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有關森林的資料
森林,是一個高密度樹木的區域。這些植物群落覆蓋著全球大面積並且對二氧化碳下降、動物群落、水文湍流調節和鞏固土壤起著重要作用,是構成地球生物圈當中的一個最重要方面。森林包括喬木林和竹林。森林是由樹木為主體所組成的地表生物群落。它具有豐富的物種,復雜的結構,多種多樣的功能。
森林美景(26張)森林指的是由喬木、直徑1.5cm以上的竹子組成且郁閉度0.20以上,以符合森林經營目的的灌木組成且覆蓋度30%以上的植物群落。包括郁閉度0.20以上的喬木林、竹林、和紅樹林,國家特別規定的灌木林、農田林網以及村旁、路旁、水旁、宅旁、林木等。
編輯本段基本概況
中國森林
俄國林學家G.F.莫羅佐夫1903年提出森林是林木、伴生植物、動物及其與環境的綜合體。森林群落學、地植物學、植被學稱之為森林植物群落,生態學稱之為森林生態系統。在林業建設上森林是保護、發展,並可再生的一種自然資源,具有經濟、生態和社會三大效益。
森林與所在空間的非生物環境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構成完整的生態系統。森林是地球上最大的陸地生態系統,是全球生物圈中重要的一環。它是地球上的基因庫、碳貯庫、蓄水庫和能源庫,對維系整個地球的生態平衡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資源和環境。
編輯本段森林類型中國現有原生性森林已不多,它們主要集中在東北、西南天然林區。按森林外貌劃分,針葉林和闊葉林面積約各佔一半,前者佔49.8%,後者佔47.3%,其餘3%為針闊葉混交林,現分述如下:
1 針葉林針葉林在中國分布非常廣泛,但作為地帶性的針葉林則只見於東北和西北兩隅以及西南、藏東南的亞高山針葉林,其餘的則常為次生性針葉林,如各種次生松林,更多的則是人工營造而成,如杉木林等。這些針葉林不僅植物組成豐富,而且還棲息著大量的動物種類,成為眾多特有種類的棲息地和避難所。
A.北方針葉林和亞高山針葉林
森林
它們分別作為高緯度水平地帶性植被和較低緯度的亞高山帶植被類型。在分布區和地理環境方面,差異很大,但都屬於亞寒帶類型,其外貌、組成、結構都十分相似。
a.落葉松林中國的落葉松屬有10個種和2個變種,主要的建群種有落葉松(Larix gmelini)、西伯利亞落葉松(L. sibirica)、華北落葉松(L. principis-rupprechtii)、太白紅杉(L. chinensis)、四川紅杉(L. mastersiana)、大果紅杉(L. potaninii)和西藏落葉松(L. griffithii)等。
b.雲杉、冷杉林中國的雲杉林和冷杉林大多屬山地垂直帶類型,分布廣、蓄積量最大。東北地區主要建群種為魚鱗雲杉(Picea jezoensis var. microsperma)、紅皮雲杉(P. ko-raiensis)、臭冷杉(Abies nephrolepis)、華北為白杄(Picea meyeri)、青杄(P. wilsonii)。向西至西北一帶為青海雲杉(P. crassifolia)、雪嶺雲杉(P. schrenkiana)和西伯利亞冷杉(Abies sibirica)。西南山地主要有麗江雲杉(Picea likiangens)、川西雲杉(P. likiangensis var. rubescens)、林芝雲杉(P. linkiangensis var. lintziensis)林、麥吊油杉(P. brachytyla)、油麥吊杉(P. brachytyla var. complanata)、雲杉(P. asperata)、紫果雲杉(P. purpurea)、巴山冷杉(Abies fargesii)、岷江冷杉(A. fargesii var. faxoniana)、黃果冷杉(A. ernestii)、長苞冷杉(A. georgei)、鱗皮冷杉(A. squamata)、喜馬拉雅冷杉(A. spectabilis)、蒼山冷杉(A. delavayi)、冷杉(A. fabri)、滇冷杉(A. forrestii)等等。
