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台灣作家林清玄老婆
林清玄,「當代散文八大家」之一。曾幾何時,他的《打開心內的窗》、劉墉《螢窗小語》、席慕容的《無怨的青春》等,成為一代人的「床頭書」,不讀難睡。林清玄更是成為許多年輕人的「心靈導師」。但數年前的一場婚變,卻使林清玄在眾人心目中的「光輝形象」頓時坍塌,有讀者甚至當眾焚書,林清玄也因此從大眾視線中「淡出」。前晚,久違了的林清玄悄然抵蓉,前來出席今日將在四川國際標榜藝術學校舉辦的題為「美麗人生」的演講,在他的住處,他向記者獨家披露了這些年來其鮮為人知的許多故事。
「痛苦的婚姻里人如行屍走肉」
(曾有人評價林清玄說,「如果不是那場婚變,林清玄幾乎就是個完人。」「那場婚變」指的是當年林清玄與結發妻子離婚,然後娶了一位年輕貌美的新太太。此事當時在台灣引起軒然大波,台灣的婦女團體甚至在大街上當眾焚燒林清玄的書,以示抗議。很多人指責林清玄虛偽,甚至有讀者感到自己受了愚弄。)
華西都市報:您的愛情觀是什麼樣子?
林清玄:一個人無論男女,在他20歲的時候,他的成熟只在生理。在這個年齡段與他匹配的另一半,以全世界的人口計算,至少有30億的人可以合格;人到30歲的時候,情感與心理也成熟了,他這時候的婚姻選擇犯錯率就會降低很多;而到了40歲,真正在靈性與價值觀上匹配的那一半,可遇而不可求。
華西都市報:當時你這場婚變震動很大,很多人想不通,為什麼寫的文字這么富有感情,卻做出這樣無情的事?
林清玄:有兩位和尚趕路過河,看到河邊有一位女子想過河又不敢下水,大和尚就抱起女子趟過河,然後將女子放下。兩位和尚又趕了十幾里路,小和尚實在忍不住,就問師兄:「我們是出家人戒女色,可是你剛才為什麼要抱女子過河呢?」大和尚聽後淡淡地說:「過完河我已經將女子放下了,難道你還沒有放下嗎?」(微笑)過了這么多年的事情,大家還沒有放下嗎?很多像我這樣年紀的人,有所成就,在情感方面都無法如實地看到自己的內在世界。我是一個比較入世的人,我真實地面對自己的情感轉變。當時看到別人激烈的反對我很錯愕,你管別人的情感世界干什麼?我對這個事情的看法很灑脫,別人怎麼說無所謂,在痛苦的婚姻里人猶如行屍走肉,那還不如走出來。我現在堅持認為,如果一生有一件事可以用幸運這個詞,那就是遇到了現在的太太。
「現在太太是我當年的聽眾」
華西都市報:您和現在的太太是怎麼走到一起的?
林清玄:她叫方純珍,是我演講時的聽眾,認識時她還是學生。一天,我演講完趴在桌上閉目小憩,一個輕柔的聲音在耳邊叫我,我抬起頭一看,一個年輕的女孩子文文靜靜地站在我面前。她一身純白的打扮,白衣、白褲、白球鞋,她邀請我到她們學校去演講,我邀請她和我兒子一起去放風箏,從此開始相識。後來我們漸漸成了無話不談的筆友,討論人生觀,分享彼此的快樂,分擔彼此的痛苦。從此後,我出了新書,會在第一時間寄給她。日積月累,兩個人在彼此心中的分量越來越重了,我們驚訝地發現,雖然年齡相差十幾歲,但在思想上竟然如此的投契,漸漸地,我們在彼此心中的地位竟是無人可以取代了,情感的火焰一觸即發,就是這樣的。其實這個事情之後,我專門出了一本書《生命中的龍旋風》,將整件事情前後交待了一遍。
華西都市報:當時很多讀者通過這個事情認為您很虛偽,表示從此不再看您的書,對此您有什麼感想?
