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國社會福利基金會藍絲帶發起人
由韓俊勇、許驚蟄、馬守駿作發起人。
為更好地扶持醫療養老和教育事業的發展、扶危濟困、關愛弱勢群體,由韓俊勇、許驚蟄、馬守駿作發起人,聯合社會各界愛心人士共同向中國社會福利基金會捐贈100萬元人民幣,發起成立「藍絲帶基金」。
經駐會理事長辦公會議研究,同意成立「中國社會福利基金會藍絲帶基金」,同時設立藍絲帶基金管理委員會。根據合作協議精神,確定藍絲帶基金管委會名譽主任為繆力、譚健兒、盛連鐵、達超;主任為高月玲;執行主任、秘書長為韓俊勇;副主任為馬守駿、季偉特、白俊平、許驚蟄。
(1)初代社區基金會擴展閱讀:
「藍絲帶基金」的相關情況:
1、藍絲帶基金管委會應遵照《基金會管理條例》、《中國社會福利基金會章程》及基金會有關規章制度,規范專項基金資金的使用,認真制定和執行公益項目計劃,有效地開展相關公益活動,為推動公益事業的發展與創新努力工作。
2、接受資金、物資捐贈及技術援助;開展各種扶貧濟困活動,通過各種渠道募集扶貧資金和物資;資助中國貧困社區進行必要的教育、衛生、環境和文化建設; 扶持貧困家庭和人口改善生產生活條件,促進其素質和能力提高。
『貳』 原來存在農村基金會里的錢怎麼辦
農村合作基金會是政府辦的,農業部主管。中共中央國務院批准設立、後決定關閉的。請查閱中共中央國(中發【1997】19號)文件、最高法(法發【1998】2號)、國務院令247號、國發明電【1998】6號、國辦發【1998】126號、國辦發【1999】3號(2019年1月13日解密,現在可以向農業部、人民銀行申請公開)、以及各個省市自治區辦公廳文件。中共中央國務院是認可的,歷史形成的產物就合法!
『叄』 浙江敦和慈善基金會的大事紀
2016年
2016年2月29日,敦和基金會網站正式上線。
2016年1月9日-10日,由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北京大學公共傳播與社會發展研究中心主辦,敦和基金會支持的首屆中國跨語際生命傳播思想峰會在北京舉行。
2015年
2015年12月12日,榮獲由南方都市報社、深圳衛視、微博共同主辦的責任中國2015公益盛典「責任中國2015公益組織獎」。
2015年11月21日,由專家、理事、監事共同組成的「敦和種子基金計劃」終評委員會,最終確定10家基金會獲得2015年種子基金。
2015年11月11日,中國基金會評價榜(2015)報告發布暨「第二屆公益金桔獎頒獎盛典」在北京舉辦,敦和基金會排名第三。
2015年9月11日,啟動2015「敦和種子基金計劃」,發布招募公告。
2015年7月4-5日,聯合正安文化舉辦「道·醫生命科學峰會」。
2015年5月11日,舉行「感恩與回饋」合作夥伴分享交流暨三周年年會。
2015年4月25-26日,聯合正安文化舉辦生命物理學論壇。
2015年4月10日,啟動「中國基金會資產管理倡導項目」。
2015年4月1日,聯合發起中國公益籌款人聯盟。
2015年3月17日,啟動「浙江公益人成長基金計劃」。
2015年3月13日,啟動「浙江社區公益組織資助計劃」。
2014年
2014年12月30日,啟動「敦和種子基金計劃」。
2014年12月18日,啟動「敦和公益優才計劃」。
2014年12月9日,當選第七屆中國非公募基金會發展論壇(2015)輪值主席。
2014年11月11日,聯合發起之江公益沙龍。
2014年9月4日,聯合發起中國社會企業與社會投資論壇(聯盟)。
2013年
2013年11月11日,中國基金會評價榜(2013)發布,作為浙江唯一的民間基金會入圍資助方名單。
2013年9月10日,成為基金會中心網聯合發起單位。
2013年8月15日,作為首批投資機構聯合英國大使館文化教育處啟動社會投資平台,設立敦和社會創新資助獎,通過該平台支持初創期的社會企業發展。
2013年4月9日,加入中國非公募基金會發展論壇組委會。
2012年
2012年5月11日,浙江敦和慈善基金會經浙江省民政廳登記成立。
『肆』 社區基金會對於社會治理有什麼樣的功能和作用
