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資金投資對於我國的資本市場和保險行業都有重要意義,一方面保險資金投資可以促進資本市場的健康發展,另一方面保險資金投資能夠促進我國保險業的長期發展。但是由於保險資金的特殊性質,因此在保險資金進行投資時要在考慮資金的流動性和安全性的基礎上,提高投資收益率,這可以通過設立證券投資保險基金,進行專業化投資的方式來滿足。
關鍵詞:保險資金;投資;意義;風險防範
隨著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保險意識越來越強,保險公司推出的保險品種也越來越多樣化,保費收入連年遞增。根據發達國家的經驗,這幾年保險業的經營利潤越來越低,特別是近年來在全球發生的巨大的自然災害和恐怖襲擊對世界保險業的利潤是一大重創,這使得投資的重要性在保險業中愈顯重要,因為投資不僅是保險業繼續正常運轉的基礎,而且是保險業一個必不可少的利潤增長點,因而如何很好地運用這些資金是我國保險公司面臨的一個課題。
一、 保險資金投資的意義
一般而言,在成熟的資本市場,占據主導地位的是機構投資者,而不是個人投資者。從國際發展趨勢看,20世紀80年代以來,以養老基金、保險基金、投資基金為代表的各類外部機構投資者持有的上市公司股票比重迅速增大,如美國保險公司的證券化資產已超過80%。因此保險公司已成為發達證券市場重要的機構投資者,保險資金是證券市場的重要資金來源,是促進證券市場穩定發展的重要力量。因此保險資金投資對保險公司及資本市場均具有重大意義。
首先,保險資金投資可以促進資本市場的健康發展。(1)保險資金投資增加了資本市場的資金來源。保險資金是發達資本市場的重要資金來源,相比於財險公司而言,壽險公司因為其經營業務的長期性和穩定性的特點,更是為資本市場提供了長期穩定的資金來源。例如,在資本市場最為發達的美國,保險公司是美國證券市場的最重要的持有人。保險資金入市可以刺激並滿足資本市場主體的投資需求,改善資本市場結構,提高資本的流動性,刺激資本市場主體的成熟和經濟效益的提高,促進保險市場與資本市場的協調發展。(2)保險資金投資的安全性要求拓展了資本市場的金融工具。保險資金運用要求符合安全性、盈利性、流動性等原則,其中盈利性是目標,安全性、流動性是基礎,因為保險資金擔負著隨時補償災害損失和給付保險金的任務,因此保險公司必須採取適當措施應付風險,所以保險公司在保險資金的投資過程中對股票指數期貨、期權等避險工具的需求非常強烈,而這些需求是穩定資本市場的重要因素。而且機構投資者佔主體的市場是崇尚長期投資、戰略投資的市場,因此,保險資金投資能夠促進我國資本市場的健康發展。
其次,保險資金投資能夠促進我國保險業的長期發展。(1)保險資金投資增強了保險公司的償付能力。償付能力充足是對保險公司的最基本要求。隨著我國保險公司的增加,特別是外資保險公司的進入,保險行業的競爭日益激烈,保費的降低,經營成本大幅度上升,使承保利潤明顯下降。我國當前的保險資金多為長期資金,特別是人壽保險資金,有的長達三四十年,在如此長的時間內,如果把這筆資金大部分存放於銀行,通過銀行利息保值、增值,就可能使保險業務入不敷出,如由於我國近十幾年來利率持續下降,使很多公司的原有業務出現虧損,因此如何很好地利用保險資金以增強企業的償付能力是保險公司面臨的問題。保監會資金運用監管部統計,2005年全年保險資金直接投資股票市場的平均收益率高於6%,單家保險公司直接投資股票的最好成績高達20%。目前,我國保險公司的償付能力相比較於國際保險業還是很低的,因此,保險資金入市,有利於保險公司拓展新業務,提高投資收益,增強保險公司的償付能力。(2)保險資金投資增強了保險公司的風險控制能力。保險資金是一種特種資金,專門用於應付自然災害和意外事故可能對生產、生活造成的不利後果,因此保險公司的保費收入是對被保險人的負債,而不是保險公司的實際收益。由於保險責任是連續的、不確定的,隨時可能承擔各種保險業務的未到期責任,所以保險公司在資金運用時,要全面實行資產負債管理,將保險資產進行合理投資,使資產與負債想匹配,增強保險公司抵禦風險的能力。此外,保險投資收益為公司降低保費提供了可能性,而保費的降低有助於提高保險的深度,激發市場的潛在需求,增加保費收入,改善保險業的經營環境,增強保險公司競爭力,使保險行業進入一個良性發展的狀態。
2004年底,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聯合中國證券監督委員會正式發布了《保險機構投資者股票投資管理暫行辦法》,允許保險機構投資者在嚴格監管的條件下直接投資股票市場。據保監會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05年12月底,保險資金投資證券的投資基金總額達1 099.2億元,比2004年同期增加63.3%。保險資金投資在使保險公司的資金運作空間擴大的同時,也使各保險公司面臨著前所未有的風險,因此如何防範投資風險是保險業面臨的另一重大課題。
二、 我國保險資金投資的風險防範
