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險管理體系包括風險識別、風險估計、風險駕馭、風險監控等一系列活動。
風險管理的各個步驟
對於現代企業來說,風險管理就是通過風險的識別、預測和衡量、選擇有效的手段,以盡可能降低成本,有計劃地處理風險,以獲得企業安全生產的經濟保障。這就要求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應對可能發生的風險進行識別,預測各種風險發生後對資源及生產經營造成的消極影響,使生產能夠持續進行。可見,風險的識別、風險的預測和風險的處理是企業風險管理的主要步驟。
風險的識別
風險的識別是風險管理的首要環節。只有在全面了解各種風險的基礎上,才能夠預測危險可能造成的危害,從而選擇處理風險的有效手段。 風險識別方法很多,常見的方法有: 2.1.1◆生產流程分析法 生產流程分析法是對企業整個生產經營過程進行全面分析,對其中各個環節逐項分析可能遭遇的風險,找出各種潛在的風險因素。生產流程分析法可分為風險列舉法和流程圖法。 1.風險列舉法指風險管理部門根據本企業的生產流程,列舉出各個生產環節的所有風險。 2.流程圖法指企業風險管理部門將整個企業生產過程一切環節系統化、順序化,製成流程圖,從而便於發現企業面臨的風險。 2.1.2◆財務表格分析法 財務表格分析法是通過對企業的資產負債表、損益表、營業報告書及其他有關資料進行分析,從而識別和發現企業現有的財產、責任等面臨的風險。 2.1.3保險調查法 採用保險調查法進行風險識別可以利用兩種形式: 通過保險險種一覽表,企業可以根據保險公司或者專門保險刊物的保險險種一覽表,選擇適合本企業需要的險種。這種方法僅僅對可保風險進行識別,對不可保風險則無能為力。 委託保險人或者保險咨詢服務機構對本企業的風險管理進行調查設計,找出各種財產和責任存在的風險。
風險的預測
風險預測實際上就是估算、衡量風險,由風險管理人運用科學的方法,對其掌握的統計資料、風險信息及風險的性質進行系統分析和研究,進而確定各項風險的頻度和強度,為選擇適當的風險處理方法提供依據。風險的預測一般包括以下兩個方面: 2.2.1預測風險的概率:通過資料積累和觀察,發現造成損失的規律性。一個簡單的例子:一個時期一萬棟房屋中有十棟發生火災,則風險發生的概率是1/1000。由此對概率高的風險進行重點防範。 2.2.2預測風險的強度:假設風險發生,導致企業的直接損失和間接損失。對於容易造成直接損失並且損失規模和程度大的風險應重點防範。
風險的處理
風險的處理常見的方法有: 2.3.1避免風險:消極躲避風險。比如避免火災可將房屋出售,避免航空事故可改用陸路運輸等。因為存在以下問題,所以一般不採用。 可能會帶來另外的風險。比如航空運輸改用陸路運輸,雖然避免了航空事故,但是卻面臨著陸路運輸工具事故的風險。 會影響企業經營目標的實現。比如為避免生產事故而停止生產,則企業的收益目標無法實現。 2.3.2預防風險:採取措施消除或者減少風險發生的因素。例如為了防止水災導致倉庫進水,採取增加防洪門、加高防洪堤等,可大大減少因水災導致的損失。 2.3.3自保風險:企業自己承擔風險。途徑有: 小額損失納入生產經營成本,損失發生時用企業的收益補償。 針對發生的頻率和強度都大的風險建立意外損失基金,損失發生時用它補償。帶來的問題是擠佔了企業的資金,降低了資金使用的效率。 對於較大的企業,建立專業的自保公司。 2.3.4轉移風險:在危險發生前,通過採取出售、轉讓、保險等方法,將風險轉移出去。
B. 什麼是保險公司經營管理
永續經營的四大基石
主講:..劉秀娟,名家講座
簡介:..將自己的事業做到更大更長久,是每個壽險營銷員努力的目標。那麼想要達到保險銷售的永續經營,什麼是最重要的呢?是高人一等的話術技巧?還是廣博深厚的人脈圈子?本堂課來自台灣的劉秀娟老師將為我們進行精
C. 壽險部門經營幾大體系
