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請舉一跨國公司案例說明跨國公司對世界經濟的影響
在《晏子春秋》中有一句被後世廣為誦傳的話:「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異也。」很多在華的跨國大公司,顯然也發生了這種變異。
在很多國人眼裡,來到中國發展的跨國公司大多實力雄厚、運作規范、遵紀守法、自覺自律,有著積極的社會責任感。但不幸的是,有些跨國公司披著光鮮的外衣進入中國後,卻慢慢地發生了變異,頻頻患上一些富有典型中國特色的毛病,比如行賄、比如逃稅漏稅、比如污染環境、比如違反勞動法、比如產品質量出現問題……
這些跨國公司在國外為什麼口味純正、有著良好的口碑,為什麼到了中國後卻徒具其表、味道大異?我們不妨找來相關「患者」的病例,對它們好好進行一番剖析,看看到底有哪些因素導致了這種變異?
通過行賄進行權力尋租
通過行賄進行權力尋租,這是某些跨國公司患上的一種典型的「中國病」。
歲末年初,德國西門子公司陷入了前所未有的丑聞和動盪之中。2007年5月20日,公司突然任命彼得·羅旭德為公司下一任CEO,而現任CEO克勞斯·柯菲德將匆匆卸任。而此前的4月20日,前一任CEO馮必樂不得不宣布辭去監事會主席一職。
這一切,源自於西門子公司一系列的跨國行賄。早在2006年11月15日,德國警方就搜查了西門子公司在德國的近30間辦公室,並以涉嫌挪用和在其他國家行賄的罪名,拘捕了數名西門子員工。德國檢方確認的涉案金額達2億歐元,而西門子內部審計的結果則稱,可疑資金高達4.2億歐元。如此大規模的調查行動,如此高額的違法涉案資金,讓西門子成為當今世界上最為驚人的一起公司賄賂調查案。
在一系列可疑行賄名單中,共有9個和中國業務有關的公司及個人被提及,涉嫌受賄金額從幾萬歐元到幾百萬歐元不等。檢方在調查中發現一個規律:通過簽署咨詢合同,向第三者支付咨詢費的方式進行間接行賄。在西門子電信部門前高管的問訊筆錄中,他特別提到中一個和中國業務有關的人,名叫Max Rennert,總共接收了來自西門子474萬歐元的咨詢費。據德國《明鏡》周刊報道,此人在幾年前曾幫助西門子、德國電信等獲得了中國一個移動通信項目合同。
而寶潔公司近來也陷入行賄丑聞之中。2007年5月11日有媒體報道,寶潔公司在1994年到1997年之間,曾陸續向中國牙病防治基金會進行捐贈,其中800萬元仍在中國牙病防治基金會賬戶上,其餘200萬元多用於口腔保健推廣工作。
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讓人吃驚的,中國牙病防治基金會是一個在全國幾乎沒有影響的社會組織,注重實效的寶潔公司,為什麼會對它如此慷慨?而且在捐贈後竟然不抓住這個機會做任何宣傳?
據媒體披露,這個所謂的基金會與全國牙防組的人員交叉率高達50%以上,全國牙防組的副組長、辦公室主任張博學同時又兼任牙防基金會秘書長,而牙防基金會的法定代表人卞金有教授,也身兼全國牙防組副組長。而在寶潔的相關產品上,赫然蓋著牙防組的「權威認證」。這就是秘密所在!
滑稽的是,所謂的中國牙防組,最終被發現連法人資格都不具備,根本沒權利進行認證。寶潔公司被媒體和公眾質疑,此舉有變相的行賄和利用假認證忽悠消費者的嫌疑。
對環境保護睜隻眼閉隻眼
不重視環境保護、造成環境污染,是跨國公司染上的又一項「中國病」。
2006年6月,有33家在華知名跨國公司並肩走上了一份榜單。可惜的是,這並不是一份任何與榮譽有關的榜單,還是一份全國各級環保局綜合2004年至2006年的涉及環保違規企業的恥辱榜。
登上這份恥辱榜的跨國公司有:上海松下電池有限公司(廢水處理設施未保證正常運轉致廢水超標排放)、長春百事可樂公司(超標排放污染物廢水)、上海雀巢飲用水有限公司(環保設施未經驗收,主體工程擅自投入生產)、3M上海研磨產品製造有限公司(未辦理環境影響評價審批手續,擅自投入生產使用)、上海雀巢飲用水有限公司(環保設施未經驗收,主體工程擅自投入生產)……
除了以上幾家「世界500強企業」以外,其它涉及環保違規的跨國公司還有:日資上海花王有限公司,因「任意排放超標廢水」被列入上海「2005年第二批該市環保系統查處違法企業名單」。在這份名單上的還有「世界十大衛生陶瓷公司之首」的美國標准公司的在華合資企業,及美國百勝餐飲集團下屬的上海必勝客等;在福建,德國諾爾起重設備有限公司投資的一家公司,因「未建污染治理設施便擅自投入生產,造成嚴重污染」,被列為福建省掛牌督辦企業;在浙江,英國漂萊特集團在華下屬的公司被列為浙江2005年省級重點污染企業之一;在湖南,日本雅馬哈發動機株式會社的下屬獨資企業,因「電鍍生產線存在重大環境安全隱患」成為株洲掛牌督辦的20家「污染大戶」之一……
