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什麼是健康管理
1、健康管理就是基於個人健康檔案基礎上的個體化健康事務管理服務,它是建立在現代生物醫學和信息化管理技術模式上,從社會、心理、生物的角度來對每個人進行全面的健康保障服務。它幫助、指導人們成功有效地把握與維護自身的健康。但傳統的醫療衛生專業人員已不能滿足人們日益發展的健康保障服務需求,為此,健康管理師成為一個獨立職業就顯得很有必要。
2、健康管理作為一門學科及行業是最近二三十年的事,最早在歐美風行,並逐漸形成一個獨立的行業。這個行業的興起是由於市場的需要,特別是人的壽命延長和各類慢性疾病增加以及由此而造成的醫療費用大幅度持續上升,而尋求控制醫療費用並保證個人健康利益的需求有力地推動了健康管理的發展。
3、健康管理是指有計劃、組織、指揮、協調、控制的按照現代健康理念與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要求,採用先進的科學技術和經驗,對健康人群、亞健康人群、疾病康復期人群的身心負荷狀態、健康危險因素進行循環式檢測、監測,綜合分析與評估,預測、預警和跟蹤,制定健康促進計劃,並在日常生活中通過有效指導和監控付諸實施,以達到促進個體與群體身心健康以及健康發展,提高健康生存日,延長壽命之目的的全過程。這樣做的結果是有效地利用社會資源,充分調動個體及團體的積極性,共同努力,提高全社會整體健康水平。
⑵ 如何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
健康服務業以維護和促進人民群眾身心健康為目標,主要包括醫療服務、健康管理與促進、健康保險以及相關服務,涉及葯品、醫療器械、保健用品、保健食品、健身產品等支撐產業,覆蓋面廣,產業鏈長。加快發展健康服務業,是深化醫改、改善民生、提升全民健康素質的必然要求,是進一步擴大內需、促進就業、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舉措,對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具有重要意義。
⑶ 如何促進健康管理在健康保險中的應用
在國外,在談到健康保險與健康管理之間的關系時,通常是針對專業健康保險公司對醫療費用支出的控制方面。主要有兩個方面:首先,保險公司對醫療網路或醫療服務提供者的管理(如診療服務和用葯審核、特定診療服務的預授權制度、醫療機構績效考評等),審核不合理的費用支出,通過利益共享機制來管理醫療服務提供者的行為;其次,保險公司通過健康管理來改善被保險人群的健康狀況,從而降低醫療費用支出。因此,本文提到所謂的健康保險和健康管理相結合,指的是後者。
而目前中國保險市場的現狀是:國內保險公司主要通過與獨立的第三方健康管理機構進行合作,以購買外包服務項目為主、自建服務項目為輔的方式,向客戶提供健康管理服務,服務內容包括健康咨詢、健康體檢、健康評估、預約掛號、專家健康講座、生活方式指導,甚至是養生調理食品等。
⑷ 關於加快商業健康保險
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並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在第十一章「健全醫療保障體系」中明確:
第一節完善全民醫保體系
健全以基本醫療保障為主體、其他多種形式補充保險和商業健康保險為補充的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進一步健全重特大疾病醫療保障機制,加強基本醫保、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商業健康保險與醫療救助等的有效銜接。到2030年,全民醫保體系成熟定型。
第三節積極發展商業健康保險
落實稅收等優惠政策,鼓勵企業、個人參加商業健康保險及多種形式的補充保險。豐富健康保險產品,鼓勵開發與健康管理服務相關的健康保險產品。促進商業保險公司與醫療、體檢、護理等機構合作,發展健康管理組織等新型組織形式。到2030年,現代商業健康保險服務業進一步發展,商業健康保險賠付支出占衛生總費用比重顯著提高。
毋庸置疑,對於中國保險業來講,這是繼《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現代保險服務業的若干意見》、《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快發展商業健康保險的若干意見》後的又一以頂層設計形式下發的綱領性文件,國家為何會對一個行業如此關注?
