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基金管理 > 寺廟慈善基金會

寺廟慈善基金會

發布時間:2021-07-27 10:36:40

1. 寺院的法律性質是什麼

寺院的法律性質是宗教活動場所。

《宗教事務條例》

第十九條 宗教活動場所包括寺觀教堂和其他固定宗教活動處所。

寺觀教堂和其他固定宗教活動處所的區分標准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宗教事務部門制定,報國務院宗教事務部門備案。

《宗教事務條例》2004年11月3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426號公布,2017年6月14日國務院第176次常務會議修訂,2018年2月1日起施行。

其包括總則,宗教團體,宗教院校,宗教活動場所,宗教教職人員,宗教活動,宗教財產,法律責任,附則等共九章內容。

(1)寺廟慈善基金會擴展閱讀

《宗教事務條例》

第八條 宗教團體具有下列職能:

(一)協助人民政府貫徹落實法律、法規、規章和政策,維護信教公民的合法權益;

(二)指導宗教教務,制定規章制度並督促落實;

(三)從事宗教文化研究,闡釋宗教教義教規,開展宗教思想建設;

(四)開展宗教教育培訓,培養宗教教職人員,認定、管理宗教教職人員;

(五)法律、法規、規章和宗教團體章程規定的其他職能。

第九條 全國性宗教團體和省、自治區、直轄市宗教團體可以根據本宗教的需要按照規定選派和接收宗教留學人員,其他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選派和接收宗教留學人員。

第十條 宗教院校、宗教活動場所和宗教教職人員應當遵守宗教團體制定的規章制度。

2. 慈濟基金會的簡介


1991年,慈濟美國分會發起美金「一人一元」的勸募活動,將所募款項透過紅十字會援助孟加拉颶風災民,從此開啟海外救援工作。1994年,慈濟基金會成為一個覆蓋全台灣的財團法人。
2008年2月27日,中國國台辦正式批准在中國大陸成立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並成為首個由非大陸人擔任法定代表人的民間基金會。
2010年7月19日,聯合國上午十一點鍾召開經濟及社會理事會大會,會中正式通過「佛教慈濟基金會」(Buddhist Tzu Chi Foundation)成為「聯合國經濟及社會理事會非政府組織的特殊咨詢委員」(NGO in Special Consultative Status with ECOSOC)。慈濟致力於社會服務、醫療、教育,被譽為「台灣的良心」。 將近二十年的時間,慈濟踏上了大陸的土地,從1991年開始累積至今日於2010年8月20日下午舉行『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在大陸江蘇省蘇州書院成立的正式掛牌典禮。2010年八月二十日的志工早會上,證嚴上人由衷地感恩。「結緣也二十年了,這一念心充滿了感恩啊!雖然我無法親自到當地,可是在遙遠的此方,我也以最虔誠的心來祝福,來感恩。」
「佛教克難慈濟功德會」1966年由證嚴上人創辦於台灣省花蓮縣;慈濟為興辦醫院向省府申請「財團法人佛教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在1980年1月16日獲立案通過;然而,因為照顧的對象遍及全台,為此又向內政部申請全台性的財團法人登記,於1994年終於完成全台性的財團法人登記。
「財團法人台灣佛教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是立足台灣、宏觀天下的慈善團體,四十年來在台灣致力於社會服務、醫療建設、教育建設、社會文化等志業。 慈濟的主要志業:「四大志業、八大法印」,即慈善、醫療(如慈濟醫院)、教育(如慈濟大學、慈濟技術學院、慈濟小學、慈濟中學)、人文(慈濟人文志業中心、大愛電視、經典雜志、檀施會、慈濟月刊、外語期刊)、國際賑災(如援助川緬)、骨髓捐贈(慈濟骨髓資料庫)、社區志願者(慈濟各分支會所)、環保(如慈濟環保站)四項, 統稱為「四大志業」;
另投入骨髓捐贈、環境保護、居住小區志工、國際賑災,此八項同時推動,稱之為「一步八腳印」。
慈濟推展其志業時,普遍以證嚴法師的「普天三無」為原則,即所謂「普天之下沒有我不愛的人;普天之下沒有我不信任的人;普天之下沒有我不原諒的人。」希望以此理念,推動所謂「佛法人間化」理想。而在此理念下,該基金會之慈善事業運作並不分種族,不分宗教及不分國度。團體中也不乏其他宗教、種族的志願者。 1966年證嚴法師經歷「一攤血」事件及「三修女」的來訪,決心「消滅貧窮」,在花蓮普明寺成立慈濟功德會。功德會成立初期,便開始從事社會救助事業,故證嚴法師常言:「慈濟以慈善起家。」
從感恩戶(即「慈濟照顧戶」)的個案調查、復查,賑災的勘災、造冊、發放等,皆是由多年的關懷、多次的賑災經驗中,逐漸建立一套完整的機制。除了讓被照顧者安身外,也要安心。進而再啟發被照顧者的善心,達到「善的循環」。 證嚴法師在經過多年的社會救濟後,證嚴法師發現「因病而貧」、「貧病相依」現象。1972年「慈濟貧民施醫義診所」在花蓮市開設。開啟了醫療志業中之「醫療站」、「義診」之關懷方式。
1979年5月法師在靜思精舍之慈濟委員聯誼月會中,提出了興建佛教慈濟綜合醫院的構想。而為了啟建醫院,向台灣省政府社會處申請成立「台灣省私立佛教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獲立案通過,始得已籌募慈濟醫院之款項。法師及慈濟委員一方面在全台灣發起「福田一方邀天下善士,心蓮萬蕊造慈濟世界」之募款、募心活動,另一方面也向政府尋求建院用地。1980年10月19日,時任台灣省主席的林洋港先生拜訪精舍,詢問法師是否放棄建院想法,法師便向拿出帳冊向主席說,如果建院失敗,將會退還所募之款項,主席見言:從來沒有一間寺廟會將捐款退回。便向蔣經國總統回報此事,三天後10月22日總統親臨精舍。法師便向總統再度提出尋求建院用地的構想,總統允諾,指示花蓮縣府設法協助建院用地問題。後歷經三次換地,兩次動土,終於在1984年4月正式興建。1986年8月17日正式啟業。

