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台灣春節風俗400
春節,是我國人民的傳統節日。美麗的寶島台灣與祖國大陸血肉相連,息息相關。台灣過年的民間風俗,跟祖國大陸基本相同,但也有其獨特之處。
圍爐 在台灣,大年夜全家大小,圍坐在放有火鍋的圓桌上一起聚餐,叫做「圍爐」。參加「圍爐」的人,不論大小,桌上的每樣菜都得下筷子。平常滴酒不沾的婦女,也要象徵性地喝一口酒,以討吉利。「圍爐」時桌上的每樣菜都是很有意思的:魚圓(丸)、肉圓取意「三元」,象徵團圓。蘿卜,台灣和閩南一樣叫「菜頭」意為「好彩頭」有吉兆之意。全雞的「雞」,台灣語諧音「家」即「食雞起家」。一些油炸食物,因為經過油煎火炸,以示「家運興旺」。蚶,台灣詰解作「胖」。吃蚶,取意「發財發福」。「圍爐」進的蔬菜,也不用刀切碎,洗凈連根煮熟後,吃時也不咬斷,而是從頭到尾,慢慢地吃進肚裡,以祝父母長壽。「圍爐」時,如果家裡有人外出,來不及趕回,也要突出一個席位,把這個人的衣服放在空位上。表示全家大小對他的思念。
走春 「走春」,是台灣民間對「拜年」的一種俗語,至今仍很盛行。走春的人每到一家,彼此都說些吉利話,主人都會拿出以朱紅色木盒或九龍盤盛的糖果,並端甜茶,熱情招待,表示主客之間的親密。客人告辭離去時,主人和客人向對方的孩子互贈紅包。
吃長年菜 新年春節里,台灣同胞有一種吃長年菜的習慣。所謂長年菜,其實就是那種莖葉很長,帶有苦味的芥菜。今日台灣,人們的各種活動,迷信色彩比較重。他們認為這種菜,葉長,絲長,象徵命長。有的人在煮時還故意加上一些長長的粉絲,說這樣綿綿不斷,吃了可以長生不老。一般人都知道,蔬菜具有吸油的功能。新年春節里,大魚大肉,油油膩膩的,吃點蔬菜不僅可以解油,而且還能調劑胃口。所以,台灣同胞新年春節里吃「長年菜」的習慣,是一種很符合科學的飲食之道。
避債戲 過去,台灣過年時,民間有這樣一項別開生面而又富有人情味的節目——「避債戲」,就是大年三十晚上,一些寺廟演戲。那些欠有別人債款而年前又無法還清的人,為了躲避債主上門催債,便偷偷地跑到廟前的「避債戲」台前「看戲」這時,如果討債或收賬的人,硬是闖到「避債戲」台下來找人要錢的話,不僅會惹起「公憤」,而且必遭「群打」,討個沒趣。這台戲,從除夕一直演到新年的早晨。這樣,那些躲債的「看戲」者,也就可以安然無恙地回家「歡度」新年了。這一習俗,如今在台灣民間的一些鄉村裡仍然保持.
『貳』 宋慶齡基金會救助對象
國際交流 是中國宋慶齡基金會的宗旨之一以孫中山和宋慶齡的特殊影響為依託,以和平為主題,以人文交流為主線,以青少年為主體;發揮中國宋慶齡基金會作為聯合國經社理事會「特別諮商地位」的特殊作用,積極參與國際事務,開展人文領域的公共外交活動,創建高效便捷的工作新機制。對外交流區域上,圍繞中美、中歐、中俄交流三大主軸,與雙邊和多邊民間交流相互配合;思路上,圍繞國家外交戰略,通過開展多種形式的人文交流,由區域化交流向全球化交流延伸,廣泛聯絡、動員、涵養了一批知名專家學者資源,嘗試通過建設民間智庫的方式,在世界和平友好、多元文明對話、生態環境保護等領域發揮積極作用。近年來,中國宋慶齡基金會連續舉辦 「宋慶齡國際青少年交流營」,為國際青少年搭建交流互鑒的平台;組織中國專家學者參加「文明對話——世界公眾論壇」希臘羅德島論壇,向世界發出「中國聲音」;聯合高校召開「一帶一路」文化圓桌會議,助力「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出席國際研討會,發出中國民間組織之聲,進一步加強與非政府組織的聯系與合作等等,通過有效的人文交流,達到促進中外民眾友好、民心相通、文明對話,共同建設和諧世界。兩岸及港澳交流 是中國宋慶齡基金會的宗旨之一傳遞「兩岸一家親」的理念,播撒「同文、同種、同根、同源」的種子。在教、科、文、衛、體等領域,組織兩岸專家學者、婦女、青少年互動,在「追尋歷史足跡」兩岸青年交流系列活動和海峽論壇「兩岸公益論壇」的基礎上,創新載體和形式,以歷史、血脈、命運、中華民族復興為主題,把中國夢與兩岸夢相連,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傳播公益精神。積極開展孫中山宋慶齡思想研究和文物展覽特色交流。通過舉辦孫宋研討會、獎勵孫宋研究成果、合作舉辦展覽和演出活動以及出版物落地等項目,密切兩岸及港澳民間合作,融合民族情感、增進對中華民族歷史、文化的認知和認同。公益慈善 是中國宋慶齡基金會的一項重要職能開展國際自然災害援助和國際發展援助項目,從民間角度出發,厚植國家友好的民意基礎,成為推動國家關系發展的有益補充。與國際著名慈善基金會、世界500強國外企業基金會建立聯系與合作,對接國外基金和國內項目。在農村方面:「授人以漁」並非「授人以魚」。將扶危濟困與促進發展相結合,將資金、物資援助與智力扶貧相結合,將扶助農村貧困人口與推動農業產業轉型相結合。在救助弱勢群體的同時,培養致富帶頭人,帶動農民共同致富,切斷貧困的代際傳承。在城市方面:整合優質資源,服務兒童文化、教育、福利事業發展。在兒童文化、藝術、體育、科技等領域,策劃實施有影響力的品牌項目,關注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和城市低收入家庭兒童。全力推進中國少年兒童科技培訓基地建設,預計於2015年竣工投入使用。培訓基地落成後,將成為國內頂級的國際和兩岸青少年交流平台、孫宋思想研究平台、學前教育平台、少兒活動體驗平台、校外培訓平台、青少年演藝平台。
『叄』 費爾蒙特飯店高層圓桌會議
這個會議是由美國出資的戈爾巴喬夫基金會,邀集當今世界的500名最重要的政治家、經濟界領袖和科學家,其中包括喬•布希(當時他還不是美國總統)、撒切爾夫人、布萊爾、布熱津斯基以及索羅茲、比爾蓋茨、未來學家奈斯比特等大名鼎鼎的全球熱點人物,在舊金山費爾蒙特飯店舉行的高層圓桌會議。
1995年9月27日至10月1日
該會議認為:由於世界人口的過剩,世界將出現分化為20%的全球精英和80%的人口垃圾。要解決這一問題,一是採用布熱津斯基的「餵奶主義」:「棄置和隔絕那些無用而貧窮的垃圾人口,不讓他們參與地球文明生活的主流。僅由20%精英將一些消費殘渣供給他們苟延殘喘。」二是設法逐步用「高技術」手段消滅他們。這個會議的參加者有當今的美國總統布希、英國首相布萊爾、微軟總裁比爾·蓋茨、未來學家奈斯比特和新保守主義大師布熱津斯基等。美英等國的現實政策與這次會議究竟有多大關系,我們不得而知,但是,美英等國的政策效果似乎正在印證這次會議的共識。