林清玄:我的書依然在暢銷啊。對於這件事情我有兩點需要向讀者澄清:第一,我與前妻離婚,給她一套約2000萬台幣的房子,並一次性付給她500萬台幣,現在每月給她6萬台幣。第二,讀者應該關注作家的作品,而不是去關注他的隱私。再說婚姻如同鞋子,是否合適,只有自己的腳知道。對於流言,我並不在乎。寫書會友盡享天倫
(內地讀者中,很多人都看過林清玄的書,但很少有人知道林清玄的生存狀態,就好像不知道他長樣一樣。特別是近年來,內地市場很少看到林清玄的新作,許多讀者都在追問:他現在做著什麼?過得怎樣?是不是已經封筆安享?)
華西都市報:在內地很久沒有看到您的新書,好多人都以為你已經封筆。
林清玄:我說過,我現在還是平均每兩三個月出一本書,只是這些書都沒有在內地出版。不過最近會有幾本新書即將在內地出版。封筆?我還沒有想過。
華西都市報:您現在的生活狀態是什麼樣子?
林清玄:平時我每天起床後都要去爬山,我家就在陽明山腳下,回家後寫作一上午,下午喝茶、到處走走會朋友,或者與妻兒一起,洗溫泉、泡中葯浴,盡情地放鬆著身心,享受著天倫之樂。除此之外,我會到處走走,到大學進行演講。
華西都市報:聽說您在內地捐建了不少希望小學。
林清玄:還不是很多,在黃土高原的延川縣有一所,貴州遵義有一所,西安有一所。我現在的想法是把我在內地出版的版稅用來蓋希望小學,這次到四川我也會考察有沒有合適的地方。其實在台灣我有一個基金會,用我在台灣的版稅,主要為學校蓋圖書館。
2. 葛昌純的學術經歷
在同行和學生眼中,葛昌純的學術生涯堪稱輝煌,然而他卻總是說,自己做得還遠遠不夠。年近80歲,本應安享天倫之樂的葛昌純,依然堅持奮戰在科研一線。
很多年輕人並不能理解,葛昌純為何對科研如此痴迷而執著,他則淡淡地回答,因為愛國而奉獻。在他看來,鑽研創新是貫穿在他科研生涯中的「一根紅線」,也是他科研生命的不竭動力。
1960年,赫魯曉夫單方撕毀中蘇協議,斷絕供應用於氣體擴散法生產濃縮鈾235的核心元件——分離膜,中國濃縮鈾的工業化生產將被推遲。在此形勢下,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於1960年4月向冶金部鋼鐵研究總院下達「乙種分離膜研製和生產」的緊急任務。
「當時基本沒有什麼資料和設備,國家的物質技術基礎也很薄弱。」葛昌純說,這種種困難只能靠科研團隊發揚「兩彈一星」精神去克服,「搜集來的資料,各種外文的都有,怎麼辦?這就逼著我在已會的英文、俄文外,又學了德文、法文和日文,等於是多了幾雙眼睛。」
在他的帶領下,一支平均年齡不到25歲的科研隊伍不舍晝夜,刻苦奮戰在分離膜研製第一線。「聶榮臻元帥親自到實驗室,跟我們這些滿臉滿手都是漆黑的同志握手問候,調查研製情況。」葛昌純說,那段經歷永難忘懷,但已記不清有多少筆記本堆積成山,有多少實驗遭遇挫折,又有多少個無眠之夜。
1966年國慶,葛昌純作為對社會主義建設有重要貢獻的科技工作者,被邀請上天安門城樓觀禮。1980年,乙種分離膜項目得到了全國科學大會獎;1985年,乙種分離膜生產安全運行20年後,國家科委批准「乙種分離膜的製造技術」為國家發明獎一等獎。葛昌純是28位發明人中的第一發明人,在九項發明許可權中他對其中六項作出了創造性的貢獻。 改革開放後,中國科技發展迎來春天。葛昌純深知,要想追趕上發達國家的冶金科技水平,出國取經是必由之路。1980年,葛昌純獲得了德國洪堡基金會的研究獎學金,作為客座研究員前往德國Max—Planck材料科學研究所和柏林工業大學非金屬材料研究所,從事粉末冶金和先進陶瓷研究。
