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基金管理 > 英特爾基金會

英特爾基金會

發布時間:2021-08-05 06:37:17

1. 英特網的歷史與遐想

Internet發展史簡述
說到internet 的起源,不得不說科學史上這樣的一個奇特情況,那就是在科技的發展中,戰爭的需求對科技的發展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在我們把科技看得至高無上的今天,我們在使用科技產品,沉迷它們給我們帶來的便利時,可曾想到那些東西也許就是用本來是准備用於人類之間互相撕殺的技術而生產出來的!其實,在我們身邊有許多的東西是首先應戰爭的需要而產生的。比如計算機,起源與美國陸軍計算彈道的需要;原子能,來源於二戰雙方迫切需要強大攻擊力和最後打擊力量的需要。 而我們現在應用非常廣泛的網路,也就是internet,則來源於美國和蘇聯爭霸的需要。(一)世界internet 發展 internet起源於ARPA(Advaneed research project agency :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網.在20世紀60 年代末期,美國國防研究部門提出了個大膽的構想:建立一個計算機網路,當網路中的一部分破壞時,其餘網路部分會很快建立起新的聯系。當時在美國的4個地區進行了網路互聯實驗,採用TCP/IP作為基礎協議。但當時並沒有想到要把這項技術轉為民用。從1969年-1983年,internet開始形成,但那時的internet還主要是用於網路技術的研究和實驗,在一部分每個大學和研究部門中運行和使用.並沒有廣泛的發展開來.到1983年, internet才開始逐步進入實用階段,在美國和一部分發達國家的大學和研究部門中得到廣泛使用,作為教學,科研和通信的學術網路.與此同時,世界上許多國家也相繼建立了本國的主幹網並接入internet,成為internet的組成部分。 1986年,NFS(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利用TCP/IP通信協議,在5個科研教育服務超級電腦的基礎上建立了NSFNET廣域網,以使在全美國實現資源共享。很多大學、政府資助的研究機構甚至是私營的研究機構紛紛把自己的區域網並如NFSNET中。1989年,由CREN開發的WWW(World Wide Web:萬維網)成功,為internet實現廣域網奠定了基礎。從此,internet開始迅速發展。1993年,NCSA發表的Masic以其獨特的GUI贏得了人們的喜愛,緊隨其後的網路瀏覽工具Netscape,internet explorer等的發表,以及WWW伺服器的增長,掀起了Internet應用的新的高潮。 提到了這里,就不能不說說Microsoft公司的Windows 操作系統,以及捆綁在一起的internet explorer瀏覽器。盡管Microsoft因為市場壟斷為世人所詬病,但這並不影響他成為一個優秀的軟體公司。Microsoft公司最大的優點就是從不因富有而停止腳步。Win98,Win2000.WinXp等操作系統的發展證明了這些。打開我們的電腦,大部分是用的是Microsoft的操作系統。(跑題了,呵呵!)我說這些是要說明的是,windows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pc機的廣泛應用,這也是現在的internet發展速度之這么快的一個重要的原因。(二)中國internet發展簡述 1983年,我國第一次與國外通過計算機和網路通信,從此拉開了中國internet發展的帷幕。 1986年,中國高能物理研究所通過商用電話線,與歐洲原子能質子物理研究室(CERN)直接建立了電子通信連接,實現了兩個接點之間的電子郵件傳輸。1986年,北京計算機應用技術所開始與國際聯網,建立了中國學術網路(CANET)。1989年,由世行貸款,國家計委、國家教委、中國科學院等配套投資,開始了中國國家計算與網路實施高科技信息技術設施項目的建設。1990年,CANET向InterNic申請注冊了我國最高域名「cn」。從此,從我國發出的電子郵件有了自己的域名。1992年,中科院網(CASNET)、清華校園網(TUNET)、北大校園網(PUNET)建成。1993年2月,中國教育與科研計算機網開始進入規劃,計劃把全國高等教育機構和科研機構連接起來。這是今天教育網的前身。1994年,由原郵電部投資的中國公用計算機網CHIANNET開始啟動,並於1996年正式投入使用。值得慶賀的是,這是我國的第一個商用計算機網路,也正式從此開始,我國的網路事業可謂是一日千里,開始進入高速發展的階段。附一 :中國六大計算機網路;中國公用計算機網、中國科學技術計算網、中國教育與科研計算機網、國家公用經濟信息通信網、中國聯通、中國網路通信網、中國移動通信網、附二: CNNIC提供的1997年11月到2003年7月期間中國網民人數。 1997年11月62萬 /1998年7月120萬 /1999年1月210萬 /1999年7月400萬 /2000年1月890萬 /2000年7月1690萬 /2001年1月2250萬/2001年7月2650萬/2002年1月3370萬 /2002年7月4580萬 /2003年1月5910萬 /2003年7月6800萬附全球Internet上計算機遞增數:

英特網遐想
英特爾星期四描繪了未來的英特網,數百萬的計算機和伺服器分析並指導網路傳輸,旨在讓網路更安全和有效。
目前的網際網路是基於1970年代的技術,來自發展中國家數以百萬計的新用戶已使其不堪重負,技術總監蓋爾辛格說,新的網路並不是取代現有的軟硬體,而是建構在現有的網際網路之上,支持新的服務,應付安全威脅,解決對特定伺服器訪問量激增的情況。新層的網路必須起到監測和指導的作用,它能更好地利用現有的在整個網路發送信息包的技術。

這種網路的模型已經做為 PlanetLab 形式存在。它由英特爾資助,並得到150所知名大學和實驗室的支持。不過,並非所有公司都贊成英特爾的看法,其路由器和交換機構成當前網際網路骨乾的思科公司即是如此,它正在對目前的基礎設施產品採用更為智能的特徵。

2. 英特爾 Management Engine Interface是什麼

我回答過類似問題,把答案鏈接放在最後。

簡單點說,跟遠程式控制制有關。

http://..com/question/303755173.html

3. 網際網路是英特爾公司創建的嗎謝謝了,大神幫忙啊

網際網路是Internet的中文譯名,它的前身是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ARPA)主持研製的ARPAnet。 20世紀60年代末,正處於冷戰時期。當時美國軍方為了自己的計算機網路在受到襲擊時,即使部分網路被摧毀,其餘部分仍能保持通信聯系,便由美國國防部的高級研究計劃局(ARPA)建設了一個軍用網,叫做「阿帕網」(ARPAnet)。阿帕網於1969年正式啟用,當時僅連接了4台計算機,供科學家們進行計算機聯網實驗用。這就是網際網路的前身。 到70年代,ARPAnet已經有了好幾十個計算機網路,但是每個網路只能在網路內部的計算機之間互聯通信,不同計算機網路之間仍然不能互通。為此, ARPA又設立了新的研究項目,支持學術界和工業界進行有關的研究。研究的主要內容就是想用一種新的方法將不同的計算機區域網互聯,形成「互聯網」。研究人員稱之為「internetwork」,簡稱「Internet」。這個名詞就一直沿用到現在。 在研究實現互聯的過程中,計算機軟體起了主要的作用。1974年,出現了連接分組網路的協議,其中就包括了TCP/IP——著名的網際互聯協議IP和傳輸控制協議TCP。這兩個協議相互配合,其中,IP是基本的通信協議,TCP是幫助IP實現可靠傳輸的協議。 TCP/IP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特點,就是開放性,即TCP/IP的規范和Internet的技術都是公開的。目的就是使任何廠家生產的計算機都能相互通信,使Internet成為一個開放的系統。這正是後來Internet得到飛速發展的重要原因。 ARPA在1982年接受了TCP/IP,選定Internet為主要的計算機通信系統,並把其它的軍用計算機網路都轉換到TCP/IP。1983年,ARPAnet分成兩部分:一部分軍用,稱為MILNET;另一部分仍稱ARPAnet,供民用。 1986年,美國國家科學基金組織(NSF)將分布在美國各地的5個為科研教育服務的超級計算機中心互聯,並支持地區網路,形成NSFnet。1988 年,NSFnet替代ARPAnet成為Internet的主幹網。NSFnet主幹網利用了在ARPAnet中已證明是非常成功的TCP/IP技術,准許各大學、政府或私人科研機構的網路加入。1989年,ARPAnet解散,Internet從軍用轉向民用。 Internet的發展引起了商家的極大興趣。1992年,美國IBM、MCI、MERIT三家公司聯合組建了一個高級網路服務公司(ANS),建立了一個新的網路,叫做ANSnet,成為Internet的另一個主幹網。它與NSFnet不同,NSFnet是由國家出資建立的,而ANSnet則是ANS 公司所有,從而使Internet開始走向商業化。 1995年4月30日,NSFnet正式宣布停止運作。而此時Internet的骨幹網已經覆蓋了全球91個國家,主機已超過400萬台。在最近幾年,網際網路更以驚人的速度向前發展,很快就達到了今天的規模。