任何一項高收益的投資總是與高風險相聯結的,目前我國資本市場還不是很發達,市場規范化程度不高,因此其潛在風險更不能低估。對於剛剛可以入市的保險公司來說,盡管新政策帶來了新的機遇,但同時也加大了潛在風險。筆者以為保險公司在進行投資時要考慮以下問題以進行風險防範。
1. 合理安排投資期限,加強資金的流動性。任何資金在投資時,都要遵循收益性、流動性及安全性原則,但是保險資金在投資時對資金的流動性要予以特別的關注,這與保險資金的性質有關。
保險企業的資金與其他行業的資金一樣來源於兩個方面,即投資者投入的資本及企業的負債,企業的股本是不可贖回的,故可以進行長期投資。但是企業的負債則不然,除了應根據其償還期的長短進行不同的投資外,作為負債的保險公司的保費收入的賠付具有較大的不確定性。如果保險公司的自有資金不能滿足上述賠付需要時,則必須以其他方式籌集資金,因此而承擔的損失,就是流動性風險,這種風險或者表現為以較高的成本借入資金或者表現為將投資提前回收而發生的損失。在這種情況下,保險公司除了承擔損失外,嚴重的還會影響到保險公司的聲譽。因此保險公司在對外進行投資時應對企業資金來源的風險結構進行重點分析研究,合理安排投資期限,使公司的資產與負債相匹配,確保資金的流動性。
Ⅱ 保險投資的完善對策
(一)建立嚴謹高效的保險資金運用監管體系
作為保險監管機構必須把握「三性」的統一與平衡,轉變監管理念,創新監管模式。在放寬保險投資方式的同時,保監會應審慎控制保險資金運用比例。建立健全保險資金運用監管指標體系,對保險公司定期進行資產檢查,加大對違法違規行為的處罰力度。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要逐漸把對業務范圍的限制和投資渠道的限額管理轉化為對保險公司償付能力的監管,建立並採用資產負債匹配管理、風險資本要求、投資精算師制度等。加強資金運用監管信息的基礎建設,完善保險資金運用的信息披露制度,實行資金運用的分類監管。加強保險人協會、保險經紀人協會對保險市場的宏觀管理。建立科學的投資績效評估機制以及保險資金非現場檢查監督系統。
(二)健全風險管控體系,提高資產管理水平
保險資金運用風險管理控制的決策基點應當立足於我國保險產業長期發展戰略,重構保險資金運用的決策思維,控制交易人員的道德風險,逐步建立起政府依法監管、企業自律內控、社會有效監督相結合的三位一體風險管控體系。保監會應引入分賬管理和匹配管理制度,採用按照產品設立賬戶、按賬戶資產選擇投資組合的方式,實現保險資金運用的精細管理。保險公司層次上的風險管理主要依賴於建立和貫徹有效的總體風險管理制度和實施有力的各投資品種風險控制措施,強調獨立託管制度和保險投資體系的前後台分開原則。規范保險資產管理運作流程,完善保險資金運用信息管理系統,構建涵蓋識別、測量、控制等環節的完整的信用風險管理框架。
(三)進一步拓寬保險資金的運用范圍,加大保險產品創新力度
未來,保險公司可以從投資方式控制轉為比例控制,逐漸減少銀行協議存款的比例,調高企業債券投資比例,豐富債券投資品種,增加股票持有。在准備金充足、資產負債保持平衡的情況下謹慎選擇配置一些相對高風險的產品以提高投資收益,比如地產等基礎設施,也可以進入實業投資、期貨、甚至權證等領域。保險公司應當加大保險產品的創新力度,實現從負債主導型向負債與資產互動型的保險產品實際機制轉變。在目前市場利率水平較低的情況下,設計出具有較強保險保障功能、能夠反映市場利率變動、投資預期收益合理、投資和保障靈活可變、在市場中有較強競爭力的新產品;在產品設計中體現風險管理的基本思想,運用創新方法提高產品本身防範各種風險的能力,有利於緩解已經超過1萬億美元的高額外匯儲備的巨大壓力。
(四)不斷提高投資水平和員工素質
針對目前狀況,在引入資產負債管理的觀念時,要按資金成本確定投資渠道和投資比例,構造規范、靈活的投資體系。適當集中,分級定權,加強對非主業投資的管理。要加強證券投資的管理,擁有自身投資管理平台和團隊的保險機構,培養投資優質資產的投資理念,並逐步形成保險機構投資大盤藍籌和績優股票的市場預期。另外,嚴格規定保險資金運用從業人員的准入資格,建立起資格認證和審查制度必須建立競爭機制、激勵機制和約束機制並存的勞動用工體制,建立科學的評價體系,准確合理地評價幹部員工的工作業績,並根據評價結果落實獎懲措施。積極鼓勵和組織員工參加各類研討、交流、考察和培訓,不斷更新員工的知識,開闊員工的視野,拓寬員工的思維。不斷提高員工的素質,培養更加專業化的人才。
Ⅲ 精算與風險管理方向和風險管理與保險方向有什麼區別
「風險管理與精算學」是以概率論、數理統計和金融學為基礎的應用與交叉性學科,是現代金融、保險、投資業的科學基礎。它培養的是社會經濟領域(特別是金融保險業、投資業的管理和風險測評)的專業人員。具備精算專業知識的人員已成為我國人壽保險公司開業必備的前提和基礎,是各公司搶奪人才、儲備人才的熱點。
Ⅳ 在保險投資活動中,主要風險包括
一、保險投資客觀上需要建立有效投資機制
所謂保險投資機制是指保險投資活動的運行機制和管理制度的總稱,包括保險投資的內部組織結構、投資決策原則、風險控制方式等。保險投資機制建立的目的在於提高保險投資的收益,降低投資風險。
