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基金管理 > 多瑙河保護基金會

多瑙河保護基金會

發布時間:2021-04-01 06:34:02

❶ 蒙古騎兵為什麼能一直打到多瑙河畔

蒙古騎兵被稱作魔鬼的騎兵。這個其實兵種所謂靈活,最讓各國頭疼,蒙古人極其擅長讓騎射著,一邊遊走,一邊向後方的敵人射箭,這種戰術精髓在於,一從遠距離攻擊敵人,持續不斷的攻擊敵人。不給敵人還手的機會。在這種攻擊下,不論敵人的精神和莊稼多麼堅強,徹底崩潰只是時間的問題。

成吉思汗在進攻布哈拉圖中從這兒拉黑等城市招生青壯年圍裙隨蒙古軍攻打布哈拉,並逼迫布哈拉人攻打內保,攻佔布哈拉後,又強征當地青壯年為軍進攻薩馬爾漢在攻打沙馬爾,開始除去布達拉的真君,還有察哈台窩闊台的真菌,就是這樣平平這幾萬人從起駕西征的蒙古軍隊像滾雪球似的越滾越大,最後達到了百萬之眾。所向披靡。

❷ 如果我國的河流,鄰海全部被污染了,會發生什麼

現在有很多片子反映環境日益惡化,而因為環境污染存在的問題隨著時間的推移,也表現得越來越嚴重,而且現在有很多的工廠把廠址建郊區,很多人(絕大多數為農民)得了病,還找不到原因,但是現在人們對環境越來越重視.中國現在走的路是先污染後治理,但是西方國家經濟發展史已經告訴我們先污染後治理的道路是得不償失的,錢被極少數的人賺走了,但是國家卻要他們污染的環境買單.太可悲了,這就是中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要取得經濟發展所必需經歷的.

❸ 瓦格拉姆戰役的激戰多瑙河

此時的多瑙河對岸絕不平靜,一心想要復仇的皇帝精心准備,集結起一支規模遠超過阿斯佩恩-埃斯林戰役的大軍,包括由法國皇帝直接指揮的近衛軍、烏迪諾的第2軍、達武的第3軍、馬塞納的第4軍、貝爾納多特的第9軍、貝西埃的騎兵軍。仔細觀察會發現,這些部隊大多數都在上次戰役吃過虧,不過在很短的時間內,他們各自得到了補充—— 來自法國本土的生力軍。除了上述各部,皇帝還調集了兩支額外的援軍:其一稱作義大利軍團,是由其養子歐仁率領,從義大利北部兼程趕來,編制內包括麥克唐納的第5軍和格雷尼埃的第6軍;另一支稱作達爾馬提亞軍團,主力為馬爾蒙特的第11軍。可以說,除了負有拱衛維也納周邊重任的第7軍和第8軍無法抽身參與此役,拿破崙幾乎動用了當時能調來的全部兵力,這使得法軍達到17萬人,擁有火炮433門。 更重要的是,鑒於法軍在上次戰役中分批渡河而迭遭痛擊,法軍這一次的指導思想是,在短時間內將盡可能多的主力部隊送到北岸去,避免「添油戰術」。確立了這個指導思想後,皇帝於六月30日傍晚命令馬塞納的第4 軍一部從洛鮑島出發,突襲阿斯佩恩以南不遠處的渡河點。這次行動大獲成功,馬塞納向他的皇帝報告稱:「我們建立起了牢固的橋頭堡。」至於奧軍方面,由於還等著法國人「鑽口袋」,當然不會對此採取太激烈的抵抗。
到了七月四日晚上,皇帝突然感覺「吉時」已到,於是他准備指揮大軍(2 5個步兵師和10個騎兵師),趁著夜色掩護,全部渡河到北岸去。參謀們已經擬定了渡河秩序表:戰鬥力最強的達武、烏迪諾、馬塞納所部第一批渡河;近衛軍以及遠道而來的義大利軍團、達爾馬提亞軍團第二批渡河;貝西埃的騎兵們則最後一批渡河。為了穩妥起見,拿破崙又在洛鮑島上留駐1個師和100餘門火炮,以備不時之需。
似乎是要給如此壯觀的大軍搶渡行動增添別樣的色彩,白天還是晴空萬里,到了4日晚上,風雲突變,驚雷閃電挾裹著疾風暴雨滾滾而來,把洛鮑島附近的多瑙河河段變得有如一口沸騰的大湯鍋。萬幸,法國工兵們的努力經受住了考驗,他們搭建的橋梁在風雨中穩如磐石,堅不可摧。法軍各部抓緊時間登橋過河,奧地利人仍然沒有採取積極的抵抗行動:一方面,惡劣的天氣顯著降低了奧軍的警覺性;另一方面,「口袋」戰略也需要法國人自投羅網。但不管怎麼說,能夠在一個風雨飄搖的晚上把十餘萬大軍全部送過多瑙河,法國人在這場尚未開打的戰役中,其實已經是先聲奪人了。
法軍疾風暴雨般的大舉渡河在夜間結束,而自然界的疾風暴雨也在晨光初現時告一段落。雨收天霽,1807年7月5日的清晨到來,拿破崙成功地在阿斯佩恩-埃斯林戰役的故地展開大軍,據估計到上午7點,從洛鮑島成功登上北岸的法軍已超過10萬之眾。根據部署來看,拿破崙仍希望把奧軍吸引到阿斯佩恩-埃斯林一線,這樣法軍便可以從右翼迂迴包抄,以一記「右勾拳」將敵軍圍殲。
卡爾大公呢?當然是准備施展「口袋」戰術。不過就在法軍渡河的這個晚上,他在具體執行方案上又有了新的想法:准備把原先的兩翼同時包抄,改為以其中一翼為「支點」來固守,讓另一翼伺機包抄敵人。問題是,由於命令傳遞不準確且不及時,到5日清晨,奧軍的右翼並未按卡爾大公的設想及時調整,反而顯得過於前伸,明顯缺乏保護。
於是,當瓦格拉姆之戰在上午正式打響時,戰場爭奪主要就是在奧軍右翼和法軍左翼之間展開,核心位置恰恰就是阿斯佩恩-埃斯林一線,這一切使得戰役看起來正在按拿破崙預計的那樣發展。在這個局部戰場上,法軍占據著絕對的數量優勢,奧軍「孤懸」在前的只有諾德曼的前衛部隊和克雷瑙屬下的一些人馬。戰至中午,諾德曼所部幾乎損失了一半人,不得不帶動全軍後撤,法軍則牢固控制了阿斯佩恩-埃斯林一線。
到了下午,法軍其餘部隊也渡河而來,由此實現以全部兵力結成一個半圓形陣勢。在這個圓陣中,馬塞納的第4軍居左,恰巧對著後縮的奧軍右翼;貝爾納多特的第9軍居中,正對著奧軍中路;法軍居右的依次是義大利軍團、烏迪諾的第2軍、達爾馬提亞軍團、達武的第3軍,隔著魯斯巴赫河,與奧軍左翼對峙。
在這種情況下,拿破崙傍晚6點發出攻擊令,打擊同時指向奧軍的中路和左翼。但之後發生了一個郁悶的「小插曲」:指向奧軍左翼(也即法軍右路)的攻勢本應由烏迪諾的第2軍和達武的第3軍聯袂實施,結果因為這兩個軍展開的時間差參不齊,演化出一次又一次較小規模的沖鋒。這等同於「添油戰術」,法軍自然一波接一波地受挫,兩個軍都蒙受了不小的傷亡。
法軍中路的情形甚至更糟:在戰線中段的奧軍核心據點阿德克拉村,由第9軍指揮官貝爾納多特抓總的攻勢不僅沒能擊退奧軍,反而越打越被動,眼見不能指望奪下這里了。更要命的是,在這個緊要關頭,貝爾納多特元帥驚駭於潛藏在薄暮中的敵人聲勢,居然下令撤退!他的敗退很有可能牽動法軍全線動搖,萬幸中部的奧軍同樣兵力有限,也就未實施追擊。不過,皇帝接到報告後,自然是怒不可遏—— 他帶領扈從,沖到垂頭喪氣的貝爾納多特面前,大吼道:「交出你所有的權力!立刻從我的面前消失!立刻從我的大軍中滾開!」隨著這樣一個位高權重的指揮官在火線上被戲劇性地解職,法軍在七月五日的搶攻也就無疾而終了。夜色重新籠罩大地,皇帝還是余怒未消。據他的近侍記載:「這樣的震怒在拿破崙任執政和當皇帝的歷史中,是絕無僅有的。」

