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農村社會保障具體有哪些項目
社會保險的主要項目包括養老社會保險、醫療社會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
社保五險包括哪些特徵呢?
社會保險的五大特徵:
1.社會保險的客觀基礎,是勞動領域中存在的風險,保險的標的是勞動者的人身;
2.社會保險的主體是特定的。包括勞動者(含其親屬)與用人單位;
3.社會保險屬於強制性保險;
4.社會保險的目的是維持勞動力的再生產;
5.保險基金來源於用人單位和勞動者的繳費及財政的支持。保險對象范圍限於職工,不包括其他社會成員。保險內容範圍限於勞動風險中的各種風險,不包括此外的財產、經濟等風險。
『貳』 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包括哪些內容
我國農村社會保障制度主要包括四個方面的內容:
第一是農村社會保險。
這是農村社會保障的核心,是較高層次的社會保障,包括養老、醫療、失業、工傷和計劃生育等許多方面。現階段,我國農民最迫切需要的社會保險主要是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
第二是農村社會救助。
農村社會救助制度是國家及各種社會群體運用掌握的資金、實物、服務等手段,通過一定機構和專業人員,向農村中無生活來源、喪失工作能力者,向生活在「貧困線」或最低生活標准以下的個人和家庭,向農村中一時遭受嚴重自然災害和不幸事故的遇難者,實施的一種社會保障制度,以使受救助者能繼續生存下去。農村社會救助制度包括農村社會互助和農村社會救濟兩個方面。農村社會救濟的對象主要是五保戶、貧困戶、殘疾人以及其他困難群眾。
第三是農村社會福利。
農村社會福利是指為農村特殊對象和社區居民提供除社會救濟和社會保險外的保障措施與公益性事業,其主要任務是保障孤、寡、老、弱、病、殘者的基本生活,同時對這些特困群體提供生活方面的上門服務,並開展娛樂、康復等活動,逐步提高其生活水平。
第四是農村社會優撫。
農村社會優撫是指優待、撫恤和安置農村退伍軍人,以及對農村從軍家屬給予物質精神方面的補助。農村社會優撫是一項特殊的保障,已列入國家整個社會保障體系之中。
『叄』 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包括哪些內容
我國農村社會保障制度主要包括四個方面的內容: 第一是農村社會保險。
這是農村社會保障的核心,是較高層次的社會保障,包括養老、醫療、失業、工傷和計劃生育等許多方面。現階段,我國農民最迫切需要的社會保險主要是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 第二是農村社會救助。
農村社會救助制度是國家及各種社會群體運用掌握的資金、實物、服務等手段,通過一定機構和專業人員,向農村中無生活來源、喪失工作能力者,向生活在「貧困線」或最低生活標准以下的個人和家庭,向農村中一時遭受嚴重自然災害和不幸事故的遇難者,實施的一種社會保障制度,以使受救助者能繼續生存下去。農村社會救助制度包括農村社會互助和農村社會救濟兩個方面。農村社會救濟的對象主要是五保戶、貧困戶、殘疾人以及其他困難群眾。
第三是農村社會福利。
農村社會福利是指為農村特殊對象和社區居民提供除社會救濟和社會保險外的保障措施與公益性事業,其主要任務是保障孤、寡、老、弱、病、殘者的基本生活,同時對這些特困群體提供生活方面的上門服務,並開展娛樂、康復等活動,逐步提高其生活水平。
第四是農村社會優撫。
農村社會優撫是指優待、撫恤和安置農村退伍軍人,以及對農村從軍家屬給予物質精神方面的補助。農村社會優撫是一項特殊的保障,已列入國家整個社會保障體系之中。
『肆』 參加農村養老保險以後還能參加社保嗎
農村養老保險也是社保,只是險種不同,不要混淆概念,社保裡麵包括了城鎮職工養老保險,靈活就業養老保險,城鎮居民和農村居民的養老保險。
因此現在已經參加了社保,參加農村養老保險之後,不能再參加任何養老保險,不能重疊,如果你參加了工作,屬於職工,可以把農村的養老保險轉移到你城鎮職工養老保險賬戶中。
(4)社會保障基金會農村擴展閱讀:
關於農村養老,許多地區沒有建立農村社會養老體系,已建立的地區也存在很多缺陷,運行中也出現了很多的問題,所以,完善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體系的必要性與緊迫性日益體現出來。
(一)老齡化加快。
