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基金管理 > 淄川基金會

淄川基金會

發布時間:2021-08-04 18:41:02

⑴ 淄川l勞動局醫保處的電話是多少

具體如下:

淄川區醫療保險處聯系電話:5168765

淄川區社會勞動保險事業分處聯系電話:5283055

淄川區機關事業單位社會養老保險管理處聯系電話:5277337

淄川區居民養老保險事業處聯系電話:5268069

社會保險科聯系電話:5265615

淄川區勞動人事爭議仲裁院聯系電話:5286787

淄川區勞動保障監察大隊聯系電話:5281449

(1)淄川基金會擴展閱讀

淄川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機構概況

一、貫徹執行國家、省、市有關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工作的方針政策和法律、法規、規章;擬訂全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制度改革總體方案;擬訂全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事業發展規劃和年度工作計劃,並組織實施和監督檢查。

二、會同有關部門擬訂全區人才發展中長期規劃,建立統一規范的人力資源市場,促進人力資源合理流動和有效配置。

三、負責全區就業工作。擬訂統籌城鄉就業發展規劃和政策,健全公共就業服務體系,完善職業介紹機構管理辦法;貫徹落實職業資格制度、就業援助制度和城鄉勞動者職業培訓制度;

擬訂全區職業培訓機構發展政策;牽頭貫徹落實高校畢業生就業政策;會同有關部門擬訂高技能人才培養和激勵政策;貫徹落實職業技能考核、鑒定政策和辦法。

四、統籌建立覆蓋城鄉的社會保障體系。擬訂有關城鄉社會保險及其補充保險政策和標准並組織實施;會同有關部門擬訂全區社會保險基金管理和監督制度;編報全區社會保險基金預決算建議草案;貫徹執行國家有關工傷病殘鑒定政策和標准。

五、負責就業、失業、社會保險基金預測預警和信息引導;擬訂應對預案,實施預防、調節和控制,保持就業形勢穩定和社會保險基金總體收支平衡。

六、負責全區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宏觀規劃,會同有關部門擬訂機關、事業單位用人計劃;會同有關部門擬訂全區機關、事業單位人員工資收入分配政策,建立健全機關企事業單位人員工資正常增長和支付保障機制;負責機關事業單位人員工資、福利和離退休人員的待遇落實工作;宏觀調控全區企業職工工資水平和工資標准。

七、會同有關部門指導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落實事業單位人員、機關工勤人員管理政策和辦法;組織實施專業技術人員管理和繼續教育政策;牽頭推進深化職稱制度改革工作;

擬訂全區專業技術職務聘任辦法,統一管理全區初級專業技術資格評定、考試和專業技術人員職業資格的實施工作;組織落實全區機關事業單位工人技術等級考核工作;負責高層次專業技術人才選拔和培養工作;組織實施緊缺專業人才的引進招聘工作。

八、綜合管理全區引進國外智力、赴國(境)外培訓和留學人員來我區工作;落實全區引進國外智力規劃和政策,負責全區出國(境)培訓項目及人員的審批、備案和來我區工作外國專家的管理;負責屬地聘請外國專家單位資格的審查和轉報工作。

九、會同有關部門做好全區轉業軍官的接收安置工作,指導協調自主擇業轉業軍官管理服務工作;負責軍轉幹部隨軍家屬的安置就業工作;指導轉業軍官培訓工作。

十、負責行政機關公務員綜合管理。貫徹落實上級公務員、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參照公務員管理和聘任制公務員的管理政策;貫徹執行公務員職位分類標准;負責公務員信息統計管理工作;組織實施公務員申訴控告制度,保障公務員合法權益;組織實施公務員培訓項目,完善公務員考核制度。

十一、負責全區政府行政獎勵表彰工作。會同有關部門組織落實國家榮譽制度,擬訂政府獎勵制度,審核以區政府名義實施的獎勵事項,指導和協調政府獎勵工作。

十二、依法辦理區政府提請區人大常委會決定任免工作人員的手續和區政府任免工作人員的有關事項。

十三、會同有關部門擬訂農民工工作規劃和政策,並組織實施;協調解決重點難點問題,維護農民工合法權益。

十四、落實勞動、人事爭議調解仲裁製度和勞動關系政策,完善勞動關系協調機制;落實消除非法使用童工政策和女工、未成年工的特殊勞動保護政策;組織實施勞動監察,協調勞動者維權工作,依法查處違法案件。負責全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信訪工作。

十五、統籌管理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信息及檔案管理工作;協調、指導各鎮、社區有關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工作;負責全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系統工作人員的教育培訓工作。

十六、按照上級有關規定,指導、協調、管理有關中央、省、市和部隊駐我區單位的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工作。

