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會議中的暨是什麼意思
會議中的暨表示和、及、與的意思。除此之外,暨還表示到、至的意思,同時也可用作姓氏。
暨用在更莊重、正式的場合。而且,它跟「和」「及」並不通用。在一些專用的名稱中,則更是非它不可,比如在一些非常非常莊重、隆重的場合。因此,「暨」常用於鄭重的語用場合,例如會標、請柬、賀函等。
暨的拼音為jì,英文表達為and、the limits、to reach to。
暨可組成的詞語為:越暨、無暨、遐暨、傍暨、不暨、遠暨、市暨、暨暨、來暨、暨羅女、自古暨今
(1)公羊基金會擴展閱讀:
相關詞語解釋:
1、無暨[ wú jì ]
猶不已,無限。(現代)郭沫若 《女神·勝利的死》中寫到:「兼愛無私的死神,我感謝你喲!你把我敬愛無暨的馬克司威尼早早救了。」
2、遐暨[ xiá jì ]
及於遠方;到達遠方。(梁)沈約《宋書·何尚之傳》中寫到:「王略開廣,聲教遐暨。」 意思是王略知識廣闊,聲望一直傳到了遠方。
3、暨暨[ jì jì ]
果斷剛毅貌。(西漢)戴聖《禮記·玉藻》中寫到:「戎容暨暨,言容詻詻。」意思是穿軍裝的果斷剛毅,說話的面容嚴肅。
4、暨羅女[ jì luó nǚ ]
指 西施。相傳西施生於諸暨市的薴羅鄉,故雲。
5、自古暨今[ zì gǔ jì jīn ]
從古以來,直到現在。
2. 華康福壽提倡的十六字指導思想是
中社社會工作發展基金會是全國首家由國家民政部直登、直管的以「發展社工,普惠民生」為宗旨的全國性非公募基金會。作為一個符合中央政策導向、直接服務社會建設、支持社會工作發展、承載重要歷史使命的國家級基金會,自2011年3月11日成立之日起,就明確界定了協助政府、民間發展社會工作;立足公益,通過各種途徑聯絡熱心公益事業的國內外團體與與個人,共同探索發展社會工作的途徑和方法的業務范圍。積極開發公益事業,先後成立了「社工獎勵基金」、「社會養老基金」、「共鑄中國心基金」、「國際關懷孤獨症兒童基金」、「公羊會援助基金」「首善公益基金等」,是我國現有基金會中,影響領域廣泛、涉及多個層面的新生力量。
2013年9月13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若干意見》。《意見》中指出:當前,我國已經進入人口老齡化快速發展階段,2012年底我國60周歲以上老年人口已達1.94億,2020年將達到2.43億,2025年將突破3億。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不斷滿足老年人持續增長的養老服務需求,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一項緊迫任務,有利於保障老年人權益,共享改革發展成果,有利於拉動消費、擴大就業,有利於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和諧,推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為積極響應國務院的偉大號召,為我國養老服務業的發展增光添彩,與社會各界攜手助力中國夢想,中社社會工作發展基金會在有關領導的親切關懷下,成立了中社社會工作發展基金會華康福壽健康養老發展基金。並於2015年7月9日,在首都北京舉行了成立啟動儀式
會議的召開,也得到了社會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和關注。國家相關部委部分領導、各大媒體記者和社會各界的愛心人士1000餘人出席了新聞發布會。
會上,衛生部原副部長、中國保健協會理事長、中國衛生監督協會理事長張鳳樓,民政部原副部長、全國老齡工作委員會原常務副主任張文范,中社社會工作發展基金會理事長趙蓬奇分別出席大會並做了重要講話。
趙蓬奇理事長在講話中提到,為更好應對人口老齡化挑戰,弘揚中華民族敬老、養老、助老的美德,中社社會工作發展基金會設立了中社社會工作發展基金會華康福壽健康養老發展基金。
華康福壽健康養老發展基金設立後,將發起華康福壽「健康養老進社區援助行動」。並在中社社會工作發展基金會的支持和指導下,在全國范圍內開展廣泛的敬老助殘活動。並成立顧問團隊及專家隊伍,組織開展有針對性的考察調研活動;舉辦健康養老產業發展論壇,研究養老發展新趨勢;對於生活困難或失獨、空巢老年人,給予生活必需品如大米、白面、食用油以及營養食品的的捐助;獎勵為養老事業做出傑出貢獻的團體和個人;定期到全國各地的敬老院開展慰問活動。
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向世界展示中國健康養老公益事業的新形象。為我國健康老齡化,積極老齡化的早日實現,為中國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早日實現作出應有的貢獻。
大會現場還舉行了中社社會工作發展基金會華康福壽健康養老發展基金成立授牌儀式、華康福壽健康養老進社區援助行動啟動儀式和志願者負責人聘任儀式,並對在健康養老公益活動中做出突出貢獻的個人進行了獎勵。會議進行的隆重而熱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原副部長馬文普、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原秘書長馮希望、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基金會副理事長傅雙喜、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社會發展局原副局長岳頌東、中國社會工作聯合會社會養老工作委員會副主任王樹金、中國社區發展協會項目部主任陳貴民等領導同志一並出席了當天的新聞發布會。
3. 請證實當代孔子的後裔!
