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仁愛心棧是不是傳銷
首先說奉粥不要錢,所有志願者不拿一分錢的報酬,只是想給社會傳遞一份正能量,一份愛。怎麼會是傳銷!
㈡ 操學誠的相關信息
積極致力於推動中國青少年社會教育事業發展、中國特色少年司法制度建設和中國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參與《共青團十五大報告》、《全聯青聯九屆一次全委會工作報告》等一系列重要文件的起草。參與和主持《中國青年價值觀和中國和平崛起道路》、《新疆西藏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狀況》、《青少年網路結社》、《大學生信息來源》、《熱點事件的網民瀏覽、搜索、發帖行為與網民社會觀察引導研究》、《我國未成年犯抽樣調查》等一系列重大課題研究。參與中國青年志願者行動、中國青年文化行動、「紀念五四運動85周年「青春」主題晚會、「青春中華」中國青年文化周、中國青年服裝時尚周、中國青年歡樂節、十八歲成人儀式、「尋找美麗的中華」青少年社會教育活動、中國青少年社會教育「銀杏獎」、中國青少年社會教育論壇、「大家E起來——青少年網路素養大講堂」、「為了明天——關愛未成年人黃絲帶行動」等一系列重大活動項目的策劃與實施。
擔任第十屆、第十一屆中國廣播影視大獎電影華表獎和中宣部第七屆、第八屆、第九屆「五個一工程」歌曲和第十一屆「五個一工程」戲曲評委。曾擔任中國殘奧會、特奧會、聾奧會副主席,中國青少年網路協會副會長,中國定向運動協會副主席,中國青少年研究會副會長。
提出「社商」的概念,強調社商是社會教育的核心理念,反映一個人社會化的程度,指一個人具有的社會認知能力、社會溝通能力、社會適應能力、社會參與能力的綜合水平,是體現一個人融入社會狀況的客觀指標。認為社會教育應與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共同構成現代國民教育體系的有機整體,社會教育突出對社會文化價值、社會行為規范、社會生活能力的培養,強調社會實踐和體驗,強調青少年的自主參與,強調運用社會資源共同做教育。2007年開始,積極爭取中宣部、中央文明辦、團中央、教育部、文化部、國家廣電總局、新聞出版總署、國家體育總局、國家文物局、全國婦聯、中國科協、中國文聯等十二家部委支持,共同開展了「尋找美麗的中華」青少年社會教育活動,通過美麗的中華風光、美麗的中華文化、美麗的中華人物、美麗的中華精神,廣泛挖掘整合自然、社會、歷史和文化資源,努力構建青少年社會教育的大平台,引導廣大青少年把中華文化的根深深地植在心中,構築起強大的精神支柱,建設中華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園。
高度重視對網路與青少年關系的研究,強調我們正在進入一個「網路社會」,當代青少年是「網路的一代」,誰掌握了網路,誰就可能贏得青少年,必須推動青少年與互聯網良性互動、共同成長。2010年5月至7月,聯合北京團市委、中國青少年報社、中國網路電視台、新浪網共同主辦「大家E起來——青少年網路素養大講堂」,動員文化學者於丹、航天英雄楊利偉、「知心姐姐」盧勤、「法官媽媽」尚秀雲、奧運冠軍邢慧娜、青年歌手王麗達、央視主持人康輝、王小丫等一批知名專家學者和社會公眾人物深入廣大中學生中間,圍繞網路與學習、網路與游戲、網路與交友、網路與社會、網路與文明、網路與成癮、網路與犯罪、網路與健康、網路與安全等話題,對青少年進行了生動而系統的網路素養教育,引起了社會各界對網路素養的關注和探討,引導青少年正確地使用網路、有效地利用網路,形成正確、理智的社會觀察,積極參與網路文明建設,傳播正能量,做有主見、有責任感、有素養的新一代網民,「網路素養大講堂」在網路搜索中出現310000篇,谷歌搜索約77600篇。2009年、2010年分別組織人員深入北京、天津、上海、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河南、江蘇、浙江、安徽、江西、福建、湖南、廣東、雲南、貴州、四川、重慶、陝西等20多個省市未成年犯管教所和女子監獄開展專題調研,組織實施了《我國未成年犯抽樣調查分析研究》、《熱點事件的網民瀏覽、搜索、發帖行為與網民社會觀察引導研究》、《中國青少年網路暴力現象與預防研究》、《中國特色未成年人司法制度建設》、《外來流動人口社會融入和犯罪預防調查研究》等重點課題,加強對網路沉迷青少年等重點青少年群體的調查研究和引導服務工作。在上海、重慶、青島、德州等地召開「未成年人輕罪犯罪消滅制度」 ,「合適未成年人參與未成年人刑事訴訟的理論與實踐」等一系列專題研討會,加強試點,積極推動中國特色少年司法制度建設。大力開展「為了明天——關愛未成年人黃絲帶行動」,努力構建預防工作載體和慈善平台。
2012年3月,掛職擔任中共大同市委常委、市政府黨組成員,2012年7月經大同市人大常委會通過擔任副市長,分管名城復興工程、招商引資、文化、文物、旅遊、民族宗教等工作。強調緊緊抓住國家實施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和「一帶一路」發展戰略的機遇,大力推動大同對外開放和轉型發展,狠抓轉型綜改試驗區建設,努力把大同打造成京津地區清潔能源供應基地、生態屏障、綠色有機農產品供應基地、休閑度假目的地和產業轉移承接地。重視對大同(平城)絲綢之路的研究,推動大同絲綢之路申遺工作。加強與國家發改委和北京、天津、河北有關部門的溝通和對接,先後在2014年召開的「晉津產業協同發展對接會」和「晉京產業協同發展對接會」上推介大同產業和旅遊,參與大同、張家口、烏蘭察布「晉冀蒙長城金三角合作區」的規劃和實施,參與推動大同至張家口鐵路客運專線、保利協鑫多晶硅及光伏產業循環經濟項目等的立項和落地工作,帶領市招商局、發改委、國資委等赴北京、天津、青島、蘇州、廈門、廣州、深圳、惠州等地招商,積極承接京津冀環渤海地區和東南沿海發達地區產業轉移項目。