『肆』 台灣圓桌課程是傳銷嗎
肯定有傳銷的理念。去過一次圓桌的拜訪,感受到溫暖和關注,隨報了一階,希望是在日本上課,被要求現場支付16500人民幣。那是17年10月中。到了19年初,突然想起來還有這事,一年多了,一直沒有人通知上課。打電話給聯系人,說是有人18年9月聯系過我,沒有聯繫上。營銷時的急迫與付錢後應該交付的漫不經心,天壤之別的態度。決定要求退款,多次協調,2月底終於拿到退款,只退了11550,70%。
『伍』 世界自然基金會的中國項目
WWF在中國的工作開始於保護大熊貓。1980年,WWF作為第一個受中國政府邀請的國際非政府組織,開始在四川進行大熊貓的研究工作。1985-1989年,WWF和國家林業局成功合作開展了第二次全國大熊貓調查,隨後制定了全國大熊貓保護計劃,並經國務院批准實施。1999年,WWF與國家林業局又共同啟動了第三次全國大熊貓及其棲息地調查,所獲得的科學詳實的數據為中國日後大熊貓保護奠定了基礎。此外,WWF還與大學、研究機構合作開展大熊貓棲息地破碎化、大熊貓棲息地恢復及西部開發對熊貓棲息地影響等研究項目,這些研究為WWF的實地保護項目提供了必要的理論基礎。
1997年,WWF在四川省的平武縣啟動了「綜合保護與發展項目」(ICDP)。項目在幫助當地機構加強自然保護區管理能力的同時,還試行了當地社區發展替代生計的開發,以減少社區生產生活對自然環境的壓力。通過該項目的實施,王朗自然保護區在生物多樣性監測和反偷獵巡護、地理信息系統應用和保護區管理、生態旅遊和環境教育以及周邊社區的發展等方面,已成為保護區管理的典範,,並為大熊貓的野外保護提供了很好的示範。在2002年,WWF將平武ICDP項目擴大到整個岷山景觀的大熊貓棲息地保護,使大熊貓保護工作由單一點上的保護,發展到跨越行政地域界限、以整個岷山的區域性大熊貓棲息地及自然生態系統保護為目標的新階段。同年,WWF還啟動了在大熊貓分布的最北限秦嶺山系的保護。秦嶺大熊貓棲息地保護和可持續經濟發展項目覆蓋了整個秦嶺地區,項目旨在探索和建立大熊貓棲息地保護的有效手段和機制,以及可持續資源利用和經濟發展模式。 濕地與淡水保護
WWF在全球50多個流域開展濕地與淡水保護及流域綜合管理示範工作。在1998年洪水之後,濕地和淡水生態系統保護也成為WWF在中國的主要工作領域之一,通過與國家林業局等相關部門的合作,先後在濕地恢復、濕地替代生計、濕地保護區網路建設、重建江湖季節性生態與水文聯系、提名國際重要濕地、濕地宣傳教育、流域綜合管理政策倡導等方面開展了大量工作。
1999年,在WWF荷蘭分會的支持下,「攜手保護生命之河」長江項目首先在湖南啟動,在西洞庭湖、青山垸(湖)、西畔山洲等開展濕地恢復、保護與可持續利用等工作,通過發展濕地替代生計、促進社區共管、協助建立保護區並不斷提高其能力、宣傳教育等途徑,推動洞庭湖地區濕地的保護和可持續利用。同時,支持江西省山江湖開發治理委員會總結鄱陽湖流域綜合管理的經驗與教訓,以此推動洞庭湖流域、赤水河流域的流域綜合管理工作。
在此項目的影響下,2002年匯豐銀行(HSBC)通過其「投資大自然」項目支持WWF在湖北啟動了以「重建江湖聯系,恢復長江中游生命網路」為目標的「恢復長江生命之網」——WWF-HSBC長江項目,開展了湖北省濕地保護網路建設、推動「灌江納苗」工作以重建江湖聯系、實施基於社區的濕地保護與恢復示範、水生生物資源保護、作為白鱀豚和江豚棲息地的天鵝洲故道群濕地保護等項目,這些工作將為恢復江湖聯系、探討長江中游湖泊保護與可持續利用、建設長江中下游的濕地保護網路與白鱀豚江豚等珍稀物種保護網路等提供有力的支持。
與此同時,WWF建議並與中國環境與發展國際合作委員會(「國合會」)共同資助成立了「國合會流域綜合管理課題組」。該課題組於2004年10月向國務院提交了《推進流域綜合管理,恢復中國生命之河》的政策建議報告,為促進中國流域水資源、流域生態系統的「良治」出謀劃策。報告中建立「長江論壇」的建議已被27家單位採納,首屆長江論壇於2005年4月在武漢成功舉辦,通過了《保護與發展——長江宣言》,一致贊同通過對長江流域實施綜合管理,來確保實現防洪安全、飲用水安全和生態安全等三大目標。
WWF一直與國家林業局等合作,推動《中國濕地保護行動計劃》的制訂與優先項目實施等,提名國際重要濕地、支持濕地類保護區的基礎調查、保護區管理人員培訓、濕地類型保護區的管理等。在WWF的協助下,2002年2月2日(世界濕地日)和2005年2月2日,中國兩次新增23個國際重要濕地,其中2002年新增的14個國際重要濕地被WWF總部評為來自中國的第一份「獻給地球的禮物」;與國家林業局、上海市農林局合作開展「崇明東灘自然保護區可持續管理項目」,探索「國際重要濕地」的建設與管理;與國家林業局等合作,組織了2004年、2005年長江中下游六省市的同步水鳥調查,為長江中下游地區濕地保護區網路建設和國際重要濕地的提名工作準備了詳實的基礎數據。
WWF還與國家林業局《濕地公約》履約辦公室共同合作,自2001年以來連續組織「濕地使者行動」,分別以「把知識帶回家鄉」、「走進國際重要濕地」、「追尋通江湖泊」、「生命之河:從高山到大海」、「還長江生命之網——長江行動」等為主題,在全國各地系統地開展了濕地科普與宣教活動和調查工作。累計參與競標社團有226個,有131個大學生環保社團、1500多名師生成為濕地使者直接參與到該活動中來,足跡踏遍中國黑龍江、長江、黃河、瀾滄江流域的20個省、市、自治區和泰國、寮國、越南、柬埔寨、緬甸5國境內的湄公河流域,直接將濕地保護、恢復與可持續利用知識傳遞給數百萬濕地地區的基層幹部與群眾。 森林的發生和發展時代,距今已有6億年的歷史,經歷了裸蕨類草叢、小型森林和蕨類森林,最終發展到今天被子植物佔主要地位的新生代森林。
中國疆域廣闊,自然條件復雜,森林資源豐富,但是,森林自由生存的生態環境始終受到人類活動的干擾和侵害。在距今8000-7000年前原始農業出現時,森林的砍伐即已開始。隨著農田的開墾、生活需求的增加以及不斷發生的戰亂和社會動盪,在中國國土范圍內,森林覆蓋率從距今四五千年的60%下降到明末清初的12。5%。新中國成立後,中國森林資源得到一定的恢復,1973年到1998年開展的五次森林資源清查報告反映出中國的森林覆蓋率從12。7%增加到16。55%,森林蓄積
