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分析某個蛋白質序列屬於哪個通路
蛋白質序列測定技術先於DNA序列測定技術問世,蛋白質序列的搜集也早於DNA序列。蛋白質序列資料庫的雛形可以追溯到60年代。60年代中期到80年代初,美國國家生物醫學研究基金會(National Biomedical Research Foundation,簡稱NBRF)Dayhoff領導的研究組將搜集到的蛋白質序列和結構信息以「蛋白質序列和結構地圖集」(Atlas of Protein Sequence and Structure)的形式發表,主要用來研究蛋白質的進化關系。1984年,「蛋白質信息資源」(Protein Information Resource,簡稱PIR)計劃正式啟動,蛋白質序列資料庫PIR也因此而誕生。與核酸序列資料庫的國際合作相呼應,1988年,美國的NBRF、日本的國際蛋白質信息資料庫(Japanese International Protein Information Database,簡稱JIPID)和德國的慕尼黑蛋白質序列信息中心(Munich Information Center for Protein Sequences,簡稱MIPS)合作成立了國際蛋白質信息中心(PIR-International),共同收集和維護蛋白質序列資料庫PIR,[Barker等, 2000]。
⑵ 賀福初的主要成就
主要研究領域為細胞因子的分子生物學及基因工程。發現一種能特異刺激肝細胞增殖和肝臟再生的新細胞因子即人肝細胞生成素(HPO),在國際上首次公布其cDNA序列,並率先研製出重組人HPO首次揭示了存在於原代肝細胞或肝癌細胞膜上的HPO高親和力特異性受體及HPO兩條信號轉導通路。開展規模化的人胎肝cDNA克隆與測序,建立了大規模、系統的基因表達譜,發現與肝臟發育、分化、癌變以及造血系統發育等相關的基因群。提出生長因子的「發育相關進化」、細胞活性因子與受體的「協同進化」、mRNA編碼區與非編碼區的「協調進化」、種系發生中的「分子減速進化」等規律性認識,並進行了部分實驗驗證。
1 發現「細胞活性因子的發育相關進化」、「相互作用分子的協同進化」、「mRNA編碼區與非編碼區的協調進化」及「物種演化中的分子減速進化」等規律性現象;
2 發現並克隆肝細胞生成素、揭示其基因調控機制、研製其重組品,發現其受體及其兩條信號轉導通路;
3 揭示人胎肝、成體肝轉錄組及其蛋白質組,從中發現500餘種新基因、新蛋白質;
4 發現中國常見惡性腫瘤及慢性肝炎等的易感基因10餘種; 倡導並領銜了人類第一個組織、器官的「肝臟蛋白質組計劃」,這也是中國第一次領導大型國際合作計劃,Nature、Science、Nature Biotechnology等國際著名雜志給予首肯;
5 200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2005年當選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 中共第十八屆代表大會代表、十八屆中央候補委員;
國際人類肝臟蛋白質組計劃共同執行主席;
國際人類蛋白質組組織理事;
亞太地區人類蛋白質組組織副主席;
中華醫學會副會長;
中國遺傳學會副理事長;
中國生物物理學會副理事長;
北京市科協副主席;
中國人類蛋白質組組織主席;
國務院學位評定委員會學科評審組成員;
國家「863」計劃生物與醫葯技術領域專家組成員;
國家中長期「蛋白質科學重大研究計劃」專家組副組長;
中國博士後基金會理事;
全軍醫學科學技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全軍防生物危害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
總裝科技委兼職委員及軍用生物技術專業論證組組長;
軍事醫學科學院院長;
北京蛋白質組研究中心理事長;
蛋白質組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
Proteomics、Proteomics-Clinical Application資深編輯;
Journal of Proteomics & Bioinformatics執行編輯;