❹ 多瑙河-萊茵河運河在歐洲內河航運中的價值

萊茵河萊茵河
Rhine River
德語作Rhein,法語作Rhin,荷蘭語作Rijn,塞爾特語作Renos,拉丁語作Rhenus。
萊茵河是具有歷史意義和文化傳統的歐洲大河之一,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工業運輸大動脈之一。它從瑞士中東部向北,最後流經荷蘭向西注入北海,全長1,390公里(865哩)。自1815年維也納會議以來,它已成為國際航運水道,通航長約869公里(540哩),遠至瑞士-德國邊境上的萊茵費爾登(Rheinfelden)。流域面積(包括三角洲)超過220,000平方公里(85,000平方哩)。
自萊茵河流域並入羅馬帝國以來,萊茵河就是歐洲最大的運輸線路之一。在19世紀以前,該河多裝運價值昂貴而體積較小的貨物;但自19世紀後半個世紀以來,該河的貨運量已大大增加。萊茵河運費低廉而有助於將原料的價格降低,這是萊茵河成為工業生產區域主軸線的主因︰現有1/5的世界化工產品是萊茵河沿岸生產的。萊茵河過去長期是歐洲政治糾紛的源泉,現在則因污染程度的提高,國際間把注意力集中在生態保護。
世界上沒有其他任何河流能像萊茵河這樣在沿岸有許多古老而著名的城市,現列舉其中的少數,它們是瑞士的巴塞爾(Basel),法國的斯特拉斯堡(Strasbourg),德國的沃爾姆斯(Worms)、美因茲(Mainz)、科隆。但是也有一些工業城市污染了水源,破壞了河岸的景觀,例如德國的路德維希港(Luigshafen)和萊沃庫森(Leverkusen)。然而萊茵河中部(德國城市賓根〔Bingen〕和波昂之間的一段),有像洛勒萊(Lorelei)岩這類的懸崖峭壁和不可勝數的城堡,仍然是美景如畫,遊客如織。瑞士境內的萊茵河位於阿爾卑斯山區;自巴塞爾以下直至下游的勞特河(Lauter River),萊茵河形成德國西部和法國的界河。然後它流經德國境內遠至埃默里希(Emmerich);在埃默里希以下,它分成多股岔流而形成三角洲地段,體現了荷蘭特有的景觀。
萊茵河在歐洲是一條著名的國際河流,它發源於瑞士境內的阿爾卑斯山,流經德國注入北海,沿途的列支敦斯登、奧地利、法國和荷蘭都留下了它的足跡。自古萊茵河就是歐洲交通最繁忙的水上通道。萊茵河流經德國的部分長865公里,流域面積佔德國總面積的40%,是德國的搖籃。從科隆到美因茨的近200公里的河段是萊茵河景色最美的一段,這里河道蜿蜒曲折,河水清澈見底。人們坐在白色的遊艇之上,極目遠望,碧綠的葡萄園層次有序地排列在兩岸,一座座以桁架建築而引人注目的小城和五十多座古堡、宮殿遺址點綴在青山綠水之中。一段段古老的傳說不時把人們的思緒帶向遙遠的過去,人們深深地陶醉在這充滿浪漫情趣的多姿多彩的萊茵河美景之中。
萊茵河航運十分方便,是世界上航運最繁忙的河流之一。萊茵河幹流全長1320多千米,通航里程將近900千米,其中大約700千米可以行駛萬噸海輪。萊茵河還通過一系列運河與其他大河連接,構成一個四通八達的水運網。
在賓根城外萊茵河心的萊茵島上有一座「鼠塔」。據說它是由羅馬元帥德路威斯在公元前8年修建的關稅塔。相傳公元10世紀時,美茵茨主教哈托二世為人吝嗇殘暴,他不顧百姓的飢苦,把大量糧食藏在塔中。百姓忍無可忍。將他禁錮在塔中,主教最終成了成群的老鼠的美餐。由此,「鼠塔」成了關稅塔的別名並一直流傳至今。今天「鼠塔」作為萊茵河上的信號塔指導著來往船隻的航行。與塔隔河相望的是享有「紅葡萄酒之鄉」的美譽的阿斯曼斯豪森市。尼德瓦爾德紀念碑高高聳立在尼德林山下。紀念碑高35.5米,是為紀念1871年德意志統一帝國而建造的。
順萊茵河而下,地處聖·哥阿和聖·哥阿斯豪森之間有個地勢十分險惡的狹窄地段,右邊有巨石赫然突起,直刺雲天,這就是「洛雷萊山崖」。崖高132米、寬90米,陡峭的岩壁像一個美麗的少女亭亭屹立於萊茵河的彎角處。每當河水下降時,人們還可以清楚地看到危險的「七少女」暗礁,傳說它是由鐵石心腸的美女變成的。這些奇特的暗礁在落日余輝的照耀下就像少女在梳妝打扮,姿態嫵媚迷人。自古已來,這里暗礁林立、漩渦四起,給無數的船夫帶來了災難,並由此產生了船夫被妖女洛雷萊的美姿及動人的歌聲所迷惑而喪身江水的動人傳說。這是萊茵河浪漫色彩的象徵,每當遊船在此經過,羅累萊之歌就會響起,美妙的歌聲

