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河仁慈善基金會的組織機構
作為中國第一家以捐贈股票形式支持社會公益慈善事業的基金會,河仁基金會開創了中國基金會資金注入方式、運作模式和管理規則的多個第一。
河仁慈善基金會在管理模式上也將不同於以往。基金會採取理事會領導下的秘書長負責制,定位為資助性慈善基金。邀請13名知名人士任理事,基金會的重大事項均由理事會決策,理事會由監事會監督。還將聘請國際知名會計師事務所參與審計,每年定期公開審計報告及慈善項目名單。
基金會下設四個管理機構,分別負責預算和財務管理、慈善項目管理、資產直接項目投資和間接項目投資。
在今後基金會的運作上,曹德旺表示,基金會將秉承「公開、公正、公平」的原則運作,為保證「每一分錢的去向都讓社會知道」,基金會將像國際上市公司一樣規范管理,定期公開審計報告和慈善項目名單,基金會的每一件事都會向社會公告。
組織機構圖示
Ⅱ 河仁慈善基金會的歷史發展
河仁慈善基金會,由中國第一、世界第二大汽車玻璃製造商福耀玻璃集團創始人、董事長曹德旺發起,2010年6月7日在中國民政部登記注冊成立,現基金為人民幣35.49億元。是中國目前資產規模最大的公益慈善基金會。
2011年5月5日,在河仁慈善基金會成立大會上,曹德旺先生與其妻子陳鳳英女士,正式宣布向河仁慈善基金會捐贈所持福耀集團3億股股權,總價值35.49億元人民幣。
基金會的名稱,來自曹德旺先生的父親曹河仁,此名稱中蘊藏「上善若水,厚德載物」之意。
自2009年3月曹德旺先生提出捐贈股權設立慈善基金會以來,得到國務院領導和中央各部委的高度重視,引發了政府有關部委在諸多政策上的通力合作和全國公眾的廣泛關注,歷經兩年多的努力,中國股權第一捐終告成功。它的成立,為中國慈善事業的未來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其意義遠超河仁慈善基金會成立的本身。 河仁慈善基金會向社會捐贈多個公益慈善項目,覆蓋助學、扶貧、救災、公益傳播與研究等領域。
成長時間表
●2009年2月
曹德旺在福建證監局舉行的福建轄區證券期貨監管工作會議上表示,計劃捐出其家族所持有的部分福耀玻璃股份用來成立慈善基金會。
●2009年4月
曹德旺正式向民政部遞交申請書。按現行《基金會管理條例》,非公募基金會的原始基金必須為到賬貨幣資金。「河仁基金會」面臨注冊、納稅和上市公司控股股東等諸多體制障礙。
●2009年6月
民政部副部長姜力帶領國務院法制辦、國務院僑辦、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證監會等單位組成的聯合調研組,專程前往福耀玻璃開展基金會專項調研,並考察了相關基金會的運作情況。
●2009年10月
財政部發布《關於企業公益性捐贈股權有關財務問題的通知》規定:企業捐贈後,必須辦理股權變更手續,不再對已捐贈股權行使股東權利,並不得要求受贈單位予以經濟回報。由此,股捐大門正式開啟。
●2010年6月
曹德旺出資2000萬元,在國家民政部登記注冊成立河仁慈善基金會。
●2010年12月
河仁慈善基金會在京召開的首次准理事、監事會議,通過了基金會章程、組織結構、議事規則、工作規程、理事、監事、執行管理團隊資格認定辦法等內容,並誕生了首屆理事會、監事會名單。
Ⅲ 最近大大集團名聲蠻大的啊,他是上市公司嗎
大大集團不是上市公司
大大集團前身於2008年創辦於中國山東省。2013年集團總部遷駐上海陸家嘴金融貿易區,自此,大大集團進入快速發展時期。經過集團廣大幹部員工的辛勤勞動,目前已在全國三十六個城市設立了分支機構,旗下子公司已達五十三家,員工6325人,業務范圍涵蓋農業、建築裝飾工程、商品貿易、項目投資、財富管理、信息科技、影視文化傳媒、教育培訓、酒店管理、「未來公益」和「環保公益」基金等眾多領域。
