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基金管理 > 李一平教育慈善基金會

李一平教育慈善基金會

發布時間:2021-08-06 07:55:31

㈠ 雲南「80後白發書記」李忠凱轉崗副縣長,他當初究竟是如何走紅的

從雲南省大姚縣政府網站上了解到,引起廣泛關注的“ 1980年代出生的白發秘書”李忠凱已經從大姚縣政協副主席,萬bi鎮黨委書記(副書記)調任。辦公室)大姚縣副縣長,其分工在不久的將來也得到了澄清。李忠凱是縣副縣長,負責文化旅遊,教育體育,保健,婦女兒童,石羊旅遊鎮的開發建設。負責縣人民政府的新聞報道工作。認真履行抓黨風廉,負責部門廉政建設的責任。負責聯系部門的項目投資和安全生產工作。他還負責縣文化和旅遊局(縣文化旅遊發展投資有限公司),縣教育和體育局(縣委教育工作領導小組秘書),縣衛生局,縣中央醫葯管理局,縣艾滋病預防局,縣愛國衛生協會辦公室,縣紅十字會,新華書店大姚分院。聯系社會意識形態,縣工商業聯合會,縣殘疾人聯合會,老年人體育協會和李一平教育慈善基金會

李忠凱通過公示被提名為大姚縣副主席候選人,並於2019年1月當選為大姚縣副主席。作為副縣長,李負責文化旅遊、教育體育、衛生婦女兒童、石羊旅遊等鎮的開發建設。負責向縣人民政府發布新聞聲明。認真履行分管部門的廉政建設責任。負責聯絡部門的項目投資和安全生產。

㈡ 李一平的介紹

李一平,廈門大學教授,現任廈門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副院長,博士生導師,中國東南亞研究會秘書長。曾赴日本、東南亞國家和台灣地區訪問、講學,是國內知名的東南亞問題專家。

㈢ 李一平的介紹

李一平,(1904(甲辰年)—1991),國務院參事、中國佛教協會常務理事、無黨派愛國民主人士。又名李玉衡。一九零四年一月二十八日生於雲南大姚縣。一九一九年在昆明省立一中求學。一九二二年起,先後在上海南洋中學、南京東南大學附中川、滇、黔補習班、江蘇省立一中就讀。一九二四年秋考入南京大學文科。李一平先生一生多次投身於革命事業。受蘇聯十月革命勝利的深刻影響,他寫的紀念十月革命的文章曾被《新青年》雜志轉載。一九二五年,他參與領導南京市的「五卅運動」。一九二六年參與了廣東革命政府關於出師北伐的策劃工作。在昆明,他還資助過李國柱、趙祚傳等烈士的革命活動。一九二七年他任國民革命軍總政治部社會科科長、十一軍政治隊隊長。

㈣ 打開電腦不顯示桌面彈出無法定位173於動態鏈接,各位朋友,急求,說的清楚些,加Q448052150李一平

很多人在電腦卸載IE7 IE8後重啟,提示「沒有找到iertutil.dll,因此這個程序未能啟動。重新安裝應用程序可能修復此問題。」,此時電腦桌面上也只能看到壁紙,圖標和任務欄都不見了。

在網上流傳很多解決辦法,大部分是抄來抄去,也都沒有完全解決問題,搞了一早上才發現。其主要原因是用戶可能是卸載的IE8,也可能是卸載的IE7,這兩個閱覽器的iertutil.dll是不通用的,如果錯誤復制到system32,電腦就會出現「無法定位序數173於動態鏈接庫iertutil.dll上」等鏈接錯誤。而2010年基本上大家都已開始用IE8版本了。