⑵ 淄川的經濟發展

經濟概況國內生產總值135.4億元,比上年增長17.77%。一、二、三產業比重為2.8∶61.3∶35.9。全社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總額42.02億元。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2.48億元。地方財政收入39086萬元。年末全社會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116.54億元,其中居民儲蓄存款余額73.7億元。貸款余額58.97億元。
農業總產值6.45億元,比上年增長12%。年末實有耕地面積1.71萬公頃,農作物播種面積3萬公頃,其中糧食作物播種面積2.51萬公頃,經濟作物播種面積 0.49萬公頃。糧食總產8.56萬噸,平均畝產227公斤。糧經產值比1∶1.85。肉豬、牛、羊年出欄14.11萬頭(只)。肉、蛋、奶產量2.62萬噸。水產品總產量0.1萬噸。
工業全年實現工業總產值239.04億元。規模以上工業企業300家,實現銷售收入149.2億元,增加值48.62億元,利稅19.2億元,利潤11.32億元。 建設環保基本建設投資0.47億元。完成更新改造投資1.21億元。建築業總產值6.2億元,實現利稅5815萬元。房屋建築竣工面積22.35萬平方米。全年污染防治總投資2.44億元,比上年增加0.88億元。
交通郵電郵政業務總量2789.76萬元。電話總戶數18.83萬戶。公路通車里程956.25公里,年貨運量1591萬噸,客運量1354萬人次。
貿易旅遊城鄉集貿市場 64個,商品成交額114.99億元。進出口總值21847萬美元,其中出口總值16978萬美元。合同利用外資6951萬美元,實際利用外資3217萬美元,新批外商投資企業11家。旅遊業年內接待國(境)外客人 1600人次,國內客人149.84萬人次,實現門票收入1700萬元。
教科文衛各級各類學校153所,在校生113375人,其中義務教育學段在校生7.6萬人;教職工9116人,其中專任教師7709人。科研機構48個,4項科研成果獲市級以上獎勵。文化體育場所4處。醫院26處,床位962張,衛生技術人員1321人。
社會生活全年支出救濟金78萬元。農村參加社會養老保險32215人,農民人均純收入4215元,人均居住面積32.5平方米。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960元,人均居住面積26.85平方米。 消費品市場繁榮活躍。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93.9億元,比上年增長18.63%。其中,批發貿易業完成49.9億元,增長13.37%;零售企業完成28.86億元,增長23.06%;住宿業完成0.5億元,增長49.02%;餐飲業完成12.06億元,增長25.75%;其他完成2.6億元,增長46.4%。從經濟類型看,公有經濟零售額完成0.9億元,同比增長7.25%;非公有經濟零售額完成93.03億元,同比增長18.75%,其中個體經濟零售額完成39.8億元。
旅遊業發展勢頭良好。全年共接待中外遊客156.07萬人次。成功舉辦了第五屆中國(淄博)國際聊齋文化旅遊節等活動,旅遊資源開發和項目建設有了新進展。 財政收支平穩增長。全年實現地方財政收入90918萬元,比上年增長25.01%,其中增值稅23563萬元,增長29.20%;地方財政支出107243萬元,增長20.34%。
金融運行良好。年末全區各項存款余額達178.55億元,比年初增加17.43億元,比上年增長10.82%,其中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119.11億元,比年初增加11.46億元,增長10.64%;各項銀行貸款余額76.46億元,比年初增加5.58億元,增長7.88%。 物價上漲較快。居民消費價格總指數為104.0%,比上年上漲2.0 %。城鄉居民生活水平繼續改善。據抽樣調查,全區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4636元,比上年增加2245元,增長18.12%;人均消費性支出10421元,增長15.26%。農民人均純收入6786元,比上年增加835元,增長14.03%;人均消費支出4743元,增長17.04%。年末全區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為24349元,增長19.85%。居民家庭耐用消費品擁有量有所增加。
城鎮居民家庭(每百戶)
彩色電視機 145.4 台
電冰箱 125 台
家用電腦800 台
洗衣機120 台
摩托車 103.33 輛
空調器140.33 台
行動電話198.67 部
農村居民家庭(每百戶)
洗衣機 140 台
電冰箱 85 台
空調器 63 台
抽油煙機 34 台
摩托車 125 輛
電話機 130 部
行動電話 120 部
彩色電視機 107 台 勞動和社會保障工作取得新進展。社會保險制度不斷完善。全年新增參保人數超過10萬人,全年五項社會保險基金總收入達5.08億元,比上年增長11%。共支付各項社會保險待遇2.83億元,增長24%。就業再就業工作成效顯著。全年實現城鎮新增就業15822人,安置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4205人,新增農村勞動力輸出2856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2.18%。
人口增長繼續得到有效控制。全區出生人口6177人,出生率為9.17‰;死亡人口4318人,死亡率為6.41‰;人口自然增長率為2.76‰。年末全區總戶數為231062戶,總人口為673706人,比上年增加791人。 山水集團(淄博)一期工程投產
嶺子鎮與濟南山水集團合資興建的山水集團淄博萬噸水泥熟料基地項目,被列入國家重點技改項目和第八期國債專項資金項目及淄博市「三○工程」,計劃總投資8億元,分兩期完成。工程全部竣工投產後,可年產水泥熟料360萬噸,成為全省規模最大的水泥熟料生產基地。一期工程於2002年10月開工,2003年11月建成投產,投資4.9億元,日生產能力5000噸,預計年銷售收入3.8億元,利稅8000萬元。這是淄川區年內一次性投資最大的項目。
打造魯中商貿基地
年內,積極發展現代物流業,拓展服裝城、建材城兩大商業圈,傾力將淄川打造成魯中商貿基地。總投資4.6億元,建成新星物流配送中心、新東方女人廣場、仟佰匯購物中心;開工建設了中國淄川服裝城、淄川水產城、淄博威通現代物流園、五金機電城、建材城改造工程、中國財富陶瓷城、匯金城、裝飾建材廣場等工程。隨著諸項工程相繼建成,淄川批發市場日趨強大,現代物流業逐步發展。
中國財富陶瓷城首期工程竣工
中國財富陶瓷城由香港恆興發展有限公司、淄博淄川永豐建設發展有限公司共同投資5億元開發建設,規劃佔地面積40公頃,建築面積30萬平方米,分三期完成。首期工程於4月動工,9月竣工,投資1.36億元,開發面積10萬平方米。該項目被列為淄博市2003年度流通「三○工程」。
企業技術創新年活動
年內,區委、區政府決定在全區企業中開展技術創新年活動,並制定相關優惠政策,投入3億元,支持企業開展技術創新、技術改造。一是組織企業實施各級各類科技計劃53項,開發新產品新技術350項。山東雙鳳股份有限公司50噸核苷酸濃縮工序技術優化創新項目和淄博七河綠色食品有限公司的秸稈屑栽培花菇及產業化項目,被列入市科技發展計劃重點「雙十」工程項目。二是重點培植以七河綠色食品有限公司為龍頭的一批食用菌生產企業,年生產花菇菌袋100萬袋,其中出口50萬袋;開發培育新型食用菌品種百靈菇30萬袋;新增收入近100萬元。三是全區專利申請139件,4項科技成果獲淄博市科技進步獎,搜集科技成果及先進實用技術350項;新增省級高新技術企業3家,高新技術企業達到16家;高新技術產品產值完成29.01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產值的18.13%,比上年提高2.02個百分點。年內,淄川區通過全國科技進步工作考核,被評為山東省專利工作先進集體。
淄川區提供優惠政策,投入600多萬元大力發展黃煙生產,種植面積達1402公頃,煙農1929戶。一是健全技術服務網路,提高服務質量。從臨朐、沂源等地聘請專業技術人員進行指導;投入23萬元實施戶籍網路化管理;實行領導包片、駐村,及時解決黃煙生產中遇到的問題。二是改善黃煙生產條件。投資25萬元,新建小水窖800座,總蓄水能力7580立方米,引進可移動式滲灌設備,全區煙田澆灌面積達萬畝以上;投資100萬元,新建評級倉2個、貨場1處。全年收購煙葉215.2萬公斤,上等煙比例佔52.5%,總收入達到2309.06萬元,實現特產稅399.08萬元。

