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手裡有100萬,應該怎麼理財
一般人理財首選存款,還有是買保險,其次是炒股,買黃金,買基金,還有買國債等。但是想要得到高收益,就要進行合理規劃並且分散投資,這樣才能夠使100萬閑錢理財收益最大化。
1、存款。
存款是一種比較保守的理財方式,是最穩定的理財,也是最基本的理財。雖然說存款的利率很低,但是存款也是必不可少的。
存款又分為定期存款和活期存款。100萬,也應該分出一小部分用在存款里。存款是以備不時之需的。銀行存款會受到通貨膨脹的影響,所以只需要分一小部分用在存款上就可以了。
2、炒股。
炒股就是從事股票的買賣活動。炒股的核心內容就是通過證券市場的買入與賣出之間的股價差額,獲取利潤。
股價的漲跌根據市場行情的波動而變化,之所以股價的波動經常出現差異化特徵,源於資金的關注情況,他們之間的關系,好比水與船的關系。水溢滿則船高,(資金大量湧入則股價漲),水枯竭而船淺(資金大量流出則股價跌)。
購買要點:
穩健型投資者,不在乎收益低這些,需要保本的,可以選擇存款,或者保險、黃金現貨、基金、或者買國債都可以,這些優點就是風險比較小的,但是缺點就是收益小,變化小,可以說是比較穩定的。
2、整理好資金收入以及支出。
把每一個月的錢,分成五份,一份用來做生活費,打理家庭開支;一份用來交朋友,擴大人際圈;第三份,用來學習,買書或者培訓充實自己,一天一點進步;第四份,用來旅遊;第五份,就用來投資了,以錢養錢,或以錢生錢。
2. 李連傑的社會活動
慈善事業
2004年12月26日在馬爾地夫度假遇海嘯地震,李連傑在這場災難中有驚無險,大難之後對生命感悟良多。於是用實際行動號召成立「壹基金」救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在全球擁有眾多影迷的李連傑通過自己的努力創造了壹基金慈善理念,分別在中國大陸及香港地區、美國和新加坡設立了慈善辦事機構。
2007年4月19日正式創建「李連傑一基金」用來幫助全世界需要幫助的人。 深圳壹基金公益基金會2010年12月3日在深圳注冊成立,是中國第一家民間公募基金會,以「盡我所能,人人公益」為願景,致力於搭建專業透明的壹基金公益平台。壹基金戰略模式為「一個平台+三個領域」,即專注於災害救助、兒童關懷、公益人才培養三大公益領域。
2007年,李連傑先生與中國紅十字總會合作設立「中國紅十字會李連傑壹基金計劃」,以獨立運作的慈善計劃和專案的形式在中國大陸開展公益事業。2008年10月,上海李連傑壹基金公益基金會以私募基金會的形式成立。作為「中國紅十字會李連傑壹基金計劃」的執行機構,上海李連傑壹基金公益基金會向「中國紅十字會李連傑壹基金計劃」進行專項的匯報與結算,並接受年度審計。
2007年,頻繁出鏡,如做客《藝術人生》 、《面對面》、《新聞會客廳》、《人物》、《東方時空訪談》,《魯豫有約》、《楊瀾訪談錄》 等,以及出地方各個新聞媒體,其目的一方面號召青少年珍愛生命,共同分享成功心得,另一方面呼籲大家為「壹基金」捐款,救助全世界需要救助的人。
2008年5月,奔波在汶川地震第一線,積極參與抗震救災活動。同時李連傑壹基金為震後重建以及青少年心理恢復工作起著重要的作用。
2009年,壹基金創始人李連傑先生,代表壹基金壹家人於8月14日緊急趕赴台灣,深入台南災區,了解災情,慰問災民,並協助當地進行救災工作。李連傑於8月14日中午抵台,與台灣紅十字組織會合,晚上代表壹基金參加「88水災」賑災晚會。並首次參演慈善電影---《海洋天堂》。參加「四川依然美麗」公益活動,合作導演侯詠、阿生、演員李冰冰。與其他社會慈善家在人民大會堂接受胡錦濤主席接見。