回憶當初,葛昌純坦陳,原本很想參加導師的研究項目,但經過一番思考,最終還是決定早日回國。
「我在德國看到了一些非常優秀的粉末冶金和先進陶瓷研究所,但當時回顧一下我們國家自己的研究所,就感慨萬千。」葛昌純說,自己雖然帶領團隊完成了分離膜的任務,當時所在的鋼鐵研究總院粉末冶金室是國內最強最大的粉末冶金研究和中試基地,可惜,在任務下沒有很好地把學科帶起來,在國際上還談不上有多高的學術地位。
葛昌純下定決心,回國後要力爭創建一個世界一流水平的粉末冶金和先進陶瓷研究所,這才是當務之急。回國時,他用自己在德國節省下來的獎學金購置了一台國內急需設備,捐獻給了鋼鐵研究總院。
1990年,葛昌純在北京鋼鐵學院(後改名為北京科技大學)粉末冶金教研室建起了一間條件簡陋的實驗室,創建了中國第一個「特種陶瓷粉末冶金研究室」。
研究室很快就作出了成績,開發出的ST新型陶瓷刀片實現了產業化,被國家科委評為1990年度國家級新產品。
一位奧地利科學院院士在訪問了葛昌純的實驗室後,感慨道:「我一向認為,並非條件豪華的實驗室才能作出一流的研究成果。葛教授的工作就是一個有力的證明。」
回國之後
1990年,葛昌純在北京鋼鐵學院(後改名為北京科技大學)粉末冶金教研室建起了一間條件簡陋的實驗室,創建了中國第一個「特種陶瓷粉末冶金研究室」。研究室很快就作出了成績,開發出的ST新型陶瓷刀片實現了產業化,被國家科委評為1990年度國家級新產品。
在他親手創建的實驗室里,葛昌純將自己的理想一點點付諸實踐,開始了氮化硅基先進陶瓷和粉末冶金高速鋼、不銹鋼的研究,並努力建立我國的非氧化物陶瓷研究、生產基地。
然而,先進陶瓷僅僅是葛昌純「材料王國」里的一部分。他在總結自己的學術歷程時常說:「我的前半生獻給了中國的核裂變事業,而我的後半生主要獻給了中國的核聚變、核裂變事業和新興能源材料事業。」
面對當今世界的能源挑戰,核聚變堆發電被認為是從根本上解決人類能源危機的一種終極能源。其中,材料是核聚變堆發電的一項關鍵問題。特別是面向等離子材料,需要面對高熱負荷、強中子沖擊、高氚濺射等嚴苛環境,被看做是人類有史以來,所面臨工作環境最為惡劣的材料之一。
早在1996年,葛昌純就向國家有關部門提交了研製「耐高溫等離子體沖刷的功能梯度材料」的建議書,用「功能梯度材料」的設計概念和三種工藝,製作面向等離子體材料。建議項目得到了國家的重視和批准。
經過十幾年與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中科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的合作努力,葛昌純及其同事成功制備出了多個體系的耐等離子體沖刷的功能梯度材料。其中,關於碳化硅和銅、碳化硼和銅、碳化硅和碳、碳化硼和碳體系的功能梯度材料研究,在國際上實屬首創。在鎢基面向等離子體材料和部件這個最重要的面向等離子體材料和部件的材料設計和制備研究的廣度和深度方面處於國際先進水平。
每天,葛昌純的學生們都能看到他在辦公室伏案工作的身影,還經常加班到深夜。他謙虛地說:「我和我的團隊雖然取得了一些成績,但也知道中國的材料水平和發達國家還有一定差距。因此,一定要以只爭朝夕的精神努力趕上。這是我們實現現代化,實現民族復興的基礎。」
這位樂觀進取的老科學家,永葆學術思想的青春。
以粉末高速鋼和粉末高溫合金為核心的粉末合金鋼是粉末冶金的一個重要領域。早在上世紀70年代葛昌純和他在鋼鐵研究總院的團隊就在我國最早開展了粉末高速鋼的研究。所研製成功的粉末高速鋼刀具壽命比熔煉高速鋼的壽命顯著提高。來北京科技大學工作後,除開展粉末高速鋼、不銹鋼研究外,還開展了精密噴射成型高速鋼的研究。這些研究為他開展粉末高溫合金的研究打下了基礎。