孔祥林就道出了衍聖公制定的「崇儒重道,好禮尚德,務要讀書明理」的祖訓。然後按照孔氏家族的歷史沿革,梳理了孔氏祖訓家風代代延續發展的脈絡,並逐一解釋了孔氏家風的具體要求。
他說,在家庭生活方面,孔氏家風要求子孫祭祀祖先,不忘祖本,與家人相處中秉承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和睦原則,並慎戒不幸再婚再嫁的子孫。而在個人修為方面,孔氏祖訓宗規強調子孫在面的利益時要做到勿嗜利忘義、管理公務時要秉持克己秉公的原則。
「當今社會之所以出現各種紛爭,就是因為人們忘記了孔子的教誨。因此現今社會需要重新尋找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優良傳統,而這其中就包含優秀的家風家訓。」孔祥林認為運用孔氏祖訓家風可以解決當代出現的各種社會紛爭。
作為孔子的第七十五代孫,孔祥林表示,。「禮樂傳家久,詩書繼世長。」至今仍是曲阜孔氏家族最常用的春聯內容。孔氏家族到目前一直傳承著學詩學禮的祖訓,堅守重視教育的傳統,禮門義路的家風。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時期生於山東曲阜,是中國古代的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倡導的儒家思想,2000多年來一直成為影響東方人人生價值觀念和治國為政的主要思想源泉,孔子祖訓家風也成為孔氏家族和很多中國人的行為規范。
4. 華康福壽健康與養老項目的意義
2015年7月9日上午,中社社會工作發展基金會——華康福壽健康養老發展基金成立暨華康福壽「健康養老進社區援助行動」新聞發布會在京隆重舉行。
中社社會工作發展基金會是全國首家由國家民政部直登、直管的以「發展社工,普惠民生」為宗旨的全國性非公募基金會。作為一個符合中央政策導向、直接服務社會建設、支持社會工作發展、承載重要歷史使命的國家級基金會,自2011年3月11日成立之日起,就明確界定了協助政府、民間發展社會工作;立足公益,通過各種途徑聯絡熱心公益事業的國內外團體與與個人,共同探索發展社會工作的途徑和方法的業務范圍。積極開發公益事業,先後成立了「社工獎勵基金」、「社會養老基金」、「共鑄中國心基金」、「國際關懷孤獨症兒童基金」、「公羊會援助基金」「首善公益基金等」,是我國現有基金會中,影響領域廣泛、涉及多個層面的新生力量。
2013年9月13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若干意見》。《意見》中指出:當前,我國已經進入人口老齡化快速發展階段,2012年底我國60周歲以上老年人口已達1.94億,2020年將達到2.43億,2025年將突破3億。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不斷滿足老年人持續增長的養老服務需求,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一項緊迫任務,有利於保障老年人權益,共享改革發展成果,有利於拉動消費、擴大就業,有利於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和諧,推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為積極響應國務院的偉大號召,為我國養老服務業的發展增光添彩,與社會各界攜手助力中國夢想,中社社會工作發展基金會在有關領導的親切關懷下,成立了中社社會工作發展基金會華康福壽健康養老發展基金。並於2015年7月9日,在首都北京舉行了成立啟動儀式
會議的召開,也得到了社會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和關注。國家相關部委部分領導、各大媒體記者和社會各界的愛心人士1000餘人出席了新聞發布會。
會上,衛生部原副部長、中國保健協會理事長、中國衛生監督協會理事長張鳳樓,民政部原副部長、全國老齡工作委員會原常務副主任張文范,中社社會工作發展基金會理事長趙蓬奇分別出席大會並做了重要講話。