這也源於而慈濟醫院秉持救人為先的觀念,成為全台灣醫院立下免繳住院保證金之先例,爾後衛生署要求全國醫院也比照辦理。在台灣,慈濟醫院各分院已有六間及一間診所;而馬來西亞也有洗腎中心及義診所。 1993年8月美國紅十字會組織抗原室李政道

博士拜訪證嚴法師,說明國際骨髓資料庫的隸屬情況。
同年10月,「慈濟基金會骨髓捐贈資料中心」成立於花蓮慈濟醫院。
1998年籌設臍帶血庫,因容量限制,於2008年11月已停止收集。
2002年更名「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常簡稱慈濟骨髓庫 )。 慈濟醫院於1986年啟業後,因台灣東部資源匱乏、交通困難,西部的醫生不便前來,造成早期慈濟醫院,醫護人員不足之情況。
證嚴法師感於東部專業醫療人員不足,及增加東部高等學校就學率,於1989年開辦「慈濟護理專科學校」,培養東部護理人才,於1999年改製成為慈濟技術學院。
1992年5月31日,慈濟大專青年聯誼會於台北分會成立,證嚴法師開示「慈青悲智行,聯誼啟慧根」。慈青回到學校在各校成立「慈青社」,法師期許能夠成為校園清流,將善的種子植入校園。
1993年創立慈濟醫學院,於2000年獲准升格成為慈濟大學。
2000年有感於教育要從小紮根,因此創立了慈大實小及慈大附中,完成幼稚園至博士班的教育完全化。
慈濟在台灣各地的學校有慈濟大學、慈濟技術學院及花蓮、台南兩地各有慈濟中學、小學。在美國有19所人文學校及5所人文班;在馬來西亞有大愛兒童教育中心;在泰國有清邁慈濟學校。 人文志業初期原名「文化志業」,於2004年更名。期許人文可以成為「人品典範,文史流芳」。
1967年,克難功德會成立第二年,「慈濟月刊」雜志創刊發行。當時慈濟月刊僅為一大張,共四頁之報紙。1986年9月,「慈濟道侶半月刊」正式發行。1998年8月,經典雜志創刊。2004年3月慈濟道侶並入慈濟月刊中;道侶改以叢書形式出刊,有生命及幸福兩系列。
1996年1月,慈濟萬維網正式上線。
影音節目方面,1986年4月,「慈濟世界」廣播節目播出。 1995年12月,慈濟節目在其他電視頻道委託演出。1998年1月1日,正式於中視電視台中成立「慈濟大愛電視台」。2005年1月1日,位於台北關渡的慈濟人文志業中心正式啟用,慈濟大愛台、慈濟廣播部、期刊部、經典雜志遷入人文志業中心。
慈濟人文相關志業有大愛一台、二台、大愛廣播、靜思人文、慈濟月刊、經典雜志等。八大法印
八大法印原名「八大腳印」,證嚴法師認為過去稱八大腳印,實為八種妙法,故在2007年正名為八大法印。 1991年孟加拉水患,慈濟美國分會發起美金「一人一元」的勸募活動,將所募款項透過紅十字會間接援助,成為開啟國際賑災之先例。
隔年,1992年中國大陸華東、華中水患,慈濟人於發起街頭募款,正式踏入大陸地區,開啟國際賑災之志業。當時的兩岸關系仍屬緊張,此舉讓當時的台灣民眾頗不諒解與諸多批評。證嚴法師認為人道主義應超越於政治現況,期望以大愛弭平對立。
1992年進入中國大陸援助水患災民時,和大陸領導階層達成「一個目的」、「二個原則」、「三個不為」、「四類物資」、「五種協助」。此五點成為日後慈濟國際賑災的五點共識。
