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基金管理 > 周英慧文教慈善基金會

周英慧文教慈善基金會

發布時間:2021-07-27 06:42:29

『壹』 霖園集團的旗下單位

國泰建設於1964年創立,此為1965年該公司首次興建的高層電梯大廈之報紙廣告。
大廈實景,該大廈位於敦化南路一段187巷。霖園集團的旗下機構包括有:
國泰金控 - 國泰金控是霖園集團根據中華民國政府新實施的金控法,在收購合並了世華銀行之後,整合旗下原有相關業務而成立的金控公司,也是霖園集團真正的經營核心。
國泰人壽
國泰世華銀行
國泰產險
國泰創投
國泰綜合證券
怡泰貳創投
國泰建設
三井工程
霖園管理維護
國泰綜合醫院
國泰慈善基金會
國泰文教基金會
國泰女籃
國泰女桌
神坊資訊

『貳』 蔡萬霖的回饋百姓

蔡家之富除了國泰人壽保險公司、國泰建設公司等高利潤企業外,擁有龐大房地產仍是其巨富的原因之一。由於蔡家企業眾多,在台灣各地建立了大批樓房,僅國泰人壽保險公司就有180棟房子,坐擁租金的收入和增值的利益就相當可觀。其擁有的土地面積也不在話下。即使蔡家不經營企業,僅此土地就足以成為億萬富翁。 然而,蔡氏家族的社會形象不是很好,頗受爭議,特別是十信事件與國信事件對蔡家形象影響甚大。而蔡家另一個被外界指責的是認為蔡家炒地皮,是帶動台北地價上漲的罪魁禍首。1987年,蔡萬霖的國泰人壽公司以每坪門坪約(1坪約3?33平方米)90萬元得標,購買台北市南京東路華航公司旁邊一片空地時,被認為是帶動地價上漲的第一筆交易。這可能也不太公平,地價的上漲是台灣整個經濟環境變化使然,大財團都在炒地皮,不是一個蔡家所能夠主導的。
蔡萬霖一直熱衷於公益事業,建立了國泰綜合醫院、國泰人壽慈善基金會與國泰建設文教基金會三大公益事業,也受到社會的肯定。國泰綜合醫院成立於1964年,與台灣大學醫院及附屬醫院建立了合作關系,並於1984年、1986年兩度擴建,同時於1985年加入公保、勞保體系,已擁有650個床位,成為知名的大型醫院,1987年,榮獲台灣最優秀的金字招牌醫院。
國泰人壽保險公司於1980年8月捐資設立國泰人壽慈善基金會,以計劃性、組織性、普遍性的工作原則,積極推動各項社會慈善活動,主要包括急難救助、慈幼福利活動捐助、敬老福利活動捐助、殘障福利活動捐助、公立專科學校獎學金、大學獎學金及臨時捐助等,到1996年,累計參與各項慈善活動捐助金額達5億元。
1996年,台灣遭受特大台風襲擊,響應當局大家動員起來,重建自己家園的號召,國泰人壽公司向省政府捐款1億元,向台北市政府與高雄市政府分別捐款200萬元與1000萬元。蔡萬霖個人也多次捐款興建十信工商職業學校,其中一次捐款600萬元興建行政大樓,受到教育部頒獎表揚。
蔡萬霖因在企業上的卓越成就與對社會公益事業的貢獻也受到國際社會的肯定。1980年10月29日,蔡萬霖榮獲美國紐約聖若大學以蔡萬霖白手起家、在企業經營方面成就卓越,對經濟發展和促進社會福利有重大貢獻而頒贈的名譽商學博士學位。1993年2月,蔡萬霖獲得教宗若望保羅二世所頒賜的聖思維爵士勛章,以表彰霖園集團多年來贊助蘭陽舞蹈團的行動。

『叄』 蔡氏兄弟哪路英雄

從1989年到2002年,蔡萬霖一直被《財富》雜志評為台灣首富,台灣國泰建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霖園關系企業集團核心人物,有「聚財之神」的美名。其個人財富超
過60億美元,而其整個家族的資產總值則高達3000億美元。

企業類型

銀行業。

成長記錄

說到台灣的超級富豪家族,總不出辜振甫的辜氏家族、王永慶的王氏家族和蔡萬霖的蔡氏家族。它們控制了整個台灣的經濟命脈、甚至於政治大權。而在這些家族中,蔡氏家族是目前台灣最大的金融資本家族,代表人物蔡萬霖更是當今台灣第一超級富豪,蔡氏家族的崛起是一個傳奇,從它的身上,可以看到台灣經濟發展的脈絡。可以說,蔡氏財團是台灣經濟生活的一個縮影。

兄弟共創業

蔡氏集團的興起是從二哥蔡萬春開始的。蔡氏家族的父輩均是農民,父親蔡福安,母親蔡甘盡,生有五男三女。五位兒子依次為蔡萬生、蔡萬春、蔡萬霖、蔡萬才與蔡萬得;三個女兒分別是蔡玉串、蔡玉蘭與蔡玉梅。除長子英年早逝外,其餘四子都曾馳騁商場,有著不凡的業績。而真正將蔡家帶出窮困,成為富甲一方的大戶人家的,首推二子蔡萬春。

1916年12月20日,蔡萬春誕生於台灣苗栗縣竹南鎮獅山莊。家境盡管不佳,父母還是省吃儉用,將蔡萬春送進竹南公學,雖然蔡萬春的成績很好,但是沒多久,因為家裡沒錢,還是輟學了。然後全家人搬到台北市,這時蔡萬霖才8歲。

如果說蔡萬霖是家族事業的發揚光大者,那麼哥哥蔡萬春就是最好的開創者,也是他最好的啟蒙老師。最初他們以販賣大米、雜貨起家。因為看到山裡農民的糧食豐收卻沒有銷售渠道,蔡氏兄弟看準這一行情,進山收購大米,轉手賣到城裡,從而賺取差價。以此開始了他們的創業歷程。