保險公司的承保業務與投資業務是現代保險業的兩個重要特徵,其中保險投資業務已經成為現代保險公司生存和發展的重要手段。一方面,保險投資業務的發展,將擴大保險公司的盈利,增加保險公司償付能力和經營的穩定性。同時,保險公司收入的增加,將使保險公司有能力降低保險費率,減輕被保險人的負擔,提高保險公司的競爭能力。我國保險業如果沒有投資收益作為基礎,加入WTO後,在承保業務上是很難與國外保險公司進行價格(費率)競爭的。另一方面,保險投資業務的發展和獲利可以彌補業務上虧損,維持保險公司的生存和發展。如1987年英國兩大保險公司保險業務虧損分別為0.64億英鎊和1.08億英鎊,而投資利潤為2.04億英鎊和2.49億英鎊,盈虧相抵後,還有不小的綜合盈利。從近期國際保險業的發展特點來看,保險公司的主要收益已經從傳統的承保收益逐步轉移為投資收益,如美國的產險業務自1978年以來連續21年出現承保虧損,主要收益於投資收益。
我國保險投資的資金使用率低、投資工具少,使保險投資的收益水平非常低,這限制了我國保險業的發展和競爭能力的提高。為了推進我國保險業的發展,我國政府和有關部門正致力於保險投資環境的改善,豐富和發展保險投資工具,降低保險投資的限制。從近幾年來看,保險投資的建設步伐大大加快,1998年保險資金進入同業拆借市場,1999年10月同盛基金向保險公司實行走向配售,標志著我國的資本市場向保險公司開放。現在,有的保險公司允許購買基金的比例已從總資產的5%上升到15%。而投資連結保險可以100%進入資本市場購買投資基金。可以預見,隨著經濟環境的改變,資本市場將會不斷向保險公司開放,我國的保險投資將得到較大的發展。
由於保險經營是一種負債經營,因而保險資金的運用除了考慮投資的收益外,還必須保證投資的安全性。因此,市場的開放,投資工具的增加和投資規模的不斷擴大,客觀上需要保險公司進一步加強投資機制的建設,提高化解風險的能力,保證保險資金實現安全性和投資收益的協調。
二、保險投資模式和組織結構分類
保險投資模式與保險投資組織結構是緊密聯系的,也就是說,一定的保險投資模式必須建立與之相適應的投資組織結構。保險投資的模式主要有三種:集權投資模式、分散投資模式、分權投資模式。
1.集權投資模式。集權投資模式是與投資決策高度集中相對應的,即統一決策,集中交易。這種投資模式的特點在於投資主體單一,決策機制簡單迅速,易於統一管理。但投資決策權的過度集中,使得決策風險增大。
集權投資模式適用於投資品種較少,投資規模不大的市場。但當投資品種較多,資金規模大時,這種模式就不可能進行協同配合、規模投資。
與集權投資模式相對應的組織結構是「直線式」的簡單組織結構。我國現階段保險投資一般都是採取這種組織結構。
2.分散投資模式。分散投資模式是集權投資模式相對立的一種模式,投資的決策權完全由各個職能部門負責行使,即各個職能部門根據市場的情況自行決定投資工具和投資數量。這種模式的優點在於能避免決策權過度集中所帶來的決策風險。但是,過度分散的決策和投資增加了管理上的難度。與這種模式相對應的組織結構是扁平式的結構框架。
3.分權投資模式。這是一種介於集權投資模式和分散投資模式之間的一種投資 方式。日常性的投資決策由各個職能部門行使。資金管理的總部負責在各個職能部門之間的協調管理,並僅對在一些重大項目進行投資決策。這種模式的投資主體是多元化的,即形成了總部與職能部門兩個層次的投資決策主體。與這種模式對應的組織結構為事業部或超事業部制的組織結構。
三、我國保險投資模式的選擇
投資模式的選擇要綜合考慮當前的狀況和未來發展速度,採取適當超前的投資模式。從我國的實際情況來看,分權投資模式應是一種重要選擇。主要是基於以下原因:
首先,我國保險業的發展決定了保險投資資金規模將會不斷擴大。從我國保險的深度和密度來看,1998年我國保險深度為1.4%,密度為100元。而同期有的發達國家的保險深度為10%,密度超過5000美元。發展中國家如印度的保險深度為5%,密度為100美元。可見,我國保險業仍處於起步發展階段。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保險經濟的不斷壯大,我國保險業將會得到很大的發展,可以利用的資金將會越來越多。
其次,金融市場逐步完善,投資工具不斷增加。我國證券市場、外匯市場、房地產市場正不斷發展,如國債規模1997年為1898億元,1998年為2993億元,1999年為3817億元,平均增長速度為43%。我國的證券投資基金雖說只有36隻,但在國家政策的引導下,開放式基金即將推出,定向募集資金也有可能成為保險投資的又一選擇。這些都為保險投資提供了多層次的投資工具。同時各種法律、法規不斷完善,投資結構逐步趨於合理,使保險投資的外部環境得到不斷改善。
另外,對保險投資的限制不斷減少。WTO的加入,我國金融市場的建設速度大大加快,為保險投資的大規模進入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同時,也促進了我國保險投資模式盡快與國際運作模式的接軌。
