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選文科出來以後能幹什麼
1 哲學
2 社會學
3 社會工作
4 應用心理學
5 勞動與社會保障
6 漢語言文學
7 新聞學
8 廣告學
9 播音與主持藝術
10 歷史學
11 考古學
12 博物館學
13 英語
14 俄語
15 西班牙語16 日語
17 朝鮮語
18 藝術設計
19 繪畫
20 音樂表演
21 音樂學
22 作曲與作曲技術理論
23 社會體育
24 運動訓練
25 經濟學
26 國際經濟與貿易
27 財政學
28 金融學
29 法學
30 政治學與行政學
31 國際政治
32 行政管理
33 思想政治教育
理科
44 數學與應用數學
45 信息與計算科學
46 理論與應用力學
47 統計學
48 物理學
49 應用物理學
50 光信息科學與技術
51 化學
52 應用化學
53 高分子材料與工程
54 化學工程與工藝
55 材料化學
56 生物科學
57 生物技術
58 制葯工程
59 機械工程及自動化
60 工程力學
61 工業工程
62 車輛工程
63 工業設計
64 熱能與動力工程
65 材料物理
66 材料科學與工程
67 無機非金屬材料
68 材料成型與控制工程
69 金屬材料工程
70 交通運輸
71 交通工程
72 土木工程
73 食品科學與工程
74 包裝工程
75 生物工程
76 農業機械化及其自動化
77 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
78 微電子技術
79 電子科學與技術
80 測控技術與儀器
81 電子信息工程
82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
83 生物醫學工程
84 通信工程
85 自動化
86 信息工程
87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88 地質學
89 地理科學
90 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
91 資源勘查工程
92 土地資源管理
93 地球物理學
94 地理信息系統
95 勘查技術與工程
96 測繪工程
97 環境工程
98 環境科學
99 水文學與水資源工程
100 預防醫學
101 放射醫學
102 臨床醫學
103 口腔醫學
104 葯學
105 護理學
106 軟體工程
107 信用管理
108 物流工程
109 食品質量與安全
110 汽車服務工程
111 葯物制劑
112 醫事法學
113 動物醫學
114 動物科學
115 農學
116 園藝
117 植物保護
118 農業資源與環境
119 服裝設計與工程
120 物流管理
121 農林經濟管理
以下十大熱門行業人才需求量較大。
1.電子信息類。相關專業:電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信息對抗技術、信息工程、信息與計算科學等。
2.生物技術類。相關專業:生物技術、生物工程、生物資源科學等。
3. 現代 醫葯類。相關專業:葯物制劑、制葯工程、生物醫學工程、中葯學等。
4.汽車類。相關專業:車輛工程專業、汽車服務工程、熱能與動力工程、工業設計等。
5.物流類。相關專業:物流管理、現代物流等。
6.新材料類。相關專業: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復合材料與工程、再生資源科學與技術、 稀土 工程等。
7.環境 能源 類。相關專業:環境科學、環境工程、能源與環境系統工程、資源環境與科學等。
8.管理類。相關專業:工商管理類、人力資源管理、工程管理等。
9.法律類。相關專業:法學、國際法、國際經濟商業法、國際商法等。
10.營銷類。 嘬噯ф喃海祝你好運!! 如果從就業的角度考慮,相比理工科學生,文科生的選擇面顯得尤為狹窄,專業選擇的重要性也更加突出。4年之後,哪些專業將會成為就業市場上的熱門?記者在采訪中綜合了一些業內人士的看法,發現以下幾個專業有可能在近幾年內有較大發展。 1.物流專業 物流業是當代經濟發展的熱點,涵蓋了國民經濟中的海陸空交通、運輸、倉儲、采購、供應、配送、流通加工、信息、第三方物流、連鎖銷售、製造業以及與物流相關的眾多行業。中國擁有世界上最大的物流市場,物流產業也被列為四大新興產業之一。 目前,我國的物流業處於剛剛起步階段,人才匱乏成為物流產業發展的最大制約。物流從業人員當中擁有大學學歷以上的僅佔21%,據初步估算,我國物流人才的需求量為600餘萬人。 2.理財專業 經歷了股市的起起伏伏和樓市的漲漲跌跌,理財意識前所未有地深入人心——電視里的理財節目屢創收視新高,懂點兒金融知識的人一時間也成了身邊朋友咨詢的最佳對象。可以說,中國的個人理財市場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長。 因此,那些能為客戶提供全方位專業理財建議的理財師,將有可能成為最炙手可熱的人才。 專家預計,我國理財規劃師的缺口為20萬人。未來5到10年間,理財規劃師將成為國內最具有吸引力的職業。 3.心理學專業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競爭的加劇,人們的生活與工作節奏也越來越快,這讓我們每一個人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心理壓力,「心理健康」這個詞也越來越得到人們的重視。