解決步驟如下:
1、IE7用戶請下載 IE7-iertutil.dll文件到U盤

IE8用戶請下載 IE8-iertutil.dll文件到U盤

下載地址:http://www.jlchg.com/aboutus.asp?id=4 解壓密碼:jlchg

解壓出的文件分別為iertutil.dll (8.0.6001.18865)IE8, iertutil.dll (7.0.5450.4)IE7
2、將此U盤插入自己的電腦中,按CTRl+Alt+DEL,運行任務管理器。
依次點擊:文件=》新建任務=》瀏覽=》我的電腦。
此時就會看到自己的U盤,找到iertutil.dll,右鍵復制到C:\windows\system32下。

補充一點(如果前面裝錯IE7 /IE8的版本的可能無法復制,請先在C:\windows\system32 下找到那個錯誤的 iertutil.dll 將其重新命名為別的名稱,然後再復制進正確版本的 iertutil.dll )

3 接下來打開任務管理器,在運行裡面輸入「regsvr32 iertutil.dll」。一般這樣就可以了 。
(1)如果顯示找不到dllregisterserver輸入點的話,再打開任務管理器,在運行裡面輸入「explorer」,就會顯示出桌面了。

(2)再不行的話,重啟計算機。什麼都搞定。

引用自 http://blog.163.com/fxandzj/blog/static/1699523582011422111919940/

㈤ 李一平的履歷

1987.07--1991.07 湖南省師大地理系讀本科
1991.07--1994.07 東北師大地理系人文經濟管理專業碩士研究生
1994.07--1997.04 株洲市國土局工作
1997.04--1998.05 株洲市人民政府辦公室工作
1998.05--2001.03 株洲市人民政府辦公室綜合科副主任科員
2001.03-- 2001.12 株洲市人民政府辦公室綜合科主任科員
2001.12--2002.10 市政府辦綜調室副主任兼《株洲經濟》編輯部主任
2002.10--2003.10 株洲市人民政府辦公室秘書一科科長
2003.10--2004.12 株洲市人民政府常務會議秘書
2004.12--2005.08 株洲市政府辦紀檢組長、辦黨組成員
2005.08--2007.01 株洲市政府辦公室副主任、辦黨組成員
2007.01-- 市政府副秘書長、市政府辦黨組成員,協管市科技局、教育局、文化局、新聞出版局(版權局)、衛生局、體育局、民族宗教事務局、廣播電視局、檔案局、炎帝陵基金會等單位。分管市政府辦公室對上述單位的工作聯系、文電會務、綜合調研和督促檢查工作。

㈥ 親們,誰那有李一平的信用證審單有問有答280例 pdf,謝謝。

書名=信用證審單有問有答280例

作者=李一平,徐珺著

頁碼=271

ISBN=978-7-80165-761-9

出版社=北京:中國海關出版社 , 2010.08

附件已經上傳


㈦ 李一平的參事上書

1956年,根據「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李一平、廖華、李仲公、余遂辛、李奇中、林志鈞、胡公冕、舒宗鎏、萬保邦、徐行之、王卓然、張知行、范朴齋、陳修和、張志和、安若定、左宗綸、章友江等18位國務院參事聯名向周恩來總理匯報工作,直言中共的統戰工作有偏差:「我們的意見是:切實檢查統戰工作的作風,糾正偏差;同非黨人士接觸應方式多樣,深入實際,個別訪問談心容易聽到盡情盡意的真話,而不是在檯面上的『官腔』;多在行動及事實上予人以鼓舞以開新風;真正展開批評與自我批評,多聽意見,有錯認錯。」報告希望及時解決這些問題,以消除有關人士的疑慮。這便是當時著名的「十八參事上書」。
根據國務院參事們的意見,黨中央和國務院在全國范圍內全面檢查黨的內外關系,國務院也開始著手提高參事的政治、生活待遇。國務院全體會議開會時允許參事室派三位代表列席會議,允許國務院參事列席政協全國委員會全體會議,允許國務院參事輪流參加政府舉辦的一些大型招待宴會等等。當年國慶節,全體參事還應邀登上了天安門,與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朱德等黨和國家領導人一起參加了國慶觀禮。