社區基金會對於社會的治理要提供資金幫助的作用,能夠更好的維持阻止的運營
『伍』 社區工作的中國社區發展基金
中國社區發展基金(全稱為中國社會福利教育基金會社區發展基金),是由中國社會福利教育基金會發起成立的基金,中國社會福利教育基金會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主管的國家3A等級資質的全國性公募基金會。
宗旨: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區,服務居民、發展社區。
主要任務:開展十大服務進社區;資助和開展社區教育培訓、社區創業就業、社區貧困救助、社區養老優撫、社區服務中心和中小企業扶植等相關社區建設、社區服務的發展項目;褒獎為社區發展做出突出貢獻的組織和個人。基金的運作管理遵循公開、透明、尊重捐贈方意願、體現資助效益的基本原則。
基金主要工作
1.中國社區服務發展論壇
2.兩岸四地社區工作實務論壇
3.中國優秀企業公民社區公益行系列活動
4.十大服務進社區
社區發展基金標識釋義
標識中心為人物或樹木的圖形。作為人物時三人成眾,代表了中國典型的家庭結構,和「以人為本、服務社區」的基本思想;作為樹木時三木成森,寓示著社區工作者匯成森林,服務社區。綠色主體意在突出環境保護;金黃色圓形背景猶如燦爛的陽光,溫暖社區。環形中英文「社區發展基金」則再次強調了主題。
『陸』 Linux基金會的歷史發展
2000年,Linux基金會成立,贊助Linux創始人Linus Torvalds的工作,該基金會並通過領先的技術,和來自世界各地的開發人員合作。Linux基金會保護,其成員和開源開發社區資源,以確保Linux仍然是免費的,技術上先進的Linux。
2010年5月10日,Linux基金會對外透露,基金會任命了Linux業界資深人士Cliff Miller出任基金會中國區運營總監。這也是Linux基金會首次在中國設立分支機構,主要任務是在中國推廣Linux的應用,包括所有基於Linux的產品,有MeeGo,也有Android和其他Linux操作系統。
2010年06月29日,Linux基金會執行董事Jim Zemlin表示:在嵌入式領域,Linux排名第一,超級計算機領域也是Linux領先,伺服器方面Linux與微軟的Windows各佔半壁江山,而桌面則微軟領先。從中可以看到Linux在絕大部分領域都有出色表現。
2011年4月8日,Linux基金會表示Linux已經戰勝微軟:Linux基金會執行理事吉姆·策姆林(Jim Zemlin)在接受《Network World》采訪時稱,在萊納斯·托瓦爾茲(Linus Torvalds)開發出他的著名的操作系統內核20年之後,Linux與微軟之間的斗爭已經結束,並且Linux取得了勝利。
截至2011年12月,Linux已經發展成為計算領域中的強有力工具,從紐約證券交易所到手機再到超級計算機和消費電子設備,Linux都在默默無聞的奉獻著。
『柒』 請問有哪些基金會
中國十大慈善機構,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中華慈善總會
按照總會章程,慈善總會最高權利機構是會員代表大會,每屆5年,理事會是會員代表大會執行機構,每年召開一次。總會經費來源於會費、捐贈、政府資助、利息、核准業務范圍內開展活動或服務的收入及其他合法收入,行政經費來源於創始基金增值部分、會費、行政經費專項捐贈、政府資助、捐贈款利息、興辦實體的收入等。按照國家規定,從捐贈款中提取一定比例作為項目管理經費。
目前,中華慈善總會共有團體會員108個,並與絕大多數團體會員合作開展多種慈善項目。據2002年一項資料顯示,總會成立7年多直接接受款物總計9.8億人民幣,其中,善款5.4億人民幣,捐贈物資摺合人民幣共計4.4億元。
2、中國青少年基金會
1989年在北京正式成立的中國青少年基金會(簡稱中國青基會)是以促進中國青少年教育、科技、文化、體育、衛生、社會福利事業和環境保護事業發展為宗旨的全國性非營利社會團體。它所實施的項目包括人們所熟知的希望工程以及保護母親河行動、中華古詩文經典誦讀工程、公益信託基金、國際青少年消除貧困獎、中國十大傑出青年評選。