因此,保險投資規模的擴大,投資工具的多樣化客觀上對保險投資的決策方式、專業分工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分散決策和專業分工必須建立在統一管理、相互協調的基礎上。因而,採取分權投資模式是比較合理的選擇。
四、對基金投資組織結構的的劃分
事業制是保險投資的基本結構,事業部的劃分主要是根據業務的特點來進行。如國債、外匯、實業投資等。由於保險資金進入資本市場較晚,對基金投資業務的劃分上,國內保險公司存在一定的差異。現有的劃分方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集權投資模式,即成立專門的基金投,資部門,負責統一對基金進行投資。在基金數量不斷增加的情況下,這種模式最大的問題在於難以對基金進行深入的分析。另一種是分散投資模式,在基金投資部門設立多個小組,一般是36個投資小組,每組負責對一個基金進行投資。這種模式對基金雖能進行較深入的把握,但人員需要較多,而且劃分過細還會增加管理和協調上的難度。為了避免這兩種模式的缺點,可以根據基金的投資特徵進行設計。
1.以基金管理公司來劃分
我國的基金管理公司有10家,因此,可以劃分為10個小組,每個小組負責對基金管理公司旗下的基金進行投資。這種劃分方式有利於對基金管理公司的管理水平、經營思路、投資特點進行跟蹤分析。
2.以基金的投資風格進行劃分
按基金的投資風格進行劃分,可以劃分為6類。即積極成長型、穩健成長型、中小企業成長型、資產重組型、優化指數型、科技型。按基金投資風格進行劃分,有利於投資風險把握,如中小企業成長型基金的風險相對就高,而穩健成長型基金的風險就相對較低。因此,可以根據基金的不同風險進行資金的分配。在市場熱點切換較快時,也可根據市場上不同板塊的熱點變化,及時地選擇相對應的基金進行投資。
Ⅳ 保險公司風險管理工具有哪些
風險管理的定義 風險管理當中包括了對風險的量度、評估和應變策略。理想的風險管理,是一連串排好優先次序的過程,使當中的可以引致最大損失及最可能發生的事情優先處理、而相對風險較低的事情則押後處理。 現實情況里,優化的過程往往很難決定,因為風險和發生的可能性通常並不一致,所以要權衡兩者的比重,以便作出最合適的決定。 風險管理亦要面對有效資源運用的難題。這牽涉到機會成本(opportunity cost)的因素。把資源用於風險管理,可能使能運用於有回報活動的資源減低;而理想的風險管理,正希望能夠花最少的資源去去盡可能化解最大的危機。 「風險管理」曾經在1990年代西方商業界前往中國進行投資的行政人員必修科目。當年不少MBA課程都額外加入「風險管理」的環節。 風險管理(risk management)在降低風險的收益與成本之間進行權衡並決定採取何種措施的過程。 確定減少的成本收益權衡方案(trade-off)和決定採取的行動計劃(包括決定不採取任何行動)的過程成為風險管理。 首先,風險管理必須識別風險。風險識別是確定何種風險可能會對企業產生影響,最重要的是量化不確定性的程度和每個風險可能造成損失的程度。 其次,風險管理要著眼於風險控制,公司通常採用積極的措施來控制風險。通過降低其損失發生的概率?縮小其損失程度來達到控制目的。控制風險的最有效方法就是制定切實可行的應急方案,編制多個備選的方案,最大限度地對企業所面臨的風險做好充分的准備。當風險發生後,按照預先的方案實施,可將損失控制在最低限度。 再次,風險管理要學會規避風險。在既定目標不變的情況下,改變方案的實施路徑,從根本上消除特定的風險因素。例如設立現代激勵機制、培訓方案、做好人才備份工作等等,可以降低知識員工流失的風險。
風險管理的各個步驟 對於現代企業來說,風險管理就是通過風險的識別、預測和衡量、選擇有效的手段,以盡可能降低成本,有計劃地處理風險,以獲得企業安全生產的經濟保障。這就要求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應對可能發生的風險進行識別,預測各種風險發生後對資源及生產經營造成的消極影響,使生產能夠持續進行。可見,風險的識別、風險的預測和風險的處理是企業風險管理的主要步驟。 2.1風險的識別 風險的識別是風險管理的首要環節。只有在全面了解各種風險的基礎上,才能夠預測危險可能造成的危害,從而選擇處理風險的有效手段。風險識別方法很多,常見的方法有: 2.1.1◆生產流程分析法 生產流程分析法是對企業整個生產經營過程進行全面分析,對其中各個環節逐項分析可能遭遇的風險,找出各種潛在的風險因素。生產流程分析法可分為風險列舉法和流程圖法。 1.風險列舉法指風險管理部門根據本企業的生產流程,列舉出各個生產環節的所有風險。 2.流程圖法指企業風險管理部門將整個企業生產過程一切環節系統化、順序化,製成流程圖,從而便於發現企業面臨的風險。2.1.2◆財務表格分析法 財務表格分析法是通過對企業的資產負債表、損益表、營業報告書及其他有關資料進行分析,從而識別和發現企業現有的財產、責任等面臨的風險。 2.1.3保險調查法 採用保險調查法進行風險識別可以利用兩種形式: 通過保險險種一覽表,企業可以根據保險公司或者專門保險刊物的保險險種一覽表,選擇適合本企業需要的險種。這種方法僅僅對可保風險進行識別,對不可保風險則無能為力。 委託保險人或者保險咨詢服務機構對本企業的風險管理進行調查設計,找出各種財產和責任存在的風險。 風險管理的分類風險管理主要分為兩類: 經營管理型風險管理,主要研究政治、經濟、社會變革等所有企業面臨的風險的管理。 保險型風險管理,主要以可保風險作為風險管理的對象,將保險管理放在核心地位,將安全管理作為補充手段。