高度重視對大同文化旅遊資源的規劃、整合和利用,強調要像挖煤一樣把大同豐富而深厚的歷史文化旅遊資源挖掘出來形成產品、項目和事業,推向全國乃至世界。強調要大力挖掘和弘揚「大同」的文化精髓和精神內涵,注重社會公平正義,加強社會建設,突出民生改善,努力建設美好、幸福、和諧的「大同社會」,實現大同人的「中國夢」。強調要深度挖掘大同作為「中華民族融合之都」、雲岡石窟作為「世界文明會客廳、絲綢之路文化地標」、北嶽恆山作為「中華國山」(與東岳泰山、南嶽衡山、西嶽華山、中嶽嵩山一起)、大同作為「長城之鄉」等的歷史文化內涵和旅遊特色。多次推動召開「大同旅遊發展研討會」,組織編制《大同市文化產業發展戰略規劃》、《大同市旅遊產業發展規劃》,進一步闡明大同作為「古都、煤都、夏都、佛都、藝都」城市定位和旅遊特色,先後在北京、廣州、廈門、深圳等地舉辦大同旅遊推介會,通過多種形式加大對大同的宣傳推介力度,培育「中國古都、天下大同」、「清涼大同城、度夏首選地」的旅遊品牌。先後策劃和組織中國(大同)雲岡文化游節、中國(大同)國際汽車文化展、中國(大同)國際雕塑雙年展,第七屆世界養生大會、古都燈會等一系列大型文化活動,不斷擴大大同的社會美譽度和影響力。具體策劃和指導實施2013年9月在陽高縣成功舉辦了第七屆世界養生大會,來自中國內地、港澳台以及美國、荷蘭、瑞典、韓國等19個國家和地區300多名專家學者、政府官員、外交使節和企業家參會,共同打造「養生陽高」的品牌,陽高縣被授予「國家養生(養老)示範基地」。大力推動大同文化旅遊投資集團籌建工作,積極推動大同古城、北嶽恆山、火山群、內外長城等景區規劃、招商引資和建設,推動出台大同市文化創意產業扶持政策,吸引社會資本和力量參與文化旅遊產業,積極推進「方特歡樂世界」、晉華宮國家礦山公園、北魏398工業遺址文化創意園等文化創意產業項目,推動大型音樂舞蹈劇《雲岡樂舞》、電視劇《北魏王朝》的創作,努力使大同旅遊模式更加豐富多彩。
擔任大同「名城復興工程」領導組組長,經常深入西城牆、四牌樓、魁星樓、純陽宮廣場、鼓樓民居修復工程、代王府、明堂遺址公園、雲岡石窟五華洞窟檐保護工程和御東新區「方特歡樂世界」文化科技產業基地、博物館、圖書館、美術館等工程現場辦公,解決工程建設中遇到的問題。重視基層,關注民生,積極參加「下鄉包村增收」、「訪民生、知民情、解民事」集中走訪等活動,經常深入鄉村、社區訪貧問苦,將渾源縣沙圪坨鎮龍窪村作為幫扶聯系點,定期深入龍窪村開展幫扶增收工作,聯系北京協和、301、北京醫院等12名專家多次為村民義診,積極籌措資金為村民修路和建成了500多畝的「清華林」。牽掛天鎮縣受災的過冬無房的村民,爭取光華科技基金會捐獻價值30萬元的棉被和大衣。
㈢ 學誠法師:什麼叫做廣結善緣,佛教網
學誠法師:什麼叫做廣結善緣
各位同學,各位同修:
今天我們講的主題是「廣結善緣」。這四個字常常聽到,究竟怎麼叫「廣結善緣」?什麼是「善緣」?怎麼來「廣結」?
我們現在提倡「有序管理」,「家庭和睦」、「社會和諧」、「世界和平」。「廣結善緣」就是構建完善、良好的人際關系、社會秩序,創造良好的公共活動空間,這就是廣結善緣。
緣,就是各種關系:包括人與人的關系,人與物的關系,人與事的關系,過去、現在、未來的關系,事與理的關系,事與法的關系。這些關系中善良的叫善緣;相反對人際關系、公共秩序、社會穩定有腐蝕的作用的,就不是善緣,而是惡緣。我們所做的事情、所做的法,如果有利於公共秩序、社會秩序、人際秩序的確立,那就是好的。
我們如何著手「廣結善緣」呢?
在廟里要燒香可以隨便取,就以為這就是廣結善緣;或者要吃飯可以隨便吃,也以為那就是廣結善緣;或者經書隨意取,就以為那就是廣結善緣。當然,對寺廟而言,這些都是廣結善緣的一個形式。但我們燒香、吃飯、,取經書的人,是不是在廣結善緣呢?這就不好說了。這要看我們怎麼發心,出自什麼動機。廟里邊有些經書沒地方堆,你們來拿,拿完就好;或者廟里有時香很多,不好處理,你們來買,供別人來燒,給眾生培福報,或者有時飯吃不完,請別人來吧,這些都可以廣結善緣;不過這些都是被動的結緣。
如果我有100元錢,看到一個人,我給他5塊,以為這是在廣結善緣,這樣的事情誰不會做呢?這是平均主義的思想,並非廣結善緣。廣結善緣不是平均主義,廣結善緣不是沒有原則的,廣結善緣是有度的。
那麼,我們在寺廟里怎麼認識和實現廣結善緣呢?這是個非常重要的問題。比如我們人說話,如果說到恰到好處,人家喜歡聽,樂於接受,接收後行為能馬上發生改變,能夠產生作用,那麼我們的語言才是有作用的。相反,如果人家正在這里做事情,你說我們是學佛,又不是為了做事,那我們說的話就跟他做事不相干,就會跟他結了惡緣,結了違緣。或者看見人家在那邊用功,拜佛,看經,打坐,我們過去說:走一走吧,不要整天坐在那裡。這樣也不是結善緣,而是結惡緣。他本來心已經很寂靜,那你話一說,起反作用了。
見行堂二樓 僧眾齋堂
由於我們自己內心散亂,就常常不知所雲。遇到人時,想說什麼話就講給對方聽,對方把你的話聽進去後,照著你這種散亂的語言去實踐;那他也變成散亂的了。這業果都是真實不虛的事。因為你講這話,本身是無意的從煩惱心出發,人家聽了你的話就接受了,就對他有影響。語言本身就是一種業,身語意業。所以,我們在家裡也好,在廟里也好,怎麼說話是非常關鍵的。要謹言慎行,不要隨意隨便說話。所以從說話,就能夠結善緣。