在這些項目中,最主要、最有影響力的是希望工程。這是一項被社會廣泛關注的公益事業,旨在通過籌款,資助中國農村貧困地區的少年兒童獲得受教育的機會。據統計,目前全國希望工程累計資助建設希望小學9000餘所,累計資助失學兒童250多萬名,援建希望網校130所。
3、中國扶貧基金
1989年3月成立時,中國扶貧基金是一個沒有基金的基金會。那時基金會的工作人員沒有從事民間扶貧工作的經驗。通過多方聯絡,基金會努力爭取海內外各界人士對扶貧事業的理解和支持,動員社會各界人士積極加入扶貧行列。
1996年——1999年,是中國扶貧基金會發展的第二階段。這一階段基金會主要採用扶貧到戶和開發式扶貧的工作模式實施了「貧困農戶自立工程」、「科技扶貧」、「教育及醫療設施援建」等項目。
從1999年下半年起,中國扶貧基金會進入了第三個發展階段。這一年也是中國扶貧基金會第二個十年的開始,這一階段的工作方式是:通過項目援助、受援人參與等方式,幫助貧困社區的弱勢群體改善生產、生活和健康條件並提高其素質和能力,實現脫貧致富。
4、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
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是經過中央人民銀行批准、在民政部登記注冊的全國性非營利性社會組織,它向國內外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和個人募集資金和物質,旨在全面提高婦女素質,維護婦女合法權益,促進社會為婦女發展創造良好環境。
該基金會的最高權利機構是理事會,由正會長、副會長、常務理事、秘書長及理事組成。理事會實行屆任制,每屆任期三年,每年召開一次會議,遇有特殊情況,也可以採用其他形式召開。
婦女基金會基金來源主要是第一,接納海內外熱心婦女事業的企業、社會組織、人士的捐贈;第二,國家政策允許的基金增值和服務收入;第三,利息及其他合法收入。基金的增值部分必須用於基金的任務范圍,基金的使用須根據與捐贈人、資助人約定的目的、對象方式合法使用。
5、中國殘疾人聯合會
有數據顯示,中國有6000萬殘疾人,這些人就是中國殘疾人聯合會服務的對象。
1988年3月15日成立,做為國家法律確認、國務院批準的各類殘疾人的全國性統一組織,她的全國代表大會是其最高領導機構。其下設主席團、執行理事會、評議委員會、專門協會和各類地方組織。
殘聯的章程規定,其資金來源有五部分:社會各界(國內外組織機構和個人)捐贈、政府資助、國際合作項目、創收和其它收入。據殘聯內部的統計數據顯示,目前資金主要來源還是殘聯先申報,然後國家有關部委撥款專項專用。
6、中國紅十字會
中國紅十字會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04年。當時正值清朝末年,為救助日俄戰爭中受害的我國同胞而成立。1912年,中國紅十字會正式成為國際紅十字會的成員,1993年全國人大制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紅十字會法》,明確中國紅十字會是「從事人道主義工作的社會救助團體」,它的職責較以前有所擴大。
目前,中國紅十字會主要履行以下職責:開展救災的准備工作;在自然災害和突發事件中,對傷病員和其他受害人進行救助;普及衛生救護和防病知識,進行初級衛生救護培訓;參與輸血獻血工作,推動無償獻血;開展紅十字青少年活動,參加國際人道主義救援工作等。
中國紅十字會的最高權利機構是全國會員代表大會,一般情況下五年開一次,會員代表大會閉會期間由理事會執行其決議,理事會閉會期間由常務理事會執行其決議。總會機關的常務理事組成執行委員會,對常務理事會負責。