Ⅵ 保險投資的可能性與必然性
保險資金投資對於我國的資本市場和保險行業都有重要意義,一方面保險資金投資可以促進資本市場的健康發展,另一方面保險資金投資能夠促進我國保險業的長期發展。但是由於保險資金的特殊性質,因此在保險資金進行投資時要在考慮資金的流動性和安全性的基礎上,提高投資收益率,這可以通過設立證券投資保險基金,進行專業化投資的方式來滿足。
關鍵詞:保險資金;投資;意義;風險防範
隨著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保險意識越來越強,保險公司推出的保險品種也越來越多樣化,保費收入連年遞增。根據發達國家的經驗,這幾年保險業的經營利潤越來越低,特別是近年來在全球發生的巨大的自然災害和恐怖襲擊對世界保險業的利潤是一大重創,這使得投資的重要性在保險業中愈顯重要,因為投資不僅是保險業繼續正常運轉的基礎,而且是保險業一個必不可少的利潤增長點,因而如何很好地運用這些資金是我國保險公司面臨的一個課題。
一、 保險資金投資的意義
一般而言,在成熟的資本市場,占據主導地位的是機構投資者,而不是個人投資者。從國際發展趨勢看,20世紀80年代以來,以養老基金、保險基金、投資基金為代表的各類外部機構投資者持有的上市公司股票比重迅速增大,如美國保險公司的證券化資產已超過80%。因此保險公司已成為發達證券市場重要的機構投資者,保險資金是證券市場的重要資金來源,是促進證券市場穩定發展的重要力量。因此保險資金投資對保險公司及資本市場均具有重大意義。
首先,保險資金投資可以促進資本市場的健康發展。(1)保險資金投資增加了資本市場的資金來源。保險資金是發達資本市場的重要資金來源,相比於財險公司而言,壽險公司因為其經營業務的長期性和穩定性的特點,更是為資本市場提供了長期穩定的資金來源。例如,在資本市場最為發達的美國,保險公司是美國證券市場的最重要的持有人。保險資金入市可以刺激並滿足資本市場主體的投資需求,改善資本市場結構,提高資本的流動性,刺激資本市場主體的成熟和經濟效益的提高,促進保險市場與資本市場的協調發展。(2)保險資金投資的安全性要求拓展了資本市場的金融工具。保險資金運用要求符合安全性、盈利性、流動性等原則,其中盈利性是目標,安全性、流動性是基礎,因為保險資金擔負著隨時補償災害損失和給付保險金的任務,因此保險公司必須採取適當措施應付風險,所以保險公司在保險資金的投資過程中對股票指數期貨、期權等避險工具的需求非常強烈,而這些需求是穩定資本市場的重要因素。而且機構投資者佔主體的市場是崇尚長期投資、戰略投資的市場,因此,保險資金投資能夠促進我國資本市場的健康發展。
其次,保險資金投資能夠促進我國保險業的長期發展。(1)保險資金投資增強了保險公司的償付能力。償付能力充足是對保險公司的最基本要求。隨著我國保險公司的增加,特別是外資保險公司的進入,保險行業的競爭日益激烈,保費的降低,經營成本大幅度上升,使承保利潤明顯下降。我國當前的保險資金多為長期資金,特別是人壽保險資金,有的長達三四十年,在如此長的時間內,如果把這筆資金大部分存放於銀行,通過銀行利息保值、增值,就可能使保險業務入不敷出,如由於我國近十幾年來利率持續下降,使很多公司的原有業務出現虧損,因此如何很好地利用保險資金以增強企業的償付能力是保險公司面臨的問題。保監會資金運用監管部統計,2005年全年保險資金直接投資股票市場的平均收益率高於6%,單家保險公司直接投資股票的最好成績高達20%。目前,我國保險公司的償付能力相比較於國際保險業還是很低的,因此,保險資金入市,有利於保險公司拓展新業務,提高投資收益,增強保險公司的償付能力。(2)保險資金投資增強了保險公司的風險控制能力。保險資金是一種特種資金,專門用於應付自然災害和意外事故可能對生產、生活造成的不利後果,因此保險公司的保費收入是對被保險人的負債,而不是保險公司的實際收益。由於保險責任是連續的、不確定的,隨時可能承擔各種保險業務的未到期責任,所以保險公司在資金運用時,要全面實行資產負債管理,將保險資產進行合理投資,使資產與負債想匹配,增強保險公司抵禦風險的能力。此外,保險投資收益為公司降低保費提供了可能性,而保費的降低有助於提高保險的深度,激發市場的潛在需求,增加保費收入,改善保險業的經營環境,增強保險公司競爭力,使保險行業進入一個良性發展的狀態。
