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張龍翔的擔任職務
1980年任國務院自然科學獎評審委員會委員。1981年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生物學科評議組副組長。1985年任王寬誠教育基金會考選委員會委員及學務委員會委員。1986~1992年任中英友好獎學金資格審查委員會副主任,受國家教委的委託多次赴英國考察,與英方代表哈塞爾(C.Hassall)教授共同提出有關的規劃。1987~1990年任國家發展高技術「863」計劃生物技術領域蛋白質工程主題評審委員。1991~1993年任「863」計劃生物技術領域評估員。從1981年起,在他擔任中美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考選項目(China U.S.Biochemistry and Mo1ecular Bio1ogy Examination and Application.CUSBEA)中方主席的九年間,一貫秉公考選,對來自全國各高校的考生一視同仁,北大學生每屆都有中選者,但從來沒有得到過「近水樓台」之便。先後通過此項目選拔赴美國在多所著名大學留學的四百多名年輕學人中,多數已獲得博士學位,在生命科學各相關領域的研究工作和教學中成為骨幹,培養了學科的一代新人。他還多次受國家教委之託,去美國各高校視察和慰問中國留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狀況,鼓勵青年們潛心向學,為科學的發展做出貢獻,為祖國的振興出力,受到這些留學人員發自內心的敬重。1993年直到1996年他去世前,他被推選擔任在北京召開的「海外及歸國中國生物學者生命科學暨生物技術討論會」的主席和名譽主席 。
『貳』 王寬誠的基金會
(一)凡在中國內地、台灣、香港、澳門的中國籍人士,年齡在三十五歲以下,獲得國外著名大學錄取攻讀博士學位,並獲得大學免收學費的獎學金,托福成績在600分或以上,或具同等英語水平者,可向基金會申請貸學金。經基金會核准後,將提供單程國際機票及最多3年在學的生活費。生活費金額由基金會參考國家公派生標准及國外同類獎學金標准而釐定。
基金會採用貸學金形式的原因,是鼓勵留學生學成回國工作。凡學業期滿後即回國工作,經所在單位證明已作出了貢獻者,即可視為已盡了還款責任。倘有學成不歸者,則須照章還款。學成後在國外工作了若干時間,再回國工作,則按其在國外工作所得的百分之十還款。
(二)英國牛津大學基金會與英國牛津大學合作設立博士學位貸學金。每年由牛津大學推薦3名已獲該校錄取攻讀博士學位、且由該校提供獎學金支付學費的中國學生。經基金會同意後,即提供單程國際機票及為期最多三年之生活費。生活費數目與基金會一般貸學金學生之標准相同。
(三)英國倫敦大學
① 基金會在倫敦大學成員學院--倫敦英皇學院設立博士獎學金,每年由中國國家留學基金管理委員會向倫敦英皇學院推薦攻讀博士學位的學生。該學院選錄後再向基金會推薦,經基金會同意後執行。每年5個名額。學生生活費由國家留學基金管理委員會提供,基金會及英聯邦外事處(由倫敦英皇學院聯系)平均分擔為期最多3年之學費。
② 基金會又委託倫敦英皇學院管理,在倫敦大學其他學院提供貸學金,每年5個名額,資助中國學生攻讀博士學位。有關學院推薦已獲英國「海外留學生獎學金」支付部分學費的學生,經基金會核准後,由基金會提供單程國際機票及為期最多3年在學生活費之貸學金,其生活費金額按上述一、(一)節釐定。英聯邦外事處則提供海外留學生獎學金及實際所需學費之間的差額。 基金會設立博士後研究獎學金,申請者須具有博士學位、副教授或同等學歷之職稱,並與中國科學院或歐美國家的大學或科研機構有具體合作研究計劃。資助為期二至十二個月。
(一)中國科學院
① 基金會在中國科學院設立「中國科學院王寬誠科研獎金」。凡在國外已獲博士學位的優秀中國留學人員、具有博士學位、副教授或以上職稱而有突出成就的華僑、外籍華人學者或技術專家,獲得中國科學院所屬科研單位邀請者,均有資格申請此項科研獎金。
此獎金由中國科學院組織有關專家、學者進行評選,然後將名單交基金會確認生效。
現時每年資助12名在國外的優秀科技人員到中國科學院進行為期12個月的科研活動。在資助數額不變的前提下,其名額和月數可作靈活安排,但最短科研期限不少於二個月。
資助包括生活費、國內外旅費、定額科研經費及參加公費醫療等費用。
② 基金會又在中國科學院設立「中國科學院王寬誠博士後工作獎勵基金」。凡在中國科學院所屬研究機構和院校博士後流動站的博士後研究人員均有資格申請此項獎金。
此獎金由中國科學院組織有關專家、學者進行評選,然後將名單交基金會確認生效。
獲獎者可得到一次性獎金2萬元人民幣。該獎金由獲獎者根據研究工作的需要自行支配使用。
(二) (英國)皇家學會 法國科研中心德國學術交流中心法國高等科學研究院
基金會與上述著名歐洲學術機構合作,設立下列五項獎學金,用於資助中國內地學者前往英國、法國、德國等地之高等學府及科研機構進行為期2至12個月之博士後研究。