7、中華環保基金1992年,在巴西里約熱內盧的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上,為獎勵首任國家環保局局長曲格平教授為環境保護作出的貢獻,特別頒發十萬美金作為獎金。這筆錢後來成為中國第一個具有獨立法人資格、非營利性的專門從事環境保護事業的民間基金會——中華環保基金成立的基礎資金。並於2005年獲得聯合國經社理事會的「專門資商地位」。
1993年4月,環保基金正式成立,其宗旨主要是通過資助和獎勵對中國環保事業作出貢獻的個人和組織,推動中國環境保護的管理、科學研究、人才培訓及國際合作等各項環保事業的發展。基金會的基金來源主要有三種途徑:國內外熱心於環保事業的企、事業單位、團體的捐贈;其他組織、個人的捐贈;國內外有關組織和友好人士的捐贈。
基金會的最高權利機構為理事會。理事會設常務理事長一名、副理事長若干名、秘書長一名、常務理事和理事若干名。理事會聘請若干國內外著名人士擔任名譽理事長。
8、宋慶齡基金會
十大全國性慈善機構中,宋慶齡基金會是唯一以國家領導人名字命名的慈善機構。
1981年5月29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名譽主席宋慶齡逝世,一年後,在宋慶齡逝世一周年的紀念日里,宋慶齡基金會成立。基金會成立後,宗旨集中體現為「和平、統一、未來」六個字,即維護世界和平,促進祖國統一,關注民族未來。
在機構上,基金會設理事會和常務理事會。在領導人員上,基金會設名譽主席、主席、副主席,由理事會民主推選產生;秘書長為基金會法人代表。
募捐方法有三種:現金和現金支票,可以直接寄到基金會;股票、有價證券、產權契約,在住所住地的中國銀行辦理;各類物資,向基金會去信去電商處。
9、見義勇為基金會作為指向性最強的基金會,中華見義勇為基金會1993年6月由公安部、中宣部、中央綜治委、民政部、團中央等部委聯合發起成立。成立九年以來,該會同有關省市組織了大量表彰活動,募集見義勇為基金7000多萬元,發放獎勵撫恤、補助慰問和助學金2000餘萬元。
目前中華見義勇為基金的工作模式是:一,每兩年開一次全國性表彰大會,由中宣部、公安部、民政部等單位抽人員組成評審委員會,對各省上報的人員事跡進行評審;二,面對日常申請補助的見義勇為人員,由基金會辦公會進行研究,看夠不夠標准、夠哪一級標准,形成意見後報基金會會長或常務副會長審批,再對外發錢。
據統計數據顯示,全國共有28個省、自治區、直轄市,近千個市、縣設有見義勇為事業組織管理機構,從事見義勇為工作的人員近萬人。近十年來,各級見義勇為管理組織已募集基金十幾億元。
10、中國光彩事業促進會
促進會是1994年4月為配合「國家八七扶貧攻堅計劃」而發起的。以劉永好為代表的10位民營企業家在全國工商聯七屆二次常委會議上聯名倡議「讓我們投身到扶貧的光彩事業中來」,進而在中共中央統戰部、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中國民間商會)發起下成立促進會。她是光彩事業的組織機構,是經由國家民政部注冊的非營利社團法人組織,享有聯合國經社理事會特別咨商地位。她以廣大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和民營企業為參與主體,包括港澳台僑工商界人士共同參加。 促進會的最高權力機構是理事會,下設常務理事會。促進會的經費來源一是會費,二是有關社會團體、企業人士與商業界的支持和贊助。
『捌』 以太坊社區基金是干什麼的和以太坊基金會有什麼關系
以太坊社區基金(簡稱 ECF)是一個非營利性組織,最初的想法是想要給社區的項目以獎金支持孵化早期項目、支持調研。之後在2018年,由 OmiseGO,Golem,Status,MakerDAO,Web3(polkadot),Cosmos,EF(以太坊基金) 作為顧問一起在東京確定成立的。
ECF 2.0 是 ECF 的升級,有兩個最核心目標:
通過各種相互融洽的方式,如獎金,戰略和業務支持以及社區活動等來協調社區關系。
ECF 要成為一個開放的資金網路,強調了 ECF 最初的願景,以各類資金形成網路,共同實現對社區的支持貢獻。
另外,ECF 2.0 升級,不僅支持非營利基礎設施項目,教育計劃,產業社區活動,還將支持應用和工具開發,甚至商業項目。
