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提供一下台北鄧麗君文教基金會全部照片
網上基本上都有
B. 文教衛生是指什麼
文教衛生是指文化、教育和衛生三大類。
文教衛生包括文化、教育、科學、藝術、醫療衛生、保健、體育等事業。
文教衛生里的文化即是儒學,也包括諸子百家等國學。文、道、釋並稱東方三教。
文教基金會
在社會主義制度下,文教衛生基金是社會消費基金的組成部分,在保證勞動者的文化生活需要,保障勞動者的健康,以及建設社會主義的精神文明方面,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馬克思在<哥達綱領批判>中指出,象學校、保健設施這一類用於滿足共同需要的部分,應當在分配個人消費品以前先從消費資料中予以扣除;
同資本主義社會相比,這一部分基金在社會主義制度下將會立即顯著增加,並將隨著新社會的發展而日益增加。社會主義國家在生產發展、國民收入增長的基礎上,必須增加文教衛生基金,使國民經濟的發展和社會文化教育的發展之間保持適當的比例關系。
特點
由於文教衛生部門是非物質生產部門,不創造國民收入,文教衛生基金是通過國民收入的再分配形成的。在存在著社會主義公有制兩種形式及全民所有制企業是相對獨立的經濟實體的條件下,除了依靠國家財政撥款以形成國家集中掌握和支配的文教衛生基金以外;
全民所有制企業、事業單位和城鄉集體經濟組織,都可以將歸本單位支配使用的一部分收入,用於建設和發展文教衛生事業。
C. 請問境外的公益組織進入國內,要接受那些相關法律的調整,那些部門管理
來源:公益時報
3月23日,小母牛聯益慈善之夜在北京舉行,活動流程的第五項是聯益基金會(小母牛)專項基金的啟動儀式。事實上,類似像小母牛這樣努力在中國尋求本土化道路的國際NGO,經過與中國政府的多年合作,已經深諳生存之道。除了資金來源不同外,與本土NGO幾乎並無二致。他們很少或不再僱傭境外人員,並開始逐步嘗試脫離對總部資金的依賴,開拓新的支持渠道。
2013年3月底,國務院發布的《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實施任務分工的通知》指出:公益慈善等四類社會組織年底可直接登記。該舉措被期待為「社會組織發展的春天」。
遺憾的是,這其中並不包括活躍在國內的幾千家國際NGO,他們依舊「登記無門」。而對於相對幸運的基金會來講,雖然參照2004年頒布的《基金會管理條例》,允許其在中國內地設立代表機構,但登記注冊依然按照雙重登記制度的思路進行。
復雜的身份
國際小母牛組織是一家總部位於美國阿肯色州的非營利機構,致力於減少全球飢餓和貧困,保護地球環境。因最初向貧困家庭提供小母牛和養牛技術培訓而命名。自1985年進入中國以來,在中國深耕超過20年,小母牛項目幫助人群從幾十戶農戶到數萬戶,為貧困地區農戶提供從種畜到飼養技能的鏈條式服務,受助農戶實現自力更生後,在未來兩至三年內將最初接受的農畜後代或等額資助,以及所學知識、技能和經驗一並傳遞給其他貧困農民。
而北京聯益慈善基金會(以下簡稱聯益)2011年3月獲准成立,自詡是繼「壹基金」在深圳取得公募資格後,首家經北京市民政局獲批成立的民間公募基金會。
雖然這種國際NGO掛靠本土公募基金會,成立專項基金的案例並不多見,但實際上早在兩年前,四川海惠助貧服務中心(以下簡稱海惠)就已經開始嘗試與上海公益事業發展基金會(聯勸)達成協議,共同成立聯勸(海惠)專項基金。
海惠即為國際小母牛中國辦事處。作為最早進入中國的為數不多的NGO之一,1989年,國際小母牛中國辦事處在四川建立,掛靠在四川省畜牧局內。雖然由政府代管在行政上有一定優勢,但為了確保項目的規范化和專業性,國際小母牛組織仍決定單獨注冊建立小母牛項目辦。
探索注冊之路是艱難的,好在國際小母牛組織並沒有一味地去追求以國際NGO的身份注冊,考慮項目辦沒有外籍員工,而是嘗試找省級有關部門探討國際小母牛組織中國本土化之路。四川省民政廳民間管理局負責人很同情小母牛項目的處境,表示只要小母牛項目找到有關廳局(辦)作為掛靠或主管單位,就可進行國際小母牛組織的本土化注冊申請,只是注冊名字不能用小母牛,因為在這個圈子裡,大家都知道小母牛是國際NGO。