㈧ 李一平的畫家

1976 年作品首次入選甘肅美術作品展覽。
1979 年作品獲省美展二等獎。
1984 年作品《人民英雄劉志丹》獲甘肅省1980一1984年度美術佳作獎。
1986 年作品《我的家》獲省美展一等獎。
1986 年獲中國美術館、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主辦的全國風俗畫大獎賽優秀獎並在美國、日本、新加坡等國家展出。
1987 年作品《山裡人家》獲省美展二等獎。
同年,論文《試論慶陽民間工藝的民俗意識》在《中國民間工藝》發表。
1989年作品《迎新親》獲省美展二等獎。
同年,獲中國藝術節優秀組織工作獎。
1991年論文《略談慶陽民間工藝》、《古代銅鏡的寓意》在《中國民間工藝》刊物上發表。
1992年作品《黃土高坡》入選紀念「講話」五十周年全國美展,獲省美展一等獎。
1993年作品《隴東燎瘡節》獲甘肅省委、省政府頒發的首屆敦煌文藝獎。
1996年作品《安居樂業》獲省美展二等獎,入選全國群星獎。
1997 作品《山莊》入選第四屆中國藝術節展覽。
1999年作品《冬碾》入選第九屆全國美術展覽,獲省美展一等獎。
2000年作品《鄉親》獲省群星獎。
同年,當選甘肅省美協理事。
同年,加人中國美術家協會。
同年,獲甘肅省第三屆敦煌文藝獎。
2001 年作品《打秋》入選建黨八十周年全國美展,被廣東省美術館永久收藏。
2003年獲甘肅省第四屆敦煌文藝獎。
2007年作品獲全國《金暉杯》金獎。
2009年作品參加「西部情」書畫名家邀請展。
同年,專輯在甘肅省電視台《今朝隴原》 欄目播出。
2010 年論文《談談北石窟造像對人物畫創作的啟示》在《甘肅文苑》雜志上發表。
藝術風格
李一平注重繪畫語言的錘煉,致力於對八大山人的追摹,將八大山人運筆和線條的酣暢、奇崛、簡約、概托、態肆、開張種種啟示從畫面上體現出來,他將書法的運筆方法消溶於繪畫之中,大大增強了線條的質量感和可讀性。他的每幅作品都是以線長支撐架構。線條的蒼澀毛辣,陰陽頓挫,疾徐有致為其主要特徵,除去畫面的表現內容,其線條的抽象美,更使他的繪畫表現形式和內涵得到了進步的升華。
同時,李一平先生人物畫表現語言的獨特性,還在於用墨的蘊和清潤和用色的高古單純。由於他幾十年如一日在意境和造型方面的刻苦努力,筆墨技法上的成熟完美,使得他筆下的人物自覺進入種新的筆墨圖式,水與墨的幻化順從於書畫面需要,在人物衣飾背景的處理上,用潑果法使濃淡不同的節律墨塊具備了形、色、空間的三重功能,從形式上給人以抽象的視覺效果,讓墨塊超越具象,使畫面精神抖擻,神采飛揚,具備了筆墨的表現張力和說服力。在色彩的應用上,採用單純和輔助主題的淡色。把色彩的單純簡化,突出了水墨本色層次變化的自然美學,讓觀畫的人能夠產生一種清心純凈的審美感觸。
在人物畫的學習創作中,李一平最為深刻的體會是:人物畫刻畫人物的思想、情感、精神、靈魂和神韻最為關鍵,只有把人物當作整體進行審美把握,確立其在藝術中的地位,追求其價值,才能使人物畫淋漓盡致,生動鮮活。他以積極的人生態度,反復觀察、思考,通過情感注入和體驗,塑造出生動感人而完備的藝術形象。《陽光下》、《我家三口人》、《憩》等作品中,反映了在黨的惠民政策感召下,廣大農民對幸福生活的嚮往與追求,恰到好處地刻畫出隴東人朴實、純朴、憨厚、善良的性格。《信天游》描寫了一位攬羊漢,人稱羊大腳,趕著羊群,面對群山吼著信天游。作品自然流暢,用墨灑脫,人物動態逼真,形神兼備,表現了隴東人那種達觀、安閑、彪悍的生活情感。他的人物畫創作,運筆靈活自如,通過線的強弱、曲直、長短、粗細、濃淡、虛實、轉折等變化表現人物形體、質感和動勢等,構成完整的形象。在造型技法上講求筆法和墨法緊密聯系,筆墨蒼澀老辣,陰陽頓挫,點濃染淡,以淡活濃,墨色豐潤。由於李一平思想觀念新,筆墨新,他在作品中描繪的那些曲折的山路小徑,土牆圍起的院落,久經風雨的窯洞,山道上低頭前行的牲靈以及黃土塬上人們特有的愜意與灑脫等,都刻畫得生動,傳神。
