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世界自然基金會(WWF)的使命是什麼
世界自然基金會(WWF)是在全球享有盛譽的、最大的獨立性非政府環境保護組織之一,自1961年成立以來,WWF一直致力於環保事業,在全世界擁有將近520萬支持者和一個在100多個國家活躍著的網路。WWF在中國的工作始於1980年的大熊貓及其棲息地的保護,是第一個受中國政府邀請來華開展保護工作的國際非政府組織。1996年,WWF正式成立北京辦事處,此後陸續在全國八個城市建立了辦公室。發展至今,共擁有120多名員工,項目領域也由大熊貓保護擴大到物種保護、淡水和海洋生態系統保護與可持續利用、森林保護與可持續經營、可持續發展教育、氣候變化與能源、野生物貿易、科學發展與國際政策等領域。自從1996年成立北京辦事處以來,WWF共資助開展了100多個重大項目,投入總額超過3億元人民幣。WWF的使命是遏止地球自然環境的惡化,創造人類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好未來。為此我們致力於:保護世界生物多樣性; 確保可再生自然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推動降低污染和減少浪費性消費的行動。
⑵ 如何向世界自然基金會(World Wildlife Fund,WWF) 捐贈
WWF在中國能接受捐助么?
WWF非常感謝你的理解與支持,但是目前在中國尚無法接受來自國內個人的直接捐助.
⑶ 2009年3月28日,由WWF(世界自然基金會)發起的「地球一小時」(Earth Hour)活動在全球展開。全球上
小題1:D 小題2:C 小題3:B
⑷ 人與候鳥之間有什麼感人的故事嗎
遷飛候鳥慘遭劫殺 國人貪欲鋪就血色遷徙路 全球每年有數十億只候鳥進行洲際遷徙,8條遷徙路線中有3條經過中國。秋末冬初季節是候鳥遷飛達到最大規模的時節,成群結隊的候鳥從西伯利亞、內蒙古草原、華北平原等地起飛,經東、中、西三路分別飛往中國南部地區越冬。地處中東部地區的湖南、江浙、兩廣、雲貴等地形成了極窄的遷徙通道,成了從中部路線南遷候鳥必經的「千年鳥道」。 然而,近年來這些地區大規模捕殺候鳥的行為,使得我國幾條「千年鳥道」殺機四伏。當這些天空的精靈們,振翅萬里回歸記憶中的家園時,迎候它們的卻是密如發絲的天網、散彈獵槍、劇毒農葯浸泡的誘餌、燈光誘捕、同類誘捕、甚而棍棒凌空打殺……這些無所不用其極的殘忍手段,使得飛經我國的這些生靈遭遇了難以想像的大規模殺戮,或半路劫殺,或千里追殺。千年鳥道成了候鳥們九死一生的血色不歸路。在這又一個候鳥遷飛的季節里,保護候鳥音樂MTV《血色遷徙路 我是一隻小小鳥》,真實再現了慘烈痛心的獵殺現場和震撼心靈的生命之旅,祈望所有關心候鳥、愛護生命,不忍大自然和諧遭遇破壞的人們,共同關注年復一年的獵殺候鳥問題,共同關注它們生死未卜的遷徙之旅,同時呼籲永久拒絕食用鳥類,令這一獵殺候鳥背後最根本原因逐漸消亡。
售賣候鳥的餐館活拔鳥毛,鳥嘴用橡皮筋捆紮以防啄到手,因為食客們認為在鳥未死時就拔毛會讓鳥肉的味道更好。
以下是見諸報道的有關候鳥遭遇劫殺的新聞匯集:
非法捕鳥者頻布網 崇明島今年鳥網多於往年 東方網10月22日消息:據《新聞晨報》報道,天氣漸涼,越冬候鳥越來越多地出現在申城的濱江之地。不過,趁著這個機會,不少不法分子也打起了獵捕鳥兒的主意。記者昨日獲悉,日前本市鳥類保護志願者組團前往崇明陳家鎮,僅一天之內就拆除捕鳥網73張,總長度接近千米。據介紹,今年的鳥網比前兩年同期明顯增多。 偷獵團伙趁候鳥遷徙大肆獵捕兩萬只 江淮晨報訊去年8月至10月,一夥廣西籍非法偷獵者跑到滁州市南譙區大柳鎮,趁大批候鳥遷徙南飛時,在叢林大肆捕獵野生鳥類(去年10月31日報道)。近日,記者從滁州市森林公安局刑偵治安隊獲悉,該案主犯伍某近日被法院判處有期徒刑2年。 伍某,1989年出生於廣西,小學文化,無業。去年案發僥幸逃脫後,今年5月9日,他因涉嫌非法狩獵罪,被廬江縣公安局白湖派出所民警抓獲。根據南譙區檢察院指控,2012年8月至10月間,伍某以謀取非法利益為目的,組織伍某某、楊某、賈某、吳某在南譙區大柳鎮橫塘村小壩組為其捕鳥,並約定將捕獲的鳥以一定的價格收購。 落網後,伍某某、楊某、賈某和吳某,均供認伍某是捕鳥的組織者。據悉,伍某某、楊某、賈某均被判刑,吳某另案處理。(孟慶超通訊員呂忠民包增光) 淮河岸邊現3張捕鳥大網 網上掛著被網住的小鳥 淮河岸邊,竟然有3張捕鳥大網,網上還掛著被網住的小鳥。這是森林公安分局民警在淮河岸邊發現的一幕。 當天下午,記者跟隨市森林公安分局民警一起,來到馬城鎮境內的淮河岸邊,在一處農田裡,一張長50米,高約15米的大網,由兩根竹竿支撐張開著,網眼比拳頭略小。民警隨即將其收繳。 隨後,在距離此處幾百米的樹林中,民警又先後發現兩張捕鳥網,網上還掛著撲騰著翅膀的麻雀。布網的貢先生辯稱,拉鳥網是為了防止鳥兒偷吃柿子。「我也不知道捕鳥犯法,以後再也不弄了。」貢先生說。隨後,民警將鳥兒放飛,沒收捕鳥網。 據市森林派出所所長胡金峰介紹,蚌埠市是候鳥南遷的一條重要通道,當前正值候鳥南遷越冬時節,也是非法獵捕鳥類等違法犯罪活動高發時期。為了給長途遷徙的候鳥提供一個平安「驛站」,近日,我市開展打擊破壞鳥類資源違法犯罪統一行動。重點打擊利用圍網、投毒等方式大肆捕殺候鳥行為,非法收購、運輸、出售及走私鳥類行為,非法加工經營鳥類行為。「捕鳥數量超過20隻,就構成犯罪了。」胡金峰告訴記者,如果市民發現有人張網捕鳥,可撥打市森林公安分局電話12119進行舉報。 夏庄開展秋季護鳥聯合行動收繳鳥網600餘米 一隻貓頭鷹的整個翅膀被割掉。 島城天氣漸涼,再過幾天就到了雁、鴨、鶴等大型鳥類遷徙過境的時間,各個山頭獵捕候鳥的非法行為越發猖獗。10月10日早5時許,城陽夏庄街道農業辦工作人員和護林員集合在一起,前往少山開展了一次秋季護鳥聯合行動。一支50餘人的專業巡邏隊伍兵分三路,在少山山頭展開地毯式搜查,共收繳鳥網600餘米,綁網鋼絲7捆,解救鳥兒11隻。 從山腳向上爬了100多米,小路周圍開始出現鳥毛,兩側不少小樹被砍。「這些網鳥的人很可恨,為了方便豎網,他們砍了不少小樹。」一名工作人員介紹。令人震驚的是,在這些鋪有鳥網的小路上,記者看到一隻貓頭鷹的整個翅膀被完整撕下丟在地上。「他們不要貓頭鷹,但是貓頭鷹的叫聲會嚇走其他鳥,所以他們會在第一時間把貓頭鷹殺死。」工作人員說。 記者孫傳浩攝影報道 8旬老翁為飽口福捕鳥 以鳥誘鳥拉絕戶網(圖) 隨著天氣轉涼,青島進入候鳥遷徙季節,一些非法捕鳥者受利益驅動,在山上大肆架網,亂捕濫獵野生鳥類的違法現象也開始抬頭。昨日凌晨,記者跟隨市森林公安執法人員對開發區候鳥遷徙經過的部分山頭展開檢查,當場查獲3名非法獵捕網鳥人,現場銷毀捕鳥網具20餘張,放飛解救的野生鳥類7隻。 