趙蓬奇理事長在講話中提到,為更好應對人口老齡化挑戰,弘揚中華民族敬老、養老、助老的美德,中社社會工作發展基金會設立了中社社會工作發展基金會華康福壽健康養老發展基金。
華康福壽健康養老發展基金設立後,將發起華康福壽「健康養老進社區援助行動」。並在中社社會工作發展基金會的支持和指導下,在全國范圍內開展廣泛的敬老助殘活動。並成立顧問團隊及專家隊伍,組織開展有針對性的考察調研活動;舉辦健康養老產業發展論壇,研究養老發展新趨勢;對於生活困難或失獨、空巢老年人,給予生活必需品如大米、白面、食用油以及營養食品的的捐助;獎勵為養老事業做出傑出貢獻的團體和個人;定期到全國各地的敬老院開展慰問活動。
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向世界展示中國健康養老公益事業的新形象。為我國健康老齡化,積極老齡化的早日實現,為中國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早日實現作出應有的貢獻。
大會現場還舉行了中社社會工作發展基金會華康福壽健康養老發展基金成立授牌儀式、華康福壽健康養老進社區援助行動啟動儀式和志願者負責人聘任儀式,並對在健康養老公益活動中做出突出貢獻的個人進行了獎勵。會議進行的隆重而熱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原副部長馬文普、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原秘書長馮希望、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基金會副理事長傅雙喜、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社會發展局原副局長岳頌東、中國社會工作聯合會社會養老工作委員會副主任王樹金、中國社區發展協會項目部主任陳貴民等領導同志一並出席了當天的新聞發布會
5. 中國西部有哪些稀有的野生動物
1.大熊貓是一種以 食竹為主的食肉目動物,不僅集珍稀、瀕危、特產於一身,而且非常古老,有「活化石」之稱。與其同時代的古動物劍齒虎、猛獁象、巨貘等均已因冰川的侵襲而滅絕,惟有大熊貓因隱退山谷而遺存下來。現僅分布於中國四川、陝西、甘肅約40個縣境內的群山疊翠的竹林中,過著與世無爭的隱居生活。2 金絲猴
中國金絲猴包括川、滇、黔三種,大家比較熟悉的當屬川金絲猴。川金絲猴,分布於四川、陝西、湖北及甘肅,深居山林,結群生活。背覆金絲「披風」,攀樹跳躍、騰挪如飛。金絲猴剛被命名時,因其仰鼻金發,使動物學家愛德華先生聯想起歐洲十字軍司令的翹鼻金發的夫人洛克安娜,於是,他便用這個美人之名命名了金絲猴3 白鰭豚
白鰭豚為中國長江中下游的特有水獸,全球豚類有70多種,淡水僅5種,中國僅此一種淡水鯨,分布狹窄,比大熊貓更古老、更稀少。白鰭豚體態嬌美、皮膚滑膩、長吻似劍、身呈紡錘。眼小如豆、耳小像針,上下頜密布小牙130多顆,頭頂左上方有一圓形鼻孔,每隔20秒出水換一次氣,雖然視聽能力欠佳,但其聲納系統發對超聲波的回聲定位能力可使它與在十幾公里外的同伴取得聯系。4 朱䴉
要問中國最珍稀的鳥是什麼,那朱䴉應當名列前茅。這種被動物學家譽為「東方明珠」的美麗涉禽是一種人們一度認為已經滅絕的鳥類,它們原是東亞地區的特產鳥類,僅在中國、朝鮮、日本及俄羅斯有分布,但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後都失去了蹤影。難道朱䴉真的消失了嗎?七十年代後期,中國鳥類學家開始尋找朱䴉,1981年終於在陝西洋縣姚家溝發現2窩共7隻朱䴉,轟動了世界。5 褐馬雞
褐馬雞是一種產於中國山西龐泉溝、河北小五台山及北京門頭溝的珍禽,因耳部由兩個雪白的耳羽,好似長角,或有人稱之為角雞或耳雞。尾羽上翹後,披散垂下,如同馬尾,故名馬雞,馬雞屬共有4種,均產於中國,既藏馬雞、白馬雞、藍馬雞和褐馬雞。許多動物學家建議,應把褐馬雞定為中國國鳥。目前,褐馬雞為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紅皮書「瀕危」級,國家一級保護動物6 揚子鱷