『玖』 基金會的功能是什麼
基金會有四大功能:
(1)主導示範功能
通過對優秀文化藝術項目的資助和支持,體現先進文化的主導示範作用。隨著社會財富的增加和中國對外開放程度的擴大,社會上的各類文化基金和基金會越來越多,涉及的領域會越來越廣,成為活躍的文化投資和融資領域。基金會將不同於社會上其他公益性、私人性、專業類基金會,以鮮明的政治導向、積極的社會效益、廣泛的公益服務、國際化的操作規范,起到良好的主導示範作用。
(2)吸納資源功能
通過公平公正公開的基金會運作,把社會上有意資助文化的分散資金和資源集中起來,有效地投入到文化事業的發展中去,為發展民族文化和人類進步而做出積極的貢獻。特別是上海這樣的國際大都市,涌動著密集的資金流和資產流,許多個人和機構也有資助文化發展的強烈願望,但又顧慮政策風險、操作失誤等諸多問題。通過基金會的運作,可以使分散的資金發揮規模效應,使資助的風險得到有效的規避和化解,使資助者支持文化發展的良好願望得以實現。
(3)鼓勵創新功能
通過對原創性、創新性、實驗性項目的資助和支持,有力地推動文化新人的成長,吸引更多優秀的文化項目向以上海為中心的大都市群匯集。世界級大都市的發展證明:一個城市的文化實力,不但要看吸引文化人才的數量,而且要看推動原創的能量。迄今為止,上海所設立的大型文化藝術獎項,比如上海文學藝術獎,寶鋼高雅藝術獎等,主要側重於評選有國內外影響的優秀作品和藝術家,而上海更迫切需要的是對文化藝術新人實施更有力的扶持。基金會高高舉起鼓勵創新和培育新人的旗幟,會突出自己的鮮明特色,為中華民族的偉大振興提供更多的文化資源。
(4)擴大交流功能
推動上海與整個長江三角洲及海內外的文化交流,吸收人類文化發展的最新成果。基金會的集資融資和文化資助的范圍,將立足上海,又不限於上海,而是逐步擴大到整個長江三角洲城市群,成為大江和大海交匯處一面鼓舞人心的文化旗幟。隨著21世紀中國現代化的偉大進程,一個包括江、浙、滬15個大中小城市,縱橫綿延300公里,佔全國國民生產總值15%以上、中國第一、世界第六的大上海都市群正在興起。通過設立基金會,將更有力地吸納"長三角"的資金和資源,促進"長三角"的文化協作、融合和創新,同時,通過與境外文化基金會的項目合作、相互委託、交叉資助,推動上海的文化走向世界,參與國際競爭和交流,與各國的優秀文化成果共存共贏。
『拾』 「瑞恩的井」基金會的基金會來歷
這個基金會為什麼叫「瑞恩的井」呢?其實,它的來源是一個感人肺腑的故事。
1998年的一天,6歲的瑞恩·希里傑克剛一放學,就迫不及待地沖進家,可憐巴巴地向媽媽伸出手,說,「媽媽,給我70美元 。我要給非洲的孩子修一口井,好讓他們有水喝。」聽起來,這肯定是一個夢,一個6歲孩子的夢,一個毫無可能實現的夢……誰會認真對待這種胡思亂想呢?
5年過去了,這個夢想竟成為千百人參加進來的一項事業。這個普通的男孩兒,已被人稱為「加拿大的靈魂」。2002年9月30日,他接受了加拿大總督克拉克森頒發的國家榮譽勛章,10月,他作為惟一的加拿大人,被評選為「北美洲十大少年英雄」。
3月15日,瑞恩在去日本參加「第三屆世界水資源論壇」的途中,在北京短暫停留。在中央電視台《實話實說》這個熱播節目迎來了這位遠道的客人。 主持人向大家宣布:「瑞恩的井」基金會的籌款已經達到75萬美元。觀眾席上頓時響起一片鋪天蓋地的掌聲。
這個普通的男孩兒,瘦瘦的,安靜的,白白的臉透著紅暈——怎麼有這樣震撼人心的力量?
「我當時根本沒把他的話當成一回事。孩子的主意總是一會兒一變」 1998年1月,加拿大安大略省,肯普特維爾,一座離渥太華50公里的城市。
聖十字教會學校的教師南茜·普雷斯特在給一年級的孩子們上課。這所學校正開展一項幫助發展中國家的捐款活動。她那一天講的是非洲的生活狀況,以及怎樣做可以幫助他們。
「在非洲,孩子們沒有玩具,沒有足夠的食物和葯品,很多人甚至喝不上潔凈的水。」南茜說,「成千上萬的孩子因為喝了受污染的水而死去了。」
6歲的瑞恩瞪大了眼睛。他根本不相信:這世上居然會有人沒有潔凈的水喝,而且會因此死去。「我難過死了。沒有人應該那樣生活。」他講述當時的感受,藍汪汪的眼睛湖水般清澈。