一個目的:賑災。
二個原則:直接、重點進入災區,深入最無人關懷之處。
三個不為:不談政治、不刻意傳教、不搞宣傳。
四類物資:溫飽的物質、復耕的物質、衛生的物質、解決居住的問題。
五種協助:造名冊、請提供車輛、維持秩序等等。 1990年8月23日朝,證嚴法師於台中新民商工演講。行經夜市區,見其收攤後街上留下大量垃圾。演講精采處,見大家用雙手熱烈鼓掌,便說:「請大家把鼓掌的雙手,用在撿垃圾、掃街道、做資源回收,讓我們這片土地變成凈土;垃圾變黃金,黃金變愛心。」會中有一名女孩——楊順苓,因受法師的演講,在會後一個月期間內到處撿拾資源回收物,並將資源變賣所得善款以「慈濟人」的名義捐出。環保志業因此而開啟。
1992年01月,台灣各地慈濟人踐行法師理念,在各地區設立「環保教育站」。
慈濟大愛台有部分資金來自於慈濟資源回收溢注之基金。故有「垃圾變黃金,黃金變愛心,愛心化清流,清流繞全球」之口訣。
2008年大愛感恩科技成立,以環保志願者回收之寶特瓶抽絲製造成紗,可用來製成慈濟賑災使用的毛毯及衣物。 1997年賀伯台風席捲台灣,造成台灣重大災情。證嚴法師毅然改變慈濟會員原有的人脈推動模式,推展「社區志願者」計劃,要求慈濟委員、慈誠隊員改以社區為單位,於各地推展健康照顧、環保志願者、社區綠化等工作。期待左鄰右舍能發揮「敦親睦鄰、守望相助」的精神,散播「人人是志願者」的理念,讓人人心中充滿愛。
法師指示慈濟人落實「四門四法四合一」,分為「合心、和氣、互愛、協力」四組,即以社區做為根本,再由各社區聯合組成小區,以此方式有效率地將資源統合。以此模式,慈濟人經常能走在最前,做到最後。 正式參與慈濟團體者,如慈濟委員、慈誠隊員、慈青等,應依循證嚴法師所定十戒:
不殺生 不偷盜 不邪淫 不妄語 不飲酒 不抽煙、不吸毒、不嚼檳榔 不賭博、不投機取巧 遵守交通規則 孝順父母、調和聲色 不參與政治活動、示威遊行 [編輯] 提倡素食 慈濟推動齋戒,證嚴法師:「近來天災接連而來,相信大家都很心疼、擔心,多少也有些恐慌。然而,我們更需要的是具體防範的力量,這必須回歸到人與心。在古代,一旦發生天災人禍,必定舉國上下全民齋戒、不殺生,清除身口意的污濁,祈求上天降福。」、「齋就是素食、不殺生,常起慈悲心念,同時斷絕心中貪瞋痴等惡念;戒是持戒,守好人生的規矩,力行三好──說好話、做好事、發好願,清凈身口意。」我們天天推動愛灑人間,為天下祈福,此刻,也期待大家以齋戒、不殺生的具體行動,表達一分虔誠的力量,持續愛灑人間,帶動社會愛的共鳴。 基金會並不強制會員茹素,唯參加慈濟活動時,則需素食。慈濟大學學生亦無須信仰佛教,無須素食。為鼓勵素食,位於花蓮市慈濟醫學中心、慈濟大學的同心圓餐廳與慈大附中的妙膳廳,提供教職員生早餐新台幣10元吃兩樣東西,午、晚餐20元吃到飽的餐飲,唯推行環保,員生需自備環保碗筷。因物價上漲,慈濟基金會不得不調整供膳部份的價錢,原為10元的早餐漲了5元,20元的午餐也漲了5元,同時原來吃到飽的中餐及晚餐也開始進行供量的限制。原來每天中餐晚餐都會提供五樣的菜,但從97學年度開始,同心圓餐廳每周擇一日只供兩樣菜。