凌晨上山拆網救鳥 昨日凌晨4時許,記者跟隨市森林公安局開發區分局執法人員來到薛家島附近的山頭,轉了一圈,並沒發現新架設的捕鳥網。「前兩年,我們來檢查的時候,還是漫山遍野的捕鳥網,我們對捕鳥者施以重罰。今年情況好多了,不僅沒有新架設的捕鳥網,就連以前經常能看到小鳥掙扎時留下的羽毛,現在也很少看到。」執法人員告訴記者。 隨後,執法人員又轉戰到小珠山西麓的山頭。「清晨5點左右,非法捕鳥者會上山收鳥,再拿到市場兜售,我們要趕在這之前上山。」執法人員表示,這些非法捕鳥者往往都是附近村民,比較熟悉山上的地形,隨著對亂捕濫獵野生鳥類的打擊力度越來越大,他們的反偵查能力也比較強,因此需要提前上山「埋伏」。 「虎口」救下貓頭鷹 「快看,這里有張捕鳥網。」當氣喘吁吁的記者跟隨執法人員爬到半山腰時,聽到了執法人員的輕聲呼喊。記者看到,這張用竹竿架設的捕鳥網長20多米、高10多米,網上殘留著小鳥的屍體和羽毛,令人觸目驚心。一隻貓頭鷹和一隻斑鳩撞在網上拚命地掙扎,並發出凄慘的叫聲。「清晨遷徙候鳥一般飛得比較低,很容易掛到網上。」執法人員用手中剪刀將網剪斷,並將竹竿輕輕推倒。「這種網非常結實,往下剪都費勁,如果鳥撞網,肯定跑不了。」執法人員告訴記者。 接連抓住3名網鳥人 在靈山衛西山馮村附近的山坡上,執法人員發現了在網具上掛著已經勒死的小鳥,旁邊還掛著兩個鳥籠子。「這是網鳥人掛在這的,裡面關著黃雀、太平鳥等叫起來好聽的小鳥,用來誘騙其它小鳥撞網的。」執法人員根據經驗判斷,網鳥人還沒來收網,埋伏在附近應該會有「收獲」。 「注意,前面有個人非常可疑。」執法人員輕聲地提醒記者。只見一戴著帽子的老人來到網具旁邊,看到掛在網上的小鳥後,開始動手往下拽。「站住,干什麼的?」執法人員突然沖出來,老人先是一愣,然後辯稱自己是上山來玩的,網具不是他架設的。當執法人員要將鳥籠里的小鳥放飛時,「別放了,多可惜,我養了好多年。」老人連忙制止,並承認鳥是自己養的,掛在這是為了吸引小鳥撞網。隨後,其他兩路執法人員也分別在現場抓獲了兩名非法網鳥人。 架網捕鳥為飽「口福」 記者注意到,3名網鳥人歲數都已年過七旬,是西山馮村人。經執法人員詢問,最大的馮學才已經79歲,馮學章78歲,年齡最小的蘇厚利也已經70歲。「我眼睛花了、耳朵背,行動也不方便,就在山腰上用小竹竿架張網捕小鳥,一般抓回去先養兩天,等耍夠了再燒燒吃。」馮學才說,以前小時候就跟著家裡老人學網鳥,也沒人管,現在雖然知道不讓網鳥了,但還是心裡癢癢,有空就出來網。「我就是為了自己吃,也沒想過要賣。」蘇厚利的袋子里裝著一隻斑鳩和一隻貓頭鷹,被抓後承認「網鳥就是為了飽口福」。 每年入秋 職業捕鳥人千里大追殺 湖南「千年鳥道」上的新化、新邵、桂東等縣自古就有狩獵的傳統,捕鳥之風盛行。每一次捕鳥結束後,「收鳥人」就會出現,接著,鳥兒就會出現在縣城的菜市場或餐館里,甚至大城市高級酒店中。 「捕鳥的人群里以專業捕鳥者危害最大。」新化縣林業局負責人向記者介紹,每年一到秋季,新化當地都會出現至少二三十個職業捕鳥人,這些偷獵者有些甚至是隨著南飛候鳥一路捕殺過來,設備先進,形成了一條龍的「產業鏈」。 長期研究候鳥的湖南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鄧學建指出:「捕殺鳥類危害極大,首先會破壞業已脆弱的生態環境,造成生態失衡,引發蝗災等災害。吃鳥者也冒著很大風險,誰也不知道候鳥攜帶了什麼病毒,它們不像家禽一樣有檢疫系統。非典的先例就說明,這種對生命的不尊重也會讓人類惹火上身。」 