Journal of Proteome Research編委;
主要從事基因組學、蛋白質組學、生物信息學及系統生物學研究。少將,研究員,專業技術一級,博士生導師。
歷任軍事醫學科學院實習研究員、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研究員、副所長、所長,副院長,院長,中國人民解放軍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北京蛋白質組研究中心首任主任。 2005、2006年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
1999、2000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1997、2005年獲軍隊科技進步一等獎;
2002、2003、2005年獲北京市科學技術獎一等獎;
1993年被評為「全國中青年醫學科技之星」、「中國青年科技獎」;
1994年被評為「全國青年科技標兵」;
1996年榮獲「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
1998年榮獲「全國求是傑出青年實用工程獎」、被評為總後勤部「科技金星」;
1999年被批准為「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
2002年被評為「中國青年科學家」、被授予中國「五四」青年獎章;
2003年獲「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被評為「全軍優秀研究生指導教師」;
2004年被國際人類蛋白質組組織授予「研究貢獻獎」;
2005年獲得「軍隊專業技術重大貢獻獎」;
2006年所領導(任實驗室主任)的全軍蛋白質組學與基因組學重點實驗室,獲「軍隊科技創新群體獎」;
2009年被國際蛋白質組論壇授予「傑出成就獎」;
2011年被國際人類蛋白質組組織授予「傑出服務獎」;
獲中國發明專利7項、國家新葯證書1項、美國發明專利1項。
主編/主譯專著十餘部。在Science, Nature Genetics, Nature Cell Biology, Nature Biotechnology, Nature Methods, Nature Protocols, PNAS等國際核心刊物發表論文200餘篇。 主編《生物信息學——方法與實踐》、《造血調控》、《蛋白質組學的理論與技術》、《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征(sars)》等
參編《生命的歲月與夢幻》、《基因組科學與人類疾病》、《蛋白質分子結構》、《醫學分子生物學》。
⑶ 大家對美國Proteintech Group公司有什麼認識嗎
用過他們的抗體,感覺還不錯
⑷ 肝炎基金會有沒有規定高效蛋白大約多少錢一支
你好,肝炎基金會沒有定價的權利,多少錢一支最終是由物價局核定的。
⑸ 吃了蛋白粉能解酒嗎
蛋白粉不能解酒。
主要功能及作用:
1、對於高血壓、高血脂
蛋白粉是低膽固醇、低熱量、低脂肪的優質蛋白,有利於防止熱量過剩和脂肪合成增加,降低 血壓,對於血脂症患者降低血脂與膽固醇有很大的幫助。
2、對於脂肪肝、肝炎、肝硬化
蛋白粉低脂優質蛋白,是理想的蛋白質食品,高效防止脂肪肝。蛋白粉所含之必須氨基酸,能快速有效的合成身體所需要的蛋白質,以修復壞死的肝細胞,促進肝功能恢復。醫學證明,食物中缺乏蛋白質和膽鹼等抗脂因子時,可損害肝臟並誘發硬化。
3、對於消化潰瘍
蛋白粉為優質蛋白,是潰瘍修復的最好來源。可迅速促進潰瘍面癒合,保護胃粘膜不受損。
4、對於肥胖症
為控制高脂、高糖飲食,增加蛋白粉可以減少過多熱量攝入,當純凈的蛋白質的攝入量充足了,可以減少對高脂肪高糖食物的嗜好;對於減肥,保護心臟均很重要。
(5)蛋白質研究基金會擴展閱讀:
食用過多的蛋白質還會增加患癌症的風險。 因此正常的健康人,是沒有食用蛋白質粉的必要。如果食用,不僅僅對人體健康無益,還有可能會對人體造成危害,是得不償失的。即使是因疾病而需要補充蛋白質粉的人,也不能單一的依靠蛋白粉,還是需要通過飲食補充體內所需要的蛋白質,這樣補充過來的蛋白質,更有利於身體健康。