有了家底,雄心勃勃的蔡萬春,開始經營醬油醋之類的食品雜貨。1938年,23歲的蔡萬春正式設立了大萬商行,此後,由於日本投降,蔡萬春又在旅店業、礦業、橡膠業等方面各個進軍,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績。

1957年,42歲的蔡萬春在多位商界名人的競爭中,脫穎而出,出任台北第十信用合作社(簡稱「十信」)理事會主席,這成為他發家致富的又一個新起點。當時台灣有73家信用合作社,十信業務排名第61位。在蔡萬春的領導下,三年後,十信一躍而成為全省第二名,不久又登上第一位的寶座。

之所以這樣成功,是因為蔡萬春的一次至今被人津津樂道的舉措。1960年2月,蔡萬春宣布「只存一元就可當十信的客戶」,開創了一元開戶的「幸福存款」儲蓄運動,這個措施甚至獲得了首腦蔣介石的贊賞,蔣介石為此親自到十信開戶,鼓勵民眾節儉儲蓄,一時間「十信」名聲大震,業務發展十分迅速,存款金額高達170億新台幣,一躍成為台灣最大的信用合作社,創造了當年的奇跡!蔡氏家族由此在政商兩界都十分走紅。

1960年,台灣當局為適應經濟發展需要,決定向民間開放保險公司的設立,使得蔡萬春開始在金融保險行業大展拳腳。1961年3月16日,已是議員的蔡萬春與商人林頂立合資共同成立了國泰產物保險公司,林擔任董事長,蔡萬春擔任副董事長與總經理,誰也沒想到「國泰」日後成為蔡家事業的代名詞,造就了蔡家發達的先機。

蔡家能達到如此輝煌的業績,當然與蔡氏兄弟的密切配合與能幹分不開。蔡萬春是典型的創業者,生性聰明,小事不大管,也不計較,做事業非常有眼光。蔡萬霖是謀士型的人物,不愛在外露面,而是在背後出主意。所以在創業之初,凡是出面與人打交道、接洽、談判等事宜,都由口才極佳的蔡萬春出面。蔡萬霖則在家管賬。「人家欠我們多少錢,我們欠人家多少錢,蔡萬霖都記得清清楚楚的。」人們如此評價蔡萬霖。正是在幾個兄弟的互相幫忙之下,蔡氏集團才有了這么大的成績!

春天過後是甘霖

到了70年代初,以「國泰」為名的蔡氏家族企業已逐漸成為集團企業。1973年底,以蔡氏家族為核心的國泰集團的主要關系企業已有9家,資產總額達108億元,原先由林頂立擔任董事長的第一家「國泰」也早已在蔡氏集團的控制之下了。

1979年,二哥蔡萬春因中風患病,難以再繼續掌舵,決定將權力下放,在家族內以交換股權方式分家分業,於是國泰集團「六分天下」;蔡萬霖分得國泰人壽、國泰建設、三井工程等企業,號稱霖園集團,其他國泰產業則由弟兄子侄們均分。

正在「六分天下」之後的蔡氏集團發展之際,一場風暴無情地打擊了國泰金融王國。

分家之後,蔡萬春的長子蔡辰洲負責台北第十信用合作社的業務。蔡辰洲剛開始接手時,集團發展很快,吞並了不少虧損企業,為了維持經營,他開始以高利率吸引民間資金。迅速聚斂了不少民間游資,因為「蔡氏十信」的名氣,加上蔡辰洲的「立委」身份,沒有人不相信這種投資的可靠性。

通過這種方式,蔡辰洲雖然取得了不少社會資金,但利息壓力也很沉重,久而久之,債務就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他只好利用職權將「十信」資金挪用到他的關系企業。這引起內部職工的強烈不滿,沒過多久,中央銀行就對「十信」實施項目調查。存款客戶聞風後,紛紛湧向「十信」,要求取回自己的錢。台灣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場「金融風暴」就此揭開序幕。

這次風暴帶來的打擊是無比沉重的,最後蔡辰洲死在監獄里,他名下的產業也都倒閉了,蔡萬春打下的江山就這樣煙消雲散。蔡萬霖的霖園集團雖然也付出沉重代價,但因表示與侄子的企業沒有關系而逃過一劫。為此,蔡萬霖被很多人指責「忘恩負義」,不過那筆債務實在是無比巨大,如果蔡萬霖也被席捲進去的話,今天的台灣首富就會是別人了。

從危機中全身而退的蔡萬霖更加清楚地意識到商場的變幻莫測,同時更小心地經營著自己的公司。如果說,蔡萬春是蔡氏春天的話,那麼重振蔡氏雄風,使其再揚威名的就是蔡萬霖了,正如他名字中所言:萬千甘霖!

自從1979年蔡萬霖接手國泰人壽公司董事長以後,國泰人壽的發展一直都很迅速。人身保險業務更是推廣到台灣的各個角落,設置了很多分支機構,不過80年代中期以前,台灣只有少數幾家人壽保險公司,國泰人壽公司也具有壟斷性質。所以成就不錯可以理解。

然而1987年,台灣開放外國保險公司設立後,人壽保險公司迅速增至30多家,競爭十分激烈,國泰人壽也面臨巨大壓力。其市場佔有率逐年下降,從最高峰1982~1983年的60%降為1995年的42.7%,雖然不影響國泰人壽的龍頭地位,但也是一種威脅。

為了重新奪回市場,蔡萬霖想了不少法子。他強調「重視保護權益,負起社會責任」,並提出爭取「人人保險,家家幸福」。為了提高服務品質,公司自1986年起,提供50億元資金作為保戶貸款,這是保險業的創舉。1988年8月起,更規定凡是到國泰人壽保險公司投保的人到國泰醫院就醫,可以享受就診優惠。在福利方面,最突出的一點就是員工可以分紅認股,公司按每名員工的年資、職位等配發股票,達到吸引人才、穩定人才的最佳效果。從而使國泰人壽保險公司仍能穩住同業第一的寶座。公司業績保持輝煌。