經過各種復雜的交涉後,2008年,國際小母牛中國辦事處終於以「四川海惠助貧服務中心」的名義在四川省民政廳注冊成民辦非企業單位(以下簡稱民非)。2011年2月,為參與上海市對口援疆工作中的社區扶貧項目和上海市郊的社區綜合發展,海惠的姐妹單位「上海海惠社區民生發展促進中心」正式成立,身份仍為民非。
「注冊的過程是比較曲折的,但好在我們並沒有一定要以國際NGO的身份來注冊,總部也考慮到國情和機構處境,允許我們以這樣的名稱(海惠)來申請。所以雖然我們是國際組織,但無論在注冊上,還是項目執行上,都在走本土化的道路。現在對外宣傳的牌子就是海惠-小母牛項目。」國際小母牛中國辦主任陳太勇告訴《公益時報》記者,注冊成民非或者乾脆在工商部門登記是大量在華尋求獨立身份的國際NGO的最終選擇。
針對兩個二級基金的成立,陳太勇就表示目的為了增加一個公募的支持平台。「2012年3月,就已經和聯益簽署了合作協議,但一直在策劃合適的活動方式和時機。」據了解,該天的活動邀請了聯益和小母牛雙方的企業合作夥伴,並在當晚舉行了慈善拍賣。
「基金會」的優勢與尷尬
對於國際組織來講,在華擁有合法身份的好處顯而易見:可以更安全地實施項目、可以與更高層級的部門展開合作,企業基金會被認可甚至可以為企業市場開拓帶來機會。
相對於「注冊無門」的其他類型國際組織,基金會顯然要幸運得多。2004年頒布的《基金會管理條例》對基金會的設立主體並沒有做境內外的限制,依照該條例,外國人可以在華捐資設立基金會,境外基金會也可以在中國內地設立代表機構。當然,登記注冊依然按照雙重登記制度的思路進行。而且,此類組織必須在民政部登記注冊方能取得合法身份。
2013年1月,研華文教基金會正式拿到了民政部批文,成立了基金會北京代表處。1997年,財團法人研華文教基金會在台灣正式成立,主要項目為產學合作、社會公益以及內部員工的企業文化建設。
「基金會在大陸開展項目是比較早的,但在2011年下半年才開始准備注冊,通過國台辦向民政部正式提出申請,從准備材料到調查審核再到被批復大約是一年半的時間。」基金會工作人員鄭妲新告訴《公益時報》記者,因為研華科技是台資企業,所以作為企業基金會的研華文教基金會主管職能部門是國台辦。
鄭妲新表示,辦事處的注冊成功得力於國台辦的大力支持。「上層部門的交涉和溝通會相對容易一些。」她認為對於有注冊需求的境外背景基金會來講,相比准備民政部要求的眾多資料,其職能主管部門是否負責更為關鍵。
「另外,研華科技在北京算是納稅數額比較大的台資企業,可能在注冊審核上也有一定考量。」鄭妲新補充。
據中國社會組織網顯示,目前正式在中國登記注冊的境外基金會(含中國香港和台灣地區)僅二十幾家。
致力於保護野生生物和自然棲息地的國際野生生物保護協會(WCS)成立於1895年,總部設在美國紐約。1996年在上海建立了中國項目辦公室,2005年,中國項目總部轉移到北京。總部遷移後,WCS就開始籌劃向民政部門申請注冊。「2007年,做了第一次努力,申請遞到了國家林業局,因為國家林業局是我們的業務主管單位。」WCS工作人員甘敏芳告訴《公益時報》記者,此次申請得到的回復是對於協會類性質的境外機構注冊辦事處,沒有相應的法律可以參照。
「後來就不了了之,2011年有消息說民政部要修訂社會組織管理三條例(即《基金會管理條例》、《社會團體登記管理條例》和《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管理暫行條例》),又陸續有開放登記的說法,我們就一直在等。」甘敏芳說。
但實際上,等待並沒有給這些國際組織帶來收獲。他們開始考慮曲線操作。「雖然仍缺少適用的法律條款,但境外的基金會是可以在中國設立辦事處的。WCS在美國和基金會的性質是沒有區別的,適用於相同的法律注冊條款、相同的免稅政策,所以總部批准我們也可以叫WCS foundation(基金會),以基金會的名義提出申請。」甘敏芳表示,2012年WCS開始做第二次努力,包括總部在內又把相關的資料重新准備了一輪。
