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佛教基金會會長楊洪
紀念慈輝佛教基金會主席-楊洪居士
慈輝佛教基金會主席-楊洪居士悲智雙運、關懷眾生 、德行高深、功德圓滿,於2009年2月17日成功往生極樂世界了。16年來,楊洪居士走過的路是一條慈善的大布施之路。他的人生奮斗史極富傳奇,他和他創辦的「慈輝佛教基金會」的「幫助眾生,成就眾生」的善舉,是一首首感人肺腑的詩篇。
楊洪居士1946年出生於廣東惠州,70年代到香港創辦旭日集團公司;1985年到紐約成立貿易公司;1994年介入紐約房地產生意;2000年創辦香港慈輝佛教基金會;2003年榮獲民政部「愛心捐助獎」。
Ⅱ 美麗的西雙版納的佛教思想的消極影響
不是消極的!現存的佛教一直致力於造福眾生,哪有消極之說!
Ⅲ 怎麼辦理佛教基金會手續
要看這個基金會是什麼性質的,全國性的社會團體,由民政部負責登記管理;地方性的社會團體,由所在地人民政府的民政部門負責登記管理;跨行政區域的社會團體,由所跨行政區域的共同上一級人民政府的民政部門登記管理機關負責登記管理。 對於相應的手續和所需的材料,依據《社會團體登記管理條例》中的相關條款進行:
第九條
申請成立社會團體,應當經其業務主管單位審查同意,由發起人向登記管理機關申請籌備。
第十條
成立社會團體,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 有50個以上的個人會員或者30個以上的單位會員;個人會員、單位會員混合組成的,會員總數不得少於50個;
(二) 有規范的名稱和相應的組織機構;
(三) 有固定的住所;
(四) 有與其業務活動相適應的專職工作人員;
(五) 有合法的資產和經費來源,全國性的社會團體有10萬元以上活動資金,地方性的社會團體和跨行政區域的社會團體有3萬元以上活動資金;
(六) 有獨立承擔民事責任的能力。
社會團體的名稱應當符合法律、法規的規定,不得違背社會道德風尚。社會團體的名稱應當與其業務范圍、成員分布、活動地域相一致,准確反映其特徵。全國性的社會團體的名稱冠以「中國」、「全國」、「中華」等字樣的,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經過批准,地方性的社會團體的名稱不得冠以「中國」、「全國」、「中華」等字樣。
第十一條
申請籌備成立社會團體,發起人應當向登記管理機關提交下列文件:
(一) 籌備申請書;
(二) 業務主管單位的批准文件;
(三) 驗資報告、場所使用權證明;
(四) 發起人和擬任負責人的基本情況、身份證明;
(五) 章程草案。
第十二條
登記管理機關應當自收到本條例第十一條所列全部有效文件之日起60日內,作出批准或者不批准籌備的決定;不批準的,應當向發起人說明理由。
Ⅳ 中國佛教慈善基金會章程
可以參考長樂市的。內容框架基本一樣。http://www.zhfjzt.com/rxys/2010/0511/9669.html
Ⅳ 佛教能成立基金會嗎
能,不違法。一般由社會人士成立,這個也是對佛教的支持。不過不能用這個做
違法犯罪的事,按照法定程序提交資料就行,據我所知,許多地區都有佛教基金會。
Ⅵ 西雙版納旅遊有皈依證是否可免門票
西雙版納信奉南傳上座部佛教,佛教與當地傣族信眾的生活密切相關.現在為止,也幾乎還是一村(寨)一寺,而這些寺院都不收門票.至於純粹的旅遊景點,我個人到還沒有聽說哪個景點針對皈依證可以免門票的.名氣大的那些在景區里的寺院,只要你說是去寺院(而非是專為景點而去,)人家管收旅遊景點門票的也不會要求你買門票.