揚子鱷是中國唯一的鱷種。全球鱷魚共有25種,中國只有灣鱷和揚子鱷。但是作為體型最大的鱷(10米長),灣鱷早已在幾百年前滅絕了,而揚子鱷現為我國特有,也是從遠古北方僅存的唯一分布在溫帶的孑遺種類。7 黑頸鶴
黑頸鶴是世界上唯一一種高原鶴類。
6. 孔子後裔中有哪些名人
如果說嫡系的話有: 第10代孫西漢孔聚(?-前171),早年追隨漢高祖碭山起義,屢立戰功,曾官左司馬、將軍、都尉。高祖五年(前202年),孔藂領軍軍夾擊項羽楚兵,大勝。次年六月被封為蓼侯。卒諡「夷」。
第11代孫西漢孔臧,孔聚之子。漢文帝時嗣蓼侯,遷博士,拜太常,位列九卿。在官數年,著書十篇,賦二十四篇。
第11代孫西漢孔安國,西漢著名經學家。歷任都尉、諫議大夫、臨淮太守等職。晚年,著有《古文尚書傳》、《論語訓解》、《古文孝經傳》、《孔子家語》等書,成為古文尚書學派的開創者。《史記》作者司馬遷曾請教經學於他,後世尊其為先儒。
第14代孫西漢孔光(前64-5),字子夏,自幼隨父孔霸徙居長安,通經學,年未二十即舉為議郎。後舉方正,入朝任諫大夫。漢成帝即位,舉為博士,遷大將軍,拜相,封博山侯。哀帝劉欣即位,封為千戶。漢平帝即位,拜太傅、拜太師,稱病辭職。卒諡簡烈侯。
第19代孫東漢孔宙(103- 163),字季將。少好學,治嚴氏《春秋》,舉孝廉,授郎中,遷元城令。是時,泰山附近動亂,孔宙為泰山都尉,旬月而平。故吏門人立碑示後,即《孔宙碑》。碑今存曲阜孔宙東廡。
第20代孫東漢末年的孔融(153-208),字文舉。建安七子之首,因多次得罪曹操被殺。
第26代孫晉孔坦(285-335),字君平,居會稽。任世子文學,後補為太子舍人,遷尚書郎,任吳郡太守,後遷尚書,疾篤未任。晉元帝年間,建議申明貢舉之制,崇修學校。死贈光祿勛,諡「簡」。有集傳世。
第32代孫南朝孔奐(514-583),字休文,居會稽。好學善屬文,通經史百家。侯景之亂,孔奐獨傲然自若,自謂不以取媚凶丑以求全。陳武帝永定三年(559年)任晉陵太守,後為御史中丞、吏部尚書等。有集傳世。
第32代孫唐孔穎達,經學家。最重要的著作為《五經正義》,是集魏晉南北朝以來經學大成的著作。
第33代孫唐孔紹安,以文才知名,隋末為監察御史。歸唐拜內史舍人。少年時誦古文集數十萬言,曾奉詔撰寫《梁史》,未成而卒。有文集五十卷,今存詩七首。
第37代孫唐孔巢父(?-784),字弱翁,冀州人。少時與李白、韓准、張叔明、陶河、裴政隱居徂徠山,稱「竹溪六逸」。唐代宗廣德元年(763年),授左衛兵曹參軍,累官至給事中、河中、陝、華等州招討使,兼御史大夫。唐德宗興元元年(784年)受命為魏博宣慰使,成功勸說藩鎮田悅歸順。後為藩鎮李懷光部眾所殺。
第38代孫唐孔述睿(730-800),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唐代宗召為大常寺協律郎,轉國子監博士,遷尚書司勛員外郎、史館修撰,後升為諫議大夫兼皇太子侍讀,改秘書少監兼右庶子,復為史館修撰。「述睿每遷,即至朝謝,俄而辭疾歸。」述睿精研地理,重修《地理志》。卒贈工部尚書。
第45代孫北宋孔道輔(985-1039),字原魯。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舉進士第,授寧州軍事推官。九年(I016年)遷大理寺丞,知仙源縣(今曲阜縣),主孔子祀事。曾受命出使契丹,契丹宴使者,優人以孔子為戲,道輔怒退,契丹陪罪,後不敢侮慢宋使。後知兗州,曾訪得孟子墓,建廟於墓之西南。卒後,受祀於鄒縣孟廟,稱先儒孔氏。
第46代孫北宋孔宗翰,字周翰,孔道輔次子。登進士第,知仙源縣(今曲阜縣)。司馬光上章推薦,遷為太常博士,後為司農少卿,後遷鴻臚。編有《孔氏宗譜》、《闕里世系》等。
第47代孫北宋孔平仲,字義甫。性剛直,仕途坎坷,一生多次貶官。長於史學,工文詞,著有《續世說》等書。與兄文仲、武仲俱有文名,黃庭堅論元祐人才,譽稱「二蘇(蘇軾、蘇轍)聯璧,三孔分鼎」。
第54代孫元孔思迪,字凝道。以國子生授膠西主簿、安慶錄事,轉光山尹,遷陝西行台御史、湖廣都事、太常禮儀院判、太常禮儀使。元文宗時,楚中因災動亂。遷思迪為湖廣都事,以宣撫安定為主策,動亂遂告平息。