如果正常人,不依靠日常飲食提供蛋白質,而僅僅依靠蛋白質粉提供人體所需要的蛋白質,其後果是很嚴重的,如果蛋白質攝入過多,不但是一種浪費,而且對人體健康也是有危害的,因為蛋白質在體內的分解產物聚積,會影響正常的肝腎功能,導致免疫力低下,其中動物性蛋白質攝入過多還會誘發心臟病。
⑹ 邵夢揚的簡介
1958年開始從事腫瘤防治研究工作。在「活血化瘀」、「扶正固本」兩課題全國大協作中,成績斐然,聲望日高,成為一代名醫。於1992年被國家命名為有突出貢獻的專家,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獲全國衛生文明先進工作者、並獲全國衛生先進工作者等榮譽稱號。他研製的「生白口服液」和「生白合劑」1996年批准為國家級新葯,是國家中葯保護品種,是國家衛生部批准並以「Z(治療類葯)字開頭的第一個國家級II類「抗癌生白」葯物,曾於1997年獲得在德國舉行的「全球抗癌葯物大會金獎」,並多次獲得河南省及鄭州市科技進步獎5項。邵夢揚教授發表專著5部,論文100多篇。在邵教授創立的中西醫結合全方位綜合治療腫瘤的理論指導下,運用綜合療法,使二分之一的癌症患者康復,四分之一的患者可以長期帶瘤生存,剩餘的四分之一患者,症狀也能不同程度地得到改善。運用中西醫結合理論和臨床實踐,由邵教授主持研製的治癌系列葯品如胃清膠囊、克瘤清膠囊、扶正膠囊、肺清丸、肝清丸、乳清丸、腸清丸、症積消合劑等醫院用制劑,經長期臨床應用療效顯著。邵教授指導培養了許多卓有建樹的學者專家,有的在美國、英國、加拿大、法國、日本和新加坡等地,有的分布在國內衛生戰線的各個崗位,都發揮著重要作用。他醫學上造詣高深、博學多識,德高望重,他曾多次被國際學會、國家學會及省級學會推舉為領導人。1990年,被推舉為「國際癌症康復協會副會長」;1994年,被美國錄入《美國500名著名學者》一書;中國中醫葯學會新葯研究中心主任;中國中醫葯學會腫瘤學會副主任;中國中醫葯學會腫瘤專家會診中心副主任;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腫瘤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癌症研究基金會中醫葯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活血化瘀委員會委員;河南省中醫腫瘤學會主任委員;河南省中西醫結合學會活血化瘀委員會主任委員;河南省中華醫學會常務理事。他創建的東方腫瘤醫院掛牌時,國家衛生部胡熙明副部長、中央軍委總後衛生部張立平部長、河南省張世英副省長、衛生廳劉全喜廳長等各級領導都光臨指導。幾年來,無論是邵老獻身公益事業或投身各種社會活動,國家衛生部,河南省委、省政府及鄭州市領導對這位「國家級專家」都會給予關注和大力支持。
人為什麼會得腫瘤?怎樣才能治好腫瘤?這不僅是全世界醫學界苦苦思考、也是普通群眾無不關心的問題。鄭州東方腫瘤醫院院長、國家有突出貢獻的專家邵夢揚教授,早在1990年就提出「癌症是人體陰陽平衡失調的產物」以及「應由單一治癌轉為全方位綜合治癌」的新理論,不僅得到了第15屆國際癌症大會的肯定,也在今後大量臨床實踐的成功中得到了驗證。其結果不僅影響了我國腫瘤界治療思路的轉變,也使數不清的癌症病人由此轉危為安。
癌症是全身問題的局部表現
邵夢揚早年是河南醫學院的高材生,畢業後分配到河南中醫學院附屬醫院工作。這一安排使他有機會接觸到了中醫,也看到了原以為是「雲山霧罩」的中醫技術的真實療效。一位嚴重感染的病人持續高燒不退,邵夢揚用上了多種抗生素都不起作用,嘗試以中葯辨證治療,病人竟然痊癒;此後,這類的事情臨床愈來愈多了,自然引起了邵夢揚學術思想的轉變,從對中醫的不理解到逐步接受、應用和崇拜,70年代初他就脫產系統學習了中醫,使他更加努力學習和挖掘中醫,也開始嘗試以中醫的思維看待事物。
50年代,邵夢揚作為新中國較早從事腫瘤防治工作的醫務人員,響應周恩來總理的號召,隨河南省醫療隊深入到聞名全國的食道癌高發區河南省林縣,開展腫瘤調查和防治。當時的林縣,食道癌發作的慘境令人觸目驚心:不少病人一經發現已是晚期,往往是男人扛起鐵杴去挖墳,女人換好衣服躺在床上等死。人們對癌症的恐懼與無奈令邵夢揚刻骨銘心。他暗下決心,不管有多難,也要窮畢生精力把癌症攻下來!
