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慈不掌兵 情不立事 義不理財 善不為官出自哪裡
出自明朝萬曆年間的一部民間諺語集《牡丹亭》,屬於兒童啟蒙書目,後來改成了《增廣賢文》。
意思:過於仁慈的人不能帶兵,太重感情的人不能做成大事,義氣過重的人沒法管理財務,善心太重無法做官。
(1)仁慈的人不能做管理者不能理財擴展閱讀:
作品介紹:
《增廣賢文》從表面上看似乎雜亂無章,但只要認真通讀全書,不難發現有其內在的邏輯。該書對人性的認識以儒家荀子「性惡論」思想為前提,以冷峻的目光洞察社會人生。親情被金錢污染,「貧居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
友情只是一句謊言,「有酒有肉多兄弟,急難何曾見一人」;尊卑由金錢來決定,「不信但看筵中酒,杯杯先勸有錢人」;法律和正義為金錢所操縱,「衙門八字開,有理無錢莫進來」;人性被利益扭曲,「山中有直樹,世上無直人」;
世故導致人心叵測,「畫虎畫皮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人言善惡難辨,「入山不怕傷人虎,只怕人情兩面刀」。
《增廣賢文》把社會諸多方面的陰暗現象高度概括,冷冰冰地陳列在讀者面前。《增廣賢文》絕大多數句子都來自經史子集、詩詞曲賦、戲劇小說以及文人雜記,其思想觀念都直接或間接地來自儒道經典,從廣義上來說,它是雅俗共賞的「經」的普及本。
⑵ 「慈不掌兵,情不立事,義不理財,善不為官,情深不壽,慧極必傷」是什麼意思
掌管兵事的時候,不能太過於仁慈,因為兵事本來就是凶險的,過於仁慈不能做出來決斷,猶豫就會導致錯失戰局。
情不立事,是說不能感情用事,要保持理智。
義不理財,是說理財,經商的過程中,應該遵從商業規律,遵守商業法則而不能夠有太多的心理因素在裡面。
善不為官,也同樣,是一種過於輕易相信自己的感受,而不能從總體從大局方面做出判斷的說明。
情深不壽,慧極則傷,是一種類似於強極則辱這樣的,很容易就會發生反轉,提醒人要注意適度,適可而止,保持一定的程度。
⑶ 慈不掌兵 情不立事 義不理財 善不為官 什麼意思
很多發人深省的名言警句,經過百千年的流傳下來,早已失去了原來的味道。就上面這四句話來說,很多人以為他是出自同一本書,實則不然。前兩句“慈不掌兵,義不理財”出自增廣賢文一書,至於後兩句那就是流傳演繹,後人所添加。那麼這四句話我們該怎麼去理解呢?
首先,慈不掌兵的典故出自“孫武練兵”,相傳孫武下山投奔吳王,吳王為了試探他的本事,就找了十幾個宮女妃子讓他操練,結果這些宮女都以為是在玩游戲,根本不聽孫武指揮,哪知孫武手起刀落之下,就以違抗軍令為由,殺了吳王的兩個妃子,這下包括吳王在內的所有人都傻了眼,從此乖乖聽話。在戰場上,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生死之間,沒有絲毫的猶豫和心慈手軟,為將者往往可能會因為對一個人的手軟而將全軍將士陷於不義。所以說“慈不掌兵”,這是一種大愛。
善不為官。這句話的意思不是說善良的人就不可以做官,事實上當一個好官,必須要善良,只不過這個善良是要在法律規章制度內,作為一個好官,就必須對百姓心存善意,對貪污腐敗行為不善良,這樣的不善良才是對天下公平的最大善良。
⑷ 「慈不掌兵,情不立事,義不理財,善不為官 」是什麼意思
意思是過於仁慈的人不能帶兵,太重感情的人不能做成大事,義氣過重的人沒法管理財務,善心太重無法做官。所以這些都是要求人戰勝自己的「慾念」做到理性、尊重客觀規律。慈悲、重感情、講義氣、與人為善都是非常好的品質。有這些內在素質才能成大事。
⑸ 慈不領兵,善不理財是什麼意思
原話是「慈不掌兵,情不立事,義不理財,善不為官」。
「慈不掌兵」即是說,仁慈的人不適合帶兵和上戰場,為什麼呢?戰爭,沒有任何情分可講,生存的規則決定了,即便是親生父子,一旦在戰場上敵對,也只有相互拼殺的份。