3. 寺廟滿足什麼條件才能讓慈善基金會捐款

寺廟首先要正規化,要有資質,通過寺廟的管理部門允許的才能慈善募捐

4. 財團法人中華民國佛教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收到的錢怎麼用

佛教慈濟基金會由證嚴法師創辦至今已經走過近半個世紀
為聯合國NGO的一員

1、慈善事業

台灣的慈善經驗,因著大愛牽引出全球四十七個國家、三百四十五個聯絡點,在全球六十九國留下愛的足跡,戰亂的阿富汗、科索沃、盧安達;民生困頓的外蒙、北朝鮮;遭逢地震重創的土耳其、伊朗、薩爾瓦多;飽受風災、水災肆虐的印度尼西亞、菲律賓、多米尼加,以及南亞海嘯的受災區域,甚至是遭遇颶風的美國,及水患侵襲的玻利維亞,慈濟志工皆不分宗教、種族,大愛始終如一。秉持著「教富濟貧、濟貧教富」的感恩心,悲智雙運。

中國大陸自1991年華中、華東發生世紀洪災,慈濟基金會秉持「直接、重點、尊重、務實、及時」的原則,在中央及地方各級領導的支持下開展慈善工作,慈濟人自籌旅費,不計辛勞,年年以一分如同對親人的疼惜與關愛,從未間斷,已幫助超過二千萬人次。

在江蘇、安徽、甘肅、貴州、福建、廣東等二十七省市自治區,分別進行各種慈善工作,對洪災、雪災及震災地區的民眾發放民生物資,援建新村、敬老院、福利院、希望中小學,提供清寒獎助學金,援建水窖,移民遷村、冬令發放糧衣被等。