葛昌純一手創建的特種陶瓷粉末冶金研究所,後來有了一個新的名稱核材料研究所。實驗室牆上掛著的橫幅則始終未變,上面寫著「材料報國,追求第一」。葛昌純說,這是他自己一生的信條,也是對學生的教誨和期望。
3. 55歲李連傑身體抱恙,退出影壇與利智相伴,4個女兒現狀如何
說到我國娛樂圈中的功夫巨星,你會想到誰呢?相信很多人都會想到李小龍,的確李小龍是無可取代的功夫巨星,他第一次將中國功夫帶到了世界,還有一個就是成龍了,成龍的動作片也是享譽國際,他「功夫巨星」的名號也是當之無愧,但是還有一個人不能忘記就是李連傑了。
第3個女兒是利智生的,據說3女兒的性格和李連傑非常相像,她十分熱衷於公益事業,也幫助自己爸爸管理基金會,最得李連傑的歡心。4女兒也就是最小的女兒現在還是一個十幾歲的學生,但是從照片中已經能看出來也是一個身材、樣貌樣樣好的美人坯子了,這兩個女兒是跟著媽媽在新加坡生活的。
雖然有的網友們說李連傑沒有兒子有點可惜這一身的武藝無人可傳,但是他有4個貼心的女兒才是最好的,如今的55歲的李連傑也是處於退休的年齡了,正是在家中享受天倫之樂的好時機。55歲李連傑身體抱恙,退出影壇與利智相伴,4個女兒現狀如何?希望李連傑永遠身體健康、闔家幸福。
4. 信息高速公路如何誕生
古往今來,幾乎每一個人都希望自己有限的生命能在這個無限的時空中多做一些停留。雖然這種努力最終是徒勞的,但聰明的人類的確找到了越來越多的辦法,使自己的交流直接而廣泛,使自己的行動神速而有效,從而相對使有限的生命得到了無限的延長。網際網路的出現,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正是實現了人類的這種願望。
1969年,美國國防部出於戰略考慮,開始把電腦並入電話網,形成一個電腦網路。結果,這一舉措產生了神奇的應用效果,並由此吸引了全世界的模仿和介入。到了20世紀70年代晚些時候,隨著家用電腦問世並開始進入千家萬戶,人們已不滿足微型電腦「與世隔絕」的工作狀態,由此引發了將眾多計算機聯系起來實現資源共享的設想。同時,美國軍事機構五角大樓的電腦網路逐漸演變成容納了其他政府部門、大學和圖書館的網路中心。1980年,技術上的發展和完善,拉開了建立全球電話電腦網的序幕,全世界越來越多的電腦開始通過電話線被聯接起來,組成了一個人類有史以來最大的機器網路。這個龐然大物,就叫做國際互聯網路,也就是人們習慣上所說的網際網路(英文Internet的音譯)。
1989年3月,英國核子研究中心首先提出了信息查詢瀏覽系統——萬維網(World Wide Web-WWW)的設想,並於其後公布了程度。作為一個標志,一場改變人類生活方式的網路通訊革命就此開始了。
進入20世紀90年代,隨著電腦對文字、聲音、圖像和動畫的綜合處理能力的提高,這部人類歷史上最龐大的機器,也進入了高速運轉階段,並以每小時約100台電腦加入的速度,飛快膨脹。1993年,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用一種新的更高速的系統代替了原有的因特技術中心樞紐,從而使網際網路從一個普通的信息通道發展成為全球化的信息高速公路。這一年,全世界約有1500萬人周期性地進入這個系統,通過文字、聲音、圖像在這個網路上把自己和別人聯系起來,參與自由交流的「新團體」,同時把大大小小的電腦信息網和資料庫並入這個網路,從而形成了一個和地球空間相對應的信息空間。人們坐在自己家裡的電腦前,便可以隨時進入這個空間,手指輕輕一點,世界盡在眼前。