2010年4月初,南方乾旱,李連傑帶隊到雲南,廣西考察慰問災民,帶去了大量的飲用水以及樹苗。在青海玉樹地震後,李連傑率領「壹基金」帶著帳篷、飲用水、葯品等生活物資第一時間趕往災區,對災區進行各方面救援。 6月10日,李連傑拍戲中查出甲亢,帶病零片酬出演公益性文藝電影《海洋天堂》。 8月8日,甘肅舟曲發生特大山洪泥石流,李連傑率先帶領演藝界捐款捐物,並組織「壹基金」救援隊向舟曲運送物資,進入舟曲進行人員救助。 12月3日,深圳壹基金公益基金會正式注冊成立,擁有獨立從事公募活動的法律資格。深圳壹基金公益基金會注冊原始基金為5000萬元,發起機構為上海李連傑壹基金公益基金會、老牛基金會、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萬通公益基金會及萬科公益基金會,每家發起機構出資1000萬元。 「中國紅十字會李連傑壹基金計劃」及「上海李連傑壹基金公益基金會」清算注銷,其項目、資金及工作人員由深圳壹基金公益基金會承接。 12月3日,李連傑創辦的壹基金落戶深圳,成為中國第一家民辦公募基金會。 2010年玉樹地震及其他各個自然災害,李連傑率領壹基金志願者攜帶物資第一時間親赴災區救援(李連傑和企業家圖冊參考資料 )
2011年1月,以國際紅十字會「親善大使」身份訪問越南,出席捐血活動,鼓勵青年們多多貢獻自已,為社會付出,指未來是屬於年青人的。
2012年10月,在武當山大劇院舉辦的太極文化高峰論壇上,和馬雲先後登壇演講。 10月18日,出席由壹基金聯合新媒體平台發起的首屆「2012壹基金公益映像節」頒獎典禮。12月16日,出席為愛奔跑・壹基金2012深圳(鹽田)山地馬拉松賽。
2013年4月10日,在北京體育大學以「太極禪」為主題為學生演講。5月7日,北京第五屆全球移動互聯網大會上,馬化騰李連傑對話陳偉鴻:移動互聯與壹基金。壹基金發起人及創始人李連傑以及壹基金執行理事長王石等出席中國平安聯合壹基金共同發起的「兒童平安」項目。5月10日,馬雲與李連傑合建太極館,在杭州開館。 2013年,李連傑為把中國太極禪健康快樂的理念推廣到全世界,錄制《看見》《開講啦》《我的中國夢》等電視節目。7月18日,李連傑攜手汪小菲、李靜等眾企業家在北京為阿拉善慈善項目做慈善義賣。李連傑現場為大家講解太極禪的含義,以及進行了一場小型太極禪服裝銷售,銷售款項將捐給阿拉善環保公益組織。
2014年12月14日,由慈傳媒《中國慈善家》雜志評比和製作的「2014中國慈善名人榜」發布會暨頒獎典禮在北京隆重舉行,李連傑居第二。
2016年3月1日,由李連傑和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雲共同創辦的太極禪國際文化發展有限公司首家生活館在北京通州魯能格拉斯小鎮開業。
3. 梁樹新的公益之路
2008 年雪災期間,梁樹新開始涉足公益,緊接著在汶川大地震期間他帶領天涯心理援助志願者前往四川災區紅白鎮進行心理救援,這對於梁樹新的公益理念來說是一個大的轉折。在看到汶川地震的慘狀後,他甚至患上輕度憂鬱症,時間長達6 個月。當他從這種狀態中走出時,他覺得需要改變策略:不僅僅對突發事件進行被動性的援助,而是探索一種能夠讓公益行動維持日常化和持續性的模式。
他迷上微博後,覺得這個工具可以把現實中的人際關系移植到網路中。需要幫助的信息、能夠提供的資源都能迅速地以鏈條式傳播,也降低了做公益的成本。微基金正是他「人人可參與的快樂公益」理念的試驗載體。
網友們可以幫助查找和轉發各種公益信息,可選擇認購愛心物品、義捐、競拍或直接轉賬等各種適合自己的方式參與公益活動。微基金定位於草根階層的小額日常捐款,並且利用種種新媒體技術在大眾正常消費中融入公益元素。
主要公益及社會活動
1、2008年1月28日,聯合天涯社區發起「融雪行動」,向全社會發出給滯留旅客捐款捐物的號召,籌集到價值200萬元的救災物資。
2、2008年5月,組織抗震救災,參與發起「天涯愛心直通車」,並帶領「天涯心理援助志願者」前往四川災區紅白鎮進行心理救援。世界小姐張梓琳擔任愛心大使隨隊前往。
