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基金管理 > 牛根生基金會設計

牛根生基金會設計

發布時間:2021-03-27 15:01:40

㈠ 牛根生的「蒙牛速度」 從管理學的內涵「決策、計劃、組織、領導、協調、控制、與創新」六個視角分析

,定位模式:聚焦,聚焦,再聚焦
同樣的光通量,凹透鏡無所作為,凸透鏡點燃熊熊大火。為什麼?學問只在散與聚。
蒙牛的產業定位具有聚焦性,「聚精會神搞牛奶,一心一意做雪糕」;產品策略具有聚焦性,「優生優育」,生下虎一個,勝過鼠一窩;傳播策略也具有聚焦性,一年之中重點抓住一兩個閃光點將其做深、做透、做強……
2,作業模式:目標倒推
正向推進是「從有做有」,目標倒推是「從無做有」——從目標出發,反向推演,倒推資源配置,倒推時間分配,鏈接戰略戰術,鏈接方法手段;
蒙牛一創立就確定了建設「百年蒙牛」的奮斗目標,並將一切決策都放置到百年大業的坐標系中去考量,這樣就能有效地避免短期行為,做到為「歷史負責」。
在具體經營活動中,具有高計劃性,只修改手段,不修改目標。
蒙牛基本目標有兩個:一是把蒙牛發展成為世界乳業冠軍,二是把內蒙古建設成為「世界乳業中心」。目前,在液態奶這一單項上,蒙牛已成為世界冠軍。
3,激勵模式:財散人聚
財聚人散,財散人聚。歷年來,牛根生80%的年薪都給了員工;不僅如此,整個蒙牛管理層就是一個「散財團隊」,總裁楊文俊2006年把50%的年薪分給了部下,首席財務官姚同山、董事會秘書雷永勝都把自己1/5的股份給了手下人,高管人員還拿出3000多萬元為員工住宅區進行城市化建設……
4,文化模式:與自己較勁+經營人心
「與自己較勁」就是立足於發展自己,而不是遏制別人;遇到問題,從反求諸己、自我改變做起。當你無數次地「與自己較勁」後,回頭再看,「大數定律」的效能就顯現出來了:你通過改變自己而改變了世界!
人是最大的生產力。經營企業就是「經營人心」:「抓眼球」、「揪耳朵」,都不如「暖人心」。蒙牛有「四個98%法則」:「品牌的98%是文化,經營的98%是人性,資源的98%是整合,矛盾的98%是誤會」。
5,合作模式:同心圓效應
蒙牛的創業綱領中有五句話「股東投資求回報,銀行注入圖利息,員工參與為收入,合作夥伴需賺錢,父老鄉親盼稅收」,同時,隱含一個先決條件:追求消費者價值最大化。通過同贏、共生,與產業鏈上的所有成員都結成了命運共同體。
6,市場模式:一線插旗,二線飄紅
蒙牛首先佔領的是北京市場、深圳市場、上海市場、香港市場,然後才向二、三線市場推進。開會有「意見領袖」,消費有「市場領袖」,權威的力量是巨大的,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當你在一線城市成為第一品牌的時候,在二線城市、三線城市也會成為第一品牌。這就是品牌的「梯度推移」。
因此,集中優勢兵力首先在高端市場樹立品牌可取事半功倍之效。
7,品牌模式:品質+品位+品行
品質、品位、品行是品牌的「三大支柱」。品質決定品牌。品質是「第一性」的,品牌是「第二性」的。沒有質量,一切都是負數!這在蒙牛凝成一句話:產品質量的好壞等於人格品行的好壞。品位決定著品牌在消費者心智資源中的佔位。品牌源自品行,人的素質就像一座冰山,智力只是露出水面的部分,決定最終成敗的是水下的部分,那就是品行。
品牌傳播是需要載體的,載體易碎品牌就易碎,載體結實品牌就結實。蒙牛所選的品牌載體一般都是「鑽石」級的,如航天員專用牛奶,運動員專用牛奶等。
8,速度模式:飛船定律
宇宙飛船一旦發射出去,就只有兩種命運:一種是擺不脫地心引力,半途掉下來;一種是掙脫地心引力,飛出去。沒有「第三種狀態」。掉下來,還是飛出去,取決於是否達到或超過「環繞速度」。
企業發展也是這樣,猶如一枚陀螺,沒有一定的速度,旋轉不起來;大發展小問題,小發展大問題,不發展盡問題。「蒙牛速度」,也是一種典型的成長模式。
9,機構模式:「三權分設」
蒙牛已經形成了董事長、總裁、黨委書記「三權分設,彼此制衡;三權合力,相互推進」的組織架構。
在民營企業建立黨委,蒙牛屬於「第一個吃螃蠏」的企業,當初還遇到過一定的障礙。國有企業本身就是國家的,員工中不容易滋生對立情緒;而民營企業不是國家的,所有者、經營者、勞動者都不代表國家,所以,調停他們之間的利益,就需要一個公正的「第四方」——黨組織。只有黨,才能站在所有「利益圈子」之外,按「三個代表」的原則和宗旨,處理好各種各樣的問題和矛盾。也就是說,民營企業黨組織的特點是「管三頭」:上管所有者,中管經營者,下管勞動者。它是溝通的橋梁,矛盾的調停者,正義的代言人。
10,整合模式:三力法則
世界上的競爭,從古到今,無非是三種資源的競爭,一是體力競爭,二是財力競爭,三是腦力競爭。蠻野社會,體力可以統御財力和智力;資本社會,財力可以僱用體力和智力;信息社會,智力可以整合財力和體力。
蒙牛用自己的「智力」,整合了國內、國際各數十億元資產。
11,選才模式:三合論+舉賢避親
所謂人才,就是合適時間合適地點的合適人選,即最適合崗位的人員。離開崗位談人才,就像離開矛談盾,離開船談帆,離開腳談鞋,並無實在意義。但有一個「例外原則」:高層領導的直系親屬不允許進企業工作,舉賢避親。
12,旗艦模式:「參觀也是生產力」
通常,人們建工廠便是單純地建工廠,建牧場便是單純地建牧場……而蒙牛卻把有形資產建設與無形資產建設緊密地結合到了一起:建的是「全球樣板工廠」、「國際示範牧場」,讓其成為中國乳業的「旗艦」——這樣,在獲得有形資產的同時,也獲得了巨大的無形資產,一箭雙雕。
由於這一「旗艦模式」,使得蒙牛成為首批國家級工業旅遊示範點。任何一個人,只要拿上身份證,就可以到工業園區參觀,透過玻璃窗,整個生產線盡收眼底。日久天長,蒙牛人形成一個習慣:來了客戶,先不談業務,參觀完再說……等參觀完了,客戶的心也被「征服」了。
13,創新模式:新拿來主義+軟體革命
創新有絕對創新,也有相對創新。日本、亞洲四小龍都是在「引入技術」的基礎上實現經濟騰飛的,這樣做具有低成本、高速度的效能。因此,放眼全球,「先挑選,後拿來」,成為蒙牛推行的「新拿來主義」。
國家的崛起,戰爭年代靠軍隊,和平年代靠商隊。中華民族要想後來居上,歸根到底必須發動「軟體革命」。蒙牛開發出了一系列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其中的特侖蘇更是獲得世界乳業的最高獎項「產品創新獎」,成為百年來亞洲地區惟一獲獎的乳製品企業。「老牛專項基金」則是我們在產權制度方面進行的創新設計:股份所有權歸「老牛專項基金」(牛根生的家人、家族不能繼承),表決權歸現任或繼任蒙牛董事長,收益權歸「老牛專項基金」管理委員會,這既不同於所有權與經營權合一的傳統制度,也不同於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的現代制度,而是開辟了股權設置上的「第三種制度」——所有權、表決權、收益權「三權分設」的創新模式。
14,擴張模式:「分胃不分體」
蒙牛設在各地的生產型事業部,它只負責生產不負責銷售,連質量監督都是由總部統管的,這樣,實際上它只相當於生產車間,而不是完整意義上的「全能子公司」。這種擴張上的「生產車間」的衍生模式,讓我們的高速復製得以成功,短短8年就建起幾十個分廠,卻幾乎沒有風險;如果採取「全能子公司」衍生模式,風險就大得多,單就人才准備來說,培養50個「總經理」與培養50個「車間主任」,那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到目前為止,全是自建,未作購並。
15,分配模式:讓「為自己干」控股
怎樣才能使員工更快樂?蒙牛的原則是,要讓「為自己干」控股,也就是讓員工51%給自己干,其餘的給別人干、單位干、國家干、人民干。一個企業有沒有競爭力,關鍵取決於員工;員工有沒有競爭力,工資水平是核心要素之一,這是「原始的核動力」。
16,責任模式:大勝靠德
「小勝憑智,大勝靠德」,這個「德」滲透在方方面面。蒙牛產業鏈上聯系著數億消費者、千萬股民、200多萬奶農、數十萬銷售隊伍、3萬員工,被譽為西部大開發以來「中國最大的造飯碗企業」;蒙牛積極參與航天事業、體育事業、公益事業,僅向500所學校免費贈奶一項總投入就超億元;牛根生和妻子、兒子、女兒捐出了全家人在蒙牛所持的全部股份,創立了「面向三農事業、面向教育事業、面向醫療事業」的「老牛專項基金」,2007年初市值已突破30億元(目前更高)……只要事關國家、民族大業的事情,蒙牛都積極支持;我們堅信,只有企業關心老百姓的事,老百姓才會關心企業的事。

