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基金管理 > 加拿大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

加拿大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

發布時間:2021-08-06 20:16:41

1. 陳清泉的作品收藏

1996年國畫《蜀道人家》被銀川美術館收藏
2006年國畫《長城萬里圖》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收藏
2009年巨幅國畫《氣壯山河》被人民大會堂收藏
2013年國畫被中國人民解放軍三軍儀仗隊收藏
為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創作《氣壯山河》、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創作《深山寺中傳佛音》、中國人民大學創作《江山如畫》等等。

2. 誰知道華夏文化保護基金會

華夏文物保護基金會
注冊地:中國-香港
注冊時間:1996年
華夏文物保護基金會由董事會、宣傳部、基金部、研究部及業務部幾大部門組成,從事搶救、保護、研究中華民族寶貴的文化遺產。

3. 新中國歷任書法會長

第一屆:舒同
第二屆:啟功
第三屆:邵宇
第四屆:沈鵬
第五屆:張海
第六屆:張海
第七屆:蘇士澍

歷屆中書協主席簡介:
第一屆中國書協主席——舒同
舒同(1905-1998)字文藻,又名宜祿,江西東鄉人。1930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毛主席曾贊譽舒同是「紅軍書法家,黨內一枝筆」。學書從顏體入手,又精研何紹基等諸家碑帖,轉益多師,擅多種書體,尤長行書。歷任山東、陝西省委書記,中國軍事科學院副院長,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等職。
第二屆中國書協主席——啟功
啟功(1912~2005)字元伯,滿族,姓愛新覺羅,生於北京。書法結體精嚴,筆畫清朗剛健,具有鮮明的個性特點。他一反古人「書法以用筆為上,結字亦須用功」之說,特別重視結字。曾任全國政協常務委員會委員,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央文史研究館館長,中國書法家協會主席、名譽主席,西泠印社社長,北京師范大學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九三學社顧問,故宮博物院顧問,國家博物館顧問。
第三屆中國書協主席——邵宇
邵宇(1919-1993)原名邵進德、邵蔚,遼寧丹東人。1936年參加民族解放先鋒隊,1939年參加新四軍,歷任蘇中《江海報》總編輯、《蘇中報》主編、蘇中新華社副社長。1950年調北京工作,歷任《人民日報》美術組組長,《人民畫報》總編輯、人民美術出版社社長兼總編輯。曾任《中國美術全集》編輯出版委員會主任、人民美術出版社編審委員會主任。
第四屆中國書協主席——沈鵬
沈鵬1931年生於江蘇江陰。少年從章松廠(清末舉人)等人學習古文、詩詞、中國畫、書法。入大學後攻讀文學,又學新聞專業。書法長行草,有強烈的時代風貌與個人風格。趙朴初贊揚沈鵬書法「大作不讓明賢,至所欣佩」。沈鵬詩作「清新挺健」。啟功說:「仆私交沈鵬先生逾30載,觀其美術評論之作,每有獨到之處。」
第五、六屆中國書協主席——張海
張海,1941年生,祖籍河南。第八、九、十屆全國人大代表。其書法四體皆能,以隸書、行草為最著。篆書得力於楊沂孫,行書出自「二王」,草書追張旭、懷素神韻,楷書以《張猛龍碑》為宗。早年隸作求其精美,取《乙瑛碑》之骨肉勻停,《封龍山》之寬綽古雅,《禮器碑》之變化如龍,自家風貌。後潛心研究漢代簡書,以行草飛動圓勁的筆觸,寫莊重醇厚之體,形成了具個性的草隸。
第七屆中國書協主席——蘇士澍
蘇士澍1949年生,北京人,滿族。少年時拜著名金石書法家劉博琴為師,中青年後師啟功。兼習諸體,善以雞亳作篆書、隸書,饒有特色。行書流暢含蓄,韻味極濃。篆刻宗秦漢,寓己意於古風之中。全國政協常委、中國書畫收藏家協會會長、中央國家機關書畫協會主席、全國政協書畫室副主任、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副會長。