1全民醫保體系離不開「商業健康保險」
從世界范圍看,解決人民群眾的醫療保障問題應該由政府、企業、個人三方來共同承擔。除了政府要繼續增加對醫療保障支持以外,還要發展多種形式的補充醫療保險,這就包括商業健康保險在內。目前,我國商業健康保險賠付支出在醫療衛生總費用中佔比為1.3%,而德國、加拿大、法國等發達國家的平均水平在10%以上,美國高達37%。
2商業健康險可有效銜接現有醫療保障體系
目前,農民參加新農合後,如果他生病住院了,發生了醫療費用,基本醫保這塊可以報銷50%,大病保險大概能夠報銷10到15個百分點,基本上是12個百分點,50%加上12%,也就是說62%,那一個農民住院以後個人要支付38%,就是100塊錢自己還要支付38塊錢。
這38塊錢對於農民來講,特別是以種植業為主的農民來講,他的負擔比例還是比較高的。那怎麼來解決?如果我們能夠通過一定政策讓農民購買一定的商業保險,這部分費用就可以通過商業保險又報銷一部分,這樣個人支付的比例就降低了,這就是銜接問題。
3商業健康險不僅是補充,更是「生力軍」
社會醫療保險強調「全覆蓋、保基本」,其保障水平和保障范圍都比較有限。商業健康保險具有專業性強、機制靈活等特點,從保障范圍上來說,商業健康保險可以根據市場和客戶需求,開發各類醫療、疾病保險和失能收入損失保險等商業健康保險產品,滿足人們多樣化的需求;從保障程度上看,商業健康保險可以對社保「三個目錄」之外的醫療費用支出提供保障,減輕個人醫療費用支出負擔。
這是什麼意思呢?個人參加了基本醫保,在住院看病的時候,基本醫保報銷的是合規醫療費用,就是我們公布的三個目錄,葯品目錄、耗材目錄、病種目錄,但有些病要擴大到三個目錄之外,比如葯品來講,有些病是需要用一些進口葯,有些病是需要用一些目錄以外的葯,超過三個目錄以外所形成的醫療費用必須由個人全部負擔。特別是一些大病的患者在住院治療過程中,他產生目錄以外的醫療費用是比較大的,而這部分,目前基本醫保政策來講是不能報銷的。
如果治療疾病需要在目錄以外用葯,要買一些耗材等等,將形成比較大的醫療費用,這對於一個家庭來講,負擔是非常重的。這時候,如果有商業健康保險產品,保一些三個目錄以外的葯品所形成的費用,就可以提高補償比例,大大降低個人負擔比例。
4商業健康險不是奢侈品,是必需品
保監會副主席黃洪表示:我們的保險產品用來滿足你保障的要求。很簡單,你要保障高,保費就貴,保障低一點保費就相對便宜一點。商業健康險是不是一個奢侈品?我認為它是一個必需品,為什麼說它是一個必需品?就是人都會面臨著生老病死的問題,解決疾病費用問題就是一個必需問題。還有就是我們的財務安排多高是合適的?我認為這由每一個投保人的收入水平來決定的,你收入高,除了滿足基本生活之外,剩餘的錢越多,保障水平可以高一點,收入相對低一點,保障水平就可以低一點。對於每一個人來講,沒有統一的模式,而是依據個人收入狀況而定。
5商業健康險可加強醫療風險管控降低醫療費用
商業健康保險具有專業的人才隊伍和精算技術優勢,具有豐富的醫療風險管控經驗。商業健康保險介入醫療行為,可以平衡「醫、患」之間的地位不平等和信息不對稱問題,發揮「第三方制約」作用,加強醫療行為管控,緩解醫療費用快速上漲問題。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⑸ 如何促進健康管理在健康保險業發展中的應用
泰康人壽的醫養結合的模式可以很好解決您的問題。
⑹ 健康管理項目前景
中國健康管理市場價值和前景分析
一、目前國內健康管理市場現狀
(一)健康管理迫在眉睫:
有資料顯示,人類疾病有60%來源於不良的生活方式。而在中國,那些企業家們,那些金領、銀領和白領們,卻長期陷入了久坐少運動、煙酒過度、飲食無規律及結構不合理等一系列的生活和工作狀況中而不能自拔,企業領導人更是超負荷工作。