3、2010年1月12日,在微博上參與組織鉈中毒護士郭麗娟愛心大救援。
4、2010年1月17日,組織發起廣州首屆「不穿褲搭地鐵」活動,引發南方都市報、新快報、信息時報、羊城晚報、南方電視台、廣州電視台等國內主流媒體報道,並形成網路熱點事件。《英國衛報》對梁樹新進行了專訪,並刊發《進步的褲子》一文。
5、2010年2月,在天涯和微博組織「向代課老師拜年」公益活動,召集到200多名網友以寄去慰問金等方式向150多名代課老師拜年。
6、2010年3月15日,在微博發起「鉛筆換校舍」公益活動,通過以物易物和愛心競拍方式,在25天內為廣西昭平縣走馬鄉佛丁村小學籌集到15萬多校舍修繕資金。眾多明星名人如姚晨、曾子墨、李念、柯藍、王凱、馬志海、五嶽散人等積極參與。中央電視台、南方電視台、湖南衛視、北京電視台、新快報、京華時報、信息時報、南方日報等多家媒體對「鉛筆換校舍」進行了報道。
7、2010年3月24日,在天涯社區組織發起 「解渴行動」——請你為西南同胞捐一支水,為四川省攀枝花市仁和區大龍潭彝族鄉和雲南省宣威市阿都鄉銀廠村分別送去100噸和12噸飲用礦泉水。
8、2010年3月27日晚上7點-8點(地球一小時前),在微博發起「關機一小時」低碳行動,著名演員姚晨、央視體育頻道主持人於嘉擔任活動形象大使,超過2000多網友參加並上傳關機照片。
9、2010年4月14日,在天涯社區參與組織發起《玉樹,挺住!——「天涯愛心直通車」第一時間緊急再出發》的捐助倡議,同步在全國六個城市募集賑災物資,在熱心網友和志願者的幫助下,四天內共募集到賑災物資共105噸,其中包括棉被、食物、衣物、葯品和生活用品等。並於24日早上送達玉樹結古鎮分發給災民。
10、2010年5月,發起「我是沙發客」互動旅遊活動,號召網友騰出自己家裡的沙發,免費提供給來本地旅行的網友住宿。目前已有上海,北京,廣州等城市的沙發客成功配對。
11、2010年7月5日,發起成立國內首家基於互聯網、聚焦農村教育的NGO「微計劃」。微計劃公益理念:微公益,大奉獻!公益主張:創意公益,快樂公益。並同時啟動與天涯社區合作的「天涯書屋」計劃,致力為偏遠農村小學建立標准化的圖書室。
12、2010年8月19日22:47分,在新浪微博上轉發了來自天涯社區頭條的「我要上大學」的帖子,為河南開封縣陳留四中學生李盟盟「被落榜」事件呼籲。一天時間轉發8萬多次,評論2萬多條,引起網路、媒體和有關部門高度關注。不到24小時,李盟盟被河南財經政法大學會計專業錄取。包括中央電視台、人民日報在內的多家媒體對李盟盟事件進行了報道和評論。
13、2010年12月1日,在北京舉行的第七屆「年度時尚先生盛典」中獲得內地年度公益人物獎。作為「鉛筆換校舍」的公益活動發起人,在微博上積極發動眾多明星及廣大博友成功在25天內為廣西昭平縣走馬鄉佛丁村小學籌集到15萬多校舍修繕資金;以「快樂公益」為理念,發起成立國內首家基於互聯網、聚焦農村教育的NGO「微計劃」等公益活動。
14、2011年3月9日,在微博上發起「紅板小學午餐計劃」,通過微計劃蛋生萬物淘寶義賣店認購的方式,給孩子送上熱騰騰的午餐。據《中央電視台今日說法》報道,貴州黔西縣建中鄉紅板小學有三分之二的孩子因路途遙遠和家庭困難吃不上午飯。能吃上的大多是沒有任何菜的白米飯。
15、2011年3月29日,代表微計劃,與天涯公益、麥田計劃、多玩金蠟燭等前往貴州黔西縣建中鄉紅板小學當地推動午餐計劃。歷盡艱辛,「午餐計劃」4月1日正式啟動,紅板小學的205名小朋友吃上了第一頓熱騰騰的午餐。
16、2011年4月5日,微計劃經與貴州省青少年發展基金會友好協商,決定發起成立專項基金「微基金」。微基金將以微公益理念為核心,定位草根型公募基金,充分依託互聯網平台開展公益項目,聚焦西部貧困地區中小學基礎教育資源的優化與提升。
