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基金管理 > 中國海絲基金會

中國海絲基金會

發布時間:2021-07-30 16:12:59

A. 為什麼中國要推廣海絲文化

想法可以!設計要有創意有內涵有文化有故事歷史才有設計可言!啥是設計!設計就是一樣普通的事物通過假設來變的不普通!有他不普通的道理結構合理可以推敲的通!文化也是一樣!也要有人來推廣!這么推廣就要人來設計推廣的方案!以中國人歷史文化行動來推廣方正簡單的理解!設計是智慧的結晶不是去改變而是要讓他更加美好!所以才要推廣!

B. 中國網海絲頻道主編是誰

中國網海絲泉州頻道現任總編輯是許火龍。
許火龍,男,漢族,1984年11月出生,福建省安溪縣人,畢業於福建省警官職業學院,現任第十二屆泉州市政協委員;中國網海絲泉州頻道主編;泉州市泉風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董事長;《泉州旅遊》雜志主編;第四、五屆豐澤區政協委員;泉州市僑聯委員;豐澤區黨風政風廉政監督員;泉州市僑商會副會長;泉州市企業與企業家聯合會副會長;泉州市廣告協會副會長;安溪許氏宗親會副會長;榮獲第十二屆泉州市五四青年獎章、泉州市文化產業優秀人才、泉州市高層次人才等榮譽。

C. 海絲是什麼

海絲文化
泉州是中國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起點,至今仍擁有眾多十分珍貴的有關「海上絲綢之路」的文物古跡,造就了自己獨具特色的「海絲」文化。泉州的東西雙塔、洛陽橋、安平橋等古建築,以其宏偉的外形和豐富的內涵展示了一個時代的燦爛文明。泉州的清凈寺、聖墓、老君造像等宗教勝跡,都用無聲而有形的語言述說了泉州文化的多元性。泉州的宋代古船、九日祈風石刻、鄭和下西洋的碑刻等古文物,又見證泉州曾經有過的中外經貿文化交流的昌盛繁榮。所有這些,讓人沐唐律宋韻之遺風,發思古之幽情。還有泉州南音、木偶等......

D. 五音山海絲文化傳承,徵文書信格式

論壇上,澳門基金會主席吳志良,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王健,華僑大學校長、海上絲綢之路研究院院長賈益民、台灣旅美學者湯錦台等四位資深學者圍繞澳門如何抓住發展新機遇、拓展合作新領域、促進可持續發展,結合地區間經貿關系發展和澳門在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所扮演的角色各抒己見,交流看法。
今年國家重點實施「一帶一路」構想、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海上絲綢之路不僅是一條商業通路,也是思想與知識交流的途徑,澳門作為近代中西文化的交匯點,作為中國最早對外開放的城市之一,發展空間巨大,正積極構建中國與葡語國家經貿合作的服務平台和世界旅遊休閑中心。
澳門貿易投資促進局代主席劉關華表示,澳門和晉江兩地關系源遠流長,關系密切,晉江是許多澳門人的故鄉。澳門特區政府十分重視參與「一帶一路」的建設,將發揮澳門自身獨特優勢作用,與晉江互通互聯,參與和助力「一帶一路」的建設,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地區的合作。

E. 海上絲綢之路慈善基金會屬於國企嗎

顯然不是,注意這類慈善基金需在民政部門備案,可以登錄民政部網站查詢。

F. 上屆世博會(2008年)西班牙的薩拉戈薩的中國館怎麼樣

2008年西班牙的薩拉戈薩的中國館簡介:
在中國960萬平方公里的大地上,河流縱橫,湖泊星羅棋布。世界第三大河長江、第五大河黃河,自國土之西發源,浩盪東行6000餘公里,注入太平洋。

像非洲的尼羅河、亞洲的底格里斯河、幼發拉底河以及恆河一樣,大江、大河也催生、哺育了中國文明。中國人依水而居,墾田耕種,生息繁衍,逐漸形成了獨特的政治體制、經濟模式、哲學思想、科技發明、文學藝術、傳統習俗、體育競技、園林建築。中國的文明史長達5000年,傳承至今。

中國人崇拜水、敬畏水、觀察水、思考水、贊美水、親近水。中國人研究水的特性並利用它來為人類服務,從江河的流動中感悟人生的短暫與永恆。中國人認為水是智慧的象徵,可以啟示人們做人的道理以及治理國家的方略。

中國館以「人與水,復歸和諧」為主題,面積1200平方米,分五個展出部分。中國館展示水在中國的歷史與現狀、水與中國人的生活,進而展示中國的文明。

部分一

黃河在中國的北方、長江在中國的南方自西向東奔流到海。大地上還有無數的河流,千姿百態。湖泊好象是大地的眼睛。成長在黃河流域的文明,中國人稱作「黃河文明」;成長在長江流域的文明,中國人稱作「長江文明」。「黃河文明」與「長江文明」是中國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國館在此部分展示黃河文明與長江文明,探討水與中國文明發生、發展的關系。