(1)王寬誠(英國)皇家學會獎學金:資助進行自然科學方面的研究。每年提供120人月之科研獎學金。
(2)王寬誠法國科研中心獎學金:資助進行自然科學、人文及社會科學方面的研究。每年提供120人月之科研獎學金。
(3)王寬誠德國學術交流中心獎學金:資助進行自然科學、人文及社會科學方面的研究。每年提供120人月之科研獎學金。
以上三項獎學金之申請者須具有副教授或同等或以上之職稱,並與英、法、德等國家的大學或科研機構有具體合作計劃。獎學金主要提供生活費及歐洲境內交通費,以及參加學術會議補助、定額研究經費補助。學者須自行負擔國際旅費。
(4)王寬誠法國高等科學研究院獎學金:資助學者到法國高等科學研究院進行數學、理論物理、分子生物學及與該等領域有關之科學研究。每年提供12人月之科研獎學金。申請者須具有副教授或同等或以上之職稱。獎學金提供生活費、歐洲境內交通費。學者往返國際旅費由法國高等科學研究院提供。
上述各項獎學金,在數額不變的前提下,其名額、月數可作相應變更,但最短科研期限不少於2個月。 為促進國內外、港、澳、台學者之學術交流,以提高科學水平,基金會與國內有關學術機構合作,通過不同的渠道,資助國內學者出國訪問,參加國際學術會議,邀請國外學者來華講學,在香港和國內兩地舉辦學術講座以及資助國內及香港院校舉辦大型國際學術會議。
(一) 由中國教育部安排的項目
① 資助由內地院校申請、經中國教育部推薦、其學術論文被國際主辦學術機構接納並發表之內地院校學者出國參加國際學術會議。基金會支付出國學者來回國際旅費、大會注冊費及生活費。
② 資助由中國教育部推薦、國內院校安排之國外學者來華講學,作學術交流。基金會支付學者來回國際機票及生活費。
③ 資助由中國教育部推薦之國內有關院校、學術機構舉辦大型國際學術會議。
由中國教育部安排之項目,資助金額(包括旅費及生活費)由中國教育部按國家標准釐定並向基金會推薦,經基金會同意後執行。申請者請與中國教育部港澳台辦公室聯系。地址:中國北京西單大木倉胡同37號中國教育部港澳台辦公室(郵編:100816)。
(二) 由中國科學院安排的項目
① 資助由中國科學院推薦、其學術論文被國際主辦學術機構接納並發表之中國科學院所屬研究機構和院校的研究人員出國參加國際學術會議。基金會支付出國學者之來回國際機票、大會注冊費及生活費。
② 資助由中國科學院推薦之中國科學院所屬研究機構和院校的研究人員出國作「高級訪問學者」,與國外有關機構進行學術交流。基金會支付來回國際機票及生活費。
由中國科學院安排之項目,旅費及生活費金額由中國科學院參考國家公派學者標准釐定而向基金會推薦,經基金會同意後執行。申請者請與中國科學院人事教育局聯系。地址:中國北京市三里河路52號中國科學院人事教育局(郵編:100864)。
(三) 由上海大學校長錢偉長教授安排的項目
① 資助由錢偉長教授安排、國內院校推薦之學者出國參加國際學術會議。接受資助學者須有學術論文被有關國際學術會議機構接納並發表。基金會支付出國學者之來回國際機票、大會注冊費及生活費。
② 資助由錢偉長教授安排、國內及香港院校所推薦之學者,在國內及香港、澳門舉辦為期半月之學術講座。資助費用包括旅費及生活費。
由錢偉長教授安排之項目,均由錢教授根據國家標准及國際情況推薦釐定資助額,經基金會同意後執行。
(四) 與香港院校合作的項目
贊助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科技大學、香港理工大學、香港城市大學、香港浸會大學等邀請國內專家學者到香港參加各大學所舉辦的大型國際學術會議。有關院校事先與基金會協商,詳細列出會議之性質、內容及擬邀請國內學者人數、姓名、職稱、預算等,經基金會考慮同意後,提供贊助。
贊助額為國內若干受邀請學者參加會議之旅費、生活費及注冊費(三項之全部或部分費用)。數額由基金會按該年度財政預算及申請項目多少而釐定。
國內學者擬申請參加上述國際學術會議,請與上述各大學直接聯系,經大學接受並推薦給基金會,由基金會考慮,同意後提供贊助。 基金會對所有資助項目,包括學者出國參加國際學術會議、作科學研究或學生攻讀博士學位等,除承擔所承諾之贊助費用外,不承擔任何其他責任。出國學者/學生在國外或往返學術機構/學校途中若遇突發事件,不論是政治的或經濟的,概與基金會無涉。基金會不再支付任何費用。學者/學生所在單位在其出國前須用書面形式確認上述規定,此為資助出國的一項必要條件。為安全起見,出國前須要求國際學術會議/科研機構代購旅行全過程的意外及醫療保險,如出國前未購保險,則一切責任自負,基金會將不承擔任何責任。
『叄』 王寬誠的履歷
1907年父王啟芳為一小商行負責人。寬誠8歲入私塾讀書,讀完小學就去當學徒,先後在錢行、麵粉廠工作。1932年25歲,應聘為太豐麵粉廠采購主任。興利除弊,令該廠營業蒸蒸日上。