㈡ 老牛專項基金的制度設計

「老牛專項基金」採取一種全新的制度設計:股份所有權歸「老牛專項基金」(牛根生的家人、家族不能繼承),表決權歸現任或繼任蒙牛董事長,收益權歸「老牛專項基金」管理委員會,這既不同於所有權與經營權合一的傳統制度,也不同於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的現代制度,而是開辟了股權設置上的「第三種制度」——所有權、表決權、收益權「三權分設」的創新模式。
「老牛專項基金」管理委員會為基金的決策機構。其成員由社會賢達人士、政府官員、企業界人士組成。其決策模式採取民主表決制,管理委員會各成員既擁有平等的提案權,又對來自於社會各界或其他委員的各類提案擁有平等的審議權、表決權。

㈢ 牛根生如何成功

牛根生生平 :[與其他人相比,牛根生是幸運的,但又是不幸的。牛根生是個苦孩子。出生不久,因為家窮,父母便以50元的價格,把他賣給了一個牛姓人家。牛姓父親的職業是養牛。從此,他便與牛結下了不解之緣。父子兩代人合起來,從事乳業整整65年。在這個家裡,參加過抗美援朝的父親,給了他榮耀;當過國民黨高官姨太太的母親,給了他教育;而曾經挨餓、受凍的艱苦生活則給了他磨煉。他性格中的種種特質,諸如剛強、堅毅、獨立、洞察入微、逆向思維、離經叛道、打破規則、不屈不撓、敢於冒險等等,無不與這種成長環境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1978年,20歲的牛根生來到內蒙古最大的乳品公司伊利,從一名洗瓶工一直做到二把手。1999年,事業蒸蒸日上的他遭到董事會免職。41歲牛根生迎來了人生的「困惑之年」。經過激烈思想斗爭後,牛根生決定重操舊業。回憶創業的艱難,牛根生不無感慨。當時蒙牛面臨的是「三無狀態」:一無奶源,二無工廠,三無市場。他創造性地提出了「先建市場,後建工廠」的戰略。在此期間,他的團隊盤活7.8億元資產,使自治區內外的8個奶企走出瀕臨破產的窘境,同時也使一大批員工擺脫了下崗失業的命運。

創出品牌後,其經營戰略又由虛轉實,建起「全球樣板工廠」,奉行「產品質量的好壞就是人格品行的好壞」的質量理念,創造性地在牛奶生產上採取了「一凈一稠」兩項舉措(一凈:在中國首創「奶車桑拿浴車間」;一稠:在100%純奶的基礎上又去除一定比例的水分),成為中國乳界惟一一個年年保持「三位數」增長的企業,從1999年到2003年短短5年時間里,蒙牛主營業務收入在全國乳製品企業中的排名由第1116位攀升至第2位。2004年,日收奶量4500多噸,年收奶量150萬噸,2004年發放奶款30多億元。

在企業經營方面,牛根生信奉的理念是「小勝憑智,大勝靠德」。他解釋說:「股東投資求回報,銀行注入圖利息,員工參與為收入,合作夥伴需賺錢,父老鄉親盼稅收。只有消費者、股東、銀行、員工、社會、合作夥伴六者的『均衡收益』,才是真正意義的『可持續收益』;只有與最大多數人民大眾命運關聯的事業,才是真正『可持續的事業』。」

6年間,蒙牛讓西部不少縣市的奶牛頭數增加了10倍。這片土地上傳誦著這樣的民謠:「一家一戶一頭牛,老婆孩子熱炕頭;一家一戶兩頭牛,生活吃穿不用愁;一家一戶三頭牛,三年五年蓋洋樓;一家一戶一群牛,比蒙牛的老牛還要牛!」 ]

這是一戶在外人看來非常殷實的家庭。男主人令人尊敬並有著「億萬富翁」的名號,他是一家在香港上市的公司的董事長,這幾年鴻運不斷,1999年開始創業,現在他創立的「蒙牛」品牌全國知名,一年有著數十億的銷售收入,男主人也隨之聲名遠播,他曾經跟隨國家領導人參加過APEC會議,在內蒙當地無人不曉。女主人多年前就離職在家,打理家務,相夫教子。有兩個孩子,兒子在英國讀書,女兒在北京上大學。

這家人住在呼和浩特市郊區和林縣的一個小區里,房子是棟1000多平方米的別墅,很氣派。打開別墅的大門,男主人牛根生正坐在一樓會客室里。如往常一樣,他說話聲音洪亮,並伴有豐富的肢體語言,臉上掛著人們熟悉的笑容。

自從2004年年底牛根生宣布了把自己的全部股份捐獻出來,成立老牛基金會之後,在這棟房子里,先後有好幾批來自全國的記者來探訪,人們試圖找到答案:別墅的主人為什麼要做出這種「前無古人」的舉動。

謠言

也許正應驗了那句老話,樹大招風。2004年年底,就在牛根生緊鑼密鼓地操辦著老牛基金會的時候,民間卻傳出了關於牛根生的種種傳言。一則是關於牛根生得了癌症,2005年1月21日晚,在從機場到呼和浩特市區的路上,計程車司機語氣非常肯定地告訴記者,「牛根生到了癌症晚期。」這個傳聞記者在北京也有耳聞,有人甚至把牛根生得癌症的傳言和老牛基金會聯系起來,揣測他捐贈是為了安排自己的「身後事」。