4. Internet起源的時間,它的前身叫什麼

網際網路是「Internet」的中文譯名,它起源於20世紀50年代末,它的前身是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ARPA)主持研製的ARPAnet。

20世紀50年代末,正處於冷戰時期。當時美國軍方為了自己的計算機網路在受到襲擊時,即使部分網路被摧毀,其餘部分仍能保持通信聯系,便由美國國防部的高級研究計劃局(ARPA)建設了一個軍用網,叫做「阿帕網」(ARPAnet)。

阿帕網於1969年正式啟用,當時僅連接了4台計算機,供科學家們進行計算機聯網實驗用,這就是網際網路的前身。

(4)英特爾基金會擴展閱讀

近幾十年來,隨著社會科技,文化和經濟的發展,特別是計算機網路技術和通信技術的大發展,隨著人類社會從工業社會向信息社會過渡的趨勢越來越明顯,人們對信息的意識,對開發和使用信息資源的重視越來越加強,這些都強烈刺激了ARPAnet和NSFnet的發展。

今天的Internet已不再是計算機人員和軍事部門進行科研的領域,而是變成了一個開發和使用信息資源的覆蓋全球的信息海洋。

在Internet 上,按從事的業務分類包括了廣告公司,航空公司,農業生產公司,藝術,導航設備,書店,化工,通信,計算機,咨詢,娛樂,財貿,各類商店,旅館等等,覆蓋了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構成了一個信息社會的縮影。

5. openstack基金會是什麼組織

概述

OpenStack基金會是OpenStack的全球獨立家園,旨在推動OpenStack雲操作系統在全球的發展、傳播和使用。OpenStack基金會的目標是在全球范圍內服務開發者、用戶及整個生態系統,為其提供共享資源,以擴大OpenStack公有雲與私有雲的成長,從而幫助技術廠商選擇平台,助力開發者開發出行業最佳的雲軟體。

OpenStack基金會它是一家非盈利組織,在2012年成立,SUSE的行業創新總監Alan Clark擔任OpenStack基金會主席這一要職。OpenStack基金會分為個人會員和企業會員兩大類。OpenStack基金會個人會籍是免費無門檻的,他們可憑借技術貢獻或社區建設工作等參與到OpenStack社區中。而公司參與的會根據各司贊助會費的情況,分成白金會員、黃金會員、企業贊助會員以及支持組織者,其中白金和黃金會員的話語權最大,目前,OpenStack基金會的董事會有兩名成員是來自於中國的公司,而整個基金會中黃金會員級別的公司中中國企業已經占據到3家,他們分別是華為、EasyStack和UnitedStack有雲。

董事會成員選拔

OpenStack基金會董事成員包括24位,白金會員在董事會里的8名席位是固定的,不用參與競選,而剩餘的16位將是競選得出,其中的8位要在所有黃金會員里進行角逐,方式是由黃金會員們在1天內投票決定,並且不對社區進行公開。另外的8位被稱作個人獨立董事,他們是由千萬社區個人會員經過1周投票最終決定的。席位在基金會董事會里是可以影響OpenStack發展和建設方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所以這也就成為了企業們對會員級別和董事會席位趨之若鶩的原因。

基金會企業會員的劃分

說完了董事會成員的劃分,再來看看企業會員都有誰,准確來講,OpenStack基金會只允許最多8家白金會員資格和24家黃金會員資格。

白金會員僅限的8個席位已被AT&T、Canonical、惠普、IBM、英特爾、Rackspace、紅帽和SUSE這8家囊括。

而黃金會員僅限24個席位,如下圖所示包括了Aptira、CCAT、思科、戴爾、DreamHost、EasyStack、EMC、愛立信、富士通、日立、華為、inwinStack、Juniper Networks、Mirantis、NEC、NetApp、賽門鐵克,UnitedStack 以及Virtuozzo這19家,目前尚有5個空缺位置。

