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展債券量化投資分析,證券投資論文 OK 我能幫忙。
2. 「分析股票,債券和基金的合約性質及其風險收益特徵",要求1000字論文。
依我的見解,只要你是長期投資,3者都能受惠,股票享受的是他的股息股利,及他的復利驚人,因此個人比較喜歡股票,當然你要能選對時機點進場,要是另一個選擇我會選基金,那是在於定期定額小額投資,等累積到一定經額且又碰上股票進場時機,那就更好了
股票:
公司為求事業經營順利,利用公開公司財務狀況、投資活動等訊息的發布,以便向投資人募集資金,使公司營運或投資得以順利進行。在向投資人募集資金的同時也發給投資者一個憑證以做證明,這個憑證就是股票。投資人擁有這憑證即是公司的股東,可以享有分派股票、股息、優先認股及參與股東會發言表決等權利,而這種權利也可以透過股票市場的買賣來進行交換轉讓。
基金:
基金是大眾集資交給基金公司,由基金公司的理財專家投資管理此筆金錢,其賺賠的風險則歸投資大眾共同承擔,累積成為一大筆錢後,委由專業的基金經理人管理並運用其資金於適當之管道,如股票、債券等,當其投資獲利時由投資大眾分享,賠錢時由大眾分攤...
先評估自己對風險的承受度
和自己的理財目標
在來選擇適合自己的基金
投資基金來說有幾個重點:
1.投資組合分散:
2.全球化布局:
3.長期持有
4.股債平衡
5.設定停損停利點,適時轉換
6.定期定額
債劵:
公司債(Bond)
企業為籌措長期資金而向一般大眾舉借款項,承諾於指定到期日向債權人無條件支付票面金額,並於固定期間按期依據約定利率支付利息的負債型證券。
公司債發行時,通常有三個當事人:1.發行公司;2.債券持有人或債權人;3.受託人。所謂受託人,乃是發行公司為保障及服務公司債持有人,所指定之銀行或信託公司。受託人工作為監督發行公司履行契約義務、代理發行公司按期還本付息、管理償還基金以及持有擔保品。
信用債券(Debenture)
當公司發行債券時,並沒有提供任何擔保品來做為抵押,此種債券即為信用債券。此種債券完全依賴公司的信用作保證,因此只有信譽良好的大公司才得以發行。為了保障持券人的利益,通常會在其發行的信託契約(deed of trust)上,列有一些使發行公司受拘束的同意事項(covenant),如公司分紅須在信用債券清償以後,或公司爾後要發行同級債券及出售資產時,須由受託人(trustee)監督執行等。在公司破產時,持券人於公司對特定擔保利益(specific security interest)清償後,有權要求對其他資產比例分配。
附屬信用債劵 (Subordinated Debenture) 又稱次級信用債券
若持券人債權的清償在於其他債權清償之後,其分配亦後於一般信用債券時,則此種債券稱為附屬信用債券(subordinated debentures)。也就是說, 當公司清算時,必須等到其他債務清償完畢時,才能清償附屬信用債券的債務。其清償順位仍優於特別股股東及普通股股東。與其他債券相較之下,由於求償權順位較低,風險較高,因此報酬方面也較高
3. 緊急!誰能幫我找到銀行業證券投資債券分析的論文啊~~~拜託各位了!!