⑶ 李振華的事跡介紹

52年前,年僅18歲的南京師大學生李振華,同43位南京熱血青年一起援教來到了沂蒙老區;
52年後,唯有李振華永遠地留了下來。
這位風雨老人將半個世紀的滄桑和一顆永恆的心融進蒙山沂水,融進沂源55萬老區人民的心中。此後,他先後5度走進人民大會堂接受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接見。2001年,沂源縣韓旺鎮的群眾又自發捐款為李振華雕鑄了一座漢白玉半身雕像。活著而被塑像瞻仰的普通勞動者,從古到今能有幾人?
這潔白無瑕的漢白玉雕像,凝聚了老區人民對他們所愛戴的人民教師李振華的眷眷深情,也敘說了這位山東省優秀黨員、全國教育系統勞動模範、山東省特級教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教育專家紮根沂蒙山區半個世紀的感動。
從繁華的大都市南京,來到偏僻貧窮的沂蒙山區,他用稚嫩的肩膀,扛住了傾頹的教室,扛住了貧窮和孤獨,扛住了本該不屬於他的責任。從那一刻起,他就把心交給了沂蒙山這片英雄的土地。
1953年,一個冬日的晨曦下,博山通往沂源的山路上,一位肩背鋪蓋卷、雙手提著行李的小夥子冒雪艱難地行走著。他就是響應黨的號召,志願到沂蒙山區援教的南京師大學生李振華。
50多公里的路程,沒有公路,也不通汽車,崎嶇的山路,深一腳淺一腳。雪打濕了他的鞋襪、褲管,走起路來冰肌刺膚,他就用撿來的草繩包起雙腳。夕陽漸下,滿目凄冷的山野傳來了陰森的狼嚎聲,李振華被一種從未有過的恐懼、寒冷和飢餓包圍著,這是他平生第一次出遠門。晚上10時左右,精疲力盡的李振華終於在黑暗中敲開了沂源縣文教科的大門。
「你就留在縣城駐地的南麻完小吧。」教育科長對李振華說。「不,還是讓我到全縣最偏遠落後的地方去吧!」
看著這位文靜單薄的南京小夥子,教育科長愣住了。他哪裡知道,這已是李振華第三次提出這樣的要求。第一次是山東省教育廳准備將李振華分到條件較好的濰坊,而他堅決要求到沂蒙老區;當來到當時的臨沂地區,他又從地圖上指著全地區最為偏遠、山頭最多的沂源縣要求說,「我要去這里。」
就這樣,李振華從繁華城市南京一下子就來到了千里之外沂蒙老區最為偏僻閉塞的窮山溝韓旺。此後的半個世紀他再也未陪南京的父母過一個年夜,也就此告別了一段繾綣難泯的情緣。
當李振華趕到韓旺時,看到的是迎候在村頭黑壓壓的人群。清一色的黑粗布對襟棉襖、掌尖上翹的鉤子鞋和黑褐色的臉上那驚奇的目光。走進3間破廟的教室,映入眼簾的是:沒有玻璃的窗戶,掉落一半的門,透風撒氣的四壁和散落著的大大小小的石頭。村支書告訴他:「這大石頭是課桌,小石頭是板凳,上課時你就吹吹哨子,沒有表,你就看著日頭掌握時間,陰天時,點一段麻稈就是一節課,哎!村裡窮,請不來老師,學生們有大半年沒有上課了,就全指望你了。」
超乎尋常的貧窮落後,令李振華始料未及。晚上,他躺在教室一角用石頭架起的床鋪上,外面是漆黑的夜和聽來毛骨悚然的狼嚎,令他倍感恐懼,而更令他難耐的還有孤獨和綿綿的鄉思。
夜半孤燈,煢煢一人,他想家,非常想家……彷彿間,母親來了,冰涼的淚水流到了他的臉上。他一骨碌爬起來,四周凄涼。淚眼朦朧中,唯有孤燈相伴,睡枕處,濕濕的一片。這山村第一夜他不知是怎樣度過的。
太陽剛爬上山頂,教室里一下子圍攏來38名學生,最大的已是3個孩子的媽媽,最小的只有7歲,而破廟外也圍滿了觀看的人。李振華在忐忐不安中開始了他的第一課,可是他的一口南方話,卻引來了陣陣笑聲和議論。
李振華的心像針扎似的。他不知怎樣去咽那從未見過的黑乎乎的地瓜面煎餅、糠窩頭,更不知怎樣應付接下來的教學工作。
工作落差的失意,言語不通的焦慮,艱苦生活的困窘,漫漫長夜的驚恐,只燈伴影的孤獨,李振華的精神似乎就要崩潰了。
回家的念頭更是一天天地折磨著他。
他在苦悶中走出了校門。一位鄉親拿著石頭在煙熏的牆上為大家記工分,出整天工,畫整條杠;出半天工,畫半條杠。眼前的場景深深地震憾了他,刺痛了他。他想起自己來時的雄心壯志,到最艱苦的地方去,到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沂蒙老區的人民,為共和國的解放付出了巨大代價,我做為新中國的大學生就不能犧牲點個人利益,為他們做點貢獻嗎?」
李振華為自己的懦弱而感到慚愧,更為沂蒙人民那博大寬厚的愛而感到不安。鄉親們知道這位來自南方的城裡娃不適應山裡的生活,便變著法盡可能讓他吃好。山區的氣候特別冷,大嬸們便親手紡布為他縫制了禦寒的棉衣、布襪和鉤子鞋。逢年過節,鄉親們知道娃子想家,便爭相邀他進門過節。每當李振華外出學習或開會,鄉親們總是把煮熟的雞蛋和烙餅塞到他的背包里,甚至大夥一起送他走上好幾里路。
山一般的胸懷,水一樣的深情,釋解了他思鄉的愁緒,重又喚起了他獻身沂蒙的豪情壯志。
他立即寫信讓家人寄來了一台收音機,每天練習普通話;看到學生頭發長,沒有錢理發,他便自費買來理發工具學著為學生理發;為了給學生買學慣用具,他從每月僅有的21元的工資中拿出一部分;為了提高教學質量,他自製了28種教具用於教學,他還利用業余時間翻山越嶺到孩子家裡補課。全身心的投入,使學生的學習成績扶搖直上。1955年,沂源縣其他學校的升學率為10:1,而他教的8名應屆畢業生,全部升入了中學,轟動了整個沂源。
由於德才雙馨,1959年,李振華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同年,他被評為全國少先隊優秀輔導員,出席了全國群英會,受到劉少奇、周恩來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原山東省委書記白如冰在接見李振華時感慨地說:「一個城市的知識分子,不用說干工作,就是在這山溝里住上幾年也算了不起啊!」
年復一年,寒來暑往。昔日的城裡娃到了談婚論嫁的年齡,鄉親們開始為他張羅。殊不知李振華的心裡正飽受著愛情的折磨。