中國的河流(地圖)

水鍾(時間裝置)

視頻播放

實物陳列

部分二

在5000年的中國文明史中,黃河與長江等大江、大河引發的水患曾經帶給中國人深重的災難。長江大洪水平均10年一次,從公元前602年至1938年的2540年間,黃河的水患年份有543年。

中國的文明史,是一部中國人與水患抗爭的歷史。中國大地上的一處處水利工程,是中國人意志、智慧與力量的證明。在大自然帶來的挑戰與人類堅強應戰的過程中,中國文明綿延傳遞。

中國館在此部分重點展示中國的治水工程,同時介紹古代「海上絲綢之路」。

都江堰(裝置及視頻)

都江堰,公元前256年建造完成,迄今仍在使用。

京杭大運河(視頻)

大運河,公元605年開鑿,全長1800公里。

中國水利工程(視頻)

三峽工程(裝置)

南水北調工程(裝置)

開封考古斷層(視頻)

古代「海上絲綢之路」(展示櫥窗)

「海上絲綢之路」是中國古代與東南亞、南亞、非洲乃至地中海國家貿易和文化交通的海上通道。它的起點在中國東南部和南部沿海。如同「陸路絲綢之路」一樣,這條海上絲綢之路最早形成於2000年前的秦漢時期,發展於三國隋朝時期(公元220年至618年),繁榮於唐宋元明清(公元618年至1911年)時期,是當今世界已知的最為古老的海上航線。

公元1405年——1433年,中國的鄭和率領兩萬七、八千人、兩百餘艘船七次下西洋,歷時二十八年,航程萬余里。在中東方向,鄭和船隊最遠航行到沙烏地阿拉伯的麥加城;在非洲方向,鄭和船隊最遠航行到莫三比克的貝拉港;歷經亞、非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

部分三

影視廳。

放映影片《水德》。

部分四

生命起源於水。在現代社會,人類對物質生活的強烈追求,導致對環境保護的漠視,對水缺乏尊重。

中國傳統的哲學思維,講究人與自然的和諧,以平等之心觀天地萬物。這種思維對現代處理人與水的關系,不無啟發。

中國館在此部分演示生命與水的關系,提倡人與水復歸和諧。

互動裝置

立體影像系統

部分五

2010年上海世博會宣傳區。

2010年的世博會將在中國的上海市舉辦,時間為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主題為「城市,讓生活更美好」。

中國館重要活動
1.中國館館日

7月1日為中國館館日。中國館館日將舉行升旗儀式、簽字儀式、館日開幕式、歡迎宴會、參觀展館等官方活動。此外,中國四川省的成都市在中國館館日開幕儀式和招待晚宴上組織文藝表演,西班牙中西合作發展基金會組織館日當晚的舞龍表演。

2.「成都周」

7月1日至7月7日為中國館「成都周」,介紹其秀麗的自然風光、歷史久遠的建築、獨具魅力的民俗風情。

成都市位於中國的西南部,是一個有著2300年歷史的文化名城,常住人口近1300萬。目前,成都市是中國西南地區的科技、商貿、金融中心和交通及通信樞紐。

始建於公元前250年左右、歷時2000多年一直效益不衰的都江堰水利工程,位於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是中國古代人治水智慧的結晶。

3.「上海周」

9月8日至9月14日為中國館「上海周」,將在世博園內舉辦「上海周」開周儀式、巡遊演出、第六屆世博會論壇和「上海周」閉幕式等活動。

上海市位於中國的東部,是中國第一大城市,也是中國經濟最發達的城市之一。2010年的世界博覽會將在中國的上海市舉辦,目前已有205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確認參展。

為期3個月的2008薩拉戈薩世博會於9月14日正式閉幕。中國館自6月14日開館至9月14日閉館,在會黨組、會領導的正確領導下,中國館組委會具體指導下,經全體工作人員共同努力,中國館3個月的展示運行安全順利,接待參觀者180餘萬人次,日平均近2萬人次,最多一天接待4萬多人次。9月14日正值中秋佳節,正在世博園考察的徐滬濱副秘書長代表萬季飛會長慰問中國館工作人員,感謝大家的辛勤工作。
中國館以「人與水,復歸和諧」為主題,展出面積約1200平方米,是本屆世博會各國家館中面積最大的外國館之一。中國貿促會先後派出50餘名工作人員,並及時根據館內實際情況對工作進行調整。