我們一天到頭都要法師給自己說話,關鍵我們要去實踐,如果我們沒有去實踐的話,就猶如小孩一樣,每天都要家長去管,那是不行的。這樣小孩永遠就長不大。我們說法也是如此,對不同層次的人,表達方式不同。剛剛開始我們可能要說比較多的話,要用比較多的語言,慢慢語言越來越少。我們辦一場法會或者組織一場活動,我們常常很容易去強調說做這個事情有多大的意義,有多大的功德,如何如何,那麼,我們聽的人也會覺得,我們做這個事情會有多大的好處,多大的功德最後才去做。而實際上,我們說的話,最關鍵的就是怎麼樣能把事情辦好;辦好了,那麼意義就很大,功德就很大。就在此時此刻,你要說的話,就是怎麼樣去把事情辦好,讓我們相關的人員人聽了以後,功德圓滿,廣結善緣。辦好了,那麼你的功德就很大,而不是說我們去強調做這個事情本身有多大的意義,有多大的功德。雖然有功德有意義。
其次,我們要認真去聽別人告訴我們什麼,然後我們去實踐。在我們廟里這樣一個團體當中,有當家師,知客師,維那師,糾察師等。他們跟你說話的時候,代表著他的身份。又如法會里有部長,有總召集人,如果認為說,這個部長或者召集人還不如我,或者說,我們大家都一樣,你的話我可以聽也可以不聽,那麼你這個作意本身就是錯了,就不是廣結善緣。雖然那個部長,歲數可能比你小,資歷可能比你淺,文化程度可能比你低,但是他是替我們這個活動在履行公務,他是為了要維護秩序,維護工作的秩序,維護公共事物的秩序,維護空間的秩序,這個你要聽;如果你不聽,不照著做,那麼就是在造違緣,因為你不知道,你有沒有搞清楚,人家為什麼要這么說,為什麼要這么決定,前因後果,有很多方面的考慮。我們可能容易說依據眼前這一點,我們應該這么做,這個是不一樣的,這個著眼點,著力點是不一樣的,所以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有很多的行為不能和合,容易觀過,就是我們自己的動機,自己的認識的角度有問題,總是認為說別人不如自己。《論語》里邊講:「無友不如己者」。那這句話的理解,有些人認為是我交的朋友一定要比我好,如果你不如我,我就不願意搭理你。也有些人這么理解,理解無友不如己者,沒有人不如自己的,每一個人都比我好,這又是一種理解的方法。每一個人有每一個人的長處,每一個人只要在各自的緣起點上,把自己的做好,那麼就是廣結善緣了。如果每一個人在不同的緣起點上沒有做好,那麼就不是廣結善緣,因為你這一點,你這個緣,對別人,對別的事,對整體造成了妨礙,就不叫做廣結善緣。佛法是要我們去覺悟的。不是讓我們拿一個觀念去套一切,去衡量一切。
廣結善緣,在語言上面有序,叫做廣結善緣。落實在行為上面也要有序,行為方面有序,也是廣結善緣。如果你認為我沒有存心要給別人造違緣,我沒有存心要搞破壞,我們常常容易去原諒自己,認為我們自己沒什麼問題,而其實我們的責任沒有盡到,我們的義務沒有盡到,我們該做的事情沒有及時去做,沒有完成好,就不叫廣結善緣。換一個角度來說,我們一天到晚,一年到頭用功、做事說話,是不是有進步,要看是不是對眾人有利。對眾人有利,不是剛所談到的撒胡椒面式的那種廣結善緣,而是實實在在的,我說出來某句話,我做出來某件事,能夠對他人有利。就如醫院里邊醫生,看到病人來了,隨便拿起一堆葯就說,這個葯你拿回去吃吧。不同的病人,症狀是不一樣的,這葯不能隨便發給人家,發給人家起反起用。我們說話也是一樣,不能說我遇到人,我就跟你說話,那一樣會起反作用。你知道他有什麼問題嗎?連問題都沒有聽清楚,即使你認為我說的這個就是佛法,我這個就是葯,也會出問題,所以在行的上面,要恰到好處,這就是廣結善緣。
第三,在人的威儀方面,也是能夠廣結善緣。一個法師也好,一個居士也好,如果我們威儀非常好,大家看了生恭敬心,君子不威則不重。若威儀好,在一個團體當中,在一個公共的空間當中,就會給人家一種穩定穩重的感覺,安穩的感覺。如果威儀很輕浮,就說明我們內心很散亂,在日常生活當中,開會、工作,溝通交流時,這些威儀都是很重要的。在佛堂當中,這拜墊怎麼擺,木魚怎麼擺,引磬怎麼擺,大磬怎麼擺?蠟燭塔像怎麼擺,都要恰到好處。前後左右的距離都要恰到好處,大小也要恰到好處,方位也要恰到好處,人的威儀也是如此。恰到好處,用社會上面的話來講,就是要找到自己的位置。找到自己的位置這是很重要的,就是說我們該坐哪一位置,那我們就坐那一位置,我們該站哪兒,我們就站在那裡。該坐的,我們就坐。設想如果大家都坐在那裡,只有你說我喜歡站著,只有你一個人站在那裡,從你個人角度來看,站著或者坐著,對個人來講沒有什麼不妥。在這個時候我就是喜歡站著,不喜歡坐著。但是如果對整個的集體來講,就有關系了。比如我們比丘開會,作羯磨,大家都坐著,就你站著,就會有問題。居士開會也是一樣,大家都坐著,你自己一個人站在那裡。那麼別人就會覺得你這個人很奇怪,自己也會覺得怎麼和別人不一樣。有些人就喜歡往前坐,有些人就喜歡往後做,有些人就喜歡往中間擠,有些人就喜歡往最邊上退,這些都不是我們的威儀方面恰到好處的地方。恰到好處就是說:十個人、二十個人開會,你心裡很清楚知道說哪個人坐在什麼位置,你都應該很清楚,就猶如公司裡面的職員一樣,誰坐在什麼位置都是很清楚的。科長、處長、經理、副總經理、總經理,他坐什麼位置都是很清楚。他要說什麼話,他是什麼威儀,他都是很清楚的。你這個經理,總經理,他的語言、他的威儀,都是不一樣的。那如果一個單位里,你是一個經理,你所說的話如果超過了總經理的話,那你就是講大話。