聯系我信箱是[email protected]
4. 求金融投資方面的論文題目
我給你幾個題目參考吧,你可以看看。
一. 匯率問題研究
大國和浮動匯率條件下貨幣政策效應
匯率制度選擇應考慮因素分析
我國現行人民幣匯率制度的優點及缺陷
香港聯系匯率制度的利弊分析
二. 利率市場化問題研究
如何提高我國存款(或貸款)利率彈性
利率市場化對國有商業銀行(或中小商業銀行)的影響與對策
完善我國基準利率生成機制研究
三. 金融監管與宏觀調控問題研究
改革我國貨幣政策工具的思考
對我國提高貨幣政策透明度的思考
我國轉變貨幣政策調控模式的路徑選擇
電子貨幣對貨幣政策有效性的影響
巴塞爾新資本協定與中國銀行業改革
四. 國際資本流動問題研究
國際資本流動與我國國際收支關系研究
國際資本流動對經濟的影響機制
怎樣化解巨額外匯儲備給我國金融市場帶來的潛在風險
論我國外匯儲備的多元化應用
資本賬戶開放的核心條件理論
五. 商業銀行信用風險管理研究
商業銀行信貸管理制度的改革與完善
關系式融資與中小企業信貸發展研究
個人徵信制度及其發展完善研究
個人住房貸款風險及其防範
大學生助學貸款的風險與對策研究
試論信用卡業務的風險及其防範
郵政儲蓄銀行的業務發展戰略研究
中小企業融資的行為特徵研究
商業銀行票據業務的風險及其防範
銀行排隊難問題的成因與對策研究
銀行收費問題研究
商業銀行ATM的發展策略探討
六. 貨幣市場問題研究
美國債券市場發展對我國的有益啟示
對國債發行規模影響因素的分析
對國債發行方式的國際比較
論我國票據市場的現狀及完善措施
論我國同業拆借市場的利率形成機制
七. 資本市場問題研究
推行QFII制度的風險分析
台灣QFII制度分析及給我們的借鑒
QDII對我國證券市場的影響
淺析QDII境外投資方式
實施QDII和QFII的影響的比較分析
新興證券市場開放模式的分析及啟示
試論我國投資銀行機構的業務創新
八.金融衍生產品與投資理財問題研究
股票期權研究
資本資產定價問題研究
試論我國金融衍生品市場建立的環境與路徑
關於利率變動與投資理財對策研究
關於商業銀行設立基金公司問題研究
關於利率期貨與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研究
關於匯率波動對期貨市場的影響研究
防範股指期貨風險的對策
風險度量問題研究
九.公司金融管理研究
關於央企整體上市問題研究
關於深化和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結構問題研究
關於進一步促進債券市場發展問題研究
關於完善中小企業融資問題研究
關於發展和推行資產證券化問題研究
試論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政策
十。金融開放與金融安全問題研究
次級債危機的成因與對策研究
開放資本市場與國家金融安全
論金融支持在西部開發中的作用及其對策
金融開放的國際比較及中國的選擇
十一.其他
我國政策性銀行轉型模式的分析研究
試析我國資產管理公司發展的模式
5. 誰能給一份財務負債經營研究的論文3000字左右
企業負債經營風險與防範分析
論文關鍵詞:負債經營 風險 防範 論文摘要:負債經營是現代企業普遍採用的一種經營方式。文章通過分析企業負債經營的含義和優點、負債經營存在的風險,然後對其風險防範進行了探討。
一、負債經營的含義
負債經營是指企業通過銀行借款、商業信用、融資租賃和發行債券等方式取得借入資金來彌補自有資金的不足,以獲取最大收益的一種經營活動方式。它也是企業謀求其經濟獲得迅速增長,在一定的風險條件下採用的經營方式。
二、負債經營的利益
負債經營的內涵從資本經營的角度看,負債經營並不一定對企業不利。債務是企業的資本,對於債權人來說,它是一種借出資本,可以獲得利息報酬,並且也是一種資本經營;而對於債務人來說,它是一種借入資本,利用它來進行經營就是負債經營。負債經營可以獲利,可以實現企業的財務管理目標——企業價值最大化,它是企業發展的一種有效途徑。因此,在企業經營狀況良好、投資報酬率較高的情況下,負債經營具有如下許多優點:
1.負債經營有利於降低企業綜合資金成本。一方面,對於資金市場的投資者來說,債權性投資的收益率固定,能到期收回本金;企業採用借入資金方式籌集資金,一般要承擔較大風險,但付出的資金成本較低。企業採用權益資金的方式籌集資金,財務風險小,但付出的資金成本相對較高。對於企業來說,負債籌資的資金成本低於權益資金籌資的資金成本。另—方面,由於負債籌資的利息支出是稅前支付,使企業能獲得減少納稅的好處,企業實際負擔的債務利息低於其投資者支付的利息。
2.負債經營具有財務杠桿作用。負債經營能給企業帶來「財務杠桿效應」。由於利息支付是一項與企業贏利水平高低無關的固定支出,當企業的資金利潤率高於債務資金成本時,企業收益將會以更大程度增加,即財務杠桿效應。同時,企業可利用負債節省下來的自有資金創造更多的利潤。
3.負債經營能使企業從通貨膨脹中獲益。在各國通貨膨脹普遍存在的今天,貨幣貶值現象一直存在。在通貨膨脹環境中,貨幣貶值、物價上漲,而企業負債的償還仍然以賬面價值為標准而不考慮通貨膨脹因素,這樣使企業獲得貨幣貶值的好處。
4.負債經營有利於保持企業的控制權。企業在籌集資金時,如果以發行債券或向銀行等金融部門借入資金等方式籌集債務資金時,債權人無權參與公司的管理決策。因此,負債籌資增加企業資金來源的同時不會影響到企業的控制權,又能有利於現有股東對於企業的控制。
5.負債經營可以起到節稅的作用。因為按現行制度規定,負債利息要計入財務費用,並且在所得稅前扣除,故可產生節稅作用,使企業少納所得稅,從而增加權益資本收益。利息費用越高,節稅額越大,使負債經營的企業同全部採用自有資金進行經營的企業相比,成本費用加大,利潤減少,應納所得稅額隨之減少,從而減少上繳的所得稅額,降低企業的稅負。
三、負債經營的風險
企業在進行負債經營過程中,具有以上優點,但因經營環境存在許多不確定的因素,特別是企業在舉債時預先設想的經營條件發生不利於企業經營發展的情況下,負債經營又會帶來以下風險:
1.負債經營能降低權益資金利潤率。雖然財務杠桿效應能有效提高權益資本的收益率,但風險與收益是並存的,杠桿效應同樣可能帶來權益資金收益的大幅下滑。當企業面臨經濟發展的低潮或其他原因帶來的經營困境時,由於固定數額的利息負擔,在企業資本收益率下降時,權益資本收益率會以更快的速度下降。
2.負債經營會加大企業的財務風險。企業面臨較好的市場行情時,負債經營能獲得對企業有利的杠桿效應。可是—旦市場行情變差或企業經營出現不善,由於利息的支付是無論企業盈虧都必須按時支付的,因此這給企業帶來加大的財務風險,它使處於困境的企業經營更加困難。
3.無力償付債務的風險。對於負債籌資,企業負有到期償還本金的法定責任。如果企業以負債進行的投資項目不能獲得預期的收益率、或企業整體的生產經營和財務狀況惡化,或企業短期資金運用不當等,這些因素不僅會造成權益資本收益大幅下降,而且會使企業面臨無力償債的風險。其結果不僅造成企業資金緊張,影響企業信譽,嚴重的還可能使企業破產。 4.負債經營增加了再籌資風險。債務到期而資金不能及時收回,必須延期或舉新還舊,這樣會大大增加企業負擔,降低企業的經濟效益。從企業籌資的角度看,由於企業的負債經營,必然使企業的負債率增加,當企業的負債比率超過了一定程度後,對債權人的債權保障程度降低,這就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以後增加負債籌資的能力,使未來籌資成本增加,籌資難度加大,影響企業的再籌資能力。
四、負債經營風險防範
負債經營是現代企業的主要經營手段之一,運用得當會給企業帶來收益,成為企業發展經濟的有利杠桿。但是,如果運用不當,則會使企業陷入困境,甚至會將企業推到破產的境地。因此,經營者對負債經營的風險應當有充分的認識,同時必須採取相關措施以防範負債經營風險:
1.樹立風險意識。在市場經濟體制下,企業成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獨立商品生產者和經營者,它必須獨立承擔風險。企業在從事生產經營活動時,內部條件和外部環境的變化導致實際經營結果與預期效果相偏離的情況是難以避免的。因此,企業必須樹立風險意識,即要承認風險,正確認識風險,科學評估風險,預防風險發生。