第60代孫明孔承倜,字永冠。博學工詩,尤精顏真卿書法,明代孔廟石碑多出其手。一生為官清正,篤信陽明之學,足跡所至,均開館會生徒。著有《易經代言》、《詩經代言》、《書經代言》、《四書代言》等。
第62代孫明孔聞詩(?-1643),字四可。天啟二年(1622年)舉進士,授中書舍人。崇禎元年(1628年),向明思宗條上八事,以革新政治。時清兵已入昌平,下京畿州縣,聞詩應援守御,戰績卓著。編有《奏議》數卷。
第63代孫明孔貞運(1574-1644年),字開仲。明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以殿試第二名賜進士第,授翰林院編修。官至東閣大學士,晉太子太保,代為輔相。編著有《詞林典類》等書。
第63代孫清孔貞瑄,字壁六,清順治庚午舉人,博學多才,潛心研究經史,尤精算學、韻學。由泰安學正升雲南大姚知縣,因爭公道不得而辭官。 晚年專事著述,著有《聊園文集》等。
第64代孫清孔尚任,知名戲曲《桃花扇》作者,與《長生殿》作者洪升齊名,俗謂「南洪北孔」。博通經學、史學,康熙帝拜為「國子監博士」遷戶部主事。後《桃花扇》一劇,被糾舉心懷明朝,遂罷黜,遂歸故里養老。
第69代孫清孔繼汾(1725~1786),經學家。有《闕裏文獻考》100卷,《孔氏家儀》14卷,《樂舞全譜》2卷,《匡儀糾謬集》3卷,《行餘詩草》2卷,並校刻《文獻通考序》1卷。
第69代孫清孔繼涵(1739~1783),校勘學家。有《微波榭叢書》。
第70代孫清孔廣森(1752-1786),經學家、音韻學家。著有《春秋公羊通義》、《大戴禮記注》、《經學卮言》、《詩聲類》等。
第70代孫清孔廣陶(1832-1890),廣州藏書名家。藏書處稱「三十三萬卷書堂」,與伍崇曜「粵雅堂」、潘仕成「海山仙館」、康有為「萬木草堂」,合稱「粵省四家」。
第71代孫清孔昭虔(1775年-1835),宇元敬,孔廣森子。嘉慶六年(1801年)進士,任翰林院編修,官至貴州布政使。善隸書,工吟詠,於古聲韻學頗有研究,曾著《古韻》、《詞韻》。
第71代孫清孔昭薰,宇惠如,衍聖公孔傳鐸第四子孔繼汾之孫。嘉慶舉人,封翰林院五經博士,任山東臨邑縣訓導。刻苦好學,嗜古工詩,好金石學。於曲阜城郊掘得漢、唐宋、金、元、明各代石碑120通,編成《至聖林碑目》六卷。
第72代孫清孔憲彝,著名詩人。
第72代孫孔憲鐸(1935年生),曾任美國馬里蘭州立大學學術副院長、香港科技大學學術副校長
第73代孫孔慶東,現任北京大學中文系副教授
第73代孫孔慶翔(1983-),美國偶像參賽者[來源請求]。
第74代孫孔繁禮(1923-),字景高,安徽太湖人,蘇軾研究專家。
第74代孫孔繁星,當代詩人。
第74代孫孔繁森(1944-1994),曾任西藏阿里地委書記。
第74代孫孔伯華,譜名繁棣。中醫學家。山東曲阜人。與汪逢春、蕭龍友、施今墨並稱北京四大名醫。
第75代孫孔祥熙,(1880-1967)曾任中華民國行政院長,兼財政部長。
第75代孫孔祥柯,字則君,北京譯學館英文專業畢業,山東省議會議員、副議長、山東高等學堂教務長、校長,山東人民赴巴黎和會請願代表。
第75代孫孔從洲,譜名祥瀛,字郁文,國民黨陸軍第三十八軍中將副軍長,後率部起義。建國後歷任西南軍區炮兵司令員兼第二炮兵學校校長、西南軍區軍械部部長,高級炮兵學校校長,炮兵工程技術學院院長兼炮兵科學技術研究院院長,中國人民解放軍炮兵副司令員,授中將軍銜。其子孔令華,娶毛澤東女李敏。
第75代孫孔祥吉,當代著名清史學家。
第75代孫孔祥東,國際知名鋼琴家。
第75代孫孔祥明,當代著名圍棋女棋手,至八段。
第75代孫孔祥德,香港戲班「七小福」之一,藝名元德,與洪金寶和成龍為師兄弟。
第76代孫孔另境(1904─1972),原名令俊,又名若君。近代文學家。
第76代孫孔令朋(1919─2002),六、七、八屆全國政協委員。歷任中國農工民主黨中央常委、上海市委副主委、中國孔子基金會副會長、上海外貿學院教授、香港孔教學院永遠名譽院長等職。著有回憶錄《風雨人生》(大陸改名為《今生今世》出版》,《大哉孔子》,《孔裔談孔》,《曠古同欽》,《說孔古今談》,《論語精句今用新解》。