量從86。56億立方米增加到112。67億立方米。但是,中國人均森林面積和人均蓄積量仍在世界排名120位以後,並且與森林密切相關的生態問題表現十分突出,包括水土流失、土地沙化、江河斷流、地質災害頻發、珍稀野生動植物棲息地環境惡化、生物多樣性銳減等。
為了從根本上改變中國生態惡化的現狀,增加森林資源及其質量,中國政府從1998年開始相繼啟動了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退耕還林工程、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三北及長江流域等重點防護林建設工程、野生動植物保護及自然保護區建設工程、重點地區速生豐產林基地建設工程在內的六大林業重點工程,在較短的時間內使中國森林覆蓋率提高到18%,其對中國生態建設的長期影響將不斷體現。
WWF北京辦事處林業項目結合國家重點林業工程,在長江上游岷山地區以及東北和內蒙古地區開展了大熊貓和東北虎棲息地森林保護和恢復項目,向國內介紹並引進了最新的景觀保護理念和方法,通過建立保護區、提高保護區管理有效性,及探索社區和企業參與的共管機制,使呈現破碎化的棲息地得到連接和恢復。同時,為了提高中國森林資源的質量和可持續利用,把森林認
證和產銷監管鏈認證引入中國,協助政府有關部門制定相關的國內標准,幫助森林經營單位提高管理水平和對森林資源的可持續利用。為了減少中國進口木材需求增長對南美、東南亞等天然林豐富地區可能產生的不利影響,WWF北京辦事處成立了中國森林貿易網路(CFTN), 鼓勵在中國(包括香港和台灣)的從事木材貿易和生產的廠商,通過加盟全球森林貿易網路組織,促進合法採伐和貿易,推動可持續森林經營和可信賴的森林認證。與此相關的大豆和棕櫚油圓桌會議(RSPO)也是林業項目的工作重點,旨在鼓勵有影響力的廠商通過參加圓桌會議承諾促進有利於森林土地可持續發展的經營。 「人類是可持續性發展關注的中心,他們有權利與自然和諧相處,過一個健康而有價值的人生。」——《里約熱內盧宣言》(1992年)
世界自然基金會(WWF)頒發的活動證書
可持續發展作為一種發展戰略在1992年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上被正式提出後,即為國際社會廣泛接受。這一戰略的實施意味著人類對傳統發展模式的反思和對變革的呼喚,意味著人類需要重新認識和調整人與自我、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關系,而這種調整即意味著人的思想與行為的深刻變革。在這一過程中,教育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為「為全世界人民把一個聽起來抽象的概念——可持續發展——轉為現實」 ,這在本質上就是一個教育的任務。
可持續發展教育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主要力量,它提供了人們將社會理想轉為現實的能力。通過可持續發展教育,人們可以更好地了解我們所生活的這個星球,了解到威脅人類未來的世界問題:如貧困、環境惡化、健康、沖突和人權的侵害等之間的復雜而互相關連的關系;通過可持續發展教育,人們將掌握為了可持續的未來所必需的知識和技能,並具備進行積極的社會變革所需的價值觀、行為和生活方式,從而「建設一個認知人類尊嚴的人道的、平等的、和關懷的和諧社會。」
為推動可持續發展教育在中國的開展,以實現WWF的最終使命,1996年,WWF在北京正式設立辦事處之時,就創建了教育與能力建設項目(原環境教育項目)。
經過近十年的建設與發展,該項目始終貫徹「能力建設、資源開發、政策影響和網路構建」的工作策略,並通過與中國教育部、國家環保總局、國家林業局等政府部門,高校學術科研機構,社區,宗教團體以及地方相關NGO合作,開展了一系列項目,成功地將可持續發展教育的理念、內容和方式方法引入中國的正規教育和社區可持續發展教育領域。
教育與能力建設項目在中國開展的項目有「中國中小學綠色教育行動」、「香格里拉可持續社區」、「青少年愛水行動」、「香格里拉河流與湖泊」、「巴珠可持續社區」、「滇西北社區能力建設」、「藏東社區保護與和發展」、「地球的孩子」 等。同時,該項目也為WWF 在中國的其他項目提供教育和能力建設方面的支持,並承擔資源開發、經驗總結和成果分享的職責。 能源與氣候變化項目
「我們現在對減緩氣候變化採取的行動越少,未來需要適應氣候變化的難度就越大。」 --Stern Review
在過去的100年裡,地球溫度已經上升了0。74攝氏度;北極氣溫升高是全球
平均值的兩倍,北極海冰每10年以3%的速度消失;地中海、非洲南部和部分南亞地區的乾旱趨勢加重;熱帶和亞熱帶地區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乾旱的時間和強度增加,強降水和熱浪發生的頻率增加,熱帶颶風的強度加大;大氣中二氧化碳的濃度為地球65萬年以來的最高值,比工業化前約高35%。IPCC第四次評估報告再次證明了全球氣候變化已是一個不爭的事實,而且90%是因為人類活動排放的溫室氣體所致。眾多獨立的研究表明,人類只有將氣溫升高控制在2攝氏度以內,才能避免氣候變暖對自然環境、人類和全球經濟產生災難性影響。我們仍然有足夠的時間來實現這一目標,但前提是一些必要的決定必須在近幾年內達成。
緊迫性:需要在未來五年內,真正落實推動低碳技術開發和應用的政策和措施;任何延遲都會加大減緩氣候變化的難度和成本; 野生物貿易項目
TRAFFIC (野生物貿易研究委員會)創建於1976年,是由WWF(世界自然基金會)與IUCN(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合作支持成立的野生物貿易研究項目,其目標是確保野生物貿易不會對自然環境構成威脅。
