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基金管理 > 引導基金會計處理

引導基金會計處理

發布時間:2021-08-09 16:14:56

❶ 關於財政撥款的賬務怎麼處理。

看這筆款的性質,如果列在營業外收入計入利得,那要交很多所得稅。是否計入營業外收入請參考下面這個文件。
參考憑證如下:
借:銀行存款 2000000
貸:專項應付款 2000000
借:專項應付款 1950000
貸:銀行存款 1950000
借:專項應付款 50000
貸:營業外收入 50000
注意:這個分錄的原理是,當開發區給你的是筆專款,這樣,利得即營業外收入只計50000,所得稅就少多了50000×15%=7500元。要不2000000都計營業外收入按15%稅率計算所得稅2000000×15%=300000元。這種做法本級審計是沒有問題的。但上級審計可能會質疑。所以你可能還需要建立備查賬以便上級審計。

關於專項用途財政性資金有關企業所得稅處理問題的通知
財稅[2009]87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財政廳(局)、國家稅務局、地方稅務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財務局: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及《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國務院令第512號,以下簡稱實施條例)的有關規定,經國務院批准,現就企業取得的專項用途財政性資金有關企業所得稅處理問題通知如下:
一、對企業在2008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期間從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財政部門及其他部門取得的應計入收入總額的財政性資金,凡同時符合以下條件的,可以作為不征稅收入,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從收入總額中減除:
(一)企業能夠提供資金撥付文件,且文件中規定該資金的專項用途;
(二)財政部門或其他撥付資金的政府部門對該資金有專門的資金管理辦法或具體管理要求;
(三)企業對該資金以及以該資金發生的支出單獨進行核算。
二、根據實施條例第二十八條的規定,上述不征稅收入用於支出所形成的費用,不得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用於支出所形成的資產,其計算的折舊、攤銷不得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
三、企業將符合本通知第一條規定條件的財政性資金作不征稅收入處理後,在5年(60個月)內未發生支出且未繳回財政或其他撥付資金的政府部門的部分,應重新計入取得該資金第六年的收入總額;重新計入收入總額的財政性資金發生的支出,允許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
請遵照執行。