2004年底,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聯合中國證券監督委員會正式發布了《保險機構投資者股票投資管理暫行辦法》,允許保險機構投資者在嚴格監管的條件下直接投資股票市場。據保監會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05年12月底,保險資金投資證券的投資基金總額達1 099.2億元,比2004年同期增加63.3%。保險資金投資在使保險公司的資金運作空間擴大的同時,也使各保險公司面臨著前所未有的風險,因此如何防範投資風險是保險業面臨的另一重大課題。
二、 我國保險資金投資的風險防範
任何一項高收益的投資總是與高風險相聯結的,目前我國資本市場還不是很發達,市場規范化程度不高,因此其潛在風險更不能低估。對於剛剛可以入市的保險公司來說,盡管新政策帶來了新的機遇,但同時也加大了潛在風險。筆者以為保險公司在進行投資時要考慮以下問題以進行風險防範。
1. 合理安排投資期限,加強資金的流動性。任何資金在投資時,都要遵循收益性、流動性及安全性原則,但是保險資金在投資時對資金的流動性要予以特別的關注,這與保險資金的性質有關。
保險企業的資金與其他行業的資金一樣來源於兩個方面,即投資者投入的資本及企業的負債,企業的股本是不可贖回的,故可以進行長期投資。但是企業的負債則不然,除了應根據其償還期的長短進行不同的投資外,作為負債的保險公司的保費收入的賠付具有較大的不確定性。如果保險公司的自有資金不能滿足上述賠付需要時,則必須以其他方式籌集資金,因此而承擔的損失,就是流動性風險,這種風險或者表現為以較高的成本借入資金或者表現為將投資提前回收而發生的損失。在這種情況下,保險公司除了承擔損失外,嚴重的還會影響到保險公司的聲譽。因此保險公司在對外進行投資時應對企業資金來源的風險結構進行重點分析研究,合理安排投資期限,使公司的資產與負債相匹配,確保資金的流動性。
Ⅶ 壽險公司如何開展全面風險管理
學子園地□張佩隨著國內外金融環境的發展變化,我國保險業在迅猛發展的同時,也面臨著越來越多的風險,各保險公司的全面風險管理,已經成為保險業能夠可持續發展的關鍵環節。
與傳統的風險管理相比,全面風險管理堅持整合的風險觀;要求全員參與,注重風險信息的溝通;追求風險與收益的平衡,是一個不斷持續的過程。
面臨的挑戰目前,我國壽險業的全面風險管理工作正處於起步階段,在全面風險管理意識、風險管理組織結構、人才以及技術等方面,存在較多的問題和不足,為壽險公司的可持續發展帶來不利影響。
1.全面風險管理意識淡薄。我國的保險業仍處於高速發展的階段,部分保險公司過於盲目追求保費收入,片面追求業務規模,忽視公司的長遠利益,導致保險公司的風險管理意識淡薄。
2.全面風險管理組織結構不完善。大多數保險公司存在較為嚴重的機構設置問題,各個部門和崗位的人員對風險管理工作職責和操作程序不清晰,很難形成獨立的風險管理部門;同時,風險承擔的責任主體不明確,各個部門或者崗位間互相推卸責任,使風險管理缺乏約束力,無法有效防範和應對企業面臨的風險。
3.缺乏高素質全面風險管理人才。全面風險管理工作正處於起步階段,風險管理人才嚴重缺乏,而且全面風險管理難度大、專業性強、涉及面廣,需要具備掌握保險、融資、投資、財務、法律等各方面知識、技能、經驗和關系的人才。全面風險管理綜合素質人才的缺失,嚴重製約著全面風險管理制度的實施和體系的建設,是我國壽險業開展全面風險管理的瓶頸。
4.風險管理技術落後。隨著金融衍生技術和金融工程技術的發展,國外風險管理的量化指標和模型技術得到迅速發展,而國內風險管理技術還很落後,多數保險公司仍是運用傳統的風險控制技術和風險融資技術,缺乏先進、有效的風險分析和度量手段,缺少專門化的風險管理工具。
相關建議
1.加強全面風險管理文化建設,增強風險管理意識。保險公司應將風險管理文化建設融入企業文化建設的全過程,通過建立、完善員工對全面風險管理的培訓教育制度,增強全體員工的風險管理意識,使風險管理意識真正成為所有員工的共同認識、轉化為自覺行動,促進保險公司建立系統、規范、高效的風險管理機制。
2.建立全面風險管理組織體系,明確責任機制。董事會為最高決策機構,董事會下設立風險管理委員會,履行全面風險管理的具體責任;風險管理委員會下設立風險管理部門,負責開展風險管理的日常工作。同時,還應建立風險責任機制,由公司管理層負領導責任,對主要風險確定責任人,具體風險責任落實到各職能部門和業務單位,對任何違反風險管理相關政策的組織和個人,要給予追究和處罰。
3.努力培養高素質風險管理人才。保險公司應積極利用一切力量,加大全面風險管理理論研究和培訓工作,迅速提升員工的風險管理素質和專業水平;同時,保險公司還要建立有效的激勵制度,吸引高素質的優秀人才,防止人才流失。
4.建立健全風險管理信息系統。壽險業應該加快建立一個囊括企業內部業務數據、外部經濟數據、金融及保險行業數據的信息資料庫。通過這個資料庫,風險管理人員可根據需要調取所需數據,利用信息技術實現信息在各職能部門和業務單位之間的集成與共享,充分滿足對風險進行分析評估、計量、報告管理、監控預警和信息披露的各項要求。
5.發展先進的風險管理技術。許多國外知名的保險公司都在嘗試全面風險管理,並取得了較大成效,我國應與其加強交流合作,學習他們在風險識別、計量及管理方面的技術、方法和經驗,結合我國國情,積極探索符合國際慣例和我國特色的全面風險管理技術。