治療疾病必須探求這種病的機理,人們普遍認為癌症是局部疾病,發展到以後才成為全身問題。因此,對腫瘤的治療就產生了誤區,往往是切了再切,甚至一直切到不能切為止;放療、化療,一直療到病人無法耐受為止。但這樣窮追猛打的做法並未使病人因此痊癒,反而使全身衰竭,腫瘤該轉移的還會轉移。最後的結果是「癌沒治住,人已治垮」。為什麼會如此事與願違?
邵夢揚轉而以中西醫結合的思維看待癌症的發生、發展和轉歸,於是,一切問題均豁然開朗:意識到腫瘤是全身性疾病的局部表現,其病因是全身性的,是分子水平的變化,早期腫瘤的存在人的肉眼看不到,發展到晚期才變成為有形之物。人體陰陽的失調就是腫瘤發生發展的原因。每個人都有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它們是肉眼所看不到的一種蛋白質,當二者保持平衡時,也就是中醫所說的陰陽平衡時,人就不會得包括癌症在內的各種疾病;當陰陽失衡即人的機體內外環境紊亂時,如環境污染、不良飲食習慣、精神情志失常,五臟六腑失協、內分泌失調等諸多因素,使癌基因被激活並突破抑癌基因的限制開始活躍,因此,單純對癌症的局部進行治療,忽視調整機體的陰陽平衡,不能解決癌症治療的根本問題。
基於這一認識,,邵夢揚逐步建立了中西醫結合綜合治療腫瘤的新概念。這一概念就是針對病人的不同情況,實行「一對一」的綜合治療方案,開展包括中葯、西葯、化療、手術、介入、激光、冷凍、加溫治療、電化療、心理治療、運動治療、飲食治療等在內的各種治療方法,而不是以往的「頭疼治頭似的單打一」,從而在國內開創了癌症治療的全新局面。針對當時癌症病人放化療治療毒副作用大、骨髓抑制、白細胞下降、嚴重影響治療和健康之難題,邵夢揚在80年代末即研製成功了中葯「益腎生白飲」,即現在已成為國家准字型大小葯物的「生白口服液」,其治療白細胞減少症有效率達到91.3%,在國際腫瘤界得到很高評價;針對晚期癌症病人以及手術、放化療後體質虛弱的問題,邵夢揚從提高患者免疫力和整體狀況入手,研製出中葯扶正膠囊,明顯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質量;他所研製的症積消膠囊、胃清膠囊、克瘤清膠囊、肺清丸、乳清丸、肝清丸、腸清丸等,也從各種癌症的不同病理出發,針對性地進行辨證治療各種癌症,均取得了顯著的效果。
全方位綜合治癌是最佳選擇
新鄉縣李某,患多發性骨髓瘤伴椎體轉移骨髓破壞,在當地化療一周後,白細胞減少,疼痛難忍,只能靠一天一針嗎啡度日,病人情緒低落到了極點。在親友推薦下,去年底找到了邵夢揚教授,接受邵教授全方位綜合治療一個療程後,白血球恢復正常,疼痛消失,並能拄拐活動;三個療程後,飲食睡眠正常,體重增加,像常人一樣行走。李某現在心情舒暢,愛說愛笑,高興時還能哼上一段豫劇。
某研究院的一位女科學家發現右乳上有兩個雞蛋大小的腫塊,醫生確診是癌腫,幾次切除均又復發,後來連左乳上也發現癌塊。她不惜重金請全國的不少腫瘤專家會診,共同研討治療方案,但他們看後都表示:「已沒辦法,癌細胞已廣泛轉移,最多還有半年生存時間。」女科學家最後找到邵教授,邵教授親自為她制定了一套與眾不同的綜合治療方案,終於使她重回實驗室。今年春節,邵教授接到了她寄來的第十一張賀年卡。