經理只能在總經理交代你說什麼,然後你只能說話的語言的內涵很小,你只能講這么小的,這才是有益的話。你心裡想著說總經理告訴我說做什麼事情,那我就只有把這個事情辦好。你就不能講,我這個公司要怎麼樣怎麼樣做。那都跟你沒有關系。這個公司是人家總裁去想的事情。你講的話就是沒有意義的事情。那是開董事會,領導決策會才需要去研究的事情。你現在需要去研究的就是:我要帶我下面的三個人、五個人,我知道今天要去干什麼事,我要把這個事幹完。那這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這個威儀不能很簡單的認為:耳朵不聽別人說話,眼睛不看別人,就可以了 。眼觀鼻,鼻觀舌,舌觀心,心念佛,這是告訴我們用心的方法,調心的方法,保持正念的方法,這個是需要的。但是不等於說我們每個人,這樣子就夠了。那麼如果說我們每個人都是眼觀鼻,鼻觀舌,舌觀心,心念佛,誰去安排工作呢。誰去檢查工作呢,誰去督促呢?對不對。那肯定不行,肯定要人去安排,肯定要有人去執行。才能保證一個單位,一個團體和合、發展、穩定。如果你不聽人家安排,一個廟也好,一個單位也好,你怎麼來落實呢?落實不了,因為你不聽,你不知道你要干嗎?人家安排你什麼工作,你都不知道。那肯定就會誤事了。所以在做事方面、在威儀方面,都是能夠廣結善緣的。你做到恰到好處,大家看到高興,推動了佛教事業的發展,或者說推動了自己工作的進展,或者推動了自己的單位的事業的發展。那就是給眾生、給大家結的善緣。
再一個,愛好也能夠廣結善緣。如果說你的愛好是符合佛法的:用功,看經,打坐,拜佛,過堂,上殿,人是勤快的,身語意上面都有序,那都能夠廣結善緣。那如果說你愛好的不一樣,或者說你沒有任何的愛好。那也是不對的,沒有任何的愛好就看不出造業的中心是什麼。愛好肯定要有的,比如有人喜歡打坐,有人喜歡磕頭,有人喜歡念經。有人喜歡做善事,都是一種愛好,都是好的愛好。那反過來,可能有些人喜歡聊天,有些人喜歡交朋友,有些人喜歡寫詩,有些人喜歡喝茶,有些人喜歡旅遊等,當然這些從世俗當中來看不能講他們是錯的,但是我們就是要判斷出你這個愛好的本身是值不值的。他的意義何在?那比如我們喝茶來講:喝茶本來我們可以解渴,可以提神,可以能夠參悟佛法,那喝茶就有意義。如果說喝茶是用來拉關系,為了是談天說地,為了去放逸也是一種意義但就變成一種散亂的緣。那他認可的愛好有可能結了善緣,也可能結了惡緣,也有可能結了違緣,都是有可能性的。因為如果我們的心把握不住、認識不到,那麼這些方面我們觀察不出來,也體會不到。
有時候聽到有居士說:我這是護持這個廟,這個是不是叫做廣結善緣,或者說我是不是說每一個廟都要去護持,才叫廣結善緣呢。我是不是供養所有的法師才叫廣結善緣?很多人都想知道,這個答案是什麼。
廣結善緣,剛才談到,你這個人是什麼,應該怎麼去做事。我們的緣是什麼,然後我們怎麼去結,這個是很重要的事情。我們寺廟,出家法師,對居士來講,我們對在家乃至沒有信佛的人,是我們的一種緣;我們在家的俗眾,對寺廟,對法師來講,是我們學法,種善根的一種緣。別人對自己是一個緣,自己對別人也是一個緣。如果我們時時刻刻只想到我是因,你是緣,那就會成問題,就變成我們時時刻刻說,我是主觀的,你們都是客觀的,你這個客觀的要為難我這個主觀的。這都是「我執」、「法執」的一個表相。從在個人角度看,這個人認為,我修行我用功,怎麼樣對我有利,他才去做,3個人、5個人、10個人、20個人都這么想,就會問題重重,很多問題都是這么產生的。他沒有認識到,我們自己本身也是別人的緣。佛在世的時候,比丘要托缽乞食,托缽乞食本身就是廣結善緣。到廟里邊,我供養一些大米,這些大米拿到大寮里邊,誰來了誰就能夠吃到它,本身就是廣結善緣。你沒有必要說,我這個橘子拿到廟里來了,20斤橘子一定要親手發給每一個法師,這不是找麻煩嗎?人家要吃你一個橘子還要把人都集合起來?你說你捐10塊錢拿給基金會,基金會就會到時發給災民,是不是?這里邊就廣結善緣了。沒有分別心,心裡就沒有這個障礙了。
一個團體,一項事業,本身就是各種善緣的集聚。我們認識到這件事,這個團體是我可以信得過的,我應該發心去護持它,我應該去付出,那麼你就要去做,這就廣結善緣了。如果說,我做的這種事情讓越來越多的人知道,才可以,那這個就會有問題。第二個人、第三個人也這么想,我的行為一定要讓很多人知道,才叫做廣結善緣,這是不好的。我們一個事業,一個組織,一個團體,本身都是這些點點滴滴的小事匯總在一起的。本身就體現了每一個人行為,身語意三業的總聚。如果我們認識到,自然我們就不會有問題,不會有這些矛盾,這個就是,要做到說我們怎麼去廣結善緣。
《四十二章經》里邊講,我們去飯100個惡人不如飯一個善人,就是你養100個惡人不如養一個善人;飯善人一千不如飯一持五戒者,因為他的因不一樣。你供養100個惡人後,他們吃過飯去做惡事;供養一個善人,他吃完飯後去做好事。你可能認為說,這是不是沒有人道主義的一個思想?這是兩回事,兩個概念。我們是說供養100個惡人和1個善人的意義來講,而不是說100個惡人不要給他飯吃,這個概念是不一樣的。那麼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在學修生活中,我們的行為,我們的付出,我們必須要有很清楚的抉擇的問題,否則,我們的行為就不能彰顯出它的意義,就不能彰顯出你的行為和你內心對佛法的認知程度;就看不出來自己對佛法認識的度,自己內心就不會有一個很深切的感覺。