據NGO「公眾與環境研究中心」主任馬軍介紹,上述名單只涉及有水污染的企業,其它諸如大氣污染和固體廢物污染的企業並未包括,所以只是在華跨國企業違規記錄的一部分而已。
到了2007年1月10日,國家環保總局通報了82個嚴重違反環評和「三同時」制度的鋼鐵、電力、冶金等項目,全球最大輪胎企業——米其林公司在華投資的上海米其林回力股份有限公司又位列其間。
被點名的米其林輪胎項目涉及四項問題:未按環評要求完成對三台鏈條爐進行脫硫除塵改造;輪胎廠無組織排放惡臭超標;未落實鍋爐在線監測裝置以及廠界雜訊超標嚴重。
公然漠視《勞動法》
盡管中國的《勞動法》中,對職工的權益有著種種明確的規定,但有些跨國公司對此公然漠視,已經是另外一種嚴重的「中國病」。
2007年3月29日,廣州市勞動保障監察支隊針對在廣東曝光的麥當勞、肯德基等國際知名洋快餐店用工涉嫌違反《勞動法》的一條條例證,正式對這兩個洋快餐巨頭發出詢問通知書。
自從媒體曝光後,洋快餐店的涉嫌違反《勞動法》的問題浮出了水面。廣東首個非全日制職工小時工資標准明文規定:廣州作為一類地區,非全日制職工的每小時最低工資標准為7.5元人民幣。但據了解,肯德基兼職工合同上的工資為4.7元人民幣/小時,必勝客為5.8元人民幣/小時,麥當勞最低,只有4元人民幣/小時——兼職工的時薪甚至連買一杯該店的中杯可樂都不夠,遠遠低於政府規定的最低工資標准。
不僅工資低廉,兼職工超時工作的現象在這些快餐店也屢見不鮮。按照相關規定,兼職工在同一用人單位平均每日工作時間不得超過5小時,若超出該條件,用人單位就必須按全日制用工形式與職工確定勞動關系,並承擔相應責任。然而在肯德基、麥當勞等快餐店中存在大量超時工作的兼職工,有的甚至日均工作十餘小時,與全日制工人別無兩樣。
另外,大部分兼職的大學生與肯德基、麥當勞餐廳簽訂「勞務協議」後,卻無法准時拿到,甚至根本無法拿到「勞務合同」。即便是已簽訂的合同,餐廳也規定單方面可以進行修改,完全是「霸王條款」。
繼廣州發生麥當勞、肯德基支付給小時工的工資低於最低標准事件後,又相繼曝出太原、福州等10餘個城市的麥當勞、肯德基同樣存在違規用工問題。
據統計,到目前為止,肯德基、麥當勞、必勝客在中國開設的餐廳共達3000餘家,聘用的中國勞工達20萬人,其中大多是非全日制工人(鍾點工)。業內人士估計,該三家快餐企業所聘用的勞工中,大約有80%約160000人是非全日制工。粗略計算,如果非全日制工每人每小時少發2元錢,按每人每天工作5小時,每月工作21天計算,一年下來,這三家餐廳企業每年至少少發中國勞工約4億元之巨,這比三家企業全年向中國交的稅還多。
《南方周末》也曾發布過一份「2005年世界500強在華最佳投資企業排行榜」。這份榜單表明:在利用人力資源方面,部分跨國公司很不光彩。在跨國公司集中的中國南方某些地區,20世紀80年代末期到本世紀初的工資水平基本上保持不變。跨國公司賺取利潤本無可厚非,但是這些資本巨頭在賺取利潤的同時,卻沒有做到讓中國工人共同享受一定的發展成果。
更讓我們感到不平的是,在這些資本巨頭所賺取的利潤中,很大一部分是以中國勞動者的健康為代價換取的。如在外資、合資企業遍布的珠三角地區,每年發生斷指事故個案至少有3萬宗,被機器切斷的手指頭超過4萬根,由此竟然使當地醫院的手外科異常繁榮與發達。在一雙雙被機器壓扁、切斷、血肉模糊的手背後,我們看到的是缺乏保護的勞動條件和對勞動者基本權利的漠視。
屢次陷入「質量門」事件
在產品質量問題上屢犯錯誤,也是有些跨國公司常見的「中國病」之一。
跨國公司被中國消費者投訴的案例變得越來越多,在近幾年達到了一個高潮。這輪高潮的「始作俑者」,是「蘇丹紅一號」。但「蘇丹紅」的風頭很快就被「SK-Ⅱ」、「雀巢風波」、「博士倫護理液事件」、柯達「質量門」事件等搶走。
曾幾何時,SK-II系列化妝品中有一款被標榜為「神仙水」的精華乳液風靡整個亞洲。SK-II自2004年以後一直保持者中國大陸高端化妝品市場銷售排序前三名的領導品牌地位。2006年9月份成了轉折點,國家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宣布,在SK-I中查出禁用物質鉻和釹。消息一出,寶潔公司在上海、北京、廣州、武漢等地的專櫃和專賣店立即遭遇「退貨潮」,SK-II品牌面臨嚴重的信任危機。
2006年12月4日,343名消費者投訴柯達LS443型數碼相機存在質量問題,中消協隨後召開「聽證會」,該會議最終引發柯達與中消協及消費者之間的嚴重對立。此後,由維權消費者組成的神秘QQ群現身,表示拒不接受柯達提出的「付費升級」方案。
2007年1月,全球咖啡店連鎖店巨頭星巴克捲入「反式脂肪門」事件。反脂肪一般存在烹調油中,常用於製作餅干、麵包、蛋糕和薯條等食品。經常食用反脂肪含量高的食品,易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2007年初,一個自稱為「揭批LG聯盟」的組織稱,LG電子從1998年開始,一直在全國范圍內進行秘密的、大規模的小作坊式翻修,並重新返回正常銷售渠道。該組織聲稱,這些在小作坊拼裝出來的LG產品包括等離子電視、液晶顯示器、空調、微波爐等等,涵括了LG在華銷售的大部分產品。有消息甚至稱,各地工商等有關部門已經介入調查。這件事情已經導致了LG在華以來最嚴重的信任危機。