Ⅷ 國家對保險投資管制的內容有哪些
一個良好的保險投資環境,應是投資工具多樣化,交易規則則規范化,交易方式靈活化,投資監管有效化,從而使保險資金運用安全、有效和暢通。保險投資是現代保險業得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支柱,哪國的保險投資好,則該國的保險業就發達,保險業的償付能力就高,保險經營的穩定性也就高;反之,該國的保險業就會停滯。我國自恢復國內保險業務以來,保險資金運用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從1980-1987年,為無投資或忽視投資階段。保險公司的資金基本上進入了銀行,形成銀行存款;
第二階段從 1987-1995年,為無序投資階段。由於經濟增長過熱,同時又無法可循,導致盲目投資,房地產、有價證券、信託、甚至借貸,無所不及,從而形成大量不良資產;
第三階段始於1995年10月,為逐步規范階段。1995年以來,《保險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銀行法》等有關金融法律法規先後頒布,但由於限制過緊,加之1996年5月1日以來的七次利率調整,給保險業發展帶來了新的問題,因而,政府曾多次調整保險投資方式,1998年以來先後允許同業拆借、購買中央企業AA十公司債券、保險資金間接入市,並不斷調整入市比例,尤其是近期保監會公布的把投資連接保險的投資比例放寬至100%,為拓寬保險投資渠道奠定了基礎。
基於我國目前經濟發展處於起飛階段,在經濟體制轉軌過程中投資工具有限、規范交易的制度及組織有待完善,對投資市場的監控和引導乏力,保險投資應注意以下幾點:
首先,保險公司的投資應在遵循安全性原則的前提下達到盡可能多的盈利。因為保險公司是企業,在確保其資金運用安全的條件下,要以盈利為目標,從而保證資產的保值增值。這樣不僅有利於保險公司經營規模的擴大,而且有利於其賠償能力的增強。
其次,完善投資環境。一個完善的投資環境,應包括有效的投資工具、公平的交易規則以及保證這種制度有效貫徹的組織,即投資工具的多樣化、交易規則的規范化、交易方式的靈活化、投資監管的有效化,以保證保險資金運用的安全、有效和暢通。
完善投資工具。由於保險投資涉及不動產投資及金融市場的投資,因而投資工具包括不動產投資和金融市場的金融工具。其中,金融市場的投資是保險投資的主體,因而金融工具的完善至關重要。其投資工具包括:債券、股票、票據、貸款、存款、外匯。其中;票據屬於短期金融工具,分為匯票、支票和本票;債券和股票屬於中長期金融工具,債券分為政府債券、金融債券和公司債券,政府債券分為公債券、國庫券和地方政府債券;股票,含普通股和優先股。
金融市場的投資工具應該是長期、短期和不定期的結合體,安全性、盈利性和流動性不同層次的匹配,以便不同投資者根據自身業務特點選擇,可利用靈活多樣的投資工具,有利於保險投資者的選擇,進行投資組合,也有利於提高其變現能力。就總體而言,保險公司應根據金融市場的成熟程度以及自身業務的特點選擇投資工具。如在金融市場尚不成熟時,應選擇流動性強、安全性高的投資工具。但壽險投資則宜選擇安全性和盈利性均較高的投資工具,而不十分要求其流動性。同時,應建立與投資工具相配套的避險工具,如期權交易、期貨交易,以防範和分散投資風險。
完善涉及保險投資的法規。投資法規的完善,在於建立保證投資市場公平、有效交易的法律法規和制度,如不動產交易法、證券交易法、票據法、保險法、擔保法等,保證市場交易有據可依。
理順投資監管機構的關系。法律的真正價值在於它的實施。為保證有關投資法律法規的有效實施,必須建立相應的組織來保證。這些組織包括投資的行政主管部門以及配合行政主管部門實施的司法機構,如投資主管部門、工商行政管理局、法院、仲裁機構,並且保證這些組織的合理分工與協作,嚴格按照法律法規或規章辦事,切實保證投資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度的有效實施,嚴禁任何組織或個人凌駕於祛律規章之上。
再次,保險投資方式多樣化。在保險投資方式的選擇方面,基於我國經濟發展處於騰飛階段,金融市場發育不全,基礎產業和基礎設施的建設資金缺乏,而這些產業投資回報率較高,應允許抵押貸款或有區域選擇的不動產投資;無限度的政府債券投資、有一定限度的金融債券投資和限制較嚴的股票與公司債券投資;長期銀行存款在目前是必要的。從長遠看,待我國金融市場發育完善,則可轉向證券投資。