什麼是很深切的感覺?就如同吃飯一樣,行堂一到,你就要知道我今天要吃多少,心裡是有譜的。一年春夏秋冬氣候的變化,什麼時間我的衣服要穿幾件,一般的情況下,自己都是有一定的把握的。佛法跟吃飯、穿衣的道理一模一樣,都是任運的,自己心裡是有譜的。如果有一天自己沒有譜,我不知道要穿幾件衣服,要吃多少,一天到晚,經常都不知道,人就開始有問題了。正常的來講,我吃兩餐也好,三餐也好,肯定是有序的。你只有有序,你才正常,身心就安穩,就健康。如果你反常,毛病就出來了。這個就叫做佛法,佛法本身就從這些事情去體現。至於果相上邊,是相互的,是眾多的,眾多的緣結在一起的,才叫做廣結,並且是善的,是緣。
緣,相對來講稱為緣,緣的本身是因,因的本身是緣,我們常常把這些因和果對立起來。如果每個人都說我注重因,那每個人都缺緣,那每個人都活不下去。因緣都是相互的,我們常常講「緣起法」,緣起法本身也是包括因。大家桌前有個缽,缽裡面有飯菜,那麼如果我們作意說,我吃飯的目的為了成佛,為了度眾生,為了住持正法,這肯定是種正因。那好,你這個飯菜怎麼來,你這個缽怎麼來,這對我們來講就變成了我們的緣了。譬如缽,要能知道說哪個地方有缽賣,或者說誰供養這個缽,誰又來供養這些飯菜,還要有人去洗菜,有人去煮飯,有人去打飯。如果我們只注重因,我要吃飯,你們要給我打飯,這個就成了問題了。那,今天五百個人吃飯,食堂必須要有20個人,寺廟或負責人,要找20個人,如果沒有這20個人,沒有怎麼足夠的人力,飯就做不出來。這些都是很重要的,都是因緣,因緣相互交錯的,這都交錯在一起。所以我們對佛法里邊的這種緣起法的把握是很重要的。
佛法、佛教不同於其它宗教的地方就在於緣起法。它談的這些因緣果報,所有果的出現都跟因緣有關。因而我們面對一件事情必須去推究這個事情的因是什麼,這個事情的緣是什麼。那我們現在怎麼做,以後才會有這個果。整個佛法的理論都是要讓我們建立一種對事情的一個正確的認識,就是正見。正確的認識就是確實是如此,所有一切善惡、輪回、解脫都是因為因緣,這個建立成為定解以後,成為決定的見解不動搖。
那麼,第二步正思維,不是那麼簡單的事情。我們常常講正思維,其實我們是思維不起來的,我們不要說,六凡四聖,甚深因果這種理論思維。簡單至一件衣服一塊地板一隻電燈都未必能夠思維起來。譬如衣服怎麼做,這個衣服的材料叫什麼,顏色叫什麼,都很難講清楚。比如我們穿的衣服是灰色,前面的灰色和後面的灰色都是灰色,你腦筋里頭的兩件不同的衣服灰色的顏色是不一樣的。你的心裡,你看到,你心裡清楚,但你表達不清楚。你怎麼來思維這幾件物品不一樣的東西,怎麼來建立你的正思維呢,你思維不了的。人家說我們中國的文化是一種形象思維,很多的東西是靠形象的,我們很多東西的形象是模糊的,因為你模糊,所以思維也模糊,因為你的模糊,所以你的結果也模糊。因為模糊,所以是不可預測的,因為不可預測,所以你把握不住。因為把握不住,所以你害怕的;因為害怕,所以你就會產生憂慮;因為憂慮,所以你不能安住。這些都是因為缺乏正見正思維的原因。譬如廚師,他知道我怎麼煮飯,腦筋裡面的思維是非常清楚,那他煮出的飯就是好的,他可能不懂得怎麼表達很深的理論,但是他,一定清楚幾點鍾備菜,幾點洗菜,幾點鍾生火,他肯定講的出來,要怎麼才好,他肯定知道。多少人,鍋有多大,瓢有多大,他都一清二楚。他有經驗,他有辦法去思維。他不需要幾十本書,他有這些經驗,他就有辦法思維。如果我們沒有去煮過菜的人,思維不起來。你思維全是紙張上面的,和去炒是兩回事。所以理論和實踐的結合,行持和我們的師友的重要性,不可分離,都是非常重要的。就是炒菜跟燒火,同一個道理,你要認為這個燒火很簡單,你到那邊去燒一燒就知道了,煮饅頭的,炒菜的,炸豆腐的,所需要燒的火都是不同;你煮開水的,煮粥的,煮米飯的,要燒多久,火要多大,都是有區別的,要燒多少分鍾都是有關系的,關系都是很大的。
那麼我們要建立這些好的思維,都應該遵循廣結善緣的原則。廣結善緣就是自利利他,就是普度眾生,就是清楚思維。成佛是為什麼呢,就是要廣度眾生,要不怎麼自利利他呢,要包括一切。廣結善緣就是成佛的正因,就是發菩提心,而不是另外有一種什麼大家都不懂的叫發菩提心。所以我們在一個道場當中,怎麼來體會佛法?怎麼用心、怎麼建立自己生命的宗旨工作的目標,建立很好的學修的態度、思維的模式,這些本身都要去學,只有你去學,你才有辦法思維。如果我們沒有去學,我們就思維不起來,我們就不知道怎麼去思維,不知道怎麼思考。社會上科學家、數學家的思維和一個文學家不一樣。科學家看到一滴水,看到的是氫氣、氧氣;文學家看到一滴水,他可能寫出很好的文章,作出很好的詩,對不對?那我們佛法也是看到水,每個人看到的不一樣,因為你業不一樣,他看水不一樣,天人看到水是宮殿琉璃,人看到水就是水,魚看到水,鬼看到水都不一樣。業不一樣,所以同樣一個東西,同樣一個境界,對不同的有情的作用力是不一樣的。
在一個道場當中,為什麼一樣菜,一樣東西,一個事情,會很多人不同的反應,就是業感。業感緣起。只有你真正了解到說這些人這么反應,這些人這么說法,這些人這些態度,它是正常的,那麼你的心態才是正常的。你如果心態受到影響,那麼就是對於廣結善緣、對於佛法的緣起法的把握還不到家。所以廣結善緣,能夠跟業果聯系在一起,跟我們的用功在一起的,因為你只有認識到所有的這都是眾生的種種業的匯聚、匯和、展現,那麼,我當下這個時候要解決是什麼問題,解決到什麼程度,解決幾分?當下講的這個話,可能在眼前沒有真實的意義,但是可能過了一個禮拜,過了一個月,過了半年,過了一年,它有因,它能夠產生作用。這個就是說我們今天講的話就可能變成可能一個緣,可能不能直接解決很多的問題,但是種下這種因。那我們心裡就要很清楚了,如果是說我們種的因,我們不知道什麼時候會收成,那你就去種嗎?所有的農夫去種莊稼的時候都是有預期的,白菜要多少天,土豆要多少天,蘋果要幾年,心裡是知道的,他才會去做。那麼如果我們學佛法認為說我所做的事情在無量劫以後會有果,那我們這話就沒有意義的,那誰都知道無量劫以後會有果,那你能不能知道說十年以後會有怎麼樣的果,五年之後會有怎麼樣的果,一年以後會有怎麼樣的果,那才是關鍵。我這一生里會結什麼果,這才是重要的。我們不能把已知的東西推到無量劫那樣的未知領域去,而恰恰相反我們要把未知的領域轉化到已知的領域。我們成佛是很遠的,不知道何年何月,我要讓它不知道的變成能知道的,要讓做不到的變成做得到的,那麼我們這個就叫廣結善緣。