一個南京都市,一個深山坳里,數載深情,千里飛鴻,聲聲呼喚,字字飲愛。捧著一封封纏綿似水的情書,李振華三寸柔腸,千回百轉,他恨不能立刻飛回女友的身邊,但是他不能甩下貧苦的孩子們,於是他寫了一封長長的信,動員女友到大山裡來,與他一起教書。但等來的卻是女友的最後「通牒」:「如果你不回南京,咱們就此分手吧。」一種傷悲立時湧入李振華的血液。他理解女友,但他只能請求女友原諒,因為他已漸漸地把自己融入了大山,這里的孩子需要他,他再也不能離開這塊土地了。
忍痛告別了這段悲情綿綿的戀情,李振華在鄉親們的關懷下,與一位賢淑的沂蒙姑娘結為連理。從此,他把根須深深地扎進了蒙山沂水,年復一年,春華秋實。
他是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卻不是一個稱職的兒子、丈夫和父親。他把有限的青春乃至生命都毫無保留地奉獻給了他所鍾愛的教育事業。「天涯海角有窮時,綿綿鄉情無盡期」,遙望故土,他的心裡是揮之不去的歉疚和悲愴。
這是一座特殊的學校。1982年秋,李振華被任命為新建的南麻鎮城關二中校長。收攏來的學生都是素質差、學習差的「雙差」生。由於這批孩子上學沒人要,其中有的孩子流散到社會上,經常滋事擾民,被人稱為「渣滓生」。李振華義無返顧地挑起了這副誰也不願接的擔子。
剛招起的2個班108名學生,在許多人眼裡是沒了指望的「一百單八將」,能管住他們就不容易,要想改變他們,難!而李振華卻拿出了全部的熱情和信心。李振華是一個好「大夫」,對學生的各種「疾病」,他精於「望、聞、問、切」之術,善於找准病根,「對症下葯」。
耿文波不守紀律,不愛學習,整天無精打采,混天熬日,李振華幾次同他談話都毫無效果。為什麼不願學?一問,才明白:父親准備退休,他想退學接班。李振華反復找耿文波談心,耐心開導,並幫著他制定學習計劃。耿文波漸漸變了,變成了一個品學兼優的好學生。
在全力指導學生的同時,李振華關心孩子勝過了孩子的父母。為了不讓學生吃長毛的飯,他每天都騎著自行車,翻山越嶺逐村為學生到家裡拿飯;為了更好地照顧那些住校生,李振華乾脆搬進了男生宿舍,冬天為他們蓋被子,夏天給他們驅趕蚊子,宿舍內人多條件差,特別是夏天更是臭氣難聞,李振華沒有嫌棄,而是像慈父一般,體貼照顧著這些家遠的學生。
李振華的一片愛心,把這些後進生頑石般的心都融化了。李振華與學生交談他們畢業時,有78人升入重點高中,26人升入高一級學校,升學率達到96%。這個一度被稱為「少年看守所」的「渣滓校」,1986年被評為全縣第一批省級文明單位,並更名為沂源縣實驗中學,創造了點石成金的現代教育神話。
李振華對老區的學生體貼入微,可對自己的孩子卻抽不出時間去輔導。在很長一段時間里,孩子與他沒有親近感,女兒把姓氏都改為母姓。李振華跟他們解釋說:「我的職業是教師,是人民的教師,而不是家庭教師啊!」
離高考還有兩個月的時候,一封「父病重,速歸」的電報從南京飛來。電報牽動著李振華的心,也牽動了廣大師生的心。大家紛紛勸他回去。望著浸著母親淚水的電報,想著眼前這些高考在即的農家子弟,無奈,他只好安排正上高三的兒子李東偉回家伺候老人。兒子不去,說關鍵時刻怎麼能中斷復習。「正因為是關鍵時刻才這么做,我是班主任,我走了會影響全班同學的高考沖刺,想來想去只有犧牲你了。」
兒子哭了:「為什麼偏偏犧牲我?」李振華也掉下了眼淚:「唉,那些農民的孩子苦讀多年,命運就指望著高考啦,而你考不上還可以就業呀。你爺爺做了一輩子教師,他會諒解我的。」
兒子代父回了南京。可是,緊接著是第二封、第三封電報。病重的老人沒有撐到日夜思念的兒子回來,便撒手人寰了。電報上的廖廖數語,就如同一記記重錘,擊打在李振華的心頭。他眼前一黑,癱倒在地上。醒來後,不自覺地抓起桌上的一沓白紙,拖著沉重的腳步來到學校的後山上,點著白紙,跪向南方,嚎啕大哭:「父親呀,兒子不孝,對不起你呀!」
父親故去了,他沒能在床前端一杯水,遞一片葯;兒子落榜了,3個孩子中,這個孩子功課最好、最有希望……每每想到這些,李振華的心如同刀絞。
誰想,又一個不幸接踵而至:父親的離去擊倒了母親,母親患了腦血栓,導致半身不遂。為了照顧生活無法自理的母親,故鄉街道居委會的領導給李振華在南京聯系好了一所學校,辦好了商調函,希望他能調回去照顧老人。可李振華實在丟不下眼前這些孩子,思想斗爭再三,還是放棄了這最後一次調回南京的機會。沂源的鄉親們知道後,為了既能讓李振華安心工作,又不委屈了老人,一位姓顧的村民首先提出:「就讓俺閨女替你到南京去侍侯老人吧。」但他讓大夥兒也答應他一個條件,他要按月支付報酬。就這樣,在此後長達10年的歲月里,竟先後有8位沂蒙老鄉的孩子,接力般輪流到南京去照顧李振華的母親。
一個教師,難道真是這樣不可或缺、不可替代嗎?是的,在沂源人心中,李振華正是這樣的人。一位受他影響也做了教師的學生說:「水平高的教師也許不難找,難得的是李老師的一顆心,一顆時時處處惦記窮苦孩子的嚴師慈父之心。」
光陰荏苒,老母親在床上一躺就是9年。到第10個年頭,為不再拖累鄉親們,李振華苦苦勸說,把不肯離開故土的83歲的老母親接到了沂源。來之前,賢明通達的母親理解了兒子的心,她讓人收拾好自己的東西,連同送老的壽衣也一塊帶上。顯然,母親是決定把她這副老骨頭埋在沂蒙山了。
為了彌補30多年來失去的親情,李振華一有空就來到母親床前噓寒問暖。當他罄其孝道,讓母親頤養天年的時候,不料,老人由於不服水土,不適應北方山區的寒冷乾燥,加上飲食不習慣,一場病接著一場病,一年多就病逝了。李振華痛不欲生、悔如刀絞,在母親的遺體前長跪不起:「媽,我錯了!我不該把您接來,我對不起您哪……」
他後悔,不該把母親接到沂源,如果在南京的話還能多活幾年;他後悔,母親千辛萬苦把自己拉扯大,而自己盡孝的機會卻太少、太少;他後悔,母親來沂源唯一的生日,他卻不在身邊。
聞訊趕來的鄉親、家長和成年學生哭倒了一片,有人哭喊著:「老人家,您別怪李老師啊,是我們對不起您哪!」
處理完後事,李振華把人們留下的960元錢送到南麻鎮敬老院,他對那裡的老人們說:「我已經沒有老人了,不需要這么多錢,你們都是我的父母,這960元錢就算是我孝敬你們的一點心意吧!」接過這濃縮著李振華對沂蒙人民深情厚意的捐款,老人們那寫滿滄桑的臉上早已老淚縱橫。