2.建立有效的風險防範機制。企業必須立足市場,建立完善的風險防範機制和財務信息網路,及時對財務風險進行預測和防範,制定適合企業實際情況的風險規避方案,通過適當的籌資規模和合理的籌資結構來分散風險。
3.在成本收益和風險之間進行權衡。在具體項目上,企業所採用的籌資風險決策法是:首先,在籌資成本相同的情況下,選擇籌資風險最小的方案;其次,在籌資風險相同的情況下,選擇籌資成本最小的方案;最後,在籌資風險小但籌資成本大的方案或籌資風險大但籌資成本小的方案中,根據管理者對風險的態度和籌資收益效用的大小,選擇籌資風險和資金成本相對較小、籌資收益相對較大的方案。
4.確定適度的負債數額,保持合理的負債比率。負債經營能使企業獲得財務杠桿利益,同時企業還要承擔由負債帶來的籌資風險損失。為了在獲取財務杠桿利益的同時避免籌資風險,企業一定要做到適度負債經營。企業應充分考慮企業未來時期銷售收入的增長幅度及穩定程度,企業所處行業競爭的情況等因素,確定最佳負債規模,保持權益資金和負債之間適當的比例關系。一般認為速動比率一般控制在1∶1比較適宜,流動比率控制在2∶1較為適宜。如果大於上述指標證明企業短期償債能力和變現能力較強,反之較弱。但上述兩項指標過高則會造成資金浪費,過低會形成資金周轉不靈,所以舉債時要做到比率協調。在實際工作中,如何選擇最優化的資金結構,是一項復雜和困難的工作,對一些生產經營好,產品適銷對路,資金周轉速度快的企業,負債比率可以適當高些;對於經營不理想,產銷不暢,資金周轉速度緩慢的企業,其負債比率應適當低些,否則就會使企業在原來商業風險的基礎上,又增加了籌資風險。企業必須大力補充自有流動資金,降低資產負債率。
5.根據企業實際經營狀況制定負債財務計劃。在資金安排上,要考慮到借款的到期日和利息的支付日,要充分考慮到企業用款的高峰期和低谷期,合理安排資金,避免資金調度失誤帶來的財務風險。企業應根據一定資產數額,按照需要與可能安排適量的負債。同時,還應根據負債的情況制定出還款計劃。如果舉債不當,經營不善,到了債務到期日無法償還,就會影響企業信譽。因此,企業利用負債經營加速企業發展,就必須從加強管理、加速資金周轉速度上下功夫,努力降低資金佔用額,盡量縮短生產周期,提高產銷率,減少應收賬款,增強對風險的防範意識,使企業在充分考慮影響負債各項因素的基礎上,謹慎負債。在制定負債計劃的同時須制定出還款計劃,使其具有一定的還款保證,企業負債後的速動比率不低於速動比率保持的安全區域。只有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風險,提高企業的盈利水平。同時還要注意,在借入資金中,長短期資金應根據需要合理安排,使其結構趨於合理,並要防止還款期過分集中。
6.根據利率走勢,做出籌資安排。在利率水平較高時期,盡量少籌資或只籌集急需的短期資金。在利率處於由高向低過渡時期,也應盡量少籌資,不得不籌集的資金,應採用浮動利率的計息方式。在利率處於低水平時,籌資較為有利。在利率處於由低向高過渡時期,應積極籌集長期資金,並盡量採用固定利率的計息方式。通過經濟發展的內在規律找出利率變動的趨勢,採取有效措施防範籌資風險,並在預測利率變動的同時,在籌資戰略和具體籌資過程中做出防範風險的安排。
總之,負債經營既是企業的一種財力策略,也是一項經營戰略,全面准確地把握負債經營、科學使用所籌資金,對於企業經營的意義十分深遠。管理負債經營風險,實現負債經營最優化,是企業經營管理的主要內容,也是事關企業存亡的一項重要工作。企業進行負債經營,就必須承擔負債經營風險。因此,企業應當正確認識負債籌資風險,掌握負債經營風險的防範措施,使企業既獲得負債經營帶來的財務杠桿收益,同時將風險降低到最低程度,使負債經營更有利於提高企業的經營效益,增強企業市場競爭力。
參考文獻:
1.王臨彥.企業適度負債的合理性研究.時代經貿,2007(3)
2.黃錦亮,白帆.論財務風險管理的基本框架.財會研究,2004(6)
3.李莉,劉春林.負債籌資方式的有效利用.湖南稅務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7(7)
6. 急需個人投資與理財論文一篇(3000字以上!!!)
