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人民幣什麼時候加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您好,2015年12月1日,當地時間今天凌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宣布,批准人民幣加入特別提款權(SDR)貨幣籃子。決議將於2016年10月1日起生效。批准人民幣加入SDR或將使更多國家得以放心地將人民幣納入自己的外匯儲備。據了解,當前的SDR籃子貨幣包括美元、歐元、日元和英鎊。
市場認為IMF將同意人民幣加入SDR,與美元、歐元、日元和英鎊並列。如果此輪人民幣順利加入SDR,這將是逾30年來最大的一次調整。
此前,央行表態稱,中方認為,人民幣加入SDR有助於增強SDR的代表性和吸引力,完善現行國際貨幣體系,對中國和世界是雙贏的結果。中方希望各方支持人民幣加入SDR。中方期待並尊重11月30日執董會討論的結果。
據了解,此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執委會可能批准將人民幣納入特別提款權(SDR)籃子。IMF報告和IMF總裁拉加德已經表態支持人民幣「入籃」,美國則表示不反對。
Ⅱ 最近一二年,中國市場上比較有名的私募案例
隨便都是,給你找幾個看看吧,呵呵
1、渤海產業投資基金掛牌,國內首支以人民幣募集的私募股權基金成立
2006年12月30日,經過一年的籌備期,中國首支在大陸境內注冊以人民幣募集資金的產業投資基金—渤海產業投資基金正式在天津掛牌成立。基金以契約型形式設立,採用私募發行方式,該基金總規模為200億元,存續期15年。首期60.8億元資金已募集完畢。渤海產業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亦於同日掛牌成立負責該基金的投資與管理。
目前在中國大陸直接以基金名稱注冊的產業投資基金都是基於特別批准而設立,中外合資外幣產業基金共有兩只,它們是中瑞合作基金、中國-比利時直接股權投資基金。而渤海產業投資基金是在中國注冊的第一隻契約型產業基金,也是中國第一支以人民幣募集資金的產業投資基金。
渤海產業基金的成立,打破了目前中國私募股權投資市場由外資基金主導的局面,必將推動中國本土私募投資的迅速發展。
2、一系列相關法規政策出台,對中國私募股權市場影響重大
2006年,中國政府先後發布實施了一系列法規政策,對中國私募股權市場產生重大影響。
2006年9月8日公布的《外國投資者對上市公司戰略投資管理辦法》規定,外國投資者將可以有限制地對A股進行戰略性投資,並在限售期後在二級市場賣出。
中國大量優秀的A股上市公司對於外資私募股權基金具有極大的吸引力,這一規定為海外私募股權基金投資A股上市公司掃清了道路,擴大了基金可投資的項目范圍。新規發布後,已有一大批海外基金開始頻頻活躍於各地上市公司,據清科研究中心統計,截至12月底,共有19家在大陸和香港上市的中國大陸企業獲得了私募股權基金投資(PIPE),融資27.05億美元,占年度私募股權投資額的20.8%。
此外,《關於外國投資者並購境內企業的規定》主要對外資並購境內企業進行規范,並加強了對涉及外資並購行業龍頭企業或重點行業的監管和審查力度,嚴格限制了境內企業以紅籌方式在海外上市的模式,對海外私募股權基金在中國的並購投資和今後海外上市退出活動都將造成了一定障礙。
《合夥企業法》的修訂,增加了有限合夥制度,雖然不是這對私募股權及船業投資行業需求直接點明,但仍間接對我國私募股權基金按照有限合夥企業形式設立與運作提供了法律保障。中國本土私募股權投資能夠採用有限合夥這一國際通行的私募基金形式,避免了在公司制下的雙重征稅,不僅大大提高了私募股權投資的運作效率,而且也拓寬了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的募資渠道,將極大促進中國本土私募股權投資的發展。
3、多家海外私募股權基金直接進駐中國大陸,「中國戰略」日益被重視
由於中國私募股權投資領域屬於新興市場,在這一產業,外資一直扮演著主導者的角色。過去大部分海外私募股權基金僅在香港或環中國周邊地區設立總部或辦公室,作為其投資中國大陸的橋頭堡。然而,在近幾年特別是2006年,多家海外私募基金直接在中國大陸設立常駐辦公室。據清科研究中心統計,截止2006年底,有29家私募股權基金將辦公室設立在北京;23家私募股權基金在上海設立辦公室,深圳有2家。