《中國企業家》雜志對國內企業家進行了《中國企業家工作、健康與快樂狀況調查》,結果表明,「腸胃消化系統疾病」佔30.77%、「高血糖、高血壓以及高血脂」佔23.08%,「吸煙和飲酒過量」佔21.15%,90.6%的企業家處於「過勞」關態,28.3%的企業家「記憶力下降」、26.4%的企業家「失眠」。
更嚴重的是,僅有60%的企業家知道如何減壓,多數人自己吞下壓力,對身體造成巨大負荷。
對於一個現代的企業來講,員工群體的健康問題也是已經上升到關乎企業價值,乃至生存狀況的高度。
美國紐約大學權威學者Baruch lev教授對標准普爾500強企業的研究表明,企業的「有形資產」已從20年前的70%降到了15%,取而代之的是無形資產,而無形資產的核心就是人,是企業員工,企業員工工作效率、工作熱情的提高所創造的價值遠遠高於有形資產。
但是調查結果顯示,中國企業48%的員工處於「亞健康狀態」。亞健康已經不是一個新鮮的詞彙。衛生部下屬機構對10個城市的上班族調查顯示,亞健康狀態的員工48%,尤以經濟發達地區為甚,其中北京人是75.3%,上海是75.49%,廣東是75.41%。而亞健康帶來的直接後果就是工作效率低下,創造勞動價值減少。這不僅僅是企業的損失,更是社會的損失。
這意味著無論是企業管理者還是公司員工,需要一種全新的健康管理概念。通過健康管理,企業可以提高勞動生產效率、節約人力資源損失、大大激勵員工、減少企業醫療保險支出:而個人更可以對自己的健康狀況有透徹了解,隨時監控自己的身體狀況。
美國的數據表明,通過健康管理計劃,膽固醇水平下降了2%;高血壓水平下降了4%;冠心病發病率下降了16%。在健康管理方面投入1元錢,相當於減少3—6元醫療費用的開銷。如果再加上由此產生的勞動生產率提高的回報,實際效益達到投入的8倍。
(二)國內健康管理還是一片空白:
在西方國家,健康管理經歷了20多年的發展,已經成為醫療服務體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美國談起健康管理,人們馬上就會想到疾病管理、二次健康福利、第三方管理、IT解決方案、I{MO(保健組織)、P P O組織(優選提供組織)等等。美國的中等規模以上企業都已普遍接受了健康管理公司提供的專業化服務,有超過9000萬的美國人在購買健康管理的服務。
而在國內,公共健康方面的服務幾乎為零。」國人一直以來習慣了「生病就醫」的醫療模式,在尚無明顯症狀的情況下對自己的健康狀況不重視,甚至不了解。國家實施的醫療保障也只能滿足人們最基本的醫療需求,只有生病之後才能使用,當人們處於「亞健康」狀態以及「高危」狀況下,社會保障不能提供任何解決方案。這實際上意味著,在生病住院之前,人們幾乎沒有其他渠道管理自己的健康。因為,我們缺少一個防患於未然的健康管理體系,即找出隱藏在人群中可能引起疾病的危險因素,加以預防和解決。這種對健康管理上的空白,不僅僅針對於企業管理者,也適用於公司員工。
雖然在國內也有一些醫療結構打出「健康管理」的旗幟,但99 都還停留在體檢的范疇,一些企業也開始出錢請醫療機構體檢,但體檢是初級的、單一的服務,沒能夠得到體檢以外的健康評估報告、跟蹤與干預服務等更進一步的服務。而在美國,疾病管理協會對於健康管理有嚴格的定義,共分為6個步驟,少任何一個步驟都不能算真正意義上的健康管理。
二、健康管理顯現巨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價值
(一)目前國內醫療矛盾突出亟待解決
目前在國內,醫療領域的矛盾層出不窮,日益激化。一方面醫療費用,特別是葯費居高不下,老百姓看病的經濟支出迅速膨脹,已經到了無法支撐的地步。因此,許多人有病不看,造成很嚴重的社會問題:另一方面,醫保也逐漸陷入困境。主要原因在於醫生代表醫院和自己的利益,很難做到客觀公正,在醫保方面醫院或醫生違規事件時有發生,令醫保部門手足無措。