TRAFFIC 總部在英國,全球共設立了21個辦公室,形成一個全球性工作網路,是全球最具規模的野生物貿易監測組織。TRAFFIC 的工作重點之一是協助CITES (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秘書處開展工作。在這方面,TRAFFIC已積累了近30年的經驗。
1996年,東亞野生物貿易研究委員會(TRAFFIC East Asia)開始在中國開展工作,並於2001年在WWF辦公室設立中國項目,即東亞野生物貿易研究委員會中國項目(TRAFFIC East Asia - China Programme)。
東亞野生物貿易研究委員會在中國的項目力求以葯用動植物資源保護為切入點,通過與政府相關部門、醫學界、高等院校以及企業的交流與合作,使葯用動植物的使用逐漸找到可持續利用的有效途徑,既合理利用自然資源,又有效地遏制非法的野生葯用資源貿易。
東亞野生物貿易研究委員會中國項目強調TRAFFIC在野生物貿易過程中的預警作用,通過定期的市場調查,對可能因貿易導致瀕危的野生物種,提前向有關部門發出預警,以引起有關方面的關注,及時採取相應的措施來保證貿易不造成物種的瀕危。
每年,東亞野生物貿易研究委員會中國項目將定期出版通訊,介紹瀕危動植物資源的現狀,探討資源可持續利用的方法,交流國內外野生動植物貿易及其控制的信息。
通過在中國開展的各項工作,東亞野生物貿易研究委員會中國項目希望能夠為制止非法野生物貿易、保證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和生物多樣性提供可借鑒的經驗與教訓,與國內外各個不同的組織一同為中國乃至東亞地區的生物多樣性保護做出更多的貢獻。 全球協作,走向哥本哈根,實現中國的低碳未來
WWF
氣候變化給人類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戰。為應對這一挑戰,在未來50年內,全世界必須改變生產和使用能源的方式。如此巨大的變化需要我們的領導人制定良好的政策,並迅速行動。
於2012年到期的《京都議定書》,是最重要的、也是唯一一份為工業化國家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量設定具有約束性目標的國際法律文件。所有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UNFCCC)成員國將於2009年12月齊聚丹麥哥本哈根,就2012年之後溫室氣體減排目標進行協商。這次的全球新協議是我們使全球氣候變化能保持在正常范圍內的重要機會。世界自然基金會(WWF)正在與許多合作夥伴——民間社團、政府、社區和私營部門共同努力,以實現公正、有效、科學的全球氣候協議。
WWF對哥本哈根氣候變化協議的期待
WWF
哥本哈根氣候變化協議為使全球實現清潔能源經濟,減少氣候變化帶來的威脅性影響提供了一個重要的機會。WWF希望看到我們的領導者們就形成一個公正、有效以及科學的氣候變化協議達成共識,此協議應包括:
# 到2050年使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在1990年的基礎上減少80%
# 2020年之前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達到峰值
# 到2020年發達國家二氧化碳排放量在1990年的基礎上減少40%
# 支持發展中國家,尤其是最脆弱的國家採取措施適應氣候變化
# 為向低碳經濟過渡提供便利
# 向發展中國家提供清潔技術,以及足夠的資金和能力建設
# 支持WWF的零砍伐森林目標 黃海——生物多樣性之海。在2006年12月發表的黃海生態區潛在保護區域圖的指導下,中國和韓國當地社區即將擔當起黃海生態區的保護義務。2007年9月7日,為期7年的黃海生態區保護支援項目在北京啟動。
保護黃海里的生命
廣闊的黃海海域被中國和朝鮮半島環繞著,其大陸架的生物多樣性極其豐富。從古至今,人們一直享受著黃海豐富的漁業資源。WWF將包括黃海、渤海和東海北部在內的460000平方公裏海域劃定為「黃海生態區」,該生態區被確定為WWF全球最優先保護的200多個生態區之一。
黃海生態區保護支援項目的目標是使海洋生態系統更加健康完整,並使海岸居民的生活更加富足。松下電器為本項目提供了全部資金保障。
2008年9月7日,WWF與韓國海洋研究院(KORDI)正式公開接受小額基金的申請,這些小額基金將用於支持地方社團和組織的宣傳保護活動。
以優先保護區為基礎的行動計劃
2002年7月,WWF、韓國海洋研究院(KORDI)及韓國環境研究所(KEI)三方啟動了黃海生態區規劃項目,通過科學分析保護生物多樣性所需的關鍵棲息地,來確定優先保護區域。作為該研究項目的成果,黃海生態區潛在保護區域圖於2006年12月被公布。該圖已被聯合國開發計劃署採納。
黃海生態區保護支援項目將以黃海生態區潛在保護區域圖以黃海生態區為基礎,支持中國和韓國的當地社區開展具體的生物多樣性保護活動。
願景宣言:黃海生態區支援項目將與合作夥伴攜手實現如下願景:到2020年,讓黃海中所有維持生物多樣性的關鍵棲息地得到有效的保護和管理,讓最有生態、經濟和文化價值的物種種群得到恢復和發展,並改善海洋生態系統的健康狀況,使之發恢全部服務功能,造福沿海社區。 作為一個全球性的獨立的環保組織,WWF在淡水保護、森林保護、氣候變化、野生動植物貿易等方面已經具有相應的領導力和影響力。WWF也開始拓展其傳統的業務領域,其中的一個發展方向就是與上述保護項目密切相關的跨項目的政策領域工作。科學發展與國際政策項目(簡稱為政策項目)致力於推動中國的「科學發展」即可持續發展,也承擔WWF全球網路之間與中國相關的政策工作的溝通、協調和實施。
啟動與開展政策領域的工作,一方面來自於WWF相關保護項目的要求,另一方面也是實現WWF在2007年北京年會上發布的有關生物承載力和生態足跡這兩大目標的保證措施之一。我們期望通過加強對政策的影響和關注,注重各領域間的相互聯系,使得政策項目為WWF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提供相關的政策支持和信息服務,進而提升WWF的影響力,為促進中國的可持續發展貢獻力量。