17、2011年9月23日,梁樹新發起的微基金「午餐計劃」項目獲得「聯想微公益大賽微公益之星」稱號。
18、2012年6月23日,發起「鄉村童園」項目,在廣西及貴州開辦鄉村幼兒園,使當地的學齡前兒童可以享受免費的學前教育。
4. 全世界最值得信賴的慈善機構有哪些
如果你真的想做善事,建議不要直接捐錢,想要找到靠譜的公益組織比登天還難,直接捐贈一些低值易耗品或者書籍、文具之類的好了。我是直接以月捐的形式捐給兒童基金會,我覺得還好。
5. 環保問題:什麼是生產項目NPO量化
據悉,此次出台的《准則》依據我國現有非營利組織的法律法規,借鑒了歐美、亞洲其它國家NPO的自律准則和公信力標准,徵求了各類公益性民間機構的意見,指標條款80多條,比較全面和嚴謹。內容包括:使命、利益沖突、內部治理、籌資、財務、項目、人員、非營利組織間的協作關系、信息公開等九個方面。在九大標准下,還分設了二級、三級指標,並盡量確保三級指標能夠量化或者行為化,減少評估者主觀意識對評估結果的影響,使好的非營利組織為更多人所知,讓公眾在捐贈時能夠作出更加明智的選擇。
何道峰介紹說,下一步的工作計劃是對幾家不同性質的非營利組織進行試評估,在試評估的基礎上再對自律准則進行修訂,以確保自律准則符合中國非營利組織的實際情況。
關於中國非營利組織自律行動發展歷程
自律行動發展至今,大致經歷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鬆散活動期(1990-1995)
1990年,第一次中國民間基金會會議在河北承德召開,14個基金會參加。
1993年,第二次中國民間基金會會議在北京召開,30多個基金會和學術機構參加。
1994年,中華基金會聯合會籌備委員會成立,由10多家全國性基金會聯合倡議,旨在推動交流合作和行業自律。
1995年,中華基金會聯合會籌備委員會未能注冊被責令停止活動。
第二階段:鬆散聯合期(1998-2005)
1998年,中國基金會與NPO信息網亮相,這是由中華慈善總會和中國青基會等18家非營利組織聯合設立的在互聯網上注冊的虛擬組織,致力於推動NPO的信息交流和公信力建設。
2001年,中國基金會與NPO信息網更名NPO信息咨詢中心,並在北京市工商局登記成立,成為具有法人資格的實體組織。
2002年,NPO信息咨詢中心在北京召開《中國NPO誠信國際研討會》。
2003年,在時任中華慈善總會會長閻明復推動和美國麥克里蘭基金會資助下,NPO誠信培訓工作會議召開。
2003年,由NPO信息咨詢中心與美國麥克利蘭基金會主持,國內外專家合作,開發了公信力培訓系列教材,包含公信力的價值、領導力的價值、內部治理的價值、資金發展的價值四個主題。由美國專業培訓機構的專家授課,同時培養了一批中國講員。
2003年,在跨國公司和公益組織國際高級論壇上,由NPO信息咨詢中心負責起草的《中國非營利組織(NPO) 公信力標准》公布,數10名NPO負責人在上面簽名 。
第三階段:聯合行動期(2006-2008)
2005年11月,在中華慈善大會上,中國青基會、中國扶貧基金會、愛德基金會和NPO信息咨詢中心聯合主辦NPO自律論壇並商討開展中國NPO自律行動。
2006年1月,扶貧基金會、中國青基會、愛德基金會聯合發起中國NPO自律行動;中國扶貧基金會副會長何道峰擔任自律行動指導委員會第一任輪值主席;NPO信息咨詢中心為執行機構。
中國NPO自律行動遵循自願、自律、自救的原則,旨在通過建立自律准則,加強NPO行業的行為規范,提高社會公信力,促進我國公益性NPO的健康發展。
2007年,《中國公益性NPO自律准則》初步定稿。
2008年4月,《中國公益性NPO自律准則》正式發布推廣。
相關機構介紹
2006年1月,扶貧基金會、中國青基會、愛德基金會聯合發起了中國NPO自律行動,由NPO信息咨詢中心為執行機構,研究開發了《中國公益性NPO自律准則(草案)》。《准則(草案)》依據我國現有非營利組織的法律法規,借鑒了歐美、亞洲其它國家NPO的自律准則和公信力標准。