而知名的跨國零售巨頭家樂福,也屢屢在陷入「質量門」事件之中:據2006年1月16日《北京晚報》報道,國家質檢總局15日公布瓶裝(小瓶)飲用水產品質量抽查結果,家樂福自有品牌曝出不合格產品,由北京領先飲食品工業公司生產的「家樂福」牌天然泉水,因為菌落總數不合格上了黑榜;據2006年5月11日新華社報道,上海家樂福曲陽店分3次購進超過保質期限的美國進口豬頸骨肉,共計3781.66公斤。截至監管部門進行查處時,已有1670多公斤過期肉被售出,銷售金額超過1萬元;據2006年4月20日《每日經濟新聞》報道,上海家樂福超市銷售的廉價女包和「LV」女包極其相似,為此路易威登馬利蒂(法國)公司將家樂福超市經營者上海聯家超市有限公司告進法院,索賠50萬元;據2005年9月16日《北京青年報》報道,北京市工商局通報了流通領域通信產品、家用電器、汽車配件等質量監測結果,家樂福馬連道店發現了不合格家電;2006年5月《華夏時報》報道,在一家家樂福店盛咸魚乾的玻璃陶里,竟然發現了上百條大小不一的活蛆……
如何防止「中國病」的泛濫
在跨國公司所患的這些「中國病」被媒體或相關部門曝光時,大部分跨國公司並不是虛心接受與改進,往往是採取了傲慢的態度。許多消費者不解,外國公司對中國消費者為何會採用「二等公民」的怠慢作法?為何當中國消費者對發達國家的名牌產品支付了昂貴的價格和預期的信任後,得到的卻是不那麼國際化的歧視對待?為什麼我們要引進的發達國家先進的管理方式、尊重法規、尊重市場反應、對消費者負責的現代經營理念,到了中國就變了味了呢?究其根本,既有這些企業的自妄和見利忘義,也有國人的輕信和盲從,更有相關主管部門的忽視甚至縱容。
無利不起早。任何資本和企業,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都會追求利潤的最大化,這是本性難移。前一段時間,在企業界,以跨國公司為首,颳起了一股企業講求社會責任的浪潮。很多公眾對這些企業的自律行為表示了由衷的敬佩。但也有清醒之士指出:不能指望以盈利為最大目的企業自學遵守過多的社會責任,他們口頭上唱得這么好聽,其實從一定程度上麻醉了大家,從而讓自己脫離了政府、媒體等各方面的監督。
消費者的維權意識淡薄和對洋品牌的盲目崇拜,一定程度上助長了知名品牌的扭曲營銷觀和危機處理方式。近兩年來跨國公司的丑聞和質量問題時有出現,但在短暫受沖擊過後,它們基本都能找回市場。在一些跨國公司看來,中國的企業、消費者並不成熟,獨立性還不足以與其進行平等談判、對話和要價。
大公司行為的「劣化」,從另一面說明了我國在守法環境上確實大有漏洞可鑽。因此,在中國,要使外國企業遵守他們在國際市場上遵守的規范,除了依靠企業自身出於長遠利益考慮的自覺外,還應該通過改革形成對企業守規的「硬約束」,「迫使」企業走入規范。
每當一個洋品牌被查出質量問題後,大多數跨國公司都會啟動危機公關。而他們找到工商部門,口氣最硬、講得最多的話便是「你們這樣搞會影響地方投資環境」。有的則具體介紹對中國做出了多少貢獻,有的甚至用為政府部門或為社會提供某些便利、贊助等條件,試圖換取監管部門的沉默。
跨國公司在產品出事後的「政府情結」,折射出的是我們在吸引外資方面的「政府情結」。一些地方和部門長期以來對洋品牌格外關照和優惠,無形中形成了對洋品牌的隱性保護機制。
政府部門在監管上應堅持原則,無論是公布結果還是最終執行懲罰,應更加公平、公正、公開,不要為小私而傷大眾,更不要讓尋租者找到空子鑽,這種時候往往是檢驗政府辦事能力的關鍵時刻;如果相關職能部門一再失語和遷就,事態只會進一步惡化,而如果進行及時地干預和處理,對公司、消費者和政府形象都會更加有利。
另外,在中國還缺乏相關的法規與制度來保障消費者的權益。有些國際大牌公司在全球召回有缺陷產品時,惟獨將中國市場排除在外,理由是中國沒有缺陷產品的召回制度。業內人士認為,我們在保護消費者方面缺乏像發達國家那樣的高標准立法,對什麼情況應召回和賠償,缺乏具體規定。
當然,進一步加強輿論監督也至關重要。事實表明,許多問題就是在媒體曝光後,才推動有問題的一方加大解決問題的力度。媒體信息的透明、公眾的看法和態度,不僅會對大公司形成壓力,也會對相關部門秉公辦事產生一定的推動力。
TAGS: 跨國公司
閱讀全文(117) | 回復(2) | 引用通告(0) | 圈子推薦(0) | 編輯
Re:跨國公司頻患「中國病」
編輯晨晨發表評論於2007-10-18 14:53:00
中國製造是給外國人打工,你覺的一個打工者有權利為產品的質量等問題提出異議嗎?我們只能照做而已!