藝術簡歷
李一平在學生時代便和繪畫這門古老而神奇的藝術結下不解之緣。早在讀初中時,他就用線條描寫對人物、花鳥蟲魚的感知和認識。1970年底參軍後,他在軍營里用彩筆描畫一個個血氣方剛、虎生虎氣的可愛戰友形象。1974年他懷著理想,從黃土高坡步入西北師大美術系,夢想當一名畫家,將隴東鮮活的人物、民俗風情、山川河流、自然景觀等描繪到自己的書畫作品中去。
1976年畢業後,李一平幾乎把所有的業余時間都用於學習研究版畫、國畫的探討和創作。他初期的版畫創作追求具體形象逼真的刻畫,如《春風》、《我的家》等,都能明顯表露他當時版畫創作的面貌。進入新時期李一平開始用新的藝術眼光和情感來體驗黃土地的變遷,融入刀筆之事,創造出真正屬於自己的獨特的藝術語匯。於是,他深入到隴東鄉村去汲取養分,收集了大量的流傳在民間香包、剪紙、雕塑和刺綉以及眾多隴東鄉風民俗的資料。經過多方的學習、探討,使他的作品主題得到深化。這位苦苦追求畫藝真諦二十餘載的版畫探索者的筆下終於形成了意態凝重而又清新典雅的表現風格。如《鄉風》採用對稱、排列和人物抽象造形、大黑大白的剪影手法,使民間的嫁娶鄉俗,聲形俱出,韻味無窮。《隴東燎疳節》、《黃土高坡》等作品,則採用黑底挑白的刻法,清晰火光與黑夜的明暗對比強烈,相映成趣,刀法粗獷,並帶著幾許古老、神秘的色彩。他的不少版畫作品畫面上反復出現的綿延不絕、直壓天際的黃土塬,刀刻斧鑿的山巒陡坡,濃重粘稠的黃色基調,斑駁皴裂的土質,展示出大自然環境的惡劣和與之抗爭不息的隴東人的精神風貌。
20世紀90年代後期,李一平又潛心人物畫藝術的學習創作,他領悟李可染先生「一手伸向傳統、一手伸向生活」的創作學習方法。從臨摩前人之作入手,對唐宋以來的人物畫大家顧愷之、董其昌、八大山人等人的傳世名作下功夫進行了大量的臨摩研究。他苦學不輟,銘記恩師楊國光、陡劍岷、婁溥義等各位先生的淳淳教誨,不畏畫途寂寞,廢筆成冢,對人物畫細心鑽研,他對當代人物畫大家的作品也進行了深入的解讀和臨習。尤其是他在中國畫高研班學習期間,得到杜滋齡、趙華勝、楊德樹、甘長霖、賈廣健、吳長江、霍春陽等全國著名人物畫大家的親傳授教和指點,受到杜滋齡先生的賞識和器重,對他繪畫風格的形成,起了很大的幫助。 其一
幾十年來的藝術磨礪和生活打拚,成就了李一平真情豪放,不拘小節的人生個性和率真簡括,神完意足的繪畫風格,他的人品與畫品達到了和諧統一。在平日里他無論對待工作、生活和藝術創作,還是對待上級領導、同事和朋友,都是毫不掩飾自己的立場觀點,一任情性的宣洩和表露,既不失藝術家的品格本份,又不失隴東漢子的豪爽大氣。與他交往過的人,印象最深的是他的朴實無華,率真豪放,幽默和諧,平易近人。看他的畫作,運筆簡煉概括,用墨潤滋渾厚,用色單純典雅,造型奇正准確,人物神態鮮活,風格獨具,意境高雅,真是畫如其人,給人以美的享受。——張明寶
其二
喜讀李一平人物畫新作
東晉畫家顧愷之曾說過:凡畫,人最難。就是說,中國畫山水、花鳥、人物三種,人物畫是最難的。因為,山水畫要創造意境,花鳥畫追求情趣,而人物畫則講求傳神。畫家把自己在生活中所感、所思的人物形象,形之於筆墨,創造出妙在神韻的藝術形象,確是一件極不容易的事情。