盈利能力是指企業獲取利潤的能力。提高企業盈利能力是企業經營和管理的中心問題。企業通過自身經營和管理所取得的利潤是投資者獲取收益、債權人收取本息的資金來源,也是經營者經營業績和管理效能的集中表現。因此,做好企業盈利能力的分析十分重要。判斷人壽保險公司的盈利能力,主要存在以下幾方面的困難:一是核算周期的長期性。通常,壽險保單的有效期都在十幾年或幾十年,因此,相應的會計核算也要延續十幾年或幾十年。在該保單的保險責任未履行結束之前,難以對它做出虧損或盈利的最終判斷。二是當期收支的不匹配性。最典型的要數當期的費用不匹配。由於壽險經營的特殊性,當期支出的費用與其整個經營期間,無論是在時間上還是在數量上都與當期的收入嚴重不匹配。還有精算所用的「生命表」與現實被保險人的實際壽命之間的差異(或稱之為不匹配),也會對壽險經營的盈利能力造成重大影響。三是經營過程中各年度之間某些指標的不確定性。遠期投資收益率的不確定性,會對壽險公司的盈利能力產生重大影響;同時還存在的如續期保費的「繼續率」不確定,遠期的「死亡率」不確定等等,都會對人壽保險公司盈利能力的分析與預測產生重大影響。鑒於壽險公司經營中存在的上述「三性」,要做好壽險公司的盈利性分析,僅靠傳統的手工作業或者孤立的會計核算系統來完成,是不可想像的,必須依託於功能完善的計算機信息系統。首先,構建系統的基本框架應滿足以下幾個方面的要求。一是應具備歸集投入產出各類指標並能對指標進行分析的功能。系統應能夠按機構、部門、業務系列、險種、渠道、客戶分類、利潤中心等多個維度的投入產出指標進行數據的歸集,並能夠靈活地從不同的角度來對相關指標進行分析。另外還要建立包含收入、成本和利潤以及各種假設條件等因素在內的分析模型。利用這些模型可以針對不同的產品、渠道、分支機構、銷售網點進行盈虧臨界點的分析。需要強調的是,這個系統要有一些假設條件。壽險公司的核算是長期的,且涉及方方面面的指標非常多,在預測的時候就要做一些假設,比如投資收益率,預測投資收益率是5%還是8%,續期率是90%還是95%,續期的費用大概是一個什麼樣的水平等。二是應具備成本費用篩選和配比的功能。系統應能夠對壽險公司支出的眾多成本項目按照事前設定的不同標准進行篩選和歸集,並能夠對歷史數據不斷地進行比較和揚棄。按照統計規律不斷對歸集的歷史數據所表現出的規律性進行歸納,且能夠自動對假設條件或配比因素進行及時修正,從而使分析和預測的結果逐漸趨於真實。三是應能夠對公司的業務系統、銷售系統、精算系統、薪資福利系統、預算系統以及辦公處理系統中的數據進行整合,關聯數據的口徑要一致。另外,在分析計算功能中還應能夠靈活地修正各種假設條件,具有清晰簡潔的操作流程。其次,對信息管理的模式應該是高度集中式的管理模式,包括集中式的信息存放和管理、標准化的信息定義和標准化的信息傳遞。最後,系統的應用要採用集中式的應用體系架構。一是應用系統功能全面、靈活、擴充性強,適應不斷增加和變化的業務需求;二是各應用系統之間要介面靈活、參數化,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要強;三是各應用系統的操作界面,要充分體現友好的人性化和高度的智能化。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D. 保險學的體系框架
具體內容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層面:
第一,保險當事人之間的關系
保險當事人之間的關系是指保險人與投保人,被保險人,保險受益人之間因保險商品交換而形成的相互關系。保險人作為保險商品經營的主體,在為投保人或被保險人提供保險商品服務的過程中,與客戶結成一定的社會經濟關系,即商品交換關系。聯結保險當事人權利與義務關系的紐帶是保險合同。由保險合同確定的保險當事人之間的關系表現為一種法律關系。保險法律關系是保險經濟關系的表現形式,保險經濟關系是保險法律關系的存在基礎。
第二,保險當事人與保險中介人之間的關系
這種關系一方面表現為保險人與保險代理人,保險經紀人,保險公估人等之間因經營保險業務而形成的保險商品交換關系,另一方面表現為保險代理人,保險經紀人,保險公估人等與被保險人或保險受益人等之間因從事保險代理,保險經紀,保險公估活動而產生的保險商品交換關系。
第三,保險企業之間的關系