個人主頁 | 引用 | 返回 | 刪除
Re:跨國公司頻患「中國病」
八月驕陽發表評論於2007-10-18 11:34:00
中國製造屢次陷入「質量門」是在給我們提醒,想要告別質量門唯有做強做大品牌這樣才能把信譽做出來、
haixingzu
B. 跨國公司在我國造成環境污染的具體案例
印度「可樂事件」已經持續了一段時間。這個由一家公益性質的科研機構叫板跨國公司產品質量標準的事件,雖然發生在我們的鄰國,但其中所暴露出來的一系列問題,我們認為具有普遍性意義,在很多發展中國家都能尋到類似的現象,值得我們深入反思。比如,對於引進和監管跨國公司,我們應該設置怎樣的監管標准;是不是看到了跨國公司的標簽,我們就應該先驗性地給予其超國民待遇的信任;跨國公司是否在不同的國度就應該採取不同的產品標准;對於一些採用不同標準的跨國公司,我們又怎樣將對他們的監管與國際接軌,等等。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今天起本報推出「印度可樂事件啟示」系列評論,就印度可樂事件所產生的普遍性問題,結合中國的國情尤其是跨國公司在中國的生存狀態展開反思,希望引起有關監管機構、跨國公司以及社會輿論的進一步思考。
在印度遭到批評的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除被指控產品本身存在安全問題外,其生產所帶來的水資源短缺及污染問題才是真正激怒當地老百姓的關鍵所在。那麼,這些可樂巨頭們遭遇的不僅僅是一次產品質量危機,甚至可能影響其數百年經營塑造出來的負責任的企業形象。
據印度科學與環境中心稱,在印度的多個邦,由於可樂工廠抽取大量地下水生產軟飲料,導致當地地下水嚴重衰竭,附近村莊出現嚴重水危機。同時,可樂工廠將化學廢棄物隨意掩埋,造成污染使得農田減收。問題的症結還在於,兩家可樂公司每天在印度消耗的上千萬升用水全部免費。而可口可樂需要幾乎4升水才能生產1升的可樂,這使得75%的水都變成了污染嚴重的廢水,排放出去之後又繼續污染其餘清潔水及土地。
面對這些指責,可樂巨頭們矢口否認,並多以「無權威證據證實」等說法回應。但這些辯解顯然無法消除印度民眾的極大不滿,在喀拉拉邦,有當地村民曾向可口可樂工廠示威抗議,迫使當地村委會不再為工廠續發生產執照。該案例還鬧到了最高法院,工廠最終被勒令關閉。類似報道在印度還有很多。
盡管可樂公司不斷聲稱其在印度生產管理符合歐盟和美國標准,但事實卻是,可口可樂在印度採用的水處理技術及設備相比歐洲,顯得非常簡陋。比如,在歐洲,有34%的工廠採用精密、成本高昂的隔膜過濾技術,用來高度過濾殺蟲劑這樣的微量毒素;而在印度,幾乎沒有一個工廠擁有這項技術。
發生在印度的可樂風波,也引起了中國消費者的廣泛關注,原因或許不僅僅因為印度是我們的鄰邦。不難發現,中國和印度作為全球經濟的兩大增長引擎,在經濟基礎和發展模式上存在諸多相似之處:這兩個世界上人口最多的發展中國家都是農業大國,人均水資源嚴重匱乏,近幾年GDP增速全球領先,在吸引外資等方面也是你追我趕……
由此,筆者不禁心生疑竇:可樂中國工廠的大量生產用水源自哪裡?可樂生產已經令印度部分地區出現水資源短缺。論人均水資源,中國比印度還要匱乏,那麼相似問題是否會在中國上演?另外,可樂中國工廠產生的廢棄物如何排放?距印度教聖城瓦拉納西約20公里的Mehdiganj地區曾爆發抗議,原因是當地可樂工廠將化學廢棄物隨意掩埋,環境污染導致農田減收。
令人遺憾的是,所有這些問題,我們目前尚未得到「中國版本」的答案。
中國也是農業大國,其環境污染問題同樣不容樂觀,不久前不是還有權威數據稱,中國的環境污染帶來的經濟損失可能佔到GDP的10%嗎?如果可樂公司在印度對當地環境造成污染,在環境治理上本身就面臨諸多問題的中國真能倖免嗎?