「國泰建設」是霖園集團另一重要支柱,主要是興建住宅、公寓、辦公大樓,然後出租或者出售。1981年,由於世界經濟不景氣和台灣當局的一些限制,台灣的建築業陷入了蕭條,許多曾經輝煌的公司紛紛倒閉,但蔡萬霖卻沒有結束自己的產業,相反,他通過調查市場,發現房地產市場還有很多空間可以發展,尤其是面對平民,於是他提出了「特惠購房」,一時間,購房者蜂擁而至、絡繹不絕,創造了當年的一個奇跡!而「國泰建設」也因此走出了困境,一躍而居當年售屋銷量榜首,被業內人士譽為「建築界巨人」。

到今天,「國泰建設」已是目前台灣資本額最大、員工最多的建設公司,資本額已超過100億元,其營業額一直名列建築業的前3名,也是建築業股類中的「龍頭股」。

因為在經營企業中的成功,蔡萬霖成為了台灣第一大富豪,也曾名列世界華人第一富豪。1993年到1996年,蔡萬霖分別以1400億、1600億、1600億與1800億元穩居台灣百大富豪排行榜之首。

獨特的經營藝術

蔡萬霖之所以取得這樣巨大的成就,自有他獨創的經營之術。

首先就是扎實經營,穩扎穩打,不浮躁,不急進,強調質量並重。蔡萬霖接手「國泰人壽」時,公司管理開始出現弊端。面對出現的問題,他及時剎車,首先將以往規定每年50%的增長目標降為30%,並成立售後服務部門,結果業績大大提高。還有一件小事也可以看出@須保持輪子不帶泥土,以保持街道的整潔。在他的許多投資施工現場,管理之嚴謹,都令建築界佩服無比,更是作為一個模範來學習。

其次,他對下屬極為重視,他曾經說過,我做大富翁沒什麼了不起,跟我做事的人,每一個人都能成為小富翁,這才是我的驕傲。他出手獎賞下屬,大方之至。1986年他拿出4億元股票,供科長級以上員工入股,這就等於每位入股者白賺100萬元。其公司的年終獎金,幾乎年年都在6個位以上,經濟效益緊緊拽住了員工的心。

還有的就是他的廉潔精神,蔡萬霖對貪污是深惡痛絕的,他經常選調精明強干之材到各地檢查,凡發現查出挪用公款者,一律革職。凡在「國泰人壽」供職的員工都知道:「跟他做事,一毛錢也不能拿。」他對兒子的管教也以嚴厲聞名,三個擔任國泰關系企業副董事長的兒子,若晚上外出應酬,都不敢回家太遲,因為父親會「搬張椅子坐在門口等候他」。

最後的絕招就是中高級主管三年輪換,之所以這樣做,是為了提高經營效率,防止營私舞弊及拉幫結派。蔡萬霖曾在8年中,更換了三個總經理,為公司創造了充滿競爭的氛圍。根據自己多年經驗,蔡萬霖總結了如下的「四大經營」口號:經營腳踏實地,工作精益求精;注重商業道德,講究職業良心;重視保護權益,負起社會責任;加強員工福利,兼顧股東利益。

在這種管理藝術之下,加上蔡萬霖特有的膽量、肚量、力量,他終於成為了今日的台灣巨富,影響政商兩界的權勢人物。

雖然蔡萬霖是台灣首富,但樹大招風,再加上以前「十信」風潮的影響,蔡氏的形象不是很好。台灣《雷聲》雜志一篇評論指出:「蔡萬霖錢多多,羨煞不少人,但是國泰人壽的『滾』錢手法,卻引人詬病。股票,房地產炒作,保險糾紛最多,造成了社會問題。」

為了改善自己的形象,蔡萬霖一直熱衷於公益事業,建立了國泰綜合醫院、國泰人壽慈善基金會與國泰建設文教基金會三大公益事業,也受到社會的一些肯定。1980年10月29日,蔡萬霖榮獲美國紐約聖若大學的名譽商學博士學位。1993年2月,蔡萬霖獲得教宗保羅二世所頒賜的「聖思維」爵士勛章。

不知道什麼原因,雖然是台灣首富,但蔡萬霖卻不愛在外露面。在大家的眼中,他是一個十分神秘的人物。

坐落在台北市仁愛路4段296號的28層國泰人壽保險公司大廈就是這位世界級富豪的大本營。在頂層1500平方米的空間里,就是蔡萬霖的辦公室。他有專用電梯,身邊時刻有保鏢保護。他很少參加社交應酬,不在電視露面,報上的消息也很少。除了工作之外,他的消遣方式就是每周一次的高爾夫球及平時的太極拳。

他也是一個十分儉朴的人,不抽高級煙,抽的是台灣的「萬壽」煙,坐的是台灣裕隆2400CC自產車。或許財富並不意味著奢侈,對於蔡萬霖而言,那份事業上的滿足感和成就感才是最重要的。

成功秘訣

膽量、肚量加力量,缺一不可。

致力打造光鮮的個人形象及企業形象。

『肆』 高手請進,求一個慈善基金會名字

宋慶齡慈善基金會
上海宋慶齡基金會簡介:
為紀念宋慶齡(孫中山夫人、前中華人民共和國名譽主席),繼承和發展她畢生關心婦女、熱愛兒童的精神,聯絡海內外友好團體和熱心人士,發展她親手創辦的中國福利會以及上海地區和中國邊遠貧困地區的婦幼保健、少年兒童文教福利事業,並為增進國際友好、維護世界和平作出貢獻,1986年5月27日,經中共上海市委辦公廳批准,上海宋慶齡基金會正式成立,汪道涵任主席。上海宋慶齡基金會和中國福利會合署辦公,由中國福利會副主席、秘書長許德馨兼任上海宋慶齡基金會副主席、秘書長,並由海內外理事138人組成。在社會各界的支持下,上海宋慶齡基金會的各項事業取得了較大的發展,已成為社會知名基金會之一。