網際網路的出現,首先為人們提供了一個劃時代的信息媒體。它通過全球的信息資源和150多個國家的數百萬個網點,向人們提供了浩如煙海、包羅萬象甚至是瞬息萬變的信息。開放的用戶上網,自由的信息進出,決定了網際網路上的信息資源是無限的。人們可以在網上迅速方便地和其他人交換信息,也可以免費把遠在千里之外的一台電腦上的資料轉到自己的電腦里來。如果大家覺得某篇文章或圖片有用或者有意思,還可以把它列印出來。只要是出於正當的需要,無論什麼信息,人們都能用極低的費用甚至無償地從網上獲取。每一個人都可以在網上直接訪問數千個領域內的資深人士或專家本人,也可以針對自己所關心的主題,定期收到最新的信息,還可以在網上盡情地漫遊、尋訪和搜索各種類型的信息庫、圖書館乃至實驗室,更可以在網上建立自己的企業網點,實現營銷的全球化,隨時和世界各地的用戶甚至是潛在的用戶及時溝通。現在有很多人都在網際網路上收發郵件、傳真甚至打電話,因為不論是進行國內還是國際通訊,所需的費用卻僅僅相當於市內電話費。
現在,人們不出家門便可以利用網際網路行萬里路,讀萬卷書,交四方友。從國家元首到普通百姓,每個人都會經常遇到疑難問題,比如怎樣打官司,怎樣繁殖家養熱帶魚,怎樣在國外換簽證,怎樣管教淘氣的兒子,怎樣把含有毒性的大螞蟻變成餐桌上的美味等等,這時大家可以隨時打開家裡的電腦,在網上尋找相應的答案。
網際網路帶給人類的也是一次交流方式的革命。一個人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就任何內容和眾多的網上朋友同時進行交流,而不必在意對方的種族、年齡、性別、長相、身高體重和認識與否,從而徹底打破了人類意識中熟人和陌生人的界限。這種交流方式,越來越多地帶來人類創造性的奇跡。在1996年上半年的一天,國際象棋世界冠軍卡爾波夫利用網際網路和全世界的挑戰者進行了一場貨真價實的較量。網際網路把眾多挑戰者的犀利招法迅速進行最佳優選,逼向卡爾波夫,直到最後所有的挑戰者關機認輸。
網際網路還給人們帶來很多種新的生活方式。目前,世界上越來越多的人通過網際網路在家裡上班,他們坐在家中跟自己的同事乃至於跟全世界的網路對象進行聯絡,甚至通過網路操作華爾街的股票,家庭辦公不僅可以節省上下班往返所需的時間,更能自由地安排工作,更多地與家人共享天倫之樂。城市交通減輕了堵塞,同時也降低了高峰期車流滾滾所造成的空氣污染和噪音污染;人類城市對摩天大樓的依賴也隨之減弱,城市將不再擁擠……
很多國家為了充分地利用網際網路這一全球信息資源,競相予以開明的政策和必要的投入,並從各自國情出發,通過設制網路管理系統、數據安全系統、信息保密系統、訪問搜索系統和價格管理體系等等一系列綜合治理手段,建立屬於自己的信息高速公路。這條看不見的信息高速公路,將比人們身邊任何一條高速公路或高速鐵路都更能促進國家的發展。現在,信息網路已成為一個國家現代化程度的主要標志之一。
網際網路的出現,宣告著人類信息時代的真正到來。當人們進入網際網路時,手中的電腦就成為電腦網路的一個分支,而這個網路的其他分支則遍布世界。這種看似簡單的結構卻在最近短短的幾年內,從根本上改變了人們的生活節奏、文化結構、交流方式、社會分工乃至產業組合,加快了人類文明前進的腳步。
5. 為什麼上了年紀的人害怕摔倒
每個人都會有變老的時候,當上了年紀,最直觀的表現就是身體不如以前了,很多方面都需要別人的照顧,行走困難,體弱多病等等,一般在老人外出的時候,特別是身體比較虛弱的時候,都會考慮現在的身體還支撐的起一次外出嗎?