中國是世界上增長最快的經濟體,加上巨大而又穩定的市場消費潛力和日益改善的投資環境,使得私募股權基金對「中國戰略」日益重視,紛紛在中國大陸設立常駐辦公室,方便投資中國企業。
4、亞洲(包括中國大陸)私募股權基金募資活躍,可投資中國資金比例增加
2006年,海外私募股權機構紛紛加快了投資中國的戰略准備,有多支針對亞洲(包括中國大陸)的海外私募股權基金成功募集,其中對於投資中國的資金比例相比以前也大幅攀升。如凱雷成立第二支亞洲區(日本除外)的凱雷亞洲基金II,募集資金18.00億美元;安博凱(MBK PARTNERS)為旗下的北亞收購基金 (North Asia Buyout Fund) 成功籌得了15.60億美元以及中國渤海產業投資基金首期募集60.8億元人民幣等。
據清科研究中心統計,截至2006年12月,有40支可投資於中國大陸地區的亞洲私募股權基金成功募集,募集資金高達141.96億美元,下半年資金募集金額增長尤為迅猛,募集資金高達95.65億美元,比同年上半年募資金額增長106.5%。這充分表明中外私募股權投資機構對亞洲和中國市場的信心,充裕的資金也為中國私募股權市場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資本基礎。
5、產業投資基金試點先行,本土機構爭相涉足私募股權基金行業
2006年中國出台的「十一五」規劃中,提出要加快產業基金試點。今年首個中資產業基金試點-天津渤海產業基金獲得國家批准成立,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一時間全國各地興起了一股申報產業基金試點的熱潮。據估計,中國目前有十餘家產業投資基金正在申報成立。
另一方面,今年多支由中國本土機構發起的私募股權基金也成功募集,據清科研究中心統計,2006年有6支由中國本土機構發起設立的私募股權基金(包括渤海產業基金)成功募集,募集金額達到15.17億美元,占整體募資金額的10.7%,平均每支本土基金的募資額達到2.53億美元。這與中國當前對產業投資基金的積極試點和本土機構設立私募股權基金的熱情息息相關。隨著中國私募股權投資政策法律環境的不斷完善,2007年,中國大陸將會涌現出越來越多由本土機構發起設立的私募股權基金。
6、中國市場成為亞洲最活躍的私募股權投資市場,投資總額創新高
2006年,私募股權基金在中國大規模的投資案例頻頻見諸報端。高盛集團以私募股權形式投資25.8億美元購買中國工商銀行5.75%的股份成為本年度中國最大的私募股權投資事件。其他如蘇格蘭皇家銀行投資湖南瀏陽生物醫葯園,高盛聯合鼎輝競購雙匯發展,漢鼎亞太聯合德意志銀行旗下機構PREEF投資希爾頓中國區酒店,渣打、華平等投資綠城等大規模私募股權投資案件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
據清科研究中心統計,截至2006年12月底,中外私募股權基金共對129家大陸及大陸相關企業進行了投資,參與投資的私募股權機構數量達到75家,投資總額達到129.73億美元。
7、傳統行業領跑投資,房地產業最受青睞
2006年,傳統行業成為私募股權投資的重點領域,無論從投資案例數量還是投資金額方面來說,傳統行業的投資都排名第一。2006年1-12月傳統行業共發生73起私募股權投資案例,占年度投資案例總數的56.6%;該行業投資金額為65.13億美元,占年度總投資額的50.2%。
私募股權基金對傳統行業的投資中,中國的房地產業最受基金青睞。2006年,世貿房地產、上海復地、綠城中國、首創置業、陽光100等國內多家房地產企業紛紛獲得私募股權基金投資。據清科研究中心統計,截至2006年12月,房地產行業共有31個私募股權投資案例,占傳統行業投資案例總數的42.4%,投資金額達30.37億美元,占傳統行業總投資金額的46.6%。
8、成長資本領舞中國私募股權市場,收購案例逐漸增多
在歐美發達的私募股權市場,並購投資往往占據了非常顯著的份額;而在中國的私募股權市場上,則是成長資本扮演著重要的角色。2006年1-12月,屬於成長資本的投資共有66起,投資金額達28.57億美元,占年度投資案例總數的51.2%。
2004年5月,新橋資本收購深發展銀行是人們記憶中第一起外資收購基金成功收購中國企業案。到了2006年,這樣的案例更多的涌現出來,如CCMP收購武漢凱迪電力環保公司70.0%股權,PAG取得好孩子集團67.5%的控股股權,華平聯合中方合作夥伴收購山東中軒98%的股份,CVC 收購吉象木業85%股權等。據清客研究中心統計,截止12月底,私募股權基金收購未上市企業控制權案例達到12起,投入收購資金高達23.68億美元。