上海宋慶齡基金會的資金主要來自海內外友好團體、單位和個人的捐贈,充分尊重捐贈者的意願,用於發展上海地區和中國邊遠貧困地區的婦幼保健、少年兒童文教福利事業。

上海宋慶齡基金會成立至今,積極募集資金,資助支持宋慶齡創辦的中國福利會的婦女兒童事業;堅持面向基層和貧困地區,開展以內蒙古呼倫貝爾、安徽金寨、海南文昌為重點的文化扶貧工作,改善當地的婦幼保健設施;重視國際間的學術和文化交流,進行課題研究和合作辦學;上海宋慶齡基金會與日本宋慶齡基金會、加拿大宋慶齡兒童基金會和匈牙利宋慶齡兒童友好基金會以及其他國外友好組織建立了良好關系,開展多項卓有成效的合作;與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少年兒童文化組織、學校開展形式多樣的國際少年兒童文化交流活動,為增進國際友好、促進祖國統一、維護世界和平作出了努力。

進入21世紀後,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上海宋慶齡基金會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時期,逐步創立和建設了標志性活動項目「兩獎」「一節」,即「宋慶齡樟樹獎」、「宋慶齡獎學金」和「上海國際少年兒童文化藝術節」,這對鼓勵全社會關心婦女兒童,推進素質教育、加強國際間少年兒童的交流發揮了積極作用。

宋慶齡樟樹獎,是為紀念國家名譽主席宋慶齡,繼承和發揚她關心婦女熱愛兒童的精神,進一步促進我國婦女兒童事業的發展,於1985年設立的國家級獎項。每兩年頒發一次,用於表彰我國長期從事婦女兒童保健衛生和兒童文化教育事業並作出重大貢獻的人士,以及海外一批從事、關心婦女兒童事業的著名人士。著名兒童工作者謝冰心、陳伯吹、張樂平、高士其等都曾獲此殊榮。2000年在上海頒發第十屆宋慶齡樟樹獎。

宋慶齡獎學金是國家教育部和中國福利會於1994年聯合設立的現今我國基礎教育階段唯一的國家級獎學金,每兩年頒發一次,每次獎勵全國優秀中小學生300名,目前已成功頒發了四屆。獎學金的設立在全國各族少年兒童中產生了較為廣泛的影響,已受到教育部門和社會各界的認同和支持,在推進素質教育的進程中日益發揮其獨特、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影響,成為匯聚中國優秀少年的「人才庫」,為21世紀的中國建設輸送強有力後備力量。

上海國際少年兒童文化藝術節是經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批准,每3年舉辦一次的國際性的少年兒童文化藝術交流活動,1994年、1997年和2000年已先後成功地舉辦了三屆,來自世界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近百支少兒藝術團體參加了藝術節的各項交流活動,這不僅為吸收世界文化優秀成果、繁榮少年兒童文藝創作提供了良好渠道,而且也進一步促進了少年兒童之間的友誼和交流,為推動人類進步事業和世界和平作出了貢獻。

上海宋慶齡基金會將在21世紀繼承宋慶齡全心全意為婦女兒童服務的思想和無私奉獻的精神,依託社會各界力量,進一步有針對性地開展各類文化扶貧、助學助教和海外交流等工作,為上海和中國婦女兒童各項事業的發展作出應有的貢獻。