今年八月末,慶陽市畫院成功地舉辦了首屆畫院畫家、院聘畫家作品展。畫家李一平拿出了六件作品參加展出,這是他從中國美術家協會培訓中心中國畫高研班結業後人物畫新作首次在公眾面前亮相。這些作品以嶄新的面貌出現在人們面前,從人物精神面貌的刻畫筆墨語言的探索、對人物心靈的傳達、內容與形式的完美結合,都給人們以驚喜。李一平在中國美協培訓中心中國畫高研班學習期間,得到杜滋齡、趙華勝、楊德樹、甘長霖、賈廣健、吳長江、霍春陽等當代全國著名畫家的親自指導,特別受到杜滋齡先生的賞識和器重。杜先生多次深入藏區,看到李一平描繪甘南藏民生活的人物畫習作,非常高興,當即表示要免試讓李一平到他的工作室來學習。在導師們的悉心教導和培訓中心濃厚的學習氣氛的影響下,李一平滿懷激情,投入人物畫的學習之中。通過近兩個月的學習和創作實踐,他的人物畫有了日益見著的變化。
人物畫最重要的是要刻畫人物的思想、情感、精神、靈魂。把人物當作整體進行審美地把握,確立人在藝術中的地位,追求人的生命價值和意義,這是人物畫首先要解決也是最難突破的課題。要解決好這個難題,前提是畫家要有積極的人生態度,還要求畫家反復觀察、思考、凝神、構想;要求畫家反復琢磨所表現對象的思緒、情感;要求畫家在心靈上與表現對象交流、溝通,融匯。畫家的情感注入,通過「遷想妙得」的藝術體驗,塑造出生動、感人而完美的藝術形象。我們可以從《陽光下》、《一家三口人》等作品中,體驗出在黨的惠民政策下,廣大農民對勤勞致富的幸福生活的嚮往與追求,恰到好處地刻畫出隴東人朴實、純朴、憨厚、敦實、善良的性格。畫家在表現過程中,不是圖解政治概念或演繹政策口號,沒有單靠角色的說教和動作,而是通過平靜的動作和安詳喜悅的表情表現人物的內心世界,體現了畫家對人物畫更高的審美追求。
人物內心世界的表達,要付諸於筆墨,要用中國畫特有的藝術語言來表現。如何用准確恰當的藝術語言表現生動的藝術形象,這是人物畫要突破的另一個難題。我們從畫家的作品中感受到李一平對「線」的審美探索和追求。「線」是中國畫的基本語言,在歷代畫家的創造中,它的表現力獲得了高度的發展。一個完整的生動的形象必須是「形、質、動」三者有機的聯結,線除了准確地表現物體的結構,其職能還在於充分表現物象的「質感」和「動勢」。一條線應該同時表達「形、質、動」的綜合效果。李一平先生在人物畫創作中,非常注意線條的書寫性,強調書法用筆,通過線的強弱、曲直,長短,粗細、濃淡、虛實、轉折等變化表現人物形體、質感和動勢等復雜的關系來構成完整的形象。在造型技法上講求有筆,有墨,把筆法和墨法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在用筆變化中,運用線、皴、擦、點,染等筆法,表現有骨有肉的藝術形象。正是有了思想觀念的新,又有了筆墨的新,李一平的人物畫才給人以新的審美感受。
人物畫創作對人物造型能力有很高的要求,既要筆精墨妙,又要形象生動。李一平在創作實踐中認識到,寫生是為創造搜集形象素材的重要手段,也是創作實踐的一部分,是認識生活的過程,也是生活與創作之間的紐帶。《鋼琴老師》、《少女頭像》、《華池大腳漢》都是他放筆直寫的作品。從作品中,我們可以發現他敏銳地觀察生活、捕捉對象特徵、記錄生活真實的能力,也表現出他牢固的視覺記憶力及大膽果敢的用筆。
——王毅
其三
李一平生在隴東。隴東這個地方,地處黃上高原核心地帶,山高皇帝遠,但民風純朴。這里的人待人寬厚仁愛,熱情好客。這個地方離文化中心地帶較遠,文化信息量少,交通不便,與外界交流機會也少,有落後的一面。但這里農耕文化底蘊深厚,受世俗名利影響和潮流影響較少,創作上受外界影響干擾也相對較少,可能是由於這些原因,他筆下的隴東人物,不論是老婆老漢、姑娘媳婦、還是男女娃娃,都土生上長,茁壯健康,朝氣蓬勃,給人以純朴親切的感覺。