2008年5月12日汶川強震,5月14日慈濟志工緊急趕赴災區;5月15日,全球慈濟人同步展開「慈濟川緬膚苦難,大愛善行聚福緣」募款、募心活動,啟動人人的愛心善行,匯聚善的共振、愛的福緣。慈濟由設立賑災服務點,展開熱食供應、義診服務及心理的關懷等服務工作,並鼓勵受災的鄉親一起投入志工,以服務走出悲慟。看到鄉親由憂愁至展開笑容,彼此鼓舞照顧,令人深感欣慰與安心。慈濟動員醫護團隊投入義診、往診服務鄉親,守護鄉親的生命及健康。

慈濟在川震的重建腳步,將以四年三階段的執行方案,以「走在最前,做到最後」的精神協助災民重建家園。在永久性住房及校園重建規劃的同時,協助災區先行搭設能夠使用三年以上的簡易教室、簡易寺廟,提供一個可以遮風、躲雨、驅寒、避熱之處,讓災民得以暫時先安身及學生的學習環境有個緩沖地,並藉以鼓勵災民走出陰霾,並恢復生機。緊接著慈濟將投入「希望工程」,目前已開工或進行規劃中計十三所學校。

2、醫療志業

證嚴上人一念悲憫,於慈善工作中發現,因病而貧,初始設義診所為貧困者義診,進而創立醫院。在累積十餘年救貧經驗中,深知「疾病是痛苦的根源,貧窮的由來」,救濟工作只能治標,「防貧止病」才是根本之道。於是,懷抱悲心,再度挑起重擔,發願為缺乏醫療設施的台灣東部民眾籌建醫院,以病人為中心,推向「人本醫療、尊重生命」的願景,提升東部醫療水平。

慈濟以生命平等的理念,不收醫療保證金,讓貧者免費就醫,並且成立「國際慈濟人醫會」(Tzu Chi International Medical Association;簡稱:TIMA),目前在全球十一個國家,設有五十八個據點、超過七千名醫護專業志工,形成一個有組織、有系統的全球醫療服務網。

四川震災中有許多前往義診的慈濟志工,他們都是來自慈濟醫院的醫護人員及國際人醫會成員;人醫會志工,平日以關懷居住地貧苦患者為主,執行包括外科手術在內的全科性義診服務,若國際間發生災難,也配合慈濟賑災行動,啟動醫療救援工作。截至2008年12月底,已在全球三十九個國家義診,服務超過一百五十萬人次,為偏遠及醫療資源缺乏者義診,也為海外貧病民眾進行大型跨國義診。

2000年6月,慈濟援建上海東方肝膽醫院病房大樓,2004年9月再度籌款援建福建福鼎市醫院醫療大樓。同時,慈濟與殘疾人協會針對白內障患者給予復明手術,期望慈濟的醫療之愛,讓病苦者獲得更好的服務。慈濟並在寧夏、湖南、河南、浙江、安徽、江蘇、貴州、雲南、廣東等地興建愛幼中心,加強對婦幼同胞的照護。

3、骨髓捐贈
在佛教經典中,將自己的肉身奉獻出來,布施給急需救助的人,稱為最上布施;捐贈骨髓即是最上布施。目前台灣有許多志願捐贈骨髓的民眾,他們的無私布施,讓對岸同胞受惠,成就生命交融的髓緣大愛。

海內外慈濟人響應證嚴上人的號召,為全球的血液疾病患者,爭取生存的權利,於1993年成立「慈濟基金會骨髓捐贈資料中心」,2002年改制為「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以臍帶血、周邊血幹細胞移植,希望為人類醫療帶來新的展望。在慈濟志工全力倡導及熱烈參與下,許多善心民眾加入骨髓捐贈驗血行列。每一對案例都是由慈濟志工一路勸髓、捐髓、陪髓、抽髓、取髓,程程髓緣顯示台灣的愛心密度之高,這些具備大愛胸懷的捐贈者所奉獻的,是清凈無染的大愛,證嚴上人說,這就是「清水之愛」。
骨髓移植能夠根治幾十種過去認為不治之症的疾病,特別是白血病和其它血液系統的惡性腫瘤。由於免疫學中組織配型的嚴格要求,骨髓移植大多由同胞手足提供骨髓,凡是沒有配型相同的手足,就只能從沒有血緣關系的數萬人中去尋找合適的供髓者。近年來,隨著獨生子女家庭的增多,建立一個數量龐大的骨髓資料庫更為迫切。