❺ 多瑙河是么

流經國家最多的河
德語作Donau,捷克語作Dunaj,塞爾維亞-克羅埃西亞語及保加利亞語作Dunav,羅馬尼亞語作Dunzea,俄語作Dunay。
多瑙河在歐洲僅次於伏爾加河,是歐洲第二長河,被人贊美為「藍色的多瑙河」,像一條藍色飄帶蜿蜒在歐洲大地上。它發源於德國西南部的黑林山的東坡,自西向東流經奧地利、斯洛伐克、匈牙利、克羅埃西亞、塞爾維亞、保加利亞、羅馬尼亞、摩爾多瓦、烏克蘭,在烏克蘭中南部注入黑海。它流經10個國家,是世界上幹流流經國家最多的河流。支流廷伸至瑞士、波蘭、義大利、波斯尼亞—黑塞哥維那、捷克以及斯洛維尼亞、摩爾多瓦等7國,最後在羅馬尼亞東部的蘇利納注入黑海,全長2850km,流域面積81.7萬km2,河口年平均流量6430m3/s,多年平均徑流量2030億m3。流域地理位置為東經8。09'~29。51', 北緯42。04'~50。11'。
多瑙河流域分布圖多瑙河幹流從河源至布拉迪斯拉發附近的匈牙利門為上游,長約965.6km(從烏爾姆至匈牙利門,長度為708km,落差334m);從匈牙利門至鐵門峽為中游,長約954km,落差94m;鐵門峽以下為下游,長約930km,落差38m。
多瑙河是繼窩瓦河之後的歐洲第二最長河流。它起源於德國西南部黑森林,流至黑海的河口,長約2,850公里(1,770哩),中經10個國家。 多瑙河在中歐和東南歐的拓居移民和政治變革方面都發揮過極其重要的作用。它兩岸排列的城堡和要塞形成了偉大帝國之間的疆界;而其水道卻充當了各國間的商業通衢。在20世紀,它仍繼續發揮作為貿易大動脈的作用。多瑙河(特別是上游沿岸)已被利用生產水電,沿岸城市(包括一些國家首都,如奧地利的維也納、斯洛伐克的布拉迪斯拉發、匈牙利的布達佩斯和塞爾維亞的貝爾格勒)都靠它發展經濟。
顏色
有人作過統計,它的河水在一年中要變換8種顏色;6天是棕色的,55天是濁黃色的,38天是濁綠色的,49天是鮮綠色的,47天是草綠色的,24天是鐵青色的,109天是寶石綠色的,37天是深綠色的地貌
多瑙河流域位於中歐東南部,三面環山。西部有黑林山,南部由西至東有阿爾卑斯山、韋萊比特山、迪納拉山、老山以及巴爾干山;北部自西至東有捷克林山、舒馬瓦山、蘇台德山和喀爾巴阡山。東面臨黑誨。
河源處有兩條河,即布雷格河和布里加赫河,均發源於德國黑林山的東坡,海拔高程分別為1010m和1125m。過兩河的匯合點多瑙厄申根後,多瑙河流向東北。從烏爾姆至帕紹,多瑙河芽過巴伐利亞高原北側,其間在因戈爾施塔特至雷根斯堡河段,多瑙河橫切施瓦本—弗蘭克山,河谷狹深。河道過雷根斯堡後轉向東南流,從帕紹至典地利的林茨,穿越阿爾卑斯山脈北坡與捷克高原之間的丘陵地帶,形成典型的山地河流,河谷變窄,灘多流急。過林茨後,河道改向東流,進入維也納盆地,多瑙河從斯洛伐克布拉迪斯拉發附近的匈牙利門峽流出後,進入小匈牙利平原,河床變寬,流速減緩,河道分漢,繞過泥抄淤積而成的大、小許特島(面積1901km2)。出科馬諾,多瑙河進入維謝格拉德峽,然後河道轉向南流,過布達佩斯進入大匈牙利平原,河流呈平原河流特徵,河谷變寬,河床比降小,河道彎曲,常有河汊和牛軛湖。多瑙河從南斯拉夫貝爾格萊德轉向東流,直沖南喀爾巴阡山。經過長年的切割,形成了壯麗險峻的卡特拉克塔(傑爾達普)峽谷,峽谷全長130km,由4個峽谷組成。其中最著名的是鐵門峽。峽谷河段首尾水位差30m,最窄處僅132m,最深處達82m。多瑙河出鐵門後,進入下游平原,河谷寬闊,岸邊有寬約10一15km的湖泊和沼澤帶,河口三角洲長80km,每年以約24.38~30.5m的增長速度向黑誨延仲,三角洲面積5640km2以上,在三角洲頂點(圖耳甘)多瑙河分成三條汊河,即基利亞、蘇利納和斯芬圖喬治,其人海流量分別占總量的66%、16%和18%。
多瑙河流域面積廣大,約有817,000平方公里(315,000平方哩),內有影響其水源和水情的各種自然條件。 這些自然條件有助於形成一個岔流多、稠密、水深的河網,內有支流約300條,其中30多條利於通航。整個多瑙河盆地,有一半以上由其右岸支流排水;這些支流匯集著來自阿爾卑斯山脈及其他山區的水,佔多瑙河總流量或排水量的2/3。
多瑙河可分為3部分。上游自河源至奧地利阿爾卑斯山脈和西喀爾巴阡山脈之間、稱為「匈牙利門」的奧地利瓦豪區內臨多瑙河的葡萄園峽谷。中游自匈牙利門至南羅馬尼亞喀爾巴阡山脈的鐵門峽。下游自鐵門至黑海的三角形河口灣。
上游發源於德國黑森林的東坡,開始時為名叫布雷格(Breg)和布里加赫(Brigach)的兩條小溪。這兩條源流在多瑙埃興根(Donaueschingen)匯合,並通過北有士瓦本(Swabian)山和法蘭克(Franconian)山、南有巴伐利亞高原的一條狹窄而怪石崢嶸的河床流向東北。
多瑙河在抵達其最北端雷根斯堡(Regensburg)時,轉而向南流經廣闊、肥沃而平坦的田野。就在它到達奧地利邊境帕紹(Passau)前不遠,河床變窄而底部多暗礁與淺灘。然後,多瑙河流經奧地利境內,切入波希米亞森林山坡,形成一條狹窄的河谷。為了改善航運,已在帕紹、林茨(Linz)和阿爾達格(Ardagger)附近建起攔河壩和防護堤。在帕紹,其上游最大的支流因河(Inn River)帶來比主流還多的水,使多瑙河水猛漲。其他上游的主要支流有伊勒(Iller)河、萊希(Lech)河、伊薩爾(Isar)河、特勞恩(Traun)河、恩斯(Enns)河和摩拉瓦(Morava)河。
多瑙河中游酷似平地的河流,河岸低矮,河床寬達1.6公里(1哩)以上。它僅有兩段——在維謝格拉德峽(Visegrad Gorge,匈牙利)和鐵門峽——流經狹窄而峻峭的峽谷。中游盆地呈現出兩個主要特徵∶匈牙利大、小平原的平地,西喀爾巴阡山脈和外多瑙山脈的低峰。
多瑙河在斯洛伐克布拉迪斯拉發附近穿越匈牙利門峽谷後立即進入匈牙利小平原。在此水勢突然趨緩並失去運送能力,以致大量沙礫沉積河底。河床升高給航運帶來障礙並時而將河床分隔成兩條或兩條以上的岔流。在科馬爾諾(Komarno)以東,多瑙河被擠壓在西喀爾巴阡山脈和匈牙利外多瑙山脈的山麓丘陵之間進入維謝格拉德峽。峻峭的右岸之上有10∼15世紀匈牙利阿爾帕德(Arpad)王朝的要塞、城堡和教堂。
而後,多瑙河流經布達佩斯,穿越浩瀚的匈牙利大平原,才抵達鐵門峽。河床淤淺而多沼澤地,低矮的台地沿兩岸伸展。河泥淤積而形成許多島嶼,如布達佩斯附近的切佩爾島(Csepel Island)。在這一長段流域中,多瑙河接納其主要支流德拉瓦河、提薩河和薩瓦河而水勢大變。平均流量從布達佩斯以北的每秒2,400立方公尺(83,000立方呎)增至鐵門的200,000立方呎。這里河谷極其崔巍,水深而流速變化很大。過去由於鐵門的湍流和暗礁不能通航,後來建成一條側航道和平行鐵路,這樣便可拖拉船隻逆強流而上。
出鐵門後,下游流經廣闊的平原;河道變得寬而淺,水流趨緩。右邊,高陡的河岸之上伸展著保加利亞的多瑙平原台地。左岸為低矮的羅馬尼亞平原,在平原與多瑙河幹流之間隔著一條布滿湖泊和沼澤的狹長地帶。在這一段,支流較小,對多瑙河的總流量僅增加微弱。支流有奧爾特河、錫雷特河和普魯特河。此處河道又有許多島嶼形成障礙。就在切爾納沃德(Cernavoda)南邊,多瑙河向北流至加拉茨(Galati),又突然折向東流。在離海約80公里(50哩)的圖爾恰(Tulcea)附近,它開始擴張成為三角洲。
多瑙河分為三股岔流,即基利亞(Chilia)河、蘇利納(Sulina)河和聖格奧爾基(Sfintu Gheorghe)河。僅岔流蘇利納河已疏浚、拉直,可以通航。在三股岔流之間有一些橫七豎八、狹窄的長方形台地。多數台地宜種植並已被開墾,有些還長滿高大的櫟樹林。生長在淺水灘中的大量蘆葦,可用以造紙和製造紡織纖維。三角洲佔地約4,200平方公里(1,660平方哩),它的形成年代比較晚。約在6,500年以前,三角洲還是黑海岸旁小小的淺水灣,後逐漸被河中淤泥填滿;現在三角洲仍在按每年24∼30公尺(80∼100呎)的速度向海延伸。
氣象、水文
多瑙河流域屬溫帶氣候區,具有由溫帶海洋性氣候向溫帶大陸性氣候過渡的性質。特別是流域西部和東南部溫、濕適宜,雨量充沛。河口地區則具有草原性氣候特性,受大陸性氣候影響,整個冬季較寒冷。以布加勒斯特為例,夏季有3個月氣溫在20。C以下,最高氣溫可達34。C,冬季有3個月氣溫低於0。C,最低氣溫-3.5℃。
就全流域來說,大部分降水出現在夏季和秋初(6—9月),高山地區冬季降雪。降雪量佔全年降水量的10%~30%。流域內降雨分布不均勻。奧地利阿爾卑斯山區降雨量最大,年平均降雨量超過2510mm,最大年降雨量超過3000mm 降雨量最少的地區是大匈牙利低平原和斯洛伐克摩拉瓦流域地勢較低的部分以及下游地區,特別是錫雷特河以東地區和河口地區,其年平均降雨量不到600—400mm,特別乾旱年份降雨量還不到平均降雨量的一半。總的來說,上游地區年降鬧量多,約為1000—1500mm,中下游平原地區降雨量少,約為700~1000mm,流域平均863mm。
多瑙河洪水由夏秋季暴雨或長期連續降雨、春季高山積雪融化和冬季冰凌所形成,有以下兩個特點:一是全流域發生特大洪水極其罕見,大多數洪水只限於發生在局部河段,二是全年各個季節都有町能發生洪水,只是分別出現在不同的河段。
春季融雪洪水,一是來自源於阿爾卑斯山的上游右岸支流;二是來自源於喀爾巴阡山的下游左岸支流。此外,中游下段三條支流(德拉瓦河、薩瓦河、大摩拉瓦河)由於上游山區的融雪洪水,也會在貝爾格萊德附近河段產生春汛。
在奧地利河段、斯洛伐克與匈牙利邊界河段、中游的下段經常出現因降雨而產生夏季洪水和秋季洪水。這些河段的洪水一般來自兩岸的支流,上遊河段的來水也有不同程度的影響。
布達佩斯以下的許多河段都出現過冰凌洪水,因冰壩壅高的水位有時超過伏汛水位2.5—3.0m。