c.松林主要建群種有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 mongolica)、偃松(P. pumila)和西伯利亞紅松(P. sibirica)。
d.圓柏林主要分布於西南和西部山地亞高山森林帶上部的陽坡,海拔高度在2800—4500m之間,主要建群種有方枝圓柏(Sabina saltuaria)、祁連圓柏(S. przewalskii)、垂枝香柏(S. pingii)、大果圓柏(S. tibetica)、塔枝圓柏(S. komarovii)和曲枝圓柏(S. recurva)等。
B.暖溫帶針葉林
主要分布在華北和遼東半島,主要的建群種有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赤松(P. densiflora)、側柏(Platyclas orientalis)和白皮鬆(Pinus bungeana)。
C.亞熱帶針葉林
類型很多,如馬尾松(Pinus massoniana)、雲南松(P. yunnanensis)、細葉雲南松(P. yunnanensis var. tenuiformis)、卡西亞松(P. kesiya)、華山松(P. armandii)、高山松(P. densata)、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柳杉(Cryptomeria fortunei)、柏木(Cupressus funebris)、沖天柏(干香柏)(C. clouxiana)、油杉(Keteleeria fortunei)、鐵堅杉(K. davidiana)、銀杉(Cathaya argyrophylla)等等。
D.熱帶針葉林
樹種很少,且多零星分布,不成林,如南亞松(Pinus latteri)、海南五針松(P. fenzeri-ana)和喜馬拉雅長葉松(P. roxburghii)。
2針葉林2 針葉與落葉闊葉混交林
A.紅松闊葉混交林
紅松闊葉混交林是中國溫帶地區的地帶性類型,主要分布於東北長白山和小興安嶺一帶山地,向東一直延伸至俄羅斯阿穆爾州沿海地區以及朝鮮北部,主要建群種是紅松(P. koraiensis)和一些闊葉樹,如:核桃楸(Juglans mandshurica)、水曲柳(Fraxinus mand-shurica)、紫椴(Tilia amurensis)、色木(Acer mono)、春榆(Ulmus davidiana var. japonica)等。
B.鐵杉、闊葉樹混交林
主要分布在中國亞熱帶山地。是常綠闊葉林向亞高山針葉林過渡的一種垂直帶森林類型,主要有長苞鐵杉(Tsuga longibracteata)和鐵杉(T. chinensis)與殼斗科植物混交的森林。亞熱帶西部山地海拔較高,在海拔2500—3000m之間形成特殊的針闊混交林帶,喜馬拉雅鐵杉(T. mosa)與闊葉樹混交林常常占據主要的地位。
3 闊葉林A.落葉闊葉林
廣泛分布在溫帶、暖溫帶和亞熱帶的廣闊范圍。主要的森林類型有華北、西北地區的落葉闊葉混交林、櫟林、赤楊(Alnus japonica)林、鑽天柳(Chosenia arbutifolia)林、尖果沙棗(Elaeagnus oxycarpa)林;由亞熱帶常綠闊葉林被破壞後形成的栗樹林、擬赤楊(Alniphyllum fortunei)林、楓香(Liquidambar formosana)林;北方針葉林和亞高山針葉林的次生林類型的山楊林和樺木林以及發育在亞熱帶山地的山毛櫸林和亞熱帶石灰岩山地的化香林(Platycarya strobilacea)、青檀(Pteroceltis tatarinowii)、榔榆(Ulmus parvifolius)林和黃連木(Pistacia chinensis)林等。
B.常綠闊葉林
常綠闊葉林是中國濕潤亞熱帶森林地區的地帶性類型,所含物種豐富,就高等植物而言,約佔全國種類的1/2以上。常綠闊葉林的優勢種不明顯,經常由多種共建種組成。有青岡林、拷類林、石櫟林、潤楠林、厚殼桂林、木荷林、阿丁楓林、木蓮林。
C.硬葉常綠闊葉林