1935年28歲,與寧波富商合資開設維大鼎記麵粉號。銳意經營,發展迅速,漸執寧波麵粉業之牛耳。1937年在寧波打穩基礎後,三月轉向上海發展。在上海開設「維大華行」,後為適應當時環境而改名「維大洋行」,經營麵粉、木材、罐頭食品等生意。另外也經銷美國炮台牌麵粉,開辦外貿業務。後來又拓展銀行及地產業。在1938年至1941年太平洋戰爭前夕,國內大城市糧食緊張,上海被稱為「孤島」。「維大洋行」為上海、華北地區糧商定購了大量加拿大、美國麵粉,年達數十萬噸(整船包運),取代了傳統的洋商,緩解了若干大城市的糧荒。直至日軍入占租界,始中止此項國際貿。1941年日軍侵佔上海,王寬誠的業務全部退入大後方重慶。1945年戰爭結束,10月返上海,重整「維大洋行」業務。加強對外貿易,經營各類進出業務。
1947年7月,從上海到香港發展。購入一批地皮,發展大型物業。在香港陸續擴展各項業務,成立幸福企業集團等多家有限公司。其後又在美國、加拿大等地開展投資。1949年應邀率領「香港觀禮代表團」,赴北京參加新中國開國大典。1950年中國抗美援朝時期,捐獻飛機一架,帶動各界人士紛紛響應上海市長號召,出售香港房地產,集資500餘萬港元,購買國內所需物資運入上海。1951年為推動北京旅遊業發展,集資興建一流設施的北京新僑飯店,任首屆董事長。曾任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第二屆特邀委員。1959年及1964年先後任第三、第四屆全國政協委員。1983年任第六屆全國政協常務委員。1957年任香港香島中學名譽董事長。
1958年任香港中華總商會第二十一屆副會長,以後歷任二十二、二十四、二十五、二十九、三十及三十一屆副會長以及二十三、二十六、二十七、二十八、三十二及三十三屆會長,1985年任當然永遠榮譽會長。1959年任中藝(香港)有限公司首屆董事長;香港中華出入口商會會長,後為永遠名譽會長。1961年投資船務運輸業,為當時內地通往世界各國打開了一道海上門戶。1963年及1967年分別赴荷蘭及日本接收訂造之遠洋輪船。
1962年捐資在寧波興建中小學各一家,定名「東恩」。東恩中學後發展為一家設備先進的完全中學,主要有寬誠教學樓與寬誠圖書樓兩座大樓。在東恩中學設有「王寬誠獎學金」。1963年捐款協助廣東暨南大學重建,任第一屆董事會副董事長。1965年任香港地產建設商會會董。1975年任第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1978年任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1979年為配合國內開放政策,積極參與投資上海市工商界愛國建設投資公司,並任第一屆常務董事。1980年赴美國和加拿大考察,並在美、加發展地產業務。同年任中國國際信託投資公司董事,浙江省國際信託投資公司名譽董事長,安徽省國際信託投資服務公司名譽董事長,福建華僑大學第一屆董事會董事。
1980年創立香港甬港聯誼會,為推動寧波建設而努力。任第一、二、三屆會長。1986年任永遠名譽會長。1981年任澳門東亞大學校董,捐款資助該校建立圖書館。1982年任紀念宋慶齡國家名譽主席基金會理事,香港觀塘工商業聯合會永遠名譽會長。1983年任上海市信託投資公司常務董事,廣東省僑聯會獎勵基金會名譽理事長。1984年任上海市工商聯顧問,中華全國工商聯第五屆執行委員,寧波市經濟技術開發總公司名譽董事長。1985年任滬港經濟發展協會名譽會長,上海工商學院校董會名譽主席,上海愛僑肢殘者福利中心名譽理事,中國城市經濟社會年鑒理事會港澳地區顧問,寧波市殘疾人福利基金會名譽理事長,北京民治新聞專科學校校董,上海工業大學名譽校務委員。
1985年出資1億美元成立「王寬誠教育基金會」,致力國家教育事業,培育高級科技人才。任基金會首屆董事會主席。1986年任浙江樹人大學名譽董事長,寧波旅港同鄉會名譽會長,中國老年歷史研究會顧問。1986年任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咨詢委員會執行委員會副主任。1986年12月3日逝世於北京,享年80歲。黨和國家領導人及各界人士500餘人前往醫院向遺體告別,骨灰安放在八寶山革命公墓。1989年4月,他的骨灰由親屬專程從北京護送到浙江寧波風景秀麗的東錢湖畔安葬。他的事業和「王寬誠教育基金會」等工作,由他的後人繼承,並按照他的意願繼續發揚光大。由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發現的4651號小行星,在1998年10月5日獲得國際小行星命名委員會批准,正式命名為「王寬誠星」,以紀念他一生對中國教育和社會福利事業的貢獻。
『肆』 錢偉長校長逝世了
著名科學家、上海大學校長錢偉長今日逝世
2010年07月30日12:12新民網王洋我要評論(0) 字型大小:T|T
資料圖:錢偉長 來源:上海大學網站
【新民網·獨家報道】著名科學家、上海大學校長錢偉長7月30日上午6時在上海逝世。
2010年7月30日上午,上海大學官方網站滾動刊發長篇憶述文章《錢偉長與上海大學》,以時間為序回憶了錢偉長先生求學、治學、報國、治校的歷程。