OpenStack基金會主席Alan Clark告訴我們,社區對於個人會員而言是非常開放的,基本上向任何人敞開。但如果想要成為金牌會員的話,那麼就必須要通過一系列的標准對後備公司進行審核,並且必須經由基金會、董事會成員批准。考核的首要一點就是要看他們是否對OpenStack社區做出了貢獻。

6. INTEL公司的微機的CPU發展史

CPU也稱為微處理器,微處理器的歷史可追溯到1971年,當時INTEL公司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台微處理器4004。它是用於計算器的4位微處理器,含有2300個晶體管。從此以後,INTEL便與微處理器結下了不解之緣。下面以INTEL公司的80X86系列為例介紹一下微處理器的發展歷程。
1978和1979年,INTEL公司先後推出了8086和8088晶元,它們都是16位微處理器,內含29000個晶體管,時鍾頻率為4.77MHz,地址匯流排為20位,可使用1MB內存。它們的內部數據匯流排都是16位,外部數據匯流排8088是8位,8086是16位。1981年8088晶元首次用於IBMPC機中,開創了全新的微機時代。最早的i8086/8088是採用雙列直插(DIP)形式封裝,從i80286開始採用方形BGA扁平封裝(焊接),從i80386開始到Pentiumpro開始採用方形PGA(插腳),1982年,INTEL推出了80286晶元,該晶元含有13.4萬個晶體管,時鍾頻率由最初的6MHz逐步提高到20MHz。其內部和外部數據匯流排皆為16位,地址匯流排24位,可定址16MB內存。80286有兩種工作方式:實模式和保護模式。
1985年INTEL推出了80386晶元,它是80X86系列中的第一種32位微處理器,內含27.5萬個晶體管,時鍾頻率為12.5MHz,後提高到20MHz,25MHz,33MHz。其內部和外部數據匯流排都是32位,地址匯流排也是32位,可定址4GB內存。它除具有實模式和保護模式外,還增加了一種叫虛擬86的工作方式,可以通過同時模擬多個8086處理器來提供多任務能力。
除了標準的80386晶元(稱為80386DX)外,出於不同的市場和應用考慮,INTEL又陸續推出了一些其它類型的80386晶元:80386SX、80386SL、80386DL等。
1988年推出的80386SX是市場定位在80286和80386DX之間的一種晶元,其與80386DX的不同在於外部數據匯流排和地址匯流排皆與80286相同,分別是16位和24位(即定址能力為16MB)。
1990年推出的80386SL和80386DL都是低功耗、節能型晶元,主要用於便攜機和節能型台式機。80386SL與80386DL的不同在於前者是基於80386SX的,後者是基於80386DX的,但兩者皆增加了一種新的工作方式:系統管理方式(SMM)。當進入系統管理方式後,CPU就自動降低運行速度、控制顯示屏和硬碟等其它部件暫停工作,甚至停止運行,進入"休眠"狀態,以達到節能目的。
1989年INTEL推出了80486晶元,這種晶元實破了100萬個晶體管的的界限,集成了120萬個晶體管。其時鍾頻率從25MHz逐步提高到33MHz、50MHz。80486是將80386和數學協處理器80387以及一個8KB的高速緩存集成在一個晶元內,並且在80X86系列中首次採用了RISC技術,可以在一個時鍾周期內執行一條指令。它還採用了突發匯流排方式,大大提高了與內存的數據交換速度。由於這些改進,80486的性能比帶有80387數學協處理器的80386DX提高了4倍。
80486和80386一樣,也陸續出現了幾種類型。上面介紹的最初類型是80486DX。1990年推出了80486SX,它是486類型中的一種低價格機型,其與80486DX的區別在於它沒有數學協處理器。
80486DX2由系用了時鍾倍頻技術,其晶元內部的運行速度是外部匯流排運行速度的兩倍,即晶元內部以2倍於系統時鍾的速度運行,但仍以原有時鍾速度與外界通訊。80486DX2的內部時鍾頻率主要有40MHz、50MHz、66MHz等。80486DX4也是採用了時鍾倍頻技術的晶元,它允許其內部單元以2倍或3倍於外部匯流排的速度運行。為了支持這種提高了的內部工作頻率,它的片內高速緩存擴大到16KB。80486DX4的時鍾頻率為100MHz,其運行速度比66MHz的80486DX2快40%。