『伍』 孫越的主要作品

緯來企業公司(今緯來電視網)製作,公共電視制播小組監制:《孫叔叔說故事》(孫越獨自主持,共161集。)
台灣公共電視《發現希望》(2005年7月10日~2006年5月14日,孫越獨自主持。)
台灣公共電視《銀發熟年:孫越叔叔和他的老朋友們》(2007年12月3日~2007年12月24日,每周一至周四22:00~23:00,孫越獨自主持,全13集。)
好消息衛星電視台《真情部落格》(僅〈孫叔叔時間〉單元) 台灣電視公司《小人物狂想曲》(1979年8月3日~1980年5月4日,與陶大偉、夏玲玲主演。)
台灣電視公司《台視國語電視小說》之《藍與黑》(1964年4月16日~1964年4月30日,孫越與潘琪、傅碧輝、恬妮、張冰玉主演,全3集。) 《滾石歡樂英雄系列第1輯:陶大偉、孫越》(與陶大偉合錄),1980年,台北市:滾石有聲出版社。
《歡樂歌》(與陶大偉合錄),台灣:歌林股份有限公司音樂出版部。
《老朋友:孫越的歌》,2001年,台北市:救世傳播協會。
《孫越叔叔的雜貨鋪》,2006年,台北市:財團法人基督教宇宙光全人關懷機構。
《孫越叔叔的故事大喇叭》,台北市:財團法人基督教宇宙光傳播中心。 1962年《白雲故鄉》
1965年《天涯斷腸人》
1967年《破曉時分》(At Dawn)、《鳳陽花鼓》(Feng Yang Flower Drum)、《塔里的女人》(Lady in the Tower)
1968年《胭脂虎》(Tigress is coming)
1969年《揚子江風雲》(Storm over the Yang-tse River)、《冬暖》(The Winter)與《路客與刀客》(From the Highway),並以《揚子江風雲》一片獲得第七屆金馬獎最佳男配角。
1970年《大情人》、《緹縈》(Ti Ying)、《一封情報百萬兵》(Unforgotten Ones)、《黑牛與白蛇》(Black Cow and White Snake)
1971年《落鷹峽》(The Ammunition Hunters)、《台北 上海 重慶》、《大漠英雄傳》、《歡天喜地》(Happiness and joy)、《朱洪武》、《甘羅拜相》
1972年《為你心碎》
1973年《突破死亡線》、《博命彈腿》、《古鼎紅顏》、《窗外》(Outside the Window)
1974年《仇氏雙雄》、《萬花筒》、《雙龍谷》、《近水樓台》(First Come; First Love)、《大通緝令》(The Big Raid)、《黑巷》(The dark alley)
1975年《枕邊魔》、《八國聯軍》(飾演李蓮英)、《寒流》
1976年《黃道吉日》、《獵人》、《他的、爸的、媽媽的》
1977年《風飄飄鬼飄飄》、《嬌嬌兵團》
1978年《朱洪武與劉伯溫》、《活寶進城來》
1979年《山中傳奇》、《空山靈雨》(Raining in the Mountain)
1980年《賭國仇城》、《真假大亨》、《血濺冷鷹堡》(Mission over the Eagle Castle)、《天才蠢材》、《一個太太恰恰好》
1981年《上行列車》(Acentennial of Railways of ROC)、《王牌大老千》、《中國女兵》、《終身大事》(The Juvenizer)、《天下一大笑》、《人偷人》、《大笑將軍》、《頑皮鬼》、《交叉O蛋》 1982年《大追擊》、《百分滿點》
1983年《抓鬼特攻隊》、《四傻害羞》、《搭錯車》(Papa? Can You Hear Me Sing?),並以《搭錯車》獲得第二十屆金馬獎最佳男主角。
1984年《老莫的第二個春天》(Old Mo's Second Spring)、《笑匠》(The time you need a friend)
1987年《龍虎風雲》
1988年《海峽兩岸》(People between Two China)、《老科的最後一個秋天》
1989年《群龍戲鳳》(Pedicab Driver)、《兩個油漆匠》(Two Painters) 麥斯威爾咖啡:「好東西要和好朋友分享!」
中華民國捐血運動協會:捐血宣導行政院衛生署、董氏基金會:拒菸、拒吸二手菸台灣世界展望會:「飢餓30」
行政院衛生署、中華民國器官捐贈協會、董氏基金會、台北中央扶輪社:「器官捐贈同意卡」
安寧照顧基金會:安寧療護宣導天主教失智老人社會福利基金會:失智症宣導富邦文教基金會、台灣電視公司:「夜深了,打個電話回家,讓你的家人知道你在哪裡!」
財團法人基督教宇宙光全人關懷機構:「夜深了,趕快回家吧!」
中華基督教救助協會、台北富邦銀行公益慈善基金會:「2006年第五屆1919愛走動」、「2007年第六屆1919愛走動」
中國電視公司、永齡教育慈善基金會:公益演講節目《全民大講堂》 孫越 著,《孫越跟你聊天》,台北市:財團法人基督教宇宙光傳播中心,1986年初版,1996年初版十六刷,ISBN 9579695393。
孫越 著,《孫越話家常》,台北市:財團法人基督教宇宙光傳播中心,1989年初版,ISBN 9579695040。
孫越 著,《老眼不昏花:孫越與你談心》,台北市:財團法人基督教宇宙光全人關懷機構,2002年初版,ISBN 9577271626。
孫越 等著,《孫越時間:一分鍾的省思》,台北市:遠流出版公司,1993年初版二刷,ISBN 9573219247。孫越 等著,《孫越說愛:推我心,愛別人》,台北市:遠流出版公司,1995年初版,ISBN 9573224755。