在西方,正是由於健康管理服務的崛起,才改變了原有的醫療服務的模式。其結果就是,通過健康管理能夠為參加健康管理計劃的個人降低了50% 的健康風險,並節省了巨大的醫療開支。而承擔這一職責的正是作為獨立第三方的健康管理機構或優選提供組織,即HMo和PPO。這代表了醫療及其保險業新的發展方向,為解決對醫療供給方的制約提供了新的思路。這對於在我國建立對醫療供給方有效的監督制約機制無疑是一劑良方。
MHO和PPO是管制醫療的代名詞,其核心機制是實行內行管理。在醫生決定病人的治療方案時,選擇客觀合理的醫療服務項目十分重要,只有當醫生不代表醫院的利益和觀點看問題時,才容易做到客觀公正。而MHO和PPO組織正是建立了這樣的一種機制。而與此同時,因為接受了健康管理,能使人們降低了50%的健康風險,相當於在健康管理方面投入1元錢,就能減少3-6元醫療費用的開銷,這無疑也是減少老百姓醫療開支的一個最佳選擇。
(二)表場競爭尚小 市場潛力巨大
很多人認為IT是美國最大的行業,但實際上是醫療。醫療佔美國GDP的14% ,在中國不到2% :IT佔美國GDP的11% ,在中國佔4% 。IT巨大價值的產生是在電信行業破除壟斷、市場化之後,同樣,醫療行業雖然早有民營企業,但只是二等公民,競爭也日趨激烈。一般來講,壟斷剛剛開始打破的時候,都將會有巨大的商機涌現出來。」
國內目前的公共健康醫療行業的服務差,給健康管理服務提供了極大的發展空間。因為醫療系統普遍較差的服務態度令人們對醫院望而卻步。由於缺乏第三方健康管理機構,公眾沒有其他通道去了解自己的健康狀況,而一些體檢中心、健身場所在提供最初的體檢之後也難有所為。但是,看上去服務最差的行業往往是發展不足、社會最需要的行業,也是市場前景最為廣闊的行業。
一方面,日益壯大的中產階級人群有需要更高質量的醫療服務的意願,同時也具備了較強的支付能力: 另一方面,企業員工疾病和亞健康狀態導致企業員工組織效率下降,企業也有提供員工健康管理的需求。
這種意願和需求是可以通過商業渠道來實現的,這就給提供優質服務的中介機構以巨大的市場機會。
正如協和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副院長李輝教授所說:「國內的疾病預防針對的是只是流行病,衛生資源的合理利用有待改進,對於高風險人群關鍵是改變不利於健康的行為(比如吸煙),需要經常提醒他們改變不利於健康的行為,僅靠科普手段是不夠的,有提醒、干預的市場服務提供是好事情。」
國外的經驗還表明,健康管理的經濟價值還體現在與醫療保險公司的合作上。在美國,健康管理公司的服務對象是大眾,而直接客戶卻是健康保險公司。也就是說,健康保險公司對於其客戶的健康管理服務主要是外包給第三方的健康管理公司,而並非由保險公司直接提供。保險公司選擇和第三方健康管理公司合作,對於提升產品的附加價值,降低醫療險的賠付成本,效果顯著。
據美國霍普金斯醫學會的統計,由於健康管理公司的出現,健康保險公司的直接醫療開支降低了3 0%。
健康管理公司也正是伴隨著保險業的發展應運而生的。健康保險公司為了降低風險,將投保人依據健康狀況進行分類,那些可能成為,或者已經是高血壓、糖尿病的患者分別交給不同專業的疾病管理中心,由他們對投保人進行日常後續管理,然後將保險費的一部分抽出來交給第三方健康管理公司,健康管理公司實際上承擔了保險公司的外包服務。
(三)勻開放醫療市場做准餐:
中國加人世界貿易組織後,將會逐漸開放醫療市場。中國人口龐大,醫療負擔沉重。在城市及較富裕地區,醫療資源已十分緊張;農村及貧困地區,則連最基本的醫療服務也談不上。醫療不但不能為中國賺取外匯,而且是一盤賠本生意,支出多、收人少。因此,中國政府要把醫療市場開放,相信不曾遭受太大的阻力。
而美國的醫療以商辦為主。醫療市場被龐大的保健組織(HMO)壟斷。商辦保健組織以經濟效益、集團盈利為大前提的經營,往外尋找發展空間已是必然。美國的保健組織不會漠視中國一個十四億人口的醫療市場,特別是一個由部分沿海地區和較富裕城市約一億人口組成的市場,對他們已經具有十分的吸引力。因此,HMO會以美式管理、高效率、高科技為賣點進軍中國市場。