1997年4月18日,安徽省劉姓少年因罹患白血病,經由慈濟骨髓資料庫配對找到捐髓者,此後兩岸髓緣不斷。本著「尊重生命」,以及「救人一命,無損己身」的理念,慈濟骨髓資料庫截至2008年底已逾三十一萬筆資料,已完成一千八百零一例移植配對,移植成功率更超過百分之八十,受髓者遍布全球二十七個國家及地區,其中大陸地區就達七百四十八例。慈濟骨髓志業推動為大陸血液疾病患者積極開啟生命另一扇窗。

4、教育志業

慈濟繼踏出了慈善和醫療的腳步之後,基於培育醫護人才,和解決台灣東部少女的就業問題,於是在1989年成立慈濟護專,邁向教育志業的第一步,至2000年7月,完成了幼兒園、小學、中學、大學、研究所之全程、全面、全人的「完全化教育」,並於海內外設立幼兒園、小學、中學,開展社會教育推 廣,落實活到老,學到老的精神。

慈濟教育是以「慈悲喜舍」為校訓,以「尊重生命、肯定人性」為宗旨;以「品德教育、生活教育、全人教育」為目標,不僅重視專業教育,更重視啟發人的「良能」。所以在學校里,不只教授學業,還要五育並進,更要強化孩子的生活教育、品德教育,尤其在靜思語教學的推廣下,讓孩子學習付出、學會感恩。例如在慈濟大學附屬實驗小學,優秀的學生才能打掃廁所,以相對於將勞動服務視為處罰的想法,堅持「尊重生命,肯定人性」理念,並培養學生待人熱情與禮貌的態度。

為了讓慈濟的教育理念更加落實,因此在全球推動社會人文教育,希望慈濟人文不僅在學校開枝散葉,更要在每一個有愛的地方開花結果,開設人文推廣課程,設立兒童精進班、青少年成長班等。而在大專院校更組織了慈濟大專青年聯誼會及在各級學校成立了慈濟教師聯誼會,數萬名教師利用課余時間切磋教育的真義,更難得的是,有一群大愛媽媽深入台灣七百多所小學,利用晨間自習時間,以「靜思語」的真情大愛陪伴孩子成長。

自1991年華東水災起,慈濟在大陸幫助教育資源缺乏地區所援建的各級學校已達五十三所,並以助學金方式補助河北、河南、江蘇、江西、安徽、湖北、貴州、福建、廣東、上海市等地貧困學生就學。

目前慈濟在全球援建了一百六十二所教育機構,雖各地有不同的教育制度與學程,卻有共同的方向 - 引導學生走上正確的人生道路。

5、國際賑災
慈濟自1991年援助孟加拉水患,揭開國際賑災的序幕起,迄今援助七十個國家地區。對於受災國家,除了提供糧食、衣被、榖種、葯品的緊急援助外,還援助建房、建校、協助開發水源、提供義診;關懷項目盡管有別,「尊重生命」理念卻是始終如一。
從關懷台灣本土出發,發展為具國際宏觀視野的全方位人道關懷,慈濟全球性的救援行動,足跡橫跨歐、美、亞、非、大洋洲等五大洲,在2003年獲聯合國肯定,成為台灣第一個加入國際非政府組織(NGO)的慈善團體。

愛的力量,可以撫平不安心靈;愛的力量,更能化解世間一切災難。這正是所有慈濟志工不畏艱難、不計辛勞,穿梭於世界各角落,在災變里撫悲傷、在戰火中慰苦痛的信念所在。

除此以外,慈濟還積極推動人文事業、環保事業、小區志工等,是非常值得信賴的佛教慈善團體。

5. 支付寺廟建寺的捐贈款算是公益性捐贈嗎

支付寺廟建寺的捐贈款,不是公益性捐贈。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益事業捐贈法》:

第三條 本法所稱公益事業是指非營利的下列事項:
(一)救助災害、救濟貧困、扶助殘疾人等困難的社會群體和個人的活動;
(二)教育、科學、文化、衛生、體育事業;
(三)環境保護、社會公共設施建設;
(四)促進社會發展和進步的其他社會公共和福利事業。
第十條 公益性社會團體和公益性非營利的事業單位可以依照本法接受捐贈。
本法所稱公益性社會團體是指依法成立的,以發展公益事業為宗旨的基金會、慈善組織等社會團體。
本法所稱公益性非營利的事業單位是指依法成立的,從事公益事業的不以營利為目的的教育機構、科學研究機構、醫療衛生機構、社會公共文化機構、社會公共體育機構和社會福利機構等。

6. 我想成立地方佛教慈善協會 不知怎麼辦

阿彌陀佛~ 既然是地方的那麼首先去你所在地的佛教協會詢問下協會主席!其次你自己需要出一定的資金,至於多少得看成立規模。至於政府方面佛教協會主席會幫你處理,你只需要找到合適的人就可以了!不知道佛協會的話可以去你所在城市寺廟內找方丈詢問!師父會幫助你的!

7. 廣州光孝寺成立基金會了嗎

寺院善款的運作,最直截了當的,因為說白了,寺院的出家人就是靠這個供養生活的,我們供養三寶本身就是去供出家人生活的。不需要基金什麼的來「運作」。
不過,佛教,最講究因果。在寺院裡面,功德箱上如果寫明「放生功德箱」,錢就一定是用作放生的。如果是「印經功德箱」,錢是一定用作印佛經的。這個是有戒律的,不允許錯亂的。凡懂佛教因果的人,在這些方面是極為嚴謹的。
寺院佛像前也有沒有寫明具體用途的功德箱,那些善款,就是寺院的日常開支,包括出家人的衣、食、住、行、殿堂的維修、佛像的庄嚴、燈油等等,就是供養三寶。
至於有大型寺院成立慈善基金會,那也是專款專用,直接用於社會慈善事業,管理和開支基本與社會上其他慈善機構類同。我們如果捐款給寺院的慈善基金,就不是供養三寶,而是慈善事業,雖然是由寺院去做慈善,但性質有所不同。

8. 慈善公益捐贈資金能用於修建寺廟嗎

《中華人民共和國慈善法》
第九十二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門應當依法履行職責,對慈善活動進行監督檢查,對慈善行業組織進行指導。
這個我覺得最好請示一下政府的民政部門!

9. 中國佛教慈善網 捐款是真的嗎 ,怎麼區別真假

難說,怕假就直接捐給孤寡老人,失學兒童,絕症患者……想做佛事就自印經書,網上結緣。

閱讀全文

與寺廟慈善基金會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炒股可以賺回本錢嗎 瀏覽:367
出生孩子買什麼保險 瀏覽:258
炒股表圖怎麼看 瀏覽:694
股票交易的盲區 瀏覽:486
12款軒逸保險絲盒位置圖片 瀏覽:481
p2p金融理財圖片素材下載 瀏覽:466
金融企業購買理財產品屬於什麼 瀏覽:577
那個證券公司理財收益高 瀏覽:534
投資理財產品怎麼繳個人所得稅呢 瀏覽:12
賣理財產品怎麼單爆 瀏覽:467
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管理暫行規定 瀏覽:531
保險基礎管理指的是什麼樣的 瀏覽:146
中國建設銀行理財產品的種類 瀏覽:719
行駛證丟了保險理賠嗎 瀏覽:497
基金會招募會員說明書 瀏覽:666
私募股權基金與風險投資 瀏覽:224
怎麼推銷理財型保險產品 瀏覽:261
基金的風險和方差 瀏覽:343
私募基金定增法律意見 瀏覽:610
銀行五萬理財一年收益多少 瀏覽: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