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什麼是共同基金
共同基金亦稱股份不定投資公司。一種為小額財產所有者提供投資,經銷可隨時兌換成現金的股票的投資信託基金組織。在西方國家,由於有價證券市場發達,投機活動嚴重,人們無法決定購買哪種股票或何時買進和賣出為好。
一些有證券從業經驗的人從追求收益、資本增值甚至投資目的出發,組織「共同基金」,自行籌集資金,將投資者的資金集中起來購買各種證券。同時,它們為投資者提供了另一種購買選擇,從中收取傭金。投資者也可以根據需要支付一些費用來交換投資類型。
(1)主動管理共同基金擴展閱讀:
投資基金的優勢:共同基金比普通投資者擁有更多的資產,可以將資金分散到不同的股票甚至不同的投資工具上,實現真正的風險分散,共同基金公司利用專業的基金經理和研究團隊進行市場調研,對雙方的整體和個人投資環境有透徹的了解;只要少量的基金管理費能從專家的幫助中受益,可以說這是小投資者最好的福音。
當投資人不想投資時,可隨時選擇退出,贖回國內債券基金的款項,可於申請贖回之次一營業日收到,國內股票型基金及海外基金約一周可拿到款項。不像其他的投資工具,有賣不出去的風險。
B. 基金和共同基金有區別嗎
有區別。
相關區別:
一、概念不同:
1、基金:
為了某種目的而設立的具有一定數量的資金。主要包括信託投資基金、公積金、保險基金、退休基金,各種基金會的基金。
2、共同基金:
共同基金亦稱股份不定投資公司。一種為小額財產所有者提供投資,經銷可隨時兌換成現金的股票的投資信託基金組織。
二、特點不同:
1、基金:
根據基金單位是否可增加或贖回,可分為開放式基金和封閉式基金。開放式基金不上市交易,通過銀行、券商、基金公司申購和贖回,基金規模不固定;封閉式基金有固定的存續期,一般在證券交易場所上市交易,投資者通過二級市場買賣基金單位。
2、共同基金:
共同基金的資產較一般投資人來得龐大,故足以將資金分散於不同的股票、甚至不同的投資工具中,以達到真正的風險分散,而不致因一支錯誤的選股,而產生重大的虧損。
(2)主動管理共同基金擴展閱讀
投資基金起源於英國,盛行於美國。1924年3月21日在波士頓設立的「馬薩諸塞州投資信託基金」(Massachusetts Investment Trust,MIT),是世界上第一隻公司型開放式基金,也是美國第一個現代意義的共同基金。在此後幾年中,投資基金經歷了第一個輝煌時期。
共同基金發起人一般是一家金融服務公司,例如共同基金公司、經紀商、銀行或者保險公司。發起人為基金投入最初的資本並召集運營基金所需的第三方。在美國,發起人必須將基金在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注冊。
C. 中國有共同基金嗎
我猜是不是共同基金是不是基金的總成啊,從定義上看,共同基金投資於證券,包括股票,債券,票據。
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集合投資方式,
即通過發行基金單位,集中投資者的資金,從事股票、債券、外匯、貨幣等投資,以獲得投資收益和資本增值。
這不就是基金嗎?我們買的基金,都是利益共享風險共擔啊,下面一群書獃子,根本理解不了定義啊!那不就是公募基金啊。!
我們說基金的種類很多,我自己的分類是這樣的!
根據流動性(贖回 增加投資)分類為封閉和開放式
根據投資標的分類為:股票型 債券型 混合型 指數型 貨幣型 TOF FOF
根據基金經理操作方式分為:主動管理型(對沖基金)和被動管理型(指數基金量化基金)(不同階段不一樣)
根據投資理念方法不同,lof名字中會有什麼中小盤 大盤拉籌 價值 成長 量化的關鍵詞!
暫時就這么多了!