由於雨雪洪水的相互補充以及上、中、下遊河段洪水的錯峰,多瑙河的水位和流量過程線比較均勻,但在時空上分配仍不均勻。一般來說,多瑙河水位在11月至次年2月最低,7~8月也較低,低水位時,影響通航。冬季河口附近河段結冰,結冰期約40d,融冰時間需延續兩個星期。多瑙河各主要控制站的多年平均流量為:烏爾姆(控制面積o.7578萬km2,多年平均流量114m3/s);林茨(7.949萬km2,1479m3/s);布拉迪斯拉發(]3.129萬km2,2050m3/s);布達佩斯(18.4767萬km2,2360m3/s);貝爾格萊德(51.28萬kmz,5320m3/s)。
多瑙河推移質輸沙量以奧地利河段最大,進入匈牙利河段後,推移質泥沙大部分都淤積在河床上。懸移質輸沙沿程——般是增加,但在薩瓦河河口數量突然增大。河口多年平均懸移質含沙量0.34kg/m3,年均輸沙量約6760萬t。
河流盆地的不同自然特徵影響著上中下游3段河流的流量。上游的流量與阿爾卑斯山脈各支流的流量相一致,在阿爾卑斯山脈冰雪融解最強勁的6月間,上游此段流量最大。冬季數月間,流量降至最低。
中遊河水變化各期可持續4個月,6和4月是流量高峰。6月高峰源出於上游,不過中游流量達至最大時比上游遲10∼15日。4月高峰是當地原因引起的,即由於平原積雪的融化和由於本地區低地和矮山中早春淫雨,而河水增加。降雨量很重要;枯水期開始於10月,它是低窪平原以夏秋為乾季的特點反映。在下游,河水變化的特徵——阿爾卑斯型(高山型)特性——全部消失。最大流量在4月,枯水期可延長到9∼10月。
林茨以上,由於水流湍急,河水不完全結冰。然而中下游在嚴寒期間封凍。在12∼3月間,冰磧與春季冰雪融解相結合,常造成漂浮的冰塊在河島堆積、阻塞河道,形成大的洪水災害。
歷史洪水與洪災
多瑙河實測洪水歷史悠久,維也納站的水文觀測,迄今已有近千年歷史。該站最大洪水發生於1501年,洪峰流量為14000m3,其次為1787、1899和1897等年。本世紀多瑙河在奧地利境內發生的最大洪水是1954午7月13日,斯坦因 克雷姆斯水文站實測洪峰流量為10200m3/s。匈牙利境內實測歷史最人洪水流量為10910m3/s,保加利亞和羅馬尼亞河段實測最大洪峰流量均為17000m3/s,鐵門為21200m3/s。
洪水災害主要發生在中下游地區,上游維也納盆地也有洪水威協。自1870~1970年共發生洪災62次。1970年羅馬尼亞境內多瑙河大水成災,死200人。1935、1 938、]940、1941、1942、1945、1956年均發生過冰凌洪水。1938年3月冰凌洪水使布達佩斯半數以廠房屋被毀。1942年3月凌汛洪水使保加利亞瓦爾丁一諾沃戈羅德低地受到巨大損失,堤防數處決口,土地全部被淹,顆粒無收。
[編輯本段]河流水資源綜合開發利用
以防洪和河道整治為目的的初期治理
從19世紀中期開始,德國、奧地利、匈牙利等多瑙河沿岸國家相繼對該柯進行了整治,並修建了堤防,以後又逐步對原有堤防進行了加固。雷根斯堡、帕紹、林茨和維也納等城市擬定了總體防洪規劃。德國巴伐利亞州.在40年代便沿多瑙河及其支流伊薩爾河修築了長約300km的防洪堤。
奧地利首都維也納位於多瑙河邊,據洪水分析,該處百年一遇洪水為10400m3/s,千年一遇洪水12000m3/s,歷史上最大洪水為14000m3/s(1501年)。由於原建堤防防洪能力為12000m3/s,因此需要擴大泄洪能力,在維也納市附近建了一條分洪道。該分洪道長17km,通過能力為5200m3/s,加上原河道的行洪能力,可使最高洪水位降低0.9m。依靠長400km的堤防(設計防洪標准為百年一遇),使該國沿多瑙河岸邊的40萬hm2耕地得以保護。
匈牙利的國土面積約為93030km2,其中平原約佔三分之二,丘陵三分之一。在72000km2的農業可耕地中,多瑙河、蒂薩河及其支流洪泛區的可耕地為23560km2。該國80%的城鎮和村莊,50%的公路和鐵路系統都位於洪泛區,洪泛區居住著全國50%的人口。
沿多瑙河、蒂薩河及其支流兩岸,除202km長的高岸段和36km長的防洪牆段外,還修建了3907km長的防洪堤,相當於每公里建有堤防165m。
在主堤之間的行洪槽中,修建了夏堤。其總長度為480km。在多瑙河和蒂薩河的河谷中共修建了150—200km長的堤壩,形成了面積達39kmz的應急蓄洪水庫,可攔蓄洪水0.5億m3。在多瑙河流域和蒂薩河流域共設置了9700hm2沿堤防浪林帶。
原南斯拉夫在多瑙河干支流上有堤防3939km,保護面積153萬hm2。
多瑙河的防洪標准為:一般地區按60一80年一遇洪水設計;城市和工廠為120~150年一遇,特別重點保護地區為1000年一遇。
卡特拉克塔峽谷的瀑布河段是多瑙河航運的最大障礙。汛期過峽流量通常在6000m3/s以上,水面比降達到0.54‰,最大流速達5.5m/s,船隻不能上行。枯水期河底礁石露出,尤其是瀑布河段下端鐵門峽的土爾努一塞維林附近,一塊巨大的礁石橫在河中,形成跌水,航行十分困難危險。1830年就開始對該河段進行整治,但效果很差。1878年,當時的塞爾維亞、羅馬尼亞及奧匈帝國在柏林會議商定在鐵門河段開辟一條航道,渠道長15km,底寬60m,在最低水位時保證水深為2m,兩端修築縱向導堤,以便將低水流量集中至通航渠內。通航渠道繞開了鐵門瀑布,但工程很艱巨,直到1896年才完工並開始通航,但通航仍有困難。
以航運和發電為主要目標的干淹梯級開發與水資源綜合利用
多瑙河干支流水量豐沛,水能資源豐富,其理論蘊藏量高達500億kW·h。德國和奧地利於本世紀20年代開始開發多瑙河。1924年,德國動工興建了第一座水電站,即卡赫萊特水電站,該水電站的興建是開發利用多瑙河水力資源邁出的第一步。見多瑙河開發示意圖。
1949年8月18日,保、匈、羅,捷、蘇、烏克蘭及南斯拉夫等國為了改善多瑙河通航條件,在貝爾格萊德簽訂了關於多瑙河自由通航的國際協議。從此,開始了全河的渠化工程,計劃修建45級通航與發電的水、利樞紐,總計利用水頭401m,總裝機容量786,5萬kW,年發電量438億kW·h。至今,已建和在建共38座,總裝機容量502.3萬kW,年發電量983,8億kW·h,水能開發利用率為65%。見多瑙河幹流梯級水電站表。
德國在上遊河段規劃29級,各級水頭5~8m,均為裝機幾千至幾萬千瓦的中小型水電站,共計裝機容量36.4萬kW,年發電量21.8億kW·h。1927年建成最下一級卡赫萊特(5.4萬kW);1952年建成量上一級烏耳姆(0.8萬kW);1960—1971年建成中間10級;最近又建成9級。至今已建成20級,共計裝機容量32.6萬kW,年發電量20億kW·h。
德國與奧地利邊界的約亨斯坦水電站,裝機13.2萬kW,於1955年建成,兩國各分一半。
奧地利境內規劃13級,各級水頭6.5—15.3m,為裝機容量15~36.6萬kW的較大水電站,共計裝機容量259.9萬kW,年電量153.7億kW·h。自1957年至今已陸續建成8級,在建1級,共計裝機容量298.3萬kW,年電量124.3億kW·h。
南斯拉夫與羅馬尼亞邊界河段,1970年建成鐵門大水電站,壩高60.6m,庫容27.7億m3,最大水頭34.5m,裝機容量205萬kW,年電量105億kW·h,是歐洲除俄羅斯以外的最大水電站。兩岸各建一座廠房,分送兩國,也能互補餘缺。兩國又在1983年合建鐵門2級,水頭8m,裝機容量43.2萬kW,年電量26億kW.h。兩座水電站裝機共計248.2萬kW,年電量1 31億kW·h。
斯洛伐克與匈牙利邊界河段,也擬建兩級。加布酉科福電站,大壩高29m,庫容2.43億m3,在多瑙河旁建引水渠,長25km,取得水頭23m,裝機容量72萬kW,年電量30億kW·h。在其下游的納古馬羅斯低水頭電站.水頭9.4m,裝機容量15.8萬kw:年電量10億kW·h。兩座共計87.8萬kW,40億kW·h,曾於1978年開工建設,後因兩國有不同意見而停建。
南斯拉夫境內的諾維薩德,羅馬尼亞與保加利亞邊界的齊奧拉貝萊納和策爾納福爾3座水電站共計裝機容量141萬kW,年電量83億kW·h,都未興建。
支流的開發利用
多瑙河各支流為了灌溉、發電和供水等興建了不少水利工程。在各條支流下游建了很多徑流式水電站,在上游峽谷山區,建了一些有水庫調節的高水頭電站,在電力系統中不僅擔負系統峰荷,還可補償徑流電站枯水期發電不足的缺點,配合供電。
在多瑙河支流或二、三級支流上人口稀少的峽谷山區,建有很多高壩。壩高在lOOm以上的高壩有24座。其中堆石壩13座,拱壩9座,重力壩2座。庫容都不太大,有19座高壩的庫容僅1~2億m3,大都位於海拔1000~2000m的高山區,見多瑙河各支流已建100m以上高壩表。
各國在多瑙河支流上已建裝機容量10萬kW以上的大水電站29座,見多瑙河支流已建10萬kW以上水電站表。其中一些水電站在布置上有其特色。
如奧地利最大的水電站為馬爾他兩級混合式抽水蓄能電站。上庫為馬爾他河上的柯恩布賴茵高壩,經2.5km隧洞引水至中庫,馬爾他上級水頭196m,安裝2台可逆變速抽水蓄能機組,發電12萬kW,抽水9萬kW。中庫至穆爾河上的下庫,馬爾他下級通過20km長隧洞,取得1102m水頭,安裝2台各18萬kW的三機串聯式高水頭抽水蓄能機組和2台各18萬kW的沖擊式水輪發電機組,共發電容量2萬kW(抽水容量29萬kW)。兩級合計發電容量84萬kW。
南斯拉夫最大的巴其那斯塔混合式抽水蓄能電站,在首都貝爾格萊德西南150km處,上庫拉日契堆石壩,壩高123m,庫容1.5億m3,利用原有水庫為下庫,水頭600m,經8km隧洞引水,安裝2台各30萬kW高水頭可逆混流式抽水蓄能機組,共60萬kW。
羅馬尼亞最大的洛特魯常規水電站,在奧爾特河支流特魯河上,所建維特拉心牆堆石壩,壩高121m,庫容3.46億m3,有效庫容3.0億m3,正常蓄水位1289m。壩址平均流量4.54m3/s,從相鄰86條小支流用管道135km引水流量15.45m3/s,集水式開發。引水隧洞長13.5km,尾水隧洞長6.5km,水頭809m,地下廠房內安裝3台沖擊式水輪發電機,每台17萬kW,共51萬kW,年電量10.8億kW·h。
多瑙河流域10萬kW以上水電站表中混合式抽水蓄能電站10座,純抽水蓄能電站1座,裝機利用小時數都較少,僅1000~2000h。它們都是在電力系統中擔負調峰任務的骨幹水電站。