與此同時,中國香港也認識到大陸開放的醫療市場也會為香港的醫療集團帶來更大的發展機會。香港學會副會長勞永樂認為,香港醫療集團的賣點,在於對內地較為熟悉和沒有言語溝通困難。
各種各樣資本的涌人,勢必會給健康保健市場帶來巨大活力,因此最早一批國內健康管理機構肯定會成為這些資本競相收購的目標。
三、健康管理進入市場的一般模式
(一)針對企業用戶:通過建立企業健康全管理服務平台,實現員工、企業人力資源部和健康管理服務中心的三方互動。它不僅能讓每個員工方便、及時地了解自身的健康狀況和潛在隱患、積極參與自身健康管理、採取行動改善健康,同時能協助企業人力資源部對所有員工的健康狀況進行總體評價和掌控,從而在更高層次上管理企業的人力資源。根據企業員工的健康狀況,健康管理服務中心要為每個員工設計出個性化的健康指導和健康干預方案。這將有效地維護員工的身心健康、提高員工工作效率、降低缺勤率、減少員工醫療保健開支,同時提高員工忠誠度、增強企業競爭力。
(二)面向醫療服務機構:國內醫療機構已經開始在診斷與治療的基礎上為個人與企業提供體檢等延伸醫療保健服務,但是缺乏相應的健康管理服務平台來系統化並有效地為客戶提供健康管理服務。
通過結合現代通訊科技與醫療服務的最新技術,使個性化的健康管理服務成為可能,並通過手機、互聯網、電話為個人與企業提供最為便利的健康管理服務,為醫療機構和客戶之間搭建起一個互動平台,幫助醫療機構更有效地了解客戶、培養忠實客戶,建立起良好的醫患關系,使傳統醫療服務的內涵得以更為廣泛的
延伸。
(三)面向個人:通過對個人身心健康的危險因素進行全面監測、分析、評估,能有效地預測個人在將來幾年內患各種慢性病的幾率,從而確定個人處於「健康」、「亞健康」、「高危」以及「患病」的狀態。對於處於「健康」的個人,並提供進一步保持健康生活方式的各種相關建議。對於處於「亞健康」、「高危」以及「患病」的個人,將分析個人身心健康的危險因素,並確定所有相關的危險因素,在此基礎上提供相應的健康改善計劃,幫助個人改善其不健康生活方式,降低其危險因素,從而有效地控制疾病並改善自己的健康。
(四)俱樂部會員制:面向工作繁忙的成功人士,提供高端的健康服務,幫助預防疾病、提高健康水平。從會員體檢開始,為會員做出專業的身體狀況評估、制定系統化的健康促進方案,並提醒、指導會員按照方案,有計劃、有步驟地提高整體健康狀況。
對於患有慢性疾病的會員,俱樂部著力於疾病的治療與管理,以預防和減少疾病並發症的發生和發展,提高會員的生活質量。通過聘請醫療專家在國際化的診所為會員提供一流的醫療服務,並派專人負責提供預約就診服務。精湛的醫療技術和國際化的醫療服務,讓會員在醫療中真正感受到人性的尊嚴。
同時,俱樂部致力於高危與亞健康會員的健康管理,以預防和減少疾病的發生和發展,提高會員的整體健康狀況。健康專家需每天閱讀會員的健康日誌,了解會員的健康信息反饋並給予互動指導,真正做到全面管理會員的健康。
⑺ 健康險的發展現狀
中國健康保險行業發展現狀分析
1、優惠政策不足。商業健康保險雖然是市場化的產物,但由於具有一定的公共屬性,有很強的外部效應,對於全社會的穩定運行具有重要作用,因此不能單純被視為普通商品。從市場運行狀況看,無論是國內還是國際上,具有百餘年健康保險經營歷史的發達國家,其商業健康保險的經營效果均不太理想,主要表現在高賠付、高成本、無利潤或微利潤。據統計,目前中國經營商業健康險的保險公司中,80%以上業務賠付率超過80%,40%左右的賠付率超過100%。目前,需求端的稅優政策已逐步推出,但是供給端的政策支持仍然缺失,僅針對大病保險有免除營業稅的政策,其他健康保險產品優惠政策稍顯不足。
2、缺乏全行業數據共享系統