1912年10月出生的錢偉長先生是我國著名力學家、應用數學家、教育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近代力學、應用數學的奠基人之一,曾連續四屆擔任全國政協副主席。他在國際學術界享有盛名,國際上以錢氏命名的力學、應用數學科研成果有「錢偉長方程」、「錢偉長方法」、「錢偉長一般方程」,「圓柱殼的錢偉長方程」等。(新民網記者 王洋)
錢偉長簡介
錢偉長(1912年10月9日-),江蘇無錫人,中國力學家、應用數學家、 教育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上海大學校長,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名譽校長,耀華中 學名譽校長。中國近代力學、應用數學的奠基人之一。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 六屆、七屆、八屆和九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民盟中央副主席、名譽主席。
人物生平
世界著名的傑出華人科學家,教育家,社會活動家。國際上以錢氏命名的 力學,應用數學科研成果就有「錢偉長方程」、「錢偉長方法」、「錢偉長一般 方程」,「圓柱殼的錢偉長方程」等等,他先後擔任中國多所名牌大學的校長, 副校長,名譽校長,校董事會董事長,名譽董事長,並且曾連續4屆當選中華人民 共和國全國政協副主席。
曾任職務
1957年,由於建議理工合校及參加民盟會議等,他受到批評。1958年,錢 偉長被錯劃為右派分子,除保留教授職務外,其餘職務全部撤消,並長期受到不 公正的批判。「文影響錢偉長一生的地方化大革命」期間,他深受沖擊。1968至 1971年間,被下放到北京特種鋼廠煉鋼車間勞動鍛煉。在與工人群眾接觸後,思 想感情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1979年,中共中央改正了把錢偉長劃為右派分子的錯誤決定。
1972年,錢偉長參加科學家代表團訪問了英國、瑞典、加拿大和美國。
1975年,當選為第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1980年,恢復為中國科學 院學部委員,並任全國政協常委、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委員。
1981年,任中國中文信息學會理事長、《應用數學和力學》雜志主編。
1983年,任上海工業大學校長。1984年,任中國民主同盟中央副主席、上 海市應用數學和力學研究所所長。
1985年,任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委員。
1987年,任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應用數學和力學進展》雜志主編。
1988年,任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會長、中國陶行知研究會會長。
1990年,任中國海外交流協會會長。
同期,錢偉長還擔任漳州大學、沙洲工學院和暨南大學的名譽校長,並任 南京華東工學院、鎮江江蘇工業大學、成都電訊工程學院、西南交通大學、泉州 華僑大學等校的名譽教授,還任美國《應用數學進展》、《國際工程科學月刊》 ,荷蘭《分析和設計工作中的有限元》,英國《薄壁構件》,烏克蘭《應用力學 》等雜志編委;《中國大網路全書》副主編;《簡明不列顛網路全書》中文版中 美聯合編審委員會委員;《辭海》副主編;重慶出版社《現代化探索叢書》主編 ;科學出版社《應用數學和力學叢書》主編。
錢偉長主要著作簡介
《中國歷史上的科學發明》1953年8月
《彈性圓薄板大撓度問題》1954年3月
《彈性柱體的扭轉理論》1956年04月,1957年出俄譯本
《彈性力學》(錢偉長、葉開沅著)1956年1月
《鋅空氣(氧)電池進展》1975年4月
《波紋管、波登管、彎管膨脹接頭、環殼和旋轉殼文獻目錄》(錢偉長、 馮思慎編輯)1978年12月
《變分法和有限元》1979年
《現代科學技術詞典》1980年
《變分法及有限元(上冊)》1980年08月
《應用數學與力學論文集》1980年11月
《奇異攝動理論及其在力學中的應用》1981年8月
《穿甲力學》1984年
《新技術革命十五講》(收文1篇)1984年1月
《廣義變分原理》1985年3月
《我國社會經濟和科技發展戰略問題》(錢偉長等著)1987年3月
《中國歷史上的科學發明》1989年1月
《錢偉長科學論文選集》1989年09月
《格林函數和變分法在電磁場和電磁波計算中的應用》1989年2月
《王寬誠教育基金會學術講座匯編.第3集》1990年
《錢偉長文選》1992年
《微分方程的理論及其解法》1992年
《電機設計強度計算的理論基礎》1992年