「每一分錢都能夠幫助他們。」南茜告訴孩子們:一分錢可以買一支鉛筆,25分可以買175粒維他命葯片,60分就夠一個孩子兩個月的醫葯開銷,一塊錢夠一頓豐盛的午餐,兩塊錢就能買一張毯子。「如果我們有70塊錢,就可以幫他們挖一口井。」
一整天,瑞恩的腦子里被「70塊錢一口井」的念頭充斥著。「我一定要為他們挖一口井。」他想,「我明天就要帶70塊錢來。」
面對瑞恩的請求,媽媽蘇珊只是笑著說:「很好呀,瑞恩。」
「不,我當時根本沒把他的話當成一回事。」蘇珊回想當時的情景說:「他想去幫助別人,這非常好。可你知道,孩子的主意總是一會兒一變。」
蘇珊是安大略省公民權利、文化和娛樂委員會的顧問。瑞恩的爸爸馬克是一名警察。這是個普通的五口之家,除了瑞恩,還有哥哥喬丹和弟弟基根。
晚飯時,瑞恩又提起了這件事。
「不,瑞恩,70塊錢太多了。」蘇珊不得不直接告訴他,「我們負擔不起。」
第二天,瑞恩悶悶不樂地放學回來,再一次向爸爸媽媽提起這件事。
「你們根本就不明白!」他帶著哭腔嚷起來,「人們沒有干凈的水喝,孩子們正在死去,他們需要這筆錢!」
「哦,天哪,那些天他快把我們折磨瘋了!」蘇珊痛苦地用手扶著額頭,誇張地對我說:「一有時間,他就向我們請求,好像不給他這70塊錢,他就沒辦法生活下去一樣。」
蘇珊和馬克不得不認真地討論這件事,然後,他們宣布了決定:「我們不能給你這些錢。如果你真的想要,你可以自己賺。」
蘇珊在冰箱上放了一個舊餅干盒,並為瑞恩畫了一個積分表,上面有35條線。餅干盒裡每增加兩塊錢,瑞恩就可以塗掉一格。蘇珊說:「瑞恩,記住,你只能靠做額外的家務活兒來賺這些錢,你現在每天做的這些可不算。」
「行啊!」瑞恩破泣為笑。
瑞恩得到的第一個任務是吸地毯。喬丹和基根都出去玩了,瑞恩幹了兩個多小時,蘇珊「驗收」後,往餅干盒裡放了兩塊錢。
「等幹完了,我的背都直不起來了,疼了好幾天!」瑞恩說,「我平常只做些鋪床遛狗的活兒,從來不知道這活兒這么累人。」
幾天後,全家人去看電影時,瑞恩一個人留在家裡擦了兩個小時窗子,賺到第二個兩塊錢。
漸漸地,大家都知道了瑞恩的這個夢想。爺爺雇了三個兄弟去撿松果;暴風雪過後,鄰居們請他去幫忙撿落下的樹枝;瑞恩考試得了個好成績,爸爸給了他獎勵;瑞恩從那時起不再買玩具……所有這些,都被瑞恩放進了那個舊餅干盒裡。
「說實話,我以為瑞恩很快就會厭煩了!」蘇珊說,「可他一直堅持下來,幹了4個月。」
「為什麼不直接把70塊錢給他呢?」我問。
「70塊錢對6歲的孩子來說,是筆很大的數目。如果他想要,就應付出努力,而不是簡單地把錢從爸爸手裡拿走,再交到老師那裡。」蘇珊回答。
4月的一天,蘇珊上班前,突然發現積分表已經差不多快滿了。「攢夠了錢,把它交給誰去非洲挖井呢?」她開始發愁。
學校沒有提供相關信息。蘇珊向朋友布蘭達求助,後者在一個國際發展組織工作。布蘭達說:渥太華的一個小規模的非營利組織好像正在做這件事情,他們不僅募捐,還負責去非洲挖井的工作。這個組織的名字就叫「水罐」。
布蘭達給「水罐」打了電話:「70塊錢可能並不多,但這個孩子很辛苦地工作才賺了這些,我想,應該讓他當面把錢交給你們。」
4月下旬一天的早上,瑞恩鄭重地穿上西服,打好領帶,胸前抱著裝滿了一塊兩塊零錢的舊餅干盒,將他交給了「水罐」當時的負責人尼科爾。
「這還有5塊錢,」瑞恩小聲說,「也給你們,也許可以給挖井的人買一頓熱乎飯。」
「太謝謝你了,瑞恩!」尼科爾微笑地說:「你真是幫了大忙。」接著,她向瑞恩解釋了他們在非洲進行的「潔凈的水」項目。最後,她不好意思地說,70塊錢其實只夠買一個水泵,挖一口井要花更多的錢,差不多得要2000塊。
「哦,好啊!」瑞恩根本不明白2000塊錢意味著什麼,他只是興奮地說:「那我再多幹些活兒賺錢吧!」
這天晚上,蘇珊和馬克陷入了沉默。「他已經走了這么遠了,」馬克說:「我們不能跟他說:孩子,你已經盡力了,但你真的不能改變什麼。」
他們不知道以後該怎麼辦。他們期待瑞恩會隨著時間的延續,慢慢淡忘這件事。「我們很想幫他。」蘇珊嘆了口氣說:「可一個6歲的孩子怎麼靠幹家務賺那麼多錢呢!」
「瑞恩每天睡覺前都祈禱:讓非洲的每一個人都喝上潔凈的水。我無法告訴他,那是不可能實現的」
轉機出現了。