❻ 多瑙河的水文特徵,及其形成原因。

多瑙河水文特徵:水量豐富,水能水力資源豐富,汛期:春夏汛,冰期:由於雨雪洪水的相互補充以及上、中、下遊河段洪水的錯峰,無明顯冰期。

形成原因:多瑙河流域屬溫帶氣候區,具有由溫帶海洋性氣候向溫帶大陸性氣候過渡的性質。特別是流域西部和東南部溫、濕適宜,雨量充沛。

多瑙河流域位於中歐東南部,三面環山。西部有黑林山,南部由西至東有阿爾卑斯山、韋萊比特山、迪納拉山、老山以及巴爾干山;北部自西至東有捷克林山、舒馬瓦山、蘇台德山和喀爾巴阡山。東面臨黑海。

(6)多瑙河保護基金會擴展閱讀:

多瑙河洪水由夏秋季暴雨或長期連續降雨、春季高山積雪融化和冬季冰凌所形成,有以下兩個特點:一是全流域發生特大洪水極其罕見。

大多數洪水只限於發生在局部河段,二是全年各個季節都有可能發生洪水,只是分別出現在不同的河段。

多瑙河春季融雪洪水,一是來自源於阿爾卑斯山的上游右岸支流;二是來自源於喀爾巴阡山的下游左岸支流。

此外,中游下段三條支流(德拉瓦河、薩瓦河、大摩拉瓦河)由於上游山區的融雪洪水,也會在貝爾格萊德附近河段產生春汛。

❼ 多瑙河的河流污染

匈牙利鋁生產銷售公司位於維斯普雷姆州奧伊考的有毒廢水池2010年10月4日下午泄漏的鹼性「紅色泥漿」有毒廢水,當地時間2010年10月7日晨已抵達多瑙河支流。
僅匈牙利一國便有另外兩個儲存有鋁土礦加工後形成的類似有毒高鹼性紅色泥漿的儲存地——其中位於奧爾馬什菲齊特的廢水儲存地距離布達佩斯僅80千米,儲存著約1200噸有毒污泥,其7個廢水池共覆蓋了約40公頃土地。
因為在有毒廢水池4日泄漏之前,這家匈牙利鋁生產銷售公司代表還在警方的護送下對村民承諾廢水池內廢水不會泄漏——4日有毒廢水池泄漏之後,有毒淤泥淹沒了6個村莊、造成4人死亡、6人失蹤,至少百人受傷、數百人無家可歸。
菲蓋茨基說:「我們仍不知道是什麼導致了此次事故的發生,廢水裡含有什麼物質。雖然我們可確定水壩已停止泄漏,但當局已對除官方與公司飛機之外的飛機關閉了空域。」
世界自然基金會多瑙河項目組7日上午公布了一張從匈牙利至多瑙河三角洲之間的有毒物廢物場分布圖與名單。世界自然基金會的多瑙河-喀爾巴阡山脈項目組負責人安德烈斯·貝克曼表示,雖然歐盟可以制定一些相對先進的河流與水利政策,但此次泄漏事故背後的公司並未違背歐盟對危險的定義,這一事實「暗示我們還有很長的道路要走」。
在1998年西班牙南部唐納納和2000年羅馬尼亞巴亞馬雷發生重大有毒廢水泄漏事件之後,歐盟制定了歐盟工礦廢棄指令,該指令就是為了預防此類災難的發生。貝克曼說:「不幸的是,在工業的游說下,歐盟工礦廢棄指令——世界自然基金會大力參與——的效力被大幅度削弱。」
他表示:「多瑙河流域還有可能會發生一連串災難。一旦奧爾馬什菲齊特有毒廢水池泄漏,就會對飲用水供給和脆弱的多瑙河生態系統構成嚴重影響。而一旦羅馬尼亞圖爾恰廢水池泄漏的話——這里曾經發生過廢水泄漏事故——會給對動植物具有重大意義的多瑙河三角洲構成破壞性影響。」

❽ 為什麼羅馬帝國不誇過萊茵河和多瑙河,向歐洲北部擴張領土呢

從公元前3世紀到公元前30年,羅馬帝國經歷無數次的交戰,前後降服了義大利、西班牙、北非、希臘半島、小亞細亞、敘利亞和埃及,最終樹立起一個環地中海的弱小帝國。隨後,約莫在公元前50年到公元50年間,羅馬帝國又攻佔了高盧,將帝國擴大的程序終止於歐洲大陸上兩條河道之前:萊茵河和多瑙河。當前數百年羅馬帝國的統治時期內,萊茵河和多瑙河作為羅馬帝國北部疆域,根本沒有甚麼大的變化。

