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開發商開了全款購房收據和配套費公維基金收據,為什麼不給簽合同,售樓部讓等通知是什麼意思
一般都是集中簽約的,不太清楚你這實際情況。
② 時契稅和住房維修基金是交給開發商還是交給房產局
一手房,契稅和公維都是開發商代收。
二手房,契稅交給地稅局,二手房沒有公共維修基金。公維是一次性繳納的,過戶時隨房轉移。
③ 契稅公維是什麼意思
契稅是在購房合同去房管局做備案的時候交納的,維修基金是在交房的時候交納的。契稅繳納規定如下:商品房契稅需要在備案日期後90日內交納。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第三十二條規定,納稅人未按照規定期限繳納稅款的,扣繳義務人未按照規定期限解繳稅款的,稅務機關除責令限期繳納外,從滯納稅款之日起,按日加收滯納稅款萬分之五的滯納金。
(3)北京公維基金管理中心擴展閱讀
契稅主要分類
各類土地、房屋權屬轉移,方式各不相同,契稅定價方法,也各有差異。契稅的計稅依據,歸結起來有4種:
是按成交價格計算。成交價格經雙方敲定,形成合同,稅務機關以此為據,直接計稅。這種定價方式,主要適用於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土地使用權出售、房屋買賣。
根據市場價格計算。土地、房屋價格,絕不是一成不變的,比如,北京成為2008年奧運會主辦城市後,奧運村地價立即飆升。該地段土地使用權贈送、房屋贈送時,定價依據只能是市場價格,而不是土地或房屋原值。
依據土地、房屋交換差價定稅。隨著二手房市場興起,房屋交換走入百姓生活。倘若A房價格30萬元,B房價格40萬元,A、B兩房交換,契稅的計算,自然是兩房差額,即10萬元,同理,土地使用權交換,也要依據差額。等額交換時,差額為零,意味著,交換雙方均免繳契稅。
按照土地收益定價。這種情形不常遇到。假設2000年,國家以劃撥方式,把甲單位土地使用權給了乙單位,3年後,經許可,乙單位把該土地轉讓,那麼,乙就要補交契稅,納稅依據就是土地收益,即乙單位出讓土地使用的所得。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契稅
④ 房地產上說的公維是只什麼
公維指公共維修基金。
公共維修基金根據建設部《住宅共用部位共用設施設備維修基金管理條例》([建工發〔1998〕213號)規定的住宅共用部位共用設施設備維修基金。
單位出售公房的公共維修基金由出售房屋的單位和購買房屋的職工共同籌集,所有權屬於出售住宅公共部位和共用設施設備的維修保養購買者。
根據規定,共用部位是指住宅的主要承重結構部位(包括基礎、內外承重牆、柱、梁、樓板、屋頂等)。)、室外牆壁、走廊、樓梯井、走廊通道等。
物業保修期滿後,維修基金用於公共部分和公共設備設施的大中修、更新和改造。
乙方轉讓房屋所有權時,餘款不予退還,並與房屋所有權同時轉讓。
(4)北京公維基金管理中心擴展閱讀:
住宅共用部位共用設施設備維修基金管理條例
第一條
為了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進一步深化城鎮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設的通知》(國發[1998]23號),保障住房售後的維修管理,維護住房產權人和使用人的共同利益,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在直轄市、市、建制鎮和未設鎮建制的工礦區范圍內,新建商品住房(包括經濟適用住房,以下簡稱"商品住房")和公有住房出售後的共用部位、共用設施設備維修基金的管理,均適用本辦法。本辦法所稱公有住房是指在住房制度改革和拆遷安置中向個人出售的公有住房。
第三條
本辦法所稱共用部位是指住宅主體承重結構部位(包括基礎、內外承重牆體、柱、梁、樓板、屋頂等)、戶外牆面、門廳、樓梯間、走廊通道等。
共用設施設備是指住宅小區或單幢住宅內,建設費用已分攤進入住房銷售價格的共用的上下水管道、落水管、水箱、加壓水泵、電梯、天線、供電線、照明、鍋爐、暖氣線路、煤氣線路、消防設施、綠地、道路、路燈、溝渠、池、井、非經營性車場車庫、公益性文體設施和共用設施設備使用的房屋等。
第四條
凡商品住房和公有住房出售後都應當建立住宅共用部位、共用設施設備維修基金(以下簡稱"維修基金")。
維修基金的使用執行《物業管理企業財務管理規定》(財政部財基字[1998]7號),專項用於住宅共用部位、共用設施設備保修期滿後的大修、更新、改造。
第五條
商品住房在銷售時,購房者與售房單位應當簽訂有關維修基金繳交約定。購房者應當按購房款2%-3%的比例向售房單位繳交維修基金。
售房單位代為收取的維修基金屬全體業主共同所有,不計入住宅銷售收入。 維修基金收取比例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房地產行政主管部門確定。
第六條
公有住房售後的維修基金來源於兩部分: 1.售房單位按照一定比例從售房款中提取,原則上多層住宅不低於售房款的20%,高層住宅不低於售房款的30%。該部分基金屬售房單位所有。 2.購房者按購房款2%的比例向售房單位繳交維修基金。
售房單位代為收取的維修基金屬全體業主共同所有,不計入住宅銷售收入。公有住房售後維修基金管理與使用的具體辦法,由市、縣財政部門和房地產行政主管部門共同制定,經當地人民政府批准後實施。
⑤ 蚌埠市公維基金怎麼查
蚌埠市公維基金是可以去查的
⑥ 北京房產維修基金怎麼查如何過戶
去公維中心過公維 在航天橋那 業主退不出來公維,拿著房產證和公維票去就行了
⑦ 北京市首套普通住宅公維怎麼交
北京新房的公共維修基金應該不受幾套的約束,每個城市對於公共維修基金的標准不同,北京的標准應該是你所購買的房屋總價的2%,具體實際,你可以問下開發商,理論上來說標準是2%,但也有可能開發商根據樓盤品質的定位及物業管理的標准會有所增加,所以具體還是建議你去咨詢下開發商
⑧ 公維基金怎麼用
就《北京市住宅公共維修基金使用管理辦法》出台,北京市物業管理主管部門負責人接受本報記者獨家專訪
日前《北京市住宅公共維修基金使用管理辦法》出台,上期我們將這一政策全文刊載後,有些讀者非常想了解這個政策將如何使小區公共維修基金的使用實現「透明化」,以及這一政策的出台能否使目前一些住宅小區由於公共維修基金使用帶來的種種糾紛得到徹底解決。
就公共維修基金的具體使用辦法以及此次新政策的出台將帶給物業管理行業什麼樣的影響,北京市物業管理主管部門負責人接受了本報記者的獨家專訪。
記者:新制訂的公共維修基金使用管理辦法和以往的使用辦法有什麼不同?