D. 依據什麼的不同可以將基金分為主動型基金和被動型基金
轉自 保羅時報 共同基金知多少(五)主動vs被動
了解投資基金所需的各項成本後,部分投資人可能會想,是不是費用愈低的基金愈好呢?答案是「不一定」,就像上次提到的「沒有從天上掉下來的餡餅」,基金收費的高低是基金管理公司依照其操作成本來計算的,所以投資人在比較基金費用時,應該要以同類型基金為比較基礎。而除了根據先前在《共同基金知多少 (三)認識基金家族》中介紹的各類型基金外,讀者也需考慮《保羅時報》將於本篇介紹的基金管理方式。
主動式管理(Active Management)
主動式管理相信基金績效可以擊敗大盤,因此積極操作投資組合並以超越大盤表現為目標。
主動式管理不相信有效市場假說(Efficient Market Hypothesis),其操作原則為利用市場無效率性買進價格被低估的金融證券,或是作空價格被高估的金融證券,細部的操作手法又會依不同基金管理公司或不同基金經理人而有所差異。
雖然各基金的操作手法不同,但基本上,主動式管理是透過基本面分析或技術分析等證券分析工具以觀察包含本益比(P/E Ratios)和市盈率與增長比率(PEG Ratios)等數據,並極度仰賴基金經理人的選股及選時能力。
由於主動式管理強調「主動」,因此採用主動式管理的基金也會因頻繁進出市場而曝露在較大的風險之下,但就如同投資基本准則「期望報酬愈大的投資,風險也愈大」,主動式管理的信徒,在期望獲得高報酬的情況下,也具有較高的風險承受度。
令人失望的是,根據數據,主動式管理基金成功打敗大盤的機率並不高,這也是近幾年來打著被動式管理旗幟的基金會風行全球的主因之一。
被動式管理(Passive Management)
被動式管理為主動式管理的相反。被動式管理不認為基金績效可以超越大盤,「不能打敗它,就復制它」的想法油然而生。指數基金即為被動式管理的代表,而近年來熱門的ETF更是採用完全被動式管理來操作。
被動式管理信奉有效市場假說,認為證券市場已充分反映所有信息,一動不如一靜。不同於主動式管理積極操作投資組合,被動式管理選擇復制大盤指數,且為了盡量貼近大盤,除非是追蹤的指數成分股有改變,否則基金經理人不會於市場頻繁進出。
由於被動式管理基金的投資組合很少變動,因此基金所需支付的證券經紀費也會較主動式管基金減少許多,這也使得被動式管理基金的基金管理費較主動式管理基金便宜,成為被動式管理基金吸引投資人的另一個特點。
根據數據,被動式管理基金的表現勝過大部份的主動式管理基金,再加上低廉的管理費,也難怪被動式管理基金會成為近年來熱門的話題商品。
E. 什麼是主動基金
主動型基金和被動型基金是按照投資理念的不同來區分的。
主動型基金不刻意去做指數化投資,以超越市場基準為目標。
主動型基金即主動管理型基金,是指募集後有基金經理操盤,把資金投資於他所偏愛的股票,債券等,以期獲得超越市場基準的收益的基金。
主動型基金需要很多的管理成本,不像被動型的基金,把資金募集後按比例投入到相應的股票即可。
主動基金是指基金管理人可以依據基金契約自由選擇投資品種,它更體現基金管理人的運作水平以及背後強大投研團隊的能力。而被動基金則簡單復制指數,指數漲,基金就漲;指數跌,基金就跌。像指數性基金多數是完全復制市場的走勢,就屬於被動基金。如果投資者想購買此類主動型基金,務必選擇一些正規持牌機構的平台選購。
目前,在中國市場上,主動管理型基金無疑仍然占據中國基金市場中的主流。特別是今年以來股票型基金全面飄紅,更使主動基金備受追捧。被動基金的投資一般都是進行模仿指數的投資。根據國際成熟市場經驗,80%的主動配置無法戰勝市場,也就是從長期來看,只有很少的基金經理所做的主動配置收益率能強於大盤。