畫畫是李一平對精神境界的追求。表現了他崇尚的主觀精神,人格魅力。畫畫不僅僅是一種技術製作,而是他的自我文化心理意識的反映,不僅是一件作品的力求完美,而且是他的人格的自我完善。藝無止境,在藝術創作的道路上,永無止境,在人格的修煉上,也永無止境。李一平將力求使心靈與追求達到完美的結合,為達到「天人合一」的精神境地不懈努力。
——王毅 我本隴人,出生在傳說中的有黃帝遺跡的地力,靠近陝北。過了知天命之年,回身揀拾生命中的只光片羽,歲月跋蹌,不覺也會生一些與古人一樣的人生感嘆。我筆下走出的人物,不論是帶著歷史的煙塵,還是沐浴在藏區的陽光下,抑或散發著隴東這片熱土的風姿風韻,遠遠近近,老老少少,無一不是我的族系、我的父輩、我的朋友們的身影。正是他們與我的性情、我的追求相契,才讓我朝思暮繪,孜孜以求,進而走進了他們的內心世界。
少小塗鴉,興致盎然,用線描寫對人物、花鳥魚蟲的認識;投筆從戎,青春作伴,軍營里最值得刻畫的是我的戰友;就讀西北師大,奮發意氣,苦學不輟,至今銘記著恩師楊國光、陡劍岷、婁博義等各位先生的諄諄教誨。畫途寂寞,廢筆成家,始知刻畫人物與個人修行的艱難。深人生活,廣納博採,更有幸得到著名人物畫家杜滋齡、吳長江、趙華勝、張金榮、楊德樹等前輩的指點,五十後深諳我與「人物」的情緣。敝帚白珍,想著能在「隨心所欲」之前,有一個認真的回味和自省,也不負蔥郁畫壇,繁華盛世。
——李一平 淺談北石窟寺造像藝術對人物畫創作的啟示
文/李一平
傳統與當下,臍帶相連,繼承傳統,以求發展,在經過了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發生在美術界的潮起潮落之後,已經潮汐落定,形成了人們的共識。用時代的眼光觀照歷史文化積淀對美術創作的滋養和借鑒,對當下的美術創作,具有重大意義。本文就北石窟寺造像藝術對中國畫人物畫創作的啟不,略談自己的心得,求教於同道。
一、北石窟寺造像藝術風格
北石窟寺,是甘肅四大石窟之,是祖國的歷史文化瑰寶和珍貴的文化遺產。作為佛教聖地的北石窟寺,創建於北魏永平一年(公元509 年),歷經西魏、北周、隋、唐、宋、元、明、清諸朝擴建,形成了隴東地區規模最大的佛教聖地。北石窟寺造像,和當時的時代背景、教派信仰、經典流行風尚有著直接的關系。石窟造像有著明顯的時代風格。同時,由於地處隴東,也強烈地表現出濃郁的鄉土特色。這使我們聯想到秦陵兵馬俑,將士面貌造型特色與陝西、甘肅等屬於古代秦人的相貌特徵極為相似。
北石窟寺極具時代風格的代表窟有北魏時期的165 窟、北周時期的24窟、唐代171 窟、210 窟、32 窟和257 窟。其中第165 窟最具代表性,是北石窟寺創建年代最早、規模最大、藝術造詣最高的洞窟。該窟總體設計,充分體現了「大地人」和諧的思考,一個洞窟就是一個佛的世界。人處於佛主宰的樂土之中。營建洞窟工匠,把佛的世界融匯於他們的理解之中,把他們對理想的追求用佛國極樂世界體現了出來。在他們心中,佛也和人一樣,佛住大帳篷,凡人平民住小帳篷,把洞窟的守廬造型為北方民族與黃土高原窟洞混合造型的產物。高大、挺拔、雄健、渾厚、是石窟造像的顯著特色。直挺硬,以寫意手法表現出陽剛峻拔精神氣質。
石窟藝術發展到唐代,基木上擺脫了魏晉南北朝以來那種宗教的神秘色彩,呈現出世俗化的特點。從窟形到造像,與過去有截然不同的表現,其特點是更加簡潔明決、形式多樣;造像更加以豐富健壯為美,以雍容華貴為美,以自由活潑為美,體現了時代風尚和藝術風格。