2005年年底一項心理調查報告顯示,1/6以上的中國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 因此,心理咨詢師將成為一個新興的熱門職業。很多人認為心理學專業是專門面向理科生的,但其實,很多師范類大學的「應用心理學」專業是文理兼收的。 4.會計專業 據統計,我國目前共有注冊會計師7萬多名,而根據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的需要,這個數字還差了至少35萬。巨大的人才需求缺口,使注冊會計師成為未來幾年我國炙手可熱的人才,尤其是熟知專業業務和國際事務的會計師。 記者了解到,每年進入四大會計師事務所的應屆畢業生月薪大都在五六千元,再加上豐厚的獎金,年收入會超過10萬元人民幣。中高層管理人員的年薪則在20萬到50萬元人民幣之間。 5.營銷專業 營銷師是指從事市場分析與開發研究,為企業生產經營決策提供咨詢,並進行產品宣傳促銷的人員。 在不久前在重慶召開的一次畢業生雙選會上,營銷人員成了很多用人單位招聘的重頭戲,像某家居生活廣場公開招聘的32個崗位中,市場營銷專業的人數就達20人。 近年來,市場營銷已經滲入到各種各樣的企業,企業對這方面人才的需求將繼續看好,並有繼續升溫的可能。 6.對外漢語專業 據教育部統計資料顯示,漢語教學在世界各地呈現出蓬勃發展的趨勢,世界各國中,學習漢語的總人數已超過2000萬人。目前,美國、紐西蘭、日本、泰國、韓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已將漢語成績列入大學升學科目。 由於學習漢語的人數日益增多,許多國家都面臨著漢語教師嚴重不足的局面。所以,學習對外漢語專業有著很好的就業前景。 目前在不少國家,中文教師已成為收入頗高、受人羨慕的職業之一。 7.小語種 隨著中國對外交往的不斷深入,小語種專業成為文科中罕見的「訂單專業」。 據媒體報道,在幾年前的某國際藝術節上,招募到的40名語言翻譯中,只有兩人會阿拉伯語,兩人會俄語,泰國語、義大利語、葡萄牙語等小語種人才竟沒找到。 由於供不應求,一些軍區、外事、高校、旅遊等令人羨慕的好單位,對自己相中的學生許以優厚的條件,先行簽訂協議,待畢業後立即到該單位就職。 小語種專業的畢業生主要分配去向是:外交部、新華社、經貿部、文化部、國際廣播電台、中國人民銀行等中央各部委涉外機構,以及外企、科研單位、高等院校等部門。 8.公務員 在浩浩盪盪的公務員考試大軍中,文科考生佔了大多數。公務員考試專業門檻較低,又能契合畢業生的期望值,加上考試本身也逐步規范化,很符合善於應考的文科生口味。 從專業來看,文科考生考公務員有相當的專業優勢。公務員考試中的《申論》考的其實就是考生的寫作能力和時政分析能力;行政職業能力考試也與文科考生的思維密切相關。因此,在這樣的同題競爭中,文科生明顯比理科生更具優勢。大學本科的學科專業設置劃分為三個層次: 第一層次為學科門類; 第二層次為學科類; 第三層次為專業。
(1) 大學文科目前有六大學科門類: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
(2) 各學科門類又包含著幾個學科類,具體劃分如下:
哲學:哲學類,馬克思主義理論類;
經濟學:經濟學類,工商管理類;
法學:法學類,社會學類,政治學類,公安學類;
教育學:教育學類,思想政治教育類,體育類;
文學:中國語言文學類,外國語言文學類,新聞學類,藝術類;
歷史學:歷史學類,圖書信息檔案學類。
近幾年新增較快的文科專業主要是:國際經濟貿易,市場營銷,金融,財會,經濟法,國際經濟法,外貿英語,經貿俄語,企業管理,國際企業管理,行政管理,房地產開發與經營管理,賓館管理,投資經濟管理,公共關系,文秘,涉外文秘,稅務,廣告策劃與製作,旅遊與歷史文化,社會保險與管理,經濟信息與情報等。
最近幾年,高校為了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培養復合型人才,以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有些文科專業開始兼招一部分理工科考生。這類專業主要有:哲學、管理、財會、外語、信息、檔案等。有興趣報考文科專業的理工科考生,可以根據當年各校招生簡章填報這類專業。
文科的專業有很多:中文系,新聞系,營銷系,管理系,漢語言文學,外語系,
哲學 > 哲學類 > 哲學
邏輯學 宗教學 倫理學 經濟學 > 經濟學類 > 經濟學 國際經濟與貿易 財政學
金融學 保險專業 金融工程專業 國民經濟管理 貿易經濟 信用管理 國際經濟與貿易 財務會計教育 應用氣象學 市場營銷 國際事務
法學 > 法學類 > 法學 法學類 海商法 馬克思主義學類 > 科學社會主義與國際共產主義運動 中國革命史與中國共產黨黨史 社會學類 > 社會學 社會工作
文秘 家政學 人類學 政法學類 > 政治學與行政學 國際政治 外交學
思想政治教育 國際政治經濟學
政治學類
教育學 > 教育科學類 > 教育學 學前教育 特殊教育 教育技術學 應用心理學
小學教育 科學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 英語教育 人文教育
文秘教育
文學 > 漢語言文學類 > 漢語言文學 漢語言 對外漢語 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
古典文獻 國文學專業 應用語言學專業 中國語言文化 言語聽覺科學 文科實驗班 外國語言文學類
新聞學類 > 新聞學
廣播電視新聞學