在中國,由於市場的有效程度相對較低,可能主動配置戰勝大盤的概率會大一點,但隨著中國證券市場的成熟和完善,同樣也無法避免逃脫這一現象。因此投資者應該考慮從現在開始配置被動性投資基金,但短期被動基金的風險是無法規避的。
從運作的角度,當然被動基金運作更容易,收費也就更低。而主動基金因為更多地體現基金管理人及其團隊自身的能力,所花費的精力更多,自然費用就更高。
F. 共同基金是什麼 共同基金的特點有哪些
概念
共同基金(mutal fund),從廣義上講,泛指美國的證券投資基金,從狹義上講,專指開放式的公司型基金。在美國投資公司協會的統計年報中,共同基金(mutual fund)和封閉式基金(close-end)、單位信託基金(unit-investment trust)、etf(exchange traded fund)士兵類的。在這四類基金中,共同基金是最大和最主要的一種。
特點
開放是公司基金的特點,一是開放式,二是公司型。開放式,是從基金的運作模式來劃分的,與之相對應的是封閉式。開放式基金的基金份額是可以變動的,投資者可以隨時申購或者贖回,封閉式基金的份額則是固定的。另外,封閉式基金有一定的期限,而開放式則沒有特定的存續期。從歷史上來看,世界上最早的基金是封閉式基金,為1868年在英國成立的「海外及殖民地政府信託」。但到了美國之後,就發展為開放式基金,1924年的「馬薩諸塞投資信託基金」是美國開放式基金的鼻祖。開放式基金在美國發展十分迅速,而且也是當前國際證券投資基金的主流形式.
公司型是從法律形式來對證券投資基金進行的劃分,與之相對應的是契約型基金。公司型基金以《公司法》為依據開發,其組織形式就像是一家公司,基金的持有人是公司的股東,享有股東權,按照所持有的股份對公司承擔責任。也就是說,公司型基金的份額代表的是一種所有權。契約型基金則是按照基金合同為基礎來組織的。基金管理人、基金託管人和基金持有人之間簽訂合同,依法約定相關的權利義務,契約型基金代表的是一種信託關系。投資者把手頭的資金託付給基金管理人進行管理。美國的基金以公司型為主,我國的基金全部是契約型基金。
G. 主動式基金管理好還是壞
主動管理型基金就是根據基金預定投資方向、投資類型、基金經理投資策略等主動進行資產配置的投資基金。
指數型股票基金是跟蹤預定的指數比如滬深300,完全復制買入該指數成分股(按成分股比例),不另外製定投資策略。
主動型基金的倉位更靈活,一般下限為60%,而指數型基金為90-95%,主動型基金可主動選股,而指數型基金不主動選股,只是被動跟蹤指數成分股。
H. 什麼是共同基金它在我國的發展狀況怎樣
現在定投的好時機
銀行的"基金定投"業務是國際上通行的一種類似於銀行零存整取的基金理財方式,是一種以相同的時間間隔和相同的金額申購某種基金產品的理財方法。基金定投最大的好處是可以平均投資成本,因為定投的方式是不論市場行情如何波動都會定期買入固定金額的基金,當基金凈值走高時,買進的份額數較少;而在基金凈值走低時,買進的份額較多,即自動形成了逢高減籌、逢低加碼的投資方式。
定投首選指數型基金,因為它較少受到人為因素干擾,只是被動的跟蹤指數,在中國經濟長期增長的情況下,長期定投必然獲得較好收益。而主動型基金則受基金經理影響較大,且目前我國主動型基金業績在持續性方面並不理想,往往前一年的冠軍,第二年則表現不佳,更換基金經理也可能引起業績波動,因此長期持有的話,選擇指數型基金較好。若有反彈行情指數型基金當是首選。
國外經驗表明,從長期來看,指數基金的表現強於大多數主動型股票基金,是長期投資的首選品種之一。據美國市場統計,1978年以來,指數基金平均業績表現超過七成以上的主動型基金。
因此我建議你主要定投指數基金,這樣長期來看收益會比較高!