C. 我是越南人我被賣了中國經受五年啦我該怎麼回去
看來5年來你的中文水平提高很快,但你在中國的身份並不合法,可能會給你的生活帶來很大的不便,給你幾點個人建議:
1、向中國的公安機關報案,讓那些害你的人受到法律的制裁,也讓更多的人避免和你一樣的不幸;
2、向貴國在華外交機構尋求幫助,他們可以幫助你聯系你的家人和朋友,讓你早日與家人團聚;
3、鑒於你已經比較熟悉中國的語言,想必也熟悉中國的其他情況,以後可以優先選擇與中國有關的職業,促進兩國的友誼。
D. 我很想找到她,為了這個家和幺兒我一定找到她
只要牽扯到從腰包往外掏錢的項目都需要慎重,家和援助是新型的「慈善傳銷」,披著「慈善」的外衣非法詐騙集資,很多人已經上當還渾然不知,工商和公安部門已經介入調查,部分省的家和援助組織傳銷人員已被通緝。新聞報道如下:
《家和援助是做「慈善」還是傳銷》
截稿時間:昨晚11時
地點:大連
「投入1800元,回報能超過5000萬元!」家和援助在大江南北「招兵馬」,參與人數快速增長。在大連,超過300名民加入。
為了揭開疑團,記者進行了長達30天的調查。
做「慈善」還能致富
「投入1800元,回報能超過5000萬元!」2010年11月下旬,在朋友的引薦下,張淑蘭來到家和援助辦公地,聽了第一堂宣講課。在「既可以做慈善,又能獲得幾千萬元回報」的雙重下,張淑蘭決定雙倍投入,一次了3600元。
張淑蘭在宣講課上得知,家和援助是「在亞太地區具有廣泛影響力、專業從事慈善事業的平台」。同時,作為會員的創富平台,家和援助有著得天獨厚的創富模式:在一套嚴密的層級制度下,會員間相互捐贈禮金。
組織內的會員之間有特殊的稱呼:家人。為了體現「友愛」,也為了自己的財富夢想,按照要求,張淑蘭把3600元分成數額不等的11份,分別打入11個銀行賬戶。而這些「家人」分布在全國各地。
張淑蘭的兒子胡軍認為,家和援助已經具備了傳銷組織的基本特徵。
隱藏鬧的「陽光機構」
記者調查發現,家和援助正在快速向全國縱深發展。在互聯網上,該組織在福建、江西、湖北、遼寧等多個省發布招聘會員。
為了揭開謎底,記者決定走進家和援助大連辦公地實地探訪。但是,該組織僅以熟人網路作為發展新會員的渠道,記者用了3天時間,輾轉到一名大連籍會員「如風」。
記者通過網路聊天與「如風」對話。「如風」直白地表示,想了解家和援助的慈善模式,必須在他這里「報單」(即成為他的下線),否則只能由介紹人講解。經過多次接觸,「如風」向記者索要了姓名、碼等信息後,表示在科技廣場面談。
11月29日,記者在科技廣場A座找了許久,也沒找到帶「家和援助」字樣的辦公室,最終發現,這個「跨國機構」竟是一個約50平方米的間,門上沒有任何標識。透過窗戶向內望去,屋子裡擺放著電腦和幾件老舊傢具。屋內聚集七八名男女,正在商談著什麼。這些人中,有的人頭發已經花白。見記者到來,屋裡的人都非常客氣,禮貌地給記者讓座倒水。每個人都滿臉笑容,談話中「家人」、「愛心」、「互助」等詞不時提及。
「慈善」背後的利益誘惑
「還是聽一堂宣講課吧。」一位上了年紀的女子對記者說。記者來到電腦桌前,此時桌邊已坐了好幾個人。這名女子在電腦中打開演示軟體,開始講解。
想加入家和援助,必須先投入1800元。而資金的贈予對象,則是先於自己加入該組織的會員。這1800元又被分成感恩贈送800元,友情贈送400元,互助贈送600元。
新會員加入該組織時,需要在家和上注冊,系統會自動生成名單。注冊時,需要填寫姓名、以及到某銀行開設的銀行卡,新會員拿著自動生成的名單,到銀行直接把錢打入名單的賬戶里。
在感恩贈送環節,新會員需按照人員結構圖,給自己頭上的第2層、第4層和第6層的「家人」劃款,金額分別是400元、200元、200元。劃款完畢後,才能最終確認加入。
記者在人員結構圖中發現,每名會員的下一層最多隻能發展兩個人,這兩個人可以繼續發展新會員。收益是這樣計算的:會員張三向下發展第一層時,在感恩環節沒有收益;出現第2層時,該層將有4名「家人」,每名「家人」向張三贈送400元紅包,總計可得到1600元收益;發展到第4層,該層面有16名「家人」,張三可從每名「家人」手中得到200元紅包,共計3200元;發展到第6層時,該層面有名「家人」,該層面收益總計12800元。張三的收益總計為17600元。
如果新會員發展了6名「家人」,就會自動進入到「情定家和資格獲取區域」,但這需要向上級會員贈送1200元,以獲取7至16層中偶數層的收益。根據講解內容,收益將以幾何倍數增長。講解中稱,到第8層時,層面上有256名「家人」,收益為51200元。第14層時,層面有1.6萬名「家人」,回報近500萬元。到第16層時,層面上有6.5萬名「家人」,該層收益將達到2000萬之多。如果把所有收益加起來,總計為25651400元!
另外在其他環節,只要按照要求「施捨」,那麼回報最少還有2800多萬元,加起來,總計回報要超過5000萬元。
講解持續了約18分鍾。記者注意到,其中至少有12分鍾是在講如何創造財富,而留給「慈善」的時間少了很多。家和援助一直打著「慈善」的旗進行宣傳,卻為何在實際操作中,以暴富吸引人們參與呢?