樓主你可以去口碑理財網找些參考資料,對你寫論壇會有幫助。
7. 有關國債的論文
國債是國家公債的簡稱,是指財政部代表中央政府發行的以人民幣支付的國家公債。它是國家為維持其存在和滿足其履行公共職能的需要,在有償條件下籌集財政資金時形成的國家債務。
從財政=稅收+費用+利用+債務+其他收入這一等式中可以看出,在收支的總體平衡中,是由支出來決定收入的。因為有了支出的需要,才有了對足以支撐這些支出的收入的要求,因而才產生了財政。這是現代國家「以支定收」的基本財政理念。同時,也可以看出 ,收入是隨著支出的變動而變動的。在支出一定的情況下,各種收入之間則存在著此增彼減的關系。一個人在自身收入足以滿足生產、生活支出的情況下是不需要去借債的,一個國家也是如此,只有當以稅收為主的其他收入不足以滿足國家預算的情況下,才需要發行國債。從這里就可以看出債在財政收入中扮演著一種補充性的角色。所以從根本上說,國債只是赤字的伴生物。因此,只有當稅收、利潤和費用等既定的收入形式不能滿足政府的支出需要時,國債才能作為某種調節器在靈活性上使財政收支的公式得以平衡。由此可以得出國債的基本功能就是彌補財政赤字。
在市場經濟下,政府需要滿足市場所不能提供的公共需要。如此種類繁多、項目龐雜而經濟效益又非常隱性的公共物品決定了政府用來滿足這類支出的財政收入就必須具有穩定可靠、數額龐大等特徵。與國債相比,稅收恰好具有這一特性。稅收憑借其強制性、固定性與無償性這三大特性穩居財政收入的第一位,相形之下,國債的特徵則是自願性、有償性和靈活性。自願性是建立在群眾自願承受的基礎上的。所以其收入的量不是很穩定可靠。有償性是任何債務本身都具有的一大特徵,借債就必須償還。靈活性則是指國債的確立是以財政收支之間的差額為依據的,既不具有發行時間的連續性,也不具有發行數額的固定性。
國債在財政收入中所承擔的角色就決定了國債應有的規模。從理論上講,一國在每一特定時期的特定條件下,必然客觀地存在著某種適度債務規模的數量規定性,也就是說,在這一規模上,國債功能可以得到最充分的發揮,對經濟生活的正面積極影響作用最大,相對而言負面的不利作用最小。在現實生活中,決定或影響適度債務規模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經濟發展水平和金融深化程度,政府管理水平和市場健全程度,國債的結構狀況、籌資成本與所籌資金的使用效益等等。這些因素都直接或間接影響著對國債總量的把握。
因此,國債的法律制度的根本任務就在於如何通過實體、程序上的各種規定以保證、維持國債的發行最大程度上促進經濟發展。
熊比特在1918年發表的《稅收國家的危機》一文中,最早提出了稅收國家危機的理論,其基本理念即在於由於國家職權的過度擴張,導致國家的支出大量擴充,無法由常規的稅收收入來支應,最終將導致國家過度舉債。如何避免這種危機是國債法的根本任務所在。
國債法是調整在國債發行、使用、償還和管理過程中發生的經濟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從新中國建立之初,國家就十分重視通過發行國債來彌補政府財政收入和調控經濟,先後頒布了一系列的法律規定,但至今,我國並沒有統一的國債立法,有關國債的法律規定,基本上是發行一次國債,就對此進行一次的國債立法,在效力層面上也主要集中在法規和規章的層面上。
1949年12月,新中國成立後不久,中央政府就決定於1950年發行一批人民勝利折實公債,通過《關於發行人民勝利建設公債的決定》這是新中國成立後國債發行的國債立法的開始。1953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決定從1958年開始發行國家經濟建設公債,制定《1954年國家經濟建設公債條例》。後來,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我國成為一個「既無內在,又無外債」的國家,相應的國債立法也就停頓下來。1981年1月,國務院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庫券條例〉,決定從當年起恢復發行國債。隨後從1982年—1991年,國務院先後又發布了當年的國庫券條例,在此期間國務院、財政部又先後發布對已發行的國庫券進行償還、付息等的法律規定,以及特種國債等其他國債方面的法律規定。1992年3月,國務院發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庫券條例》,從這次的條例規定中,不再象以往那樣是針對某一年發行國庫券的規定,而是對國庫券的有關內容作出了較為統一的規范。