易方達上證50基金是增強型指數型股票基金,投資風格是大盤平衡型股票。該基金屬高風險、高收益品種,符合指數型基金的風險收益特徵。
基金經理林飛除了擔任上證50基金經理之外該基金經理還擔任了指數基金深證100ETF的基金經理,作為指數型基金的基金經理,其具有較強的指數跟蹤能力和主動管理能力。2008年1季報基金經理表示,50指數基金將繼續在嚴格控制基金相對基準指數的跟蹤誤差等偏離風險的前提下,根據對市場結構性變化的判斷,對投資組合做適度的優化和增強,力爭獲得超越指數的投資收益,追求長期資本增值。
易方達管理公司是國內市場上的品牌基金公司之一,具有優異的運作業績和良好的市場形象。公司目前的資產管理規模達到了1374億元,旗下囊括了12隻權益類基金和6隻固定收益類基金。今年以來公司權益類基金凈值排名出現了較大分化,整體業績有一定下滑,但長遠看公司中長期投資實力仍較強。
上證50ETF:上證50指數由上海證券交易所編制,於2004年1月2正式發布,指數簡稱為上證50,指數代碼000016,基日為2003年12月31日,基點為1000點。上證50指數是根據科學客觀的方法,挑選上海證券市場規模大、流動性好的最具代表性的50隻股票組成樣本股,以綜合反映上海證券市場最具市場影響力的一批優質大盤企業的整體狀況。
華夏中小板:華夏中小板ETF的標的指數為深圳交易所編制並發布的中小企業板價格指數,主要投資於標的指數成份股、備選成份股。為更好地實現投資目標,還可少量投資於新股、債券及相關法規允許投資的其他金融工具。
I. 1978年至1999年的20餘年間,美國共同基金管理人中,有多少的主動式基金業績比不上指數基金
1978年至1999年的20餘年間,美國共同基金管理人中,有79%的主動式基金業績比不上指數基金。
但這個比較是沒有意義的,原因有三:
一、美國是成熟的市場,不利於基金的主動管理,中國是新興市場,利於基金的主動管理
二、美國的1978年至1999年的20餘年間,恰好是大牛市,只漲不跌,所以基金無法發揮主動管理的優勢
三、主動式基金分進取型、穩健型、保守型,保守型過於保守,所以漲不起來,用保守型基金跟指數基金比是沒有意義的,所以主動式基金被低估
附:
指數基金是否優於主動管理基金,這個問題是許多投資者最關注的。但回答卻取決於投資期限的長短以及所處的市場環境。在上漲階段,指數基金無疑跑得比主動基金快。但長期來看,在我國指數基金投資並非最佳選擇。原因就在於,支撐指數基金的根本理論是有效市場理論,即專業投資者長期無法戰勝市場,市場在信息上是有效率的。而恰恰我國目前的市場離有效甚遠,大起大落頻繁,政策效應明顯,基金經理更有信息優勢。因此總的來看,我國主動型的基金更能夠跑贏指數基金。
期限為03年年初至今。上證基指、深證基指、中證股票基指和滬深300的累計收益分別為407%、380%、385%和203%,可見三個基金指數均大幅度超越了滬深300指數,表明主動型基金在此期限內業績優於指數基金。在03年至今,上證基指、深證基指,中證股票基指分別有80%、70%以及90%以上的時間內累計收益超過滬深300。可見,長期來看,主動基金優於指數基金,原因就在於我國股市並非有效的,低效率的市場給了主動基金更多的創造收益、避免損失的機會。
那為何今年指數基金如此熱火朝天呢?毫無疑問,是今年指數基金賺錢的「近因效應」起了作用。在一些情況下,後出現的信息會比先出現的信息影響更大。這種模式被稱為近因效應。當人們能夠更加清楚地記得後出現的信息而不是先出現的信息時,近因效應便起作用了。2009年以來,指數基金漲勢喜人,打動了不少投資者。其次,人們對熊市時指數基金的悲慘遭遇有選擇地忘記了,即重建了記憶,對於某些具體事件,記憶受到了他人言論的影響。當投資者決定投資於指數基金時,所回憶的都是有利於指數基金的片斷,不利的內容自動地被忘記了。由此可見,正是這兩個心理學上的偏差,使得投資者只看到指數基金短期的好,而忘記了,長期而言指基很可能不是主動基金的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