打鳥場多為「三不管」 作為候鳥遷徙的「終點站」,中國候鳥棲息地的保護早已受到重視。世界自然基金會(WWF)長沙項目辦主任蔣勇表示,經過近30年的保護區建設和20年的濕地保護宣傳,直接獵殺候鳥的現象在洞庭湖區等開闊濕地已得到極大的控制。 但與棲息地的保護相比,保護候鳥遷徙通道的重要性近幾年才引起注意。「遷徙通道上的捕殺現象主要是利用候鳥遷徙過境過程中遷徙種群密度高、地點相對集中的特點,大部分以捕獵林鳥或灘塗涉禽(鷺、鸛、鶴等腿細長可涉水行走的鳥類)為主。而在越冬地的捕殺主要是雁形目的鳥類為主,比如鴨、雁、天鵝等。」蔣勇說。 2004年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明確規定了對捕殺、出售、收購、運輸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的處罰,情節嚴重的將追究刑事責任。然而,現實中卻存在著執法難的問題。 李鋒曾多次去山上調查捕殺候鳥的情況,他告訴記者:「鳥道經過的地方多是深山老林、地廣人稀,且鳥群經過時都是深夜,林業公安要上山去得花費巨大的人力物力,而打鳥人一見動靜立馬就可以棄鳥和工具而去,山區那麼大,根本找不到人,更別說抓到證據進行刑拘。」 此外,許多鳥道位處「三不管」地帶或邊緣地區,極容易被忽視。例如,湖南最出名的打鳥場觀音山埡口,在邵陽、婁底、益陽三市均有上山的路,很難統一管理。 官方與民間都在努力護鳥 即便現實如此殘酷,現在中國各級政府和民間志願者們仍在積極行動,努力為南飛候鳥「保駕護航」。日前,中國候鳥東部遷飛路線上南北兩個重要站點——黑龍江七星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湖南東洞庭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簽署合作協議,承諾共同加強對東方白鸛等珍稀候鳥的協同監測和保護。 「通過加強中國候鳥遷徙路線上各站點間的溝通合作,我們希望打造一條從候鳥繁殖地到越冬地的綠色通道。」世界自然基金會東北項目辦公室主任朱江說。 民間的環保力量也日益崛起,「湖南省候鳥營」項目日前啟動,這是全國第一支「候鳥保護」專門隊伍。 一些重視鳥類保護的地方政府正在為如何有效保護候鳥採取措施。2010年10月,湖南省林業部門為保護鳥類首次發布了「禁捕令」,規定從2010年10月至2015年12月,在全省范圍內禁止捕獵所有野生鳥類。 在湖南省的傳統捕殺候鳥「重地」新化,當地林業部門在去「打鳥場」的必經之路上率先成立了三個候鳥保護站,每年候鳥過境的5個月內,實施24小時值班,以切斷去「打鳥場」的路。另外,新化縣相關部門多次到菜市場聯合執法,使「買賣候鳥」無法在合法的「地上市場」出現。據悉,新化縣今年的打鳥者已較兩年前減少了一半。
⑸ 世界自然基金會(WWF) 贊助商
松下電器(Panasonic); IKEA宜家家居; 利樂(中國); 奧美廣告公司; Regus; LehmanBrown; That』s 上海; Santa Fe Relocation Service; RED.dot;
⑹ WWF世界自然基金會怎麼樣
發展總要與毀滅結伴嗎?WWF可不這么想,每年三月底全球范圍的一小時運動,西風東漸,北京已經響應兩屆(記憶中大力宣講),哥本哈根成為事實上的氣候巴黎和會,環保,絕緣於政治與野心,一滴水,一粒米,一度電在你我眼中更彌足珍貴!