在家和援助中,大家對於「傳銷」這個詞頗為避諱。
揭秘
以慈善為名教你有舍才有得
記者得到了一份宣傳材料。材料第一篇中寫著如下內容(有刪節):
《家和》教育援助機構原名《華學促進會》,成立於1986年,是由華裔慈善家李鳳清女士協同一批華裔教授、學者、商人等創立的愛國華人社團。總部設在美國愛荷華州,在英國、南非、摩洛哥、中國香港等16個國家和地區都有分支機構。
此機構致力於華益維護,在香港、大中華地區和同時推出的家和教育援助互助計劃,將集社會和諧教育、危難會員救助、人性教育、商機互動以及極具科學性、合理性、人性化的互助模式等融為一體,努力讓每個「家和人」既有「德」又有「財」。
家和「愛心族」互助平台以「自願隨緣不攀緣」方式聯合仁愛志士共同資助隨緣會員(如同婚禮式送禮金一樣,以解當時經濟之需),此「愛心族」互助平台秉承「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互助精神,「有舍才有得、先舍而後得」的捨得原則,告訴人們怎樣通過互聯網來創業自救……
在宣講現場,一名林姓會員表示,2010年2月,家和援助平台在工業和信息化部注冊,是合法的慈善性公益組織。家和援助平台總部設在上海,6月進駐大連。目前,已有超過300名大連籍人員加入該組織。這樣一個所謂的慈善組織,是否真如其所說的那樣,其出發點是為了傳遞大愛呢?即便家和援助真的是在從事慈善事業,這樣的道路又能走多遠呢?記者發現,在家和援助中,大家對於「傳銷」這個詞頗為避諱。
這是一個不可能實現的創富計劃
在家和援助辦公室,不時有中老年人走進屋子,多數人表現得頗為「虔誠」。記者以關心回報為名,向林姓會員進行:「這種行為是否有法律保障?是否涉嫌非法集資和傳銷活動? 」
聽到記者的詢問,林姓會員明顯停頓了一下,對於「傳銷」字眼顯然有些避諱。她解釋說,首先可以肯定,家和援助並不涉嫌非法集資,「因為錢的流向都是會員送給會員,並不是集中到哪幾個人手中。 」對於是否涉嫌傳銷,她表示:「如果是傳銷,肯定涉及商品,而家和援助的會員都是奉獻愛心,屬民間互助組織,怎麼能和傳銷扯上關系呢? 」
「所有操作都是電腦後台自動運行,沒有人為干預。」林姓會員說,家和援助並未從中獲利,但為了及後台的正常運行,只向每個新會員收取20元維護費。
采訪中記者發現,在場幾名會員的發言極具煽動性。宣講中再三提及,實現幾千萬收益很難,「那是滿點收益的狀態下,但是如果完成了十分之一的目標,那就是幾百萬收益,如果完成了百分之一就是幾十萬,這和幾千元的投入相比……」會員如風在宣講中透露,他加入幾個月後,已經賺到了近3萬元。
宣講中的創富內容是否有科學依據呢?「荒唐,怎麼可能!根據宣講描述,實際上就是使用了等比數列的數學原理。把數學原理同現實的資金操作畫等,這是一個多麼可笑的事情! 」一位反傳銷專家表示,「如果按照設定的模式發展,要經過發展、邀約、別人認同、交錢、再循環發展的過程,本身這個模式就很脆弱,其中一個環節出現問題,就會導致計劃擱淺,會員當初交的錢很可能會打水漂。 」
這是一個沒有注冊的「慈善組織」
記者得知,在家和援助的圈子內,確實有經濟困難的會員得到了救助。據資深會員介紹,該組織對申請救助有明確標准。但是,在反傳銷專家眼中,家和援助卻涉嫌以傳銷牟取暴利。為弄清事情,記者向多個部門進行查證。
疑問1:是否在門注冊登記?
記者首先了上海民政局社團分局,相關工作人員斬釘截鐵地表示:「家和援助機構肯定沒有在上海門進行登記注冊。『家和援助機構』這個名字本身就不符合相關注冊規范,又怎麼會通過評審呢?如果是在上海注冊,其名稱應該有『上海某組織』字樣。 」
記者隨後又分別了下屬的民間組織管理局和社會福利和慈善事業促進司。相關工作人員表示,如果該組織屬合法機構,那麼通過中國社會組織網就能查詢到相應結果。但記者在中國社會組織網上,卻沒有查到任何相關結果。
既然沒有在門注冊登記,為何林姓會員卻表示,家和援助已取得合法資質呢?在向工業和信息化部進行後,記者發現,在工信部通過注冊的僅是家和援助的,所登記的也並非「家和援助」這個名稱,而是「家和萬事興」,審核通過時間為2010年2月5日,主辦單位性質為個人。相關工作人員表示,從注冊角度而言,該組織有合法手續,但如果從事所謂慈善事業、進行愛心捐贈,該組織同樣需要門審批。
疑問2:從事公益慈善事業是否屬實?