『陸』 蔡萬霖逝世後保險賠償多少

據文中猜測不會太多,而且不會有多大的增值,他買保險不是為了保障增值,而是為了規避遺產稅,所以個人認為不會有多大的增值. 蔡萬霖遺產稅緣何打水漂——人生理財不可迴避 蔡萬霖活著是位傳奇人物,死後又給人們留下一個最大的懸念:蔡氏後人到底應該拿出多少錢來為繼承他的遺產買單。 蔡萬霖曾以擁有85億美元私產位居全球富豪排行榜第六名,但在不到十餘年的時間里,蔡萬霖死後個人所擁有的財產規模,僅剩下區區不足3千萬美元,由此逃掉了原本應該交納的幾十億美元遺產稅。這位世界超級富豪的財產在短短幾年間,是如何被理財大師們如掌中游戲般地搞掉了的呢? 撲朔迷離的遺產稅 2004年9月27日,台灣首富蔡萬霖辭世,享年81歲。蔡萬霖的去世給這位台灣金融保險理財帝國--霖園集團(原國泰人壽集團)的創始人劃上了一個從窮光蛋到世界超級富豪的句號。蔡萬霖死後,他的故事仍然持續發溫,其身後所留遺產的納稅問題,竟也像蔡氏王朝傳奇的發家史般變得撲朔迷離,給人們在理財納稅問題上留下無限的想像空間,正可謂"生死戲劇人間"。 蔡萬霖出生在我國台灣地區一個苗栗農民家庭,8歲時因被生活困境所迫,跟隨親屬到台北謀生打工,靠自學完成了僅有的中學學歷。蔡萬霖從最初的販菜和倒買倒賣醬油起步,後逐漸跨足台灣金融保險業,一舉發富。蔡萬霖死前經營涉足幾十個行業的台灣第一大企業集團--霖園集團,而蔡萬霖本人因擁有巨額資產也最終被定格為台灣首富。 根據《福布斯》雜志2004年的最新統計數據,在全球富豪排行榜上,蔡萬霖以46億美元(1美元約合34元新台幣)的身家被排在第94位。而在1995年,蔡萬霖更是以85億美元財產位居全球富豪排行榜第六位。 根據台灣地區遺產稅條例的相關規定,遺產在1億元新台幣以上的,適用稅率為50%。即便是以蔡萬霖死時被公認的身家財產46億美元來估算,蔡家後人要繳交的遺產稅將高達約782億元新台幣。不過,在台灣以壽險、信託代他人理財為核心業務的蔡萬霖家族,僅在霖園集團內就擁有數百位頗具知名度的法律、稅務和理財專家,他們在蔡氏家族眾多企業納稅計算問題上的"精確度",常常爆出令世人稱奇的大手筆傑作的火花。 早在六年前,蔡萬霖被查出患有輕微心肌梗塞後,蔡氏家族屬下的理財顧問們對蔡萬霖一旦做古,如何規避高額的遺產納稅就開始了精心籌劃。令人嘆為觀止的是,據台灣地區稅務部門人員初步估算,這位在世界享有超級富豪聲譽的蔡萬霖,其後人僅只需交納4、5億元新台幣遺產稅,與人們在蔡老去世後憑第一感覺應納782億元新台幣遺產稅相去甚遠,甚或可以到了忽略不計的地步。 人們竊以為,蔡萬霖可能是通過大量購買數10億元巨額壽險保單來避稅,實際上這種辦法對蔡萬霖屬下的理財顧問們來說可稱得上是"小兒科",因為即便是購買數十份10億元新台幣的壽險保單,也難於解決蔡萬霖個人龐大資產被稀釋的問題。何況台灣稅收當局後來為打擊偷逃遺產稅,對六十歲以上老年人購買壽險保單及受益人的許可權又作了種種限制。由此看來,蔡氏家族屬下的理財家們在短短幾年間,將蔡萬霖的巨額財產神鬼不知地轉移給他的子女應該是另走了一路。 施妙計巧設投資鏈 蔡萬霖個人的巨額財產是如何被戲劇般地蒸發掉了的呢?他的私財太龐大了。蔡氏家族手下的理財顧問們必然有過人的腦力,為巧避巨額遺產稅,給蔡萬霖名下財產設計了多種"稀釋"方案,其中最主要的是設立投資公司和對基金會進行運作。國泰人壽公司是目前台灣地區市值最大的上市公司,也是蔡氏霖園集團屬下最有價值的公司。蔡萬霖家族在其旗下設了很多用於轉移財產的投資公司,蔡萬霖的直系親屬(或曰繼承人)必定是其中一個投資公司的所有者。 而這些公司成立的唯一目的就是投資。這些投資公司旗下還有投資子公司孫公司。最上層投資公司擁有國泰人壽上市公司股票,然後再透過下面的子孫投資公司以低於市價的帳面價值層層轉移。最終股權被轉移至蔡氏兒女手中。 此外,國泰人壽最大股東為霖園投資,持股16%,蔡萬霖的幾個兒子均以霖園投資法人代表身份出任董事,再加上述兄弟姊妹的投資公司以及個人持股,蔡氏家族對國泰人壽控股實際已經超過50%。蔡氏家族通過這些投資公司對霖園龐大的家族產業交叉持股。 在這人為織機起來的密密麻麻家族交叉持股網路中,蔡萬霖個人名下的國泰股權早已經被稀釋無幾了。 也就是說,根據《福布斯》雜志統計的蔡萬霖名下霖園集團的名義總資產雖然高達46億美元,但由於其大股東幾乎都是法人股東,蔡萬霖個人的真正投資早已經被他的"心肌梗塞"化為烏有。而在計算徵收遺產稅時,"個人"所佔投資與"家族公司"財產應該是有嚴格界定的。按照規定,"家族公司"財產(所謂的投資公司)因有法人資格,遺產稅管理條例對其根本無可奈何。 也就是說,蔡萬霖的遺產稅被其子女們所各自擁有、關聯又十分密切的層層疊疊的子孫投資公司用合法的手段給規避掉了。蔡萬霖到臨終時只是一個"46億美元"的空殼而已。 國外富豪大多熱衷於投資設立基金會,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將聚斂的多的用不了的"閑錢",通過合法而成本最低、名聲最佳的渠道留給家族。 這類大大小小設立目的不近相同的基金社團組織,僅在我國的台灣地區正式在冊的就有三萬多家。蔡萬霖的霖園集團有國泰綜合醫院、國泰人壽慈善基金會和國泰建設文教基金會三個所謂公益事業"財團法人"組織。這三大基金會是蔡萬霖生前自稱為進行公益事業捐贈的依託體,由蔡萬霖"捐贈"百億巨款而形成。這些基金會由蔡氏家族控制,既是其家族企業集團一個關鍵的免稅渠道,又為其家族的巨額消費提供了買單的合法管道,其家族成員的所有消費支出均可從中"隨意"報領。而最具噱頭的是,這些富豪們最後還給世人留下一個"慈善家"的美名。再比如說,台灣的另一個富豪王永慶的台塑集團屬下的財團法人長庚紀念醫院,其在台設有六大院區、以及長庚大學、長庚技術學院、明志技術學院。 這些超級富豪們的資產,經過家族投資公司和基金會的運作,其身後所需申報的遺產稅早已被七折八扣打發地面目全非。 不是故事的結尾 蔡萬霖去世後,僅其奢華的葬禮就令人瞠目地耗去了3.2億新台幣。蔡萬霖之死所以在台灣地區引起強烈關注,部分的原因是,蔡萬霖的去世對於其家族成員雖說是一個噩耗,但台灣稅收當局則暗暗竊喜,按照台灣今年徵收遺產稅的預算,其目標是101億新台幣。蔡萬霖資產被世人高估為1563億新台幣,蔡萬霖的去世少說也得征他個幾百億新台幣的遺產稅吧,而蔡萬霖的死就像其人活著般實在是給現代人開了一個不大不小的玩笑。 根據初步統計,以目前所掌握的蔡萬霖不動產及投資來計算,如果沒有法定的負債必須扣除,其遺產稅的推算金額大約是數億元新台幣。目前台灣正在調查蔡萬霖生前是否有違規移轉財產用以逃避遺產稅的問題。最新的消息表明,台灣稅收當局極有可能最終只能收到蔡萬霖後人交納的區區1億元新台幣左右的遺產稅而了事。這不得不讓人們大跌眼鏡。 理財,不可迴避的話題 說起來,偷逃稅收行為並不為社會所認同,尤其是富人。因為你生前所賺得的資財原本就是來自於社會,人死後回報社會是一個簡單的不能再簡單的道理了。這是從道德層面上來講的。不過,道德並不能代替法律,法律禁止什麼或鼓勵什麼,也才是人們應該遵守的行為標准底線。這里涉及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則,人們既然可以用合法手段避開高額的稅收,從理論到實踐就不應該是一個錯誤,甚至可能還是立法者所鼓勵的。 反之,很多人由於不注意生前理財,死後不但為後人留下很多遺憾,有時甚或還會徒增許多煩惱,令死去的人與活著的人都不得安寧。我們再來看看台灣的另一個億萬富豪用瘁死方式"回報社會"至今風波未平的故事。2003年12月7日,時年55歲的台灣最大的計算器製造公司英業達副董事長、世界科技界著名人士溫世仁因為腦中風溘然離世,身後留下160億新台幣資產(遺產稅對其中有來自近百億的海外資產實施免稅待遇)。 由於溫世仁對生前財產沒有進行合理規劃,去的又突然,後事更不可能來的及交代。2004年8月6日,溫世仁的後人已經初步完成他的遺產稅申報程序,要繳交的遺產稅高達40億新台幣,創下台灣地區有史以來上遺產稅的最高紀錄。說起來,溫世仁對計算器情由獨衷,但對理財全然是個外行。 就在溫世仁去世後不久,還爆出其私生女爭家產的風波。上個月一位廖姓女子全然不顧以往的情誼豁然浮出水面,聲稱溫世仁跟她長期同居並生有一個女兒這是"任誰也不能否定的事實",請求法庭對溫世仁納稅後的部分遺產進行強制分割。 時至今日,溫世仁的後人對這位計算機專家貪色有道而理財"腦力"欠缺仍怨言頗多,在分割溫世仁稅後遺產部分問題上頗費周折。據稱,在台灣以外還有一個女人在隔海嗆聲,對溫世仁的遺產虎視眈眈。此人自稱雖然與溫世仁沒有生下孩子,但實際同居時間已有些年頭了,於情於理均不應該把她排除在溫氏遺產分割的范圍以外。實際上,據了解,溫世仁生前雖然握有龐大個人資產,但由於長期奔波於大陸的大西北地區,並沒有享受過多少奢華,反而過著像苦行僧的生活,而他身後種種風波,以及變調的人情事故,讓人更是不禁感概萬千。 不過,像溫世仁以腦中風瘁死這樣的方式不做節稅計劃來"主動回報社會"的案例實在是少之又少。而服務於蔡氏家族團隊的一位高級理財顧問揶揄道:與其貴而拘,不若賤而肆。意思是說,像溫世仁這般的科技界領袖人物,其前生後世還不如一介村夫活的自然而瀟灑。 顯而易見的是,這位理財專家曾多次勸誘為溫世仁提供理財服務而不得要領,至今仍然耿耿於懷。在這之前,台灣的"委託書大王"陳德深也因病發突然,一命烏呼。其留下的遺產包括147家上市公司股權、近千筆土地所有權以及逾百件未打完的官司,遺產總價值超過35億元新台幣。由於奔去匆匆,完全來不及做節稅規劃,因而報繳了19億元新台幣的遺產稅。 還好的是,陳德深因為沒有兒女,剩餘的財產被其兄弟姐妹相約瓜分而去。其遺產的分配過程自然也少不了一番同室操戈,最終搞得兄妹長期不合。台灣著名作家李敖先生戲言:陳德深是"故意留下遺產讓這些人爭得頭破血流也說不定。"不過,這些人與傳奇人物蔡萬霖在處理前生後世上的精明相比,突顯出人生理財檔次上的巨大差距。