扶貧基金會
中國扶貧基金會英文譯名為"China Foundation For Poverty Alleviation"。旨在幫助貧困社區的弱勢群體提升自我發展能力,改善基本生產條件和基本社會服務水平,促進受援人脫貧與自立,強化基層管理與組織,減輕社會疾苦與不安,傳遞人類愛心與善心,促進社會和諧與文明。
自1989年成立以來,積極響應黨的號召,不辱使命,一直以關注疾苦、傳遞關愛、促進和諧為己任,已成為當前內地扶貧領域規模最大的公益組織。
青少年發展基金會
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 簡稱為"中國青基會",英文譯名為"China Youth Development Foundation",縮寫為"CYDF"。中國青基會屬於全國性公募基金會,面向公眾募捐的地域是中國以及許可中國青基會募捐的國家和地區。旨在通過資助服務、利益表達和社會倡導,幫助青少年提高能力,改善青少年成長環境。中國青基會倡導"社會責任、創造進取、以人為本、追求卓越"的價值觀。其發起實施的希望工程是我國社會參與最廣泛、最富影響的民間公益事業。
愛德基金會
愛德基金會 英文譯名"The Amity Foundation",成立於1985年,是一個由中國基督徒發起、社會各界人士參加的民間團體,致力於促進我國的醫療衛生、教育、社會福利和農村發展工作。為增進世界各國人民的友好往來和資源分享溝通渠道。
NPO信息咨詢中心
1998年,在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中華慈善總會等著名非營利組織領導人和業內專家學者的倡導下,一個名為"基金會和非營利機構信息網"的民間機構誕生了。它以公益性非營利組織為服務對象,通過論壇、培訓、網路建設等手段,力圖構築一個NPO業內以及政府、營利組織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平台,並致力於推動中國NPO的立法進程。2001年,這個組織正式注冊,更名為"NPO信息咨詢中心"(China NPO Network, CNPON),它以促進中國第三部門的發展為己任,並已成為國內最重要的NPO支持性組織之一。
6. 小學生微公益做什麼
網路微捐、公益眾籌,蔚為風潮的微公益正沖擊著企業大額捐贈等傳統公益方式。是時候做些改變了。
2008年汶川大地震開啟了中國的「慈善元年」。從此,中國大額捐贈乃至富豪誓言「裸捐」的現象時常出現。捐一大筆錢漸漸成為社會對企業做公益的基本認識,企業的大額捐贈也成了公募基金會捐款的主要來源。
然而,公益的民間性和公眾參與性不容忽視,隨著社會公益理念的進步,傳統的公益渠道已經無法滿足民眾參與公益的需求。首先,個人捐贈在公募基金會捐款來源中所佔比例仍相對很低。有的公募基金會不屑於向公眾募款,覺得向公眾募款成本高,耗時長。而公募基金會的公信力危機也使得一些民眾望而卻步。與之相比,動輒百萬元,甚至千萬元、上億元的企業捐款讓公募基金會「省事省心」,雙方都熱衷於這樣的公益「二人轉」。
不願在公益中缺席的民眾尋找著自己的表達方式,互聯網技術為他們創造了很好的平台,微公益應運而生。需要幫助的人在互聯網平台上浮現,願施援手的人也在這里聚集,更重要的是,技術極大地降低了愛心表達的門檻,轉發和傳遞都可以表達愛的力量,網上支付讓捐贈輕松便捷,能夠實現人人可公益的全民參與。眾人拾柴火焰高,2013年樂捐等兩大網路捐贈平台募集善款破億,顯示了網路微捐等微公益的強大力量,讓人驚呼「微公益時代」到來。
