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基金管理 > 日中經濟文化交流發展基金會

日中經濟文化交流發展基金會

發布時間:2021-07-31 19:45:07

㈠ 通過絲綢之路中西經濟文化交流具體內容是什麼(中→西)

造紙術 印刷術 火葯 絲綢 瓷器 茶葉 絲、綢、綾、緞、絹 鐵器、金器、銀器、鏡子和其他豪華製品。

㈡ 日中經濟協會和中國日本商會的區別

日中經濟協會是立足日本推動日商來華。中國日本商會是立足中國維持來華日商。從某種意義上可以說是日中經濟協會給中國日本商會提供了會員。

㈢ 有關中日政治經濟文化交流

有關中日政治經濟文化交流

㈣ 中日民間文化交流的組織有哪些

中國的:
1、國際紅十字會與紅新月會聯合會
2、 國際紅十字會
3、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
4、 國際綠色和平組織
5、 中華慈善總會
6、 中國福利會
7、 中國收養中心
8、 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
9、 海外中國教育基金會
日本的:
1.日本國際勞動財團(JILAF)
2.富士山俱樂部
3.日本NPO中心
4.日本國際協力NGO中心
5.日中新世紀協會
6.日本亞洲文化教育支援協會
7.日本和平之舟

㈤ 日本國際交流基金會的工作

獨立行政法人根據主務省(外務省)提出的中期目標,制定了中期計劃並開展工作。以下列四項工作為重:
促進文化藝術交流
援助海外的日語教育和學習
促進海外的日本研究和知識交流
提供信息援助國際交流
促進文化藝術交流
正所謂「文化交流以人而開始,以人而結束」。文化藝術的國際交流,正是連結人與人的基金會工作的出發點。通過美術,舞台,電影,文藝等藝術領域的交流和共同製作,以及人和生活相關的各種領域的文化藝術交流,開展廣泛的國際交流,旨在創造新型文化。 作為文化交流的中堅力量,通過開辦研究班並進行指導來援助地區和民間團體的活動。同時通過各類媒體,提供促進交流的信息。

㈥ 日中文化交流

近代史中日兩場戰爭的真相
一、甲午中日戰爭

公元1861年底,清政府在以恭親王奕忻為首的洋務派主持下開始了近代著名的「洋務運動」,經過了三十年的努力後,建成了當時世界上排名第三的「北洋水師」。公元1868年,剛剛結束了「倒幕運動」的明治政府開始了同樣偉大的「明治維新」,大約二十年後,建成了一支「日本水師」。

建成後的「北洋水師」擁有戰列艦11艘,其中超級噸位戰列艦兩艘——定遠號和致遠號,清政府每年足額定期撥款軍費400萬兩白銀,用於水師官兵的軍餉、水師的日常維護及添置水師的裝備和武器。建成後的「日本水師」只擁有8艘戰列艦,且全部是中小型號、低噸位,日本政府上起天皇、下到平民每日只吃兩頓飯,節衣縮食才保證了每年230萬兩白銀的軍費。

在恭親王奕忻失勢下台後,「北洋水師」實際上的領導人是李鴻章,在頑固派的屢次排擠打壓下,水師內部開始逐步腐化。每年400萬兩白銀由戶部撥到水師提督丁汝昌處,剋扣三成後再分發到各艦管帶,管帶截留三成,最後才派到各艦官兵手中。這筆被長時間剋扣的軍費大部分被拿去公款吃喝及跑官要官,包括丁汝昌、鄧世昌在內無一沒有參與其中。與上面的相對應的,底層官兵則是整天斗雞遛鳥、無所事事。在「北洋水師」訪問日本的時候,竟然有家屬在軍艦上晾曬衣物和被褥!被美化成民族英雄的鄧世昌居然帶寵物上軍艦打仗!

實際上,所謂慈禧太後挪用的海軍軍費600萬兩白銀是因為戰爭臨時追加的撥款,每年定額的400萬兩是從來沒有剋扣和拖延的。與之對比的是日本水師連每年的撥款都很成問題,更別提什麼戰爭臨時追加撥款了。水師從德國等處購置的裝備、彈葯根本也沒有任何質量和性能問題!

戰爭的結果,北洋水師11艘戰列艦全軍覆沒,日本水師只有兩艘受了點輕傷。清政府割讓台灣及澎湖列島,賠款2.3億兩白銀,這筆錢對於日本來說無異於雪中送炭,而對於當時的中國來說則是雪上加霜。連日本政府也沒想到會贏得這么輕松?!