所以不要讓任何的一個老人因為摔倒而一直倒在那裡,如果一直倒在那裡,也就意味著這方面的道德底線一直倒下了,遇到一個老人倒下,應該勇敢的去扶,特別是周圍有人的情況,其他人都可以作證,自己的行為沒有錯。當然一些特殊情況,比如老人昏迷,或者是摔骨折了要怎麼去扶,這方面不會可以通過尋求幫助的方法來給予摔倒的老人更多的幫助。
6. 求一部以前的台灣偶像劇名字
絕對是《天堂來的孩子》,陳怡蓉,李威演的
7. 如果有10億美金現金你們打算做什麼
這個問題很多人都幻想過,估計很多人都不知道干什麼。圖省心就去做投資,放到投資公司委託管理。想幹事業,就找人合夥干實體,開工廠。
8. 秦學研的作品介紹
1985年畢業於蘇州工藝美術學院
1989年作品《虎嘯圖》獲北京首屆國際博覽會「銀獎」
1992年作品《遙思》參加日本《中日友好水墨畫交流展》
1993年作品《聲震萬裏圖》獲《北京首屆奧林匹克國際書畫大展》「優秀獎」
1993年作品《顧盼千載》入編《20世紀國際現代美術精品薈萃》大型畫集
1994年作品《三雄圖》在建國45周年九四中華書畫藝術博覽會大展中獲「金獎」
1994年作品《深藏若虛》獲《黃山頌國際書畫攝影大賽》「銅獎」
1995年於香港《收藏家畫軒》舉辦個人虎畫系列作品展
1995年作品《靜觀》入編《當代中國名家書畫寶鑒》
1995年作品《雄視》入編《北普陀藏畫集》
1996年作品《覓》入選《當代中國名家書畫展》
1997年作品《悟》入選《中華書畫名人作品展》
1998年5月於深圳《紅荔書畫館》舉辦《秦學研虎年百虎展》
1998年小傳編入《新編中國美術家人名辭典》
1998年作品《追月》入編《當代著名書畫家百人作品選》
1998年出版《秦學研畫集》
1998年12月於深圳博物館中央大廳舉辦《秦學研百虎精品展》
1999年《嘯雪》入選《二十世紀當代中國畫壇傑出人物作品展》
2000年作品《覓》入選《當代中國畫名家作品展》
2001年5月於深圳藝術家畫廊舉辦《秦學研虎畫作品展》
2001年11月於蘇州東山鎮政府聯合舉辦《秦學研虎畫作品家鄉匯報展》
2001年12月於澳門教科文中心舉辦《秦學研虎畫作品展》
2002年10月應邀參加《首屆中國畫名家百虎大展》
2002年10月作品《展望》入編中國首部大型《中國畫名家百虎畫集》
2003年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秦學研虎畫選》
2003年作品《雄視》入選中國美協主辦的《中國風情——當代中國畫作品展》
200年作品《開懷》入選中國美協主辦的《2003年全國中國畫作品展》
2004年《欲曉》獲第三屆光明日報美術獎「優秀獎」
2004年《雄風》參加紀念中國紅十字會成立100周年江蘇省著名書畫家捐贈作品展
2004年12月作品《虎嘯山泉》獲當代著名書畫家精品赴歐洲巡展「銀獎」
2005年1月應邀於淄博群藝館舉辦《迎新春秦學研國畫百虎精品邀請展》
2005年7月應邀參加《六省一市中國著名書畫家台灣訪問團》赴台訪問交流
2005年7月參加中國美協創作中心,畫壇雜志等單位主辦的《首屆中國佛教美術大展》
2005年7月參加福建省善福美術館《館藏全國名家國畫精品展》
2005年9月於河南慧谷畫廊舉辦《秦學研虎畫精品展》
2005年9月於安徽太和畫廊舉辦《秦學研虎畫作品展》
2005年9月作品《威震山谷》獲《抗日懷中國書畫家優秀作品展》「金獎」