隨著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和農村勞動力的輸出,越來越多的農村青壯年人口進入城市,年齡結構出現「兩頭大,中間小」的局面。據統計,2000年中國口農村8.33億人中,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估計佔7.36%,到2030年6.64億農村人口中,65歲的老年人口將達到17.39%為1.29億。
(二)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覆蓋范圍太小,覆蓋對象有缺陷。
中國擁有世界上數量最多的老年人口,其中百分之七十五在農村。據統計,未納入社會保障的農村人口還很多。建立社會保障網路的鄉鎮1998年僅佔全國鄉鎮總數的41%,建立社會保障基金會的村委會不到村民委員會總數的20%。
『伍』 什麼是農村社會保障制度
中國農村社會保障制度
一、養老制度
2009年9月1日國務院發布了《關於開展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試點的指導意見》,著手建立針對農民的以「保基本、廣覆蓋、有彈性、可持續」的新型養老保障制度。
(一)政府責任定位:監管和財政。中國農村居民與城鎮居民一樣,享有社會養老、醫療、救濟等公共服務的權利。
1.我國農村社會保險管理體制改革的目標應當是:通過改革逐步形成機構統一、政事分開、法制完備、機制健全、監管有力,以城鎮職工和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為主,逐步與國際接軌的新型管理體制。
2.從社會養老保險的特性和政府的職能來推演,政府應發揮其在農村養老保險中的主導作用,並以其主體地位來制定保障農村養老保險發展的法律規范,推進切實有效的政策措施,加大政府財政資金的投人力度,並強化其對農村養老保險的監控管理,從而促進農村社會養老保險事業的健康、快速發展。
(二)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模式
雙層組合模式,即家庭養老保障與社會養老保障的雙層組合模式。
1.同我國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同農村實際情況相適應,同農民的承受能力相適應; 2.堅持個人賬戶和基礎養老金相結合;
3.建立由個人繳費、集體補助、國家補貼相結合的三方籌資方式; 4.普惠制原則;
5.制度具有彈性和包容性;
6.加強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法規建設。
(三)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基金籌集
我國建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的資金籌集傾向於政府財政支持為主。
(四)目前我國農民養老保障的六種方式
1.家庭養老。隨著農民觀念和家庭規模的變化,結構的家庭在農村普及速度超過城市,可以提供養老保障的家庭隨著農村經濟和社會的發展正在解體;
2.土地保障。我國人均耕地少,農民養老僅靠土地保障是絕對不夠的。特別是隨著我國工業化和城市化的推進,農民工和失地農民的養老保障是當前最大的社會問題; 3.農村社區養老。僅在少數經濟發達地區試行;
4.商業養老保險。只適用於少數經濟發達地區的富裕戶中,欠發達地區不具備推行的條件; 5.「五保戶」制度。由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負擔,實行費改稅後由政府負擔; 6.農村社會養老保險。
綜上所述,一個綜合的可持續發展的農村養老保障體系尚未形成,在土地初級保障的基礎上,農民的養老缺乏保障,這勢必拉大城鄉差距,成為引發社會問題的隱患。
與地區經濟增長非均衡戰略相適應的農村養老非均衡保障制度。分地區推進。根據當前我國農村經濟發展的水平狀況,大體可分為三類:貧困型農村、溫飽型農村和富裕型農村。
(五)我國農村養老模式
目前我國農村的養老模式除了家庭養老外,主要還有個人養老、社區養老以及社會養老三種。個人養老主要是指靠自己的勞動獲得收入或者依靠年輕時存儲的積蓄及其利息收入、租金收入等。社區養老是指以鄉村或鄉鎮企業為單位,自行設計和組織的養老辦法。主要是在經濟比較發達的地區實施,這些地區鄉村工業發達,集體經濟力量雄厚。社區養老要以強大的經濟實力作後盾,雖然在推廣普及方面存在困難,但它卻為未來的養老模式提供了一種新的思路。
二、醫療制度: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
