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新四軍的主要領導人
1、新四軍軍長葉挺
廣東惠州客家人。他7歲入本村小學讀書,畢業於廣東陸軍小學堂,後轉入惠州府立中學。在武昌起義的鼓舞下,葉挺投筆從戎,立志走軍事救國的道路,先後就讀於廣東陸軍小學、湖北陸軍第二預備學校和保定軍官學校。1924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2、新四軍副軍長項英
項英在武昌涵三宮的日新預備學堂讀完初中後,15歲便進入武昌模範大工廠當工人。他熱愛學習,白天上班做工,晚上挑燈夜讀,充實自己。北伐戰爭時期,他擔任武漢工人糾察隊總隊長,配合北伐軍作戰,維持社會秩序。
3、新四軍參謀長張雲逸
廣東省文昌縣(今屬海南省)人。他7歲時開始讀私塾,12歲轉入本鄉啟明高等小學。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張雲逸擔任紅軍總司令部和紅一方面軍司令部副參謀長兼作戰部部長,參與研究紅軍的戰略戰術,組織參謀人員擬定作戰計劃。
4、新四軍政治部主任袁國平
湖南寶慶(今邵東)人。他於1924年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1925年10月考入黃埔軍校第4期政治科,同年底加入中國共產黨。
新四軍的成立:
1937年全國抗戰爆發後,根據中國共產黨與國民黨當局的協議,在江西、福建、浙江、安徽、河南、湖北、湖南、廣東八省境內15塊游擊區(廣東省瓊崖地區除外)堅持游擊戰爭的中國工農紅軍和游擊隊於10月改編為國民革命軍陸軍新編第四軍(簡稱新四軍)。
12月14日,中共中央為加強對新四軍的領導,決定成立中共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新四軍分會,中共中央東南分局(後改為東南局)書記項英兼任軍分會書記,陳毅任副書記。12月25日,新四軍軍部在湖北漢口成立。
『貳』 什麼叫新四軍
抗戰前,國民革命軍第8路軍原是廣東地方軍閥部隊(李濟琛的舊部),陳濟棠曾任第八路軍總指揮,下轄三個子師:第59師長余漢謀,第62師長香翰屏,第63師長李楊敬,該部番號後被蔣介石撤消。1937年8月22日,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正式宣布紅軍主力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8路軍(簡稱八路軍),委任了正副總指揮,下轄三個師,每師轄兩個旅,每旅轄兩個團,每師定員為15000人。
1937年9月11日,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按全國陸海空軍戰斗序列(把各「路軍」改編為「集團軍」),並下達命令:將八路軍改稱第十八集團軍,八路軍總部改稱第十八集團軍總司令部。朱德改任總司令,彭德懷改任副總司令。9月14日,朱德、彭德懷發布八路軍改為第十八集團軍的通令。但此後仍習慣地稱這支部隊為「八路軍」。
紅軍改編後,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蔣介石、軍事委員會副委員長兼第二戰區司令長官閻錫山、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軍事委員會副參謀總長白崇禧、西安行營代主任蔣鼎文、第七集團軍總司令傅作義等國民黨高級將領紛紛電賀國民革命軍第十八集團軍朱、彭正副總司令。李宗仁、白崇禧賀電「望東指之旌旗,賦同仇而禦侮,殲朔方之倭寇,復失地以奏功」。蔣鼎文賀電「率部抗敵,壁壘新增。行見馬肥苜蓿,壯秋塞之軍容;酒熟葡萄,勵沙場之鬥志。揚我國威,挫彼寇焰,河山還我,指顧可期」
新四軍全稱「中國國民革命軍陸軍新編第四軍」。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堅持華中抗日斗爭的人民軍隊。在國共兩黨合作抗日的形勢下,經國民黨當局同意,由江西、福建、廣東、湖南、湖北、河南、浙江、安徽八省十四個地區的紅軍游擊隊從1937年10月起陸續改編而成
『叄』 項英犧牲時的新四軍都是那幾個省的
項英犧牲時,新四軍主要是安徽,江蘇,湖北,河南,山東這幾個省的。
『肆』 近代新四軍救助人的事情
新四軍,全稱中國國民革命軍陸軍新編第四軍。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堅持華中抗日斗爭的人民軍隊。在國共兩黨合作抗日的形勢下,經國民黨當局同意,由江西、福建、廣東、湖南、湖北、河南、浙江、安徽八省十四個地區的紅軍游擊隊從1937年10月起陸續改編而成。1937年10月12日,新四軍正式組建。1941年1月,皖南事變爆發,新四軍軍部及所屬皖南部隊大部被俘、失散或犧牲,軍長葉挺談判時被扣,副軍長項英遇害。國民政府宣布將國民革命軍新編第四軍番號即予撤銷。