作為中國館展出期間最重要的活動,7月1日,2008年薩拉戈薩世博會中國館館日開幕式在薩拉戈薩市世博園隆重舉行。館日當天舉行升國旗儀式、文藝表演、歡迎宴會。來自成都藝術劇院、成都市川劇院、成都市文化藝術學校和成都市二十一女子舞團的約20位藝術家和小演員們為到場嘉賓獻演了極具中國特色和民族文化底蘊的精彩表演。 9月8日至9月14日,中國館在世博園內舉辦宣傳2010年上海世博會的專題推介活動「上海周」。「上海周」包括開周儀式、巡遊演出、第六屆世博會論壇和「上海周」閉幕式等活動。

據初步統計,中國館開館3個月來,先後接待來自各國及國際組織的VIP團組78批,近800人。參觀中國館的VIP團組成員包括皇室成員、各國政府及國際組織領導人、高級政府官員、大型企業負責人等。參觀中國館的皇室成員有:西班牙王儲菲利佩夫婦,西班牙王後索菲亞、日本皇太子德仁;參觀中國館的政府及國際組織領導人有: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肯亞副首相Uhuru Kenyatta;參觀中國館的高級政府官員有:巴西國內合作部部長利瑪Gddel Lima,韓國知識經濟部副部長Lee Joe Hoon,日本參議院議員、參議院議員事務局長木俁佳丈,馬來西亞文化、藝術和遺產部秘書長諾麗莎•賈得,坦尚尼亞貿工部長Mary M. Nagu,國際展覽局秘書長岡薩雷斯·洛塞泰斯,越南旅遊總局局長,西班牙工業部部長米蓋爾· 塞巴斯蒂安,西班牙駐華大使、俄羅斯聯邦政府辦公室副主任Lurill Genadievich Androsov、馬來西亞旅遊局副秘書長等。日本豐田汽車株式會社名譽會長、愛知世博會內閣總理大臣特使豐田章一郞先生等各國商界代表也參觀了中國館。

參觀過中國館的中國貴賓有:中國全國人大副委員長蔣樹聲、中國駐西班牙大使邱小琪、中國貿促會會長萬季飛、中國水利部副部長胡四一、國家海洋局副局長陳連增、上海市市長韓正、上海市副市長楊雄、上海世博會中國政府代表華君鐸、上海世博會執委會副主任鍾燕群等。來自北京、上海、浙江、山西、山東、廣東、安徽、湖南、內蒙、河北、河南、江西、廣西、寧夏、新疆、湖北、黑龍江、江蘇、澳門、吉林等省市的代表團也先後參觀了中國館及世博園。

G. 泉州海絲之路徵文詩

海絲」泉州「不能忘卻的歷史

中國古港口眾多,像廣州、寧波等不但是古代知名港口,即使到了今天仍然是對外通航的重鎮。泉州雖然在宋元時期輝煌一時,但之後便逐漸退出歷史舞台。

在上世紀80年代中後期,國際「海上絲綢之路」研究興起,泉州以其歷史地位備受世人關注,並且在國際上占盡無限風光。在眾古港中,泉州的成名是必然也是偶然,泉州海交館館長王連茂先生向記者講述了泉州「成名」背後的故事。

大使作媒,泉州抓住歷史機遇

上世紀90年代初,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組織了海上絲綢之路考察活動,分別走訪了那些在古代世界海上貿易中佔有重要地位的港口城市,泉州通過積極努力,成為本次考察活動的代表性港口,並從此成為國際上「海絲」研究的領跑者。

據介紹,當年,聯合國在選擇考察地點時,廣州是中國惟一的港口,且被定為國際研討活動的主辦地。正是由於當時中國駐阿曼大使的熱心推薦,改變了考察團原來的計劃,使泉州一躍取代廣州成為此次重點考察的中國古港。

在此次考察活動中,阿曼是重要的組織國,阿曼國王還借給聯合國一艘萬噸級豪華游輪,以供考察使用。在1988年的國慶節,原中國駐阿曼大使袁魯林先生應邀出席阿曼民族文化遺產部舉行的宴會,阿部長告訴袁大使,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准備考察海上絲綢之路,行程是從義大利的威尼斯到日本的大阪,其中,中國的考察點定在廣州。

袁大使聽了,隨口便問阿部長:「你們怎麼沒有想到泉州呢?那裡有你們阿拉伯民族的清凈寺、聖墓,還有阿拉伯後裔……」

阿部長十分驚訝:「中國沿海還有這樣的地方?我們還沒聽說過呢!能不能給我們一些材料看看?」

這次看似無意的談話,袁大使一直記在心裡,回國後,他立即給當時的泉州市市委書記和海交館王館長寫了一封信。接到信後,市委市政府立即批示海交館在1個月內組織好相關材料,以便呈送給中央有關部門。