第76代孫孔令馥(1953─),藝名謝雪心,香港粵劇演員。[1]。
第76代孫孔泉,外交官,歷任外交部新聞司司長,外交部發言人,外交部歐洲司司長,外交部長助理,中華人民共和國駐法蘭西共和國特命全權大使。
第76代孫孔令輝(1975─),當代著名乒乓球運動員。
第76代孫孔傑,原名孔令傑,圍棋棋手,九段。
第76代孫孔令奇(1980─),台灣歌手,美國籍。
第78代孫孔維克(1956─),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研究所所長,書畫家,山東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兼秘書長,一級美術師。作品入選「1997中國畫壇百傑展」。
7. 戰勝困難挫折著名的人有哪些(5個以上)
海倫、邰麗華、洪戰輝、張海迪、居里夫人事跡、桑蘭事跡、司馬遷、周文王、韓非子
勾賤,伍子胥,司馬遷,林肯,牛頓,居里夫人
海倫.亞當斯.凱勒(Helen Adams Keller)於 1880 年 6 月 27 日,誕生於美國阿拉巴馬州的 Tuscumbia,她在 18 個月大時發了一次高燒。 從此以後,海倫凱勒變成全盲的聾啞人士。
6 歲時,柏金斯盲校(Perkins School for the Blind)的安.曼斯菲爾德.莎莉雯(Anne Mansfield Sullivan)老師,被聘為凱勒的老師。 20 歲的莎莉雯老師教導凱勒手語和點字。William Gibson 為此老師和學生的故事編寫了舞台劇和電影,「The Miracle Worker」。
凱勒到 10 歲時,開始學習說話。 霍勒斯曼學校(Horace Mann School)的莎拉.傅樂瓦(Sarah Fullerwas)則是凱勒的第一個說話老師。
1898 年時,凱勒進入了劍橋女子學校(Cambridge School for Young Ladies)。 1900 年的秋天,凱勒進入雷地克里夫學院(Radcliffe College)。 1904 年,凱勒以優異的成績取得文學學士學位。
多年以來,莎莉雯老師一直留在凱勒身邊。 她將教科書、上課內容和對話寫入凱勒手中,讓凱勒了解相關內容。
凱勒的個人聖戰
1915 年,凱勒參加了日後改名為美國點字出版社(American Braille Press)的 Permanent Blind Relief War Fund 理事會。
1924 年,年輕的凱勒發起海倫凱勒基金會(Helen Keller Endowment Fund)。 同年,凱勒加入美國盲人基金會(American Foundation for the Blind),做為全國和國際關系顧問。
1925 年 6 月 30 日,凱勒在國際獅子會於美國俄亥俄州 Cedar Point 的年會上發表演說。 她要求獅子會成為「失明人的武士,戰勝黑暗之軍」。(請按這里來閱讀她的完整演講。) 她說:「我為你們開啟機會的窗。 我正敲著你的大門。」
1946 年,凱勒成為美國全球盲人基金會(American Foundation for Overseas Blind)的國際關系顧問(該基金會為美國盲人基金會的姊妹會)。 她游遍 35 個國家。
凱勒的一生被拍攝成電影。 1955 年,「海倫凱勒傳」贏得了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所頒發的奧斯卡最佳紀錄片獎。
凱勒最後一次是在 1961 年,美國華盛頓特區的公開場合出現。她接受獅子會的終身服務人道獎。
凱勒於 1968 年 6 月 1 日過世,享年 87 歲。 她於 43 年前對於獅子會的呼籲激勵了許多國際組織,將「視力保健以及與盲人合作」活動視為其主要服務宗旨。
1971 年,阿拉巴馬州的獅子會興建了「海倫凱勒紀念公園」。 該公園位於 Ivy Green,凱勒出生地。 由於該公園的落成,37 國的獅子會相繼奉獻他們的心力。 該紀念公園的焦點,是凱勒的半身雕像,上面刻有她的名言
"孔雀仙子"--邰麗華
女,24歲,聾人
如果世上真有天使嬰兒,邰麗華是一個。睜開黑亮的眼睛第一次張望時,醫護們便贊嘆這個女嬰的美麗;發出第一聲啼哭,父母便認定,女兒有唱歌的天賦。