二、十四年抗日戰爭

隨著大正天皇的駕崩和穩健派內閣首相西園寺被暗殺,20世紀初期日中之間的友好關系宣告結束,乃木希典將軍的高足昭和天皇即位,軍國主義勢力逐步抬頭。

公元1931年,日本關東軍1.9萬人發動了著名的「918事變」,東北共計19萬人的駐軍在蔣介石默許、張學良下達的「不抵抗」命令下全線撤退到關內,日軍在三個月內佔領了整個東北地區。

公元1937年,日本華北駐屯軍8000人發動了震驚世界的「77事變」,正式宣告了中國全面抗日戰爭時期的到來,而駐守北平的29軍有10萬人,竟然沒有抵抗到一個月!

公元1938年,日本徵調了5萬人配以空軍發動了著名的「松滬會戰」,國民黨出動了由德國教練訓練的、全國最精銳的25萬全德國新式裝備正規軍在上海、南京一線組織抵抗。結果僅僅十天,上海和南京相繼淪陷,南京城內放下武器投降的國軍人數是15萬,他們連帶城內其餘的15萬百姓在隨後的三個月內全部被屠殺殆盡,這就是「南京大屠殺」。

整個抗日戰爭期間,日本在中國扶持了三個偽政權:滿洲國、華北自治政府和南京政府,徵召了大批偽軍和偽警察用以維護地方治安和打擊反日勢力。

幫助日本的偽軍人數與日軍的比例是駭人的11:1,也就是說整個抗日戰爭時期,日軍總共派遣了70萬部隊在中國,而幫助他們打中國人的偽軍人數超過了800萬!日軍的作戰能力也是驚人的,同時期的中國軍隊平均要犧牲5.6人才能換回一個日軍的陣亡。

日軍侵華的准備工作是做得相當到位的,最突出的證明就是他們繪制的軍用地圖,上面竟然標明了許多連當地百姓都不知道的小路,很多當時的地圖到四十年後居然還能照用不誤。

不要相信現在中國內地電影里所拍攝的那些混帳鏡頭,如果日本人真像當中演的那麼蠢,那中國人則更加愚蠢,因為像這么蠢的日本人都能在中國肆虐十四年時間之長,那麼中國人是什麼?

在戰爭行將結束的1945年6月,日軍的作戰能力絲毫沒有下降的趨勢,即便是戰鬥力相當不錯的共產黨八路軍也要以3:1的陣亡比例來與日軍交換。如果沒有前蘇聯進駐東北的100萬紅軍和美國的兩顆原子彈,真不敢想像現在的中國是個什麼樣子!

探訪關西中日交流史

在日本探訪唐朝遺風,當首推古都奈良。巍峨的朱雀門使人浮想聯翩,沉睡1300多年的平城京似乎在訴說當年仿照長安修建京城的盛況。承襲式文化在這里體現得淋漓盡致,東大寺、唐招提寺等香火連綿不斷,宛如重現隋唐時代的歷史畫面。
至今,日本人把去京都仍稱為「入洛」。仿造唐都長安修建的京都呈棋盤狀,當時,人們習慣把西部城區稱為「長安」,把東部城區稱為「洛陽」。後來,由於洪水泛濫等原因,西城逐漸人煙稀少,日益蕭條;相反,東城卻人丁興旺,寺剎林立,商賈雲集,「洛陽」便成為京都的代名詞,去京城自然被稱為「入洛」了。後來,在不斷接受和消化大陸文化的過程中,日本傳統文化日臻成熟,並開始形成獨自的文化體系。
明治維新以後,日本開始開放門戶。神戶作為開放港口,湧入大批外國商賈。據說,開港伊始,從長崎來到神戶的華商把煤油燈帶到這里,所以人們風趣地說,是華商給神戶帶來了光明。辛亥革命時,神戶的華僑及日本友好人士慷慨解囊,為中國革命作出重大貢獻。如今,經過全面整修的南京街、關帝廟等面貌一新,全然看不出遭受「阪神大地震」重創的痕跡。在充滿異國情調的神戶,到處飄溢著中國文化的芳香。
現在日本歷史街道推進協議會從事對外宣傳工作的崔萬哲,東渡已十載有餘,曾多次舉辦中日文化交流活動。為了撰寫《關西中日交流史探訪》,作者多次走訪了關西地區,收集了大量翔實、可貴的第一手資料。

㈦ 在北京有哪些日本文化或者中日文化交流的協會或基金會

從來不相信什麼中日友好的笑話,也不相信中日文化,日本的文化都是中國傳過去的,那幫人渣能有什麼文化?!