布蘭達被瑞恩的執著感動了。接下來的一個星期里,她給自己的家人和朋友發了電子郵件,告訴他們,有一個孩子,為了幫助非洲的孩子有水喝,正在進行著一項偉大的工作。
很快,一個當會計的表弟回信了:「我很感動。我想捐一些錢幫助瑞恩。」
其他人也紛紛回信告訴布蘭達:這是個激動人心的故事,應該登報發表。
布蘭達這樣做了。不久,瑞恩的故事出現在肯普特維爾《前進報》上,題目就叫《瑞恩的井》。1999年9月,《渥太華公民報》又刊登了同樣的報道。瑞恩的故事開始迅速傳遍加拿大,不斷有電視台要求采訪。
一周後,在希里傑克家的郵筒里出現了一封陌生的來信,信封上寫著:安大略,肯普特維爾,瑞恩的井。信封里有一張25元的支票,附有一張便條:「但願我可以做得更多。」
沒過多久,另外一張支票寄到了。這次的收信人是:肯普特維爾,聖十字學校,瑞恩的井。面額是20元。
安大略省東部的一群鑽井工看了電視台播出的瑞恩的節目,為「瑞恩的井」捐來2700元錢。
一些高中生靠賣瓶裝水,籌集了228加元,以「瑞恩的井」的名義寄給「水罐」。
捐款從加拿大各地以「瑞恩的井」的名義寄往「水罐」。
同時,加拿大國際發展組織(CIDA)表示:如果「瑞恩的井」獲得1分錢捐款,他們會另外捐兩分錢來支持他。
捐款迅速籌齊了。
9月底,加拿大援助救濟會(CPAR)的烏干達辦事處工程師吉茲專程飛來加拿大,和瑞恩一起討論如何修建和維護水井。
吉茲一見到瑞恩,就緊緊地抱住了他:「我知道你捐了一口井給我們,謝謝你!」
吉茲帶來了一張單子,列著需要水井的地方。在烏干達,只有46%的人能夠喝到潔凈的水。這是個很長的名單,把瑞恩嚇住了。他問吉茲:能不能把井修在一個靠近學校的地方?吉茲仔細研究一番,告訴瑞恩,有一個合適的地方,在烏干達北部奧沃特附近,那裡有一所安格魯小學。
安格魯地區遭受過13年的叛亂,長年乾旱,艾滋病肆虐。最近的水源是5公里外的一處池塘。村莊里,到處可以看到腆著充斥了腸道寄生蟲的大肚子的兒童,這里常年有1/4學生患有霍亂、傷寒和其他嚴重的水生寄生蟲疾病。3.1萬多居民,卻沒有一名醫生,1/5的孩子在5歲前就死掉了。
瑞恩認真地聽吉茲講述,一聲不吭。
吉茲向瑞恩解釋如何挖井:「人工鑿井是一個艱巨的工作,大概要20個人工作10天才能夠完成。我們很想有一台鑽井機,那樣可以很快挖好很多口井。」
一聲不吭地瑞恩突然說:「我來攢錢買鑽井機吧。」他的聲音很小,但很堅定:「我想讓非洲的每一個人都能喝上潔凈的水。」
這一天回到家裡,蘇珊對馬克說:「這下好了,我們現在的目標是要攢兩萬五千加元,去買個鑽井機了。」夫婦倆誰都沒有再說話。
「我們當時在想,也許我們是在把這孩子一步步推向失敗和絕望。」蘇珊對我說。
「為什麼不勸他放棄?」我問。
「我不能!」蘇珊一邊告訴瑞恩和弟弟不要吵鬧,慈愛地笑著說:「瑞恩每天睡覺前都祈禱:讓非洲的每一個人都喝上潔凈的水。我無法告訴他,那是不可能實現的。」
她頓了頓,接著說:「瑞恩已經做了很多。我們覺得,只要他願意堅持下去,我們就會支持他。」
「瑞恩讓我剛剛了解,只要每個人都做出努力,就能夠改變世界」
這時,瑞恩已經二年級了。他的同學們都為他的夢想感到驕傲。班主任老師林恩請求「水罐」和CPAR幫他們班開展一個與安格魯小學聯誼的通信活動。
第一批通信於1999年1月從加拿大寄出,兩個月後,瑞恩和同學們收到了回信。瑞恩收到的那封是這樣寫的:
親愛的瑞恩,我的名字叫吉米·安卡那。我今年8歲。我喜歡足球。我們的房子是草做的。美洲怎麼樣?你的朋友,吉米·安卡那。
CPAR的工作人員還為吉米拍了一張照片隨信寄過來:一個瘦瘦的黑孩子,咧著嘴笑。
瑞恩太興奮了:他現在有了一個非洲筆友!好多天,他都在想著這位新朋友。「媽媽,有一天能夠見到他嗎?」他問。蘇珊摸摸他的頭:「也許吧,也許等你12歲時,我們能攢夠錢,讓你去一趟非洲。」
瑞恩開心極了,回信寫道;
親愛的吉米,住在草房子里一定很酷吧!我現在8歲。你每天喝的是我的井裡的水嗎?在學校,你最喜歡的科目是什麼?等到12歲,我就會去烏干達。我住的房子是磚砌的。請快回信。你的朋友,瑞恩。
瑞恩12歲要到烏干達的消息被吉米傳開了。安格魯小學的每個角落都在討論這件事。所有的孩子都寫信給自己的筆友:你知道瑞恩12歲要來烏干達嗎?你會和他一起來嗎?