4. 齊欣的簡介

齊欣,畢業於中國政法大學。承擔多項國家與專項相關課題研究,研究方向為文化遺產傳播與公眾參與體系。現為人民日報海外版主任編輯、碩士生導師、特邀研究員。
自1985年開始參加工作,齊欣就在人民日報海外版,至今沒有換過部門。曾獲全國好新聞特別獎、中國記協全國首屆現場短新聞獎、第三屆全國法制好新聞獎。
文化遺產傳播理論的研究者和實踐推廣者。齊欣率先在國內提出「文化遺產傳播」的理念和定義,並且正在努力搭建文化遺產傳播的理論架構。齊欣是「遺產小道」這一公眾體驗方式的創建者,並由此成為文化遺產體驗線路的規劃者。
人民日報海外版《海歸創業周刊》的實習生指導老師,主要向實習生講授「以編輯為核心」的傳播流程。經過持續多年未曾間斷的努力,已經形成一個以齊欣為核心的、以來自超過10所國內高校的實習生為主體的社會公益群體。這個群體的名稱為「404」,是國內匯集文化遺產傳播研究成果最多、提倡實踐參與方法最多的,國內有代表性的文化遺產社會公益品牌。
在編輯工作之外,齊欣的工作主要分三類:第一行走,第二寫作,第三講授。 人民日報海外版主任編輯
人民日報海外版《海歸創業周刊》主編
廈門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客座教授、碩士生導師
中國文物學會大運河專委會副秘書長
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專家顧問委員會委員
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傳播與公眾參與委員會副主任、秘書長
中國歷史文化名街保護同盟理事
中國景觀村落保護與發展專委會副主任
中國工藝美術學會金屬藝術委員會理事
羅哲文專家助手(曾任)
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特邀研究員(曾任)
中國文物學會理事(曾任) 1985年,畢業於中國政法大學法律系,同年,進入人民日報海外版工作至今。
2005年,開始擔任羅哲文專家助手。
2008年,擔任廈門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客座教授、碩士生導師。
2008-2012年,三次擔任中央電視台《中國記憶——中國文化遺產日特別節目》總撰稿。 Qi Xin is a graate of China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 He is now a Senior Editor of The People's Daily Overseas Edition. He is also a tutor to the students of Master』s degree in Xiamen University. He had been appointed as Vice Secretary-general of The Grand Canal Committee, The Cultural Relic Academy of China. He is also a member of the Advisory Committee, and Secretary-general of Communications and Public Participation Committee, China Cultural Relics Protection Foundation (CCRPF).
Meanwhile, he has been elected as the director of the Historical Streets Protection Alliance, the Head of Special Committee of Chinese Landscape & Village Protection, and also member of Metal Artworks Committee, China National Arts and Crafts Society.
Qi Xin remains committed to the pursuit of promoting of cultural heritage's value and building public participation and involvement system through taking lead of several national scholarship research projects.

5. 王梁潔華的介紹

王梁潔華教授(1934年-),本名梁潔華,是梁銶琚的女兒,順德杏壇北頭人,香港順德聯誼總會榮譽會長、加拿大保護中國文物基金會名譽主席、廣州美術館名譽館長、世界順德聯誼總會名譽會長、順德市榮譽市民、佛山市榮譽市民、廣州市榮譽市民。

6. 雷佳音成為什麼001號的非遺守護人

3月20日,水井坊聯合水井坊博物館在成都·東郊記憶舉辦「水井坊·非遺新生專項基金成立發布會」。水井坊品牌總經理范祥福先生表示:「非遺的傳承,不是簡單地保護,而是要做到繼承和發揚,不斷創新,從而適應今天和未來的需要。這也是我們今天在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的支持下,發起成立水井坊非遺新生專項基金的初衷」。

在新時代應該緊密貼合時代特徵,深入淺出地調動全社會的熱情,讓這些古老的技藝,潛移默化地影響更多人。我們欣喜地看到,在這些具備社會責任感的名人的號召下,有越來越多像水井坊一樣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的品牌與機構,參與到「非遺」保護這樣一項偉大的事業中來。隨著「第一坊」水井坊成立「第一支」白酒行業非遺保護專項基金,非遺傳承必將開啟全新格局。我們所要見證的,不僅是「文化復興」,更是將「文化自信」滲透入民族的血脈之中,以此承載中國的大國崛起夢想,這是這個時代的盛事,亦是這個時代的幸事。

地大物博的中國有著五千年的悠久歷史,在這漫長的歷史之中,演繹出了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它們是中華民族智慧與技藝的結晶,是中華文明可持續發展的不竭動力。

就像歷時800餘年的傣紙工藝,是西雙版納保留的最古老造紙術,被稱為「雨林守望之紙」有著堅韌、耐用、抗腐蝕、防潮、無污染等優點;就像各種織錦物中難度最高的雲錦,運用真金真銀線,通過雙人「提織」而成,是舊時皇宮龍袍的重要材料;就像薄如蟬翼的金箔,將金、銀、銅三種原材料通過人工物理壓制而成,廣泛應用於建築屋頂、佛像,甚至葯材之中……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都有一個特性,即它的存續是以人為載體。目前,在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網目前已有1986名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在列。

7. 圓明園是否重建

暫時還沒有。
設立文物保護專項基金,向海內外公募200億元
「圓明園重建」在爭議中上路
在英法聯軍將圓明園付之一炬的146年後,我國一家民間團體宣布正式啟動圓明園復建工程。日前,在浙江橫店,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和橫店浙江華夏文化發展基金會簽署協議,共同設立中國圓明園文物保護專項基金。基金計劃向海內外公募200億元人民幣,用於在橫店1∶1重建一座圓明園。這一專項基金的設立,被認為是圓明園復建工程正式啟動的標志。

據介紹,橫店社團經濟聯合會及其下設的橫店浙江華夏文化發展基金會將具體負責圓明園圖紙的搜集整理、圓明新園的工程建設和文物復制等。在預計籌集的200億元資金中,60億元將用於建築設計和內外部裝修裝飾,140億元則用於各種文物的徵集、收購和復制。

規劃中的圓明新園佔地6000餘畝,水域面積佔40%,由圓明、長春、綺春(後改名「萬春」)三園為主體建築,分布有100多個景區。建築風格融合我國古代園林藝術精華,僅橋梁就有100多座。此外還將建西式園林景區、萬花陣迷宮及西洋樓等。

是保持原貌還是異地重建?