《區域發展戰略研究:總論》(費孝通,錢偉長主編)1992年1月
《第二屆國際非線性力學會議論文集》(Proceedings of the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nonlinear mechanics)1993年
《區域發展戰略研究.黃河三角洲-東營篇》(費孝通,錢偉長主編)1993年
《王寬誠教育基金會學術講座匯編.第6集》1993年11月
《應用數學》1993年8月
《區域發展戰略研究.淄博篇》(費孝通,錢偉長主編)1994年
《錢偉長學術論著自選集 》1994年12月
《王寬誠教育基金會學術講座匯編.第7集》1994年2月
《錢偉長科學論文集:1989-1994》(收1937-1987的論文)1995年
《區域發展戰略研究.滄州篇》費孝通,錢偉長主編1995年
《一代師表葉企孫》1995年
《王寬誠教育基金會學術講座.第11集》1996年
《王寬誠教育基金會學術講座.第14集》1997年
《八十自述》1998年
《第三屆國際非線性力學會議論文》1998年
《王寬誠教育基金會學術講座匯編.第15集》1998年6月
《王寬誠教育基金會學術講座匯編.第16集》1998年6月
《王寬誠教育基金會學術講座匯編.第17集》1999年
《王寬誠教育基金會學術講座匯編.第18集》1999年
《王寬誠教育基金會學術講座匯編.第19集》2000年
《格林函數和變分法在電磁場和電磁波計算中的應用(修訂版)》2000年
《教育和教學問題的思考》2000年12月
《錢偉長科學論文集:1981-1982 第一冊》
《錢偉長科學論文集:1981-1982 第二冊》
《張量分析》(愛林根著,錢偉長譯)
『伍』 孫克文的獲獎情況
2012年獲王寬誠教育基金會項目資助;
2007年~2010年,義大利博士研究生優秀獎學金;
2005年,北京科技大學優秀研究生學位論文獎。
主要論著
節選論文:
[1] Kewen Sun, Letizia Lo Presti, A Two Steps GNSS Acquisition Algorithm, The 22nd International Technical Meeting of the Satellite Division of the Institute of Navigation, ION GNSS 2009 Conference, Savannah, Georgia, USA, September 22-25, 2009; (EI)
[2] Kewen Sun, Letizia Lo Presti, Channels Combining Techniques for a Novel Two Steps Acquisition of New Composite GNSS Signals in Presence of Bit Sign Transitions, IEEE / ION PLANS 2010, Indian Wells / Palm Springs, California, USA, May 4-6, 2010; (EI)
[3] Kewen Sun, Letizia Lo Presti, A Differential Post Detection Technique for Two Steps GNSS Signal Acquisition Algorithm, IEEE / ION PLANS 2010, Indian Wells / Palm Springs, California, USA, May 4-6, 2010; (EI)
[4] Kewen Sun, Differential Channels Combining Strategies for Composite GNSS Signal Acquisition, ION 2011 International Technical Meeting (ITM), San Diego, California, USA, January 24-26, 2011; (EI)
[5] Kewen Sun, Composite GNSS Signal Acquisition in Presence of Data Sign Transition, 2010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door Positioning and Indoor Navigation, ETH Zurich, Campus Science City, Switzerland, September 15-17, 2010; (EI)
[6] Kewen Sun, Letizia Lo Presti, Maurizio Fantino, GNSS Signal Acquisition in Presence of Sign Transitions, European Navigation Conference on 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s 2009, Naples, Italy, May 3-6, 2009;