⑺ 世界自然基金會從屬於聯合國么聯合國有什麼部門,如兒童基金會,他們的宗旨分別是什麼
建議你去查網路
聯合國大家庭 聯合國機構大家庭由聯合國秘書處、聯合國各方案和基金--如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兒童基金會)和聯合國開發計劃署(開發計劃署)——以及各專門機構組成。各方案、基金和專門機構有其各自的理事會和預算,自行制定標准和指導方針。它們在經濟及社會活動的幾乎所有方面,共同提供技術援助和其它形式的實際幫助。 聯合國於1945年10月24日成立,由51個國家承諾通過國際合作和集體安全維護和平。今天,世界上幾乎每一個國家都加入了聯合國。聯合國共有191個會員國。 一國成為聯合國會員國時,同意接受《聯合國憲章》的義務。《聯合國憲章》是一個國際條約,其中規定了國際關系的基本原則。根據《憲章》,聯合國的四項宗旨為:維持國際和平與安全;發展國家間友好關系;合作解決國際問題,增進對人權的尊重;成為協調各國行動的中心。 聯合國並非世界政府,不制定法律。但是,聯合國提供協助解決國際沖突的辦法,並就影響我們大家的事項擬訂政策。在聯合國,所有會員國,不論大小、不分貧富,不論其政治觀點和社會制度為何,都在這一過程中享有發言權和投票權。 聯合國有六個主要機關。其中大會、安全理事會、經濟及社會理事會、託管理事會和秘書處五個機關設在紐約聯合國總部。第六個主要機關是國際法院,設在荷蘭海牙。
大會 聯合國所有會員國都派遣代表出席大會。大會是一個「世界議會」,開會審議世界上最緊迫的問題。每一會員國享有一個投票權。維持國際和平與安全、接納新會員國、制定聯合國預算等關鍵問題以三分之二多數決定。其他事項以簡單多數決定。近年來,大會作出特別努力,通過協商一致而不是通過正式表決作出決定。 大會在2001/2002年的會議上審議了180個不同的議題,包括全球化、艾滋病、非洲的沖突、環境保護以及加強新的民主體制等問題。大會無法迫使任何國家採取行動,但大會的建議是世界輿論的重要呼聲,代表國際社會的道德權威。 大會每年9月至12月舉行常會,必要時舉行續會或就特別值得關注的問題舉行特別會議或緊急會議。在大會休會期間,大會的工作由六個主要委員會、其他附屬機關和聯合國秘書處進行。
安全理事會 《聯合國憲章》授予安全理事會的主要責任是維持國際和平與安全。每當和平受到威脅,安全理事會都可隨時召開會議。所有會員國都有義務按照《憲章》的規定執行安理會的決定。 安理會有15個理事國。中國、法國、俄羅斯聯邦、聯合王國和美國五國為常任理事國。其他10個理事國由大會選舉產生,任期兩年。近年來,各會員國正在討論改變安理會成員組成的問題,致力於反映當前政治經濟現實。 安理會需要有九票贊成才能作出決定。除關於程序問題的表決外,只要任何一個常任理事國投票反對(否決),安理會就無法作出決定。 安理會在審議威脅國際和平的問題時,首先探討和平解決爭端的途徑。安理會可提議解決的原則或進行調解。在發生戰斗的情況下,安理會爭取實現停火。安理會可派遣維持和平特派團協助各方維持休戰狀態,將敵對部隊隔開。 安理會可採取措施強制執行其決定。安理會可實行經濟制裁或命令進行武器禁運。在極少數情況下,安理會授權會員國使用包括集體軍事行動在內的「一切必要手段」,以實施其決定。 安理會還就秘書長人選和接納聯合國新會員國問題向大會提出建議。
經濟及社會理事會 經濟及社會理事會在大會通盤領導下協調聯合國及聯合國系統各組織的經濟和社會工作。作為討論國際經濟和社會問題以及擬訂政策建議的中心論壇,經社理事會在加強國際合作促進發展方面發揮關鍵作用。經社理事會還同非政府組織協商,使聯合國與民間社會之間保持關鍵的聯系。 經社理事會有54個成員,由大會選舉產生,任期三年。經社理事會整年都舉行會議,每年7月舉行主要會議,其中包括一次部長級特別會議,討論重大的經濟、社會和人道主義問題。 經社理事會的附屬機構定期開會,並向經社理事會匯報情況。例如,人權委員會監測世界各地尊重人權的情況。其他機構重點處理社會發展、婦女地位、預防犯罪、麻醉葯品、環境保護等問題。五個區域委員會在各自區域負責促進經濟發展和合作。