廣告學
編輯出版學
傳播學專業
新聞傳播學專業
廣播電視編導學
政治與行政管理
媒體創意
翻譯
傳播學
歷史學 > 歷史學類 > 歷史學
世界歷史
考古學
博物館學
民族學
文物保護技術專業
文物與博物館學
管理學 > 管理科學與工程類 > 管理科學專業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
工程管理專業
工業工程專業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
管理科學與工程類
信息安全
經濟與管理
工程造價
物業管理方面
信用管理
工商管理類 > 工商管理專業
市場營銷專業
會計學專業
財務管理專業
人力資源管理專業
旅遊管理專業
物流管理專業
電子商務專業
電子商務及法律
商品學
經濟信息管理
管理科學
國際商務
保險學精算
審計學
物業管理
會計電算化
公共管理類 > 行政管理專業 公共事業管理專業 ,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 ,土地資源管理專業 ,公共政策學專業 ,城市管理專業 ,公共關系學 ,社會學系 ,房地產經營管理 ,項目管理 ,社會工作 ,公共管理 ,公關文秘專業 ,文化產業管理專業 ,體育產業管理
農業經濟管理類 > 農林經濟管理專業 ,農村區域發展專業 ,鄉鎮企業管理
圖書檔案學類 > 圖書館學專業 ,檔案學專業,信息資源管理專業,會展經濟與管理 ,綜合人才培養實驗班
美術專業分為:平面設計,環境藝術,電腦藝術設計,服裝設計,展示設計,
影視動畫,廣告,舞台設計,攝影,工業造型等等。 一般是政法類(法官,檢查官,律師等)
社會類(公共管理,社會保障,基礎建設等)
經濟類(白領,一般私企管理,投資理財師等)
語言類(翻譯,外交官{這個比較難},外企員工等)
還有些偏理或轉系的不推薦,不過也要看學校實際情況按照教育部公布的高等學校本科專業,普通文科考生應該報考以下專業: (1) 哲學類 哲學類包括的專業有:哲學、邏輯學、宗教學。 (2) 經濟類 經濟類包括的專業有:經濟學、國際經濟與貿易、財政學、金融學。 (3) 法學類 法學類包括的專業有:法學、科學社會主義和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中國革命史與中國共產黨黨史、社會學、社會工作學、政治學與行政學、國際政治學、外交學、思想政治教育學、治安學、偵察學、邊防管理學。 (4) 教育類 教育類包括的專業有:教育學、學前教育、特殊教育、技術教育學、體育教育學、運動訓練學、社會體育學、運動人體科學、民族傳統體育。 (5) 文學類 文學類包括的專業有:漢語言文學、漢語言、對外漢語、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古典文獻,英語、俄語、德語、法語、西班牙語、阿拉伯語、日語、波斯語、朝鮮語、菲律賓語、梵語、巴利語、印度尼西亞語、印地語、柬埔寨語、寮國語、緬甸語、馬來語、蒙古語、僧加羅語、泰語、烏爾都語、希伯來語、越南語、豪薩語、斯瓦希里語、阿爾巴尼亞語、保加利亞語、波蘭語、捷克語、羅馬尼亞語、葡萄牙語、瑞典語、塞爾維亞 - 克羅埃西亞語、土耳其語、希臘語、匈牙利語、義大利語等 37 種外國語。 (6) 歷史類 歷史類包括的專業有:歷史學、世界歷史學、考古學、博物館學、民族學。 (7) 管理學類 管理學包括的專業有:管理科學、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工商管理、工業管理、工程管理、市場營銷、會計學、財務管理、人力資源管理、旅遊管理、行政管理、公共事業管理、勞動與社會保障、土地資源管理、農林經濟管理、農林區域發展、圖書館學、檔案學。 由於以上各專業培養的目標不同,高校可根據社會的發展和市場需求,在該專業里設定各種培養方向,如廣播電視編導專業 ( 文藝編導方向 ) 。以上科類中的經濟類、法學類、哲學類、外語類、教育類、藝術類、管理類中的專業兼招文、理考生。
② 李仲飛的科研項目
[1]廣東省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人民幣匯率價格傳遞對廣東省進出口地影響」(2010.02-2012.04)[2]廣東省委辦公廳《擴大內需戰略研究工作方案》第四專題「出口導向戰略與擴大內需戰略的辯證關系及相應對策」(2009.8-2009.12;第二負責人)[3]中山大學優秀研究生導師逸仙創新人才培養計劃「中國外匯市場的微觀結構研究」(2009.9-2010.9)[4]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金融資產配置、資產定價與風險管理」(2009.01-2012.12)[5]教育部留學回國人員科研啟動基金項目「序列相關市場中的動態資產配置與風險資產投資價值」(2008.12-2010.12)[6]事業單位委託項目「城市生活品質研究」(2008.10-2008.11)[7]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規劃基金項目「基於消費習慣的資產定價模型及其實證研究」(2007.12-2009.12)[8]政府委託課題「2010年廣州亞運會的全面風險管理」(2007.12-2008.05)[9]中山大學嶺南學院立項項目「動態投資與保險的最優策略研究」(2007.11-)[10]廣東省軟科學研究計劃項目重點研究課題「廣東省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