林姓會員在宣講中多次表示,該組織不定期向社會奉獻愛心,曾多次向四川地震災區捐款,幫助災後重建小學,「一直以來,家和援助通過某基金會向社會奉獻愛心,該會是家和援助的行善渠道。 」在宣傳材料中,內頁還附上了一張「公益性單位接受捐贈統一收據」,捐贈者為姜某,捐款額為400元,收款單位蓋章為「某基金會」。
這家基金會的大陸總會位於江蘇省蘇州靜思書院,相關工作人員查看了家和援助的宣傳材料後確認,這份收款單據是真實的。那麼,家和同該基金會之間是否像林姓會員所說的,有密切呢?相關工作人員經過3個多小時的查詢後,向記者明確答復稱:「第一,會內從未聽說過家和援助這個組織;第二,從未與家和援助有過官方合作;第三,家和援助從未正式委託該基金會進行捐款。另外,宣傳材料中的捐款收據,不排除是該組織會員的個別行為。根本來講,這並不能證明,這筆捐款與家和機構之間存在必然。 」
事實上,家和援助在對外宣傳中,大量使用了某基金會負責人的照片和名言。對此,該基金會相關工作人員稱,基金會從未給予家和援助授權也未允許家和援助利用該基金會負責人的個人聲望從事各種活動。
多部門認定家和援助涉嫌傳銷
為了確認家和援助機構的性質,記者了大連工商局。公平交易處有關負責人表示,其行為已經涉嫌傳銷,應當受到嚴厲查處。
反傳銷專家表示,從各方面來看,家和援助都涉嫌傳銷,只不過這是一種打著慈善名義的新型傳銷方式。「實際上,其根本還是沒有脫離『先吃後』的層級模式,一旦上當的人不足以供養上層的人,資金鏈就會從底部開始迅速斷裂,受損害的只能是處於最底部的絕大多數參與者。 」
經偵支隊有關負責人表示,根據記者描述的情況看,家和援助機構屬變種傳銷組織。根據其組織構造可以判定,越是在「金字塔」上端的人員,獲利就越大。不過,如何取證也面臨著難題。如果警方沒有抓到核心證據,就很難對類似傳銷行為進行打擊。「善不圖報才是真善。 」有社會學者表示,也許從某種程度上,家和援助的確是在從事慈善工作,但究其根本,其慈善理念的根基是建立在暴富夢的基礎上,而這卻與公序良俗的思想相違背。
專家說法
這種創富計劃是一種數學游戲
反傳銷專家指出:「如果按照所謂理想狀態賺到5000萬元,從第1層到第16層,要靠13萬多人來支撐,而這要佔到大連總人口超過2%的比例。也就是說每50個人里,就有1個人參與所謂的贈送式創富事業,這能實現嗎?現金相互送來送去,等於拆東牆補西牆,而這又是建立在所有人都認同這種模式的基礎上。因此,這種創富計劃實際上就是一種數學游戲。 」
新聞鏈接
「慈善傳銷」組織者被判刑
2009年,一個租賃境外網路伺服器、打著「慈善」的旗、以「互送禮物」方式進行網路傳銷活動的團伙在四川省成都落網。經成都金牛區檢察院提起公訴。
2009年年底,作出一審判決,趙宣、張長建、康潔等8名團伙成員因犯組織、領導傳銷活動罪被處以有期徒刑10個月、有期徒刑1年緩刑1年不等的刑期,並處罰金5000元。
據了解,該機構名稱為「道倫斯」,以為主要運營方式,會員間相互贈送禮物。即加入該的會員要給自己的第三、第六、第九層上線贈送禮物,同時該會員的第三、第六、第九層下線也要向他贈送禮物。而每一個所謂的「禮物」,就是60元錢。運行期間,一名處於「金字塔」頂端的組織者發展下線1047人,非法經營數額20餘萬元,非法獲利1萬余元。事情造成大量參與者蒙受經濟損失。
2011年3月22日,一種名叫「家和新家園」的新變種傳銷模式,被南寧公安局良慶分局經偵大隊查處,打著「慈善事業」的旗,動員和吸納在傳統傳銷模式中「無法生存」的「難民」加入,表面上讓參與者從這一「像是萬能保險」的體系中得到「愛心幫扶」,實際上當中卻具有極大的欺騙性。
「家和新家園」網路行業平台的「會員」的這些人均來自山東、上海等地。該「慈善事業」在南寧的創始人,是山東人楊某並吹噓說,這個行業平台是一個從美國引進、通過網路操作的「慈善事業」,宗旨是「愛心援助」那些遇到家庭特困、意外傷害、重大疾病的會員。(暫為歸案)
落網者暴斂財操作
新加入者只需通過網路平台交納1620元,即可成為會員,不需且不能多交錢。具體程序是:新加入的人,首先由推薦人帶到該平台設在南寧大沙田百佳華一間辦公樓的一個保單中心。新人要把自己的身份證、、銀行卡交給保單中心登記,再由中心打開「家和新家園」平台,就可以看到加入該行業的人所在的層級。
接著,該中心根據相應的分配規則,列印賬戶給新加入者,新加入者根據這些賬戶轉錢給先加入的人,轉好錢後,發信息給「接受紅包」的人,讓對方到里給新加入者激活確認已收到「紅包」,這樣才能成為行業團隊的會員。
那麼,這1620元的新入會費是怎麼分配和使用的呢?據郭某等人介紹,這1620元主要分成「三塊」。第一塊1400元是「感恩紅包」,處在行業體系中第2層、第8層的會員可各拿400元,第4層、第6層的會員則各拿300元。
第二塊200元是「友情紅包」,用於「資助」行業團隊中那些家庭特困、受到意外傷害、患上重大疾病的會員。遭遇這三方面變故的會員,可通過書面形式向行業平台「家和新家園」申請,再由行業團隊老總審批。而平台的每批救助資金從5000元到20萬元不等,由新會員把200元「友情紅包」,通過銀行打到需要救助的人的賬戶,直到夠老總批準的金額。如果沒有救助的對象,這200元「友情紅包」就分成兩份100元的紅包,分別通過銀行打到行業平台自動生成的處於第4層、第8層的會員中。
第三塊20元,用於網路維護。郭某說,這20元維護費最終交給了誰,他也不甚清楚。
表面「公平」背後是欺騙