80486也有SL增強類型,其具有系統管理方式,用於便攜機或節能型台式機。INTEL公司於1993年又推出了80586,其正式名稱為PENTIUM。PENTIUM含有310萬個晶體管,時鍾頻率最初為60MHZ和66MHZ,後提高到200MHZ。66MHZ的PENTIUM微處理器的性能比33MHZ的80486DX提高了3倍多,而100MHZ的PENTIUM則比33MHZ的80486DX快6至8倍。
PENTIUM引起的轟動尚未結束,INTEL公司又推出了新一代微處理器--P6。P6含有550萬個晶體管,時鍾頻率為133MHZ,處理速度幾乎是100MHZ的PENTIUM的2倍。P6的一級(片內)緩存為8KB指令和8KB數據。值得注意的是在P6的一個封裝中除P6晶元外還包括有一個256KB的二級緩存晶元,兩個晶元之間用高頻寬的內部通訊匯流排互連。P6最引人注目的是具有一項稱為"動態執行"的創新技術,這是繼PENTIUM在超標量體系結構上實現實破之後的又一次飛躍。
1997年,在奔騰(P54C)和P6的基礎上又有了新的發展,一塊奔騰(P54C),加上57條多媒體指令,就得到了多能奔騰(P55C),相對P54C,P55C在以下幾方面做了改進:(1)支持稱為MMX多媒體擴展的新指令集,有57條新指令,用於高效地處理圖形、視頻、音頻數據;(2)內部Cache從16KB增加到32KB。(3)優化了CPU的執行核心。
為了彌補P6晶元的某些缺陷,Intel在P6基礎上開發了兩個變體:Klamath(即PentiumⅡ)和Deschutes來補充完善它。PentiumⅡ使用MMX和AGP技術,其系統匯流排速度達到66MHz,一級Cache含16KB指令Cache和16KB數據Cache,二級Cache為512KB,採用了0.35微米的工藝,CPU工作電壓為2.8V;而Deschueses(PII350以上的CPU)是PentiumⅡ的一個0.25微米版本,具有更低的電源電壓,外頻為100MHz。PentiumII改變了以往的PGA陶瓷封裝,而把處理器晶元、L2高速緩存以及TAGPAM(用來管理L2高速緩存)集成在一塊電路板上,然後封裝在新的SEC(SingleEdgeContact,單邊接觸盒)內。由於採用了新的SEC封裝,PentiumII必須插在242線的SLOT1插槽內,也就是說,PentiumII不兼容Socket7結構。
1998年7月,Intel推出了用於伺服器和工作站的PentiumII至強器(PentiumIIXeon),它採用新的P6微處理器結構,0.25微米製造,最低主頻400MHz,內部帶有512K或1M二級高速緩存。PentiumII至強使用的是330線的SLOT2插槽,使L2高速緩存與CPU主頻同步運行,系統性能有很大的提高,當然,體積也比SLOT1的PentiumII稍大。
PentiumII賽揚是Intel在1998年4月針對低端市場發布的PentiumII級處理器,它採用了PII的內核,去掉了PII處理器上的二級緩存,從而降低了成本,但同時也使其整數性能稅減。Inter公司也意識到了這一點,在隨後推出的300MHz和333MHz的賽揚中集成了128K二級高速緩存,雖然比PentiumII的512K少,但由於賽揚的128K二級緩存是與CPU同頻運行的,所以性能幾乎和同主頻PentiumII持平,有時甚至比PentiumII還要好。而其價格,只不過是同頻PentiumII的二分之一,非常超值。
1999年1月5日,Intel推出了Socket370賽揚,它仍然使用了Slot1架構的賽揚內核,只不個過採用了新的PPGA封裝,降低了生產成本。Socket370的賽揚處理器在外形上很像PentiumMMX,但它的針腳比PentiumMMX的要多一圈,為370針,而PentiumMMX只有321針。所以老的Socket7的用戶如要使用Socket370的賽揚,,必須購買一塊Socket370插座的主板,而使用Slot1插座主板的用戶,則可以選擇一塊轉換卡,就可以使用新的Socket370的賽揚了。
1999年2月26日,Intel正式發布了PentiumIII處理器,打響了1999年CPU大戰的第一槍。PentiumIII的內核和PentiumII大致一樣,只有新增加了70條SSE(StreamingSIMDExtensions,單指令對數據流擴展)指令集,使CPU的浮點運算能力得到增強,提高了CPU對浮點運算密集型應用程序的執行效率。另外,就是關於PentiumIII的序列號。由於Intel在每一顆PentiumIII的矽片上都植入了一個固定的序列號,那麼在網際網路上,就可以通過PentiumIII的序列號識別出電腦的用戶。這樣做,是為了提高電子商務的安全性,但同時更多的人擔心自己的隱私暴露在網上。要解決這個問題,可以使用Intel的序列號控制軟體關閉序列號,也可以在BIOS中直接將序列號關掉。
目前的PentiumIII主頻為450MH和500MHz,0.25微米工藝製造,32K一級高速緩存,512K二級高速緩存同樣以CPU主頻的一半運行,核心電壓2.0V,仍然使用Slot1插槽。需要注意的是,目前支持SSE指令集的軟體還很少,不能體現出SSE指令的優勢,隨著各大軟體廠商對SSE指令的支持,PentiumIII的性能將會有更大的提高。
PentiumIII推出不久,Intel推出了PentiumIII至強處理器,頻率有500MHz和550MHz兩種,核心電壓2.0V,使用Slot2插槽,L2級Cache內置於片內,有1M、2M或2M以上的版本。在微處理器的市場中,雖然Intel公司以其絕對的規模,生產能力和傑出的工作設計成為業界領袖,但它的產品還是有隙可乘的,許多具有實力的公司正擠身微處理器這一市場,向Intel發出了強有力的挑戰,AMD的K6-2、K6-III處理器,還有K7處理器,它們在某些方面的性能完全可以和PentiumⅡ、PentiumIII相媲美,使微處理器市場形成了一種錯蹤復雜的狀態。
微處理器的出現是一次偉大的工業革命,從1971年到1999年,在短短四分之一世紀內,微處理器的發展日新月異,令人難以置信。目前的PENTIUM比1981年用於第一台PC機的8088要快300倍以上。可以說,人類的其它發明都沒有微處理器發展得那麼神速、影響那麼深遠。