一方面,目前我國的醫療機構、保險公司各自有一套數據信息管理平台,由於系統多、介面多、標准不統一,形成了大量的「信息孤島」,商業醫療保險領域難以建立全行業的數據信息系統、行業信息系統。基於疾病發生率、醫療費用支出率、平均余命等統計資料積累不足等情況,保險公司很難了解既往病史以及醫療費用的開支,極易導致公司產生承保風險。另一方面,保險行業無法獲取醫療數據,商保社保之間數據不共享,這些都制約了保險機構數據分析能力的提升。同時由於核保核賠力量薄弱,保險公司對於患者是否存在帶病投保行為、醫生能否因病施治而減少醫療資源浪費等問題,都無法進行有效的核定和控制。
3、健康保險產品類型及服務形式單一
目前的健康險險種設計更多依賴金融設計專家,醫療專家參與的較少,專業化不夠,我國的健康險產品主要集中在醫療保險和疾病保險兩類,主要為費用補償型和住院津貼型,以常見的重大疾病保險和住院醫療保險為主,而護理與失能類保險產品僅佔2%,健康保險產品單一,各保險公司推出的產品同質化現象嚴重,無法滿足消費者需求。不僅如此,我國商業保險公司的健康保險服務形式也比較單一,多數在發生保險事故後進行賠付;而一些發達國家則不同,其健康險公司能真正監測醫療機構的診療質量、費用情況,且其商業健康保險產品從一般的醫療保險擴展到眼科、牙科、精神治療等領域,非常豐富,能夠很大程度的滿足健康保障的市場需求,而我國在這方面的發展同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較大的差距。
4、保險機構的經營管理能力參差不齊
我國商業健康保險起點低,發展時間較短,人才和技術積累還不夠,保險公司還需要進一步加大對健康保險的投入。例如產品價格較高的問題,受制於道德風險及信用體系不健全,且商業健康保險實行參保自由,為實現業務可持續,避免高風險人群的集中而影響對低風險人群的吸引力,保險機構對參保人群實行嚴格核保,提高了保險交易成本。部分保險機構由於定價水平不足,因此風險邊際較大,導致產品價格過高。此外,保險公司的管理水平還有待進一步提高,以滿足客戶對個性化、便捷化服務的需求。
⑻ 健康管理項目的前景
我國依託健康管理四大產業(健康管理、醫療醫葯、康復智能、養老養生)層級,形成了囊括醫療產品、服務、健康管理、環境、康體養生、智慧養老、商業配套、產業配套等全產業鏈的健康產業譜系。
⑼ 進一步加快健康保險
保險小編幫您解答,更多疑問可在線答疑。
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並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在第十一章「健全醫療保障體系」中明確:
第一節完善全民醫保體系
健全以基本醫療保障為主體、其他多種形式補充保險和商業健康保險為補充的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進一步健全重特大疾病醫療保障機制,加強基本醫保、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商業健康保險與醫療救助等的有效銜接。到2030年,全民醫保體系成熟定型。
第三節積極發展商業健康保險
落實稅收等優惠政策,鼓勵企業、個人參加商業健康保險及多種形式的補充保險。豐富健康保險產品,鼓勵開發與健康管理服務相關的健康保險產品。促進商業保險公司與醫療、體檢、護理等機構合作,發展健康管理組織等新型組織形式。到2030年,現代商業健康保險服務業進一步發展,商業健康保險賠付支出占衛生總費用比重顯著提高。
毋庸置疑,對於中國保險業來講,這是繼《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現代保險服務業的若干意見》、《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快發展商業健康保險的若干意見》後的又一以頂層設計形式下發的綱領性文件,國家為何會對一個行業如此關注?