「癌症了?晚期了?這些都是謠言。你看我不是好好的嗎?(大笑)做富人不好,人們希望聽到富人的消息不是得了癌症就是進了監獄,這是中國社會的傳統,人們習慣戴著仇富的有色眼鏡。不過,換個角度想一想,我也很『感謝』那些人,我覺得這是社會對我最大的關心和承認,假如人家給我編造了偷稅漏稅或者作風有問題,下次跟人一見面,人家嘴裡不問心裡也在犯嘀咕,這傢伙還在偷稅漏稅嗎?還在玩女人嗎?但健康問題不一樣,大家一看你沒事就沒人犯嘀咕了。」47歲的牛根生看起來氣色紅潤,身體也不錯。就在這個采訪結束後,應攝影師的要求,牛根生和記者在別墅的活動室里打了一會兒檯球和乒乓球,並隨後在小區里的溜冰場溜了一會兒冰。

而關於牛根生的另一則傳言是鄭俊懷出事是因為海外投行逼著牛根生進行行業整合,伊利為了迎戰蒙牛被迫加緊MBO的步伐,當家人鄭俊懷甚至不惜挪用巨額公款。

自從六年前從伊利出來創辦了蒙牛之後,不管牛根生願不願意,他總是被做為話題的另一個主角出現在伊利和蒙牛兩者間的語境里。

「說蒙牛上市後攜巨資要和伊利走到一起,這是把2000年的話拿到這個時候說,是一個誤導;說老鄭出事是因為摩根斯坦利投資蒙牛,要業績,逼得老鄭沒有辦法,這也是一個誤導。老鄭做MBO的時間網上寫的是2000年、2001年,而摩根斯坦利第一次和我們見面的時間是2002年9月份,那時候摩根和伊利還不知道誰要做什麼事呢。」媒體關於這件事情的報道出來後,蒙牛很快做出了回應。

「我跟他相處了16年,我覺得他干不出這種事情。他免了我的職務,我離開伊利的時候,他很動情,掉著眼淚對我說『你出去辦企業我不擔心你的能力,但你比我小八歲,年輕氣盛,性格外露,我就怕你違規。』現在我出來以後,老是想著大哥的話,他告誡過我,我不相信他會做那樣的事情。」在提到伊利和鄭俊懷的時候,牛根生言語顯得格外謹慎,「至於我離開伊利六年的時間在伊利發生了什麼事,我不清楚。」牛根生補充說。

在牛根生別墅2樓的一個房間里,還擺放著他從伊利帶回來的一套茶具。顯然,無言的茶具隱喻著主人的某種情緒。

散財

2003年聖誕節,牛根生正在和一幹人等討論蒙牛上市的事情,會後他突然把律師叫到一邊,告訴律師自己要把蒙牛的股份捐獻出來,原則是「不能繼承,下代人不能享用」,讓律師去做一個方案出來。律師聽後非常激動,說「這哪能,怎麼能做這種事情?是在開玩笑吧。」出於可以理解的原因,牛根生的妻子申淑香知道這個消息後,也和律師一樣感到不可理解:「當時挺震驚的。以前窮,什麼也沒有,好不容易到現在了,卻什麼都不給孩子留,全捐出來了。」這個消息也很快在牛根生的周圍擴散開來,兒女、同事、親友、政府官員……

「我有一個特點,過去我做出什麼決定,雖然大家當時不理解,但後來證明是正確的;另外,你看毛澤東、周恩來、鄧小平這些偉大的人物,都是支配過幾萬億、幾十萬億財富的,但是這些人死的時候一分錢也沒拿走,所謂生帶不來死帶不走,這我看得很清楚,從無到有,再從有到無,任何人都少不了這一步。」牛根生向那些不理解自己動機的人解釋自己所作所為的原因。

最不好做的是家人的工作,一般人在情理上都一下子難以接受。牛根生跟妻子講,當初兩個人結婚的時候一無所有,後來創業的資金是賣了兩個人的伊利股票,加上存款共一百七八十萬,這些年吃的、用的和各種收入,早就把那些資金「賺」回來了。牛根生的妻子十幾年前就在家打理家務,性格上屬於那種夫唱婦隨的女人,知道丈夫「愛企業如命,就隨了他」。夫妻倆商量覺得不能留給子女太多財富,那會「壞了他們」,「我活著的時候他們的生活不會有太大的問題,我離開了人世,他生活有問題了,是他自己的事情」,最終家人都同意放棄股份的繼承,一家人分別在法律文書上簽了字,同意捐獻出牛根生持有的全部蒙牛股份。

老牛基金會具體操作分為兩步:第一步,在牛根生有生之年,股權分紅的51%放入基金會,49%留作家庭生活所需,至於他在蒙牛持有的全部股份不到10%股份的話語權,誰接任董事長,表決權就轉交給誰;第二步,在自己天年之後,股份全部捐給「老牛基金會」,家人只可領取不低於北京、上海、廣州三地平均工資的月生活費。

2004年12月,老牛基金會在呼和浩特注冊。成員除牛根生之外,還有政府官員、蒙牛中層領導等共60多人,在三年之內,其他機構和個人只能向基金會提供最多1元人民幣的資金。目前主要資金是牛根生2003年股紅的51%,大概有300多萬元人民幣。

對於牛根生這種「驚世駭俗」的散財行為,人們試圖從他以前的行為中找到答案,這其中流傳比較廣的故事是這樣的:在伊利任職期間,公司給他錢讓他買一部好車,但他卻買了五輛,讓部下一人一輛;他還多次把自己的年薪分給部下,他曾將自己的108萬元年薪分給了大家,而自己在蒙牛的分紅也大部分用作獎勵員工和經銷商;2002年初,蒙牛很多上層領導都坐上了「賓士」車,而牛根生卻只坐「奧迪」。地方政府以貢獻突出的名義獎他一輛100多萬元的「凌志」車,他馬上轉手送給了副董事長……

牛根生也願意經常提到自己的這些散財故事,他說自己堅守「財散人聚,財聚人散」的哲學,「捨得,捨得,舍了就有得。如果你有一個億放在家裡,遲早會被人偷,但如果放在朋友家裡,一人一塊錢,根本丟不了。」1999年從伊利出來創業時,在一無奶源二無工廠三無市場的情況下,「沒有過去的散財,也不可能在那麼短的時間里聚集到三四百名有15年以上經驗的乳業專門人才,取得現在的成績。」牛根生據此來印證自己散財的善報。

「共產理想」

中國經濟這些年的快速發展,成就了很多人,牛根生就是其中的一個傳奇。苦孩子牛根生小時候因為家裡窮被賣到了一戶牛姓人家,當2004年6月蒙牛乳業在香港上市的時候,牛根生身價1.35億美元,《福布斯》中國富豪排行榜里把他排在第107位。不過,牛根生說那是「紙上財富」,因為股票目前並不能套現,而且股價也隨時在變化中。

牛根生目前的收入除了每年五六十萬的年薪外,還有四五百萬的分紅,不過,分紅的51%從此以後要捐入基金會了。牛根生一家現在住的這棟別墅是貸款買的,實際上也是作為摩根等股東的會所,平時牛根生一家人住在這里,召開股東大會的時候,這里就成了客房。這棟別墅基本上是開放的,會客、高層開會、辦公都在這里,牛的秘書也經常在這里辦公。

這位「億萬富翁」對自己生活的要求很低,牛根生吃飯很簡單,常常是面條、饅頭湊合了事,最近晚上常和副董事長打打乒乓球,早上起來則在小區內的河裡滑一會兒冰。

牛根生生活的種種細節似乎向外人表明,這是一個對物質要求不高的人。不過,在中國當個富人並不輕松,即使牛根生這般,也飽受「仇富」輿論的壓力。除此之外,就像大多數名聲在外的富人一樣,牛根生也有財富安全的壓力。

