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華夏文化遺產基金會會長耿瑩是金信網的股東嗎
這個就需要你自己親自查詢了。
目前我們國家對公司的審核和公開化的要求還是比較高的,國家工商總局要求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責任公司,要對外披露自己的財產、股東、董監高等人員信息,你可以登錄國家工商總局的「全國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查驗企業基礎信息。網址:http://gsxt.saic.gov.cn/
該網站無需注冊,於2014年3月1日正式運行。目前可查詢大陸全部省份企業的工商登記信息,具體包括企業基本信息(營業執照上的全部內容)、股東及其出資、董監高成員、分支機構等。但企業的歷次變更登記及股權質押信息尚不能查詢。
根據國務院年初注冊資本登記改革的最新要求,今年起,工商企業年度報告、工商部門對企業的行政處罰也可於此查詢。
2.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基本情況是什麼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簡稱非遺協會,成立於2013年11月6日,其隸屬於文化部,是一家以保護和傳承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為己任的社會團體法人機構。
自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公布以來,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工作,就被提升到了空前的高度。因而,非遺協會的成立不僅是中國政府高度重視當代文化事業發展的重要舉措,更是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中的一件大事。
作為我國唯一一家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非遺協會是在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並入文化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之後發起成立的,協會的法定代表人由現任文化部非遺司司長馬文輝兼任。
協會以「宣傳、保護、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為宗旨,以提升我國人民群眾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意識為目的,旨在通過發展協會會員、召集論壇會議、舉辦產品拍賣會等多種形式的經濟活動起到保護和發展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作用。
非遺協會的業務范圍廣泛,包括:調查研究、信息收集、舉辦展覽、專業培訓、咨詢服務和國際合作等方面,同時,協會還承擔著致力於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相關機構、團體的經濟和文化交流工作。
因而,建立非遺協會這樣一個國家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機構,不僅能夠有效組織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各項工作,同時對我國履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締約國的義務,行使好中國作為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成員的各項權利都具有重要意義。
同時,為了給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工作提供相對穩定的經濟基礎,協會還專門設立了非物質文化遺產基金會(簡稱非遺基金會)。作為一家由民政部特批的公募基金會,非遺基金會將完全採取非營利性的方式進行運營,將募集資金完全用於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並承諾劃撥募集資金的30%用於推動我國非物質文化發展的經濟化、產業化。
除此之外,非遺協會還專門設立官方網站,力圖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形式,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推廣工作做出貢獻。
3. 為什麼說文化是可持續發展的關鍵
有三個方面的因素,為你奉上,請你參考:
1、
文化修復帶動經濟社會發展
30年前,西方工業化建築模式占據了主導地位,而我們生活的城市,則在不斷放棄傳統建築的遺產。對此,我們於1977年成立了「阿迦汗世界建築獎」,並建立了一個托拉斯基金,開展了一系列學術交流活動,推動了9個國家20個不同建築項目的建設。每個項目都用了大約10年時間完成,帶來了很多投資和遊客,提高了當地百姓以及邊緣地區百姓的生活水平。
最近10年來,這個項目的投資總額高達18200萬美元,有超過25%是來自於我們的合作夥伴,這個數字聽起來不大,但它實現了很大的效應。
就像2005年,在開羅最貧窮的街區,有20萬居民幾百年來就生活在建築廢墟中。我們大膽地修復那裡的各種寺廟、宮殿和城牆,當地居民則參加了各種文化遺產修復技能培訓班,超過200名當地居民參與了修復工作。我們從一開始就定下一個目標:每一個重建項目,都必須帶動社會的發展。如今,那裡成了非常活躍的文化聖地,居民收入增長遠遠超過整個開羅地區的增長度,整個社會都在改變,以前各種邪惡的社會現象已經看不見了。