據警方初步查明,該網路行業平台所謂的「慈善事業」,並沒經民政等有關部門備案批准,其體系構建與「連鎖」等傳統傳銷模式同樣呈「金字塔」狀,而處於「金字塔」塔尖和上層的,正是楊某等幾名平台「管委會」成員。表面上看,這個行業平台是公平的,實際上背後具有很大的貓膩和欺騙性。
據落網者交代,平台內有人提出「友情紅包」援助申請後,在南寧附近的他就去核實援助,遠的一般都不去核實。而辦案民警了解到,對新加入會員入會費的支配權,實際上只掌握在楊某等幾個「管委會」成員手中,且只有楊某一人擁有「友情紅包」使用審批權。由於下一級別會員不知道上一級別會員的真實身份,因此楊某等人可以通過網路平台虛設級別會員,用一個身份證虛設幾個人的會員身份。如此一來,行業體系中的大部分資金,就進入了楊某等「創始人」和「管理者」的腰包中。
為了掩人耳目,楊某等人有時也會對行業內遭遇家庭特困等三方面變故的個別會員,進行所謂的「友情紅包」救助,並將得到「救助」的人的感謝信,粘貼在會員集中培訓的會場上,以展示「公正和慈善」。實際上,這些救助金是「羊毛出在羊身上」。由於財務不公開透明,楊某等人可從中做手腳,謀取非法利益。
據落網者交代,他和創始人楊某關系好,所以自身沒有交納一分錢入會費,就成為了「管委會」成員,從中獲利,「發展得好,當上了第8層(會員)最多可得到8萬元。雖然往上還有12層,但最高做到第8層就不做了」。
警惕新變種傳銷模式
「家和新家園」行業團體去年冬季剛在南寧出現,是一種新變種的傳銷模式,其組織者和管理層分工明確,目前涉及的人員總數、涉案總金額尚無法估算,還在進一步調查處理中。與以往在南寧出現的「連鎖」等傳統傳銷模式相似的是,「家和新家園」這一行業團體也會定期或不定期對會員集中培訓,由「講師」授課,且同樣不吸收廣西本地人和在職公務員加入。只不過,該體系1620元的進入門檻相對較低,因此受到一些不明的人追捧。
「傳銷是國家明令禁止的非法行為,情節嚴重、觸犯刑律的,執法部門將依法追究其刑事責任。」南寧警方提醒,傳銷被稱為經濟邪教,各種傳銷派系不管怎樣對其運作模式進行美化、掩飾、演變,但其「通過發展人員牟取非法利益」的傳銷本質是無法改變的。
希望我的回答,能被您採納,謝謝!
.
E. 「慈善家」捲走救命錢 劉建「慈善配捐」為何
北京青年報「深一度」微信公眾號消息,河北燕郊燕達陸道培醫院,100多位白血病患者家屬慌了。他們東拼西湊的救命錢被「騙」了,這些錢合計超過1000萬元。在病友和醫務人員的推薦下,患者家屬輕易相信了劉建的「慈善配捐」,而劉建已經失聯。
患者家屬寫給涉事醫院的情況說明
11月30日,多名患者家屬告訴深一度記者,一個叫劉建的男子,以慈善配捐的名義,鼓勵家屬將治病的錢投入到所謂「配捐」,有人投入14萬元可在收回本金基礎上另外獲得9萬元的慈善款。據不完全統計,超過百名患者家屬參與「配捐」,其中投入少的有1萬,多則投入44萬。
深一度記者調查發現,劉建此前為同夢基金會的創始人,但2015年,該基金發布聲明停止救助白血病,而涉事醫院則稱,該院與劉建的配捐行為沒有合作關系。目前,三河警方已介入調查此事。
患者家屬在醫院交涉
F. 王源抽煙事件是怎麼回事
就是之前王源去吃火鍋,然後被狗仔隊偷拍到他抽煙,而且手法非常嫻熟,於是這件事情當時也引起了挺大的轟動,很多網友和粉絲都認為王源不應該抽煙,不過這件事過了一段時間之後就沒有人再想起來了。
G. 月球上發現不明「大鐵鉤」是怎麼回事
那可能是月球上的一種特殊的物體,目前人類還不能確定這種物體的具體名稱,月球的神奇還需繼續探索。
首先,在月球上發現了一些奇怪的物體,像嵌在月球表面的「大鐵鉤」,一些人在美國宇航局公布的照片中發現了奇怪的物體。黑色大鐵鉤的外部圖像以半圓的形狀鑲嵌在月球表面。這種奇怪的形狀與周圍環境不協調。起初,人們認為這是人類登月留下的遺產,後來被否認。
宇宙是如此神秘!有這樣一個世界永遠不會黑暗,月球和太陽的一切都在宇宙的指揮之下。月球和其它的行星的奧秘還需人類繼續探索。
H. 求b站各種術語,越多越詳細越好,_最好有解讀,
前方高能預警,請非戰斗人員撤離;前方臀控/足控/手控/嬌【嗶】喘等等福利——說XX福利出來,我不打死你;說XXX的憋走,帶我一個;這是一個有味道的視頻或隔著屏幕我都聞到了味道;看得我尷尬症都犯了;隔壁XXX過來的;打卡;這不科學;如果XXX就是神作了;2333和6666;FFFF和Yooooo;日期+X周目完結紀念或完結撒花;違和感君已下線;好像並沒有什麼不對;討厭XXX;刷各種CP;殺必死;XXX大法好;劇透;喜歡XXX版本;XXX俺嫁或者XXX嫁我和XXX是我的或除了XXX都給你或XXX是我的或XXX在我床【嗶】上; 突然就開始刷日期、刷年紀、刷地方、刷學校;XXX人民發來賀電;UP主求BGM/圖包/曲包;人工置頂;施工現場;感謝空耳君/科普君/字幕君;X分鍾詛咒;阿姨洗鐵路;三斤大豆,四根皮帶/星期一,騎鐵驢等歌詞空耳(太多了);卧槽;淚目;腐女;女主;智商;不就是要硬幣嗎;請收下我(一年份)的膝蓋或給跪了;節操已碎;三觀好正;舔屏或prpr;神展開;神剪輯等等,還有阿珍愛上了阿強,在一個沒有星星的夜晚;大FFF團有三把火把和一桶汽油,橘勢已定,大橘已定;一拳一個xx怪;我生氣了 哄不好的那種;親了我硬幣全給;幾周目;x歲第x遍;xx我的,其他隨便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