通過以上描述分析,我們可以看出北石窟造像藝術有其明顯的藝術特點:一是作為佛教藝術的石窟藝術,它反映了佛教思想發生的過程,它所創造的佛、菩薩、弟子、力士以及佛侍等藝術形象,都來源於人的生活形象,是對人的生活形象的高度提練和概括,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二是就石窟造像的內容而言,它是為封建統治和宗教服務的,但都曲折地反映了當時歷史時期社會形態和各階層人物的生活景象,也反映了社會各階層人物的精神追求和期望。三是創造這些藝術作品的工匠,長期生活在民間,體驗和觀察人們的感情和社會的各個力面,以他豐富的想像和深厚的情感以及他們對佛教虔誠的心態對藝術精益求精的精神,使用各種雕刻藝術和表現手法,沖破宗教的一些戒律,大膽地接受一切足以提高其表現能力的藝術手法,用簡練生動的造型,概括洗煉的手法,創造出眾多神采奕奕、豐滿多姿、有血有肉的藝術形象。四是北石窟洞窟整體規模宏大、氣勢磅礴,但內容豐富而主次分明。五是北石窟造像,大量吸收了印度、鮮卑、蒙古等民族的文化傳統,而又水乳交融,天衣無縫,是中華民族大融合過程的形象紀實。所有這此,為我們進行中國畫特別是人物畫的創作,提供了豐厚的滋養,對我們學習、鑒賞、繼承和開拓人物畫創作具有重大意義。
二、北石窟寺造像對人物畫創作的啟示
中國畫的人物畫,如何以筆墨造型達到以形傳神,塑造出完美的藝術
形象,讓觀者有所感、有所思、有所晤,使筆墨形象成為與人靈魂溝通的藝術形象,是每個人物畫家需要畢生解決的問題。
l 、中國人物畫如何體現時代精神,我們認為,應該著力反映和刻劃當代人們是如何真實地生活的,必須反映這代人的情操和道德品質,體現當代人的精神追求和審美嚮往。社會是進步的,主流是向上的,在人物畫創作過程中,要精心挖掘真正能代表和體現時代精神,反映時代前進面貌的題材,在作品中反映當代人的追求和嚮往。
2 、中國畫中人物畫難度極高,是因為人是活的有生命的、有情感的東西,必須反復觀察、思考、凝神、傳想,才能塑造出生動而完美的藝術形象。考察北石窟造像,盡管以佛、蕎薩、弟子 、力士為主,但人物形象決無雷同化、概念化的感覺。每一造像都生動鮮活,極具個性,呼之欲出。這都來源於雕塑工匠對生活的真實感受。所以生活的積累對於人物畫畫家是非常重要的。速寫對鍛煉敏銳地觀察生活記錄生活的能力和大膽果敢的用筆,具有重要意義,是學習中國畫的重要手段。
3 、中國畫的任何藝術形象,都必須付諸於筆墨,如何用中國特有的繪畫工具和材料表現生動感人的藝術形象,這是每個中國人物畫家必須面臨和終生要不斷解決的問題。北石窟造像雕塑雖然同人物畫的筆墨有很大不同,但是在藝術語言的追求上有相通之處,他們在雕塑語言的使用與我們追求筆墨法度技巧是一致的。
4 、學習北石窟工匠對藝術如宗教般的虔誠精神。包括北石窟寺在內的所有石窟藝術瑰寶都是廣大工匠經過艱苦卓絕堅持不懈創造出來的。很難想像,在地處北石窟寺那樣樣生活條件艱苦、創作環境艱難的清況下,工匠們付出了怎樣的艱辛和藝術勞動。有的工匠其至把一生都奉獻於石窟藝術的創作上,才為後世留下極為寶貴的歷史文化財富。這種為藝術事業的獻身精神,對於當今社會是猶為難能可貴的。我們從這些歷史文化瑰寶中所要汲取的,不僅僅是技術層面的營養,亦應當汲取精神方面的營養。 本詞條內所有圖片均為李一平國畫,請點擊放大欣賞。欣賞李一平更多精彩畫作,請點擊下列圖冊。(本詞條由康學傑、李清等編輯。)