在川西、滇北和藏東南一帶曾為古地中海的地區,有類似地中海硬葉常綠闊葉林殘遺的群落存在,主要見於海拔2000—3000m的山地陽坡,一般山地常見的類型以滇高山櫟(Quercus aquifolioides)林、黃背櫟(Q. pannosa)、長穗高山櫟(Q. longispica)林、帽斗櫟(Q. guayvaefolia)林、川西櫟(Q. gilliana)林、藏高山櫟(Q. semicarpifolia)林。而河谷地區常見有鐵橡櫟(Q. cocciferoides)林、錐連櫟(Q. franchetii)林、光葉高山櫟(Q. rehderian)林和灰背櫟(Q. senescens)林的分布。
D.落葉闊葉與常綠闊葉混交林
這類森林種類組成相當復雜。它又可分成幾種不同的類型,如分布在北亞熱帶地區的落葉常綠闊葉混交林,主要見於東部亞熱帶山地海拔1000~1200m以上至2200m左右的山地常綠、落葉混交林,以及分布於亞熱帶石灰岩山地的石灰岩常綠、落葉闊葉混交林等等。
E.季雨林
中國季風熱帶的地帶性代表植被類型,大多數分布在較乾旱的丘陵台地、盆地以及河谷地區。它們多數屬於長期衍生群落性質。如麻楝(Chukrasia tabularis)林、毛麻櫟(C. tabularis var. velutina)林、中平樹(Macaranga denticulata)林、山黃麻(Trema orientalis)林、勁直刺桐(Erythrina stricta)林、木棉(Bombax malabarium)林、楹樹(Albizzia chinensis)林、海南欖仁樹(Terminalia hainanensis)林、厚皮樹(Lannea coromandelica)林、楓香、紅木荷(Schima wallichii)林等最為常見。
F.雨林、季節性雨林
多見於我國熱帶地區海拔500~700m以上山地,海南島一帶山地以陸均松(Dacrydium pectinata)、柯類(Lithocarpus)等為主,雲南南部則多為雞毛松(Dacrycarpus imbricatus)、毛荔枝(Nephelium chryseum)等,石灰岩季節性雨林主要見於廣西南部,組成種繁多。
編輯本段演化歷史現代森林的形成和發展,經歷了一個漫長的演化過程,一般分為3個階段:
1. 蕨類古裸子植物階段在晚古生代的石炭紀和二疊紀,由蕨類植物的喬木、灌木和草本植物組成大面積的濱海和內陸沼澤森林。其中鱗木和封印木高可達20~40米,徑1~3米,是石炭紀重要的造煤植物。現在熱帶地區還有孑遺的樹蕨。
2 .裸子植物階段中生代的晚三疊紀、侏羅紀和白堊紀為裸子植物的全盛時期。蘇鐵、本內蘇鐵、銀杏和松柏類形成地球陸地上大面積的裸子植物林和針葉林。
3. 被子植物階段在中生代的晚白堊紀及新生代的第三紀,被子植物的喬木、灌木、草本相繼大量出現,遍及地球陸地,形成各種類型的森林,直至現在仍為最優勢、最穩定的植物群落。
編輯本段多種美稱森林:人類文化的搖籃、大自然的裝飾美化師、生命的資源、野生動植物的棲殖場、金色的寶庫、綠色寶庫、天然氧氣製造廠、綠色的銀行、天然的調節器、煤炭的鼻祖、天然的儲水池、防風的長城、天然的吸塵機、城市的肺臟、天然的監測儀、自然界的防疫員、天然的隔音牆、森林水庫、地球之肺。
編輯本段自然價值覆蓋在大地上的鬱郁蔥蔥的森林,是自然界擁有的一筆巨大而又最可珍貴的「綠色財富」
人類的祖先最初就是生活在森林裡的。他們靠採集野果、捕捉鳥獸為食,用樹葉、獸皮做衣,在樹枝上架巢做屋。森林是人類的老家,人類是從這里起源和發展起來的。
直到今天,森林仍然為我們提供著生產和生活所必需的各種資料。估計世界上有3億人以森林為家,靠森林謀生。
森林提供包括果子、種子、堅果、根莖、塊莖、菌類等各種食物,泰國的某些林業地區,60%的糧食取自森林。森林灌木叢中的動物還給人們提供肉食和動物蛋白。
木材的用途很廣,造房子,開礦山,修鐵路,架橋梁,造紙,做傢具……森林為數百萬人提供了就業機會。其他的林產品也豐富多彩,松脂、烤膠、蟲蠟、香料等等,都是輕工業的原料。
我國和印度使用葯用植物已有5000年的歷史,今天世界上大多數的葯材仍舊依靠植物和森林取得。在發達國家,1/4葯品中的活性配料來自葯用植物。
薪柴是一些發展中國家的主要燃料。世界上約有20億人靠木柴和木炭做飯。像蒲隆地、不丹等一些國家,90%以上的能源靠森林提供。