美籍華人張先生,發現肝癌時就已經到了晚期,他在美國跑了多家著名醫院,但因失去了手術機會只能靠放化療,但是,強烈的毒副作用使他無法忍受,白細胞急劇下降,胃腸功能出現嚴重障礙,不得不中斷治療。醫生讓他使用西葯「生白能」以增加白細胞,但又一次反映嚴重,且產生了耐葯性,治療陷入困境。萬里迢迢來到鄭州東方腫瘤醫院後,邵教授為他綜合治療三個月,病情明顯好轉。當時曾給他做CT的美國專家看過他的新片子後驚訝不已:「3個月能把一個晚期肝癌患者恢復到這種程度,中國專家真是了不起!」
數十載的治癌實踐使邵教授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也挽救了數千名晚期癌症患者的生命。運用中西醫結合全方位綜合治療腫瘤,可使1/2的癌症患者康復,1/4的患者長期帶瘤生存,剩餘的1/4患者症狀也可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作為碩士研究生導師,他還帶領學生們先後完成了多項癌症臨床方面的重大課題,並獲得眾多獎勵:「生白口服液治療放化療後白細胞減少症的新葯研製和臨床應用」、「復方苦箭液治療胃癌的臨床和實驗研究」、「海星消癌液治療原發性肝癌的臨床和實驗研究」獲河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活瘀扶正方加POD方案治療中晚期食道癌的臨床和實驗研究」、「針灸治療化療引起白細胞減少症的臨床和實驗研究」、「益腎生白飲治療放、化療引起白細胞減少症的研究」、「症積消口服液治療原發性肝癌的研究」獲河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同時,邵教授所研製的中葯新葯生白口服液、生白合劑、生白顆粒已銷往25個省市自治區,以及新加坡、馬來西亞、日本、緬甸、香港、台灣。
「像消滅天花一樣攻克癌症」
現年已71歲的邵夢揚教授像勤耕不輟的老黃牛,在艱難的抗癌道路上幾十年如一日孜孜以求,辛勤耕耘。
邵夢揚教授在腫瘤治療方面的多年努力和突出貢獻,為他贏得了社會的肯定和學術界的認可,他先後被授予「國家有突出貢獻的專家」、「全國衛生文明先進工作者」、「河南省優秀專家」等榮譽,並擔任了中華中醫葯學會腫瘤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中西醫結合河南分會副會長等職。同時,他的成功也在國際社會引起了較大的反響,除被聘為國際癌症康復協會副會長、被收錄入美國的《500名著名學者》外,他還多次應邀出國講學,足跡遍及美國、德國、韓國、新加坡、泰國以及香港、台灣等地,他的中西醫全方位綜合治癌思想已傳播到世界各地。
面對成績,邵夢揚教授淡然地說:「我一生有四個願望:入黨、成為學者、著書、出國講學。現在這四個願望都實現了,在我有生之年,我要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培養學生和為癌症病人治療上。我相信,只要大家共同努力,在不久的將來,我們一定能像消滅天花和征服結核病一樣,攻克癌症!」
⑺ 近幾年諾貝爾生物學獎獲得者
諾貝爾只有生理學獎(或醫學獎),沒有生物學獎。
我說說從90年到現在諾貝爾生理學獎獲得者的名字和獲獎原因吧!
1991德國生理學家Erwin Neher&Bert Sakmann:發明了「單離子通道記錄法」
1992艾德蒙費雪&柯瑞伯:研究肝醣代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