按照WWF中國項目辦公室「五年保護發展計劃(2005~2010年)」,為應對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的挑戰,政策項目將著力於以下三個主要方向:即貧困與環境(包括補償機制和生態補償)、消費或可持續生活方式(生態足跡)和貿易、投資與金融(是對消費與可持續生活方式方面的有力補充,目的在於「綠化」供應鏈環節。此外,政策項目也承擔與「中國環境與發展國際合作委員會」(國合會)的聯系和合作事宜。
開展的政策研究課題主要集中在貿易與投資、銀行信貸原則和生態足跡等方面。
推動可持續的對外貿易與投資
世界自然基金會
2007年4月,WWF發布了《重新思考中國境外投資》報告。由於中國對外投資飛速發展,整個世界都需要重新考慮現有的全球經濟發展模式。報告建議在自然資源供應方、產品和服務生產製造方以及消費方之間建立對話機制,促進全球循環經濟。
中國的對外貿易總額已處於全球前列,但是也面臨一些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比如向可持續貿易方式轉變、減少中美與中歐之間摩擦、提升在全球分工中的地位等。WWF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在內的政府和研究機構合作,旨在尋找可持續性貿易機會,促進外貿結構升級,探索可持續的對外貿易發展戰略。
同時,我們密切關注中國公司在海外對自然資源(比如木材)投資時面臨的機會與挑戰。我們將與有關部門合作並協調全球網路資源,對經濟和環境效益進行綜合分析,推動海外投資的可持續性發展。
銀行信貸原則
WWF期望與相關的金融研究機構合作,分析中國銀行業的改革進程及其發展趨勢,通過引入國際上公認的環保信貸原則,提升國內銀行的環境意識,促進可持續發展策略在銀行業和其他金融服務業的推廣。WWF正在與國內重要的銀行合作,分析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改革後的發展趨勢,探討引入可持續的信貸原則的可行性,為國內銀行業制定可持續發展策略做出積極的貢獻。
中國生態足跡研究
「生態足跡」是計量人類對生態系統需求的指標,包括人類擁有的自然資源、耗用的自然資源、以及資源分布情況。WWF(中國)與中國環境與發展國際合作委員會合作開展了「中國生態足跡」的研究。《中國生態足跡報告》將致力於提高社會公眾認知度、促進中外專家之間的聯合研究、並為中國高層領導決策提供政策建議。國合會和WWF共同委託總部位於美國的環球足跡網路(Global Footprint Network)與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來負責研究和分析工作。該項目的中期研究報告將於2007年11月份完成,最終報告將於2008年上半年發布。 對環境的廣泛關注已經改變了商界人士看待世界的方式。與他們的客戶、股東、員工及其家庭一起,他們日益認識到保護自然是符合每個人的利益的。他們相信,為了我們自已的安康,也為了子孫後代的幸福,採取一切可以採取的行動來保護我們地球上的自然財富是每一個地球人的責任。
自然保護的社會呼聲日益響亮,這一外在動力正推動著商界加強與WWF及類似機構的合作。因為這種合作既能為企業帶來收益,也能為自然界帶來益處。
WWF企業合作夥伴正是為設在中國的企業提供的交流與合作平台,我們希望與那些承諾承擔社會責任,並希望成為改善環境而努力的企業成為戰略合作夥伴。
『陸』 台灣圓桌課程是騙局嗎
去過一次圓桌的拜訪,感受到溫暖和關注,隨報了一階,希望是在日本上課,被要求現場支付16500人民幣。那是17年10月中。到了19年初,突然想起來還有這事,一年多了,一直沒有人通知上課。打電話給聯系人,說是有人18年9月聯系過我,沒有聯繫上。營銷時的急迫與付錢後應該交付的漫不經心,天壤之別的態度。決定要求退款,多次協調,2月底終於拿到退款,只退了11550,70%。
『柒』 成都一點企業管理咨詢有限公司的師資力量
高級培訓導師
資深企業培訓師
市場營銷及客戶管理專家
一點慈善基金創始人 資深企業培訓師、EMBA、市場營銷及企業管理專家。曾任香港金馬國際集團中國內地市場營運總監。專注於企業營銷策劃與企業管理、團隊文化建設的研究,具有10年企業管理、運作經驗和4年企業培訓經驗。曾為數百家企業的數萬人次進行企業管理、溝通等專題培訓。其對於管理、策劃的獨到見解,一針見血的剖析,加以富於變化的培訓風格和風趣幽默又富有激情的語言,更是贏得了廣大學員的充分認可。他認為:培訓的根本是抓住本質、弄清規律,必須結合企業自身特色,盲目的學習是沒有意義的。其課程內容的主要特點在於重視實效性與可操作性。曾輔導培訓過:四川省人民醫院、成都一汽、拉法基、成都鐵路局、中國工商銀行、四川鹽業總公司、四川省航天工業總公司、湖南有色集團、中國建設銀行、貴鐵物流公司等。。。 日本歸國資深管理專家,成都一點企業管理咨詢有限公司(中國NLP學院成都分院)首席導師。 擅長於將國外先進管理理念、工具及方法與中國傳統管理模式有機融合,具有極強實戰性與可操作性。被學員譽為「可以改變你人生觀及管理哲學思維」的中國式管理專家。
曾輔導培訓過:宜賓五糧液、綿陽長虹、四川豐田、綿陽九院、重慶長安、一汽大眾、藍劍集團、科龍電器、湖南普惠、艾特航空、中國十九冶、綿陽雙匯、瀘天化集團、高金食品、成都長運集團、啟明星集團、四川煙草總公司、中國電信、中鐵二局、成都市委組織部、成都工商系統、四川稅務系統、峨眉、九寨、黃龍景區、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署成都特派辦、華西醫院為代表的醫療系統、全友家私為代表的傢具業等多家單位。