『伍』 河南人任中將都有誰
程寶山中將 1945年11月生, 河南商水人, 總政治部秘書長,軍事科學院副政委,第二炮兵副政委。2003年晉升中將軍銜。
周村中將1926年生,河南信陽人。1939年參加新四軍。次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新四軍第五師連指導員、營教導員,晉冀魯豫野戰軍營長。參加了中原突圍和進軍大別山、淮海等戰役。建國後,行第二十一步兵學校副大隊長、第五步兵學校戰術系主任。1958年畢業於軍事學院基本系。後歷任防化學兵司令部處長,防化學兵技術學校校長,總參謀部防化部、動員部副部長,國家地震局政委,陸軍指揮學院副院長、院長。1988年被授予中將軍銜。曾獲三級獨立自由勛章、三級解放勛章。
馬炳芝海軍中將 1940年8月生,河南固始人。 海軍航空兵部副參謀長、參謀長、副司令員、司令員。 1988年9月被授予海軍少將軍銜。1997年7月晉升為海軍中將軍銜。
『陸』 新四軍是什麼時候沒有的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侵華日軍和偽軍聽從蔣介石的命令,拒絕向八路軍、新四軍投降。新四軍向拒不投降的日偽軍展開全面反攻。到9月2日,共解放縣城40座,重要集鎮400餘個,殲日偽軍2.8萬餘人,佔領了武漢外圍和南京、太湖、天目山之間的廣大鄉村和中小城市,將蘇中、蘇北、淮南、淮北根據地連成了一片。8月26日,中共中央任命陳毅為新四軍軍長,饒漱石為新四軍政治委員;後又任命羅炳輝為第二副軍長。9月,根據中共中央在同國民黨和平談判中作出的重大讓步,新四軍在浙東、蘇南、皖南的部隊分別撤到長江以北。10月,執行中共中央作出的向北發展向南防禦的戰略部署,新四軍軍部北移山東臨沂,並兼山東軍區領導機關;新四軍部分主力和留在山東的八路軍部隊組成津浦前線野戰軍,後改稱山東野戰軍;仍在華中的新四軍部隊,組成華中軍區和華中野戰軍。在此期間,新四軍第3師開赴東北,第5師與八路軍第359旅、河南軍區組成中原軍區,調離新四軍的建制。1947年1月下旬至2月3日,新四軍兼山東軍區以及所屬華中軍區、華中野戰軍、山東野戰軍合編為華東軍區和華東野戰軍,新四軍番號至此撤銷。
『柒』 新四軍是什麼
國民革命軍陸軍新編第四軍,簡稱新四軍,屬於國民政府戰斗序列,是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武裝 、中國人民解放軍前身之一。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中國共產黨與國民黨談判達成協議,於10月將在江南八省的紅軍游擊隊改編為國民革命軍陸軍新編第四軍。葉挺任軍長,項英任副軍長。
1941年1月,皖南事變爆發,新四軍軍部及所屬皖南部隊大部被俘、失散或犧牲,軍長葉挺談判時被扣,副軍長項英遇害。國民政府宣布"將國民革命軍新編第四軍番號即予撤銷"。
中國共產黨對此針鋒相對,宣布重建軍部,任命陳毅為新四軍代理軍長,張雲逸為副軍長,劉少奇為政治委員。重建後的新四軍根據中共中央的指示深入華中敵後,開展抗日游擊戰爭,建立抗日根據地。
在8年抗日戰爭中,新四軍抗擊和牽制了16萬日軍,23萬偽軍,作戰2.2萬余次,其中對日偽軍作戰1.9萬余次,殲日偽軍31萬餘人;反頑自衛作戰3千餘次。新四軍作戰傷亡8.9萬餘人。新四軍從最初的1萬餘人,發展到擁有主力21.5萬餘人。
(7)河南新四軍基金會擴展閱讀:
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任命葉挺為軍長,項英任政委兼副軍長,張雲逸為參謀長,周子昆為副參謀長,袁國平為政治部主任,鄧子恢為政治部副主任。1937年12月25日,新四軍軍部在漢口成立。1938年1月6日移至江西南昌。
全軍共一萬餘人,下轄四個支隊:第一支隊,陳毅任司令員,傅秋濤任副司令員;第二支隊,張鼎丞任司令員,粟裕任副司令員;第三支隊,張雲逸兼任司令員,譚震林任副司令員;第四支隊,高敬亭任司令員,杜平任副司令員。同時中共中央決定成立中央軍委新四軍分會,以項英為書記,陳毅為副書記。
『捌』 新四軍五師後來怎麼樣了
解放戰爭前夕,新四軍進行整編,第3師黃克誠部劃歸東北野戰軍,第5師李先念部改編為中原軍區,其餘部隊整編為華東野戰軍。
新四軍第5師、八路軍南下支隊、河南軍區部隊與冀魯豫軍區部隊一部組成中原軍區,由李先念任司令員,鄭位三任政治委員,王樹聲任副司令員,王震任副司令員兼參謀長,王首道任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下轄河南、江漢、鄂東軍區和2個縱隊,主要活動於桐柏山、大洪山、大悟山地區。翌年6月下旬,國民黨調集30萬人的兵力圍攻中原軍區部隊。中原軍區領導機關率主力部隊向西突圍,陸續轉到晉冀魯豫、陝甘寧解放區,並分別納入晉冀魯豫軍區和晉綏軍區建制;另一部向東突圍,進入蘇皖解放區,列入華中野戰軍序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