「我既做過窮人,也當過六個月的紙上富翁,我感覺還不如回到窮人。這兩天我發現老婆孩子都比以前快樂,同學交往也真實了,朋友之間跟他們交往也真實了。以前老感覺和別人的交往都是虛假的。家庭成員再也不用承擔紙上富翁的壓力了,如果有人綁架,知道現在我沒有錢,也就沒有綁架的價值了。」牛根生坦言無錢一身輕的快樂。

但散財不僅僅是為此,老牛基金會其實寄託著牛根生更大的夢想。他說自己的捐贈是一種「共產主義」,「共產是我的理想,跟大家分享成績、成果和收益的時候是最快樂的。這樣可以讓企業活得更長,一百年後大家還能想起我老牛——蒙牛的創始人。我希望蒙牛能活得長一些,以後我兒子的孫子,人家會說這是蒙牛創始人的第幾代,要是趕上有一個混蛋兒子,他把錢花完了,輪不到孫子就沒有了,這就沒什麼價值了。」牛根生的設計是,把老牛基金會所積累的基金用於獎勵對蒙牛發展有貢獻的人員,同時也作為未來董事長的一個支配權,牛根生希望基金會能成為蒙牛成為百年老店的一個助力劑。在牛根生百年之後,老牛基金會將自動更名為牛根生基金會。

出於社會輿論、財富安全和企業的長久之道等諸因素考慮,牛根生做出了「共產」的安排——這其中隱藏著一個商人的近憂遠慮。

這情形讓人想起180多年前的一個英國人羅伯特·歐文,他當時的身份和牛根生一樣,是一家2000多人的大紗廠的股東兼總經理。歐文企圖發現一種方法,既有利於工人又有利於企業主,他採取了縮短工時、提高工資、改善住宿條件等辦法,果然有效,工人的福利改善了,股東也獲得了更高的回報。當然,歐文的理想並不在一個企業身上,他夢想著建立一種新的社會制度。1825年,歐文在美國印第安納州新哈姆尼買下三萬英畝土地,建設起「共產主義公社」。接著他又在紐約州、俄亥俄州和印第安納州其他地方,建立了十八個公社。但三年後,羅伯特·歐文的共產理想徹底破滅了。

和歐文一樣的是,牛根生也為員工修建了漂亮的小區,員工的待遇和股東的回報都有了很大的改善。和歐文不一樣的是,牛根生「共產」的目的並不是想改造一個社會,只是希望建立一種能使自己的名字和一個品牌不朽的制度。

㈣ 「全球捐股第一人」,牛根生為何會有這樣一個稱號

牛根生,蒙牛品牌創立人,他一生不單在中國乳製品有了極大成就,還熱衷於慈善事業的建設,並創立了老牛基金會,讓自己的奮鬥成果惠及更多人。

很多人都說,一個成功的人一定是一個有愛心的人,牛根生也是如此,他不僅為國人打造了放心奶蒙牛品牌,還熱衷公益事業幫助很多人。

㈤ 7月份男情人有困了,我幫助他,把我錢借給他了,請問他會還我錢嗎

牛根生生平 :[與其他人相比,牛根生是幸運的,但又是不幸的。牛根生是個苦孩子。出生不久,因為家窮,父母便以50元的價格,把他給了一個牛姓人家。牛姓父親的職業是養牛。從此,他便與牛結下了不解之緣。父子兩代人合起來,從事乳業整整65年。在這個家裡,參加過抗美援朝的父親,給了他榮耀;當過姨太太的母親,給了他教育;而曾經挨餓、受凍的艱苦生活則給了他磨煉。他性格中的種種特質,諸如剛強、堅毅、、洞察入微、逆向思維、離經叛道、打破規則、不屈不撓、敢於冒險等等,無不與這種成長環境有著千絲萬縷的。

1978年,20歲的牛根生來到內蒙古最大的乳品伊利,從一名洗瓶工一直做到二把手。1999年,事業蒸蒸日上的他遭到董事會免職。41歲牛根生迎來了人生的「困惑之年」。經過激烈思想斗爭後,牛根生決定重操舊業。回憶創業的艱難,牛根生不無感慨。當時蒙牛面臨的是「三無狀態」:一無奶源,二無工廠,三無場。他創造性地提出了「先建場,後建工廠」的戰略。在此期間,他的團隊盤活7.8億元資產,使自治區內外的8個奶企走出瀕臨破產的窘境,同時也使一大批員工擺脫了下崗失業的命運。

創出品牌後,其經營戰略又由虛轉實,建起「全球樣板工廠」,奉行「產品質量的好壞就是人格品行的好壞」的質量理念,創造性地在牛奶生產上採取了「一凈一稠」兩項舉措(一凈:在中國首創「奶車桑拿浴車間」;一稠:在100%純奶的基礎上又去除一定比例的水分),成為中國乳界惟一一個年年保持「三位數」增長的企業,從1999年到2003年短短5年時間里,蒙牛主營業務收入在全國乳製品企業中的排名由第1116位攀升至第2位。2004年,日收奶量4500多,年收奶量150萬,2004年發放奶款30多億元。

在企業經營方面,牛根生信奉的理念是「小勝憑智,大勝靠德」。他解釋說:「股東投資求回報,銀行注入圖利息,員工參與為收入,合作夥伴需賺錢,父老鄉親盼稅收。只有消費者、股東、銀行、員工、社會、合作夥伴六者的『均衡收益』,才是真正意義的『可持續收益』;只有與最大多數大眾命運關聯的事業,才是真正『可持續的事業』。」

6年間,蒙牛讓西部不少縣的奶牛頭數增加了10倍。這片土地上傳誦著這樣的民謠:「一家一戶一頭牛,老婆孩子熱炕頭;一家一戶兩頭牛,生活吃穿不用愁;一家一戶三頭牛,三年五年蓋洋樓;一家一戶一群牛,比蒙牛的老牛還要牛!」 ]

這是一戶在外人看來非常殷實的家庭。男主人令人尊敬並有著「億萬富翁」的名,他是一家在香港上的的董事長,這幾年鴻運不斷,1999年開始創業,現在他創立的「蒙牛」品牌全國知名,一年有著數十億的收入,男主人也隨之聲名遠播,他曾經跟隨國家領導人參加過APEC會議,在內蒙當地無人不曉。女主人多年前就離職在家,打理家務,相夫教子。有兩個孩子,兒子在英國讀書,女兒在上大學。

這家人住在呼和浩特郊區和林縣的一個小區里,子是棟1000多平方米的,很氣派。打開的大門,男主人牛根生正坐在一樓會客室里。如往常一樣,他說話聲音洪亮,並伴有豐富的肢體語言,臉上掛著人們熟悉的笑容。

自從2004年年底牛根生宣布了把自己的全部股份捐獻出來,成立老牛基金會之後,在這棟子里,先後有好幾批來自全國的記者來探訪,人們試圖找到答案:的主人為什麼要做出這種「前無古人」的舉動。

謠言

也許正應驗了那句老話,樹大招風。2004年年底,就在牛根生緊鑼密鼓地操辦著老牛基金會的時候,民間卻傳出了關於牛根生的種種傳言。一則是關於牛根生得了癌症,2005年1月21日晚,在從機場到呼和浩特區的路上,計程車司機語氣非常肯定地告訴記者,「牛根生到了癌症晚期。」這個傳聞記者在也有耳聞,有人甚至把牛根生得癌症的傳言和老牛基金會起來,揣測他捐贈是為了安排自己的「身後事」。