推動自主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的政策與機制研究」(2007.10-2010.3)[11]企業委託課題「股票投資組合與風險管理系統」(2007.08-2008.01)[12]教育部直屬高校聘請外籍教師重點項目「金融工程與風險管理的模型、方法與技術」(2007-2008)[1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與香港研究資助局聯合基金項目「組合投資最優策略之研究」(2006.01-2008.12)[14]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安全第一準則下連續時間資產組合優化理論與方法研究」(2005.01-2007.12)[15]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2005.01-2007.12)[16]橫向課題「葯品粉碎設備風險評價模型研製及實時監控系統開發」(2004.06-2005.12)[17]高等學校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作者專項資金資助項目「現代金融理論的若干前沿問題研究」(2003.01-2007.12)[18]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復雜金融環境下的投資決策分析」(2002.07-2003.07)[19]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有摩擦金融市場的無套利分析」(2002.01-2004.12)[20]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有摩擦金融市場的投資組合優化與無套利分析」(2002.01-2004.12)[21]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基金研究「十五」規劃資助項目「有摩擦金融市場的無套利分析」(2002.01-2004.10)[22]中山大學嶺南學院研究基金資助項目「金融市場的計量模型與方法」(2002.01-2002.12)[23]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投資基金業的對外開放和監管」(2001.06-2002.5)[24]內蒙古自治區「321人才工程」專項資金資助項目「沖突分析的數學理論與方法的研究」(1999.10-2000.09)[25]內蒙古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集值映射的向量優化問題」(1997.01-1999.12)[26]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沖突分析的數學理論與方法的研究」(1996.01-1998.12)[27]內蒙古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多准則對策初步」(1993.07-1996.07)[28]內蒙古高校科研基金項目「多目標最優化的若干理論問題」(1992.07-1994.07)
③ 嶺南大學的校長信息
鍾榮光,字惺可,1866年生,香山縣小欖鎮人。家族頗負名望。他自幼勤奮好學,16歲考中秀才,23歲已設館授徒,25歲在科場代筆。28歲考中舉人,馳騁廣東文壇,與劉學詢、江孔殷、蔡乃煌被當時文人稱「四大金剛」。其後,鍾榮光又結識同鄉孫中山等,參與1895年廣州起義的籌餉工作。1896年加入興中會,創辦報紙,宣傳革命思想。
1899年,鍾榮光受聘美國人開辦的廣州格致書院任漢文教習,皈依基督教,並戒除作為風流文士的所有不良嗜好。1909年,鍾榮光作環球漫遊為學校籌款。1911年回國,參加辛亥革命。1912年任廣東教育司長。1913年秋留學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獲榮譽法學博士學位。1917年,鍾榮光回國任嶺南大學副校長、嶺南農科大學校長。
1927年8月1日舉行了嶺南大學交接典禮,上任後的鍾榮光、李應林對學校的教育方針進行改革,只強調以基督精神治校,不再以培養基督徒為主旨。學校的宗教色彩大為減弱,轉為注重根據本國、本地區的實情和需要培養人才的高等學府。作為校長鍾榮光盡心盡力,多次到世界各地籌款,將嶺南大學從一間基督教書院,發展成一所設有文、理、工、農,醫、商等學科的綜合性現代大學,師資力量雄厚,弟子遍全球,在海內外具有廣泛影響,並和世界上一些著名大學互相承認學歷。
鍾榮光的民族自尊心很強,他不願凡事聽命於美國人,而美國人則憑借紐約嶺南大學美國基金會保有校產產權,認為美基金執行秘書可以以顧問的身份決定學校大計。鍾榮光則要把嶺南大學辦成南中國最大規模的大學,認為校長應有管理大學的大權。美國顧問與鍾校長的矛盾由此愈演愈烈,1938年操縱校董會以年老多病為由改選鍾榮光為名譽校長,原副校長李應林接任校長之職。
在70歲自撰輓聯中,他總結自己的一生:「三十年科舉沉迷,自從知罪悔改以來,革過命,無黨勛,作過官,無政績,留過學,無文憑,才力總後人,惟一事工,盡瘁嶺南至死;兩半球舟車習慣,但以任務完成為樂,不私財,有日用,不養子,有徒眾,不求名,有記述,靈魂乃真我,幾多磨煉,榮歸基督永生。」確是一個真實的寫照。抗戰爆發,廣州淪陷,學校遷往香港。1942年1月7日,鍾榮光在憂憤中病逝於香港,終年76歲。