做這些事情,我感受深刻的是,只要做好規劃,文化修復必然會產生良好的社會和經濟影響。無論在什麼樣的情況下,文化都可以通過一種非常獨特和顯著的方式,幫助人們實現追求高品質生活的理想。
2、
文化是再次征服生活的力量
2010年1月海地大地震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承諾要為搶救海地文化遺產竭盡全力。海地文化遺產國際協調委員會在此背景下得以成立,該委員會與海地地方當局合作,為海地政府修復文化遺產提供協助。
事實上,我們也用了很多藝術的方式來幫助當地人。
比如,組織一些年輕藝術家在那裡舉行星空下的電影節,讓人們去講述每天各自所經歷的災難,然後去經歷這些考驗。
再比如,通過像視覺藝術、動畫、歌舞、電影形式來增強社會的凝聚力,吸引當地很多民眾一起來歌唱,讓他們感受到,當家園被破壞了的時候,文化仍然存在著。
因此,藝術或者說文化有它獨特的意義,是我們再次去征服生活的力量,去重獲尊嚴的力量。我們的重建工作,充分考慮了海地的文化特色、前景以及文化遺產,怎麼來實現他們當地的美學特色,以實現他們的民族自豪感。
我認為,最好的援助就是能夠真正幫助走出困境的援助。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世界旅遊發展組織一直在幫助海地來完成這樣的一個重大挑戰。受到我們的感染,海地人權和法律部長還創立了一個名為「財富十字路口」的計劃,讓那些生活在貧困街區的藝術家能夠獲得一些支持,讓他們不再處於被邊緣化的狀態。
3、
文化產業提升城市文明
中國城市化經過30年的高速發展,已經從粗放式發展階段進入內涵式發展。
過去城市以建設摩天大樓為榮,現在城市更注重提升文明形象,增加百姓文化認同。重大文化項目影響巨大,在推動城市文明發展過程中起到了關鍵作用。
比如萬達武漢中央文化區,以文化為核心,兼具旅遊、商務、居住等功能的項目,成為武漢市旅遊的必游之地,百姓休閑的首選場所。
再比如我們的萬達院線和美國MC院線,不僅豐富了中國人民、美國人民群眾業余文化生活,也給企業帶來了非常好的經濟效益。
所以從我們企業發展特別是文化產業投資的實踐可以證明,投資文化產業是企業的機遇,也是社會的需要,既能取得良好的經濟效應,也能夠產生突出的社會效應,企業大力發展文化產業,必將為社會的和諧發展,必將為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作出重要的貢獻。
4. 中國已有15個項目被列入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了嗎
據報道,4月19日來自我國的4個項目在論壇上獲得了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的正式授牌,加上原有的11個糧農組織農業文化遺產,我國已有15個項目進入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保護大家庭,項目數量位居世界第一。
據悉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GIAHS)是聯合國糧農組織在全球環境基金支持下,聯合有關國際組織和國家,於2002年發起的重大行動,旨在發掘傳統農業的寶貴經驗財富,探索世界農業可持續發展的新途徑。
5.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再次增加!申遺的好處是什麼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安是指作保非物質文化遺產生命力的各種方式。包羅表演藝術、社會鄉規民約、禮儀、節慶有關宇宙空間和宏觀世界的學問和施行、民俗手工藝。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所暗含的部族成心的旺盛價值、思慮方式、想像力和學識覺察,是保安本國學識地位和學問主導權的基本據悉。
據此,保護非遺文化遺產哪怕保護人類學識的代代相承,塑造社會學問的根底,保安知識的多樣性和創造性,維護社會頻頻向前進化,持有重大的歷史含義。非遺文化遺產同日而語人類自是和啟蒙運動的歷史女屍,都從不同的邊和領域揭示這必定的歷史狀況,體現史前庶民的思想道德和得法程度,它們價值和表意是一貫的。
6. 中國華夏文化遺產基金會的基金會標志
標志主體由麒麟、基台和橄欖葉三部分構成,圖案標識下方配以「中國華夏文化遺產基金會」中英文字樣。
1、氣宇軒昂的麒麟,象徵著祥瑞和仁愛,它仰天長嘯,喚醒著全社會提高保護文化遺產的意識,同時它長嘯的頭部是回頭,意味著不忘過去,表達著基金會保護文化遺產的決心。
2、深厚穩固的基台,意為華夏文化的「宏大感、歷史感、民族感」,象徵著華夏文化博大精深、傳承有序和多元結構、平台廣闊是天,是大有作為,同時也代表基金會的精神——為了中國的文化遺產保護事業努力拚搏,自強不息。象徵著中國的文化遺產保護事業在基金會工作里的重要性。
3、左右九對橄欖葉,象徵世界和平美好,社會和諧發展。同時也象徵中國的文化厚德載物,欣欣向榮。
7. 中國華夏文化遺產基金會有私募基金嗎
中國華夏文化遺產基金會是公募基金會,是中國文化遺產發現研究、保護的社會組織之一。其業務范圍都是在公募基金上,不進行私募投資,所以,其沒有私募基金。
如果想要投資私募,可以考慮下國內比較出名的幾家大私募公司。
如有疑問,歡迎指正。
8. 世界文化遺產基金會的介紹
世界文化遺產基金會成立於1965年,是一家非盈利的私立國際組織,致力於保護修復世界瀕危的藝術、文物和建築。
9. 企業給華夏文化遺產基金會的捐款能免稅嗎