面對微公益開創的公益2.0版本,企業該何去何從?百勝集團的創新表明,企業做微公益同樣大有可為。百勝餐飲集團發起的「捐一元•獻愛心•送營養」項目(以下簡稱「捐一元」項目),通過邀請消費者從「捐出一元錢」這樣的點滴小事做起,激發更多社會人士的愛心,倡導「人人公益」的理念。通過6年的努力耕耘,項目為四川、雲南、貴州和廣西等地山區小學累計共籌集善款超過9000萬元,超過12萬人次的小學生得到了包括牛奶和雞蛋的每日營養補助。同時,還有400餘所貧困地區學校得到了「愛心廚房」設備。
積極提高公眾參與度
百勝「捐一元」項目誕生於2008年,由百勝餐飲集團中國事業部聯合中國扶貧基金會共同發起,通過百勝旗下遍布全國的肯德基、必勝客、必勝宅急送和東方既白餐廳向社會勸募,倡議全社會一人捐一元,為中國貧困山區的孩子提供營養加餐,為兒童的健康成長奉獻愛心。
不過,當初在確定公眾捐款額度時,百勝集團項目策劃團隊經歷了一場爭論。他們後來發現,問題的關鍵不是提出一個捐款額度公眾能不能接受,而是公眾能否認同這種公益模式和理念、是否願意參與。經多次討論,項目團隊最終達成共識:在宣傳和勸募時採用每人力所能及的「1元」低門檻策略,因為,一元錢,看似微不足道,但如果每個人都捐出一元錢,就會積少成多,聚沙成塔。如果每個人都奉獻一份愛,涓涓細流,將匯聚成愛的河川。這將匯聚成一種堅不可摧的力量,形成一種大愛,讓更多的人獲益。百勝集團希望將公益理念從企業自身和員工延伸至消費者,打造公眾持續性捐贈平台,真正踐行「人人公益」、 「隨手公益」的理念,吸引和激發更多的人參與公益活動。在中國,越來越多的企業走上公益道路的同時也在不斷思考如何讓公益慈善行為可持續發展。百勝「捐一元」項目融合了人人參與的微公益精神,開啟了一條可持續的全民化公益之路。
發揮龐大的餐廳網路優勢
「捐一元」項目的募款階段,百勝充分利用其遍布全國的餐廳網路,每年利用2周左右時間在其旗下全國約6000家餐廳展開,這充分體現了百勝的渠道優勢。
募款選在餐廳客流旺盛的暑期進行。在兩周左右的活動時間里,顧客在百勝旗下餐廳消費時,工作人員會在收銀時熱情耐心地講解和勸募:
「您好,這是一個為貧困地區兒童募款的活動,請您看一下。」
「需要為您加上1元的捐款嗎?」
與其他募捐活動不同,百勝「捐一元」不用捐款箱,因為「面對面」的口傳才是他們的優勢,因此「捐一元」主要依靠員工跟消費者勸捐。百勝「捐一元」項目負責人說:「我們發現,只要餐廳的服務員能堅持跟消費者介紹項目,我們的消費者基本上都會願意捐出一塊錢,參與『捐一元』項目。」
大多數顧客在詢問、了解該項目的內容後,都會積極參與。過去兩年,隨著消費者對項目理解的不斷深入,僅靠一元一元的捐款,每年在短短16天的餐廳勸募中便可籌集到善款2000萬元左右。成功募集2000萬元的基礎是百勝公司上下的傾力投入,從內部宣導到外部宣傳活動,都按照百勝的標准化流程推進。2014年, 百勝「捐一元」項目以「1元由你,公益有你」為主題,募捐活動時間延長至21天,百勝龐大的營銷體系和營銷團隊資源會繼續發揮所長,讓更多的人參與活動,為貧困山區的孩子獻出愛心。
24×7小時便捷的參與渠道
前幾年,「捐一元」項目每年通過餐廳對外募捐的時間非常有限。為了促使捐贈常態化,2013年起項目在騰訊平台開通了「捐一元」樂捐,2014年為了提高公眾參與的便捷性,項目在騰訊微信平台增加了「微信掃碼捐款」的渠道。
樂捐平台體現了互聯網技術的優越性,不僅可以提供網上捐款,還可以實現手機端捐款,為捐贈人提供了24×7 小時便捷捐款方式,是「捐一元」常態化的輔助捐贈渠道。中國扶貧基金會秘書長助理秦偉表示,項目組希望通過樂捐平台的建立,將「捐一元」做成一個持續性的系列,針對不同受益地區以及時間節點,有針對性地再發起「捐一元」項目樂捐活動。秦偉認為,「捐一元」項目傳遞的人人公益、隨手公益的理念,與騰訊樂捐倡導的「自助公益」的理念是一致的,都是點滴之愛匯聚成海。其次,前幾年「捐一元」項目在線下做得非常成功,相信藉助騰訊樂捐的平台,藉助億萬網友的愛心,通過Web2.0的力量,擴大項目的影響力和效果。