橫店浙江華夏文化發展基金會理事長、72歲的徐文榮表示,異地重建圓明園是他多年的願望。他有信心「重現當年『萬園之園』的繁華勝景」,並藉此體現國運之昌盛。

消息傳出,迅速引發了各界的關注和議論。

反對者認為,圓明園的最佳狀態是「保持它一片廢墟的歷史風貌」。對國人而言,毀在英法聯軍鐵蹄之下的圓明園,不僅是代表中國高超建築工藝的經典皇家園林,更是國恥的象徵。在一定程度上,復建並不能提升國人的自豪感。同濟大學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阮儀三教授說,圓明園已在大火和搶劫中死亡,如今的斷壁殘垣是那段歷史的見證人,不管在哪裡重建,價值都不大。

中國圓明園學會、中央檔案館、國家檔案局、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單位的許多專家學者對重建持支持態度。他們中的不少人曾先後來橫店調研考察,認為異地重建可以與北京圓明園頹敗的舊址形成鮮明對比,對漸漸淡忘這段歷史的青少年是最好的教育。

是盛景重現還是商業炒作?

有人認為,重建後的圓明園不過是橫店諸多影視拍攝基地中的一個,是橫店為了吸引眼球而興建的又一個主題公園,有商業炒作的嫌疑。

另一種聲音則認為,即便復建的是「商業的圓明園」,也可與「國恥的圓明園」並存不悖。在更妥善地保護好圓明園遺址,讓其作為一種歷史的刻痕傳承子孫後代的同時,大可不必拘泥於「保護」的形式。更何況,復建圓明園的資金全部來自民間,自有市場經濟的杠桿來調節投資者的行為,不必對此大驚小怪。

處於「風暴中心」的徐文榮對各界的爭論安之若素。「關於是否重建圓明園的爭論過去幾十年在學術界中一直未有停息。如今從專家討論的層面延伸到了社會的全民參與,恰恰反映了社會各界對圓明園的關心和重視。」

圓明園研究專家李建平認為,無論哪種觀點,都是出於對圓明園的關心。其出發點都是希望加大對圓明園保護的力度,凸顯這一「萬園之園」在中華文明和世界文化史中的地位。復建圓明園到底會帶來更多正面還是負面的效果,目前下結論為時尚早。

8. 孫中山孫女孫穗華去世,她生前有哪些事跡

4月20日,記者從中山市僑務局獲悉,孫中山先生孫女、孫科次女孫穗華於美國時間4月16日在美國加州逝世,享年96歲。

孫中山先生與原配盧慕貞女士共育有一個兒子、兩個女兒。先來說說他的兩個女兒,即長女孫娫、次女孫婉。兩個女兒均出生在他流亡海外之時,雖然未能對女兒盡養育之責,但他對女兒卻傾注了深沉的父愛。孫中山先生不但堅決反對“女子纏足”這一長期以來根深蒂固的封建陋習,也反對“女子無才便是德”“足不出戶”等鄙視、束縛婦女的舊禮教,鼓勵女子自愛,自立,自重。

閱讀全文

與加拿大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炒股可以賺回本錢嗎 瀏覽:367
出生孩子買什麼保險 瀏覽:258
炒股表圖怎麼看 瀏覽:694
股票交易的盲區 瀏覽:486
12款軒逸保險絲盒位置圖片 瀏覽:481
p2p金融理財圖片素材下載 瀏覽:466
金融企業購買理財產品屬於什麼 瀏覽:577
那個證券公司理財收益高 瀏覽:534
投資理財產品怎麼繳個人所得稅呢 瀏覽:12
賣理財產品怎麼單爆 瀏覽:467
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管理暫行規定 瀏覽:531
保險基礎管理指的是什麼樣的 瀏覽:146
中國建設銀行理財產品的種類 瀏覽:719
行駛證丟了保險理賠嗎 瀏覽:497
基金會招募會員說明書 瀏覽:666
私募股權基金與風險投資 瀏覽:224
怎麼推銷理財型保險產品 瀏覽:261
基金的風險和方差 瀏覽:343
私募基金定增法律意見 瀏覽:610
銀行五萬理財一年收益多少 瀏覽: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