保險企業之間的保險商品關系包括保險公司之間,原保險公司與再保險公司之間以及再保險公司之間因保險經營活動而產生的保險商品關系。目前,我國保險市場上存在的保險企業,從性質上看,有國有獨資保險公司與股份有限保險公司;從形式上看,有內資保險公司,外資保險公司和中外合資保險公司;從業務內容上看,有財產保險公司,人身保險公司,再保險公司;從經營范圍上看,有全國性保險公司,區域性保險公司等。隨著改革開放政策的進一步貫徹落實,社會經濟的深入發展,還會出現一些其他形式的保險企業,從而形成一種不同經濟結構,不同層次,不同形式並存的保險市場格局。這些保險企業,不論其規模大小,實力強弱,在市場經濟中均處於平等地位。為了各自的經濟利益,它們在保險經營活動中既存在相互競爭關系,又存在相互協作關系。
第四,國家對保險業實施監管而形成的管理與被管理的關系
這種關系是指國家保險主管機關對在本國領土上從事保險業務的保險人和從事保險中介業務的保險中介人實施監管而形成的管理與被管理的關系。具體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政府與保險企業之間的關系。政府實施宏觀調控,根據保險市場的需要,決定是否批准成立新的保險企業等。政府對國家負責。企業按政府規定經營保險業務,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約束,自我發展。二是監管者與被監管者之間的關系。保險商品關系本質上是一種商品經濟關系。只要存在商品經濟關系必然有保險市場的競爭。為了保障保險企業的正常經營,保護保險當事人的合法利益,宏觀上需要對保險市場進行管理,包括經濟手段的管理,行政手段的管理和法律手段的管理,從而形成一種為保證保險商品交換正常運作的管理與被管理的關系。 任何學科都在不斷地發展和完善,保險學作為一門新興的學科更是如此。撇開早期的保險學,如保險法學,保險數學等不談,即使到了近代,保險學的體系結構也未形成統一的標准,統一的格式。有人曾經將保險學分為原理和實務,也有人將保險學分為總論與分論,還有人將保險學分為保險經濟學與保險經營學,等等,且各種劃分方法及其內容也不盡相同。之所以出現這種狀況,其原因在於,一方面,人們在主觀上對一門學科的認識要有一個由不成熟到比較成熟的過程;另一方面,由於人們受到認識客觀事物的能力和水平的限制,難以達到對客觀事物完全正確認識的程度。因此,對一門學科的邏輯結構的安排也就難以做到盡善盡美。保險學體系結構的變化恰好說明了這一點。隨著保險這一客觀事物的發展和變化,保險學及其體系結構也會不斷地發展與完善。我個人認為將保險學分為四個部分較為恰當,具體如下:
第一部分:保險基礎理論
分別論述保險與風險的關系,風險的定義與分類,風險管理;保險的性質,商業保險與類似制度的比較,保險的職能與作用;保險合同及其特徵,要素,保險合同的簽訂與履行,保險合同的變更;保險的四大基本原則及其在保險經營實務中的應用等。
第二部分:保險實務
分別論述保險形態及其分類,財產保險,責任保險,人身保險,再保險等經營實務,包括各種保險的特徵,內容及相關條款等。
第三部分:保險經營
分別論述保險經營的特徵,原則,環節,以及保險單設計技巧,保險精算原理,保險營銷方式,保險基金運用和保險經營效益的評價分析,保險經營風險及其防範等。
第四部分:保險市場
分別論述保險市場的結構與運作,保險市場的監管等。
E. 江泰保險經紀人公司組織架構
保險公司的職能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減少交易費用,促進保險資源的優化配置。中介活動減少了保險供需雙方的輾轉勞動,既滿足了被保險人的需求,方便了投保人投保,又減少了保險人的交易費用,降低了保險企業的經營成本,從而提高保險經營的效率,促進保險資源的優化配置。
二是挖掘保險需求,拓展保險市場。保險中介人貼近市場、貼近客戶,通過保險中介人特有的專長和技術優勢,可以解決投保人或被保險人對保險專業知識缺乏的問題,最大限度地幫助客戶獲得適合自身需要的保險服務,從而推動保險業務向縱深發展。