託管理事會 設立託管理事會,是為了對由七個會員國管理的11個託管領土實行國際監督,並確保採取適當步驟為託管領土的自治或獨立作好准備。到1994年,所有託管領土都已實現自治或獨立,有的成為單獨國家,有的加入鄰近的獨立國家。最後一個實現自治的是由美國管理的太平洋島嶼託管領土帛琉,成為聯合國第一百八十五個會員國。 託管理事會現由安全理事會五個常任理事國組成。鑒於其工作已大致完成,託管理事會已修訂議事規則,使其能夠在需要時開會。
國際法院 國際法院(亦稱世界法院)是聯合國的主要司法機關,由經大會和安全理事會聯合選出的15名法官組成,負責對國家間爭端作出裁決。國家自願參與訴訟程序,但一國如果同意參與,就有義務遵守法院的裁決。法院還根據請求向大會和安全理事會提供咨詢意見。
秘書處 秘書處根據大會、安全理事會和其他機關的指示,執行聯合國實務工作和行政工作。秘書處首長是秘書長,負責提供通盤行政指導。 目前,秘書處設有幾個部和一些廳處,經常預算編制內的工作人員約有7500人,特別經費編制的工作人員人數不相上下。工作人員來自170多個國家。工作地點包括紐約聯合國總部以及日內瓦、維也納、內羅畢和其他地點的聯合國辦事處。
聯合國系統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和12個稱為「專門機構」的其他獨立組織按照合作協定與聯合國保持聯系。世界衛生組織和國際民用航空組織也屬這類機構。這些機構是根據政府間協定設立的自治機構。這些機構在經濟、社會、文化、教育、衛生和有關領域負有廣泛的國際責任。其中一些機構,如國際勞工組織和萬國郵政聯盟,創立時間比聯合國更早。 此外,聯合國一些辦事處、計劃署和基金,例如聯合國難民事務高級專員辦事處(難民專員辦事處)、聯合國開發計劃署(開發計劃署)或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兒童基金會),負責改進世界各地人民的經濟和社會狀況。這些機構向大會或經濟及社會理事會負責。
上述所有組織都有自己的理事機關、預算和秘書處。這些組織與聯合國一起,統稱為聯合國大家庭,或聯合國系統。它們一起提供技術援助和其他形式的實際協助。范圍幾乎涉及所有經濟和社會領域。 ●聯合國制定了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世界人權宣言》(1948年),並制定了有助於保護和促進具體權利的80多項人權條約。 ●聯合國維持和平行動是維護和平的重要工具。目前,87個國家提供約47 650名聯合國軍事和文職人員,在世界各地開展15項維持和平行動。 ●聯合國各項環境公約促進在歐洲和北美減少酸雨,減輕全世界的海洋污染,以及逐步停止生產破壞地球臭氧層的各種氣體。 ●聯合國及其機構,包括世界銀行和聯合國開發計劃署,是在貧窮國家促進發展的主要動力,每年提供的援助價值在300億美元以上。 ●過去五十年,通過聯合國擬訂的國際法,數量超過歷史的總和。 ●每年推行的免疫接種工作拯救了達300萬兒童的生命,但還有近300萬兒童死於可以預防的疾病。兒童基金會、衛生組織、世界銀行集團、私營基金會、制葯業和各國政府攜手開展一項新行動----全球疫苗和免疫聯盟,目的是將兒童死亡率減到零。 ●世界糧食計劃署每年提供大約三分之一的世界糧食援助。 ●通過國際民用航空組織議定的規則和條例使全世界的空中交通更為安全。 ●聯合國的各項呼籲每年籌集超過10億美元,用於為戰爭和自然災害的受害者提供緊急援助。 ●衛生組織協調的一項全球運動在全世界消滅了天花。另一項衛生組織開展的運動在美洲消滅了小兒麻痹症,目標是2005年年底之前在全世界消滅小兒麻痹症。 ●聯合國系統發展方面業務活動的開支主要用於幫助世界上最貧窮國家的經濟和社會方案, 每年共計大約60億美元(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國際農業發展基金除外)。這個數字相當於8 000多億美元世界軍事支出的0.75%
與世界自然基金會蔣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炒股表圖怎麼看
發布:2021-12-16 12:33:19
瀏覽:694
股票交易的盲區
發布:2021-12-16 12:32:26
瀏覽:4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