㈨ 我中文名字叫李一平,請幫我翻譯成英語名字……謝謝~

Li Yiping

㈩ 福建工程學院李一平老師怎麼樣,考試會不會很容易過

很好很容易

閱讀全文

與李一平教育慈善基金會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炒股可以賺回本錢嗎 瀏覽:367
出生孩子買什麼保險 瀏覽:258
炒股表圖怎麼看 瀏覽:694
股票交易的盲區 瀏覽:486
12款軒逸保險絲盒位置圖片 瀏覽:481
p2p金融理財圖片素材下載 瀏覽:466
金融企業購買理財產品屬於什麼 瀏覽:577
那個證券公司理財收益高 瀏覽:534
投資理財產品怎麼繳個人所得稅呢 瀏覽:12
賣理財產品怎麼單爆 瀏覽:467
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管理暫行規定 瀏覽:531
保險基礎管理指的是什麼樣的 瀏覽:146
中國建設銀行理財產品的種類 瀏覽:719
行駛證丟了保險理賠嗎 瀏覽:497
基金會招募會員說明書 瀏覽:666
私募股權基金與風險投資 瀏覽:224
怎麼推銷理財型保險產品 瀏覽:261
基金的風險和方差 瀏覽:343
私募基金定增法律意見 瀏覽:610
銀行五萬理財一年收益多少 瀏覽: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