那一年的新年,瑞恩的鄰居佩恩特夫婦送給瑞恩一件特殊的禮物———3人單程前往烏干達的飛機票,「讓瑞恩去看看他的朋友吉米和他的井。」佩恩特先生說。
「我們當時無法相信這件事。」蘇珊說,「他們真是太好了。他們愛瑞恩,希望他快樂。」
隨即,《渥太華公民報》刊發了一則為瑞恩徵集返回飛機里程(可獲免費機票)的消息,全國都行動起來了。
就在瑞恩的第一口井修好後不久,2000年7月27日。瑞恩和爸爸媽媽坐著卡車,一路顛簸來到了安格魯。
村莊漸漸出現在視野中,幾個孩子發現了,又跳又叫:瑞恩!瑞恩!
瑞恩吃驚地睜大眼睛:「媽媽,他們知道我的名字?!」
一同前往的吉茲笑著說:「孩子,這里方圓幾公里的人都知道你的名字。」
車子開進村莊時,大家都驚呆了:5000多個孩子聚在路邊,排成兩列,熱烈地鼓著掌,向瑞恩呼叫著,揮著手。
瑞恩羞澀地走下車去,不好意思地向大家打著招呼。一個高高瘦瘦的黑孩子走上來,伸出手說:「你好,我是吉米。」
「你好,吉米。」瑞恩也回答。
他們倆有些尷尬在站在眾人的目光里,大家一聲不吭地看著這兩個孩子,笑著。
吉米和瑞恩一路被孩子們簇擁著,來到那口井旁。
「我們都愣住了。」蘇珊說。
井被鮮花包圍起來,水泥基座上刻著———瑞恩的井:由瑞恩·希里傑克為安格魯小學社區建造。
瑞恩像摸搓自己的寶貝,來來回回,仔仔細細地看。
村裡的一位老人站出來,高聲說:「看看我們周圍的孩子:他們全都是健康的。這要歸功於瑞恩和我們的加拿大朋友。對於我們來說,水,就是生命。」
人群吹呼起來。孩子們雀躍著,大人含著淚在笑。
安格魯小學校長牽著一頭小羊擠出人群,把這頭驚恐的小動物放在瑞恩身邊。瑞恩簡直瞪大了眼睛,捂住嘴巴,怕自己尖叫出聲來。
校長向瑞恩深深地鞠了一躬,說:「這是安格魯社區送給你的禮物,以表示我們的感謝。」
瑞恩牽著小羊,羞澀地說:「我感到自己很幸運。我生活在一個可以隨時喝到干凈的水的國家裡。烏干達沒有那麼多水。但我很激動,現在你們有水喝了!……我要告訴所有的加拿大人來幫助你們。我夢想著有一天,非洲的人都能喝上潔凈的水。這是個很大的夢想。但我知道,只要真心嚮往,並且努力奮斗,每個人就可以達成自己的夢想。」
鼓聲響起來,人群聚成圈,孩子們跳起了傳統的慶祝舞蹈。吉米拉著瑞恩的手加入了隊伍,每個人都在吹呼著,笑著,跳著。
「那是我最難忘的一天。」瑞恩說著,眼睛滿含生氣。
「瑞恩的井」在安格魯社區投入使用兩年多,附近的家庭陸續遷移進來,這個地區的人口和入學率有了驚人的增長。孩子們不用再每天花幾個小時到很遠的地方去背水,他們都開始上學讀書;婦女們也不用整天為全家的吃水奔波,她們開始有時間種地,或者做些小買賣。到2002年春季,安格魯小學里已經有了1250名學生,還有了300名中學生。
清潔的水源對地區經濟產生了很大影響。糧食和肉類市場擴大了,當地農民的收入提高了,居民大量遷入,為企業生產提供了更多的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