④ 田家炳的基金會
設立
田家炳基金會是田家炳先生於 1982年創辦,在香港注冊成立的非牟利慈善機構,專事捐辦慈善公益事業。基金會資金來源主要是田家炳先生個人及其家族公司之捐獻,從不向外籌募。
宗旨
以「安老扶幼,興學育才,推廣文教,造福人群,回饋社會,貢獻國家」為創會宗旨,致力在中國大陸及香港捐資推動教育、醫療、衛生、文娛、康樂、交通等社會公益事業,實踐「取諸社會、用於社會」的理念;倡導並創造條件促進香港與內地的學術交流;建立一個理想和諧、充滿愛心的社會,宣揚中華傳統文化和推廣道德教育;協力為國家的繁榮昌盛作出貢獻。
主要工作簡報
(捐資項目統計至2006年2月止)
香港
積極支持各大慈善機構如東華三院、保良局、博愛醫院、仁愛堂、公益金、救世軍、鍾聲慈善社等興辦社會福利活動,以「田家炳」命名的受捐單位有圖書館、療養院、老人宿舍、老人日間護理中心、綜合醫療中心各1所,家務助理服務中心、老人中心各2所,青少年中心3所,幼兒園、幼兒園5所,小學4所、中學1所及本會主辦的中學1所。在大專院校方面計有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浸會大學、香港嶺南大學、香港公開大學、香港教育學院、香港科技大學、香港城市大學和香港理工大學,資助項目包括教學樓、游泳池、學術研究基金、大學基金、獎學金和貸學金等。
中國大陸
在中國大陸31個省、直轄市、自治區均有獨資和襄資捐建項目數百宗。在全國60餘所高校捐資興建教育書院、教學樓、師資培訓中心和體育中心,另捐辦專業學校9所、中學110餘所、小學35所及幼兒園5所、醫院29所。其他項目包括國家教育部「高等師范教育面向21世紀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改革計劃」、北京市自然博物館「田家炳生物標本館」、南京市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田家炳天文科學交流中心」及全國鄉村學校圖書室1150間。在田家炳先生祖籍梅州市轄屬各市、縣、區之醫療、教育、交通及其他有關民生公益二百餘宗,受捐單位逾百。2009年5月,田家炳向四平市第一高級中學捐助三百萬,校名更名為「四平市田家炳高級中學」。其捐助學校包括湖南師范大學田家炳教育書院,吉林師范大學田家炳教育書院、浙江大學西溪校區田家炳書院(原杭州大學)、山東師范大學田家炳教育書院、河北師范大學,蘭州交通大學田家炳教學樓(第九教學樓)、西北師范大學田家炳教育學院(七號教學樓)、西南大學田家炳教學樓、重慶工商大學田家炳書院、重慶師范大學田家炳書院。河南師范大學田家炳教育書院,新疆師范大學田家炳教學樓、四川省西充縣田家炳實驗中學,日照田家炳實驗中學等。田家炳先生被聘為河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榮譽院長。
台灣/澳門
1984年在台灣捐出新台幣五千萬元,成立《田家炳文教基金會》,支持文化教育活動,並每年為全省大專院校品學兼優、家境清寒的學子頒發獎學金。2004年捐助台灣交通大學興建田家炳光電中心。2005年捐助澳門大學成立田家炳教育研究所。
其他
資助各院校開展教育科研工作和贊助教育機構舉辦大型國際學術研討會;在香港多所大學設立中國學者訪問基金;贊助各地田家炳中學舉辦各類交流考察活動。在內地,於全國各地田家炳教育書院/學院、田家炳中學設立獎生金,培育更多優秀學生。
推動中國德育
田家炳先生生平修身立品,推己及人,對德育尤為重視。先生認為中國的希望在教育,而教育必首重德育,以培養高尚完美的人格。為此先後資助在南京師范大學、華中師范大學、北京師范大學舉辦三屆「廿一世紀學校德育發展路向」研討會;2005年又捐資100萬元,委託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推行「田家炳基金會學校德育發展及研究計劃」,更具規劃、更有針對德育實效的推動中國的德育工作。
另又定期舉行「全國田家炳中學校長論壇」,匯集全國著名專家、學者和田家炳系列中學校長,分享及交流管理經驗,提升田家炳系列學校的管治效能和提高辦學素質。
未來展望
多年來,基金會的捐資項目已遍布全中國,且深得各省市區政府各級機構及社會人士的鼓勵、支持和肯定。田家炳先生除了出資捐助,更堅持到訪基金會資助的每所大學及中學,與師生交流處世為人的道理,親自實踐人格教育的理想。
在跨向廿一世紀的新時代,基金會仍將竭綿薄之力,繼續不分畛域地推動更廣泛的社會慈善工作,以造福民生,並以資助和發展國家的師范教育和基礎教育事業為首重工作。深盼各界賢達,鼎力協助,時賜良箴,不勝感盼之至。
縱觀歷史,田氏家族為民族精神、民族文化,作出了足以彪炳千秋的貢獻。從戰國時期齊國田氏歷代國君創立『稷下學宮』,進而倡導對中華民族產生極其深遠影響的『百家爭鳴』之風,到田家炳先生辛勤創業到無私助學,都深深反映了其體恤民族之苦,關切民族之生,關愛民族文明教化的千古憂思、綿綿大愛。中華文化的奠基時期,真正引領中華正氣,並對民族產生巨大正面影響的,即常被提起的『正能量』的,必有田家。
田家炳先生,堪與田齊君主相提並論。
齊田創立的稷下學宮正是『百家爭鳴』的發源之地,也是世界歷史上第一所真正意義上的大學。就連儒家學派的主要代表孟子、荀子其實都只是該『大學』中的一員。