大德無碑。誰心裡裝著百姓,百姓就把誰刻上心碑!歷史就是這樣公道!
一個人辦一件好事容易,要一輩子辦好事就難了,而他卻做到了。他教過的學生上萬名,成才的孩子不計其數。退休後,他完全可以無憂無慮地安享晚年,可他卻始終牽掛著那些因家庭貧困而失學的孩子,他發起並建立的「振華獎學扶困基金會」,讓2000餘名孩子重返課堂。
在沂蒙山學子的眼裡,李振華就是那山澗里的涓涓溪流,滋潤了無數乾渴的生命;在沂蒙山百姓的心裡,李振華就是那和煦的春風,拂綠了失學孩子心靈的荒原。
1997年7月21日,李振華退休了。在沂源縣實驗中學全體師生大會上,李振華鄭重地向師生們道別:「從今天起,我就退休了,謝謝大家多年來給我的支持和幫助!」話還未說完,老師們的眼淚早已奪眶而出。
的確,老區人民的深情厚誼,令李振華感激不已:得知李振華退休後,怕影響他工作而久不登門的那些山裡鄉親,紛紛來看望;在他工作了十多年的韓旺,群眾自發捐款為他雕了一座漢白玉塑像。活著而被塑像,這是一份怎樣的殊榮?一位89歲的老奶奶老得已忘記了自己姓什麼、叫什麼,可提起李振華的名字,卻一個勁地連說:「他好,他真好!」
這一切,又令李振華寢食難安。受人滴水,報以湧泉。老區人民的眷眷真情,拿什麼來回報?
更令李振華難以釋懷的,是貧困山區那些失學的孩子。教育落後是一切貧困的根源!深深的憂慮困擾著李振華,他覺得,捐資助學、扶持貧困生是自己義不容辭的職責。
其實,從李振華工作的第一個月起,他就每月拿出工資的四分之一用來資助貧困生。可50多年來,李振華卻一直過著極其儉朴的生活,在農村工作的30年裡,他竟然沒進過一次理發店,吃飯以玉米糊、南瓜菜為主。一輛大金鹿自行車騎了42年,30元的鍾山表戴了39年,至今還戴著。一生竟沒有穿過皮鞋,一身灰色的中山裝洗得已經泛白。
對自己、對家人苛刻,可對貧困的孩子,李振華卻傾其所有。他決定把半生僅存的15000元積蓄和5000元國務院特殊津貼,分成三份,分別捐獻給他從事過工作的韓旺中學、張家坡鄉中學和縣實驗中學。
徵得妻子的同意後,李振華把他的三個孩子請到了一家小飯館。孩子們深感驚奇,知道父親有事要說。當李振華說明自己的想法後,孩子們沉默了,半天不說話。他們的境遇都不好,三個人有兩個下崗在家,家家又都有了小孩,日子緊巴巴的。孩子們哭著說:「只是您和媽媽這一輩子太苦了。」「再苦也苦不過那些窮困的孩子呀,把錢用在他們身上,比自己吃了穿了享受了更有意義!」
李振華說罷,拿出三包東西,遞給孩子們。一盤錄像帶,是宣傳他的電視專題片《情灑沂蒙山》;一本書,記載著他的教書育人事跡;還有一份文件,是沂源縣委發出向他學習的決定。他說:「我實在沒有什麼可留給你們,只有這些榮譽留下來,他代表了我的一生。人生在世不容易,遇到困難,有了委屈,可以看看這幾樣東西。」
孩子們流著眼淚點了點頭,把父親的話牢記在心裡。
李振華捐資助學的義舉,像投入湖中的巨石掀起層層波瀾。沂源縣委、縣政府和韓旺鎮的領導帶頭捐款,社會各界的群眾也紛紛捐款。2001年,以李振華名字命名的韓旺中學「振華獎學扶困基金會」建立了,2002年和2004年沂源縣實驗中學、張家坡鄉中學也相繼建立了「振華獎學扶困基金會」。在李振華的帶動下,三個基金會的資金如同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到目前累計資金已達100多萬元,讓許多輟學孩子重返校園,引起了強烈的社會反響,掀起了全社會捐資助學的高潮。
德高為師,身正為范。淄川某企業經理呂祝昌說:「李振華老師的人格魅力,就是那滋潤大地的春雨。我捐點款,一是幫助幾個貧困生重拾學業,二是表達我對李振華老師的崇高敬意。」幾年來,向「振華獎學扶困基金會」捐款的人數已達5000多人。
2001年2月,李振華應聘到萬傑朝陽學校任初中部校長。盡管在外發揮余熱,但他依然牽掛老區窮苦孩子們,他將5.5萬元年薪全部拿出來,資助了23名貧困生,還有一名孩子帶在身邊。這些學生都不在基金會幫扶范圍內,他們將被李振華資助到大學畢業。
市裡一位領導聽說後,對李振華說:「李老師,您年齡大了,家裡經濟也不富裕,我給您籌措5萬元用來資助學生,萬傑給您的報酬,您就別再救濟學生了,留著自己用吧!」事後李振華又把這5萬元直接捐獻給了三個「振華獎學扶困基金會」。
在萬傑朝陽學校,初中部和小學部的全體教師,被李振華捐資助學的高尚情懷所感染,紛紛解囊,向「振華獎學扶困基金會」捐款達7000餘元。有些教師還自發地從老區尋找特困學生作為救助對象。
今年春節前,李振華坐公交車到幾十里外的淄川服裝城,花1000多元買了23件大小不同型號的羽絨服,這是他送給正在上學的23個貧困生的春節禮物。誰的年齡多大,身材多高,胖瘦怎樣,穿什麼型號的最合適,他都了如指掌,而他自己卻不捨得添一件新衣服。
一直被李振華資助到中專畢業的張文強,父母有病,家庭生活非常拮據,自己又找不到工作。李振華便把他接到博山,一起吃,一起住,並拿出3600元錢接濟他家。
今年4月14日,張文強的父親被確診為肝癌早期。「李老師,救救俺爹吧!」張文強一下子跪倒在李振華的面前。李振華的眼裡也噙滿了淚水:「孩子,快起來,我一定想辦法救你爹。」他四處奔波,終於聯繫到一家醫院,並將擠出的3600元錢,替張文強的父親支付了手術費。在半個多世紀的悠悠歲月里,李振華用瘦弱的身軀,撐住了老區傾頹的教室;用微薄的力量鼓舞了幾代貧寒的學子;用拳拳的愛心滋潤了無數失學孩子乾涸的心田!他「獻了青春獻終身」,實現了他作為一名共產黨員的人生追求!
52年來,他教過1萬多名學生,考入大中專等各類院校的就有數千人;52年中,他累計捐款30多萬元,資助學生2000多人,其中完全由他供吃、穿、學雜費,最終考入大中專的學生就達36人。
今年桃花盛開時節,記者前往采訪,但見李振華這位已屆古稀之年的老人,歷經風雨剝蝕,已和沂蒙山人沒有什麼兩樣,但他卻象徵著一種精神,一種力量,一種希望。因為他把一份感動、一份懷念,甚至是一份敬仰,永遠地留在了這曾經苦難而又深情的土地上。
是的,李振華用生命點燃的那支紅燭,將永遠燃燒在沂蒙老區人民的心中!