意外卻不期而至。 一次高燒中,麗華失去了聽力,隨之,甜美的歌喉也關閉了。這時,她只有兩歲。 舞蹈,是我的另一種語言
張海迪
1955年9月生於濟南,漢族,哲學碩士,中共黨員,山東省作家協會創作室一級作家,九屆、十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殘疾人聯合會副主席、中國作家協會全國委員會委員,山東省作家協會副主席。
張海迪五歲時因患脊髓血管瘤,高位截癱。她因此沒進過學校,童年起就開始以頑強的毅力自學知識,她先後自學了小學、中學和大學的專業課程。張海迪十五歲時隨父母下放聊城莘縣一個貧窮的小村子,但她沒有懼怕艱苦的生活,而是以樂觀向上的精神奉獻自己的青春。在那裡她給村裡小學的孩子們教書,並且克服種種困難學習醫學知識,熱心地為鄉親們針灸治病。在莘縣期間她無償地為人們治病一萬多人次,受到人們的熱情贊譽。
1983年海迪開始走上文學創作的道路,她以頑強毅力克服病痛和困難,精益求精地進行創作,執著地為文學而戰,至今已出版的作品有:長篇小說《輪椅上的夢》、《絕頂》。散文集《鴻雁快快飛》、《向天空敞開的窗口》、《生命的追問》。翻譯作品《海邊診所》,《麗貝卡在新學校》、《小米勒旅行記》,《莫多克——一頭大象的真實故事》等。她的作品在社會上在青少年中引起很強的反響,長篇小說《輪椅上的夢》已在日本,韓國出版。
司馬遷(前145或前135~?)西漢史學家,文學家。字子長,左馮翊夏陽(今陝西韓城西南)人。生於漢景帝中元五年(前145),一說生於漢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卒年不可考。司馬遷10歲開始學習古文書傳。約在漢武帝元光、元朔年間,向今文家董仲舒學《公羊春秋》,又向古文家孔安國學《古文尚書》。20歲時,從京師長安南下漫遊,足跡遍及江淮流域和中原地區,所到之處考察風俗,採集傳說。不久仕為郎中,成為漢武帝的侍衛和扈從,多次隨駕西巡,曾出使巴蜀。元封三年(前108),司馬遷繼承其父司馬談之職,任太史令,掌管天文歷法及皇家圖籍,因而得讀史官所藏圖書。太初元年(前104),與唐都、落下閎等共訂《太初歷》,以代替由秦沿襲下來的《顓頊歷》,新歷適應了當時社會的需要。此後,司馬遷開始撰寫《史記》。後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辯護,獲罪下獄,受腐刑。出獄後任中書令,繼續發憤著書,終於完成了《史記》的撰寫。人稱其書為《太史公書》。是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對後世史學影響深遠,《史記》語言生動,形象鮮明,也是優秀的文學作品。司馬遷還撰有《報任安書》,記述了他下獄受刑的經過和著書的抱負,為歷代傳頌。 贊同0| 評論
8. 什麼是公羊會
公羊會,全稱公羊會公益基金會,即杭州市戶外運動協會。旗下公羊隊,又稱杭州市戶外應急救援隊,民政部緊急救援促進中心山嶽救援隊華東支隊,成立於2009年5月,近年來,著力協助政府開展「失獨老人」關懷和城市防災。公羊會公益基金會,是杭州民間公益團體中第一家獲准登記注冊的公益基金會。
9. 孔子有多少代子孫
截止到2019年七月十日孔子有80代子孫。
孔子家族是指孔子的所有後裔總稱,孔子後裔有曲阜孔氏,闕里孔氏,真孔,內孔,內院孔等。現存在的後裔是第80代孫,孔佑仁,孔垂長。
孔佑仁,男,漢族,是孔子第80代嫡長孫,2006年元旦在台灣出生。前任大成至聖先師奉祀官、前台當局考試院院長孔德成經一個半月的推敲,為曾孫命名為孔佑仁。
孔垂長,1975年7月出生在台灣台北市,孔子第79代嫡孫,末代衍聖公、台灣前「考試院長」孔德成之長孫。現任台灣地區總統府國策顧問,中華大成至聖先師孔子協會會長。2009年9月28日在台灣舉行的「中樞祭孔大典」儀式上,接替孔德成擔任「大成至聖先師奉祀官」。
截止到2019年七月十日孔子的最近十代子孫為
第70代孫 清孔廣森(1752-1786),經學家、音韻學家。著有《春秋公羊通義》、《大戴禮記注》、《經學卮言》、《詩聲類》等。