「因為拿到證書沒有多久,具體的不同還沒辦法講,只能說有好處。包括邀請合作夥伴時,有民政部認可的基金會代表處的身份會顯得更正式,也更有公益色彩。包括一些項目的執行,之前是和高校合作,有了身份後合作夥伴的層級可以上升到教育部,這樣項目運作也會更方便。」鄭妲新介紹,2013年3月底,由研華文教基金會和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合作的某創新經營模式競賽已經開賽。
單一的資金渠道
改頭換面注冊民非、工商注冊、正式在民政部注冊基金會、掛靠本土公募基金會成立二級基金……為了達到生存和開展活動的目的,國際組織選擇了各種各樣的存在方式。但對於那些項目和合作夥伴相對單純的機構而言,身份則沒那麼重要。
湯森路透基金會是依託於新聞和專業信息供應商湯森路透集團成立的公益機構。其旗下網站 TrustLaw提供免費的全球法律服務,以及婦女權益和高效行政的信息及新聞資訊。在中國,基金會主要向社會企業家和NGO提供免費的法律服務,與友成企業家扶貧基金會、恩派(NPI)公益組織發展中心等均有合作。「我們就是一家企業基金會,沒有獨立的法人身份,暫時也並沒有申請注冊成立辦事處的打算。」基金會中國項目主管劉東偉認為身份問題對於基金會執行項目並無影響。
「因為我們沒有任何資金支持的項目,與合作夥伴沒有資金往來,不需要一個獨立帳號。」劉東偉介紹,基金會和企業CSR部門分開,在中國的全職員工只有他一人,因此基金會每年所需要支出的經費只包括他一人的工資和差旅,均來自公司財務。
同樣作為企業基金會的研華文教基金會,所有的資金也均源於企業。「研華科技股東分紅的百分之三,每年會滾動到基金會里,所以不需要開拓其他收入渠道。」鄭妲新表示。
事實上,因身份問題制約,在華國際NGO的資金來源均較單一,對總部的依賴程度很高。「WCS百分之九十以上的資金來自美國,大約每年100萬美金左右。從2009年開始,國內開始有個人捐贈進來,但筆數很少,額度也不大,每年也就一二十萬的樣子。」甘敏芳說,2012年,WCS「野生生物衛士獎」的項目得到了阿拉善SEE基金會支持,是第一筆來自國內機構的資助。
「大部分的資金還是來自海外,以上一個財務年度(2011年6月—2012年7月)為例,機構53%的資金來自香港,30%的資金來自美國,剩下的不到20%是機構自籌。」陳太勇告訴記者,小母牛香港的籌款能力很強,每年的捐贈收入都有幾千萬,而海惠上一年包括承諾分期捐贈在內的捐贈總收入(自籌部分)為1500萬。「主要來自企業和企業基金會的捐贈。」
海惠在資金上對國際小母牛組織總部和其香港分會嚴重依賴,減少依賴的唯一辦法就是解決籌款問題。實施本土化戰略以來,海惠積極拓展新的收入渠道,包括成立二級基金在內,但效果卻並不明顯。據了解,聯勸(海惠)專項基金成立兩年來,包括捐贈物資摺合在內共籌款不足20萬。上文提到的小母牛聯益之夜舉行的慈善拍賣,截止到記者發稿,到賬約50萬。
「我們雖然沒有掛靠成立二級基金,但和中華環境保護基金會有項目的合作,也算是有公募的渠道。」甘敏芳說,同海惠一樣,雖然環基會積極幫助WCS尋找資金支持,但卻一直沒有獲得額外的捐贈機會。
發展趨勢與官方合作
事實上,國際NGO在華活躍的時間並不長,上世紀80年代後,較多地進入中國;以世界婦女大會在北京召開以及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等事件為契機,國際NGO開始迅速發展。除了扶貧、教育等傳統慈善領域,國際NGO更關注艾滋病防治、環境保護、婦女兒童、社會企業、公平貿易、農民工權利保護等較新的公益領域,一段時間內為中國公益事業發展帶來了國際經驗和國際視角。
以國際NGO最活躍的雲南省為例,21世紀初期,國際組織貢獻較大。根據雲南省國際民間組織促進會《境外非政府組織發展及管理研究》的統計,國際NGO在滇的項目資金投入2003年是3200萬元,2004年是5300萬元,2005年是8600萬元,2006年達到1.2億元。