「癌症了?晚期了?這些都是謠言。你看我不是好好的嗎?(大笑)做富人不好,人們希望聽到富人的消息不是得了癌症就是進了監獄,這是中國社會的傳統,人們習慣戴著仇富的有色眼鏡。不過,換個角度想一想,我也很『感謝』那些人,我覺得這是社會對我最大的關心和承認,假如人家給我編造了偷稅漏稅或者作風有問題,下次跟人一見面,人家嘴裡不問心裡也在犯嘀咕,這傢伙還在偷稅漏稅嗎?還在玩女人嗎?但健康問題不一樣,大家一看你沒事就沒人犯嘀咕了。」47歲的牛根生看起來氣色紅潤,身體也不錯。就在這個采訪結束後,應攝影師的要求,牛根生和記者在的活動室里打了一會兒檯球和乒乓球,並隨後在小區里的溜冰場溜了一會兒冰。

而關於牛根生的另一則傳言是鄭俊懷出事是因為海外投行逼著牛根生進行行業整合,伊利為了迎戰蒙牛被迫加緊MBO的步伐,當家人鄭俊懷甚至不惜挪用巨額公款。

自從六年前從伊利出來創辦了蒙牛之後,不管牛根生願不願意,他總是被做為話題的另一個主角出現在伊利和蒙牛兩者間的語境里。

「說蒙牛上後攜巨資要和伊利走到一起,這是把2000年的話拿到這個時候說,是一個誤導;說老鄭出事是因為摩根斯坦利投資蒙牛,要業績,逼得老鄭沒有辦法,這也是一個誤導。老鄭做MBO的時間網上寫的是2000年、2001年,而摩根斯坦利第一次和我們見面的時間是2002年9月份,那時候摩根和伊利還不知道誰要做什麼事呢。」媒體關於這件事情的報道出來後,蒙牛很快做出了回應。

「我跟他相處了16年,我覺得他干不出這種事情。他免了我的職務,我離開伊利的時候,他很動情,掉著眼淚對我說『你出去辦企業我不擔心你的能力,但你比我小八歲,年輕氣盛,性格外露,我就怕你違規。』現在我出來以後,老是想著大哥的話,他告誡過我,我不相信他會做那樣的事情。」在提到伊利和鄭俊懷的時候,牛根生言語顯得格外謹慎,「至於我離開伊利六年的時間在伊利發生了什麼事,我不清楚。」牛根生補充說。

在牛根生2樓的一個間里,還擺放著他從伊利帶回來的一套茶具。顯然,無言的茶具隱喻著主人的某種情緒。

散財

2003年聖誕節,牛根生正在和一幹人等討論蒙牛上的事情,會後他突然把律師叫到一邊,告訴律師自己要把蒙牛的股份捐獻出來,原則是「不能繼承,下代人不能享用」,讓律師去做一個方案出來。律師聽後非常激動,說「這哪能,怎麼能做這種事情?是在開玩笑吧。」出於可以理解的原因,牛根生的妻子申淑香知道這個消息後,也和律師一樣感到不可理解:「當時挺震驚的。以前窮,什麼也沒有,好不容易到現在了,卻什麼都不給孩子留,全捐出來了。」這個消息也很快在牛根生的周圍擴散開來,兒女、同事、親友、官員……

「我有一個特點,過去我做出什麼決定,雖然大家當時不理解,但後來證明是正確的;另外,你看、周恩來、這些偉大的人物,都是支配過幾萬億、幾十萬億財富的,但是這些人死的時候一分錢也沒拿走,所謂生帶不來死帶不走,這我看得很清楚,從無到有,再從有到無,任何人都少不了這一步。」牛根生向那些不理解自己動機的人解釋自己所作所為的原因。

最不好做的是家人的工作,一般人在情理上都一下子難以接受。牛根生跟妻子講,當初兩個人結婚的時候一無所有,後來創業的資金是了兩個人的伊利股票,加上存款共一百七八十萬,這些年吃的、用的和各種收入,早就把那些資金「賺」回來了。牛根生的妻子十幾年前就在家打理家務,性格上屬於那種夫唱婦隨的女人,知道丈夫「愛企業如命,就隨了他」。夫妻倆商量覺得不能留給子女太多財富,那會「壞了他們」,「我活著的時候他們的生活不會有太大的問題,我離開了人世,他生活有問題了,是他自己的事情」,最終家人都同意放棄股份的繼承,一家人分別在法律文書上簽了字,同意捐獻出牛根生持有的全部蒙牛股份。

老牛基金會具體操作分為兩步:第一步,在牛根生有生之年,股權分紅的51%放入基金會,49%留作家庭生活所需,至於他在蒙牛持有的全部股份不到10%股份的話語權,誰接任董事長,表決權就轉交給誰;第二步,在自己天年之後,股份全部捐給「老牛基金會」,家人只可不低於、上海、廣州三地平均工資的月生活費。

2004年12月,老牛基金會在呼和浩特注冊。成員除牛根生之外,還有官員、蒙牛中層領導等共60多人,在三年之內,其他機構和個人只能向基金會提供最多1元幣的資金。目前主要資金是牛根生2003年股紅的51%,大概有300多萬元幣。

對於牛根生這種「驚世駭俗」的散財行為,人們試圖從他以前的行為中找到答案,這其中流傳比較廣的故事是這樣的:在伊利任職期間,給他錢讓他一部好車,但他卻了五輛,讓部下一人一輛;他還多次把自己的年薪分給部下,他曾將自己的108萬元年薪分給了大家,而自己在蒙牛的分紅也大部分用作獎勵員工和經銷商;2002年初,蒙牛很多上層領導都坐上了「賓士」車,而牛根生卻只坐「奧迪」。地方以貢獻突出的名義獎他一輛100多萬元的「凌志」車,他馬上轉手送給了副董事長……

牛根生也願意經常提到自己的這些散財故事,他說自己堅守「財散人聚,財聚人散」的哲學,「捨得,捨得,舍了就有得。如果你有一個億放在家裡,遲早會被人偷,但如果放在朋友家裡,一人一塊錢,根本丟不了。」1999年從伊利出來創業時,在一無奶源二無工廠三無場的情況下,「沒有過去的散財,也不可能在那麼短的時間里聚集到三四百名有15年以上經驗的乳業專門人才,取得現在的成績。」牛根生據此來印證自己散財的善報。

「理想」

中國經濟這些年的快速發展,成就了很多人,牛根生就是其中的一個傳奇。苦孩子牛根生小時候因為家裡窮被到了一戶牛姓人家,當2004年6月蒙牛乳業在香港上的時候,牛根生身價1.35億美元,《福布斯》中國富豪排行榜里把他排在第107位。不過,牛根生說那是「紙上財富」,因為股票目前並不能套現,而且股價也隨時在變化中。

牛根生目前的收入除了每年五六十萬的年薪外,還有四五百萬的分紅,不過,分紅的51%從此以後要捐入基金會了。牛根生一家現在住的這棟是貸款的,實際上也是作為摩根等股東的會所,平時牛根生一家人住在這里,召開股東大會的時候,這里就成了客。這棟基本上是開放的,會客、高層開會、辦公都在這里,牛的秘書也經常在這里辦公。

這位「億萬富翁」對自己生活的要求很低,牛根生吃飯很簡單,常常是面條、饅頭湊合了事,最近晚上常和副董事長打打乒乓球,早上起來則在小區內的河裡滑一會兒冰。

牛根生生活的種種細節似乎向外人表明,這是一個對物質要求不高的人。不過,在中國當個富人並不輕松,即使牛根生這般,也飽受「仇富」的壓力。除此之外,就像大多數名聲在外的富人一樣,牛根生也有財富安全的壓力。