1全民醫保體系離不開「商業健康保險」
從世界范圍看,解決人民群眾的醫療保障問題應該由政府、企業、個人三方來共同承擔。除了政府要繼續增加對醫療保障支持以外,還要發展多種形式的補充醫療保險,這就包括商業健康保險在內。目前,我國商業健康保險賠付支出在醫療衛生總費用中佔比為1.3%,而德國、加拿大、法國等發達國家的平均水平在10%以上,美國高達37%。
2商業健康險可有效銜接現有醫療保障體系
目前,農民參加新農合後,如果他生病住院了,發生了醫療費用,基本醫保這塊可以報銷50%,大病保險大概能夠報銷10到15個百分點,基本上是12個百分點,50%加上12%,也就是說62%,那一個農民住院以後個人要支付38%,就是100塊錢自己還要支付38塊錢。
這38塊錢對於農民來講,特別是以種植業為主的農民來講,他的負擔比例還是比較高的。那怎麼來解決?如果我們能夠通過一定政策讓農民購買一定的商業保險,這部分費用就可以通過商業保險又報銷一部分,這樣個人支付的比例就降低了,這就是銜接問題。
3商業健康險不僅是補充,更是「生力軍」
社會醫療保險強調「全覆蓋、保基本」,其保障水平和保障范圍都比較有限。商業健康保險具有專業性強、機制靈活等特點,從保障范圍上來說,商業健康保險可以根據市場和客戶需求,開發各類醫療、疾病保險和失能收入損失保險等商業健康保險產品,滿足人們多樣化的需求;從保障程度上看,商業健康保險可以對社保「三個目錄」之外的醫療費用支出提供保障,減輕個人醫療費用支出負擔。
這是什麼意思呢?個人參加了基本醫保,在住院看病的時候,基本醫保報銷的是合規醫療費用,就是我們公布的三個目錄,葯品目錄、耗材目錄、病種目錄,但有些病要擴大到三個目錄之外,比如葯品來講,有些病是需要用一些進口葯,有些病是需要用一些目錄以外的葯,超過三個目錄以外所形成的醫療費用必須由個人全部負擔。特別是一些大病的患者在住院治療過程中,他產生目錄以外的醫療費用是比較大的,而這部分,目前基本醫保政策來講是不能報銷的。
如果治療疾病需要在目錄以外用葯,要買一些耗材等等,將形成比較大的醫療費用,這對於一個家庭來講,負擔是非常重的。這時候,如果有商業健康保險產品,保一些三個目錄以外的葯品所形成的費用,就可以提高補償比例,大大降低個人負擔比例。
4商業健康險不是奢侈品,是必需品
保監會副主席黃洪表示:我們的保險產品用來滿足你保障的要求。很簡單,你要保障高,保費就貴,保障低一點保費就相對便宜一點。商業健康險是不是一個奢侈品?我認為它是一個必需品,為什麼說它是一個必需品?就是人都會面臨著生老病死的問題,解決疾病費用問題就是一個必需問題。還有就是我們的財務安排多高是合適的?我認為這由每一個投保人的收入水平來決定的,你收入高,除了滿足基本生活之外,剩餘的錢越多,保障水平可以高一點,收入相對低一點,保障水平就可以低一點。對於每一個人來講,沒有統一的模式,而是依據個人收入狀況而定。
5商業健康險可加強醫療風險管控降低醫療費用
商業健康保險具有專業的人才隊伍和精算技術優勢,具有豐富的醫療風險管控經驗。商業健康保險介入醫療行為,可以平衡「醫、患」之間的地位不平等和信息不對稱問題,發揮「第三方制約」作用,加強醫療行為管控,緩解醫療費用快速上漲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