而近幾年,在中國逐漸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背景下,發達國家的援助政策做出方向性調整,許多國際組織也相應靈敏地做出回應,逐步減少或停止在中國的資金支持。
同時,2008年發生在雲南的香港偽慈善家李國華猥褻孤兒院女童案件進一步為境外NGO管理敲響了警鍾。2009年12月29日,為了規范境外NGO管理,同時也為了進一步為雲南省內有關組織與境外NGO交流合作提供服務保障,雲南省政府辦公廳下發了《雲南省規范境外非政府組織活動暫行規定》,並於2010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境外非政府組織(以下簡稱境外NGO)在雲南開展項目及活動,均需到省民政廳登記備案,否則即為非法。極少數身份可疑的國際機構開始撤出中國。
因為身份各異的原因,在華國際NGO的規模一直難以統計。僅就在民政部登記的基金會來看,資金投入可圈可點。2012年1月16日,民政部在京召開境外基金會代表機構工作座談會。會上發布消息,自《基金會管理條例》頒布實施以來,民政部依法登記的19家境外基金會代表機構,累計在中國內地實施了1714個公益項目,總投入超過40億元人民幣,其中,2011年的公益項目支出為10.5億元人民幣。
值得一提的是,無論身份如何,幾乎所有現存的在華國際NGO都傾向與政府部門合作。據北京師范大學社會學系韓俊魁在2011年的調查統計,選擇經常與政府合作的境外在華NGO比例高達74.5%,若加上偶爾合作,這一比例達到93.6%。「從合法性上看,與政府合作會讓那些沒有登記的國際NGO繞開法律合法性的質疑展開活動,獲得的行政合法性讓其獲得了較大的騰挪空間。」
「我們所有的工作都要與政府部門打交道,因為我們的工作都是在保護區內進行,一定要和當地的林業部門合作開展項目。尤其是廣州方面的項目,與野生動物走私有關,必須和國家執法部門合作。」甘敏芳表示。
D. 鄧麗君文教基金會簽約歌手都有誰
有很多都是小鄧麗君,模仿得比較像的。
E. 求助鄧麗君文教基金會上海辦事處地址
可以到鄧麗君文教基金會官網http://teresa-teng.cn/cha/index-cha.html查詢
F. 請問有參加過美國安生文教基金會的AST考試的同學嗎
AST考試不容易,比SAT難多了。
劍橋大學等一批名校,用AST考試來招中國高中生。通過AST考試者可免預科直接上大一。
哈佛、芝加哥大學等也用AST考試。
因其難道大,所以名校更喜歡AST。
SAT的難道相當與中國高一和高二上的水平
G. 文教基金會什麼意思
文化與教育等相關領域的一個基金會。
H. 中華教育文化基金會的介紹
中華教育文化基金會是20世紀20年代用美國 退還的「庚子賠償」建立起來的一個民間文教機構。基金會董事會的中方成員大都是中國 科教界的傑出人物,他們利用穩定的基金來源,投資發展中國的科教事業,加快了中國科教現代化的進程。 1924年9月18日,中華教育文化基金會在北京 外交大樓召開成立大會,推范源濂 為會長,孟祿為副會長。該會的主要任務是負責保管、分配、使用美國退還的庚子賠款。
I. 劉洰渭是台北藝術大學音樂系的教授嗎
劉岠渭LIU Jiu- Wei
音樂學習歷程
由於自幼生長在台中,對於台灣傳統音樂耳濡目染,深植於心,影響劉岠渭對於音樂藝術產生高度興趣。1964 年順利考入國立台灣藝術專科學校(現已改制為台灣藝術大學)國樂組,師事孫培章、庄本立等人,學習中國傳統音樂。1969 年自藝專畢業後,歷經四年人生的轉折與思考,遂於 1973 年下定決心負笈奧地 利,前往極負盛名的國立維也納大學深造,主修音樂學、副修西洋藝術史,師事 O. Wessely 和 W. Pass 等諸位教授。歷經十年苦修,最後終於在 1983 年取得國立維也納大學音樂學博士學位。
維也納學成返國,為教育界服務