⑷ 淄川農村合作醫療從哪裡報銷

根據省衛生廳等部門《關於鞏固和發展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實施意見》(魯衛農衛發〔2009〕5號)和淄博市衛生局等部門《關於進一步做好2010年度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的意見》(淄衛字〔2009〕316號),結合我區實際,遵循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結余的基金使用原則,制定本辦法。
一、基金籌集
凡我區轄區內具有農村戶口的農民均可以戶為單位自願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以下簡稱「新農合」)。其戶籍可以根據家庭享受的計劃生育政策、退伍兵安置政策和城市低保政策來界定其是否屬農村居民。農村戶籍的中小學生和學齡前兒童應隨家長一起參加新農合。籌資標准為每人每年130元,其中參合農民個人繳費標准為每人每年30元,各級政府財政補助標准為每人每年100元。
二、補償辦法
實行門診統籌加住院統籌的補償模式。門診統籌基金控制在當年基金籌集總額的35%以內(包括健康體檢基金。參合農民健康體檢基金控制在當年基金籌集總額的3%以內)。住院統籌基金占當年基金籌集總額的比例不低於65%(包括風險基金),其中風險基金的提取比例控制在當年基金籌集總額的3%以內。風險基金的規模為當年統籌基金總額的10%,風險基金達到規定規模後,不再繼續提取。風險基金按規定動用後,應及時補充,以保持應有的規模。
(一)門診醫葯費用補償
1、參合農民門診醫葯費用補償只限在本鄉鎮衛生院門診和定點村衛生室就診發生的醫葯費用。在參合農民就診時給予即時補償。
2、補償比例和封頂線:參合農民在鄉鎮衛生院門診和定點村衛生室就診的醫葯費用按照30%比例補償。每人每年門診醫葯費用補償封頂線為150元,其中在實行一體化管理的定點村衛生室就診的門診醫葯費用補償封頂線為40元。
3、慢性病和特殊病種的醫葯費用補償
(1)慢性病和特殊病種的申報、鑒定、發證和費用補償按照《淄川區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慢性病及特殊病種門診醫葯費用補償管理辦法》文件規定執行。
(2)持有新農合《慢性病證》或《特殊病種就診證》的參合農民到區級新農合定點醫療機構就診,使用中葯飲片和中醫適宜技術治療所發生的門診醫葯費用納入補償范圍
4、參合農民中的七至十級殘疾軍人、烈士遺屬、因公犧牲軍人遺屬、病故軍人遺屬、復員軍人的門診醫葯費用,按照新農合規定比例補償後的剩餘部分,由民政部門按照50%(孤寡人員70%)比例再給予即時門診醫療費用補助。
參合農民中的帶病回鄉退伍軍人和參戰退役人員的門診醫葯費用,按照新農合規定比例補償後的剩餘部分,由民政部門按照40%(孤寡人員50%)比例再給予即時門診醫療費用補助。
5、參合農民健康體檢工作按照衛生部及省、市、區文件的有關規定執行。
(二)住院醫葯費用補償
1、參合農民在已實行計算機聯網管理的定點醫療機構住院的醫葯費用,在出院時給予即時補償;在其他定點醫療機構住院的醫葯費用到所在鄉鎮新農合管理辦公室辦理補償手續,經審核後及時給予補償。
2、補償比例和封頂線
(1)在鄉鎮衛生院(一級醫院)住院治療的醫葯費用補償的起付線為150元;住院補償起付線在補償范圍內費用扣減,並不予以補償。參合農民在同一鄉鎮衛生院住院,一年內只扣除一次起付線。起付線以上部分按照70%比例補償。
在城區衛生院做白內障手術發生的住院醫療費用,按照鄉鎮衛生院住院補償起付線和補償比例予以補償。
(2)在區級定點醫療機構(區內二級醫院)住院治療的醫葯費用補償的起付線為150元;住院補償起付線在補償范圍內費用扣減,並不予以補償。參合農民在同一醫院住院,一年內只扣除一次起付線。起付線以上至10000元以下(含10000元)部分按照55%比例補償,10000元以上部分按照60%比例補償。
(3)在區外二級定點醫療機構住院治療的醫葯費用補償起付線為500元,住院補償起付線在補償范圍內費用扣減,並不予以補償。參合農民在同一醫院住院,一年內只扣除一次起付線。起付線以上至10000元(含10000元)部分按照55%比例補償;10000元以上部分按照60%比例補償。
(4)在三級定點醫療機構(包括所有市級及市級以上定點醫院)住院治療的醫葯費用補償起付線為500元,住院補償起付線在補償范圍內費用扣減,並不予以補償。參合農民在同一醫院住院,一年內只扣除一次起付線。起付線以上部分按照40%比例補償。
(5)封頂線:每人每年住院醫葯費用累計補償封頂線為50000元。
3、住院醫葯費用中的中葯飲片和中醫適宜技術部分,提高10%比例予以補償,針灸治療費用補償比例為90%。
4、參加新農合的孕產婦在各級定點醫療機構住院分娩的醫葯費用,先執行專項補助,剩餘的醫葯費用再按住院補償標准給予補償。
5、對於新農合籌資繳費期後至下一個籌資繳費期之間出生的新生兒發生的醫療費用,其母親參合的可用其母親的姓名享受新農合補償政策。
6、參合農民在生產、生活中造成的人身傷害發生的醫葯費用納入新農合補償范圍,實行補償審批制度(審批制度和程序的文件另行制定)。
7、參合農民治療過程中所使用的高值醫用材料實行最高支付限額制度,在限額范圍內首先由個人自付20%,剩餘部分按照正常補償比例予以補償。超出限額部分由參合農民自負。具體按照《淄川區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部分高值醫用材料最高支付限額》的規定執行。
8、參合農民使用血液製品的補償,按照《淄川區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血液製品使用管理暫行規定》執行。
9、參合農民中的七至十級殘疾軍人、烈士遺屬、因公犧牲軍人遺屬、病故軍人遺屬、復員軍人在鄉鎮衛生院、開發區衛生院、城區衛生院、區醫院、區中醫院住院治療,新農合規定補償范圍、限額內的住院費用,按照新農合規定比例補償後的剩餘部分,由民政部門按照50%(孤寡人員70%)比例再給予即時住院醫療費用補助。
參合農民中的帶病回鄉退伍軍人和參戰退役人員在鄉鎮衛生院、開發區衛生院、城區衛生院、區醫院、區中醫院住院治療,新農合規定補償范圍、限額內的住院費用,按照新農合規定比例補償後的剩餘部分,由民政部門按照40%(孤老人員50%)比例再給予即時住院醫療費用補助。
10、轉診與結算
(1)參合農民在區內定點醫療機構和市衛生局公布的市級定點醫療機構、市內互認的定點醫療機構可自主選擇住院治療,不需要辦理轉診手續,醫療費用補償由定點醫療機構即時予以結報或出院後到所在鄉鎮新農合管理辦公室辦理補償手續。參合農民到市外定點醫療機構住院治療應當到所在鄉鎮新農合管理辦公室辦理轉診手續。急症就(轉)診者可先就醫,但應當在7個工作日內補辦轉診手續,特殊情況延長到10個工作日。
(2)參合農民在市內互認定點醫療機構及省衛生廳公布的定點醫療機構住院治療後,憑定點醫療機構出具的出院結算證明、住院病歷首頁、費用一日清單(計算機列印)、住院收費發票等有效憑證和合作醫療證、本人身份證或戶口簿、轉診證明辦理補償。
(3)對於未經轉診備案,在省內(市外)新農合定點醫療機構住院治療的可按規定補償比例的60%予以補償。
(4)對於參合農民同時參加商業醫療保險或符合其他政策規定費用優惠的,應先執行商業保險賠付或優惠政策,再對參合農民醫療總費用按新農合補償規定給予補償。
(5)醫療費用補償只限於本年度發生的醫葯費用。
11、參合農民外出打工期間,在市外二級以上定點醫院住院發生的醫葯費用,可憑務工單位證明、村委會證明及正常住院醫葯費用補償所需材料,到所在鄉鎮新農合管理辦公室辦理補償,經審核後按區外醫院補償比例補償。
(三)各級定點醫療機構在為參合農民診療中,要嚴格控制目錄外費用占總費用的比例,在村和一、二、三級定點醫療機構應分別不高於5%、10%、15%和20%。
(四)不予補償的范圍
1、在非定點醫療機構就診發生的醫葯費用。
2、不能提供本辦法規定的報銷所需有效憑證者;
3、未經轉診備案省外就醫(參合農民工在務工地就醫和急診除外)的不予補償。
4、預防接種及相關費用;
5、母嬰保健保償范圍內的醫葯費用;
6、計劃生育手術及其並發症的醫葯費用;
7、非診斷所必需的檢查費用;
8、各種門診及住院醫葯費票據中的非醫療和葯品費用,如掛號費、煎葯費、陪護費、伙食費、空調費、取暖費、出診費、轉診費、救護車費、包房費、就醫交通費以及票據中註明「其它」的費用等;
9、健康體檢、不育症診治、安裝假肢、義眼、助聽器、鑲牙以及各種美容、整形、矯治手術發生的醫葯費用;
10、因酗酒、打架斗毆、自我傷害、交通事故、醫療事故以及由企業生產性傷害(工傷)所發生的醫葯費用不予補償,但是精神病人在精神病發病期間發生的自我傷害除外;
11、新農合基本用葯目錄以外的醫葯費用;
12、《山東省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診療項目目錄》中規定的新農合基金不予補償的項目。
13、各種原因造成的集體性食物中毒發生的醫葯費用。
14、其它情況可參照城鎮職工、城鎮居民醫療保險不予報銷的部分。
(五)年底根據資金結余情況可進行再次補償。
三、附則
1、未盡事宜,在廣泛徵求意見和建議的基礎上再予以補充。
2、本補償辦法由區新農合管理辦公室負責解釋。
3、本補償辦法自2010年1月1日起施行。