2005年12月作品《聽秋》﹙11平尺﹚在北京翰海05年秋季大型拍賣會上以人民幣6.82萬元成交
2005年12月應邀參加中國美協創作中心、畫壇雜志主辦的《畫壇2005年度優秀畫家提名展》
2006年4月作品《虎》獲江蘇省花鳥畫研究會會員作品特展「優秀獎」
2006年5月作品《拂曉》入選中國美協主辦的《全國第六屆工筆畫大展》
2006年6月作品《雙虎圖》﹙8平尺﹚在北京翰海06年春季大型拍賣會上以人民幣5.5萬元成交
2006年10月作《猴趣圖》獲《第一屆網路全國中國書畫精英賽》「金獎」
2006年 12月北京工藝美術出版社出版中國當代著名畫家個案研究《秦學研畫虎藝術》
2007年5月作品《雙雄圖》(8平尺)在河南星瀚春季中國書畫拍賣會上以人民幣5.61萬元成交
2007年 7月作品《漫步秋光》入選中國美協主辦的《第三屆全國中國畫作品展》
2007年8月作品《聽經》(8平尺) 在河南星瀚第二屆中國書畫拍賣會上以人民幣6.5萬元成交
2007年12月作品《曙光》獲中國美協主辦的《2007年全國中國畫作品展》「最高獎」
2007年12月作品《遙思》﹙8平尺﹚在河南星瀚大型秋季書畫拍賣會上以人民幣7.26 萬元成交
2007年12月作品《雙虎》(15平尺)在河南星瀚大型秋季書畫拍賣會上以人民幣15.4 萬元成交
2007年12月獲蘇州市文聯2007年度文藝創作成績突出文藝工作者稱號
2008年4月作品《得壽圖》《桃園意趣》參加無錫《春滿桃花源---全國中國畫名家作品邀請展》
2008年6月作品《高瞻遠矚》(8平尺)在星瀚春季大型書畫拍賣會上以人民幣10.89萬元成交
2008年6月作品《威震山谷》(12.5平尺)在星瀚春季大型書畫拍賣會上以人民幣16.5萬元成交
2008年6月作品《水墨雙虎》(8平尺)在星瀚春季大型書畫拍賣會上以人民幣10.89萬元成交
2008年8月作品《祥雲》獲中國美協主辦的《2008年全國中國畫作品展》「最高獎」
2008年12月應澳門基金會邀請參加在教科文中心舉辦的《三人行——新吳門畫派中國畫作品展》
2008年12月獲蘇州市文聯2008年度文藝創作獎
2009年9月十幅虎畫作品被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編入《中國當代著名畫虎藝術家精選作品集》
2009年10月六幅虎畫作品被中國郵政選中發行一套含郵資《虎年系列郵政有獎賀卡》全國發行
2009年11月7日山西省工人報珍藏版以《畫虎名家秦學研作品選》為標題整版介紹其虎畫作品
2009年11月於宜興海有天文化藝術空間舉辦《虎年賀歲·秦學研虎畫展》
2009年11月獲蘇州市吳中區《第二屆文學藝術獎》
2009年12月由古吳軒出版社出版發行《盛世雄風-----著名畫家秦學研虎畫作品》掛歷
2009年12月應邀參加由美術報社主辦的《當代畫虎名家十二人展》(浙江世貿國際展覽中心)
2009年12月於河南鄭州商都藝術館舉辦《迎虎年-----當代實力派畫家秦學研虎畫經典作品展
2009年12月河南省星瀚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出版《秦學研畫集》精裝本
2010年1月天津楊柳青出版社出版發行中國畫技法叢書《秦學研工筆老虎畫法》
2010年2月多幅作品參加美術報畫廊藝術時空會所主辦的《虎嘯春光---庚寅年名家畫虎邀請展》