㈧ 宋元明中外經濟文化交流

1.宋元文明西傳促進了歐洲封建社會向資本主義社會的過渡:宋元時期封建經濟繼續發展,我國科技處於世界領先地位,活字印刷術發明、指南針應用於航海和火葯在軍事上的廣泛運用是最為突出的成就,對外貿易空前興盛,東至朝鮮、日本、西至非洲的一些國家。
2..明末清初,伴隨著歐洲傳教士在中國相對自由活動,歐洲的科技文化在中國的傳播使中外文化交流出現了第三次高潮。
①明清之際的科技著作《本草綱目》、《天工開物》被譯成許多種文字流傳國外。明朝時中國先進的技術、文化傳人南洋。
②明朝中後期原產美洲的甘薯、玉米、馬鈴薯、煙草傳入中國,明朝還引進歐洲的水利方法。明朝中後期外國傳教士來華,利瑪竇帶來西方的科技著作。
3.宋、元、明時期,中外文化交流進入一個迅猛高漲的新時期。
①中國的造紙、紡織技術、詩歌、漢字、印刷術、指南針、火葯傳入朝鮮、日本、印度、阿拉伯、北非和歐洲。
②傳入中國的有:印度熬糖法、天文、醫學、音樂、舞蹈、佛教及祆教、摩尼教、占城稻等等。
........................................................
以上應該很全面了,LZ可做適當刪減

㈨ 中國華僑經濟文化基金會的發展歷史

中國華僑經濟文化基金會,其前身為中國華僑文化福利基金會。由中國僑聯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發起成立的。1985年12月28日經國務院僑辦復文同意成立,1986年經報國家體改委備案認可後開始籌備工作,1988年6月25日經中國人民銀行(1988)295號文批復同意成立,1992年8月3日經民政部正式頒發社團法人登記證書,系全國性基金會,獨立基金會法人,主管部門為中國僑聯。理事長、法定代表人為李湜。
1996年2月成立第二屆理事會,理事長、法定代表人變更為當時中國僑聯副主席何添發,副理事長朱添華(當時中國僑聯副主席),秘書長張曉光。1997年8月,秘書長變更為原中國僑聯經濟工作部副部長竺新原,其同時任副理事長。在第二屆理事會領導下,基金會開始進行清理整頓,重新清理資產,改正借貸行為。至1997年底,使基金會資產總額達到421萬元,達到全國性基金會的有關規定。1998年10月5日,民政部正式批復同意更名為中國華僑經濟文化基金會。在1999年底至2000年初,按國家對社團、基金會清理整頓復查要求,再次對基金會進行整頓。按民政部範本修改了章程,建立完善有關制度,進行重新登記,辦理法人代表變更等手續,獲取新頒發的社會團體法人登記證書(社證字第4145號)和由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頒發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組織機構代碼證,代碼為50001129-1,機構類型為社團法人。業務范圍由接受捐贈,專項資助擴展為募集資金,專項資助,國際合作,大大增加了我基金會的業務范圍。
1999年12月27日,第三屆理事會成立。理事長變更為中國僑聯主席林兆樞,法定代表人變更為當時中國僑聯副主席郭麟恭。何添發,朱添華,竺新原為副理事長,竺新原兼秘書長。2003年9月,本屆理事會成員增加至40位。2005年8月3日,基金會完成法人登記換證工作,登記證號為基證字第0060號。
2006年3月13日,基金會第四屆理事會成立,理事長、法定代表人變更為中國僑聯副主席林明江,何添發、郭麟恭、邱維廉、陳守仁、竺新原為副理事長,竺新原兼秘書長。
2007年9月11日,召開基金會第四屆理事會第二次會議,陳守仁先生改任名譽理事長,增補陳亨利先生為副理事長。
2008年5月8日,劉奇為副理事長兼秘書長。

閱讀全文

與日中經濟文化交流發展基金會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炒股可以賺回本錢嗎 瀏覽:367
出生孩子買什麼保險 瀏覽:258
炒股表圖怎麼看 瀏覽:694
股票交易的盲區 瀏覽:486
12款軒逸保險絲盒位置圖片 瀏覽:481
p2p金融理財圖片素材下載 瀏覽:466
金融企業購買理財產品屬於什麼 瀏覽:577
那個證券公司理財收益高 瀏覽:534
投資理財產品怎麼繳個人所得稅呢 瀏覽:12
賣理財產品怎麼單爆 瀏覽:467
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管理暫行規定 瀏覽:531
保險基礎管理指的是什麼樣的 瀏覽:146
中國建設銀行理財產品的種類 瀏覽:719
行駛證丟了保險理賠嗎 瀏覽:497
基金會招募會員說明書 瀏覽:666
私募股權基金與風險投資 瀏覽:224
怎麼推銷理財型保險產品 瀏覽:261
基金的風險和方差 瀏覽:343
私募基金定增法律意見 瀏覽:610
銀行五萬理財一年收益多少 瀏覽: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