不妨說,森林就像大自然的「調度師」,它調節著自然界中空氣和水的循環,影響著氣候的變化,保護著土壤不受風雨的侵犯,減輕環境污染給人們帶來的危害。
森林不愧是「地球之肺」,每一棵樹都是一個氧氣發生器和二氧化碳吸收器。一棵椴樹一天能吸收16公斤二氧化碳,150公頃楊、柳、槐等闊葉林一天可產生100噸氧氣。城市居民如果平均每人佔有10平方米樹木或25平方米草地,他們呼出的二氧化碳就有了去處,所需要的氧氣也有了來源67公斤二氧化碳,釋放出49公斤氧氣,足可供65個成年人呼吸用。。
森林能涵養水源,在水的自然循環中發揮重要的作用。「青山常在,碧水長流」,樹總是同水聯系在一起。降水的雨水,一部分被樹冠截留,大部分落到樹下的枯枝敗葉和疏鬆多孔的林地土壤里被蓄留起來,有的被林中植物根系吸收,有的通過蒸發返回大氣。1公頃森林一年能蒸發8000噸水,使林區空氣濕潤,降水增加,冬暖夏涼,這樣它又起到了調節氣候的作用。
森林能防風固沙,制止水土流失。狂風吹來,它用樹身樹冠擋住去路,降低風速,樹根又長又密,抓住土壤,不讓大風吹走。大雨降落到森林裡,滲入土壤深層和岩石縫隙,以地下水的形式緩緩流出,沖不走土壤。據非洲肯亞的記錄,當年降雨量為500毫米時,農墾地的泥沙流失量是林區的100倍,放牧地的泥沙流失量是林區的3000倍。我們不是要制止沙漠化和水土流失嗎?最有效的幫手就是森林。
森林的益處
1.改善空氣質量
2.緩解「熱島效應」
3.減少泥沙流失
4.涵養水源
5.減少風沙危害
6.豐富生物品種
7.增加景點景區
8.帶動種苗、花卉產業
9.減輕噪音污染
10.優化投資環境
11、美化自然環境
12,調節溫度
編輯本段人類健康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越來越認識到森林所具有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吸毒、除塵、殺菌、凈化污水、降低噪音、防止風沙、調節氣候以及對有毒物質的指示監測等作用。於是不少人開始到大自然中去感受大森林的樂趣,去領略大森林對人體的各種益處。
當你步入蒼翠碧綠的林海里,會驟感舒適,疲勞消失。森林中的綠色,不僅給大地帶來秀麗多姿的景色,而且它能通過人的各種感官,作用於人的中樞神經系統,調節和改善機體的機能,給人以寧靜、舒適、生氣勃勃、精神振奮的感覺而增進健康。
據調查,綠色的環境能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人體腎上腺素的分泌,降低人體交感神經的興奮性。它不僅能使人平靜、舒服,而且還使人體的皮膚溫度降低1℃-2℃,脈搏每分鍾減少4次-8次,能增強聽覺和思維活動的靈敏性。科學家們經過實驗證明,綠色對光反射率達30%-40%時,對人的視網膜組織的刺激恰到好處,它可以吸收陽光中對人眼有害的紫外線,使眼疲勞迅速消失,精神爽朗。
經研究,森林中的植物,如杉、松、桉、楊、圓柏、橡樹等能分泌出一種帶有芳香味的單萜烯、倍半萜烯和雙萜類氣體「殺菌素」,能殺死空氣中的白喉、傷寒、結核、痢疾、霍亂等病菌。據調查,在乾燥無林處,每立方米空氣中,含有400萬個病菌,而在林蔭道處只含60萬個,在森林中則只有幾十個了。
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還能吸收有害氣體。據報道,0.4公頃林帶,一年中可吸收並同化100000千克的污染物。1公頃柳杉林,每年可吸收720千克的二氧化硫。因此森林中的空氣清新潔凈。據日本科學家研究發現,森林和原野里有一種對人體健康極為有益的物質——負離子,它能促進人體新陳代謝,使呼吸平穩、血壓下降、精神旺盛以及提高人體的免疫力。有人測定,在城市房子里每立方厘米只有四五十個負離子,林蔭處則有一二百個,而在森林、山谷、草原等處則達到一萬個以上。
此外森林還有調節小氣候的作用,據測定,在高溫夏季,林地內的溫度較非林地要低3℃-5℃。在嚴寒多風的冬季,森林能使風速降低而使溫度提高,從而起到冬暖夏涼的作用。此外森林中植物的葉面有蒸騰水分作用,它可使周圍空氣濕度提高。
總之,森林是陸地生態環境的主體,是大自然的調節器。保護森林就是保護人類生存的環境,也就是保護人類自己。讓我們為保護大森林出力,讓大森林為人類造福!