9、私募股權退出持續活躍態勢,回報良好
根據清科研究中心年度調查,共觀察到33起私募股權基金退出事件,如漢鼎亞太退出北京美大,華平退出亞信,3i退出分眾傳媒等案例均給私募股權基金帶來了良好的投資回報。
2006年,共有23家私募股權機構支持的企業實現IPO,退出活動十分活躍。
2006年,中國銀行相繼在香港主板和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中行上市前,引入了4家私募股權投資機構:RBS China、亞洲金融私人有限公司、瑞士銀行以及亞洲開發銀行,分別投入30.48億美元、15.24億美元、4.92億美元和7,374萬美元。中行上市後,按A股發行價計算,這4家投資機構大約獲得2.6倍的投資回報。
2006年9月,邁瑞公司作為中國第一家在紐約交易所IPO的生物/醫葯企業,總計發行2,000萬股美國存托股份,上市前,邁瑞獲得高盛集團約2,780.47萬美元的注資。上市後,按照發行價計算,高盛獲得約4.4倍的投資回報。
良好的投資回報和中國退出環境的逐漸改善將加強私募股權基金的投資信心。預計在2007年,私募股權基金支持的企業IPO退出案例數將超過今年。
10、外資並購引發關注,經濟安全成關鍵詞
隨著近幾年國內法規、政策等方面發生變化,外資私募股權基金的並購成為新的潮流。凱雷並購徐工,這起商業性質的案例在成為今年中國並購的關鍵詞,該案例會同幾起同樣倍受關注的外資並購事件在2006年引發了一場關於外資對產業的滲透影響國家經濟安全的大討論。今年8月,商務部聯合國資委、稅務總局、工商總局、證監會和外管局正式發布《關於外國投資者並購境內企業的規定》,對外資並購問題引發經濟安全問題作出回應,規定明確要求「今後外國投資者並購境內企業並取得實際控制權,涉及重點行業、存在影響或可能影響國家經濟安全因素的,當事人應向商務部進行申報」。
目前外資並購占外商直接投資的比例並不大,據商務部統計,不超過7.0%。商務部稱,制定外資並購國內企業的規章並非限制引資,而是要繼續擴展利用外資的渠道。預計在2007年,由於全球資本流動性過剩,以及中國企業的良好投資價值,外資私募股權基金的並購中國企業案例將繼續增加。
資料來源:清科創業投資研究中心
Ⅲ 人民幣基金和美元基金的區別是什麼
(1)人民幣基金和美元基金的資金來源不同。
人民幣基金分為外資人民幣基金和內資人民幣基金,外資人民幣基金的資金部分來自於境外投資者,但在境內投資時使用人民幣,內資人民幣基金和美元基金的資金來源,正如其字面意思。
(2)人民幣基金和美元基金依據的法律基礎不同。
人民幣基金的成立適用中國法律;美元基金的成立適用美國或開曼群島、英屬維爾京群島等法域的法律。
(3)人民幣基金和美元基金投資的限制不同。
美元基金投資中國企業受到《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的限制,有一些領域不能控股或無法投資;外資人民幣基金的投資方向仍然受到《外商投資企業法》的限制,而內資人民幣基金的投資方向則和其他內資公司無異,限制較少,比較靈活。
(4)人民幣基金和美元基金的退出路徑不同。
美元基金在投資時一般會搭建離岸控股結構,退出時將投資企業則在境外的交易所上市,或轉讓境外控股公司的股權;人民幣基金一般謀求在境內上市,或在境內轉讓股權或資產。
(5)人民幣基金和美元基金享受的稅收優惠不同。
人民幣基金的最大問題就是不能像美元基金一樣享受徹底的稅收優惠,一些人民幣基金由於法律的不銜接仍然面臨雙重繳稅的困擾。
(6)人民幣基金獲得法律的承認只有幾年時間,其投資的大部分項目都尚在成熟期,退出的案例還不多。相比較「兩頭在外」的美元基金,更加本土化的人民幣基金在審批制上市機制下,是否能取得像一些美元基金那樣的輝煌成功(盡管不少操盤者就來自這些美元基金),還需要時間的考驗。而美元基金在「中概股」聲譽受損、中國對海外上市政策有所收緊的環境下,能否復制以往的成功,同樣值得觀察。
Ⅳ 人民幣基金和美元基金有什麼區別
人民幣基金和美元基金的區別如下:
(1)二者的幣種不同
顧名思義,美元基金是以美元為幣種的基金,人民幣基金則以人民幣為幣種。
(2)二者的資金來源不同
美元基金的資金來源於美元資產,而人民幣基金有外資人民幣基金和內資人民幣基金兩種。外資人民幣基金的資金來自於境外投資者,但在境內投資時使用人民幣,內資人民幣基金是境內的人民幣資產在中國境內投資,與字面意思相同。