自1994,我國中央財政的債務依存度就已經超過了50%,而且一直呈攀升之勢。,在1997年我國整個國家財政有1/4以上的支出、中央財政有近3/5的支出需要靠發行國債來維持。如果說26.8%的國家財政的債務依存度還沒有高到無法承受的地步的話,那麼55.6%的中央財政債務依存度則無論從哪方面講都大大超出了國際公認的安全線(15-20%)。以滿足社會公共需要為主要目標的中央財政支出,其資金來源的一半以上要依賴於發行國債,這不僅與政府活動本身的性質不符,而且照此發展下去,其潛在的風險是不言而喻的。
調控這種風險,我認為主要的手段應該運用法律進行。法律的完善也就意味著這種風險在社會中可期待地被降低。
通過法律對發行國債的程序的規定以防止國債發行權的濫用。從根本上說說,國債的發行應納入國家預算的范圍之內,由權力機關進行,不應該隨意下放。同時完善法律法規,盡量杜絕在各個方面的漏洞,以保證國債的正常運行並被用於正當的用途。國債,作為財政信用,它以國家為後盾,而國家必須通過法律的形式,才能把這種信用制度強制地、穩定地建立起來,使其來源更具有可靠性,才能使國債的購買和轉讓者更增強信賴感。建立完善的金融基礎設施,重要的是創造一個法律環境,要在國債方面形成一個完整、配套的國家信用法律制度。只有通過對國債法的制定才能增強國債市場的透明度,才能預防和解決國債發行和轉讓中的矛盾和糾紛,促進國債市場的順利發展,為國債市場的順利發展提供一個良好的環境。
希望採納
8. 要寫論文,有關企業債務債券管理的資料。。。
從冰島到迪拜,兩個沒有實體經濟撐腰的地方爆發的債務危機如出一轍,其警示意義不可小視。一再出現的主權債務危機表明,一國一地經濟能夠迅速從經濟復甦之中跌入新的困境。
迪拜主權債務危機的爆發,同時也喚醒了全球對美國政府債務威脅全球經濟的擔憂。從全球范圍看,各國主權債務潛在的風險依然存在,正困擾著所在國政府。任何主權債務引發的風險,都會引起市場恐慌情緒的蔓延,成為制約全球經濟復甦的「無形黑手」。
從冰島到迪拜
似曾相識的「國家破產」
自11月25日阿聯酋第二大酋長國迪拜酋長國宣布最大國企「迪拜世界」590億美元債務延遲償付以來,由迪拜債務危機引發的擔憂情緒還在持續蔓延。從全球范圍看,類似的主權債務危機以前也出現過,未來也可能會有一波主權債務危機,這將大大減緩全球經濟復甦的步伐。
2008年10月,全球金融風暴的「骨牌效應」已經顯現,繼西方大型金融機構落難之後,矛頭直指歐亞小國。貨幣全面貶值,股價跳水,銀行相繼倒閉。至此,一個新的名詞開始進入全球視野:國家破產。冰島金融業「連累」冰島成為第一個被稱為「國家破產」的國家。
會出現全球政府債務危機?
時隔1年,迪拜又現債務危機,其根源在於迪拜長期倚重外資與房地產的發展模式。冰島和迪拜一夜間從暴富到赤貧,從富翁到負翁,根源如出一轍:炒金融,搞投機,只有資產泡沫墊底,沒有實體經濟撐腰。兩個地方如出一轍的主權債務危機,其警示意義不可小覷。
由企業破產引申而來的「國家破產」,實質是指一個國家的主權信用危機,具體是指一國政府失信、不能及時履行對外債務償付義務的風險。單個小國的主權信用危機,可通過IMF或其他大國的援助渡過難關。而一旦全球普遍存在主權信用風險,則就意味著全球性「惜貸現象」再次出現。
有報道認為,鑒於一些政府正為救援金融業和刺激經濟大舉借債,投資者眼下主要擔心全球私人債務危機可能會演變為政府債務危機。
從迪拜到全球
主權債務危機困擾全球
此次債務危機的關鍵問題在於:其他國家主權債務是否也存在類似的違約壓力?迪拜有可能成為一系列主權債務風波的起點。