主題詞:衛生合作醫療△辦法 通知
━━━━━━━━━━━━━━━━━━━━━━━━━━━━
抄送:區委辦公室,區人大辦公室,區政協辦公室,區法院,
區檢察院。
────────────────────────────

⑸ 淄川區科技局是什麼單位

淄博市科學技術局主要職責

根據省委、省政府批準的《淄博市人民政府機構改革方案》(魯委[2000]271號)和《中共淄博市委、淄博市人民政府關於淄博市人民政府機構改革實施意見》(淄發[2001]12號),淄博市科學技術委員會更名為淄博市科學技術局。市科學技術局是市政府綜合管理全市科技工作的職能部門

一、職能調整

1、將市級科技攻關、新產品試制和星火、科技成果推廣計劃中一般項目的管理工作,指導性科技計劃項目的具體實施管理工作,交給區縣政府、市直轄市有關部門或事業單位、社會中介組織承擔;

2、將科技成果鑒定、登記、獎勵、推廣的具體事務性工作,交給事業單位或社會中介組織承擔。

二、主要職責

根據以上職能調整,市科學技術局的主要職責是:

(一)貫徹執行國家、省有關科技工作的方針、政策和法律、法規;研究擬定全市科技發展和科技促進經濟與社會發展政策、法規。

(二)會同有關部門制定並組織實施全市科技體制改革和科技創新體系總體規劃。

(三)研究提出科技發展的優先領域;編制並組織實施全市科學技術發展中長期規劃和年度計劃。

(四)合理配置科技經費;負責歸口管理市級科學事業費、科技「三項費用」等有關費用的預、決算。

(五)研究制定加強高新技術發展的政策措施,負責高新技術發展、科技攻關計劃、科技創新工程和社會發展科技計劃的制定與組織實施工作;負責歸口管理高新技術發展風險基金。

(六)研究提出高新技術產業化政策措施並組織實施;指導科技成果轉化,制定並組織實施火炬計劃、星火計劃、成果推廣計劃;指導淄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的科技工作;負責認定高新技術企業和高新技術成果轉化項目,並負責管理高新技術成果轉化項目基金。