7. 最近Linux基金會推出了一款叫ACRN的開源項目,用起來如何

ACRN由Linux基金會發布,是一款靈活的、輕量級、開源hypervisor參考軟體。英特爾公司為該項目提供了大部分的設計及代碼,其在虛擬化技術上的豐富經驗和領導地位在這個hypervisor解決方案的初期開發中起到了關鍵作用。ACRN主要由兩個部分組成:hypervisor軟體和設備模型,支持眾多的I/O設備共享。ACRN以實時性和關鍵安全性為設計出發點,特別為精簡嵌入式開發而優化。該項目為各行業的領導者提供了一個參考設計框架,可以用來構建一個開源的嵌入式hypervisor,尤其適用於物聯網領域。另外,開源項目一般允許用戶看到原始代碼,且在此基礎上進行開發,所以安全性更高。

8. 什麼是inter網

網際網路(Internet)又稱國際計算機互聯網,是目前世界上影響最大的國際性計算機網路。其 准確的描述是:網際網路是一個網路的網路(a network of network)。它以TCP/IP網路協議將 各種不同類型、不同規模、位於不同地理位置的物理網路聯接成一個整體。它也是一個國際 性的通信網路集合體,融合了現代通信技術和現代計算機技術,集各個部門、領域的各種信 息資源為一體,從而構成網上用戶共享的信息資源網。它的出現是世界由工業化走向信息化 的必然和象徵。