遠在千里之外的中國大使,是如何知道泉州海交歷史的呢?原來,袁大使與泉州還有一段不解的緣分。解放初,袁大使曾在福建省委宣傳部任職,因為工作關系常來泉州,對泉州的「海絲」文化有一定了解。之後不久,袁大使便調離福建,沒想到幾十年後,袁大使遠在異國他鄉還情牽泉州。正是袁大使的這份熱情和細心,成就了今天的「海絲」泉州。要不然,泉州光輝燦爛的古代文明還一直被掩蓋在歷史的長河裡,不為世人所知。

毛遂自薦,泉州感動國內外官員

袁大使的來信,對於泉州來說,無疑是從天上掉下來的喜訊。海交館立即組織了一批歷史文化工作者,在20天內趕出了一本介紹「海絲」文化研究的書籍,對泉州的海上交通史作了詳細的介紹。

當年,王館長全程組織和參與了此事。他說趕寫的那本書書名很長、很特別,叫做《為了海上絲綢之路考察活動的圓滿成功》。研究者們在書中明確提出:聯合國組織海上絲綢之路考察活動,如果沒有泉州參與,就等於陸上絲綢之路沒有西安一樣,是令人遺憾的。書中大量介紹了泉州豐富的海交文物,還附送了世界各國海交歷史與文物的研究資料。整理成冊的書及錄像等材料,被送到此次國際考察活動的「中國委員會」,即中國教科文組織手裡。

王館長說,不論是陸上絲綢之路的西安、蘭州,還是海上的廣州,沒有一個是「自己找上門的」。泉州的「毛遂自薦」,引起了中央有關部門的極大興趣,也感動了許多專家。時任中科院歷史研究所所長的陳高華先生,恰好是這次考察活動的咨詢委員會委員,他也被泉州人的熱情所感動,為把泉州列為考察點積極奔走。

1989年3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再次召開會議,確定海上絲綢之路考察點,陳高華先生在會上提出中國政府要求增加一個考察點———泉州。結果之好出乎人們的預料,不但所有與會委員一致通過,而且還表示將所有活動及學術研討會放在泉州舉行。

H. 什麼是海絲文化

海絲文化即海上絲綢之路文化。通過海上絲綢之路,中國還傳播著民族工藝和儒道思想,對「海上絲路」沿線國家和地區以及歐洲各地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甚至掀起了「中國熱」。其中,瓷器和茶葉對世界有著很大的影響。

歷史證明,由海上絲綢之路帶動的不同文化的交流碰撞,推動了世界的進步和發展,國際化視野的開放交流也因此成為世界發展的思想共識。

當下,中國正在啟動與東盟及世界各國共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重大戰略,歷史上曾創下的海洋經濟觀念、和諧共榮意識、多元共生意願,將為國家發展戰略再次提供豐厚的歷史基礎。「友善、包容、互惠、共生、堅韌」的海上絲綢之路的文化內涵,對於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對於中國與世界更深層次的互動,無疑具有深刻的啟迪和極其重要的當代意義。

拓展資料

海上絲綢之路,是古代中國與外國交通貿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也稱"海上陶瓷之路"和「海上香料之路」,1913年由法國的東方學家沙畹首次提及。

海上絲路萌芽於商周,發展於春秋戰國,形成於秦漢,興於唐宋,轉變於明清,是已知最為古老的海上航線。中國海上絲路分為東海航線和南海航線兩條線路,其中主要以南海為中心。

閱讀全文

與中國海絲基金會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炒股可以賺回本錢嗎 瀏覽:367
出生孩子買什麼保險 瀏覽:258
炒股表圖怎麼看 瀏覽:694
股票交易的盲區 瀏覽:486
12款軒逸保險絲盒位置圖片 瀏覽:481
p2p金融理財圖片素材下載 瀏覽:466
金融企業購買理財產品屬於什麼 瀏覽:577
那個證券公司理財收益高 瀏覽:534
投資理財產品怎麼繳個人所得稅呢 瀏覽:12
賣理財產品怎麼單爆 瀏覽:467
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管理暫行規定 瀏覽:531
保險基礎管理指的是什麼樣的 瀏覽:146
中國建設銀行理財產品的種類 瀏覽:719
行駛證丟了保險理賠嗎 瀏覽:497
基金會招募會員說明書 瀏覽:666
私募股權基金與風險投資 瀏覽:224
怎麼推銷理財型保險產品 瀏覽:261
基金的風險和方差 瀏覽:343
私募基金定增法律意見 瀏覽:610
銀行五萬理財一年收益多少 瀏覽: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