答:以往的公共維修基金使用辦法只是告訴買房人,你買了房就要交納總房款的2%作為公共維修基金,這筆費用是負責住宅共用部位共用設施設備的維修工程(除日常運行維修養護范圍)的中修、大修及改造、更新工程,但是在具體的使用時間、如何使用、誰來監督上業主是不知情的,這使得不了解情況的業主對公共維修基金的收取以及使用不理解,一些小區甚至還為此發生了糾紛。
而新出台的公共維修基金管理辦法則明確依照「專戶存儲、專款專用、按幢設賬、核算到戶」的原則,這樣一來,業主對公共維修基金的使用做到有賬可查、有據可依。
記者:以前的公共維修基金管理辦法規定,在小區管委會(即業主委員會)成立前,物業管理公司不得使用公共維修基金,這次政策調整在這方面是怎樣約定的?
答:此次的調整原則上還是規定在管委會成立前公共維修基金不得動用,但同時規定在特殊情況下可以使用,需要具備以下條件:1.物業管理企業應委託市國土房管局認可的專業中介機構對維修工程的必要性及費用依照相關標準定額進行評估和核算;2.經中介機構認定後,物業管理企業方可進行維修工程;3.維修工程結束後,中介機構應進行驗收,驗收合格的應出具證明,不合格的應進行返工;4.物業管理企業持維修工程結算發票及中介機構出具的證明到代管單位申請支取維修基金。
記者:管委會成立後,公共維修基金將如何使用?
答:管委會成立後,物業管理企業應在每年年初制定房屋及小區公共設施維修(包括大修、中修、更新、改造)計劃及經費預算,報管委會批准後執行。維修項目完成後,物業管理企業持管委會批準的維修基金支取證明到銀行辦理維修基金支取手續;管委會應根據竣工決算進行維修基金的具體分攤,並計入各產權人明細戶中。
記者:小區的公共設施受損是人為因素造成的,這樣的維修工程費用是否也由公共維修基金來承擔?
答:如果是人為造成的,損失由責任人承擔費用,不得動用公共維修基金。如果無法確定責任人的,按照受益人原則分攤:1.物業管理區域內住宅樓房外的公共設施的維修工程,除由專業管理部門維護管理的部分外,其餘部分的維修費用由全體產權人按建築面積比例分攤;2.住宅樓房內的共用部位共用設施設備的維修費用由該幢住宅樓房內全體產權人按所擁有的建築面積的比例分攤;3.一幢住宅有兩個或兩個以上單元門的,專屬於一個單元全體產權人使用的設施設備的維修費用由該單元門內全體產權人按所擁有的建築面積的比例分攤;在一幢住宅內,專屬於一層住宅內全體產權人使用的設施設備的維修費用由該層住宅內的全體產權人按所擁有的建築面積的比例分攤。開發企業應根據以上原則依照其尚未售出的房屋面積佔全部房屋面積的比例,承擔維修費用。
記者:如果有些小區,公共維修基金屆時沒有用完或者閑置,該怎麼處理?
答:如果維修基金閑置,經產權人大會批准,物業管理委員會可購買國債或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范圍,嚴禁挪做他用。
記者:此次新出台的公共維修基金使用辦法,會對今後我市的物業管理帶來什麼樣的影響?
答:《北京市住宅公共維修基金使用管理辦法》意義就在於:1.使業主明明白白消費,對小區的維修基金使用有了知情權,消除了業主對於公共維修基金的疑慮;2.這是一次房屋維修費用體制的重大變革。過去,房屋的大、中修費用來源於業主按年繳納的房屋維修費用,現在,業主不再按年繳納大、中修費,只有到了維修基金用完後才用再行繳納。3.有利於建立新型的物業管理體制,理順業主與物業管理公司的關系,減少矛盾和糾紛。過去,房屋的大中修由物業管理公司說了算,現在則是業主說了算,什麼時間修、修哪些部位、花多少錢,均由業主大會或業主委員會決策,物業管理公司只是負責執行。4.該辦法的出台,有利於規范物業管理秩序,促進行業健康發展,保護了買房人的合法權益,標志著我市物業管理行業的發展又向前邁進了一步。(張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