㈣ 北京龍泉寺有沒官方一點的微博啊
比如@學誠法師 @龍泉道場 @學誠法師學佛問答 @心文化 @北京仁愛慈善基金會 @世間覺
@龍泉樂活 等等
㈤ 北京市仁愛慈善基金會的介紹
北京市仁愛慈善基金會於2006年10月16日注冊成立,是由學誠大和尚發起,社會各界愛心人士廣泛參與的民間慈善組織,為非公募基金會。仁愛慈善基金會在導師學誠大和尚的指導下,嘗試以寬廣的社會視角,將慈善活動與人的身心健康相結合、與社會的經濟發展相結合、與佛教智慧在社會的應用相結合,希望通過慈善活動將佛教無緣大慈、同體大悲,自利利他、自覺覺他的精神演繹出來。2010年,基金會被北京市民政局評為5A級社會組織。
㈥ 中華社會救助基金會的理事成員
理事長
許嘉璐
語言學家。江蘇淮安人。世界漢語教學學會會長,北京師范大學漢語文化學院院長。第九、十屆全國人大副委員長,中國民主促進會第十、十一屆主席。
副理事長
劉 婷
香港上市公司華彩控股有限公司主席、執行董事兼行政總裁。劉女士同時為香港另一家上市公司寶威控股有限公司的主要股東兼執行董事。
耿志遠
中歐聯合投資有限公司和天津景民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曾在北京光電技術研究所和中國國際信託投資公司工作。
劉長樂
全國政協教科文衛體委員會副主任,鳳凰衛視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行政總裁,太平紳士。
理事
鮑學全 中國福利彩票發行管理中心主任
理 事 米勇生民政部社會救助司司長
潘石屹 SOHO(中國)有限公司董事長、聯合創始人
釋學誠 現任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
時正新 原民政部辦公廳副主任兼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吳京偉 華彩控股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常務行政總裁
張繼禹 全國人大常委,中國道教協會副會長
監事
王治坤 民政部社會救助司副司長
胡連萍 北京高朋律師事務所律師
現任領導
秘書長:時正新
副秘書長:王玉潔
兼職副秘書長:闞麗君
㈦ 第三屆世界佛教論壇的論壇開幕禮
第三屆世界佛教論壇開幕禮4月26日上午在香港體育館舉行。全國政協副主席董建華、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曾蔭權、香港佛教聯合會會長覺光長老等主持啟動儀式。
出席第三屆世界佛教論壇的嘉賓有:來自美國的:宏正法師、橫實法師、界靜法師;澳大利亞的:智及維摩詰長老;加拿大的:達義法師;孟加拉國的:蘇塔難陀大長老;不丹的:桑吉·旺朱先生;柬埔寨的:狄旺僧王、布格里僧王;法國的:法寶法師;德國的:弗里德里希·瑞格先生;印度的:達馬維利長老,拉因達·潘特博士;印度尼西亞的:學良法師、慧雄法師;義大利的:剛堅仁波切;日本的:持田日勇長老、則竹秀南長老、西村惠信教授、田中良昭先生、宮林雄彥法師;菅原侍法師;韓國的:普善長老、法登長老、惠凈長老、春光長老、務元法師、泓波法師;馬來西亞的:日恆法師、唯悟法師;蒙古的:丹巴扎布喇嘛,那次格道爾吉喇嘛;尼泊爾的:吉拉迪先生;新加坡的:廣聲法師、惟嚴法師、明義法師;斯里蘭卡的:賈噶特長老;泰國的:攀洛·泰阿利秘書長、達摩·孔莎瞻長老;英國的:阿貢仁波切、彭馬田先生;智利的:妙目法師;來自中國台灣地區的:惟覺長老、圓宗長老、心培法師、果東法師、心道法師、明光法師、凈耀法師、惠空法師、郭俊次先生、修懿法師、見允法師、見引法師;澳門特別行政區的:健釗法師、心慧法師;香港特別行政區的:覺光長老、永惺長老、智慧長老、紹根長老、寬運法師、宏明法師、果德法師,香港旭日集團楊釗居士;李嘉誠基金會代表歐小燕女士;陳經緯先生;霍震宇先生;羅寶文居士;何智明居士;馬清裕居士;何德心居士;張國良居;中國佛教協會的:傳印長老、刀述仁居士、凈慧長老、學誠大和尚、班禪額爾德尼·確吉傑布大師;永壽法師、永信法師、明生法師、覺醒法師、湛如法師、妙江法師、祜巴龍庄勐長老;賈拉森活佛、心澄法師、道慈法師、純一法師、印順法師、王健秘書長。
來自兩岸四地的學界和社會各界的代表,樓宇烈教授、余秋雨教授、方廣錩教授、張新鷹教授、朱清時校長、游祥洲教授、林安梧教授、李寧、潘宗光教授、趙學義局長、錢力軍司長、崔國朝秘書長、沈沖部長、譚虹副主任、王子平副部長、寥勛副部長、徐遠傑司長、郭偉司長、陳紅星主任、旦巴司長、郭立群副局長、袁莎副局長、王冰副局長;鳳凰衛視董事局主席兼行政總裁劉長樂先生;著名歌星王菲、張明敏、關淑怡。此外,還有來自中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及杭州舟山、無錫、南嶽等宗教事務和有關部門的領導。
㈧ 福建佛教的流派有哪些