「我既做過,也當過六個月的紙上富翁,我感覺還不如回到。這兩天我發現老婆孩子都比以前快樂,同學交往也真實了,朋友之間跟他們交往也真實了。以前老感覺和別人的交往都是虛假的。家庭成員再也不用承擔紙上富翁的壓力了,如果有人,知道現在我沒有錢,也就沒有的價值了。」牛根生坦言無錢一身輕的快樂。

但散財不僅僅是為此,老牛基金會其實寄託著牛根生更大的夢想。他說自己的捐贈是一種「主義」,「是我的理想,跟大家分享成績、成果和收益的時候是最快樂的。這樣可以讓企業活得更長,一百年後大家還能想起我老牛——蒙牛的創始人。我希望蒙牛能活得長一些,以後我兒子的孫子,人家會說這是蒙牛創始人的第幾代,要是趕上有一個兒子,他把錢花完了,輪不到孫子就沒有了,這就沒什麼價值了。」牛根生的設計是,把老牛基金會所積累的基金用於獎勵對蒙牛發展有貢獻的人員,同時也作為未來董事長的一個支配權,牛根生希望基金會能成為蒙牛成為百年老店的一個助力劑。在牛根生百年之後,老牛基金會將自動更名為牛根生基金會。

出於社會、財富安全和企業的長久之道等諸因素考慮,牛根生做出了「」的安排——這其中隱藏著一個商人的近憂遠慮。

這情形讓人想起180多年前的一個英國人羅伯特·歐文,他當時的身份和牛根生一樣,是一家2000多人的大紗廠的股東兼總經理。歐文企圖發現一種方法,既有利於工人又有利於企業主,他採取了縮短工時、提高工資、改善住宿條件等辦法,果然有效,工人的福利改善了,股東也獲得了更高的回報。當然,歐文的理想並不在一個企業身上,他夢想著建立一種新的社會制度。1825年,歐文在美國印第安納州新哈姆尼下三萬英畝土地,建設起「主義公社」。接著他又在紐約州、俄亥俄州和印第安納州其他地方,建立了十八個公社。但三年後,羅伯特·歐文的理想徹底破滅了。

和歐文一樣的是,牛根生也為員工修建了漂亮的小區,員工的待遇和股東的回報都有了很大的改善。和歐文不一樣的是,牛根生「」的目的並不是想改造一個社會,只是希望建立一種能使自己的名字和一個品牌不朽的制度。

㈥ 牛根生的人物訪談

盡管也許有著不為外人所知的隱情,但牛根生和鄭俊懷這對曾經同事多年,又打過多年「擂台」的歡喜冤家,在財富面前的態度卻有著很大的不同:鄭俊懷似乎要把不屬於自己的東西拿來,而牛根生則把本來屬於自己的財富拿了出去。牛根生發起了「老牛基金會」,牛根生透露,基金會已經在呼和浩特注冊。成員除他之外,還有奶協、政府官員、蒙牛中層領導,但在三年之內,其他機構和人只能向基金會提供最多1元人民幣的資金。主要資金是牛根生2003年股紅的51%,大概有300多萬元人民幣。 12月18日下午,蒙牛集團總部,牛根生進行了2個多小時的交談。其辦公室比較簡單,最突出的特點是「牛」多,三個牛造型的工藝品,三張「牛」圖片擺在屋內。 2011年,自治區慈善總會與老牛基金會聯合設立了「全區貧困家庭兒童重大疾病慈善救助老牛專項基金」。該基金用於救助具有內蒙古自治區戶籍的城鄉低保家庭的0-18周歲先天性心臟病、白血病、腎病、惡性腫瘤患兒。
截至2015年,十年間,老牛基金會為諸多貧困地區捐建校舍,改善教育基礎設施,提高辦學條件,讓貧困地區的孩子也能享有平等的教育資源;在國內多家著名大學設立了多個專項基金,用於支持環保、法律及師范類專業人才的培養。

㈦ 牛根生的創業故事

姓名:牛根生
性別:男
生日:1954年1月25日
國籍:中國
供職機構:蒙牛集團
職務:董事長
牛根生,中共黨員,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工商管理碩士,曾到北京大學深造。從事乳業27年。2004年底,牛根生捐出全部個人股份設立「老牛專項基金」,成為「中國捐股第一人」、「全球華人捐股第一人」。牛根生於1999年創辦蒙牛乳業,在「一無工廠,二無奶源,三無市場」的困境下開拓進取,使現在的蒙牛「一有全球樣板工廠,二有國際示範牧場,三有液態奶銷量全國第一」 。目前,蒙牛已在全國14個省級行政區建起20多座生產基地。產品覆蓋全國除台灣省外的所有地區。開發的產品有液態奶、冰淇淋、奶品等三大系列100多個品種。 「蒙牛速度」在中國企業界引人注目。CCTV2003「中國經濟年度人物」對牛根生的頒獎辭寫道:「他是一頭牛,卻跑出了火箭的速度!」 蒙牛創造了多項全國紀錄,例如:榮獲中國成長企業「百強之冠」,位列「中國乳品行業競爭力第一名」,擁有中國規模最大的「國際示範牧場」,並首次引入擠奶機器人,是中國乳界收奶量最大的農業產業化「第一龍頭」;蒙牛枕單品銷量居全球第一,液態奶銷量居全國第一,「消費者綜合滿意度」列同類產品第一名,同時也是2003年香港超市惟一獲獎的大陸品牌;蒙牛還是中國首家在海外上市的乳製品企業,並一舉摘得「2004年最佳IPO」桂冠。 牛根生信奉「小勝憑智,大勝靠德」、「財聚人散,財散人聚」的經營哲學,其領導的蒙牛與億萬消費者、千萬股民、百萬奶農及數十萬產銷大軍結成命運共同體,被人們稱為西部大開發以來「中國最大的造飯碗企業」,由此誕生了一段流傳甚廣的民謠:「一家一戶一頭牛,老婆孩子熱炕頭;一家一戶兩頭牛,生活吃穿不用愁;一家一戶三頭牛,三年五年蓋洋樓;一家一戶一群牛,比蒙牛的老牛還要牛。」 1978年 成為呼和浩特大黑河牛奶廠的一名養牛工人 1983年 任內蒙古伊利集團(原呼和浩特回民奶食品廠)廠長 1992年 擔任內蒙古伊利集團生產經營副總裁 1998年底 被內蒙古伊利集團免去生產經營副總裁一職 1999年至今 創辦內蒙古蒙牛乳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並擔任董事長兼總裁職務 牛根生獲得的榮譽有:「 2002年中國十大創業風雲人物(之一)」;「2002年中國經濟最有價值封面人物」;「中國民營工業行業領袖」;「2003年中國企業新領袖」;2003CCTV「中國經濟年度人物」;2004年 「中國策劃最高獎」等
內蒙古蒙牛乳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由自然人出資,採取發起設立方式於 1999年8月成立。目前,公司屬於中外合資股份制企業。從成立至今的短短幾年時間內,蒙牛的業務收入在全國乳製品企業中的排名已經由第1116位上升至第2位。

盡管也許有著不為外人所知的隱情,但牛根生和鄭俊懷,這對曾經同事多年,又打過多年「擂台」的歡喜冤家,在財富面前的態度卻有著很大的不同:鄭俊懷似乎要把不屬於自己的東西拿來,而牛根生則把本來屬於自己的財富拿了出去。

近期,牛根生發起了「老牛基金會」,牛根生透露,基金會已經在呼和浩特注冊。成員除他之外,還有奶協、政府官員、蒙牛中層領導,但在三年之內,其他機構和人只能向基金會提供最多1元人民幣的資金。目前主要資金是牛根生2003年股紅的51%,大概有300多萬元人民幣。

12月18日下午,本報記者在蒙牛集團總部獨家與牛根生進行了2個多小時的交談。其辦公室比較簡單,最突出的特點是「牛」多,三個牛造型的工藝品,三張「牛」圖片擺在屋內。

作出決定很難

《第一財經日報》:作出建立基金會決定的過程容易嗎?