財政部 國家稅務總局
二○○九年六月十六日

////////////////////////////////////////////////////////////////////////////////////////////////////
//財稅[2009]87號文件解析///
////////////////////////////////////////////////////////////////////////////////////////////////////
近日,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下發了財稅[2009]87號文《關於專項用途財政性資金有關企業所得稅處理問題的通知》。此前,在兩部門下發的財稅[2008]151號文《關於財政性資金、行政事業性收費、政府性基金有關企業所得稅政策問題的通知》中,對企業取得的專項用途財政性資金的所得稅處理問題也曾予以明確。那麼,財稅[2009]87號文對企業取得專項用途財政性資金的所得稅處理是有新的變化,還是對財稅[2008]151號文相關規定的進一步明確呢?
一、財稅[2009]87號文的主要精神
財稅[2008]151號文《關於財政性資金、行政事業性收費、政府性基金有關企業所得稅政策問題的通知》曾明確,對企業取得的由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規定專項用途並經國務院批準的財政性資金,准予作為不征稅收入,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從收入總額中減除。相比財稅[2008]151號文,財稅[2009]87號文對相關問題規定得更為具體:
1、財稅[2009]87號文規定,在2008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期間,企業從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財政部門及其他部門取得的應計入收入總額的財政性資金,凡同時符合文件所列三個條件的,可以作為不征稅收入,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從收入總額中減除。也就是說,該文規范的專項用途財政性資金,只限於企業在2008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期間收到的資金。同時,文件進一步明確了資金的來源渠道,即資金來源於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財政部門及其他部門,而不僅限於財政部門。
2、財稅[2009]87號文具體明確了收到的財政性資金作為不征稅收入的條件,即首先企業能夠提供資金撥付文件,且文件中規定了該資金的專項用途;其次,財政部門或其他撥付資金的政府部門對該資金有專門的資金管理辦法或具體管理要求;最後,要求企業對該資金的取得及發生的支出應單獨進行核算。
這里要注意:
1、雖然對該資金的管理辦法或具體管理要求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的財政部門或其政府部門規定,但撥付文件中規定的「專項用途」,依據財稅[2008]151號文,必須是由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規定並經國務院批准,地方政府規定專項用途的財政性資金不能適用該文。
2、該文對取得的不作為征稅收入的財政性資金核算提出了具體要求,即該資金的取得與支出必須進行單獨核算,專款專用,而不能與企業的其他資金混用。
3、對不征稅財政性資金的支出,其所得稅處理原則與財稅[2008]151號文一樣,即根據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二十八條的規定,符合不征稅收入條件的財政性資金用於支出所形成的費用,不得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用於支出所形成的資產,其計算的折舊、攤銷也不得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
4、強調了對不征稅財政性資金的追蹤管理。文件規定,企業將符合條件的財政性資金作不征稅收入處理後,在5年(60個月)內未發生支出且未繳回財政或其他撥付資金的政府部門的部分,應重新計入取得該資金第六年的收入總額;重新計入收入總額的財政性資金發生的支出,允許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該規定實際上是對企業使用不征稅財政性資金的時間提出了要求,這對提高財政性資金使用效益、發揮財政性資金推動產業升級和企業發展的引導作用有著積極意義。在財稅[2008]151號文中並無這條規定,也就是說,該規定實際上目前只適用於企業在2008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期間取得的專項用途財政性資金。應注意的是,如果企業取得該資金在5年(60個月)未全部使用完,無論結余部分是否繳回財政或其他撥付資金的政府部門,對於已發生支出部分都應作為不征稅收入;而對未發生支出部分,只有在其未繳回財政或其他撥付資金的政府部門的情況下,才需計入取得該資金第六年的收入總額。由於未發生支出部分已按應稅收入處理,以後相應的支出形成費用,或者形成的資產計算折舊、攤銷時,也應當允許在稅前扣除。
綜上,財稅[2009]87號文對企業取得專項用途財政性資金的所得稅處理原則與財稅[2008]151號文並無實質性變化,而只是對企業在2008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期間取得的專項用途財政性資金的所得稅處理,提出了更細化的條件和更具體的管理要求。
二、收到專項用途財政資金會計處理
企業從政府財政部門及其他部門取得具有專項用途的不征稅財政性資金,符合無償性、直接取得資產及非政府投入資本的特徵,根據《企業會計准則第16號——政府補助》,應作為政府補助處理。根據「政府補助」准則,無論該資金是與收益相關還是與資產相關,在實際收到時都應計入「遞延收益」,只有在相關支出實際發生,或形成的資產計算折舊、攤銷期間,再從「遞延收益」轉入當期損益。由於收到的財政性資金可以遞延到5年(60個月)內使用,那麼在收到該資金時,是否應確認所得稅暫時性差異呢?這里要分別不同情況處理:
1、收到的資金在5年(60個月)內全部支出。企業在實際收到該財政性資金時應計入「遞延收益」,稅法上也不計入收入總額,會計與稅法的處理一致;在相關支出實際發生,或形成的資產計算折舊、攤銷時,再從「遞延收益」轉入當期損益,但各年度確認的營業外收入,稅法上不計入收入總額,所以應調減應納稅所得額,同時相應的支出或折舊、攤銷額也不得在稅前扣除,因而應相應調增應納稅所得額,各年度調增和調減的應納稅所得額相同。所以這種情況下不形成所得稅的暫時性差異;
2、收到的資金在5年(60個月)內未發生支出或未全部發生支出,又未繳回有關部門,反映在「遞延收益」科目中的余額會計上暫不確認收入,稅法上應在取得該資金第六年計入收入總額,所以在取得該資金第六年應調增應納稅所得額;在實際支出發生,或形成的資產計算折舊、攤銷期間會計上確認收入時,相應地調減應納稅所得額。也就是說,在取得該資金的第六年,「遞延收益」科目中的財政性資金應全部計入當期應納稅所得額,未來期間可全額扣除,即其計稅基礎為0,所以這種情況下會形成可抵扣暫時性差異,可抵扣暫時性差異金額即為「遞延收益」科目在第六年的賬面余額,會減少未來「遞延收益」計入營業外收入期間的應納稅所得額。

❷ 節能減排獎勵資金如何進行會計及稅務處理

來源:會計師事務所 3個相關文件,該依據哪個 涉及節能減排獎勵資金的會計處理的文件主要有《企業會計准則第16號-- -政府補助》(下稱「《政府補助准則》」)、《企業財務通則》(財政部令第41號)和《節能技術改造財政獎勵資金管理暫行辦法》(財建[2007]371號,下稱「獎勵辦法」)。 政府補助准則規定,企業取得政府撥款後,要判斷這項撥款是屬於政府補助,還是資本性投入。如果是政府補助,應當區分與收益相關的政府補助和資產相關的政府補助分別進行會計處理,計入當期收益或者遞延收益。資本性投入仍通過「專項應付款」科目核算,形成長期資產的部分轉入資本公積,未形成的部分予以核銷。 《企業財務通則》第二十條規定,企業取得的各類財政資金,應區分以下情況處理:一是屬於國家直接投資、資本注入的,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增加國家資本或者國有資本公積。二是屬於投資補助的,增加資本公積或者實收資本。國家撥款時對權屬有規定的,按規定執行;沒有規定的,由全體投資者共同享有。 三是屬於貸款貼息、專項經費補助的,作為企業收益處理。四是屬於政府轉貸、償還性資助的,作為企業負債管理。五是屬於彌補虧損、救助損失或者其他用途的,作為企業收益處理。 獎勵辦法規定企業收到財政獎勵資金後,在財務上作資本公積處理。 上述3個文件的焦點在於節能減排獎勵資金是否屬於政府資本性投入,是政府補助還是資本公積,是計入當期收益還是遞延收益。這就要分析節能減排獎勵資金的目的和實質。 節能減排獎勵資金應計入遞延收益 根據獎勵辦法規定,節能減排補助是中央財政採用「以獎代補」方式,對節能項目給予適當獎勵,其重點在於獎勵和引導企業。 可見,節能減排獎勵資金屬於對節能減排項目的專項經費補助,應作為政府補助。《政府補助准則》第八條規定與收益相關的政府補助,用於補償企業已發生的相關費用或損失的,直接計入當期損益;用於補償以後期間發生的相關費用或損失,應先計入遞延收益,再轉入當期損益。因此,企業取得節能減排獎勵資金應計入遞延收益。上述獎勵資金確認時點,不是在企業實施項目改造時,而是在企業能夠滿足政府補助所附條件並取得政府部門審批認可時。