(3)二者投資受到的限制不同
美元基金投資中國企業,有一些領域是不能控股或無法投資的,它受《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的限制;外資人民幣基金的投資方向受到《外商投資企業法》的限制,而內資人民幣基金的投資方向則和其他內資公司無異,限制較少,比較靈活。
(4)二者依據的法律基礎不同
美元基金適用美國或開曼群島、英屬維爾京群島等法域的法律,而成立人民幣基金則適用中國法律。
(5)二者獲得法律承認的時間不同,成熟度也有差異。
美元基金市場比較成熟,也取得了一定的輝煌成績,但人民幣基金獲得法律承認只有幾年時間,其投資的大部分項目都尚在成熟期,退出的案例還不多。
(6)享受的稅收優惠不同
目前人民幣基金的最大問題就是不能像美元基金一樣享受徹底的稅收優惠,一些人民幣基金由於法律的不銜接仍然面臨雙重繳稅的困擾。
Ⅳ 有關 人民幣升值對海外直接投資的影響的案例
不是太清楚樓主確切想知道什麼。
最近聽說王健林剛剛收購了西班牙馬德里的標志性大樓,花費2.5個億歐元。如果人民幣之前沒升值的話,按之前的匯率成本肯定就要增加了,可能要花2.8個億(只是比如而已,我沒具體計算過)。
不知道這個算不算?
Ⅵ 中國人民幣納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對國際經濟新秩序有什麼影響
對人民幣國際化具有戰略意義。人民幣加入SDR標志著國際社會對我國經濟發展和改革開放成果的肯定,特別是對人民幣國際化的肯定。它進一步提升了人民幣在國際社會的認知度,增加了國際社會對人民幣計價資產的信心。當SDR成為國際金融市場的主要資產時,人民幣也將隨之成為國際金融市場的主要貨幣之一。從主權貨幣國際化的功能來看,此前人民幣作為結算貨幣和投融資貨幣的功能逐步達成,加入SDR則意味著邁上了儲備貨幣的台階。人民幣納入SDR籃子將使得貨幣籃子更加多元化,更能代表全球主要貨幣,從而有助於提高特別提款權的穩定性和作為儲備資產的吸引力。
有助於推動國際貨幣市場體系改革。人民幣加入SDR是國際貨幣體系改革的一個標志性事件。人民幣是後布雷頓森林體系時代第一個真正新增的、第一個來自發展中國家的SDR貨幣,也是第一個按可自由使用標准加入的SDR貨幣。人民幣入籃提升了新興市場國家在國際金融領域的話語權,也有助於SDR成為超主權儲備貨幣。這將改變美歐壟斷的國際貨幣、金融領域格局,促進國際貨幣金融體系朝著公平、公正、包容、有序的方向發展。人民幣加入SDR是中國、IMF和全球金融體系的共贏。它是繼續完善國際金融貨幣體系的新起點。2015年12月18日,美國國會通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2010年份額和治理改革方案,意味著長期阻礙該項改革的最後障礙被清除,這標志著該方案拖延多年即將正式生效。我國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中的投票權將從3.8%上升至6%,這將提高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在基金組織的代表性和發言權。
Ⅶ 求大家幫忙,論述題: 人民幣國際化與資本項目外匯管理之間的關系
人民幣國際化與資本項目外匯管理之間沒有必然的聯系。整體上講,如果人民幣國際化成功了,那麼我國的資本項目管制會放寬,國家外匯管理會更成熟,公司企業個人投資渠道會更多,更利於風險分散與收支平衡。
Ⅷ 人民幣已經正式納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什麼貨幣籃子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宣布人民幣納入特別提款權貨幣籃子。
其實就是人民幣加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後,正式成為一籃子貨幣中的一種貨幣,一籃子貨幣包括美元、歐元、人民幣、日元、英鎊,它們的權重分別是:41.73%、30.93%、10.92%、8.33%和8.09%。
詳見:http://news.sina.com.cn/o/2015-12-01/doc-ifxmainy150548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