羅馬帝國

許多史書愛好者都以為迷惑:為何羅馬帝國不跨過萊茵河和多瑙河,向歐洲北部擴大疆域呢?實在,羅馬人並非沒有測驗考試超出這條疆域線。

羅馬帝國的南方疆域以外,就是被羅馬人稱為「日耳曼尼亞」的日耳曼人聚集地。日耳曼民族是以游牧、捕獵為生的民族。日耳曼漢子性格暴烈如火,和平時期根本不事勞作,成天酗酒解悶。可一旦戰事迸發,他們立即蘇醒,蠢蠢欲動,摩拳擦掌,似乎沖鋒軍號是世上最美好的音樂。歐洲大陸上最弱小的帝國,卧榻之側竟然呆著一支雲雲好勇鬥狠的民族,就是最大的不穩定要素。羅馬帝國的統治者也深知這點,在公元前12年到公元前6年,羅馬人橫渡萊茵河,降服了萊茵河到易北河的寬廣地域,在此處樹立了羅馬帝國的日耳曼尼亞行省。好萊塢巨片《角鬥士》片頭的和平局面,就是取材於羅馬帝國降服日耳曼人之戰。

角鬥士收場之戰

固然羅馬人以武力降服了日耳曼,但橫沖直撞的日耳曼人並不想真正成為外族人腳下的順民,他們每時每刻都在尋求時機離開羅馬帝國的統治,重獲自力與自在。

公元6年,羅馬天子奧古斯都錄用普布利烏斯·奎因克提里烏斯·瓦盧斯為日耳曼尼亞省總督。瓦盧斯是奧古斯都的侄子,之前在敘利亞擔當總督。瓦盧斯是羅馬下流社會的典範產品:飽讀詩書,博聞強識,喜好爭辯哲學麻煩和處置法令糾葛。此次被派昔日耳曼尼亞,瓦盧斯授命在外地引入羅馬的法令和稅收零碎。

在統治敘利亞時期,瓦盧斯就曾落下了嚴酷貪心的名聲。當他到達日耳曼尼亞後,又故態復萌,仗著本人顯貴的身份和驕人的戰績,在外地胡作非為,到處分攤橫征暴斂,強搶民女。有道是上樑不正下樑歪,瓦盧斯的手下紛繁效仿他們的統帥,軍紀疾速鬆弛,全部日耳曼尼亞行省民怨鼎沸。因而,絕不不測,瓦盧斯的統治激起了日耳曼人激烈對抗。

瓦盧斯則逆來順受,採納各類倔強辦法來嚴酷反抗勇於對抗的日耳曼人。

瓦盧斯的嚴酷,卻幫了他將來敵手一個大忙。現在,不單瓦盧斯,以至連全部羅馬帝都城還沒意想到,羅馬在日耳曼尼亞的最弱小死敵就來自於羅馬外部。他,就是後代德國人譽為民族英雄的阿米尼烏斯,德國人稱之為「赫爾曼」(Hermann,「兵士」)。

阿米尼烏斯

阿米尼烏斯出生於公元前18年或17前,他的父親賽吉米羅斯為日耳曼切魯西部落貴族。在約莫10歲時,阿米尼烏斯就被看成人質被送到羅馬,並零碎性地接受了羅馬教誨。長大後,作為蠻族人他參加了羅馬輔佐隊伍,並跟從羅馬戎行到處交戰,屢獲軍功。公元7年,阿米尼烏斯跟從羅馬帝國第二任天子提庇留,到今波斯尼亞地域平亂。由於他在疆場上的表示勇敢,被授與羅馬公民權。提庇留以至許願將來封他為騎士,這是一個蠻族軍官所能獲得的最高聲譽了。不外,提庇留可曾想到,這位被他看重的蠻族軍官會成為羅馬帝國將來最弱小的朋友嗎?

羅馬帝國的財產和位置,都不能堅定阿米尼烏斯的決計。他是一名日耳曼人,日耳曼民族的自力和自在,才是別人生的最終目的。依照需求條理實際,阿米尼烏斯是尋求自我實現需求的人,財產和位置對他而言,算得了甚麼!

公元8年秋天,阿米尼烏斯回到了日耳曼尼亞。此時,正逢瓦盧斯在外地的統治不得人心。阿米尼烏斯立即察覺到機不可失,他主動奔波,到處聯系日耳曼各部落,開端謀劃對羅馬人發起一次大還擊。

時機很快就來了。

公元9年春季,瓦盧斯帶領麾下五個軍團最精銳的三個:第17、18、19軍團,從利珀河口的卡斯特拉·費特拉大營動身,超出萊茵河向東進軍。這是日耳曼尼亞行省總督的例常舉動,要向方才被降服的日耳曼人顯現帝國軍威。作為輔佐隊伍,阿米尼烏斯也帶領切魯西兵士們隨行。5月,這支羅馬雄師順遂到達維斯河邊的夏日營地,沿途沒有遭到任何無力的抵禦。或許是由於氣候酷熱的來由,瓦盧斯沒有持續東進、觀兵易北河,而是挑選留在這里避暑。8月,等氣溫轉涼後,瓦盧斯帶領雄師拔營起寨,方案前往利珀河口過冬。在這段伴隨羅馬軍團配合出征的日子裡,阿米尼烏斯採用本人通曉拉丁語的劣勢,常常在中軍大帳中出出進進,向軍官們報告請示和注釋外地狀況。慢慢地,阿米尼烏斯就成為瓦盧斯手底下的紅人了,深得瓦盧斯信賴。

羅馬軍團

9月初,瓦盧斯雄師順遂地到達了條頓堡丘陵地帶。就在這里,阿米尼烏斯採用瓦盧斯的信賴,帶領這支弱小的羅馬軍團走向了一條不歸路。

條頓堡丘陵一帶是德國北部,維恩山環繞著濱海平原。在維恩山的北部,有一片長約6千米、寬約4.5千米的地域,被稱作「卡爾克里澤-尼維德低地」。低地南方是海拔100米的卡爾克里澤冰山,在現代這里樹木茂盛。冰山北麓是一片狹長的沙土地帶,最窄的處所只能容4團體並排經過。而在低地北邊,就是人馬沒法通行的泥炭沼。

條頓堡

阿米尼烏斯假裝以羅馬長處為重,差遣外地導游指導著羅馬軍團進入了這片狹長地帶,自東向西行進。羅馬軍的布陣以下:最後面是三個重馬隊大隊,每隊約莫300人;厥後是6個輕步卒大隊,每隊約莫500人;然後是數十名軍號手和數百名弓箭手;再今後,就是三個列成方陣的重步卒軍團,每一個軍團6000人;這三個軍團的處所,騎在高頭大即刻的,即是氣勢洶洶的瓦盧斯總督本人,他的司令部顧問職員及衛隊蜂擁在他四周,共約2000人;在兵團兩翼保護的,是一些日耳曼、色雷斯和非洲的輕馬隊,共約3000人;殿後的則是隨軍家眷、後勤職員、大夫、廚師、仆從等。三軍總人數超越三萬,戰役職員數量約有25000人,相當於當時羅馬帝國總軍力的十分之一。這么一支弱小的戎行,在歐洲大陸的任何處所都足以胡作非為。以是,瓦盧斯沒有一絲疑慮,擔心斗膽地跟從導遊走進了阿米尼烏斯為他設下的圈套。

而此時,阿米尼烏斯早已告訴到日耳曼各族,讓他們在羅馬軍團身邊的叢林和丘陵中潛伏,靜靜地等著獵物中計。

在敵國留學多年的阿米尼烏斯,早已揣摩透了兩邊戎行的優缺點。羅馬戎行身著鞏固的鎧甲,手持沉重的盾牌,戰役時習性列成嚴密的方陣,舉動遲緩,守強攻弱,需求較為開闊的疆場。日耳曼戎行沒有鎧甲,盾牌又小又輕,在戰役中不習性排甚麼陣形,以是也不需求開闊的疆場,喜好各自為戰,舉動疾速,強於攻而弱於守。因而,關於日耳曼戎行來講,和羅馬軍團在寬廣平地上野戰是最愚笨的戰術,而最好方案就是在地形狹隘的密林中伏擊他們。巨大的羅馬盾牌在密林中很容易被灌木卡住,長矛和弓箭在近間隔搏鬥中也派不上用處,沉重的鎧甲更使他們成了日耳曼標槍的活靶子。

蠻族標槍陣

羅馬軍團仍然沒察覺到非常,持續向前行進。跟著路途不時向前延長,路途兩旁的灌木叢愈來愈密,丘陵愈來愈多,路途也愈來愈狹隘。此時,天公不作美,突然間雷電交加,大雨傾盆而下。路上積滿了雨水,變得泥濘而愈加難以通行。

看累了吧,發個笑話,讓你開心放鬆一下

悟性!