❸ 企業收到政府免稅引導資金會計分錄

季度企業所得稅的會計分錄是: 1、計提時: 借:所得稅費用 貸:應交稅費-企業所得稅 2、結轉時: 借:本年利潤 貸:所得稅費用 3、支付時: 借:應交稅費-企業所得稅 貸:銀行存款

❹ 收到科技型中小型創業投資引導基金資金 可以計入資本公積嗎

一般情況下是不可以的。詳細解答如下:
一、各地政府科技型創業引導資金的下放種類與財務記賬方式。
1、如果是有地方政府紅頭文件的創業扶持資金或者引導資金,是可以依照紅頭文件中所規定的使用方式和使用分配比例,由企業依規使用的。這種方式相對來說,約束了企業對扶持資金的使用內容,但帶來的是可以稅前扣除,也就是說不需要算作收入,計算企業的盈利及繳納由於盈利產生的所得稅。
2、按照收入處理。這種方法的好處是資金直接由地方政府的項目執行部門或財政補貼部門將項目扶持資金打入企業的賬戶,由企業自由支配該筆資金。
二、針對兩種方式的常規財務處理,及對應優化處理方式。
1、對於上述一內容中的方式1,一般採用的財務處理方法是計入專項應付款這個財務負債類一級科目。對應資金使用,專款專用。該科目的貸方余額,就是資金使用的剩餘情況。
2、對於上述一內容中的方式2,計入企業收入的政府引導資金,一般會計入到營業外收入科目。雖然使用上得到了解放,但是由於計入收入科目,在企業運營初期,會由於費用或抵扣和實際成本的諸多原因,產生大量利潤,乃至由此產生的連帶企業所得稅的繳納。如果算下來,還是一筆不小的費用。針對這種情況,筆者給提問朋友的建議,首先就是用一些常規的增加費用和攤銷成本的方法處理,若提問的朋友還想進一步尋求方法,可以私信筆者溝通、交流。達到最好的扶持資金使用的效果。
三、一般計入資本公積的實務情況。
本文開頭就提到了資本公積的事宜。那麼,一般什麼情況下的資金流入會計入到資本公積呢。最常規的情況,就是資金的流入造成了原始資本的溢價,那麼溢價的部分,就應該計入資本公積,表示企業資本運作產生的資產增值。具體的來說,就是您企業注冊資本是100萬,這時候有人投資100萬,占您股份的20%,那麼這種情況,在企業驗資的時候,收到戰略投資人的100萬投資款中,20萬計入實收資本,80萬計入資本公積。
總結:
政府的引導資金,就本質上來說還是希望企業更好的發展,而給予企業的早期支持。能夠得到政府這樣的支持,說明企業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優質元素,亦或者是與政府的產業發展方向相吻合。那麼,得到了政府的資金扶持,無論採取什麼方式,合理的使用資金以及盡快的讓企業發展起來,可能會是擺在企業家面前更為重要的問題。希望企業家,對這個問題能夠迎刃而解,讓企業茁壯發展。

❺ 對企業資助資金的會計分錄怎麼做

如果沒有規定專項用途專款專用的,會計分錄
借:銀行存款
貸:營業外收入
如果規定的專項用途的
借:銀行存款
貸:遞延收益

閱讀全文

與引導基金會計處理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炒股可以賺回本錢嗎 瀏覽:367
出生孩子買什麼保險 瀏覽:258
炒股表圖怎麼看 瀏覽:694
股票交易的盲區 瀏覽:486
12款軒逸保險絲盒位置圖片 瀏覽:481
p2p金融理財圖片素材下載 瀏覽:466
金融企業購買理財產品屬於什麼 瀏覽:577
那個證券公司理財收益高 瀏覽:534
投資理財產品怎麼繳個人所得稅呢 瀏覽:12
賣理財產品怎麼單爆 瀏覽:467
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管理暫行規定 瀏覽:531
保險基礎管理指的是什麼樣的 瀏覽:146
中國建設銀行理財產品的種類 瀏覽:719
行駛證丟了保險理賠嗎 瀏覽:497
基金會招募會員說明書 瀏覽:666
私募股權基金與風險投資 瀏覽:224
怎麼推銷理財型保險產品 瀏覽:261
基金的風險和方差 瀏覽:343
私募基金定增法律意見 瀏覽:610
銀行五萬理財一年收益多少 瀏覽: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