(七)研究提出科技促進農業發展的戰略和政策;制定並組織實施農業、醫葯衛生與社會發展的重大科技攻關計劃;組織實施生物、農業領域高新技術研究發展計劃及農業良種工程計劃。

(八)管理科技成果、科技獎勵、科技保密、技術市場和科技信息市場;協調組織與科技相關的知識產權保護工作;負責《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中有關技術合同規定的實施和監督檢查。

(九)負責新建和調整科研機構的審核工作;負責民營科技企業的認定、審批和管理工作。

(十)負責管理全市科技外事工作,組織開展對外科技合作與交流,協同有關部門組織技術出口和重大技術引進、消化、創新工作。

(十一)負責科技宣傳、科技信息和科技期刊管理工作;組織制定全市科學技術普及工作規劃及相關政策,統籌協調全市科普工作;指導科技咨詢、招標、評估等科技中介服務機構的工作;負責科技統計工作。

(十二)協同有關部門研究有關科技人員的政策,負責全市科技管理人員的教育培訓工作。

(十三)指導協調市政府各部門和各區縣的科技管理工作。

(十四)承辦市委、市政府交辦的其他事項。

⑹ 淄川區社會保險事業處

保險小編幫您解答,更多疑問可在線答疑。

單位名稱通訊地址辦公室(0533)負責醫療保險關系轉移接續經辦業務處(科)室
名稱電話傳真名稱電話傳真
淄博市社會勞動保險事業處淄博市張店區聯通路202號辦公室28638802865790業務一科28643302865790
淄博市醫療保險事業處淄博市張店區華光路60號辦公室31731683173168居民醫療保險科31731583173168
淄川區醫療保險處淄博市淄川區般陽路266號綜合科51687655168765基金征繳科科51817275168765
張店區醫療保險管理處淄博市張店區新村西路188號辦公室28391652839165基金征繳科28500552839165
居民管理科21702582839165
博山區醫療保險事業處淄博市博山區雙山街3號辦公室42969644296964信息科42969654296964
臨淄區醫療保險處淄博市臨淄區臨淄大道728號辦公室72281167221036基金征繳科/居民科7213631/72281167221036/7221036
周村區醫療保險管理處淄博市周村區青年路377號辦公室61865076186507城鎮職工征繳科/居民科61865096186507
桓台縣醫療保險事業管理處淄博市桓台縣桓台大道2198號辦公室82157918226611綜合科82104338226611
高青縣醫療保險處淄博市高青縣文化路36號辦公室69671936967186財務科69671866967186
沂源縣醫療保險事業處淄博市沂源縣勝利路15號綜合科32257913225791個人賬戶管理科32290603225791
淄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社會保險事業處淄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建設銀行六樓綜合管理科35980093598009綜合管理科35851783585178
機關下班都是5點

⑺ 淄博淄川曾經有個基金會(可能是政府招收資金),後來倒閉了,我有一...

這個時間有點長的
你還是去要下
給你了就好
不給就算了

⑻ 淄川勞動局報工傷電話

工傷處理:
1. 申請工傷認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
2. 申請勞動能力鑒定:市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確定具體等級才能確定賠償標准。
3. 用人單位有繳納工傷保險,向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申領由工傷保險基金支付的工傷待遇;同時要求用人單位支付其餘工傷賠償。用人單位未繳納的,由用人單位全部支付。用人單位拒不支付的,勞動者可以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勞動仲裁。

⑼ 被譽為「台灣新文學之父」、開創台灣新文學運動的代表作家是誰代表作有哪些

賴和,原名賴河,字懶雲。台灣彰化人。賴和除行醫外,並從事抗日活動與文學創作,是台灣新文學的奠基人,被譽為台灣新文學之父。先後發表一系列散文新詩和白話小說,如《斗鬧熱》、《一桿「秤仔」》、《惹事》等,均收在《賴和先生全集》之中。他的作品對台灣「五四」以後的一代鄉土作家產生了深刻的影響,而賴和則成為台灣新文學運動的先驅,被譽為台灣文學的「奶母」。他曾擔任台灣民報文藝欄,積極推展台灣新文學運動,為日本殖民政權所不容,入獄兩次,仍不屈服,奮斗不懈,1943年因病去世,享年50歲。

賴和已整理重要作品出版目錄
賴和,1979,賴和先生全集,李南衡主編。台北:明譚。
賴和,1994,賴和小說集,施淑編。台北:洪範書店。
賴和,1994,賴和集,精裝版,張恆豪編。台北:前衛。
賴和原著,1996a,富戶人e歷史,蔡承維台譯;李自敬編輯。台北:台笠。
賴和,1996b,一桿稱仔。台北:洪範書店。
賴和,2000a,賴和全集一:小說卷,林瑞明編。台北:前衛。
賴和,2000b,賴和全集二:新詩散文卷,林瑞明編。台北:前衛。
賴和,2000c,賴和全集三:雜卷,林瑞明編。台北:前衛。
賴和,2000d,賴和全集四:漢詩卷(上),林瑞明編。台北:前衛。
賴和,2000e,賴和全集五:漢詩卷(下),林瑞明編。台北:前衛。
賴和,2000f,賴和全集:附卷,林瑞明編。台北:前衛。
賴和,2000g,賴和手稿集:新文學卷,林瑞明編。彰化市:賴和文教基金會。
賴和,2000h,賴和手稿集:漢詩卷(2冊),林瑞明編。彰化市:賴和文教基金會。
賴和,2000i,賴和手稿集:筆記卷,林瑞明編。彰化市:賴和文教基金會。
賴和,2000j,賴和影像集,林瑞明編。彰化市:賴和文教基金會。

閱讀全文

與淄川基金會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炒股可以賺回本錢嗎 瀏覽:367
出生孩子買什麼保險 瀏覽:258
炒股表圖怎麼看 瀏覽:694
股票交易的盲區 瀏覽:486
12款軒逸保險絲盒位置圖片 瀏覽:481
p2p金融理財圖片素材下載 瀏覽:466
金融企業購買理財產品屬於什麼 瀏覽:577
那個證券公司理財收益高 瀏覽:534
投資理財產品怎麼繳個人所得稅呢 瀏覽:12
賣理財產品怎麼單爆 瀏覽:467
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管理暫行規定 瀏覽:531
保險基礎管理指的是什麼樣的 瀏覽:146
中國建設銀行理財產品的種類 瀏覽:719
行駛證丟了保險理賠嗎 瀏覽:497
基金會招募會員說明書 瀏覽:666
私募股權基金與風險投資 瀏覽:224
怎麼推銷理財型保險產品 瀏覽:261
基金的風險和方差 瀏覽:343
私募基金定增法律意見 瀏覽:610
銀行五萬理財一年收益多少 瀏覽: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