八閩佛教——福建佛教介紹 本性法師一、福建佛教發展簡史佛教入閩在三國的吳晉之際,至梁代呈迅速發展之勢。表現在:信徒舍宅為寺;興寺建塔;女性出家人及尼庵相繼出現。五代,王潮、王審知兄弟統治福建45年,大建寺塔,大興佛教,於治下5州34縣共添建寺院517座。王審知本人是福州開元寺等的大護法。宋代,佛教在閩達到全盛。表現在:寺院大量發展,據《三山志》載,慶歷年間,僅福州地區佛寺就達1625座;大量刻經,如福州開元寺刻就《毗盧藏》;士大夫與佛教界關系密切。福州太守謝泌曾賦詩曰:湖田種稻重收谷,道路逢人半是僧,城裡三山千簇寺,夜間七塔萬枝燈。《宋史·地理志》亦雲:福建其俗,尚浮屠之教。《八閩通志》則感嘆:佛寺至於宋極矣。及明代,福建佛教歸於平淡。至清代,有復興之勢。士大夫與佛教界交往甚密,如官僚李馥、孟超然、詩人黃任經常與鼓山湧泉寺僧為友,林則徐公餘手書《金剛經》為日課,閩浙總督左宗棠買牛於鼓山湧泉寺放生等。民國時期,一批名僧尊宿在福建弘法,如圓瑛法師曾任福州鼓山湧泉寺、雪峰崇聖寺、北峰林陽寺、泉州開元寺住持;太虛法師住持廈門南普陀寺、創辦閩南佛學院;弘一法師弘律於閩南。從三國吳晉到民國時期,八閩大地,高僧輩出,創宗立派的巨匠亦不乏見,他們如祖藉福清的希運禪師,創立了黃檗宗;祖藉霞浦的靈祐禪師,創立了溈仰宗;祖藉長樂的懷海律師,定立了禪門清規,使佛教律制中國化;祖藉莆田的本寂禪師為曹洞宗的創宗人;祖藉南安的義存禪師,更是禪宗巨擘,嗣法門人遍天下。福建還是中國古代刻經中心之一。宋代,福州東禪寺刻就《崇寧藏》,福州開元寺刻就《毗盧藏》。二、福建佛教界的對外交往由於地緣等原因,自古以來,福建佛教界對外交往頻繁,與日本、東南亞及台灣地區的交往尤為密切。如:唐代泉州超功寺僧曇靜,隨鑒真赴日,擔任戒師;明代漳州名僧覺海赴日任福濟寺住持;福州高僧赴日創崇福寺。其中最具說服力的是福清黃檗山萬福寺僧隱元東渡,不僅帶去了中國佛教,創日本黃檗宗,也帶去了中國文化。日本僧人來閩的亦不少,著名者如空海從霞浦赤岸入唐,參禮霞浦建善寺,又經福州住開元寺,後轉詣長安,留學回國後,創日本真言宗。又如:福州西禪寺微妙法師赴泰國、馬來西亞、菲律賓弘法;鼓山湧泉寺妙蓮法師到南洋弘法,並在馬來西亞檳城創極樂寺;惠安僧賢慧赴新加坡創雙林寺。民國時,閩僧轉道赴新加坡創普陀寺;南安人性願赴菲律賓,先創大乘信願寺後建華藏寺。福州西禪寺永心、醒覺到越南將二府廟、觀音廟合並為西禪寺下院,以後西禪下院寺僧又在越南創南普陀寺。印尼廣化寺、西禪寺與莆田廣化寺、福州西禪寺是廨院與祖庭的關系。三、當代福建佛教略述對福建佛教而言,現在是歷史上最好的時期之一。現有省級佛教團體一個,即福建省佛教協會。地區級佛協9個,市縣級佛協58個。有寺院4185座,其中14座被國務院列為全國漢族地區第一批重點寺院。居士林20多所。全省共有僧尼1.2萬人左右。福州、寧德、莆田、廈門、泉州的佛教較為興旺。有中級佛學院兩所,即福建佛學院、閩南佛學院。福建佛學院由省佛教協會主辦,男眾部設在莆田廣化寺,女眾部設在福州崇福寺。16年來,共培養男女學僧一千多名。閩南佛學院為廈門南普陀寺主辦,由太虛大師於1925年創辦,培養出大批佛門精英,如當代佛學泰斗印順法師等。1984年復辦,男眾部設在南普陀寺,女眾部在紫竹林寺。有6所慈善類基金會(委員會),以福建省佛教協會佛教教育基金委員會、廈門南普陀寺慈善事業基金會規模為最大,每年在慈善方面作了不少的工作。四、福建省佛教協會概況福建省佛教界四眾弟子的愛國團體和教務組織是福建省佛教協會。1958年5月,中國佛教協會福建省分會籌備組組成。經二年,正式成立中國佛教協會福建省分會,公推福慧法師為會長。1990年,根據中國佛教協會有關精神,中國佛教協會福建省分會改名為福建省佛教協會,第二、三屆會長為普雨法師,第四、五屆會長為妙湛法師。1994年,福建省佛教協會召開第六屆代表會議,推選界詮法師為會長,傳常、學誠、理文、妙果、凈慧、如妙、陳珍珍為副會長。同時,禮聘圓拙、妙湛為名譽會長。福建省佛教協會第七屆代表會議於1998年10月在福州召開,151名代表出席會議,為歷屆代表最多的一次。會議推選學誠法師為會長、理文、普法、道元、如妙、心亮、本性為副會長,秘書長由本性兼任。會議還禮請聖輝法師為名譽會長。本屆領導班子呈現年輕化、知識化的特點。在組織結構上,福建省佛教協會下設秘書處、教務處、院校處、辦公室、佛教教育基金委員會。現會址設在福州市法海路1號法海寺。第一章 八閩龍象閩山蒼蒼,閩海泱泱;八閩佛教,源遠流長。如果說,東南沿海的福建,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成就了戚繼光盪倭之威名,並使鄭成功據此收復台灣而得以名垂青史的話。那麼,在歲月的長河中,福建以其寺院之多、僧尼之眾和民風之純和,同樣令人仰慕起敬,萬世矚目。佛教自三國吳、晉之際傳入福建,在其後的一千七百多年中,雖曾興衰莫定幾度沉浮,也曾劫難重重歷盡滄桑。但菩提之種一經播入這塊二十二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地靈人傑的八閩山川,便已再難泯滅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之慧種慧根了。宋代理學大師朱熹在泉州時,曾發過這樣的感慨, 「此地古稱佛國,滿街都是聖人」。而與其同一時代的詩 人謝泌,在福州則吟出這樣的詩句:「湖田種稻重收谷,路上逢人半是僧。城裡三山千簇寺,夜間七塔萬支燈」。「路上逢人半是僧」,雖不免有詩人藝術誇張的成 份,在某種程度上,卻也形象地概述了福建佛教法 輪常轉、龍象輩出的歷史因由。從百丈懷海到溈山靈祐,從雪峰義存到曹山本寂……自古以來,福建多僧,福建多高僧。