齊威王初年,為聚集人才創建稷下學宮,將學者封為「大夫」。學宮綿延數代,一直延續至末代齊王田建時期。稷下學宮規模宏大,「為開第康莊之衢,高門大屋」。稷下先生們備受尊寵,到齊宣王時,「自如鄒衍、淳於髡、田駢、接子、慎到,環淵之徙七十六人,皆賜列第為上大夫,不治而議論」(《史記·田敬仲完世家》) 。以致稷下先生多達千有餘人,而稷下學士有「數百千人」。由於集中了一大批知名學者,便出現了《管子》等大批著述論作。
稷下學宮實行「不任職而論國事 ,無官守,無言責」的方針,學術氛圍濃厚,思想自由,兼容並包,各個學派並存。四方游士、各國學者紛至沓來,儒、道、名、法、墨、陰陽、小說、縱橫、兵家、農家等各家學派林立,學者們聚集一堂,圍繞著天人之際、古今之變、禮法、王霸、義利等話題,展開辯論,相互吸收,共同發展,世稱「百家爭鳴」。對此,司馬光在《稷下賦》中贊曰:「致千里之奇士,總百家之偉說。」
歷史證明,推動中華民族前行的動力,正是這種『百家爭鳴』的強大精神動力,而非任何一堂之言,一人之說。
行星
1993年9月,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決定將該台1965年12月20日發現的、國際編號第2886號小行星命名為「田家炳星」。
田家炳星(2886)沿著一個橢圓軌道繞日運行,它的軌道偏心率為0.156,軌道傾角(即小行星軌道面和黃道面之間的交角)很小,只有1度左右,幾乎是在黃道面上運行;它的軌道半徑長為2.366天文單位(一個天文單位為日地間的平均距離,約等於一億五千萬公里),這就是說田家炳星到太陽的平均距離為三億五千多萬公里;繞太陽運行一周需3.6年。
⑤ 中山大學嶺南學院和管理學院的管理系有什麼區別嗎
中山大學嶺南學院和管理學院,是該校承擔不同教學任務的辦學機構,在教學重點、師資、專業設置等各方面,都有很大差異。
中山大學嶺南學院和管理學院的區別,一是教學偏重不同。嶺南學院教學偏重經濟人才的培養,管理學院教學偏重管理人才的培養;二是專業設置不同。嶺南學院擁有金融學、財政學、經濟學、國際經濟與貿易、保險、物流管理6個本科專業,多為經濟類專業。而管理學院開設的專業工商管理、會計學、旅遊管理 、市場營銷、財務管理、電子商務、人力資源管理、國際商務,均為管理類專業;三是嶺南學院和管理學院各自擁有不同的師資體系;四是除了財政撥款,辦學基金支持渠道不同。嶺南學院取得有嶺南基金會的資金支持,管理學院則有何氏基金會的資金支持;五是學院淵源不同。中山大學管理學院成立於1985年,為學校直設成立的專門從事工商管理教育和研究的學院。而嶺南學院的成立,和120多年前的嶺南大學有著深厚的歷史淵源。1952年,在全國院系調整中,嶺南大學有關科系分別並入中山大學和其他高等院校。1988年,國家教委宣布批准成立中山大學嶺南學院。
⑥ 中山大學管理學院的學術交流
在何氏教育基金、霍英東基金、香港培華教育基金、嶺南基金、笹川基金、香江基金等的資助下,學院每年都選派教師和管理人員赴歐洲、美國、日本以及台港澳地區進行交流、進修學習。學院還先後聘請了美國全美管理學會主席William Wolf教授,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Michael Spence教授來院訪問和講學。
1995年以來,學院先後主辦了「中日管理比較國際研討會」、「中歐企業管理國際研討會」,來自歐美、東南亞等十幾個國家和台港澳地區以及國內的專家學者參加了會議。學院還承辦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年會」、「全國MBA教學工作會議」、「中國會計學博士生聯誼年會」、「迎接新世紀中國會計問題國際研討會」、「面向21世紀的企業與市場研討會」、「中國企業管理教學案例研討會」、「新經濟時代的市場營銷理論與方法研討會」、「企業家理論與企業成長國際研討會」、「成長中的中國企業學術研討會」、「走向現代化的中國審計」、「跨國公司在中國——競爭與合作國際研討會」、「會計與公司治理國際論壇」等一系列高層次的學術研討會,與國內外同行、專家進行了廣泛的交流。
學院一直在探索開展國際及港澳台合作的道路,以推動教學改革和學科建設。現已同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美國西北大學、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美國杜蘭大學、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立大學海沃德分校、美國Pacific Lutheran大學、加拿大毅偉商學院、加拿大卡爾加里大學、加拿大皇後大學、英國牛津大學、德國洪堡大學、義大利博康尼管理大學、德國科隆大學、西班牙IE商學院、英國曼徹斯特城市大學、澳大利亞Western Australia大學、法國特魯瓦高等商學院、菲律賓亞洲管理學院、新加坡管理大學、香港大學、香港理工大學、香港浸會大學、台灣高雄中山大學、澳門大學、IBM公司等建立了合作關系,設立交換學生和教師互訪等項目。
⑦ 中大歷史怎麼樣求中大歷史的資料。。。
香港政府自1963年為推廣中文教育,特意成立了中英雙語並重的香港中文大學。中大自建校以來一直以來致力於「結合傳統與現代,融會中國與西方」。香港中文大學位於沙田。它的校園面積為全港最大。中大校園依山傍海,樹木鳥類繁多,人文氣息濃郁,被譽為全亞洲最美麗的大學校園之一。
學校簡介
香港中文大學
香港政府自1963年為推廣中文教育,特意成立了中英雙語並重的香港中文大學。中大自建校以來一直以來致力於「結合傳統與現代,融會中國與西方」。香港中文大學位於沙田。它的校園面積為全港最大。中大校園依山傍海,樹木鳥類繁多,人文氣息濃郁,被譽為全亞洲最美麗的大學校園之一。編輯本段世界排名