(一)含義:由農村務農勞動者自願參加,並在政府組織引導下,通過個人繳費、集體扶持和政府補貼等多種集資方式籌集資金,從而建立一個以大病統籌為主的新型農民醫療互助制度。
全面覆蓋醫療保險社會保險和商業保險是共同組成醫療保險的雙重要素,其中社會保險提供了基本保障,而商業保險為醫療保險進行了補充。
(二)建立新型農村養老保險模式
1.提高農村最低保
2.優化殘暴人群年齡結
3.建立個人賬戶積累、繳費定性的農村養老保險制
4.以合作經濟組織的形式
(三)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指導原則
(四)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相關政策
1.政府組織,領導政府的主要責任:組織領導、宣傳引導、政策支持、管理監督 衛生行政部門的主要責任:當好參謀、搞好協調、規范管理
2.農民自願參加:實際工作中,採取農戶以家庭為單位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作法,符合「可保危險」的要求,不違背農民自願的原則和政策。
3.多方籌集資金:實行農民個人繳費、集體經濟扶持和政府給予資助相結合的籌資政策。 4.大病統籌為主 5.以縣為單位統籌
6.基金封閉運行:實現專戶存儲、規范基金支付、嚴禁以任何理由擠占、截留、挪用合作醫療資金。
『陸』 農村社會保障包括哪些內容
社會保障是保障城鄉居民基本民生、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促進社會和諧發展、實現 共享發展成果的重大制度保障,既是國家發展的重要目標指向,也是促進國家可持續發 展、和諧發展的必要手段。 我們黨和國家歷來高度重視農村群眾的生產生活。改革開放特別是黨的十六大以 來,黨中央、國務院作出了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著力推進農村居民社會保障工作。目 前,以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新型合作醫療制度、農村居民醫療救助制度、五保 供養制度、自然災害生活救助制度等為主要內容的農村居民社會保障體系初步形成,新 型農村養老保險開始試點,初步保障了農村群眾基本生活。
『柒』 農村養老保險和社保的區別
1、定義不同:
(1)農村養老保險是以國家或政府為主體,依據法律,通過國民收入的再分配,對公民在暫時或永久喪失勞動能力以及由於各種原因而導致生活困難時給予物質幫助,以保障其基本生活的制度。
(2)社保是一種為喪失勞動能力、暫時失去勞動崗位或因健康原因造成損失的人口提供收入或補償的一種社會和經濟制度。
2、組成不同:
(1)社保由社會保險、社會救濟、社會福利、優撫安置、社會互助等組成。其中,社會保險是社會保障的核心內容。
(2)農村養老保險的主要項目包括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
3、內容不同
社保雖然包含養老保險,但不僅限於養老保險,並且養老保險只是社會保險五個險種的一個。
而養老保險只提供養老保障,如果只是購買單一的養老保險的話,是不包含醫療保險的。
4、目的不同
農村養老保險的主要目的是在於保障年老之後的基本生活。
而購買社保除了可保障年老之後的基本生活外,還可提供醫療保障,並可確保在失業期間、工傷期間的基本生活。
『捌』 農村基金會成立於哪一年
不知道您說的是不是農村合作基金會。
萌發階段(1984年至1986年)早在1983年下半年,黑龍江、遼寧、江蘇等地的一些鄉村,為有效地管理和用活集體積累資金,通過清理整頓集體財產,試行集體資金「隊有村管」或「隊有鄉管」等辦法,利用所統管的集體資金在鄉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之間有償借用,進行內部融資。
改革試驗階段(1986年至1991年)1986年8月,中央指出:在不開展存貸業務的情況下,這種在內部相互融資的辦法應允許試行。後來又指出通過中國農業銀行在信貸業務上予以指導。中央對農村合作基金會的鼓勵、支持、試驗及推廣,使得全國農村合作基金會蓬勃發展。1986年底至1988年底是農村內部資金融通總量增長最快的時期,兩年間增加了約40億元。到1992年,全國已建立的以農村合作基金會為主要形式的農村合作金融組織,鄉(鎮)一級1.74萬個,村一級11.25萬個,分別占鄉(鎮)總數的36.7%和村總數的15.4%,年末籌集資金164.9億元。其中,四川、江蘇兩省以上指標均已超過20億元,河北、山東兩省也接近2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