同時,在「樂捐」平台,項目組會根據捐款人的電子郵箱等信息,通過網路郵件、QQ 等渠道向捐贈人及時、快速、准確地提供項目反饋捐款收據、項目進展信息等資料。作為項目執行方的中國扶貧基金會,也通過平台自主發布項目、報告項目進展、受益人情況,並增加與捐贈人的互動,增強項目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公開透明,維護項目公信力
在「捐一元」項目中,百勝集團通過自身的渠道優勢收集善款,中國扶貧基金會作為公募基金會才是「捐一元」善款的真正接收和使用的主體機構,為「捐一元」項目提供了公信力和合法性。
在募款過程中,百勝採取多重措施,確保公平透明地收取捐款、並進行統計和管理,維護項目的公益信譽。
為了把消費者的捐款與企業的營業額分離開來,項目團隊對收銀系統進行了改造。經改造後的收銀系統將「捐一元」作為一個獨立的按鍵置於收銀系統中,只要接受捐款,即按「捐一元」按鍵,系統中自動記錄捐款金額,並統計到善款數額中。在活動期間內,全國數千家收銀系統會清楚地記錄每家餐廳捐款筆數、每筆捐款金額,而IT 部門每天都會把全國約6000家餐廳的數據匯至項目部,統一進行統計和管理。
每年捐一元項目公眾募捐周結束後,百勝集團將賬目進行匯總,所有的財務賬目都會接受內部審計部門的審核,以確保各餐廳的財務准確無誤。為突出項目的「公開透明」,2012 年起,「捐一元」項目特別聘請國內權威的瑞華會計事務所對項目善款募集和使用流程進行專項審計,並通過項目官方網路平台,將審計報告、捐款使用的明細詳情及項目執行流程公諸於眾。這種公開、透明、積極的溝通方法經得起考驗,沒有辜負消費者們奉獻的愛心。
保障愛心傳遞
在「捐一元」項目中,中國扶貧基金會主要負責項目的執行,他們在項目資助點選擇、供應商選擇、營養餐發放等環節具備專業、高效的執行素質,確保百勝匯集的愛心能夠傳遞給貧困山區的孩子們。
中國扶貧基金會收到捐款後,會制定資助選擇標准,盡可能把營養送到那些最需要幫助的地區。在資助啟動前,中國扶貧基金會還要對受益學校進行實地考察。
想成為「捐一元」項目的營養加餐供應商,首先要與受助學校地域接近,接著要接受中國扶貧基金會的工作人員的考察、調研,通過相關生產資質的審核。
營養加餐發放和接收也遵循嚴格的流程,供應商負責將營養加餐運送至學校,學校指定專人接收,現場對營養加餐的生產日期、保質期、數量等進行抽檢,並由學校負責人和供應商共同在營養加餐供應單上簽字確認。供應商組織專人負責對營養加餐進行留樣,每運輸批次留樣5 份,每份營養餐的留樣時間為15天,以確保食物安全。
每一年,「捐一元」項目組還會組織社會志願者進行項目受助地考察,讓志願者們探望受助學生,監督營養加餐的發放與接收,通過他們的視角將項目的執行環節、捐款使用等情況向社會公布,接受社會的監督。
「捐一元」項目進入第7年,已成為中國參與人數最多的群眾性公益項目之一。百勝將企業渠道、公眾參與和官方背書三者相結合進行公益創新,在微公益活動中發揮企業所長。百勝餐飲集團中國事業部公共事務和政府關系副總裁王碧玲女士說:「我們一直努力倡導『勿以善小而不為』,引導公眾通過從『捐一元』這樣的點滴小事入手,養成參與慈善事業的習慣。現在,我們欣喜地看到,這一項目不僅讓更多的貧困山區兒童受益,項目的理念也被越來越多的廣大消費者接受和認同。」 2014年,「捐一元」項目以「1元由你,公益有你」為主題,繼續推行微公益理念,期待在公眾持續性捐贈平台上做得更好。
7. 廣西哪個城市基金最多
廣西現在還沒有公募基金公司.私募則不能宣傳,信息不透明,沒有誰能知道哪個城市有`多少
8. 廣西多少名東盟華裔留學生獲中國華教基金獎學金
5月31日,中國華文教育基金會2017-2018學年初高中學歷教育獎學金頒發儀式暨南寧市華僑實驗高中2018屆留學生畢業典禮在廣西華僑學校舉行。該校94名來自泰國、寮國等7個國家的華裔留學生獲30萬元人民幣獎學金,47名華裔留學生順利畢業。