財稅〔2018〕15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財政廳(局)、國家稅務局、地方稅務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財政局: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的有關規定,現就公益性捐贈支出企業所得稅稅前結轉扣除有關政策通知如下:
一、企業通過公益性社會組織或者縣級(含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組成部門和直屬機構,用於慈善活動、公益事業的捐贈支出,在年度利潤總額12%以內的部分,准予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超過年度利潤總額12%的部分,准予結轉以後三年內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
本條所稱公益性社會組織,應當依法取得公益性捐贈稅前扣除資格。
10. 華夏佛教基金在哪裡,有做寺廟嗎
佛緣網站北京訊 中國華夏文化遺產基金會於2007年12月10日在北京舉行了首次新聞發布會,宣布中國華夏文化遺產基金會(以下簡稱基金會)成立的消息。
基金會以喚醒公民責任、募集資金保護中國文化、歷史遺產,配合政府調動社會力量,推動社會發展和經濟建設為宗旨的全國性社會公益組織。
新聞發布會上,中國華夏文化遺產基金會理事長耿瑩女士就華夏文化遺產面臨的危機感慨萬千,她用那語重心長的陳詞向社會各界發出了關注華夏文化遺產保護的呼聲。
成立於2007年8月28日的中國華夏文化遺產基金會,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登記注冊、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為業務主管單位的全國性公募基金會,主要工作是在全球范圍內發現、研究、保護、傳承、弘揚中國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據了解,該基金會是我國文化遺產領域內第一個以公開的形式募集資金的非營利社會組織,它將主動承擔「保護和傳承中國文化遺產、喚醒全社會對文化遺產保護意識」的重任,充分整合社會資源,有效使用公益基金,為中國文化遺產的繼承和可持續發展以及中華民族的文化振興做出貢獻。
作為該基金會的主要發起人耿瑩女士表示,創建基金會不僅是保護中國文化遺產的重要舉措、傳承民族文化的積極體現,也是中國人民對共同捍衛世界文明的堅定支持,更是主辦方積極落實十七大精神的重要舉措。作為社會文明的重要標志,中國華夏文化遺產基金會在調動社會資源、弘揚民族文化、挖掘民族歷史等方面將發揮不可忽視的作用。 中國華夏文化遺產基金會理事會是由社會各界熱心文化遺產保護事業的代表和主要捐贈人組成的。這支擁有豐富的市場運作經驗的團隊,在三年的籌備期里,以實地考察、文化交流與研究為目的,參與討論了多個文化遺產保護項目:赴雲南孟連實地考察當地民族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及「貝葉經」保護問題;赴銅川考察玄奘圓寂遺址情況;與德國特里爾的文化遺產保護團體進行交流,共同探討文化遺產的保護課題;參加四川非物質文化遺產大會,並探討了非物質文化遺產及傳承人保護的關鍵問題;耿瑩女士作為《中華遺產》雜志學術委員會委員參加編寫並參與相關活動;參加首屆世界佛教論壇,強調經濟與文化的協調發展。
基金會將秉承「取之於民,用之於民,造福人類」的原則,通過廣泛而又嚴格的募集和使用資金,資助與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有關的各項活動、項目及先進個人,促進中外文化遺產保護領域的合作與交流,不斷推動和提高中國文化遺產保護事業的發展水平。耿瑩女士飽含熱情地向與會人員描繪了基金會的發展藍圖:我們要積極廣泛開展國際間的項目合作、舉辦各種募捐活動。耿瑩還強調,文化遺產保護事業的發展需要全社會的關注和支持,需要媒體繼續加大對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宣傳力度,在全社會廣泛、深入、持久地傳播該事業的重要性。她呼籲更多的企業家和企業為中國經濟作出貢獻的同時,也要將保護中國文化遺產事業視為己任,在大家共同努力、人人奉獻的良好氛圍下,藉助基金會這個良好的平台,實現全民族為中國文化事業奉獻的宏偉的心願。
目前,基金會已擬定幾個重要研究領域的核心課題,實施相對長期的支持。不僅如此,基金會還將陸續開展若干圍繞保護文化遺產的大型活動。包括以尋找和保護為主旨的「華夏文化遺產萬里行」、以普及和宣傳為主旨的「中國文化校園行」、以「北京地區文化遺產標識系統」為起點的「文化名城名鎮的標識系統工程」、與奧運相結合,以展示民族文化為主題的「華夏兒童民族藝術展演」、以保護環境、創建和諧社會為主題的兒童歌舞劇「小藏羚」;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合作開展 「保護東亞傳統造紙工藝與紙張修復工藝項目」,配合國家文物局開展「第三次文物普查」。除此,基金會已於近期以實際行動,從保護絲綢之路上位於瓜州縣境內的「東千佛洞」和「鎖陽城遺址」為重點的 「中國華夏文化遺產基金會瓜州文物保護工程」開始,進行了深度的文化遺址保護活動。
通過上述項目及一系列的文化遺產研究保護活動,以國際標准科學管理的中國華夏文化遺產基金會全體人員共同表示,將以積極和高效的工作,努力喚醒廣大民眾對燦爛輝煌的中國文化遺產的保護意識,為子孫後代營造一個溫暖的精神家園,促進中外文化遺產保護領域的合作與交流,推動中國文化遺產保護事業的順利發展。(信息來源:北青網娛樂)
【轉帖即為法布施,功德無量】出處參考:http://www.foyuan.net/article-65639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