翻開《五燈會元》或《景德傳燈錄》,我們赫然發現,僅自晚唐至北宋的二百多年間,名列其中與福建有關的著名高僧,竟有近二百人,居同期全國各省份之首。可以說,從初祖菩提達摩到六祖慧能大師一脈承襲的佛教禪宗,乃是印度佛教完成其中國化最為重要的法門。因而和中國所有盛行漢傳佛教的其它地區一樣,禪宗,一直是福建佛教的主流。六祖慧能法嗣眾多,最著名的,當推南嶽懷讓和青原行思。這兩大支系,分別開創了溈仰宗、臨濟宗與曹洞宗、雲門宗和法眼宗。後來臨濟宗又下傳黃龍派和楊岐派,這就是中國禪宗史上最為著名的「五宗七派」。而這盛傳的五宗,卻無一不與福建有著深厚的淵源。這里是福建建陽佛跡嶺,南嶽懷讓最著名的弟子、被後世尊稱為馬祖的道一禪師,曾到此地弘法。後人仰感其德,撰寫這樣的聯句贊嘆:「紹六祖宗風,明心見性;肇七閩禪學,振錫傳燈」。「馬祖興叢林,百丈立清規」,萬語不如一言,短短十字,已足表馬祖道一和百丈懷海在中國佛教史上的不朽功德。福建長樂是懷海禪師的出生地,而蓮花山龍泉寺,則是百丈懷海當年落發出家之所。五宗七派中的溈仰宗,其創始人之一的溈山靈祐,是福建霞浦人,他十五歲出家於家鄉的建善寺,曾到江西參謁百丈懷海,大受贊許,位居參學之首。他長期弘法於湖南溈山,並得到大安禪師的大力輔佐,而大安禪師,則成為福州怡山西禪寺的開山始祖。百丈懷海的另一法嗣黃檗希運,也是福建福清人,出家於本土黃檗山,其入室弟子義玄禪師,後來獨創了臨濟宗一脈。這里是曹山本寂最初的出家之地,本寂禪師是福建莆田人,出家修行得道後,與其師洞山良價合創了曹洞宗。出生於福建南安的義存禪師,在中國佛教禪宗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他十二歲到莆田玉澗寺為童侍,十七歲披剃受戒,後參德山宣鑒而得法,創建雪峰寺,並住持弘法達四十年之久。雪峰崇聖寺廣霖法師訪談:義存祖師是我們雪峰寺的開山祖師,他來到雪峰寺枯木庵,在枯木頭里打坐,後來就來興建雪峰崇聖禪寺。這個塔就是閩王王審知給他做的紀念塔,也是義存祖師的肉身塔,又叫難提塔。義存禪師的嗣法弟子文偃禪師,晚年在廣東乳源雲門山弘法,創建了雲門宗。雪峰義存的另一法嗣玄沙師備,令其徒桂琛在漳州羅漢院大闡法要,桂琛之徒文益禪師,才學卓著,得法後離閩到南京清凈寺弘揚佛法,弟子眾多,一時稱盛,世稱法眼宗。五宗七派之創建,與福建均有莫大因緣,縱譽八閩為佛國,只怕也不為過。即若宋、元、明、清諸朝,無論戰火硝煙四起,還是外族入主中原,福建佛教,始終禪燈不滅,龍象輩出。及至近代,享譽最隆的「近代四大高僧」虛雲、太虛、弘一和圓瑛法師,卻無一例外地在八閩大地,留下了他們的道蹤法影。虛雲長老 1840年出生於福建泉州,十九歲時在福州鼓山湧泉寺依常開禪師出家,次年從妙蓮和尚受具足戒。曾遍參金山、高旻、天童、天寧等名剎朝禮佛教四大名山,行人之所不能行,忍人之所不能忍,一身兼祧禪宗五脈,重振佛門家風,平生百城煙水,重興雲南雞足山、江西雲居山和福建鼓山等名山名剎共達八十餘處。虛雲長老駐錫鼓山時,除整肅寺規、重振宗風和修建叢林外,他還講經弘法,辦學傳戒。這本《鼓山湧泉禪寺經版目錄》,便是虛雲長老囑其弟子觀本法師收集整理而成的。而這本《增校鼓山列祖聯芳集》,更凝聚著虛老的一片心血。
㈨ 一行居士是誰
一行居士名鍾文芳,我國當代著名旅行家、禪文化研究學者。
1966年出生於中國禪宗文化聖地江西省宜春市墨山之麓。
1986年春,訪凈土祖庭東林寺,得果一大師接引而發菩提心。
1987年孟夏,漫遊至京華,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朴初大居士聞之深為感慨,特賜「夔」以名,並題偈:「夔以一足,周遊中國,賴其志堅,不避百挫,難行能行,難學能學」。邃取朴初老偈語並及《三藏法數》:「一行三昧者,惟專一行,修習正定也」之意,號「一行居士」。
己丑春於北京龍泉寺學誠大和尚座下正式皈依,法名:釋賢覺。著有佛教論著《慈世成佛》。
㈩ 鍾文芳的個人履歷
鍾文芳,號一行居士,字夔,書齋:抱犢齋。1966年生於中國禪宗文化聖地江西省宜春市上高縣墨山之麓。當代著名旅行家、學者。擅散文書畫,亦攻詩詞韻律。
1986年因以一足之驅騎自行車周遊全國引起巨大轟動,新華社為此特發通稿,被媒體譽為「中國第一個獨腿騎自行車環游全國的旅行家」。原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朴初先生親自為之賜字型大小「夔」與「一行居士」,並題偈:「夔以一足,周遊中國,賴其志堅,不避百挫,難行能行,難學能學」。又及《三藏法數》四曰:「一行三昧者,惟專一行,修習正定也」,故其書畫藝術題款多以號行,常署「一行「或」一行居士」。已丑春在北京龍泉寺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學誠大和尚座下正式皈依,法名:賢覺。 已丑春三月,觀世音菩薩誕辰日開始閉關,歷半載復出,厥有《慈世成佛》印行問世。
2002年聯合國和平組織授予他「世界和平文化使者」殊榮;2006年被中國青年報、中國旅遊報、搜狐網等權威媒體評選為「中國當代十大旅行家」。
現為中華禪宗書畫院執行院長,《禪林藝苑》大型叢刊總編、國際旅行傢俱樂部首席顧問、江西省作家協會會員、江西省美術學院教授,江西省社會科學院宗教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科協高士其基金會功勛委員,江西省六屆青聯委員、政協特邀委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