如沒森林許多樹木都可以吸收有害氣體,如:樟樹、夾竹桃、丁香、楓樹、刺槐、臭椿、檜柏、女貞、橡樹、紅柳、木槿、榆樹、馬尾松、法國梧桐等。
樹木
草坪
都有很強的吸收二氧化硫、氯氣、氟化氫等有毒有害氣體的能力。這些氣體通過綠化林帶,通常有1/4可以得到凈化,或變成氧氣。
樹葉上面的絨毛、分泌的粘液和油脂等,對塵粒有很強的吸附和過濾作用。每公頃森林每年能吸附50~80噸粉塵,城市綠化地帶空氣的含塵量一般要比非綠化地帶少一半以上。
許多樹木能分泌殺菌素,如松樹分泌的殺菌素就能殺死白喉、痢疾、結核病的病原微生物。鬧市區空氣里的細菌含量,要比綠化地區多85%。
林木能吸收雜訊。一條40米寬的林帶,可以降低雜訊10~15分貝。
森林還是一個巨大的「水庫」,樹木的葉子就像一把大傘,可以不讓雨水直接沖刷地面;樹上的苔蘚和樹下的枯枝敗葉都可以吸收一部分水。
森林是如此重要,以致聯合國糧農組織把「森林」與「生命」定為1991年世界糧食日的主題:不是以植樹本身為目標,而是要表明森林如何能幫助人類實現持續發展的目標;要強調森林有持久生產力的作用,即在為後代保存資源基礎的同時,滿足現在生產不斷發展的需求;要提醒人們認識森林不僅能提供糧食、燃料,而且具有最根本的保護環境的價值。
如果沒有森林,陸地上絕大多數的生物會滅絕,絕大多數的水會流入海洋;大氣中氧氣會減少、二氧化碳會增加;氣溫會顯著升高,水旱災害會經常發生。森林尤其是原始森林被大面積砍伐,無疑會影響和
破壞森林的生態功能,造成當地和相鄰地區的生態失調、環境惡化,導致洪水頻發、水土流失加劇、土地沙化、河道淤塞乃至全球溫室效應增強等問題。
覆蓋在大地上的鬱郁蔥蔥的森林,是自然界擁有的一筆巨大而又最可珍貴的「綠色財富」
森林的珍貴:
人類的祖先最初就是生活在森林裡的。他們靠採集野果、捕捉鳥獸為食,用樹葉、獸皮做衣,在樹枝上架巢做屋。森林是人類的老家,人類是從這里起源和發展起來的。
直到今天,森林仍然為我們提供著生產和生活所必需的各種資料。估計世界上有3億人以森林為家,靠森林謀生。
森林提供包括果子、種子、堅果、根莖、塊莖、菌類等各種食物,泰國的某些林業地區,60%的糧食取自森林。森林灌木叢中的動物還給人們提供肉食和動物蛋白。
木材的用途很廣,造房子,開礦山,修鐵路,架橋梁,造紙,做傢具……森林為數百萬人提供了就業機會。其他的林產品也豐富多彩,松脂、烤膠、蟲蠟、香料等等,都是輕工業的原料。
我國和印度使用葯用植物已有5000年的歷史,今天世界上大多數的葯材仍舊依靠植物和森林取得。在發達國家,1/4葯品中的活性配料來自葯用植物。
薪柴是一些發展中國家的主要燃料。世界上約有20億人靠木柴和木炭做飯。像蒲隆地、不丹等一些國家,90%以上的能源靠森林提供。
不妨說,森林就像大自然的「調度師」,它調節著自然界中空氣和水的循環,影響著氣候的變化,保護著土壤不受風雨的侵犯,減輕環境污染給人們帶來的危害。
森林不愧是「地球之肺」,每一棵樹都是一個氧氣發生器和二氧化碳吸收器。一棵椴樹一天能吸收16公斤二氧化碳,150公頃楊、柳、槐等闊葉林一天可產生100噸氧氣。城市居民如果平均每人佔有10平方米樹木或25平方米草地,他們呼出的二氧化碳就有了去處,所需要的氧氣也有了來源。