2008年至今長期兼任(香港)中頂國際董事局及四川中頂集團常年管理顧問專長領域:端木先生接受過長期專業訓練,十餘年的咨詢實踐,曾為千餘家企事業單位提供過咨詢服務,對企業組織流程優化設計、生產質量管理等都有深刻的見解和豐富的實戰經驗,專精領域:1、熟通ISO9001、ISO14001、OHSAS18001等國際標准和產品認證;2、熟通五常法(5S)、新舊QC七大手法、質量管理、績效管理等現場及領導藝術的輔導和培訓。3、精通職業經理人塑造培訓,自主開發的職業經理集訓課程,自2006年已主講過六百餘場公開課,多次特邀為客戶量身訂造提供各種培訓,內訓服務客戶上千家。 張國維博士, 早年在香港,中國,美國及英國受教育,工作及服務。他獲得理學學士、理學碩士、工程碩士、工商管理碩士、榮譽法學博士、榮譽理學博士。張博士是一位著名的資深工程師,且在過去的二十五年積極及不遺餘力的參與服務社會的工作, 更是一位資深教育及培訓貢獻者。 在最近十年,張博士積極學習, 鑽研及提供有關「提升自我價值」,「發揮個人潛能」,「積極人生,擴闊視野」及「商業心理工作坊」等培訓課程。 張博士獲得的證書及獎狀繁多,其中最特出的要算: 全亞洲首位榮獲1980年在瑞士注冊的國際NLP專業學會頒發的「資深導師 (FMT)」
由美國NLP大學頒發的「特別授權導師」。全球只有19人享有此榮譽。
美國NLP大學頒發的「國際導師及顧問」
美國Advanced Neuro Dynamics頒發的 「注冊NLP導師」
美國ABNLP學會 頒發的「注冊導師」
美國催眠治療師注冊局 頒發的「注冊催眠治療導師」
美國時間線治療師?學會 頒發的「注冊時間線治療?導師」
生命動力中心導師學院 頒發的 「注冊導師資格」 及
「商業輔導教育」認可資格
美國「卡內基訓練」頒發之「沖破障礙獎」,「人際關系獎」,
「傑出表現獎」,「宏效演講技術」,「願景獎」和「最高成就獎」
美國培訓及發展專業學會 (ASTD)頒發的「領導及發展企業專才」
英國管理專業學會 「資深會員」
英國行政管理專業學會 「資深會員」
英國管理專業學會香港分會主席 1998 - 1999
香港品質管理協會委員 2001 - 2005
職業安全健康局委員 1995 - 2001
香港工程師學會副會長 1998 - 1999
香港大學客席講師 1995 - 1998
上海同濟大學技術顧問 1993 - 1996
香港職業訓練局 (訓練委員會) 委員 2002 - 2004
香港理工大學課程顧問 1996 - 2004
香港城市大學課程顧問1997 - 2003
澳洲Griffith 大學顧問及榮譽教授2000 - 2004
英國Central Lancashire大學顧問 2003 - 2004
張博士更獲得無數的嘉許獎狀。如榮譽博士、榮譽顧問、榮譽教授,美國加洲大學的「Regents Fellow」及香港理工大學傑出校友等。 馬來西亞籍華人。
美國The NLP and Coaching Institute授證NLP專業教練
美國NLP University授證 NLP高級執行師
美國Anchorpoint Institute授證臨床催眠治療師
美國臨床催眠治療師協會授證臨床催眠治療師
對薩提亞家庭治療模式,九型人格,系統排列等學問有深入研究
戴志強先生 曾任美國跨國公司亞太區總經理,帶著20多年豐富的工商管理經歷,深入研究西方心理學、催眠學、系統排列等學問,四年前開始在中國傳播獲得世界各界認可的學問NLP,是最優秀的華人NLP培訓師之一,後隨美國NLP教練界大師Jan Elfline、Tim Hallbom、Nick Le Force等研究NLP教練技術,是第一個在中國以中文傳授NLP教練技術的華人培訓師。
戴志強先生具有敏銳的洞察力,擅長於與人的潛意識溝通,其教練能讓人發掘潛能,超越自我,特別其具有豐富的工商管理經驗,了解企業的運用規則,所以,其教練在企業運用特別出色。他的課程不但有實質的理論,更有實際有效,操作性強的方法和技巧。使學員在課堂上即能有效掌握,培訓後馬上可以運用到工作和生活上,達到立竿見影的效果。
導師心聲:作為一個有著多年培訓經驗的企業培訓師,除了培訓,我還做了許多個人和企業輔導的工作。我從來未停止過尋找、選擇更好的培訓和輔導方法。NLP和教練技術的結合,讓我看到了一個全新的、讓人驚喜的途徑,這兩者的深度結合,讓我的培訓、輔導工作效果完全達到我和當事人的期望。與此同時,我也更輕松,更加享受這一過程。
我的使命是研究更多使人成功快樂的學問,並且把這些學問在中文世界裡傳播。所以,在中國開辦NLP教練技術課程讓我非常興奮與期待。我願意看到管理者用NLP教練技術管理得更輕松,更有效果,個人用NLP教練技術使自己更快的心想事成。 中國NLP學院創辦人,從事培訓工作十餘年,喜歡周遊世界,因經常帶團出國考察著名企業,行內人稱「團長」。 ◎國際NLP學院(IANLP)授證 NLP導師;
◎ABNLP協會會員;
◎美國The NLP and Coaching Institute授證NLP專業教練;
◎太平洋國際薩提亞學院認證執業薩提亞家族治療師;
◎香港九型性格學會授證九型性格導師;
◎經濟師;
◎中國企業家聯合會授證管理咨詢師。 首席教練
NLP執行師 其教學風格注重互動,強調體驗,善於引導學員全情投入。他的課程不但有實質的理論,更有大量生動案例和精彩互動練習,觸動心靈,令人深省。帶給學員操作性、實用性較強的方法和技巧,使學員在課程中既能有效的掌握,還能夠靈活運用於工作和生活中,達到立竿見影的效果。
六年多來,累計培訓人數近五萬餘人,在開創性、實用性、實戰性、啟發性方面獨樹一幟,深受廣大合作夥伴與企業管理人的好評和肯定。被學員譽為:改變人生的心靈導師。
曾輔導培訓過:四川航工業總公司、一汽汽車有限責任公司、四川建設發展集團、雲南省衛生廳、三九葯業、攀鋼鋼鐵、中頂建設、四海集團、四川省建設銀行,二重集團、甘肅電投集團、四川高新投資、瑞雲集團,高金食品,成都電業局,成都鐵路局,四川煙草工業有限公司… 中國NLP學院成都分院——成都一點企業管理咨詢有限公司簽約講師 禮儀訓練專家,客戶服務及管理導師曾為多家企業做過專業的禮儀訓練和職業形象輔導,對現代禮儀有著深厚的功底和獨到的見解。其課程以訓練為主,提倡「讓禮儀變得更簡單」,有極強的可操作性,能夠讓學員立即產生改變。從事服務行業管理及培訓工作多年,擅長於客戶的服務和管理。能夠幫助企業實現客戶管理的真正價值。
授課風格:「簡單易行」「現場實踐」,親和力強,通過口授、手授、身示等多種方式,將理論演變為「簡單易行」的動作訓練,使學員學到並做到,通過後期跟進服務,讓學員堅持做到,真正實現培訓落地! 國家二級職業指導
師GCDF全球職業生涯規劃師
國家三級心理咨詢師
中國企業EAP高級講師
華西精神衛生中心災區援助心理咨詢師 成都一點企業管理咨詢有限公司教練, 效能訓練專家;中小企業教練,心態管理導師;從事咨詢和培訓事業近五年時間,潛心研究體驗式培訓,專注於團隊建設、潛能激勵、拓展訓練等培訓。目前培訓時長累計達到2000小時,培訓人數達到1600人以上。