第70代孫 清孔廣陶(1832-1890),廣州藏書名家。藏書處稱「三十三萬卷書堂」,與伍崇曜「粵雅堂」、潘仕成「海山仙館」、康有為「萬木草堂」,合稱「粵省四家」。
第71代孫 清孔昭虔(1775年-1835),宇元敬,孔廣森子。嘉慶六年(1801年)進士,任翰林院編修,官至貴州布政使。善隸書,工吟詠,於古音學頗有研究,曾著《古韻》、《詞韻》。
第71代孫 清孔昭薰,宇惠如,衍聖公孔傳鐸六子孔繼澍之孫。嘉慶舉人,封翰林院五經博士,任山東臨邑縣訓導。刻苦好學,嗜古工詩,好金石學。於曲阜城郊掘得漢、唐宋、金、元、明各代石碑120通,編成《至聖林碑目》六卷。
第72代孫 清孔憲彝,著名詩人。
第72代孫孔憲鐸(1935年生),曾任美國馬里蘭州立大學學術副院長、香港科技大學學術副校長
第73代孫孔慶東,現任北京大學中文系副教授
第73代孫孔慶翔(1983-),美國偶像參賽者。
第74代孫孔繁禮(1923-),字景高,安徽太湖人,蘇軾研究專家。
第74代孫孔繁星,當代詩人。
第74代孫孔繁森(1944-1994),曾任西藏阿里地委書記。
第74代孫孔伯華,譜名繁棣。中醫學家。山東曲阜人。與汪逢春、蕭龍友、施今墨並稱北京四大名醫。
第75代孫孔祥熙,曾任中華民國行政院長,兼財政部長。
第75代孫孔祥柯,字則君,北京譯學館英文專業畢業,山東省議會議員、副議長、山東高等學堂教務長、校長,山東人民赴巴黎和會請願代表。
第75代孫孔從洲,譜名祥瀛,字郁文,國民黨陸軍第三十八軍中將副軍長,後率部起義。建國後歷任西南軍區炮兵司令員兼第二炮兵學校校長、高級炮兵學校校長,炮兵工程技術學院院長兼炮兵科學技術研究院院長,中國人民解放軍炮兵副司令員,授中將軍銜。其子孔令華,娶毛澤東女李敏。
第75代孫孔祥吉,當代著名清史學家。
第75代孫孔祥東,國際知名鋼琴家。
第75代孫女孔祥明,當代著名圍棋女棋手,至八段。
第75代孫 孔祥德,香港戲班「七小福」之一,藝名元德,與洪金寶和成龍為師兄弟。
第76代孫孔另境(1904─1972),原名令俊,又名若君。近代文學家。
第76代孫孔新峰(1980—),山東曲阜人,孔子嫡裔76代孫,族名令峰。教授,政治學博士,當代中國政治學者,現任山東大學齊魯青年學者,政治學與公共管理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學術委員會委員、學位委員會委員。
第76代孫孔令朋(1919─2002),六、七、八屆全國政協委員。歷任中國農工民主黨中央常委、上海市委副主委、中國孔子基金會副會長、上海外貿學院教授、香港孔教學院永遠名譽院長等職。
第76代孫孔令馥(1952─),藝名謝雪心,香港粵劇演員。。
第76代孫孔泉,外交官,歷任外交部新聞司司長,外交部發言人,外交部歐洲司司長,外交部長助理,中華人民共和國駐法蘭西共和國特命全權大使。
第76代孫孔令輝,(1975─),世界著名乒乓球運動員,有「乒乓王子」之稱。歷年來在國際乒聯公布的世界男單排名中位居前列。世乒賽、世界盃和奧運會乒乓球男子單打「大滿貫」得主。
第76代孫孔傑,原名孔令傑,圍棋棋手,九段。
第76代孫孔令奇(1980─),台灣歌手,美國籍。
第77代孫孔德成(1920年2月23日-2008年10月28日)襲封31代衍聖公(最後一代衍聖公)
第77代嫡孫女孔德齊(1915年生),第32代衍聖公孔德成大姐,嫁給前清探花、著名書法家馮恕的之子,婚後因琴瑟不和而早逝。
第77代嫡孫女孔德懋(1917年生),孔德成二姐,嫁清末翰林、《新元史》作者柯劭忞之子柯昌汾。
第78代孫孔維克(1956─),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研究所所長,書畫家,山東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兼秘書長,一級美術師。作品入選「1997中國畫壇百傑展」。
第78代孫孔眾。
第79代孫孔垂長,孔德成長孫,從商。
第79代孫 孔垂森。
第79代孫孔垂燊,為孔眾所生。
第80代孫孔佑仁,孔垂長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