森林能涵養水源,在水的自然循環中發揮重要的作用。「青山常在,碧水長流」,樹總是同水聯系在一起。降水的雨水,一部分被樹冠截留,大部分落到樹下的枯枝敗葉和疏鬆多孔的林地土壤里被蓄留起來,有的被林中植物根系吸收,有的通過蒸發返回大氣。1公頃森林一年能蒸發8000噸水,使林區空氣濕潤,降水增加,冬暖夏涼,這樣它又起到了調節氣候的作用。
森林能防風固沙,制止水土流失。狂風吹來,它用樹身樹冠擋住去路,降低風速,樹根又長又密,抓住土壤,不讓大風吹走。大雨降落到森林裡,滲入土壤深層和岩石縫隙,以地下水的形式緩緩流出,沖不走土壤。據非洲肯亞的記錄,當年降雨量為500毫米時,農墾地的泥沙流失量是林區的100倍,放牧地的泥沙流失量是林區的3000倍。我們不是要制止沙漠化和水土流失嗎?最有效的幫手就是森林。
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以美化我們的環境,讓我們的生存環境變得更好。森林可以抵禦風沙,保護人類。
近年來,由於消費國大量消耗木材及林產品,導致全球森林面積明顯減少,全球每年消失的森林近千萬公頃,這不僅僅是某一個國家的內部問題,它已成為一個國際問題。
1971年第七屆世界森林大會決定將每年的3月21日定為世界森林日,以引起各國對人類的綠色保護神--森林資源的重視,通過協調人類與森林的關系,實現森林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森林知識1.森林分為哪些類型?
森林分為防護林、用材林、經濟林、薪炭林、特種用途林。我們這里長的樹木多屬用材林、防護林、經濟林。
(一)防護林:以防護為主要目的的森林、林木和灌木叢,包括水源涵養林,水土保持林,防風固沙林,農田、牧場防護林,護岸林,護路林
(二)用材林:以生產木材為主要目的的森林和林木,包括以生產竹材為主要目的的竹林
(三)經濟林:以生產果品,食用油料、飲料、調料,工業原料和葯材等為主要目的的林木
(四)薪炭林:以生產燃料為主要目的的林木
(五)特種用途林:以國防、環境保護、科學實驗等為主要目的的森林和林木,包括國防林、實驗林、母樹林、環境保護林、風景林,名勝古跡和革命紀念地的林木,自然保護區的森林。
2.森林資源指那些?
森林資源包括森林、林木、林地以及依託森林、林木、林地生存的野生動物、植物和微生物。
3.何為林木採伐許可證?
林木採伐許可證是指採伐林木的單位和個人依據法律規定領取的准許採伐林木的證明文件。其內容包括採伐的地點、面積、蓄積(株數)、樹種、方式和完成更新造林時間等。
4.國家保護森林資源的主要措施是什麼?
《森林法》第八條第四、六款規定,國家保護森林資源的主要措施是徵收育林基金,專門用於造林育林,並建立林業基金制度。
5.如何辦理林木採伐許可證?
申請林木採伐許可證,由林木所有者憑林權證到縣林業主管部門辦理林木採伐許可證。沒有林權證的,由林木所有者根據採伐的實際情況如實填寫《林木採伐申請報告》,由林木所在村民委員會確認蓋章,鎮林業員初核簽字,鎮政府主管部門審核蓋章後,由縣林業站人員到實地勘驗,報林業主管部門審批並依法繳納育林基金(按樹木價值的12%),森林植物檢疫費(按調運貨值的0.2%)後,領取《江蘇省林木採伐許可證》。
6.採伐那些樹木不需要辦理林木採伐許可證?