培訓風格: 以思想引導為主,啟發學員的思考,運用工具、練習、項目、故事、分享等多種方式進行教學,讓學員在互動的游戲中去感悟其中蘊含的深刻道理,善於創造歡快、輕松的培訓氛圍,理性而不失幽默,善於分析案例情景分析,讓學員在快樂中思考,學習,讓學員們領悟到培訓相關更深入的知識和文化。
曾培訓客戶:電子十所、西南空管局、西部航空、民航西藏區局、省委黨校、綿陽九院、紫光華宇、東方電機、攀成鋼集團、國騰集團、中國電信、通用水務、伊誠房產、建川集團、上海文廣互動、華潤集團陽光財險、北控水務等。 資深企業管理及培訓顧問, 曾供職於跨國公司以及民企從事管理工作,工作內容涉及市場營銷與人力資源管理兩大職能,有超過10年的企業管理及培訓經驗。
近年來長期擔任中小企業管理咨詢顧問,輔導內容涉及:商業模式與經營管理、管理流程梳理、管理技能訓練、SOP工作行為訓練、員工職業化訓練、團隊訓練等領域。
成都地區曾合作機構:智聯招聘、天府人才網、人力資源報、美途教育等。
近年來曾先後為以下企業提供培訓及咨詢服務:建設銀行、四川信合、智聯招聘、天府人才網、太平洋百貨、遠東百貨、成商集團、華碩電腦、諾基亞、麓山國際、森宇物業、高金食品、百江投資、通威股份、川化集團、江口淳集團、新希望集團、雙流國際機場;上海大眾、恆基偉業、三星電子、三一重工、長豐獵豹、湖南廣電傳媒、電腦商報、名都花園、恆偉葯業、人本集團、艾特集團、珍奧集團等… … (排名不分先後) 德國歸國學者
國學應用專家
高級健康咨詢專家曾擔任眾多省部級領導健康顧問, 更具有多年企業管理、咨詢及培訓經驗。善於將中國傳統哲學思維運用到現代企業管理當中,實戰功底扎實。
自小研習中醫,熟讀《皇帝內經》、《本草綱目》等中醫經典。其面診、手診的功底更是令人嘆為觀止。圍繞下醫治病、中醫治人、上醫治國的管理思想,能從企業表面現象挖掘其深層問題,並即時給予解決。
其課程風格詼諧風趣,氣氛熱烈,能夠寓教於樂,讓學員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到實戰技能。 心理咨詢專家資深學法(學習方法)設計師
中國心理學家協會會員
華西精神衛生中心災區援助心理咨詢師 蘇茜·史蜜夫女士畢業於美國猶他州大學及維珍尼亞州理工學院;取得輔導學的學士及碩士學位。在接觸NLP文化後,她覺得這門學問博大精深,所以努力鑽研。早已取得NLP的執行師,高級執行師及導師資歷並獲美國催眠導師學會頒發的專業催眠師證書。 其後蘇茜女士於1980年與Tim Hallbom共同創辦了Anchor Point Institute (美國猶他州的NLP學府)。為個人,企業及政府機構提供實用的NLP技巧訓練課程。至今她已在美國及世界各地培訓了過千學員。
課程卓越之處在於教授的實用技巧都能被活用於生活中。而且蘇茜女士最出色之處是無論怎樣繁復的程序,她都能把它化繁為簡,使人易於學習及掌握。 鄭振佑 振佑博士(Dr. Paul Jeong,美籍韓人)
大師級認證教練、4D系統認證教練、全球教練公司(GCC)的創辦人及董事。國際教練公司是韓國最大的教練公司,在教練培訓和教練公司隊伍中較為活躍。國際教練公司的最頂級教練將協同30多名行政人員一同提供國際水準的教練服務。
學歷
◎New York Parsons Univ. Communication Design 學士, Fuller 大學院領導力碩士, Fuller 大學院 Master Degree
Candidate in Coaching Leadership
◎Regent University, Coaching Study Doctoral Degree
經歷
◎MCC, Master Certified Coach (ICF 國際教練聯盟認證大師教練) & IAC國際教練協會亞洲Certified Coach
◎現ICF 國際交流聯盟Executive Coaching Summit 成員
◎IAC 國際教練協會亞洲第一位認證專業教練& IAC 國際教練Board Member
◎取得21個國際教練認證資格證
◎著作:Paul Jeong《教練指南》《 教練領導力》《 和我的孩子做朋友教練》《專業生涯教練》《生涯教練(感觸) 父母教練》《力量意識》等書籍 林文采博士,由著名薩提亞大師John Banmen博士強力推薦薩提亞導師
美國心理輔導學博士
美國臨床輔導學博士
著名的薩提亞臨床督導及課程導師
馬來西亞薩提亞中心首席導師
從事輔導二十五年,擔任廣播電台心理輔導節目主持人十五年。目前在馬來西亞、中國等地進行教學、輔導工作。因其以美國心理學博士的功底學習薩提亞模式,所以,是目前市場上不可多得的理論架構與個案治療並重的薩提亞導師,跟林博士學習薩提亞,不單可以獲得治療,心靈成長,更重要的是你也可以掌握薩提亞模式,用在你的工作和生活中。 台灣省淡江大學 公共行政系法學士
ABNLP美國神經語言程序學考證局高級執行師
TLT 美國時光線治療協會執行師
NGH 美國催眠治療師學會催眠訓練師
AAH 美國催眠治療師學會催眠訓練師
ABH 美國催眠治療考證局催眠治療師
白宮談判顧問羅傑.道森:優勢談判授證講師
國際課程MONEY & YOU 華文ITP 授證培訓講師
績效背景:2002 美國百萬圓桌俱樂部MDRT會員;2003 年度業務大會業績競賽會長(年度第一名);2003 美國百萬圓桌俱樂部MDRT會員;輔導台灣東南旅行社企業營銷部 營業額成長300%;輔導沃馬保險經紀人,業績標准全面提升300% Jeffrey K.zeig博士,米爾頓.艾瑞克森基金會會長,該基金會是唯一在艾瑞克森生前創立,並得到其家庭積極參與的權威性世界催眠組織,包括催眠大師:斯蒂芬.吉利根,NLP大師羅伯特.迪爾斯,激勵大師安東尼羅賓等人均積極參與該組織的活動。
Jeffrey K.zeig博士作為大師級的治療師和心理學家,在世界超過40個國家主持工作坊,是許多大學和教學醫院爭相邀請的著名導師。Jeffrey K.zeig博士編寫,合編,撰寫或合著超過20本心理學書籍,這些作品已被翻譯成11種外語,其中《跟大師學催眠--米爾頓?艾瑞克森治療實錄》和《艾瑞克森:天生的催眠大師》已在大陸出版發行。
『捌』 台灣園桌會議是什麼組織