神話故事悟出的真理:牛郎愛上織女,結果一年只見一次面。董永愛上七仙女,結果七仙女被關進天牢。許仙愛上白素貞,結果白素貞被關在雷峰塔,這說明什麼??潘坎荒芎團?裨諞黃穡?退閂?褳?猓?蔡燉聿蝗藎。。?/p>

❾ 多瑙河的河流開發

多瑙河對其沿岸10國(烏克蘭、摩爾多瓦、羅馬尼亞、塞爾維亞、克羅埃西亞、匈牙利、保加利亞、斯洛伐克、奧地利和德國)都有重要的經濟意義,它們以各種不同方式利用它運輸貨物、生產水電、供應工業和居民用水、灌溉和發展漁業。
多瑙河最重要的經濟活動是貨物運輸,沿岸的大港口有:烏克蘭的伊茲梅爾、羅馬尼亞的加拉茨和布勒伊拉、保加利亞的魯塞、塞爾維亞的貝爾格勒、匈牙利的布達佩斯、斯洛伐克的布拉迪斯拉發、奧地利的維也納、德國的雷根斯堡。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河流經過疏浚,修建了許多運河,運輸量大增。最重要的運河(具有連接全歐陸航運水道規畫的一切因素)有多瑙-黑海運河和美因-多瑙運河。前者提供了一條自羅馬尼亞的切爾納沃德至黑海的更直接、更便利的航道;後者連接多瑙河至萊茵河,並由此通至北海。
多瑙河(主要是在上游)已被用於發電,而且開發工作已遍及下游。最大的水電工程之一——捷爾達普高壩和鐵門水電站,是由塞爾維亞和羅馬尼亞聯合修建的。此建設工程不僅可生產水電。
維也納、布達佩斯、貝爾格勒和魯塞都將多瑙河水用於工業。主要的灌溉地區是位於斯洛伐克、匈牙利、塞爾維亞和保加利亞。然而由於污染已有驚人的增加,河水幾乎已不適於灌溉和飲用,污染還使過去曾是豐盛的漁場縮小了。 多瑙河干支流水量豐沛,水能資源豐富,其理論蘊藏量高達500億千瓦·時。德國和奧地利於本世紀20年代開始開發多瑙河。1924年,德國動工興建了第一座水電站,即卡赫萊特水電站,該水電站的興建是開發利用多瑙河水力資源邁出的第一步。見多瑙河開發示意圖。
經過20世紀,多瑙河是由許多歐洲國家支持其發展。這條河流,尤其是上游來建立類似的發電廠使用水力來發電的項目。沿河(城市包括像維也納,布拉迪斯拉發,布達佩斯和貝爾格萊德)都使用它來發展經濟。
1949年8月18日,保、匈、羅,捷、蘇、烏克蘭及南斯拉夫等國為了改善多瑙河通航條件,在貝爾格萊德簽訂了關於多瑙河自由通航的國際協議。從此,開始了全河的渠化工程,計劃修建45級通航與發電的水、利樞紐,總計利用水頭401米,總裝機容量786.5萬千瓦,年發電量438億千瓦·時。至今,已建和在建共38座,總裝機容量502.3萬千瓦,年發電量983.8億千瓦·時,水能開發利用率為65%。見多瑙河幹流梯級水電站表。
德國在上遊河段規劃29級,各級水頭5-8米,均為裝機幾千至幾萬千瓦的中小型水電站,共計裝機容量36.4萬千瓦,年發電量21.8億千瓦·時。1927年建成最下一級卡赫萊特(5.4萬千瓦);1952年建成量上一級烏耳姆(0.8萬千瓦);1960-1971年建成中間10級;又建成9級。至今已建成20級,共計裝機容量32.6萬千瓦,年發電量20億千瓦·時。
德國與奧地利邊界的約亨斯坦水電站,裝機13.2萬千瓦,於1955年建成,兩國各分一半。
奧地利境內規劃13級,各級水頭6.5-15.3米,為裝機容量15-36.6萬千瓦的較大水電站,共計裝機容量259.9萬千瓦,年電量153.7億千瓦·時。自1957年至今已陸續建成8級,在建1級,共計裝機容量298.3萬千瓦,年電量124.3億千瓦·時。
南斯拉夫與羅馬尼亞邊界河段,1970年建成鐵門大水電站,壩高60.6米,庫容27.7億立方米,最大水頭34.5米,裝機容量205萬千瓦,年電量105億千瓦·時,是歐洲除俄羅斯以外的最大水電站。兩岸各建一座廠房,分送兩國,也能互補餘缺。兩國又在1983年合建鐵門2級,水頭8米,裝機容量43.2萬千瓦,年電量26億千瓦·時。兩座水電站裝機共計248.2萬千瓦,年電量131億千瓦·時。
斯洛伐克與匈牙利邊界河段,也擬建兩級。加布酉科福水電站,大壩高29米,庫容2.43億立方米,在多瑙河旁建引水渠,長25千米,取得水頭23米,裝機容量72萬千瓦,年電量30億千瓦·時。在其下游的納古馬羅斯低水頭電站.水頭9.4米,裝機容量15.8萬千瓦,年電量10億千瓦·時。兩座共計87.8萬千瓦,40億千瓦·時,曾於1978年開工建設,後因兩國有不同意見而停建。
南斯拉夫境內的諾維薩德,羅馬尼亞與保加利亞邊界的齊奧拉貝萊納和策爾納福爾3座水電站共計裝機容量141萬千瓦,年電量83億千瓦·時,都未興建。 多瑙河幹流為自由通航的國際航道。原來有些河段坡陡流急,水淺彎多。航運是多瑙河幹流開發的首要任務。在改善航運的同時開發水電。
卡特拉克塔峽谷的瀑布河段是多瑙河航運的最大障礙。汛期過峽流量通常在6000立方米/秒以上,水面比降達到0.54‰,最大流速達5.5米/秒,船隻不能上行。枯水期河底礁石露出,尤其是瀑布河段下端鐵門峽的土爾努一塞維林附近,一塊巨大的礁石橫在河中,形成跌水,航行十分困難危險。1830年就開始對該河段進行整治,但效果很差。1878年,當時的塞爾維亞、羅馬尼亞及奧匈帝國在柏林會議商定在鐵門河段開辟一條航道,渠道長15千米,底寬60米,在最低水位時保證水深為2米,兩端修築縱向導堤,以便將低水流量集中至通航渠內。通航渠道繞開了鐵門瀑布,但工程很艱巨,直到1896年才完工並開始通航,但通航仍有困難。
除德國境內上游18級是單純發電工程外,多瑙河幹流上其餘27級都是航電結合的綜合利用工程,規定都要建雙線船閘。德奧境內上中游20級船閘;每線閘室寬24米,長230米,檻上水深2.7米,可容納11m×80m歐洲通行的駁船4艘和推輪1艘,一次過閘能力5000噸。
下游鐵門水電站水頭34.5米,兩岸各建一線兩級船閘,每個閘室寬34米,長310米。鐵門2級為雙線單級船閘。加布西科福和納古馬羅斯水電站,各建雙線單級船閘。
多瑙河的貨運量1950年為973萬噸,1978年增至1.12億噸,增長了11.5倍。此外,德國在多瑙河上游凱爾海姆向北跨過分水嶺,建170千米長的運河和一系列船閘,與萊茵河支流美因河相連,構成多瑙一美因一萊茵運河,東南至黑海,西北至北海,貫穿歐洲大陸。還擬從多瑙河中游布拉迪斯拉發向北經捷克、波蘭與易北河上游拉貝河和奧得河相連的大運河,通往波羅的海。 各國隨著經濟發展,工農業用水不斷增長。1985年流域內總耗水量260億立方米,比80年代初增加了一倍。預計2000年將增達580億立方米,為1985年的2.2倍,見多瑙河流域各國水資源利用表。
在總耗水量中,1985年灌溉用水170億立方米,佔65%;預計2000年增達345億立方米,佔60%。農田灌溉發展最多的為羅馬尼亞,平原地區年降水量僅350-600毫米,耕地面積約1000萬平方百米,1985年有灌溉面積近300萬平方百米,其中90%是噴灌,灌溉用水96億立方米,占總耗水量的70%。2000年灌溉面積將進一步發展,灌溉用水將增達210億立方米。
總耗水量佔多瑙河年徑流量的比重,1985年佔13%,2000年將佔29%。農田灌溉季節用水較多時,將影響航運要求的最小流量。
除流域內各國用水外,還向流域外引水。如多瑙—美因—萊茵大運河,除通航外還要從多瑙河引水至德國紐倫堡地區15億立方米;多瑙—拉貝—奧得大運河,將向捷克、波蘭、德國東部引水40億立方米;各項運河計劃共將從多瑙河引水90億立方米。
1986年1月多瑙河沿岸各國在羅馬尼亞首都布加勒斯特舉行了發展多瑙河水利和保護水質的國際會議,協調行動,通過共同聲明,沿岸各國加強合作,為更合理地利用多瑙河水資源而作出努力。
1992年,來自歐共體各國、一些國際銀行和環境機構的專家們組成「多瑙河特別工作組」,開展保護多瑙河水的工作。1995年沿岸各國組成國際委員會,在保加利亞首都索非亞簽署了一項保護多瑙河水的協議。1995年初又在布加勒斯特召開沿河各國環境部長會議,通過了一項整治多瑙河的計劃。要求各國減少向多瑙河排放污水量,改善干支流的水質(包括污染嚴重的黑海),實施沿岸地區的區域合作,建立污染監測系統;對沿岸9個國家的170多家污廢水處理廠進行調查,對其中急需更新的,投入資金進行改造。 多瑙河各支流為了灌溉、發電和供水等興建了不少水利工程。在各條支流下游建了很多徑流式水電站,在上游峽谷山區,建了一些有水庫調節的高水頭電站,在電力系統中不僅擔負系統峰荷,還可補償徑流電站枯水期發電不足的缺點,配合供電。
在多瑙河支流或二、三級支流上人口稀少的峽谷山區,建有很多高壩。壩高在100米以上的高壩有24座。其中堆石壩13座,拱壩9座,重力壩2座。庫容都不太大,有19座高壩的庫容僅1-2億立方米,大都位於海拔1000-2000米的高山區,見多瑙河各支流已建100米以上高壩表。
各國在多瑙河支流上已建裝機容量10萬千瓦以上的大水電站29座,見多瑙河支流已建10萬千瓦以上水電站表。其中一些水電站在布置上有其特色。
如奧地利最大的水電站為馬爾他兩級混合式抽水蓄能電站。上庫為馬爾他河上的柯恩布賴茵高壩,經2.5千米隧洞引水至中庫,馬爾他上級水頭196米,安裝2台可逆變速抽水蓄能機組,發電12萬千瓦,抽水9萬千瓦。中庫至穆爾河上的下庫,馬爾他下級通過20千米長隧洞,取得1102米水頭,安裝2台各18萬千瓦的三機串聯式高水頭抽水蓄能機組和2台各18萬千瓦的沖擊式水輪發電機組,共發電容量2萬千瓦(抽水容量29萬千瓦)。兩級合計發電容量84萬千瓦。
南斯拉夫最大的巴其那斯塔混合式抽水蓄能電站,在首都貝爾格萊德西南150千米處,上庫拉日契堆石壩,壩高123米,庫容1.5億立方米,利用原有水庫為下庫,水頭600米,經8千米隧洞引水,安裝2台各30萬千瓦高水頭可逆混流式抽水蓄能機組,共60萬千瓦。
羅馬尼亞最大的洛特魯常規水電站,在奧爾特河支流特魯河上,所建維特拉心牆堆石壩,壩高121米,庫容3.46億立方米,有效庫容3.0億立方米,正常蓄水位1289米。壩址平均流量4.54立方米/秒,從相鄰86條小支流用管道135千米引水流量15.45立方米/秒,集水式開發。引水隧洞長13.5千米,尾水隧洞長6.5千米,水頭809米,地下廠房內安裝3台沖擊式水輪發電機,每台17萬千瓦,共51萬千瓦,年電量10.8億千瓦·時。
多瑙河流域10萬千瓦以上水電站表中混合式抽水蓄能電站10座,純抽水蓄能電站1座,裝機利用小時數都較少,僅1000-2000小時。它們都是在電力系統中擔負調峰任務的骨幹水電站。