2010年2月作品《叱吒雄風》參加榮寶齋期刊編輯部等單位主辦的《2010中國畫壇名家精品展》
2010年2月作品《威震山谷》參加成都《第七屆相聚棠湖----全國中國畫名家邀請展》
2010年5月多幅工筆虎作品在美術報《當代畫虎名家》欄目整版介紹
2010年5月作品《靜觀》應邀參加由中國美協、江西省文聯主辦的《百年百虎國畫精品展》
2010年7月多幅意筆虎作品在美術報《當代畫虎名家》欄目整版介紹
2010年9月工筆《驚秋》(8平尺)在星瀚2010秋季中國書畫拍賣會上以人民幣13.2萬元成交
2010年9月意筆《五福圖》(4平尺)在星瀚2010秋季中國書畫拍賣會上以人民幣2.64萬元成交
2010年9月意筆《聽經》(4平尺)在星瀚2010秋季中國書畫拍賣會上以人民幣2.86萬元成交
2010年9月意筆《天倫之樂》(4平尺)在星瀚2010秋季中國書畫拍賣會上以2.64萬元成交
2010年11月《漫步秋光》等五幅虎畫作品被中國地質出版社編入中英文對照《北京旅遊地圖》
2011年意筆《虎-四條屏》(16平尺)星瀚11年中國書畫精品拍賣會上以人民幣25.3萬元成交
2011年意筆《虎-四開冊頁》(3..2平尺)星瀚11年中國書畫精品拍賣會上以人民幣5.17萬元成交
2011年12月北京工藝美術出版社出版發行----收藏界關注的中國畫家《秦學研動物畫精選》
2012年5月北京工藝美術出版社出版發行八開精裝本---中國當代名家《秦學研大紅袍畫集》
2012年7月美術報對《秦學研虎畫藝術館》揭牌儀式暨大紅袍畫集首發式作了整版報導
2012年7月作品《細雨無聲》在星瀚2012中國書畫精品拍賣會上以人民幣69萬元成交
2012年8月多幅作品被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編入《中國當代畫壇生肖龍年藝術家作品集》
2012年9月作品《聽經》》(4平尺)在河南昶宇2012秋季中國書畫拍賣會上以19.8萬元成交
2012年11月美術報以《融宋元神髓·開虎畫新風》為標題作了二整版介紹
2013年1月《收藏》雜志對秦學研虎畫藝術作了多版專題介紹
2013年3月被蘇州市吳中區委宣傳部等單位評為《2011—2012年度吳中區文化藝術重點人才》
2013年4月《畫壇》雜志對秦學研虎畫藝術作了封面及關注人物為標題的大篇幅專題介紹
2013年4月美術報以《畫壇雜志2013年重點推介畫家》為標題作了整版介紹
2013年4月宜興日報對《和諧家園-----秦學研動物畫精品展》作了整版介紹
2013年4月於宜興市美術館舉辦《和諧家園-----秦學研動物畫精品展》
2013年5月於無錫工藝美院美術館舉辦《和諧家園-----秦學研動物畫精品展》
2012年作品潤格;工筆毎平尺4萬元 寫意毎平尺8千元
2013年作品潤格;工筆毎平尺6萬元 寫意毎平尺2萬元
9. 李嘉誠深愛的女人,不是陪他28年的周凱旋,那麼會是誰呢
提起李嘉誠的名字很少有人說不知道,這位著名的富商一生創造的財富使我們普通人幾輩子也難以超越的,但李嘉誠雖然有錢,但他的感情生活卻並不是多麼完美,你知道嗎?
人生都不是十全十美的,魚和熊掌不可兼得,我們要以平淡的心對待人生。人生有很多種生活方式,有時候平平淡淡就是一種幸福。
漫漫的人生長路是孤寂的,在人生的道路上能有一個相知相伴的人,是人生的一種莫大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