圓桌會(RTC, Round Table Club),建於2009年,是一個自發性的維基網路組織。名稱來自於圓桌會議,希望以和平手段,來尋求解決中文維基裏的問題和方法,塑造一個少爭議,多交流的環境。
圓桌會議(亞瑟王的騎士)聯合國安理會和其它國際會議,以及在舉行國際政治談判時,大多開圓桌會議 。
圓桌會議的歷史起源:以前中外會議,尤其是那些正式的會議或宴會,非常講究主賓的席位座次 ,一般都是讓主、尊、長者居中而坐,賓客則根據其身份、地位、輩分,一左一右,依次安排在主位的兩面。
(8)台灣圓桌基金會擴展閱讀:
公元5世紀時,英國的亞瑟王想出了一個辦法,即他和他的騎士們舉行會議時,不分上下席位,圍著圓桌而坐,這樣就避免了與會者席位上下而引起的糾紛。
於是便形成了「圓桌會議」。圓桌會議不分上下尊卑,含有與會者「一律平等」和「協商」的意思。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國際會議便多採用圓桌會議的形式。
這些新問題能否有效及時地解決,直接關涉著圓桌會議的成功與失敗。因此,圓桌會議客觀上要求有一個組織活動的指導原則、行為規范。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圓桌會議
『玖』 台灣的風俗習慣
春節,是我國人民的傳統節日。美麗的寶島台灣與祖國大陸血肉相連,息息相關。台灣過年的民間風俗,跟祖國大陸基本相同,但也有其獨特之處。天燈就是一種非常特色的台灣主題游
。
圍爐
在台灣,大年夜全家大小,圍坐在放有火鍋的圓桌上一起聚餐,叫做「圍爐」。參加「圍爐」的人,不論大小,桌上的每樣菜都得下筷子。平常滴酒不沾的婦女,也
要象徵性地喝一口酒,以討吉利。「圍爐」時桌上的每樣菜都是很有意思的:魚圓(丸)、肉圓取意「三元」,象徵團圓。蘿卜,台灣和閩南一樣叫「菜頭」意為
「好彩頭」有吉兆之意。全雞的「雞」,台灣語諧音「家」即「食雞起家」。一些油炸食物,因為經過油煎火炸,以示「家運興旺」。蚶,台灣詰解作「胖」。吃
蚶,取意「發財發福」。「圍爐」進的蔬菜,也不用刀切碎,洗凈連根煮熟後,吃時也不咬斷,而是從頭到尾,慢慢地吃進肚裡,以祝父母長壽。「圍爐」時,如果
家裡有人外出,來不及趕回,也要突出一個席位,把這個人的衣服放在空位上。表示全家大小對他的思念。
走春 「走春」,是台灣民間對「拜年」的一種俗語,至今仍很盛行。走春的人每到一家,彼此都說些吉利話,主人都會拿出以朱紅色木盒或九龍盤盛的糖果,並端甜茶,熱情招待,表示主客之間的親密。客人告辭離去時,主人和客人向對方的孩子互贈紅包。
吃長年菜
新年春節里,台灣同胞有一種吃長年菜的習慣。所謂長年菜,其實就是那種莖葉很長,帶有苦味的芥菜。今日台灣,人們的各種活動,迷信色彩比較重。他們認為這
種菜,葉長,絲長,象徵命長。有的人在煮時還故意加上一些長長的粉絲,說這樣綿綿不斷,吃了可以長生不老。一般人都知道,蔬菜具有吸油的功能。新年春節
里,大魚大肉,油油膩膩的,吃點蔬菜不僅可以解油,而且還能調劑胃口。所以,台灣同胞新年春節里吃「長年菜」的習慣,是一種很符合科學的飲食之道。
避債戲
過去,台灣過年時,民間有這樣一項別開生面而又富有人情味的節目——「避債戲」,就是大年三十晚上,一些寺廟演戲。那些欠有別人債款而年前又無法還清的
人,為了躲避債主上門催債,便偷偷地跑到廟前的「避債戲」台前「看戲」這時,如果討債或收賬的人,硬是闖到「避債戲」台下來找人要錢的話,不僅會惹起「公
憤」,而且必遭「群打」,討個沒趣。這台戲,從除夕一直演到新年的早晨。這樣,那些躲債的「看戲」者,也就可以安然無恙地回家「歡度」新年了。這一習俗,
如今在台灣民間的一些鄉村裡仍然保持。
每到農歷臘月二十三「祭灶」日這天,台灣同胞都要穿上好衣服,在家中供上豬、羊、雞、鴨、魚之類禽畜海鮮,以及甜瓜、糖果、香茶等供品,再燒香放鞭炮,為灶神送行,冀望其「上天言好事」。而從這天起,「過年」也就開始了。 除夕之前,台灣同胞也都要進行全面大掃除和整理庭院居室,紛紛備辦年貨,忙得不亦樂乎。 到了除夕這天每家每戶往往先將象徵新春祥瑞、萬事如意、招財進寶等內容的春聯,貼在自家的門窗、糧囤、豬圈、井台等處,爾後在堂屋供桌上擺設供品、香燭,以祭拜祖先並迎接他們"回家過年"。從這時開始,燃放煙花、爆竹之聲此伏彼起,熱鬧非凡,而且一直延續到大年初一的早晨。 除夕之夜,島內全家人都要歡聚在一起「圍爐」,即一家男女老少團團圍坐在火爐或火鍋旁吃年夜飯(或叫「團圓飯」)。這一餐當然要格外豐盛。 年夜飯中,除要吃象徵全家團圓的魚丸、肉丸和寓有「食雞起家」之意的雞肉,以及表示「年壽長久」的韭菜,還有各種極富地方風味的油炸食品、湯圓、年糕,特別是吃「烏龜豆沙年糕」(一種用刻有烏龜形狀的木模壓制而成、內包豆沙餡子的年糕),則有益壽延年之意。此外,還有一種鹹味蘿卜年糕,食用時需經火烤熱後再用紫菜包起來吃。它除了具有解葷腥、調口味之作用外,又含有來年「好彩頭」之祝願(台灣地區稱蘿卜為菜頭,與「彩頭」諧音)。 年夜飯吃過之後,便是長輩們給子孫贈送「壓歲錢」的給法也頗具特色:年齡大的孩子,其"壓歲錢"是用紅紙預先包好遞到他們手裡的;而年幼孩子的「壓歲錢」,則是大人們事先用紅線繩纏好並系成一個小套環,套在他們頸項上的。
正月初一這天,人們都會早早起床,梳妝打扮和洗漱停當之後,便開始了極富人情味的互相拜年、請安、祝福,以及走親訪友或游覽公園等等,迎來送往,熱鬧而愜意。人們普遍沉浸在歡樂、慶賀、幸福、美滿的節日氛圍之中。
大年初二,是新女婿帶著妻子去丈人家拜日子。女婿登門,女兒回到娘家,自然更有一番情趣。
初三這天,被台灣同胞視為不吉利之日。人們多不出門,晚上也早吃早睡,這也是鬧中取靜的休息良機。
初四,是迎接「灶神」下凡的日子,自然又得熱鬧一場。
從大年初五日開始,許多人便開業的開業,上班的上班了。
初九這天,相傳是"天公"的生日,家家戶戶都需備下最好的美酒佳餚並燒香祭拜、演戲誦經,為這位"天公"祝壽。此乃一年一度新春佳節的最後的一天
此後,接踵而來的「元宵節」,乃是整個春節的最後一幕。這天,每個家庭都要按傳統習慣吃湯圓、賞花燈。在圓月之下,各式彩燈競放光明,並有舞獅子、耍龍燈、迎「鼓仔」等活動,豐富多彩,令人炫目耀眼。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