❿ 多瑙河郵輪最美的一段是從哪裡到哪裡

個人覺得瓦豪河谷是多瑙河最漂亮的一段風景帶:

瓦豪河谷具體是指梅爾克至克雷姆斯之間,長達30多公里的多瑙河谷。瓦豪河谷也是奧地利著名的葡萄酒產區,以白葡萄酒著稱。由於這里的天氣受到來自西部大西洋和東部潘諾尼亞的兩大氣候相互交錯。因此,瓦豪河谷的每個葡萄園都有自己的小氣候,而這種微妙的差距,導致無論是較為涼爽的斯皮茨葡萄園還是較溫暖的萊本堡葡萄園,產出的葡萄酒都具有細膩的芳香。在2011年,瓦豪河谷因其豐富的自然資源和悠久的歷史人文,被載入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相關行程:

歐洲新奢游:維京游輪捷克、奧地利、德國、斯洛伐克、匈牙利 多瑙河人文東歐景觀5國12天河輪旅遊 2017年9月24日北京出發 維也納登船

第八天 10.1(星期一) 瓦豪河谷

瓦豪河谷具體是指梅爾克至克雷姆斯之間,長達30多公里的多瑙河谷。瓦豪河谷也是奧地利著名的葡萄酒產區,以白葡萄酒著稱。由於這里的天氣受到來自西部大西洋和東部潘諾尼亞的兩大氣候相互交錯。因此,瓦豪河谷的每個葡萄園都有自己的小氣候,而這種微妙的差距,導致無論是較為涼爽的斯皮茨葡萄園還是較溫暖的萊本堡葡萄園,產出的葡萄酒都具有細膩的芳香。在2011年,瓦豪河谷因其豐富的自然資源和悠久的歷史人文,被載入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清晨,請先在餐廳享用一頓豐盛的早餐。之後,我們的旅遊禮賓將帶您參觀梅爾克修道院,壯麗而威嚴的梅爾克修道院矗立於山岩上,俯視著這片寧靜祥和,相信您也會感受到這里的肅穆與寧靜。

隨後,我們將返回船上,稍作小憩並享用午餐。之後,隨著游輪的巡航,您可選擇自己舒服的方式,盡情欣賞兩岸的美景,在悠然閑適中度過下午時光。當然,在您徜徉於湖面欣賞美景時,我們的中文導游將為您進行景點介紹和講解。

梅爾克修道院 (Stift Melk)這座攝人心魄的巴洛克建築修建於1702年到1736年,有精美的壁畫,圖書館藏有無數的中世紀手稿。由於其名望和學術價值,在1780年到1790年約瑟夫二世大量解散奧地利的修道院時,梅爾克修道院得以倖免,並且逃過了拿破崙戰爭的破壞。1938年德奧合並,學校和修道院的大部分被納粹收歸國有。

瓦豪是奧地利極為令人興奮和引人入勝的葡萄酒產區之一。

經過數百萬年的過程,多瑙河蜿蜒的水道穿過了由混合花崗岩、石英,長石和雲母組成的礦物質豐富的片麻岩。在陡峭梯田上的原生風化花崗岩土壤種植出出色的雷司令。隨著冰河時期的結束,強風帶來的風沙在山坡的東面沉澱形成黃土層。這些完全不同的地質地形,再加上梯田建設以及在中世紀由巴伐利亞修道院在這些陡坡種植的葡萄樹共同塑造了瓦豪壯觀和獨特的景觀。

餐食:早餐(√)中餐(√)晚餐(√) 住宿:維京游輪(來源:七海郵輪 更多資料可以查閱 http://www.7sea.com.cn/html/lines/04/66245.html)

閱讀全文

與多瑙河保護基金會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炒股可以賺回本錢嗎 瀏覽:367
出生孩子買什麼保險 瀏覽:258
炒股表圖怎麼看 瀏覽:694
股票交易的盲區 瀏覽:486
12款軒逸保險絲盒位置圖片 瀏覽:481
p2p金融理財圖片素材下載 瀏覽:466
金融企業購買理財產品屬於什麼 瀏覽:577
那個證券公司理財收益高 瀏覽:534
投資理財產品怎麼繳個人所得稅呢 瀏覽:12
賣理財產品怎麼單爆 瀏覽:467
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管理暫行規定 瀏覽:531
保險基礎管理指的是什麼樣的 瀏覽:146
中國建設銀行理財產品的種類 瀏覽:719
行駛證丟了保險理賠嗎 瀏覽:497
基金會招募會員說明書 瀏覽:666
私募股權基金與風險投資 瀏覽:224
怎麼推銷理財型保險產品 瀏覽:261
基金的風險和方差 瀏覽:343
私募基金定增法律意見 瀏覽:610
銀行五萬理財一年收益多少 瀏覽: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