香港中文大學是一所培育既專且博的領袖人才,極具人文氣質的世界級名校。自立校以來,以「結合傳統與現代,融會中國與西方」為使命的中大,在香港的教育史上創造了眾多奇跡。歷經近半個世紀的發展,香港中文大學不僅在亞洲區內享有盛名,而且在國際上也獲得廣泛認同。其以傑出的學術表現、僱主評價、學生及教授國際化程度、師生比例及論文引用情況等被英國THES-QS連續評為全球大學前50強。 2009年《泰晤士報》(Times Higher Ecation Supplement,「泰晤士報高等教育特刊」)2010年世界大學排名中,香港中文大學較2009年略升4名,位列全球第42,繼續處於大陸名校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之前。 國際高等教育研究機構QS在2011公布了亞洲大學排名榜,香港中文大學亞洲第五,北大、清華分別居13位、16位。 而在上海交大最新發布的2010世界大學排名中,中大位列大中華區第二位(僅次於台大),香港地區第一。 2010年英國《泰晤士報》公布全球2010年全球「200大」大學排行榜,香港大學由去年排名第33躍升至第18位,香港中文大學也由去年第50位攀升至第38位。2011年全亞洲大學排名為第五名編輯本段校訓校徽
香港中文大學校徽
中文大學校徽雕塑
香港中文大學校訓為「博文約禮」「博文約禮」出自《論語》:「君子博學於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它是孔子的主要教育規訓。知識深廣謂之「博文」,遵守禮儀謂之「約禮」。因此,中大的教育方針是德智並重。 以中國神話中的「鳳」為校徽亦能體現中大的特別之處,蓋自漢代以來,鳳就被看作是「南方之鳥」,成為高貴、美麗、忠耿及庄嚴的象徵。以紫色與金色為底色,取意紫色的熱誠與忠耿和金色的堅毅與果敢。中大這種人文氣質背後的文理兼備,出將入相的剛柔相濟在其招生、教學及校園文化中皆得到了充分體現。編輯本段學校歷史
香港中文大學
* 1957年,新亞書院、崇基學院及聯合書院成立香港中文專上學校協會,共同爭取應得的政府資助及學術地位。 * 1959年,新亞書院、崇基學院及聯合書院成為政府資助專上學院。 * 1963年,香港中文大學正式成立,由新亞書院、崇基學院及聯合書院合並而成。 * 1965年,教育學院成立。 * 1976年,香港立法局通過香港中文大學改制方案,將中大採取單一制的行政結構,各書院只管理其各自的資產,其餘全部權力,授予大學本部。 * 1977年,醫學院成立。 * 1986年,逸夫書院成立,成為香港中文大學的第四個成員書院。 * 1991年,工程學院成立。 * 2005年,開設環球商業本科生課程 * 2005年12月1日,法律學院成立,是香港第三家提供法律課程的本地大學。 * 2006年,開辦法學士本科生課程。 * 2006年,宣布成立晨興書院及善衡書院,校舍設於大學體育館後之山坡,及後更宣布將成立第七所書院,校舍設於聯合書院後面之山坡。
⑧ 廣州市嶺南大學地址
中山大學嶺南(大學)學院
http://www.lingnan.net/
中山大學南校區
地址:廣州市新港西路135號
電話: 廣州校區 020-84112196, 84110051
珠海校區 0756-3668105
中山大學嶺南(大學)學院學生與中山大學大部分學院的學生一樣,一、二年級均在珠海校區就讀,三、四年級在廣州南校區就讀。
嶺南學院與中山大學的關系:
嶺南學院是中山大學下屬的一個商學院,設在廣州中山大學校園內。嶺南學院的所有教師、學生都和中山大學其他學院的教師、學生一樣是中山大學的一員。
嶺南學院為紀念於1888年創辦的嶺南大學而以「嶺南」命名,而不像校內其他學院以專業名稱命名。嶺南學院的辦學得到了嶺南校友的大力支持和捐助,擁有較豐富的教學和科研資源。
中山大學嶺南學院簡介
中山大學嶺南學院(以下簡稱「學院」)是以經濟與管理並重,理論與應用並重的商學院,以建成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商學院為辦學目標。下設經濟學、財政學、金融學、保險學、國際經濟與貿易、物流管理六個本科專業;政治經濟學、西方經濟學、數量經濟學、世界經濟學、金融學、財政學、國際貿易學、人口資源與環境經濟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區域經濟學、工商管理(MBA)、高級管理人員工商管理(EMBA)十二個碩士專業。擁有理論經濟學博士後科研流動站點,理論經濟學、管理科學與工程的一級學科博士授予權和金融學、財政學二級學科博士點授予權。伍舜德圖書館、林護堂計算機實驗大樓等設施是為本院學生提供的教學設施,數十個學生社團與學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成為大學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
學院師資精良,有一支教學經驗豐富、認真負責、科研水平較高的師資隊伍;國內外知名學者交流頻繁,為學生創造了激發創新、活躍思維的學術氛圍。學生按專業錄取入學後一、二學年統一學習基礎課程,從第三學年開始,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志向和社會需要在本院內完全自主地重新選擇專業。學校和學院為同學們跨專業選課提供機會。