牛根生:2002年年底,我就在考慮這件事情,那是一個很難的過程,幾經反復。在那個時候,我還靜下心來看了一段時間的書,看得最多的是老子的《道德經》。2003年年底,開始運作這件事情。但在作出這個決定後的一年中,我體驗到了一生中都沒有體驗過的快樂,一種超越的快樂(說到這時,牛快速松開了領帶)。我現在心裡也很踏實,不擔心別人的恐嚇,也沒有了別人對我瘋狂追求財富的誤解,孩子找對象也就真實了。

《第一財經日報》:您的家人是否同意呢?

牛根生:現在我的夫人和兩個孩子已經在協議書上簽了字,但當2003年年底我把這個想法告訴他們時,家人、親戚都很矛盾。在我們家,同意倒是都同意,只是認識深淺的問題。

《第一財經日報》:你已經排在富豪榜上了,可聽說您並不認為自己是個富人,為什麼?

牛根生:在創立蒙牛之前,我還覺得自己是個富人,那時擁有由伊利股票變現得來的100多萬元,在內蒙,我完全可以舒舒服服地過日子了。但現在,我卻欠著200多萬元的外債。至於我擁有的股份,完全只是一個數字,我可能一輩子也花不到,因為在極其敏感的香港股市,我可能一輩子也不敢把股票變現,因為這對企業股價有著非常不好的影響。我為什麼要讓那個數字拴我一輩子?

《第一財經日報》:您希望您的企業家朋友和同事也效仿您嗎,他們對您的做法怎麼看?

牛根生:從沒有想過這個問題,不過說實話,這樣做確實有難度,甚至我的同事和下屬都有不同看法。

中層以上都有「接班人」

《第一財經日報》:您覺得這樣做對您企業的長久健康運行有什麼益處?

牛根生:財聚人散,財散人聚,小的時候,我就明白了這個道理,我的錢給大家花,小夥伴就聽我的話,辦點「壞事」也聽我的話。

食品行業本身是高風險行業,像我們這樣一個不到7年的企業,必須在競爭方法、措施上有新突破,在管理制度上有新突破。國外該有的我應該有,他沒有的,我們也應該有。設立老牛基金會就是這樣一個為了企業長期健康發展的突破。

對新的董事長、CEO而言,他不僅得到該得的福利,還可以拿到經營上的最高獎。按照基金會章程:在我不再擔任董事長後,屬於我的不到10%的股份的表決權,將由下任董事長繼承行使,他同時還將對基金擁有支配權,以及基金會給予的最大份額的獎勵。不僅有話語權,還有分配權,這肯定能夠吸引優秀的經營人才,誰能給你這么多?

《第一財經日報》:您認為只有這樣做才能打造百年蒙牛嗎?

牛根生:當然不是,不過我確實想不出更好的方法。

《第一財經日報》:打造百年蒙牛,僅憑此就能高枕無憂了嗎?您還有其他想法嗎?

牛根生:僅靠這是遠遠不夠的,其它事情如果做了之後,再多做一點就很可能讓蒙牛更健康啊。

《第一財經日報》:您成立基金會的最大目的是想讓蒙牛健康的發展,那麼您在接班人問題上是否有過考慮呢?

牛根生:當然考慮過,我們中層經理以上幹部都有接班人,一般來說有兩三個,兩個接班人在我們的企業中,已經確定且告訴本人,另外一個是不確定的,准備「空降「;董事長的接班人在2002年就已經確定,人選就在我的副總中間。

我沒有被外資剝削

《第一財經日報》:有媒體說,在當年上市的時候,您對有些事情並不清楚,結果現在被剝削得很厲害,是嗎?

牛根生:這種說法是不客觀的。世界上沒有永久的友誼,只有永恆的利益。每一個上市公司在遵守規則的前提下,都有自己的特點,蒙牛是內地第一家在香港紅籌股上市的民營企業,很多問題,諸如股權結構都很復雜,要想合法在香港上市,只能請別人,既然是請別人,怎麼能不讓我得利呢?再說,這些外資有多年歷史,之前也同很多國家很多行業的很多公司有很多合作,我們只是其中一個而已,難道股民都是傻子?

《第一財經日報》:您對過去的2004年和2005年的中國乳業有什麼看法?

牛根生:2004年是中國乳業比較難受的一年,據網上的消息,伊利折帥、完達山內訌,三鹿蒙冤,三元虧損換帥,我們也曾遭到誹謗,五大外資乳業公司基本退出,這和整個行業殘酷競爭是分不開的,現在有的地方奶價竟然不如水價高。我相信,2005年大有希望,因為物極必反,奶業低到一定程度就會有一個反彈。
牛根生檔案

●1958年生 內蒙古人

●1978年 成為呼和浩特大黑河牛奶廠的一名養牛工人

●1983年 任內蒙古伊利集團(原呼和浩特回民奶食品廠)廠長

●1992年 擔任內蒙古伊利集團生產經營副總裁

●1998年 被內蒙古伊利集團免去生產經營副總裁一職

●1999年 創辦內蒙古蒙牛乳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並擔任董事長兼總裁職務

●2002年 獲「中國十大創業風雲人物」、「中國經濟最有價值封面人物」、「中國民營工業行業領袖」等榮譽,蒙牛在全國乳製品企業中的排名由第1116位升至第4位

●2003年 獲「中國企業新領袖」、CCTV「中國經濟年度人物」稱號

●2004年 赴港上市,獲「中國策劃最高獎」

●2004年底 捐出全部個人股份設立「老牛專項基金」

●2006年 辭去蒙牛集團總裁職務

●期間曾在北京大學深造,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工商管理碩士

㈧ 老牛基金會的創始人

牛根生,老牛基金會創始人、榮譽會長;蒙牛集團創始人,前董事長、總裁 ;伊利集團創始團隊成員,前董事、副總裁;中國慈善聯合會副會長;中糧集團戰略委員會副主任;中國企業傢俱樂部執行理事;大自然保護協會(TNC)中國理事會副理事長。曾榮獲CCTV「中國經濟年度人物」,連續5屆被評為「中國最具影響力的企業領袖」;兩次獲得「中華慈善獎」,榮獲慈善事業「終身成就獎」、「特別貢獻獎」,TNC「2014年度橡樹葉獎」。
1978年參加工作,從養牛工、洗瓶工做起,直至擔任伊利集團董事、生產經營副總裁,10年間(1987年—1997年)將伊利打造成「中國冰淇淋第一品牌」。
1999年在「一無市場,二無工廠,三無奶源」的困境下創辦蒙牛乳業,7年間創造了年均增長158%的「蒙牛速度」——CCTV2003「中國經濟年度人物」對牛先生的頒獎辭寫道:「他是一頭牛,卻跑出了火箭的速度!」;帶領蒙牛乳業成為全球液態奶冠軍、中國乳業總冠軍。
2004年底發起成立了中國第一家非公募家族基金會—老牛基金會,目前中國最大、最具影響力的公益慈善基金會之一、家族基金會第一品牌;同時攜家人將其持有蒙牛乳業的全部股份及大部分紅利捐出,被譽為「全球捐股第一人」;目前,牛氏家族捐贈資產價值超過40億元人民幣。
自2006年以來陸續辭去蒙牛集團總裁、董事長,全身心投入公益慈善事業。
此外,在牛先生的影響、鼓勵與支持下,牛氏家族成員除女婿賽音(身為公務員),都已投身於公益慈善事業,專職從事相關工作:妻子申淑香從事老人關懷,兒子牛奔從事環境保護,兒媳陳霄鵬從事文化教育,女兒牛瓊從事兒童關懷;近期,為更好地從事公益慈善事業,牛奔和牛瓊共同發起成立「老牛兄妹公益基金會」,進一步擴展家族慈善事業。
創始人價值箴言/慈善感悟:
小勝憑智,大勝靠德;財富越多,責任越大;予人幫扶,於己修善;倡導施者感恩受者;人人行善,則事無不善;快樂大小看愛你人數多少