網際網路最早來源於1969年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Defense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 s Agency,DARPA)的前身ARPA建立的ARPAnet。最初的ARPAnet主要用於軍事研究目的。1972 年,ARPAnet首次與公眾見面,由此成為現代計算機網路誕生的標志。ARPAnet在技術上的另 一個重大貢獻是TCP/IP協議簇的開發和使用。ARPAnet試驗並奠定了網際網路存在和發展的基 礎,較好地解決了異種計算機網路之間互聯的一系列理論和技術問題。

同時,區域網和其他廣域網的產生和發展對網際網路的進一步發展起了重要作用。其中,最有 影響的就是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NSF)建立的美國國家科學 基金網NSFnet。它於1990年6月徹底取代了ARPAnet而成為網際網路的主幹網,但NSFnet對因特 網的最大貢獻是使網際網路向全社會開放。隨著網上通信量的迅猛增長,1990年9月,由Merit 、IBM和MCI公司聯合建立了先進網路與科學公司ANS(Advanced Network & Science,Inc)。 其目的是建立一個全美范圍的T3級主幹網,能以45Mb/s的速率傳送數據,相當於每秒傳送14 00頁文本信息,到1991年底,NSFnet的全部主幹網都已同ANS提供的T3級主幹網相通。

近十年來,隨著社會、科技、文化和經濟的發展,特別是計算機網路技術和通信技術的大發 展,人們對開發和使用信息資源越來越重視,強烈刺激著網際網路的發展。在網際網路上,按從 事的業務分類包括了廣告公司、航空公司、農業生產公司、藝術、導航設備、書店、化工、 通信、計算機、咨詢、娛樂、財貿、各類商店、旅館等等100多類,覆蓋了社會生活的方方 面面,構成了一個信息社會的縮影。

9. Linux基金會的團隊會員

Linux基金會有三個不同等級的會員:銀級、金級、白金級。各級別會員需承擔的責任有所差別,白金級別會員同時擁有董事會席位,每年需繳納會費50萬美元。
2010年11月2日,中國移動正式加入Linux基金會,成為金級會員。這是Linux基金會在中國的第一個會員企業。
2011年7月,第一家汽車企業豐田公司加入到Linux 基金會,這將預示著在不久的將來,更多的汽車很有可能在後台運行著一個 Linux 系統。
2012年6月6日,Linux基金會今日將宣布正式接納三星成為該基金會最高級別的的「白金會員」(platinum member),三星將由此在Linux基金會董事會中獲得一席。作為使用谷歌基於Linux的安卓操作系統的最大手機製造商,三星產品線各產品幾乎都受惠於Linux,其成為白金會員似乎是水到渠成。
截止2012年6月:Linux基金會在世界范圍內已經擁有100多家會員企業,以及包括中國移動在內的10家金級會員,其中三星成為Linux基金會第七個白金會員,其他的白金會員包括IBM、甲骨文、英特爾、富士通、高通創新中心、NEC。
2012年11月05日,HP加入Linux基金會,成會白金會員。
2013年04月思傑向Linux基金會捐獻開源軟體Xen Hyperviso。
2015年8月14日阿里宣布加入Linux基金會。在加入Linux基金會的同時,阿里也成為開源項目Xen的顧問委員會成員。

閱讀全文

與英特爾基金會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炒股可以賺回本錢嗎 瀏覽:367
出生孩子買什麼保險 瀏覽:258
炒股表圖怎麼看 瀏覽:694
股票交易的盲區 瀏覽:486
12款軒逸保險絲盒位置圖片 瀏覽:481
p2p金融理財圖片素材下載 瀏覽:466
金融企業購買理財產品屬於什麼 瀏覽:577
那個證券公司理財收益高 瀏覽:534
投資理財產品怎麼繳個人所得稅呢 瀏覽:12
賣理財產品怎麼單爆 瀏覽:467
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管理暫行規定 瀏覽:531
保險基礎管理指的是什麼樣的 瀏覽:146
中國建設銀行理財產品的種類 瀏覽:719
行駛證丟了保險理賠嗎 瀏覽:497
基金會招募會員說明書 瀏覽:666
私募股權基金與風險投資 瀏覽:224
怎麼推銷理財型保險產品 瀏覽:261
基金的風險和方差 瀏覽:343
私募基金定增法律意見 瀏覽:610
銀行五萬理財一年收益多少 瀏覽: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