待取得博士學位之後同一年,劉岠渭旋即獲聘國立藝術學院(現已改制為國立台北藝術大學)音樂系專任教職,返台服務,直到 2006 年退休為止,在該校連續 服務長達二十三年之久。這段期間,他還曾經在台灣師范大學音樂系和藝專音樂 科兼職任教,開設西洋音樂史、音樂美學等課程,作育桃李無數。1988 年開始, 接任藝術學院音樂系主任和研究所所長(代理一年、正式接任六年)。這七年行 政職務,正好橫跨該校「出蘆入關」──也就是 1991 年自蘆洲校舍遷入關渡新校 區的過渡時期,讓劉岠渭成為推動該校音樂系所業務極重要的核心人物之一。除了學校教職外,亦曾於樂界發揮影響力,曾任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音樂委員、國立中正文化中心音樂評議委員等職務。
深耕台灣的古典音樂傳教士
劉岠渭學成返台之後,一方面投身大學音樂專業教育行列,開設並講授音樂系核心課程,提供音樂系所學生在音樂藝術上的全新視野與歷史觀,另一方面亦同時 致力於西方古典音樂藝術的推廣和社會教育工作,成為台灣取得歐陸地區音樂學 博士學位之後積極投入擔任音樂專題講座主講者的第一人。他以愛樂者的角度切 入,融入音樂史學者廣博的視野高度和專業觀點,加上他獨樹一格既流利又親切 的表達方式,打造一場又一場深入淺出的愛樂欣賞講座,分享內容兼具深度與廣度,帶領全體聆賞人士理解思考古典音樂藝術精髓,深深吸引各界愛樂人士喜愛 與支持。多年來,他的演講足跡遍及台灣主要的文化廳院與機構,其中包含洪建全教育文化基金會、台北市立社會教育館(現名為城市舞台)、天主教耕莘文教 院、台安醫院、中正文化中心、國父紀念館及中國(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人民 大學、北科大、上海交通大學)等地,以「音樂講座」或「藝術欣賞」為主題的 講座,經常座無虛席,迄今早已累積到大約三千場次,目前可說是台灣最著名也 最活躍的音樂藝術推廣者之一。
成立樂賞基金會
2003 年春,劉岠渭在某一場例行演講結束後,其中一位坐在台下的愛樂者特別 到後台致意,並且語帶感觸地表示,這麼動人的音樂演講,為何沒有機會在年輕 時聽到?於是他表達自己願意出錢出力成立音樂教育基金會推動古典音樂欣賞 教育,讓它不再是少數人的專利。這位愛樂人士就是企業家游昭明先生。於是, 2004 年 6 月,劉岠渭和這一群以企業家為首的民間愛樂人士,共同合作成立 「POCO A POCO 財團法人樂賞音樂教育基金會」迄今,並擔任音樂總監。劉岠渭與該基金會都以「提升全民音樂素養,進而使藝術唯美的普世價值長駐人心,成為創造優質文化的堅實後盾」為宗旨,持續舉辦音樂欣賞講座並發行 DVD,讓大眾得以一步一步輕松地踏入古典音樂殿堂,這正是基金會以義大利音樂術語 "poco-a-poco"(漸漸地)命名的精神所在。劉岠渭在 2006 年國立台北藝術大學 退休之後,更是全心投入,積極推廣西洋古典音樂與藝術欣賞。自 2011 年 11 月 起,劉岠渭與樂賞開始延伸觸角,在中國展開每年二期的音樂講座,至今已在重要沿海城市如北京、上海、廣州等受邀講座數十場。邀約對象包括北京大學、人 民大學、清華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校園講座以及中國企業團體的邀約講座,對 於台灣與華人世界的音樂藝術與美感教育建樹卓著。
J. 台灣鄧麗君文教基金會的介紹
台灣鄧麗君文教基金會成立於1995年10月14日,由中華電視台、PolyGram(寶麗金)唱片公司及TAURUS(日本金牛宮)唱片公司共同捐助設立。鄧麗君小姐於1995年5月8日在泰國清邁因氣喘猝逝,鄧小姐生前演唱事業遍及海內外華人和日本等地,甜美的歌聲溫暖了無數僑胞的心,對於海內外華人的救助更是不落人後,她的人、她的歌聲以深烙所有華人的心中,基金會將秉持鄧小姐生前的遺願為社會奉獻一分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