㈨ 簡述牛根生的成功經歷

牛根生的創業經歷-傳奇人生,傳奇經歷說起牛根生,很多人都知道他,但知道蒙牛的更多!因為很多家庭的餐桌都已經離不開蒙牛牛奶了。1978年牛根生參加工作。在伊利集團從一名洗瓶工干起,擔任過車間主任、廠長等職,在伊利做到了生產經營副總裁的位置。伊利曾經記下了他的輝煌;在這里,他曾獲得呼和浩特科技興市貢獻一等獎,呼和浩特市特級勞動模範稱號,入尋呼和浩特市首屆十大青年企業家等榮譽。然而,1999年,伊利的股民在《中國證券報》上都看到這樣一則公告:伊利股份有限公司鑒於公司生產經營副總裁牛根生同志不再適於擔任該職,公司董事會決定對其予以免職。 回憶往事,牛根生笑言:也許伊利認為我不適合做副總裁,現在我是另一家公司的總裁、董事長,我更適合做總裁。 當時牛根生可沒有這么輕松。離開了伊利,他心裡很不是滋味。這一年他四十三歲,去了人才市場,四十歲以上的年齡在這里已經不被考慮。牛根生人如其名,身材魁梧,聲音洪亮,不是輕言失敗的人。 牛根生在乳品行業素有乳業怪才之稱,有著十多年乳品行業經營管理經驗。和他一起被免職的還有幾位伊利的中層幹部,他們聚在一起,決心重新干起乳業這一行。 企業最難解決的人才問題卻是牛根生最早解決,也是最容易解決的問題。 本刊記者深究其因,牛根生說:也許是我在伊利就喜歡給下屬發錢,名聲在外。原來,牛根生在伊利集團時,當時他的最高年薪達到108萬元人民幣,他常拿出來和大家一齊分享。大家都覺得把錢交給牛根生放心。當初和牛根生一起創業、現任蒙牛集團冰淇淋公司總經理的孫玉斌說:牛總出來沒有拉過我們一個人,總是教育我們在伊利好好工作。為什麼在當時那種條件下,我們還要跟著他干呢?我們一直在他的培養下,學到了很多東西,也認為他有能力重新做好一家企業。 當時幾個人手中都有一些伊利的原始股票,他們把這些股票賣掉,湊了100多萬元。他們花了200元租了一單間辦公室,在這里內蒙古蒙牛乳業集團成立了,牛根生兼任董事長和總裁。然而區區100萬顯然不夠。牛根生過去的老下屬聽說這個情況,紛紛投資蒙牛。在這些人的帶動下,他們的親戚、朋友、所有業務關系都開始把錢投給牛根生。這些人之所以敢把錢交給牛根生,是因為他們相信他的能力。本刊記者采訪中了解到,許多當年的股東覺得牛根生一定能做起一個大企業。 然而事情並不總是一帆風順。 當時蒙牛在非常簡陋的辦公室里,一些創業夥伴及他們的朋友、家屬、業務夥伴送來一筆筆現金。突然有人向國家有關部門告發,說這里有一個非法集資窩點。結果有關部門一查,發現有700多萬元人民幣,沒想到這樣不起眼的地方居然藏了這么多錢,准備要按非法集資處理,蒙牛通過各方面做了大量澄清工作,但還是在很長時間里被監控。 出師不利,但這才剛剛開始。 三個月後,蒙牛從租來的辦公樓搬到了呼市和林格爾縣盛樂經濟園。園區周圍一片黃土,只有一塊地還閑著,但有幾棵老頭樹,總面積大約7平方公里,約幾千立方米的木材。這種老頭樹利用價值雖然不大,但又不能砍掉,否則就是毀林,問題非常嚴重。當時蒙牛為建廠房,這片林子不得不砍掉,有人告到國家林業局,一時滿城風雨。談起這件事,牛根生非常感激和林格爾縣縣長,當時縣長對我們說:你們自己干,如果來抓人,我去坐牢,你們把企業干好。你們一年把企業干好了,我一年就能出來;你們兩年把企業干好了,我兩年就能出來。縣長是希望我們把企業干好了,帶動地方經濟發展,種上更多有價值的樹木。如今的蒙牛廠區到處可見四季果木,春天見花,夏天見葉,秋天見果,牛根生覺得這才對得起縣長當年的信任。 牛根生回憶往事,用了不堪回首四個字,他說:企業新生時,每走一步都非常艱難。

㈩ 牛根生是什麼學歷畢業呀

沒有學歷牛根生的成功是草根階層沖刺成功的至高典範。

牛根生,蒙牛集團創始人,老牛基金會創始人、名譽會長,內蒙古師范大學教授,「全球捐股第一人」,入選「影響中國生活方式10大人物」。2002年中國十大創業風雲人物之一。

1958年1月25日生於呼和浩特。出生不久,為生活所迫,被生父母賣入養父母家。據牛根生親自描述「因為吃不起飯,親生父親開價50塊錢把我賣了。」由養母撫養14年。1978年參加工作,成為一名養牛工人。

(10)牛根生基金會設計擴展閱讀:

牛根生的第一次創業始於1999年,那年他41歲。在此之前,他長期任職伊利,在伊利副總裁的高位上坐了許多年。由於和伊利董事長鄭俊懷矛盾激化,他被迫出走。

之後,僅僅用了8年時間,牛根生將蒙牛打造為全球液態奶和中國乳業的雙料冠軍。他也收獲榮譽無數。在此期間,他足夠高調,電視台、論壇、活動等都可以見到他的身影,聽到他的言論,他的話語被整理成語錄四處傳播。

按照他原計劃,2008年,牛根生要辭去在蒙牛的職務,退出商界,兩只腳完全跨進慈善界。

與牛根生基金會設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炒股可以賺回本錢嗎 瀏覽:367
出生孩子買什麼保險 瀏覽:258
炒股表圖怎麼看 瀏覽:694
股票交易的盲區 瀏覽:486
12款軒逸保險絲盒位置圖片 瀏覽:481
p2p金融理財圖片素材下載 瀏覽:466
金融企業購買理財產品屬於什麼 瀏覽:577
那個證券公司理財收益高 瀏覽:534
投資理財產品怎麼繳個人所得稅呢 瀏覽:12
賣理財產品怎麼單爆 瀏覽:467
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管理暫行規定 瀏覽:531
保險基礎管理指的是什麼樣的 瀏覽:146
中國建設銀行理財產品的種類 瀏覽:719
行駛證丟了保險理賠嗎 瀏覽:497
基金會招募會員說明書 瀏覽:666
私募股權基金與風險投資 瀏覽:224
怎麼推銷理財型保險產品 瀏覽:261
基金的風險和方差 瀏覽:343
私募基金定增法律意見 瀏覽:610
銀行五萬理財一年收益多少 瀏覽: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