廣西華僑學校校長陳進超向畢業生一一頒發了畢業證書,他介紹,作為中國首家成建制招收海外華裔高中生的學校,學校迄今已培養海外華裔高中畢業生550餘名,其中98%的學生憑借優異的成績考取了清華大學、浙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復旦大學、中山大學、武漢大學、北京理工大學、華南理工大學、華僑大學等國內知名大學。
陳進超還介紹,自2009年起,中國華文教育基金會在廣西華僑學校設立「海外華裔高中學歷教育獎學金」項目,資助金額已達648萬元,受益的海外華裔青少年達1206人次。獎助學金為許多家庭經濟困難的海外華裔學子解決了學習、生活上的困難,幫助他們順利完成學業。
來源:中國新聞網
9. 廣西有兒童慈善救助基金會嗎如果有怎麼找
廣西沒有的,你可以找中華少年兒童慈善救助基金會。
中華少年兒童慈善救助基金會2010年1月12日在京成立。 中華少年兒童慈善救助基金會是我國具有民間色彩的全國性公募基金會。基金會的宗旨為,募集社會資金,開辟民間 救助通道,對社會上無人監管撫養的孤兒、流浪兒童、輟學學生、問題少年和其他有特殊困難的少年兒童等進行救助。
10. 李連傑主演的電影有哪些
33部,分別是:
2005:
2005:犬人丹尼
2003:Cradle 2 the Grave(
/
/出生入死)
2002:英雄(Hero)
2001:The One(大陸:
港:最後一強 台:
)
2001:Kiss of The Dragon(港:
台:
)
2000:Romeo Must Die(港:
台:
)
1998:Lethal Weapon 4(港:
台:
)
1998:
(Hitman/
)
1997:
(Once Upon a Time in China and America )
1996:
(Black Mask)
1996:
1995:
(High Risk/Melt down)
1995:
/
(My Father Is a Hero/The Enforcer)
1994:
(Fist of Legend)
1994:
(
from Beijing/The Defender)
1994:
/
(The New Legend of Shaolin/The Legend Of The RedDragon)
1993:
(The Tai Chi Master/Twin warriors)
1993:
(The Last Hero in China/Deadly China Hero)
1993:
(The Kung Fu Cult Master)
1993:
Ⅱ/
(The Legend of Fong Sai-Yuk II / The Legend II)
1993:
Ⅰ(The Legend of Fong Sai-Yuk / The Legend)
1992:
Ⅲ之
(Once Upon a Time in China 3)
1992:
(Swordsman Ⅱ)
1989:92
之
(
)
1991:
Ⅱ之
(Once Upon a Time in China 2)
1990:黃飛鴻Ⅰ
(Once Upon a Time in China)
1989:
(Dragons of the Orient)
1988:
(Dragon Fight)
1986:
(Shaolin Temple 3: North and South Shaolin)
1986:
(Born to Defence)
1984:
(Shaolin Temple 2: Kids from Shaolin)
1982:
(Shaolin Temp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