[7] Kewen Sun, A Differential Strategy for GNSS Weak Signals Acquisition in Presence of Bit Sign Transitions, The 6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Network and Mobile Computing, Cheng, China, September 23-25, 2010; (EI)
[8] Kewen Sun, GNSS Code Tracking in Presence of Data,
The 7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Network and Mobile Computing, Wuhan, China, September 23-25, 2011; (EI)
[9] 孫克文, 新一代復合衛星導航信號差分聯合數據/導頻信道組合捕獲策略, 武漢大學學報信息科學版; (EI)
[10] Kewen Sun, Letizia Lo Presti, Two Steps-Based Differentially Coherent Acquisition of Galileo E1 Open Service Signals, submitted to IET Radar, Sonar & Navigation;
[11] Kewen Sun, Letizia Lo Presti, Bit Sign Transition Cancellation Method for GNSS Signal Acquisition, The Journal of Navigation, 2012, 65(01), pp. 73-97, The Royal Institute of Navigation; (SCI)
[12] 孫克文, 何安瑞, 楊荃, 等, 熱帶鋼軋機平坦度控制補償策略, 北京科技大學學報, 2004, 26(5); (EI)
[13] Kewen Sun, etc, A Two-step Channel Combination Method for GNSS Composite Signal Acquisition in the Presence of Data Sign, submitted to IEEE Transactions on Instrumentation & Measurement;
[14] Kewen Sun, Adaptive Code Tracking Loop Design for GNSS Receivers, IEEE/ION PLANS 2012, April 24-26, 2012, South Carolina, USA (EI);
[15] Kewen Sun, Vector Tracking Architecture for Robust and High-Sensitivity GNSS Receivers, ION GNSS 2012 Conference, September 17-21, 2012, Nashville, Tennessee, USA (Accepted).
『陸』 王寬誠的愛國義舉
新中國成立後,上海維大洋行仍照樣正常營業,所屬的工廠也維持生產,他本人常來往港、滬兩地。抗美援朝時,王寬誠一馬當先,捐獻一架飛機及其他有關物資,從而帶動各界愛國人士紛紛響應。不久,人民政府發行勝利折實公債,他首先認購7萬分,接著引起你追我趕熱潮,他也追認達到21萬分,由於國內資金不敷,特從香港調入外匯(相當於黃金2000兩的數額)。當時上海各報均有報導,並登了他的照相。他受到黨和政府的重視,相邀去東北老解放區觀光。返港後,他的東北見聞被發表在港報上,使香港同胞對新中國的情況有了真實的初步了解。
王寬誠關心內地及香港教育事業和福利事業,幾十年來,他捐款支持香港及內地二十餘所學校或社團,包括香港培華教育基金會、中國殘疾人福利基金會、宋慶齡基金會、中國癌症研究基金會等單位。1985年又出資1億美元成立「王寬誠教育基金會」,為國家培養人才(出國留學生)。初步方案是:1億美元基金不動,以其利息作為貸學金(年利息平時為13.5%,浮動時可達16.5%,約合1350萬美元),目前暫定出國留學生名額為50。如果留學生學成歸國報效祖國,貸學金可以減免,甚至可完全免還。但學成留在國外而不歸的,則要如數歸還。王寬誠對此曾說:「這樣既有約束,又不致人才外流,而且我這個基金會是不動本金的,就可以世世代代的辦下去,如積有餘款還可擴大。」學生是經過自願報名、嚴格考試、毫不徇情而錄取的,在全國重點省、市招考應試。