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從以下幾點出發去挑選凈值型理財產品:
1)看收益曲線歷史波動幅度
凈值型產品相比原先的預期收益率產品,最明顯的就是用凈值來體現每天這款產品的表現,那麼我們選擇凈值型產品最先要關注的就是收益率曲線。曲線波動越大,說明產品風險也就越高。
舉個例子,假如買入1萬元的凈值型理財產品,昨天虧50,今天賺100,對於保守型投資者來說,遠不如昨天賺3塊,今天虧1塊,明天賺2塊這樣來得安穩。
產品收益率波動幅度越小,也就意味著產品更加穩健,更適合保守型投資者。
2)最大回撤
最大回撤是指這個產品自成立以來,凈值從成立以來最高點,下降到最低點的幅度。有點類似收益率波動,但是回撤體現的是這個產品可能出現的最大虧損。
產品回撤數值越低,說明產品更加穩健。很多產品詳情頁直接會附上最大回撤數值。
3)歷史持有盈利概率
歷史持有盈利概率,是通過計算理財產品的歷史業績,得出該產品獲得正收益的概率。換句話說,就是你買這個產品,能賺錢的機會比例有多少。
這個數據在產品詳情頁一般都有體現,由於中低風險的凈值型產品大多成立時間較短,所以缺乏一定的歷史業績計算盈利概率。所以識財君給大家舉個例子:
比如某款產品詳情頁顯示,
歷史持有1個月的盈利概率為70%;
歷史持有6個月的盈利概率為99%;
歷史持有1年的盈利概率為100%;
從盈利概率來看,這款產品更適合中長期持有,歷史盈利概率越大,這款產品賺錢的可能性就越大;反之,歷史盈利概率越小,產品賠錢的可能性就越大。
4)到辨險識財查看該款銀行理財產品的風險評價報告:上面覆蓋了493家銀行發行的理財產品,而且每天更新,從幾十個維度進行分析,能有效避免風險。
2. 銀行發售的凈值型理財產品靠譜嗎
銀行發售的凈值型理財產品靠譜嗎?作為銀行可以說是非常靠譜的,但是所有的理財產品不論是銀行發售還是理財平台發售都會告訴你理財有風險,投資需謹慎,銀行的工作人員也會把風險提前告知,而銀行只是一個平台,作為這個平台它沒有任何權利能夠改變理財產品的盈利或者虧損。
投資有風險,入行需謹慎,而且很多人都抱著僥幸心理,最後輸的一塌糊塗哦。 以上就是小編的個人觀點,希望可以幫到您。
3. 銀行凈值型理財產品值不值得購買
所謂凈值型理財產品,其運作模式與基金類似,非保本浮動收益,投資者購買產品前無法預知產品實際收益率,而是根據產品實際投資運作情況定期在產品開放申購或贖回日公布產品凈值,投資盈虧由投資者自負。
與傳統理財產品未到期無法贖回相比,開放式凈值型理財產品更具備流動性。產品通常約定最短持有期,期滿後投資者每周或每月都可在開放日進行申購和贖回。同時,不同於傳統理財產品的透明性較低,凈值型理財產品會定期披露收益,投資者的操作也更加靈活。
在資金面寬松、利率下行的環境中,傳統銀行理財的年化收益率已經降至3.8%左右,對投資人的吸引力大不如前。在這種環境下,凈值型理財產品則為投資者獲取更高收益提供了可能。從去年至今的市場情況來看,凈值型理財產品,特別是開放式凈值型產品正逐漸成為銀行理財市場的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