Ⅶ 西雙版納的佛教文化。
向此方流傳的,經過中央亞細傳到中國內地及西藏,再傳到韓國、日本、越南等地,屬於北傳大乘佛教;向南方流傳的,偉到斯里蘭卡,然後再傳到東南亞的緬甸、泰國、柬埔寨、寮國,及中國去南傣族等地區,屬於南傳佛教,也稱小乘佛教。由於小乘佛教以巴利文為經典語,故又稱巴利語佛教。
小乘佛教部派分為:大眾部、上座部、說一切有部、正量部等四個部派。上座部流行於印度南方及東印度;說一切有部在西北及中印度和西印度;正量部流行於西印度和南印度。說一切有部還傳播到蘇門答臘、爪哇,而正量部也存於越南中部。
小乘佛教的基本教義及理論:「四諦」(苦諦、集諦、滅諦、道諦)是佛教的基本理論。佛教認為人生一世所經歷的生、老、病、死都是苦,主張自我解脫,逃避現實,隱居修行,最終達到涅磐境地,期望通過賧神拜神,積德修行來世得到好報。按照小乘教義,有二法不可違,一為佛法,一為王法,故小乘教在其所傳播地區與政治統治者關系密切,從而使這一宗教的傳播具有兩個特點:一是自上而下傳播,宗教得到統治勢力的大力提倡和扶持;二是在其傳播地區具有全民性,對人民的政治、經濟、文化有深刻而巨大的影響。
小乘佛教的主要經典是:《長阿含經》、《中阿含經》、《增一阿含經》,《雜阿含經》,這四部佛經合稱「四阿含」。
小乘佛教與大乘佛教的區別:
1、從信仰追求方面來說:小乘佛教追求個人的自我解脫,最終達到涅盤,由此逃脫輪回,解脫痛苦;大乘佛教則自稱佛法大慈大悲,把成佛救世,建立佛國凈土為目標。並認為修證需要經過無數生死,歷劫修行,以「摩訶般若」(大智慧)求得無上正覺,除自我解脫外,更應以普渡眾生為目標。
2、教理義學方面不盡相同
3、經典不同
4、修行方式不同
西雙版納的小乘佛教僧侶:西雙版納上座部佛教僧侶主要分為「帕」(沙彌能士)、「都」(比丘)、「祜巴」(長老或都統長老)三個等級。男子七、八歲後被其父母送到佛寺學念經,做預備「帕」,傣語稱為「科勇」;予備「帕」學會規定必學的幾套經之後,便請好師父,擇良辰吉日削發為僧,始稱為「帕」;當「帕」年紀達到20歲時,佛學水平有了較大的提高,本人又不願還俗,經申請並經中心佛寺住持長老同意,可晉升為「都」,當「都」年滿30歲,本人願終生為僧,且佛學造詣已很深,經本人申請並經西雙版納總佛寺、當時的召片領或勐的總佛寺、勐土司同意,可晉升為高僧「祜巴」。
西雙版納傣族佛教建築:數百年前,小乘佛教傳入雲南省西雙版納,成為傣族全民信仰的宗教。這里佛寺建築隨處可見,幾乎每個村寨都有佛寺,有的佛寺旁還建有佛塔。佛寺、佛塔成了傣族群眾生活的中心場地,成為他們心目中的聖殿,佛教建築藝術也成了傣族人民寶貴的文化藝術財富。
西雙版納傣族佛寺建築,以重檐多坡面平瓦建築為主。佛寺大多成方形,坐西朝東,屋頂坡面由三層相疊而成,中堂較高,東西兩側遞減,交錯起落。屋頂使用長方形片瓦,瓦尾鉤在平形的竹製橫椽之上。屋頂正脊及檐面之間的戧脊,用石灰抹平,上面排列各種瓦飾。正脊上的那瓦飾呈火焰狀,戧脊首端大多豎有鳳的形象,風格獨特。各佛寺佛殿內部由佛座、僧座和經書台3部分組成。佛座上塑的釋迦牟尼像,大多是坐像,佛祖的耳朵奇特,又大又寬,成「<」形。身材瘦小,眉清目秀,雙手扶膝,流露出一種神秘的氣氛,使人產生對傣族歷史追溯的好奇心。
佛寺旁邊或附近大多建有佛塔。佛塔主要有:緬式鍾形佛塔、亭閣式佛塔、泰金剛座佛塔、八角形密檐佛塔,千姿百態。這些塔基本上由磚砌成,外敷石灰、塗料,大多是實心。每座小塔塔座里都有一個佛龕,龕里有泥塑的鳳凰凌空飛翔。
進佛塔要經過的門亭也別具一格。在一個兩重檐人字屋頂的一側,成直角的再照樣建築一個屋頂,連接在一起組成門亭。檐下只有柱子支撐,無牆壁,四通八達,供人出進,雖屬重復建築,由於布置巧妙,更顯出了傣族特殊的建築風格。從中可以看出傣族建築的顯著特點。那就是這些建築物沒有一座是把柱子鑲嵌在牆中的。
Ⅷ 西雙版納傣族佛教。
屬於南傳上座部佛教,也叫小乘佛教。
Ⅸ 西雙版納為什麼信佛教
佛教發展於印度,阿育王時代派遣多位法師向各地和國外傳播發展,逐漸在各地形成了不同部派。按照流傳線路來看,基本可分兩個方向。古印度大陸的各個部派,向北方流傳的,陸路的經過中亞細傳到中國內地,或海路從印度南方傳到中國的南方再傳往中原一帶,形成漢傳佛教。再傳到韓國、日本、越南等地。晚些傳入西藏地區的成為藏傳佛教。以上為北傳佛教;另一個部派是分別說系的銅碟部,傳到斯里蘭卡,然後再傳到東南
亞的緬甸、泰國、柬埔寨、寮國,及中國雲南傣族等地區,屬於南傳佛教。南傳佛教因其三藏及注釋使用巴利語,故又稱巴利佛教。如就所屬部派來廛,凡是信仰南傳佛法及皈依教團的,都可稱為南傳佛教,如盛行中國雲南傣族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上座部佛教。
Ⅹ 中國佛教基金會秘書長姓什麼
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