農村居民採伐自留地和房前屋後個人所有的零星樹木不需要辦理林木採伐許可證。除此之外,任何單位或個人採伐樹木均要到林業部門辦理林木採伐許可證。
7.辦理好林木採伐許可證後,對採伐林木有那些規定和要求?
(1)不得超過採伐許可證上所批準的范圍採伐。
(2)實際採伐時間已超過批准採伐時間的必須到林業部門辦理延續採伐手續,不跨年度的不需要交納費用。
8.濫伐林木(不辦理採伐許可證)2立方米以下(按林木材積計算下同)的如何處罰?
採伐林木不辦理採伐許可證的屬濫伐林木,濫伐林木2立方米以下按《森林法》第39條規定,補種濫伐株數5倍的樹木,並處濫伐林木價值的2倍至3倍的罰款。
9.濫伐林木2立方米以上10立方米以下(不含10個立方米)的如何處罰?
濫伐林木2立方米以上10立方米以下(不含10立方米)按《森林法》第39條規定,補種濫伐株數5倍的樹木,並處濫伐林木價值3倍至5倍的罰款。
10.濫伐林木10立方米以上(含10立方米)如何處罰?
濫伐林木10立方米以上(含10立方米)達到國家林業局、公安部的刑事案件立案標准,由縣林業部門刑事移送公安機關立案查處。
11.木材收購單位和個人在收購木材時應注意那些?
木材收購單位和個人在收購木材時不得收購沒有林木採伐許可證或者其它合法來源證明的木材。
12.盜伐林木0.5立方米以下或者幼樹不足20株,應當受到哪些處罰?
盜伐林木0.5立方米以下或者幼樹不足20株,根據《森林法》第三十八條由縣級以上林業主管部門責令補種盜伐株數10倍的林木,沒收盜伐的林木或者變賣所得,並處盜伐林木價值3倍至5倍的罰款。
13.盜伐林木0.5立方米以上2立方米以下(不含2立方米)應當受到哪些處罰?
盜伐林木0.5立方米以上2立方米以下(不含2立方米)的根據《森林法》第三十八條第二款規定由林業部門責令補種盜伐株數10倍的樹木,沒收盜伐的林木或者變賣所得,並處盜伐林木價值5倍至10倍的罰款。
14.盜伐林木2立方米以上(含2立方米) 應當受到哪些處罰?
盜伐林木2立方米以上(含2立方米)已達到國家林業局、公安部刑事立案標准,由林業部門移送公安機關立案查處。
15.毀壞林木的應當受到哪些處罰?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實施條例》第四十一條,毀林采種或者挖筍、掘根、剝皮及過度修枝,致使森林、林木受到毀壞的,依法賠償損失,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責令停止違法行為,補種毀壞株數1倍至3倍的樹木,處毀壞林木價值1倍至5倍的罰款。
16.無木材運輸證運輸木材的對貨主和承運木材者應如何處罰?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實施條例》第四十四條規定:(1)對貨主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沒收非法運輸的木材,可以並處非法運輸木材的價款30%以下的罰款。(2)對承運木材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沒收運費,並處運費1倍至3倍的罰款。
Ⅱ 減法生活的明星代言
減法生活-周迅代言周迅擔任推廣大使,主題歌《最美的星球》同時發布
生活節奏越來越快,地球的壓力越來越大,都市人的幸福感越來越少,如何才能改變我們的生活?值此第38個世界環境日之際,中國綠化基金會、哇噻網共同主辦「減法生活綠色公益行動」,向公眾倡導少用一次性餐具、少乘電梯爬樓梯,少開一天車、種植一棵樹等簡單自然的生活方式。同時,也號召企業積極響應減法生活行動,承擔社會責任,為生態文明建設多作貢獻。活動得到了聯合國環境規劃署與「OUR PART我們的貢獻」環保意識推廣項目的大力支持,蒙牛乳業、航美傳媒、觸動傳媒、中國國際廣播電台Hit FM、CCTV移動傳媒、炎黃健康傳媒、視訊中國、搜狐、酷溜網、《精品購物指南》等二十餘家機構作為聯合發起單位,將對減法生活理念進行大力推廣。國家林業局副局長張建龍、原林業部副部長、中國綠化基金會常務顧問蔡延松、中國綠化基金會副主席、秘書長關松林等領導出席了啟動會,周迅被任命為本次綠色公益行動推廣大使。