學院推行通識教育與分類培養相結合的做法。一方面實施通才教育,採用統一基礎課程,即學生入學後第一、二學年統一學習基礎課和專業基礎課,第三學年,學生可根據個人興趣、志向和社會需要在本院內自主重新選擇專業;另一方面,實施分類培養,鼓勵本科生自由選擇發展方向,為走學術發展道路的學生提供學術類課程,進行學術訓練,篩選優秀學生免試攻讀碩士學位、碩博連讀、直接讀博作進一步的深造,為另一部分學生提供各類應用性課程,培養其成為具有國際視野的實踐型人才。
教育國際化是嶺南學院的人才培養模式。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教學內容的國際化。引用國外優秀教材、案例,使開設的課程的實際內容接近或達到國際知名大學的教學水平,目前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基本採用國外著名大學通用的教材。
二、教學手段和方法的國際化。學院積極推廣雙語和全英文教學。定期邀請哈佛等國外著名大學的資深教授舉辦「教學研討計劃」幫助我院教師掌握國際先進的教學方法。雅禮協會每年選派耶魯大學優秀畢業生為學院三、四年級本科生開設高級英語綜合技能課程,在教學上學院注重幫助學生打好數學基礎。
三、教學管理的國際化。借鑒國外著名院校的經驗,通過完善教學管理體制,建立職業發展機制,結合我院自身特色,建立科學、合理、高效的教學管理體系。
四、教育資源配置的國際化。充分利用國際資源,彌補國內教育資源的不足,通過積極爭取嶺南校友、董事會、美國嶺南基金會和社會各界的慷慨捐助,使學院擁有國內一流的教學科研硬體設施。設立「國際交流基金」,資助教師到美國麻省理工學院進行學術訪問和課程開發,培養教師的國際化視野。
學院以培養學生具有寬厚扎實的基礎知識,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社會適應能力為宗旨,積極朝著國際化的方向發展,廣泛開展國際學術交流。聘請了數十名國內外著名學者為學院兼職教授,每年邀請數十名海內外學者來院授課講學,豐富課堂教學內容,學生有機會經常與國內外學者直接接觸。此外,學院與北美、歐洲及亞洲10多個國家與地區的21所高校開展交換生計劃,每年可選送數十位高年級學生以交換生身份赴境外學習。
學院設立多個本院特有的學生獎勵基金(如董事會教育獎勵金、葉葆定名譽教授獎學金、與美國友邦保險公司合辦「友邦-中大精算中心」,並設北美精算師考試中心,為國內保險專業培養人才。美國友邦保險公司每年為我院提供10萬元人民幣的獎學金和小型課題研究基金開設「友邦保險-中山大學保險英才培育計劃」。學院還有「利豐獎學金」、「寶供物流獎學金」等專業獎學金。
學院擁有學校第一個正式建制的文科實驗室「經濟管理實驗教學中心」。各專業均有開設實驗教學課程和專業實習要求,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
學院鼓勵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積極報選其他院系開設的副修專業,以同學們滿意就業和充分就業為目標,幫助同學們進行職業生涯規劃,積極開展就業指導和服務工作。學院還同時開展出國交換學習和留學的指導工作。
嶺南學院專業介紹
經濟學專業:以「寬口徑、厚基礎」為宗旨,學習現代經濟學理論,培養具有扎實的理論功底和應用能力、社會適應性強的人才,畢業後適合在政府部門、企事業單位工作。主要專業課程:產業組織、中國經濟問題、新制度經濟學、博弈論與信息經濟學、產業經濟學、發展經濟學等。
財政學專業:培養學生具有扎實的經濟學、管理學基礎和財務、會計稅收知識,掌握為政府和企業理財所需要的現代財稅理論和政策工具。畢業後在財政、稅務、國有資產管理等政府有關部門、政策研究機關以及金融機構、工商企業、事業單位工作。主要專業課程:中國稅制、中級財務會計、財政政策、審計學、社會保障、稅收理論、政府預算、稅務管理與稅務檢查等。
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學習國際經濟貿易與投資的理論和實務,實行主要專業課程全英文教學,培養理論功底扎實、專業知識系統的外經貿專業人才,畢業後主要在對外經貿部門和涉外企業工作。主要專業課程:國際貿易實務、國際經濟(歐美、亞太經濟)、國際技術轉移、國際營銷、國際投資分析、國際企業(跨國公司)、管理溝通等。
金融學專業:通過學習金融理論與實務, 培養理論功底扎實、知識面廣、適應性強的金融分析與經營管理人才。畢業後適合在中外資銀行、證券、保險、基金、企業財務部門、金融監管機構以及新聞媒體等工作。主要專業課程:投資學、金融市場、金融機構管理、財務報表分析、金融工程、國際金融管理、兼並與收購等。
保險專業:培養學生掌握現代保險與金融理論和業務知識,運用所學知識進行保險業務經營,保險企業管理,金融風險管理,企業和項目風險管理,社會保險管理,保險監管。畢業後可到保險公司,保險經紀公司、保險代理公司、保險公估公司,社會保險管理部門及大中型企業工作。主要專業課程:保險學原理、風險管理、利息理論、人身保險、財產保險、金融風險管理、投資學、社會保險學等。
物流管理專業:培養理論基礎扎實、創新型和復合型的現代物流與供應鏈管理高級專門人才,著重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各類實際的物流、供應鏈以及運營管理問題的能力。畢業後適合在生產企業、物流企業、服務企業、管理咨詢企業、政府部門等從事管理咨詢工作。主要專業課程:運籌學、運營管理、供應鏈管理、商務智能理論與實踐、物流管理信息系統、現代物流管理模型、物流配送與運輸管理、物流系統分析與設計、現代物流技術與裝備、物流模擬技術與應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