況且既然是戰爭,就一定會有流血犧牲,作為一軍主帥,如果慈悲太過,就很容易被對方利用,到時候不僅自己性命難保,還會牽連手下的許多人,所以,為帥者,要有慈悲,更要有看清局勢的能力,該狠下心時要能夠狠得下心。
「義不理財」如果一個人太講義氣,是不適合掌財的。你想想,如果處處講兄弟義氣,處處仗義疏財,處處用錢換感情,是不是根本就守不住財?是不是擁有千金也會很快散盡?所以義者守不住財,也不能守財,這是常理。
⑹ 慈不掌兵,情不立事,義不理財,善不為官
太心軟了就不要管理軍隊,太感情用事就不要去拿主意,太仗義了就不要管理財務,太慈善了就不要當官。
⑺ 慈不掌兵,情不立事,義不理財,善不為官;情深不壽,慧極必傷。 各位才子佳人講講涵義。
慈不掌兵,慈者,仁愛之士,若為仁愛,則無威嚴,然兵無令不行,將無威則亂,故掌兵者必威大於慈,若能恩威並濟乃是最佳人等。
義不守財,世上忠義之士多好友,然好友則必然重友而輕財,所謂仗義疏財,所以義者不能守財,也守不住因為他們不在乎財。
過於仁慈的人不能帶兵,太重感情的人不能做成大事,義氣過重的人沒法管理財務,善心太重無法做官。所以這些都是要求人戰勝自己的「慾念」做到理性、尊重客觀規律。
「慧極必傷,情深不壽」這個詞的原句應該是「情深不壽,強極必辱,謙謙君子,溫潤如玉」。
一段感情,往往到了最深處,卻無法長久。君當知道任何事物到了極限,便會漸露衰敗,一個人可以強大到讓天下臣服,但卻不會因此而受人尊敬。做為一個謙和的君子,應當時時以玉之觸手溫潤、光華內斂自省,當以君子寬容如海之度,待人和煦,舉止從容有度,處事給人以如沐春風之感。
⑻ 「慈不掌兵,情不立事,義不理財,善不為官」出自哪裡
「慈不掌兵」和「義不掌財」出自《增廣賢文》,此書集結中國從古到今的各種格言、諺語。
「情不立事」和「善不為官」只是流傳甚廣的俗語,目前不知出自何人之口。
「慈不掌兵,情不立事,義不理財,善不為官」的意思是:過於仁慈的人不能帶兵,太重感情的人不能做成大事,義氣過重的人沒法管理財務,善心太重無法做官。所以這些都是要求人戰勝自己的「慾念」做到理性、尊重客觀規律。
「慈不帶兵」:顧名思義是治兵之道要恩威並施,心慈手軟會吃敗仗。企業猶如軍隊,在軍隊中唯一讓大部分士兵活下來的方法就是打勝仗。企業領導人就是帶團隊打勝仗,對個別破壞者和企業價值觀不同的員工的仁慈是對團隊的殘酷,最終會把團隊帶垮。
「義不掌財」:特別講義氣的人不能管理財務,他見朋友有難會忍不住解囊相助,長此以往再多錢也沒了。猶太人的生意經中有一條規則。
「善不為官」:在官場,太過於善良,就會被別人算計。一項制度的確立以及實施,其中肯定會遇到諸多阻礙,如果處處都怕得罪人,讓這樣的人做官是不能有作為的。
在一個「非常仁慈」、「放手不管」的領導者下面幹活,員工都會很隨便,公司整體執行力極差,員工絲毫不聽從公司號令,自私自利,不為公司做貢獻。
(8)仁慈的人不能做管理者不能理財擴展閱讀:
「慈不掌兵,情不立事」是一句流傳甚廣的統兵古訓,這是古來善用兵之人都知道的道理。曹松有句詩:「憑君莫話封侯事,一將功成萬骨枯。」
意思是:一個將帥的成功是靠犧牲成千上萬人的生命換來的。這不是說要對部下橫眉冷眼,而是說關鍵時刻絕不能因為心慈手軟而誤了大事。
所謂養兵千日,用兵一時,處此「一時」之時,統帥戰將必要有鋼鐵一般的意志和決心以指揮行事,絕不能因婦人之仁而壞了大局。
「慈不掌兵,情不立事,義不理財,善不為官。」中的慈悲、重感情、講義氣、與人為善都是非常好的品質。但不能把這些好的品質過於情緒化,庸俗化,只有做到理性、尊重客觀規律,有這些內在素質才能成大事。
⑼ 義不理財,,慈不掌兵,的意思是好人發不了財,當不了官
出自明朝萬曆年間的一部民間諺語集《牡丹亭》,屬於兒童啟蒙書目,後來改成了《增廣賢文》。
意思:過於仁慈的人不能帶兵,太重感情的人不能做成大事,義氣過重的人沒法管理財務,善心太重無法做官。
慈不掌兵 情不立事 義不理財 善不為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