三是促進保險企業經營模式轉換,提高保險業經營專業化水平。專業化經營是保險市場競爭的必然結果,也是國際保險業發展的典型趨勢。長期以來,我國的保險企業習慣於「一條龍」服務,經營效率低下。隨著中介市場的引入和發展,傳統的經營模式必然受到沖擊,取而代之的必然是保險服務的社會化、專業化和市場化經營。發揮保險中介人的作用,促使保險人致力於保險商品的開發、防災防損以及理賠等環節的工作,有利於提高保險人的承保能力,更好地服務經濟社會。
近年來,保險中介人在促進保險產品銷售、滿足社會保險需求、完善保險市場機制、拓寬保險服務領域等方面發揮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如聯合保險經紀公司歷時3年,在原有國家助學貸款計劃基礎上,提出了一整套與大學生就學貸款保證保險配套的就學貸款解決方案,不僅為國家助學貸款提供了保險保障,而且著力於解決現行制度尚未顧及到的地區與學生群體沒錢上學的問題,實現了「願意放、貸得到、還得起,管理有度、風險有控、供求平衡」的多方共贏局面。又如江泰保險經紀公司按照「政府組織推動,政策資金投入,農民建立互保組織,保險公司提供分保,保險經紀公司提供保險技術、培訓和管理服務」的原則,於2004年在吉林省伊通滿族自治縣建立了中國第一個農業保險互助協會,得到了國家財政部的認可和資助。再如中體保險經紀公司先後開發了全國游泳場館公眾責任保險、滑雪場專項保險、跆拳道運動專項保險,開創了我國專業性體育保險產品的先河。
保險公司在服務經濟社會方面的作用:
保險中介是保險市場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保險市場深化的必然結果。保險業越發達,保險中介越重要,發達的中介市場是保險業走向成熟的標志。在市場化程度較高的西方國家的保險市場上,保險公司主要從事產品開發、核保核賠、業務管理等保險業務的經營,而將產品的銷售、承保、售後服務交由保險經紀公司或保險代理公司辦理,將理賠案件中的估損及理算交由保險公估公司辦理。在英國,保險經紀是保險銷售的主要渠道,其招攬的業務占總保費收入的60%;在美國,大型商業保險的69%是經紀公司銷售的;在日本,非壽險保費收入的92%是通過代理實現的。(藍籌財經專題部)
信託公司的主要職能和作用:
信託公司也是一種金融機構,但是信託公司和銀行不同,信託公司不能吸收存款。信託公司可以通過設立一些信託計劃募集資金,然後把募集到的資金投資於一些工業、農業建設項目(如高速公路建設項目、房地產建設項目等)。投資者可以和信託公司簽訂信託計劃合同,把一些錢(比如20萬元)交給信託公司,投資於某個信託計劃項目,信託公司承諾給多少利息,多長時間歸還本金。到時信託公司會把利息和歸還的本金直接打到投資者的銀行帳戶上。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F. 再保險公司的組織架構如何,一般由哪些部門組成
一個集團公司的部門一般有:
1.行政辦公室:負責全公司協調,包括制度、接待、會議等,屬於公司中心決策部門;
2.人力資源部:公司人事、培訓、勞資、考勤、保險、職稱等;
3.財務部:費用收支、預決算、工商稅務等;
4.生產技術部:公司生產技術管理、技術革新、設備維護檢修費用、質量監察監督
5.計劃營銷部:市場營銷、經營、客戶服務等
6.安全監察部:安全生產管理和監督
7.其他部門還有:黨群工作部(或者黨委辦公室、組織部、宣傳部、紀檢監察部、團委)、工會辦公室、保衛部、後勤部。
G. 太平洋保險 組織架構
專業化水平高
太平洋保險以「在你身邊的一流保險金融服務集團」為願景,堅持「以客戶需求為導向,專注保險主業,推動和實現可持續的價值增長」的經營理念,遵循「保險姓保」的行業發展規律,在實踐中不斷深化、強化、固化,成為一家資本雄厚,價值創造、風險管控能力強,專業化水平較高的綜合性保險集團。
實力強
太平洋保險價值持續增長,實力不斷增強,連續七年入選《財富》世界500
強。2016年實現營業收入2670.14億元,其中主營保險業務收入2340.18億元,實現凈利潤120.57億元,總資產首次超過萬億,達到1.02萬億元,有效客戶數1.04億人。公司財務基礎穩健,償二代下集團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為294%。