他對所謂「重點」的說法又為親友的提問解釋說:「所謂『重點』不是側重故鄉寧波,名額是全國各省市皆照顧的,只要是真才實學,不限地區,誰都可以應試、錄取,包括台灣在內,現在我們正在趨向統一祖國、振興中華的一個偉大進程,如從這樣的民間渠道來溝通,終有一天會水到渠成。」 在「王寬誠教育基金會」成立後回港途經杭州時,還贊助100萬人民幣給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浙江省委員會興辦樹人大學。1986年8月,他還不顧八十高齡,風塵僕僕,帶領了全國政協港澳委員20餘人往西北考察,從陝西、甘肅到新疆,對工廠、學校、國防工業、革命遺址、文物古跡、邊境口岸、各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等等,他莫不饒有興趣。此行橫貫高原,歷經34個地點,歷時20天。他把考察後的感受在各個招待會上坦率抒發觀感。
『柒』 張士成最愛誰
張士成 博士/副研究員/碩士生導師
2005.9 - 復旦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系,副研究員、碩士生導師(2005.12- )
2003.11 - 2005.9 清華大學化學系,博士後
2001.10 - 2003.10 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博士後
1998.3 - 2001.9 東北大學資源與土木工程學院,工學博士
1995.9 - 1998.3 東北大學資源與土木工程學院,工學碩士
1991.9 - 1995.7 鞍山鋼鐵學院(現鞍山科技大學),學士
學術兼職
中國化學會會員
編輯本段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方向:(1)大氣氣溶膠光化學;(2)環境催化;(3)光催化;(4)有毒有機污染物治理;(5)室內空氣質量控制;(6)環境材料。
學術成果
主持或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國家科技攻關、河南省基金等科研項目10餘項,其中有3項科研成果通過河南省科委鑒定;在國內外核心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近30篇(SCI收錄17篇);授權專利1項。入選復旦大學「新進校青年教師事業發展起步支持計劃」、第五屆「世紀之星」培養計劃。
學術成果與榮譽
主持或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學基金、教育部留學回國啟動基金、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國家科技攻關(支撐計劃)等科研項目20餘項;在國內外核心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40餘篇(SCI收錄30篇,SCI他引280餘次);申請專利5項,授權1項;參與編寫專著1部。入選2006年復旦大學第五屆「世紀之星」培養計劃;2006年「上海高校選拔培養優秀青年教師科研專項基金」;2007年復旦大學「青年骨幹教師帶薪長期公派」計劃;2010年獲教育部王寬誠教育基金會資助。
近期主要科研項目
教育部留學回國啟動基金「惡臭氣體光催化污染控制技術研究」,負責人,2010-2012
企業委託項目「沙柳水熱處理制備生物油和生物碳」,負責人,2010.4-2011.4
福建省明溪縣科技局項目「用麻瘋樹油制備生物柴油」,負責人,2009.1-2010.12
煙草行業卷煙煙氣重點實驗室開放課題「煙葉和煙氣中香氣成分的GC-MS/O分析方法研究」,負責人,2009-2011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項目「層狀光催化劑納米片靜電組裝制備復合薄膜光催化材料」,負責人,2006.1-2006.12
上海市自然科學基金項目「LED光催化室內空氣凈化技術研究」,負責人,2007.12-2009.11
『捌』 誰有王寬誠的資料或簡介
名人姓名:王寬誠
出生年代:1907—1986
名人職稱:
名人國家:中國(浙江省寧波)
相關介紹:
又名文俠。浙江寧波人。1907年生於江蘇靖江縣。父王啟芳為一小商行負責人。寬誠8歲入私塾讀書,讀完小學就去當學徒,先後在錢行、麵粉廠工作。1932年25歲,應聘為太豐麵粉廠采購主任。興利除弊,令該廠營業蒸蒸日上。 1935年28歲,與寧波富商合資開設維大鼎記麵粉號。銳意經營,發展迅速,漸執寧波麵粉業之牛耳。1937年在寧波打穩基礎後,三月轉向上海發展。在上海開設「維大華行」,後為適應當時環境而改名「維大洋行」,經營麵粉、木材、罐頭食品等生意。另外也經銷美國炮台牌麵粉,開辦外貿業務。後來又拓展銀行及地產業。在1938年至1941年太平洋戰爭前夕,國內大城市糧食緊張,上海被稱為「孤島」。