由於全球信貸萎縮是2009年的主基調,全球范圍主權信用風險一直維持在較高水平。美國、西歐等發達經濟體救助金融業和刺激經濟的耗資巨大,雖然其自身經濟總體實力強,但大量救助成本造成了政府債務高居不下、財務狀況惡化、金融流動性匱乏,這都會加大主權債務危機的風險。一些學者和機構甚至斷言,包括美英等國在內的全球性主權信用危機即將爆發。
另外,新興經濟體自身實力較弱,經濟脆弱性高、經濟結構調整困難大,主權信用違約和主權信用級別被下調的情況時有發生。目前,投資者對東歐、愛爾蘭和希臘背負的巨額國債產生了警惕。
從中長期來看,刺激政策導致全球債務激增,全球經濟復甦緩慢而艱難,不能完全排除全球主權債務風險不斷積聚、甚至爆發的可能性。任何主權債務風險引起的市場恐慌情緒,都是制約全球經濟復甦的「無形黑手」。
從邊緣到核心
美國債務威脅被喚醒
一些投資分析師認為,迪拜債務危機屬個案,無法反映全球經濟走向。也就是說,所有國際金融的「邊緣市場」,其違約或危機都不足以沖擊全球金融市場。
全球真正的擔憂在於:世界儲備貨幣的「核心」--美國,是否存在類似迪拜危機這樣的巨大風險?從美國次貸危機發展的軌跡看,出於維護市場信心及穩定金融局勢的需要,美國自去年啟動了金融機構「國有化」的進程,奧巴馬政府還推出了7800億美元的經濟刺激計劃,國家成了這場百年不遇危機的「最後靠山」。
化解方式「隱身」出現
迪拜債務危機的爆發,同時也在喚醒全球對美國政府債務威脅全球經濟的擔憂。一旦象徵全球最高信用等級的美國出現主權違約徵兆,將給投資者本已脆弱的信心壓上最後一根稻草。
對於儲備貨幣發行國美國來說,其主權債務危機的化解方式,更多是以隱形方式表現,解決途徑無非有兩種:一是通過通脹違約;二是通過美元貶值(印鈔票)違約。由於美國在全球經濟中扮演的關鍵角色,其對主權債務輕微程度的失信或隱形違約,都會極大地摧毀市場信心,危及國際金融格局穩定,波及持美國國債的債權國,加劇全球通貨膨脹,拖累全球經濟復甦的步伐。
數國債務纏身 頻現預警信號
在過去的20年來,還從未出現像本次危機這樣如此大規模的主權信用危機。反映各國政府債券風險大小的指標--主權信用違約掉期(CDS)擔保成本,從2008年9月底以來顯著上升。
美國:公共債務在上升
截至11月底,美國公共債務首次突破12萬億美元,創下二戰結束以來的最高紀錄,這使得市場中的商業風險快速向主權風險集中。刺激經濟和解決失業的方案成為過去1年多來美國債務增加的主要原因。
紐約大學經濟學教授魯比尼認為,美國公共債務佔GDP比例將從原先的大約40%上升至80%。奧巴馬11月曾發出警告,如果不控制日益上升的公共債務,美國經濟可能陷入「雙底衰退」。
中東歐:信用風險偏大
從目前看,中東歐整體主權信用風險偏大。拉脫維亞、匈牙利、立陶宛和愛沙尼亞的外債均超過其國民生產總值。預計到2011年,希臘政府債券總額上升至GDP的135.4%,成為歐盟負債最多的國家。
今年2月,市場曾一度對歐元區國家債務償還能力出現擔憂。市場最擔心的幾個國家是葡萄牙、愛爾蘭、義大利、希臘和西班牙。一旦越來越多的成員國出現「資不抵債」的情況,歐盟的救助就會大打折扣,甚至還會引發歐洲的第二波債務危機。
英國:主權信用被警告
11月30日,摩根士丹利發布針對英國的一項研究報告稱,評級機構有下調英國AAA評級的可能性。全球很多大型金融投資機構,包括主權基金和養老金,都不會投資AAA評級以下的政府債券。信用評級公司惠譽警告稱,英國是發達經濟體中最有可能被下調的國家,這是主要的國際投行首次發出類似警告。
新興經濟體:償債能力下降
迪拜債務危機後,全球新興經濟體的CDS擔保成本大幅飆升,中東地區的沙特CDS價格從18上升至108,巴林由22升至217,阿布扎比由23上升至160。另外,在亞洲,越南違約保險合同價格由35上升至248,印度尼西亞由25升至227;此外,一些債務較高的經濟體(如巴西、俄羅斯等),其CDS價格也大幅上漲。
迪拜債務延期償還,加劇了市場對新興經濟體債務問題的擔憂。受到金融風暴影響,很多新興經濟體的償債能力持續下降,主權信用狀況有可能進一步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