大大集團前身於2008年創辦於中國山東省。2013年集團總部遷駐上海陸家嘴金融貿易區,自此,大大集團進入快速發展時期。經過集團廣大幹部員工的辛勤勞動,目前已在全國三十六個城市設立了分支機構,旗下子公司已達五十三家,員工6325人,業務范圍涵蓋農業、建築裝飾工程、商品貿易、項目投資、財富管理、信息科技、影視文化傳媒、教育培訓、酒店管理、「未來公益」和「環保公益」基金等眾多領域。集團運用中國傳統思想文化對企業的產業結構進行調整,使多元化融資渠道服務於實體經濟,在支持地方基礎建設、經濟發展發面取得了一些成效。
在推動經濟建設的同時,集團大力推進企業黨建工作。以員工自身成長和進步發展為導向,鼓勵廣大員工實現自身價值,回報社會。截止2015年3月,集團黨員共計721人。
大大集團作為一家當代民營企業與國家共命運,與人民同呼吸。2014年明確了企業戰略發展方向,攜手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大力推動國家的「未來公益」事業,援建希望小學。迄今為止,已在全國援建希望小學35所。
2015年初,集團又積極推動「環保公益」事業,為我國的自然生態保護出一份力。集團通過不斷的實際行動履行企業的社會責任。
集團堅持「中國夢,我的夢」,緊密依靠廣大基層員工,幫助每一位同志認識自我,找到自我,辨真偽,明方向,樹信仰。以實現每一個員工的夢想為企業願景,秉持「一句真話,勝過一切美德」的企業精神,以剛毅堅卓,發憤圖強之志,在前進的道路上破除萬難,開拓創新;以寬厚仁愛,接納包容的氣度與社會各階層團結一心,共同迎接美好的明天。
Ⅳ 鄭衛寧創辦的殘友集團目前公司規模有多大
據了解,鄭衛寧創辦的殘友集團目前的規模是已經擁有一家慈善基金會,十四家社會組織,四十家社會企業,兩家上市公司的大型公益社會企業平台,其業務涉及涵蓋軟體、動漫、電子商務、電子產品組裝與培訓等多個領域。目前,殘友集團在深圳設有總公司,在北京、上海、廣州、珠海、海南、新疆等城市開辦有數十家分公司,吸納殘疾人員工近6000人,已經成為了全球最大的高科技社會企業集群。
Ⅳ 非公募基金會能否接受個人捐贈
當然可以接受個人捐贈。
以下報道可參供考:
SEE基金會成立於2008年,是由國內近百位知名企業家發起成立的非公募基金會,其主要捐贈收入來自於約200個固定的SEE會員,這些企業家承諾固定每年向基金會捐款不少於10萬元,這部分收入每年約有3000萬。
事實上,SEE基金會2011年通過的新戰略規劃顯示,計劃用五年的時間對環保行業累計投入不少於5億人民幣的公益資金。現在看來,其募集到的資金顯然與此相比還有一段距離。「整個經濟形勢不好,我感覺對公益很有影響。」劉小鋼說。
面臨籌資壓力的非公募基金會不僅僅是SEE基金會一家,即使有著非常專業的金融背景的上海真愛夢想公益基金會(下簡稱真愛夢想)也難逃經濟下滑帶來的影響。
針對其捐贈收入,上海真愛夢想公益基金會秘書長吳沖介紹說,從2012年初到現在,基金會共募款4500萬,同比去年約增長40%,已經完成了年初設定的目標。但是「對比以往的增長率,40%算是很低的」。
上海真愛夢想公益基金會2008年8月成立,由國內曾從事金融行業的專業人士以私人財產創立。因為每年詳細公開審計報告和財務數據,並從2009年開始公開舉辦年報發布會,真愛夢想公益基金會因而成為國內首家按照上市公司標准公開發布年報的基金會。
但是,即便如此,2011年,基金會投資還是出現了虧損,雖然虧損總額不到10萬元,但是,「我能明顯感覺到經濟的虛脫。」吳沖坦言。
公募基金會「沒什麼影響」
相對於非公募基金會的「心裡沒底」而言,有著政府背景的公募基金會受經濟危機的干擾則要小得多,捐贈收入幾乎沒什麼影響。
「企業對基金會的捐贈,並未因經濟危機而減少。」中華少年兒童慈善救助基金理事長魏久明說。他表示,今年共收到捐贈8000多萬,其中有655次企業捐贈,一共捐了4300多萬,個人捐贈近3900萬。按百分比算下來,企業捐贈佔54%,個人捐贈佔46%。