已晉升為亞洲影後的周迅,在這幾年一直身體力行地各處奔走推廣環保,成為環保推廣最有影響力和號召力的公眾人物。同時更是身兼聯合國開發計劃署中國親善大使和2010年上海世博會綠色出行大使,受到聯合國有關機構及政府的高度評價及認可。周迅對減法生活倡導的理念非常認同:「OUR PART我們的貢獻」項目是專門推廣環保意識的,而「減法生活」涵蓋的內容更廣泛,也更傾向於普通人的生活。」,為了支持減法生活,周迅大膽嘗試,聯手年輕漫畫家胖兔子粥粥,拍攝了本次行動的宣傳片,並會在大范圍進行播出,這也是明星首次與卡通形象結合的綠色公益宣傳片。國家林業局副局長張建龍為周迅頒發了推廣大使證書,周迅表示:「今年世界環境日的主題是你的星球需要你,聯合起來應對氣候變化,因此,有這么多機構聯合了起來,參與到活動中,我們正是希望以這種團結協作的關系來擴大影響力,讓更多人群能夠關注環境問題。」
「減法生活綠色公益行動」主題歌《最美的星球》同時發布,據了解,該主題歌由查可欣作詞作曲,胡海泉擔任製作人,韓紅、陳曉東、楊坤、陳楚生、尚雯婕、苗圃、黃征、蘇醒、陶紅等13位明星傾情演唱。從6月15日開始,該主題歌和宣傳片將陸續在航美傳媒、CCTV移動傳媒、觸動傳媒、炎黃健康傳媒、中國國際廣播電台Hit FM、視訊中國、CCTV綜藝快報、芭莎絕對時尚等公共渠道播出,減法生活平面公益廣告也將由《精品購物指南》 《CECI姐妹》 《surface表面》 《雙休日touch》 《電影世界》《瀾LAN》等發起機構刊出。
中國綠化基金會常務顧問蔡延松介紹,「隨著經濟的飛速增長,環境問題面臨嚴峻的挑戰,地球已經不堪重負,習慣於加法生活的地球公民們,是時候為地球減輕負擔了。我們這次提出的「減法生活」,不僅僅強調生態環保,同時也強調精神環保和心靈環保,生態環保和心靈環保是相輔相成的,減排、減負、減污、減欲、減速「五減法則」涵蓋了從生態到心靈的方方面面,對應的30條減法生活行為法則,都是日常生活里非常容易執行的解決方案,我們倡導從小處著手,小習慣改變大地球」。
據哇噻網首席執行官趙徑文介紹,「減法生活」還將推出一系列活動,6月底,將與搜狐共同推出「首屆明星環保設計大賽」,幾十位明星親手設計產品,網友參與打分,優秀作品將由哇噻網生產銷售,銷售利潤捐獻給中國綠化基金會,打造中國式道德產品,探索公益募捐創新方式。7月,城市綠色接力活動將舉辦,四隊人馬在明星帶領下,通過地鐵、公交、自行車、步行四條路線開展綠色行動。同期還將在北京CBD地區開展辦公室桌上綠植派送活動。8月,一場匯聚藝術家環保主題作品、明星設計、廢舊物品再生設計作品的「減法生活展」將在798藝術區星空間畫廊舉辦,而同期舉辦的以物易物的環保市集也將倡導人們交換利用閑置物品,珍惜資源。
談到這次行動,本次行動的發起人,同時也是主辦方哇噻網執行總裁的李霞很有感觸:「其實減法生活最早只是我們開公司創意會時提到的一個想法,得到了中國綠化基金會和蒙牛乳業、航美傳媒、觸動傳媒等發起機構的大力支持,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變成了一次長達2個多月的公益活動,雖然整個籌備過程非常辛苦,但大家都很開心,都在真心地為中國的綠色公益事業付出自己的一份努力」。
經濟在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在提高,但是生活壓力和精神壓力也在同比加大,公眾的幸福感有明顯下降趨勢。面對這樣的社會性問題,有關專家表示,我們應該探討更為科學、更為人性的生活理念與方式,而「減法生活綠色公益行動「倡導的「化繁為簡,回歸簡單,減法生活,快樂加倍」的理念,對共建和諧社會、推動綠色公益事業的發展都具有很好的啟發和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