經營范圍廣
太平洋保險專注保險主業,圍繞保險主業鏈條不斷豐富經營范圍,目前已經實現了壽險、產險、養老險、健康險、農險和資產管理的全保險牌照布局,各業務板塊正在實現共享發展;關注客戶需求,推動實施以客戶需求為導向的戰略轉型,經過18個轉型項目的落地推廣,「以客戶需求為導向」的價值觀和方法論已經內化成公司的生命基因;聚焦價值增長:壽險業務追求高質量的新業務價值增長,產險業務堅持承保盈利,資產管理業務實現投資收益持續超越負債成本。
治理體系健全
太平洋保險不斷優化集團化管理的架構,充分整合內部資源,加強與資本市場的交流溝通,形成了較為完善、相互制衡、相互協調的公司治理體系。公司董事會致力於治理結構和機制的不斷完善,構建了較為完善的治理體系,並積極推動和實現了集團一體化管理架構下的子公司治理方案。
社會責任感強
太平洋保險以「做一家負責任的保險公司」為使命,以「誠信天下,穩健一生,追求卓越」為企業核心價值觀,將企業社會責任全面融入公司的商業模式中,為客戶、股東、員工、行業、社會、環境等利益相關方創造共享價值,連續七年獲中國企業社會責任榜「傑出企業獎」。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H. 我國保險監管法制體系的基本框架中的四個層次是什麼 和仁網
目前,我國已形成以《保險法》為核心,保險行政法規和規章為主幹,規范性文件為補充,由法律、行政法規、行政規章、規范性文件四個層次構成的保險監管法制體系。
第一個層次,《保險法》。1995年10月1日施行的《保險法》,標志著我國保險法制建設邁出了里程碑性的一步。該法對於規范保險市場、保護被保險人利益、落實保險監管職責發揮了重要作用。為適應保險業對外開放和改革發展的需要,該法先後於2002年和2009年進行了修改。2009年10月1日施行的新《保險法》更加註重保護投保人、被保險人和受益人的合法權益,堅持防範化解風險和規范市場秩序,進一步完善商業保險經營規則和監管制度框架,解決了保險公司業務范圍過窄、資金運用渠道有限、保險監管手段和處罰力度不足等一系列問題。新《保險法》立足保險業實際,從根本上提升了保險業法治水平,為加快發展現代保險服務業奠定了堅實的法律基礎。
第二個層次,保險行政法規。我國保險法制體系中,國務院制定的行政法規有3部:一是2001年制定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外資保險公司管理條例》,該條例有效促進了外資保險公司的健康發展,較好適應了我國加入WTO以後的保險業的發展形勢;二是2006年制定的《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條例》,對於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制度的順利運行,促進道路交通安全,保護廣大人民群眾利益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三是2012年制定的《農業保險條例》,為我國農業保險的持續穩定發展提供了切實可行的制度保障。
第三個層次,保監會部門規章。根據《保險法》授權,中國保監會有權制定發布有關保險業監督管理的規章。截至2014年10月,中國保監會現行有效的保險行政規章共50部。根據調整對象的不同,保監會部門規章主要分為七大類,即保險經營主體管理類、保險產品規范類、資金運用規則類、人員管理類、償付能力監管類、經營規則類、貫徹依法行政類。
第四個層次,規范性文件。作為對上位法的補充,中國保監會及其派出機構制定發布的規范性文件是我國保險監管法制體系的有機組成部分。根據調整對象的不同,現行有效的規范性文件主要分為九大類,即綜合類、機構管理類、財產保險類、人身保險類、資金運用類、財會類、保險統計類、中介類、稽查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