「維大洋行」為上海、華北地區糧商定購了大量加拿大、美國麵粉,年達數十萬噸(整船包運),取代了傳統的洋商,緩解了若干大城市的糧荒。直至日軍入占租界,始中止此項國際貿。1941年日軍侵佔上海,王寬誠的業務全部退入大後方重慶。1945年戰爭結束,10月返上海,重整「維大洋行」業務。加強對外貿易,經營各類進出業務。 1947年7月,從上海到香港發展。購入一批地皮,發展大型物業。在香港陸續擴展各項業務,成立幸福企業集團等多家有限公司。其後又在美國、加拿大等地開展投資。1949年應邀率領「香港觀禮代表團」,赴北京參加新中國開國大典。1950年中國抗美援朝時期,捐獻飛機一架,帶動各界人士紛紛響應上海市長號召,出售香港房地產,集資500餘萬港元,購買國內所需物資運入上海。1951年為推動北京旅遊業發展,集資興建一流設施的北京新僑飯店,任首屆董事長。曾任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第二屆特邀委員。1959年及1964年先後任第三、第四屆全國政協委員。1983年任第六屆全國政協常務委員。1957年任香港香島中學名譽董事長。 1958年任香港中華總商會第二十一屆副會長,以後歷任二十二、二十四、二十五、二十九、三十及三十一屆副會長以及二十三、二十六、二十七、二十八、三十二及三十三屆會長,1985年任當然永遠榮譽會長。1959年任中藝(香港)有限公司首屆董事長;香港中華出入口商會會長,後為永遠名譽會長。1961年投資船務運輸業,為當時內地通往世界各國打開了一道海上門戶。1963年及1967年分別赴荷蘭及日本接收訂造之遠洋輪船。 1962年捐資在寧波興建中小學各一家,定名「東恩」。東恩中學後發展為一家設備先進的完全中學,主要有寬誠教學樓與寬誠圖書樓兩座大樓。在東恩中學設有「王寬誠獎學金」。1963年捐款協助廣東暨南大學重建,任第一屆董事會副董事長。1965年任香港地產建設商會會董。1975年任第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1978年任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1979年為配合國內開放政策,積極參與投資上海市工商界愛國建設投資公司,並任第一屆常務董事。1980年赴美國和加拿大考察,並在美、加發展地產業務。同年任中國國際信託投資公司董事,浙江省國際信託投資公司名譽董事長,安徽省國際信託投資服務公司名譽董事長,福建華僑大學第一屆董事會董事。 1980年創立香港甬港聯誼會,為推動寧波建設而努力。任第一、二、三屆會長。1986年任永遠名譽會長。1981年任澳門東亞大學校董,捐款資助該校建立圖書館。1982年任紀念宋慶齡國家名譽主席基金會理事,香港觀塘工商業聯合會永遠名譽會長。1983年任上海市信託投資公司常務董事,廣東省僑聯會獎勵基金會名譽理事長。1984年任上海市工商聯顧問,中華全國工商聯第五屆執行委員,寧波市經濟技術開發總公司名譽董事長。1985年任滬港經濟發展協會名譽會長,上海工商學院校董會名譽主席,上海愛僑肢殘者福利中心名譽理事,中國城市經濟社會年鑒理事會港澳地區顧問,寧波市殘疾人福利基金會名譽理事長,北京民治新聞專科學校校董,上海工業大學名譽校務委員。 1985年出資1億美元成立「王寬誠教育基金會」,致力國家教育事業,培育高級科技人才。任基金會首屆董事會主席。1986年任浙江樹人大學名譽董事長,寧波旅港同鄉會名譽會長,中國老年歷史研究會顧問。1986年任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咨詢委員會執行委員會副主任。1986年12月3日逝世於北京,享年80歲。黨和國家領導人及各界人士500餘人前往醫院向遺體告別,骨灰安放在八寶山革命公墓。1989年4月,他的骨灰由親屬專程從北京護送到浙江寧波風景秀麗的東錢湖畔安葬。他的事業和「王寬誠教育基金會」等工作,由他的後人繼承,並按照他的意願繼續發揚光大。由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發現的4651號小行星,在1998年10月5日獲得國際小行星命名委員會批准,正式命名為「王寬誠星」,以紀念他一生對中國教育和社會福利事業的貢獻。 他先後被選為香港中華總商會副會長、會長、永遠名譽會長。他積極支持內地的經濟建設,關心內地及香港的教育和公益事業,較大宗贊助的有華僑大學、暨南大學、上海學校、寧波東恩中學及浙江省政協辦的樹人大學,還捐款支持香港培華教育基金會、中國殘疾人福利基金會、宋慶齡基金會、中國癌症基金會等社團。1984年,他捐款1億美元,成立王寬誠教育基金會,幫助中國輸送留學生去發達國家學習。他還擔任全國政協第二、三、四屆委員,第六屆政協常委,第四、第五屆人大代表,中華工商聯第五屆常委。又任暨南大學副董事長、中國國際信託投資公司董事等職。1985年被選為基本法咨詢委員會副主任兼財務委員會主席。1986年病逝於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