『柒』 上海家帝豪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 上海家帝豪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是上海家帝豪集團的子公司,其前身是一家集研製、生產、開發和銷售於一體的大型化妝品、保健品集團,經過幾年發展,集合資源優勢成功轉型成為一家在業界具有一定影響力的電子商務集團,旗下網站「我愛我買」525m更是打破購物網站一貫的模式,創造性的提出消費投資、消費養老的概念,並與電子商務有機結合,由此推出「養生保囍計劃」項目,該項目得到「中國保護者消費基金」的保護和監督。其中上海家帝豪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注冊資本人民幣伍佰萬元。家帝豪集團所轄我愛我買網站截圖集團架構上海家帝豪電子商務有限公司上海家帝豪網路科技有限公司上海超麗化妝品有限公司上海超天生物醫學研究所香港超天化妝品有限公司上海家帝豪消費投資管理中心(籌)上海家帝豪消費慈善基金會(籌) 
法定代表人:曹建華
成立時間:2004-05-09
注冊資本:10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310115000832414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
公司地址:上海市浦東新區虹星路558號

『捌』 中國的富豪榜的人物簡介

中國內地富豪:

排名 姓名 年齡 資產
205 劉永行 60歲 30億美元
234 張近東 46歲 27億美元
246 周成建家族 44歲 26億美元
261 劉永好 57歲 25億美元
296 楊惠妍 27歲 23億美元
334 沈文榮 63歲 20億美元
376 宗慶後 63歲 19億美元
397 何享健家族 66歲 18億美元
450 張欣家族 44歲 16億美元
468 周福仁家族 58歲 15億美元
468 盧志強 56歲 15億美元
468 陳發樹 48歲 15億美元
468 梁穩根 52歲 15億美元
468 史玉柱 47歲 15億美元
522 馬化騰 37歲 14億美元
559 王傳福 43歲 13億美元
559 魯冠球 64歲 13億美元
601 張力 56歲 12億美元
601 張志祥 42歲 12億美元
647 張桂平家族 57歲 11億美元
647 鈄正剛 55歲 11億美元
647 黃偉家族 49歲 11億美元
647 郭廣昌 42歲 11億美元
647 丁磊 38歲 11億美元
701 孫廣信 47歲 10億美元
701 祝義才 45歲 10億美元
701 杜雙華 44歲 10億美元
701 黃如論 57歲 10億美元
香港:

排名 姓名 年齡 資產
16 李嘉誠 80歲 162億美元
32 郭氏家族 暫無 105億美元
43 李兆基 81歲 90億美元
124 米高嘉道理家族 68歲 42億美元
132 鄭裕彤 83歲 40億美元
132 劉鑾雄 57歲 40億美元
246 吳光正家族 63歲 26億美元
305 邢李源 59歲 22億美元
397 陳廷驊 86歲 18億美元
430 馮國綸 61歲 17億美元
450 許榮茂 58歲 16億美元
468 朱林瑤 39歲 15億美元
601 李思廉 52歲 12億美元
601 羅康瑞 60歲 12億美元
647 柯為湘 57歲 11億美元
647 李澤楷 42歲 11億美元
701 鄧耀家族 暫無 10億美元
701 曹德旺 63歲 10億美元
701 何鴻燊 87歲 10億美元
台灣:

排名 姓名 年齡 資產
183 蔡萬才家族 79歲 33億美元
246 蔡衍明 52歲 26億美元
334 郭台銘 58歲 20億美元
450 林百里 59歲 16億美元
701 林榮三 暫無 10億美元
名字前的數字為全球富豪榜的總名次
李嘉誠,男,漢族,生於1928年 ,籍貫廣東潮州,現任長江實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總經理。據2008年3月《福布斯》雜志的統計,李嘉誠的總資產值高達265億美元,摺合2000億港元。 李兆基,大紫荊勛賢(1928年1月29日-)(農歷正月廿九),生於廣東順德大良。香港地產發展商,恆基兆業他是2008年1月福布斯雜志公布之香港富豪榜第三位,排名次於李嘉誠及郭炳湘等三兄弟。身家為230億美元,摺合1795億港元。他在家中排行第四,故有「四叔」的稱號。李兆基與同為新鴻基創辦人的郭得勝及馮景禧,連同胡兆熾、黃少軒、戚宗煌、呂賢藻及,在1958年組成永業,合資經營地產。
宗慶後,浙江杭州人,出生於1945年10月,高級經濟師,浙江大學MBA特聘導師。1987-1991年,任杭州娃哈哈營養食品廠廠長;1991年至今,任杭州娃哈哈集團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
鄭裕彤,1925年8月26日出生於廣東順德倫教鎮,全球華人十大富豪之一,珠寶大王。兼任香港新世界發展有限公司及周大福珠寶金行有限公司主席,恆生銀行有限公司獨立非執行董事,Cheng Yu Tung Family (Holdings) Limited及Centennial Success Limited董事。亦為信德集團有限公司非執行董事及利福國際集團有限公司非執行主席。同時被譽為香港地產界四大天王之一。
劉鑾雄,廣東潮州人。1951年生於香港。早年就讀於加拿大大學,獲學士學位。1974年畢業回港,加入其家族的吊扇製造業務,獲「風扇劉」之綽號。劉鑾雄眼光敏銳,極具魄力,以狙擊手姿態馳騁於香港股市,自1985年迅速崛起。現已發展成為擁有4家上市公司的綜合性大集團,總市值追隨十大財團之後,成為香港候補財閥,業務擴及地產、傳媒、建築及製造業等方面。其擁有財富據著名財經雜志《福布斯》估值為21億美元,大約摺合164億港元,在全球富豪中排名為第458位。

1978年組愛美高公司。1983年上市,並出任愛美高主席。上市即被稱為第一隻新興工業股,大受基金公司垂青,發行7500萬股,集資1.5億港元。至1987年發行股數迅速擴大至20億股的水平。鑾雄早年與其弟劉鑾鴻(細劉)繼承其父親劉火榮創立之岳記吊扇廠,1978年與梁英偉創辦愛美高,亦為吊扇生產商,其後發展成愛美高集團。1980年代開始活躍於金融及地產業 郭台銘,台灣著名企業家,祖籍山西省晉城市澤州縣(現屬晉城市)南嶺鄉葛萬村人,出生於台北縣板橋市,畢業於台北市的中國海專,台灣第一大企業鴻海精密、華人第一大民營科技集團富士康科技集團,以及永齡文教慈善基金會創辦人。1971年進入台灣復興航運公司工作,1974年成立鴻海塑料企業有限公司,資本額30萬元,生產黑白電視機的旋鈕。1985成立美國分公司,創立FOXCONN(富士康)自有品牌。2001美國《福布斯》(Forbes)"全球億萬富翁"排行榜上位列第198名。2002年入選美國《商業周刊》評選的「亞洲之星」。

『玖』 台灣郭銘台出生哪一年

郭台銘:出生於1950年10月18日
新北市板橋人,籍貫山西省晉城縣。是鴻海科技集團(富士康)、鴻海精密(鴻海)的董事、前董事長以及永齡文教慈善基金會創辦人,台灣首富。

閱讀全文

與周英慧文教慈善基金會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炒股可以賺回本錢嗎 瀏覽:367
出生孩子買什麼保險 瀏覽:258
炒股表圖怎麼看 瀏覽:694
股票交易的盲區 瀏覽:486
12款軒逸保險絲盒位置圖片 瀏覽:481
p2p金融理財圖片素材下載 瀏覽:466
金融企業購買理財產品屬於什麼 瀏覽:577
那個證券公司理財收益高 瀏覽:534
投資理財產品怎麼繳個人所得稅呢 瀏覽:12
賣理財產品怎麼單爆 瀏覽:467
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管理暫行規定 瀏覽:531
保險基礎管理指的是什麼樣的 瀏覽:146
中國建設銀行理財產品的種類 瀏覽:719
行駛證丟了保險理賠嗎 瀏覽:497
基金會招募會員說明書 瀏覽:666
私募股權基金與風險投資 瀏覽:224
怎麼推銷理財型保險產品 瀏覽:261
基金的風險和方差 瀏覽:343
私募基金定增法律意見 瀏覽:610
銀行五萬理財一年收益多少 瀏覽: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