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秘書長塗猛雖然表示,基金會起初對於經濟形勢的下滑,的確「沒有信心,而且感覺不安全」。但現在看來,「今年募款達到目標問題不大(2.5億元)。」但他也表示,企業稅社會公益式的捐贈是財富創造的效應,經濟下滑肯定會受影響。
深圳壹基金公益基金會也感受到了來自經濟形勢下滑帶來的壓力和挑戰,但值得高興的是,「大額捐贈下降,小額捐贈卻在穩定持續的增長。」秘書長楊鵬表示,因此壹基金現在還是籌到了3470萬元,預期年底會達到4500萬元,比去年增長20%左右。
但楊鵬也坦言,即便這樣,在進行結構分析時卻發現企業的捐贈下降。企業捐贈下降不是企業捐贈數量的下降,而是單個企業的捐贈額下降。「比如原來說好捐100萬,因今年經濟不好只給30萬。」
作為大型的、老牌的基金會,中國扶貧基金會卻沒有受到經濟形勢的影響,反而做了一筆大單,「他們賺了10億。」王振耀笑著說。
王振耀稱,在今年10月17日,中國扶貧基金會與國家開發銀行簽署了微小貸款扶貧試點合作協議,將雙方合作金額由2億元提高到10億元,用於在全國范圍內實施小額信貸扶貧項目,這是目前國內小額信貸領域最大的一筆批發貸款。
對此,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執行秘書長竇瑞剛沒有感到驚訝,他表示,在中國,企業與公益組織合作的動機大多都是與政府的溝通與博弈,即通過向公益組織的捐贈來和政府換取利益。原因在於,「公募基金會有政府資源,它們可以給予捐贈企業以各種各樣的榮譽和隱形好處,所以很多大企業會選擇給傳統公募基金會捐款。」
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是由騰訊公司發起的,成立於2007年6月。基金會成立之初,董事會就承諾將企業每年不超過一定百分比的利潤捐贈給基金會。「所以我們基金會也不存在募款問題。」竇瑞剛笑著說。
竇瑞剛還分析說,從美國來看,經濟形勢好壞與否,基金會決不會討論籌資問題,只會說因為股市不好,投資收益少了,所以只能減少資助支出。「基金會有籌資問題,恰恰說明在中國沒有美國典型意義上的基金會。」竇瑞剛說。
走出籌資困境
自2004年以來,我國非公募基金會發展迅猛。截至11月20日,2012年中國非公募基金會數量達到1591家。但因為生非貴胄,籌資問題就成了非公募基金會發展永遠的「硬道理」,而在經濟形勢趨緊時期,這一問題變得尤其重要。
魏久明就在會場上分享了兒慈會的三個募款經驗:一是先項目後募款。「項目是基礎,把救助和募款相結合,比如基金會為打拐的孩子募款,設計了一個項目叫『回家的希望』,受助兒童會得到生存救助和醫療救助兩方面共計不超過5萬元的一次性救助。我們把這個項目設計出來,錢說清楚,拿著項目再向社會募捐。」魏久明說。
二是「合作募資」,即設立專項基金。魏久明舉了個例子,有一個老闆捐了5萬元要救助西部兒童,於是基金會就專門設立了一個「西部兒童救助基金」,讓老闆自己來管理,基金會再配備專職人員一起做。
第三個方法就是奉行「把捐贈者當上帝」的原則,做好捐贈者和受助者的服務,「基金會要求在收到捐贈後,5天之內一定要把感謝信和發票寄給捐贈人,捐一塊錢的也要寄,感謝他為基金會、為社會做出的貢獻。所有善款的去向及時公開,用公開透明來增加機構的公信力。」
Ⅵ 福耀集團董事局主席曹德旺發起的 「河仁慈善基金會」理事、監事有哪些人,懇請告知具體名單,謝謝!
河仁慈善基金會實施理事會領導下的秘書長負責制,理事長為曹德旺的兄長曹德淦(曾官至福建省副省長、福建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邀請13名知名人士任理事,理事中包括招商證券總裁余唯佳、廈門大學副校長吳世農、中國銀行浙江分行行長陳碩、民生銀行私人銀行行長朱德珍、香港基金總裁馬雪珍等知名財經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