瀏覽:577
那個證券公司理財收益高 瀏覽:534
投資理財產品怎麼繳個人所得稅呢 瀏覽:12
賣理財產品怎麼單爆 瀏覽:467
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管理暫行規定 瀏覽:531
保險基礎管理指的是什麼樣的 瀏覽:146
中國建設銀行理財產品的種類 瀏覽:719
行駛證丟了保險理賠嗎 瀏覽:497
基金會招募會員說明書 瀏覽:666
私募股權基金與風險投資 瀏覽:224
怎麼推銷理財型保險產品 瀏覽:261
基金的風險和方差 瀏覽:343
私募基金定增法律意見 瀏覽:610
銀行五萬理財一年收益多少 瀏覽: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