第四,在放鬆投資方式的同時控制投資的比例。從政府監管的角度看,在放鬆投資方式規定的同時,如允許投資於有價證券、不動產、抵押貸款、銀行存款等,同時應規定投資比例、前者是為了提高保險投資的盈利能力,多種投資方式,為保險公司提供可供選擇的靈活的投資工具,從而,為保險公司提高投資回報率創造條件,當然,也為理智的保險公司投資者提高投資組合來控制風險提供選擇機會;後者則為控制投資風險提供條件。這一比例分為方式比例和主體比例,方式比例規定風險比較大的投資方式所佔總投資的比例,可有效控制有關高風險投資方式所帶來的投資風險主體比例可有效控制有關籌資主體所帶來的投資風險,從而為控制投資風險提供條件。主體比例也應按投資方式的風險情況分別對待,對於高風險的籌資主體、高風險的投資方式,其比例應低一些,如購買同一公司股票不得超過投資的5%;購買同一公司債券不得超過投資的5%;購買同一公司的不動產不得超過投資的3%;對每一公司的抵押貸款不得超過投資的3%;對於較安全的投資方式但存在一定風險的籌資主體,其比例便可高一些,如存款於每一銀行不得超過投資的10%。保險投資必須強調盈利,提高保險公司的償付能力。但由於某項投資報酬是該項投資所具風險的函數,如對保險資金運用不加以限制,勢必趨向風險較大的投資,以期獲得較大的報酬,而危及保險企業財務的穩健。因為每一種技資方式的風險大小不同,一般而言,高盈利的投資方式伴隨著高風險,低風險的投資方式則伴隨著低盈利,顯然,全部用於盈利性高的投資方式,必將使保險公司面臨著全面的高風險,使被保險人有可能得不到應有的保險保障,也不利於保險公司的生存和發展,因而,為了保證保險投資的盈利性,同時控制高風險,應規定有關高風險投資方式所佔的比例。同時,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任何工商或金融企業均有破產的可能性,無論採用風險大的亦或風險小的投資方式,保險公司都會面臨著籌資主體對保險投資所帶來的風險,因此為了控制每一籌資主體給保險公司所帶來的風險,必須規定投資於每一籌資主體的比例。
第五,壽險和非壽險的保險投資應有所區別。由於壽險是長期保險,許多壽險帶有儲蓄性,更強調安全性,因而,一般可用於安全性和盈利性高、但流動性較低的投資方式,如不動產、貸款;非壽險是短期保險,要求流動性強,不宜過多投資於不動產投資,而應投資於股票、存款。同時,從風險控制看,壽險公司投資的比例在主體比例方面,應嚴於非壽險,因為壽險期限長、帶有儲蓄性,控制主體比例,便於保證保險公司的償付能力,從而保護被保險人的合法權益。
第六,加強對保險公司償付能力的監管。保險公司的償付能力愈大,表明保險公司可自由運用的資金愈多,則在保險投資方式上可選擇盈利性大、風險高的方式。通常衡量償付能力的指標有:凈保費與凈資產之比;未決賠款准備金與凈資產之比。在美國國民保險協會認為,前者為3比1為滿意的最大安全比例,這一比例愈大,保險公司的保險資金投資規模相對可大些:後者高於1比5,保險公司有可能破產,這一比例愈大,保險公司的保險資金投資規模相對小些。我國可根據實際情況制定標准。由於保險監管的核心在於確保保險公司的償付能力,所以,對保險投資監管的核心在於提高其償付能力。
顯然,完善投資環境與放鬆投資限制已成為研究保險投資的主題,那麼,二者孰先就後?是完善投資環境後再放鬆投資管制,還是先放鬆投資管制後再完善投資環境,或同時進行?這是保險投資面臨的難題、若先完善投資環境後放鬆投資管制,則等到完善投資環境時,保險公司早已因資不抵債而破產;若先再放鬆投資管制,再完善投資環境,則保險公司早已因投資無法收回而導致資不抵債,不得不破產。是則,嚴亦破,松亦亡。嚴松難辨、先後難分。依筆者看,結合我國國情及保險業的特點,可二者同時兼顧,但也不等於同時進行。在完善投資環境的同時,適當放鬆投資管制,而在投資管制方面,實行嚴松合一,即在充分放鬆投資方式的同時,嚴格控制投資比例。這一比例的大小隨投資環境的完善而逐步擴大,在投資環境尚未完善的初期,投資比例應該控制在非常小的范圍內,其後逐步擴大、同時,在投資比例方面,也應因方式比例和主體比例區別對待,在初期,主體比例應當控製得更嚴些。這樣既保證了保險投資的盈利性,也控制了投資風險,還保證了保險業的穩健發展。
Ⅸ 保險投資的存在問題
(一)保險資金運用結構有待完善,投資壓力日益增大近年來,銀行存款在保險資金運用中仍佔有較大的比例,國債和同業拆借佔比不大,證券投資基金、金融債券、企業債券及其他投資比例更低。這種投資結構不利於收益性、流動性、安全性的結合,難以起到保險資金資源的優化配置作用和達到保險資產與負債相互匹配的要求。資金成本較高的投資型保費收入逐步成為投資資金的主要來源,而主要投資品種(債券)收益率大大走低,債券市場的小規模、低流動性和股票市場的不規范給保險投資帶來了未來支付缺口的潛在風險,直接降低了市場的流動性以及投資的穩健性,間接制約了保險公司的獲利空間,中短期內難以顯著提高,給保險投資的發展帶來了一定的阻力。
(二)保險公司治理結構不完善,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我國很多保險公司投資主體地位不明確,投資地位與權責的不明晰,資金運用的風險控制制度不完善,執行制度的力度不到位,沒有履行治理結構中必須的董事會決策程序以及相應的制衡、監督程序。許多保險公司管理體制落後,在科學決策、內部約束機制方面比較薄弱。中國的保險資產管理業務在投資理念上,尚未完全確立起以價值投資、理性投資、穩健投資和長期投資為核心的思想;在技術上,運用資產的匹配管理、戰略配置和組合管理的方法還不夠嫻熟;在投資策略上,對市場形勢的判斷、把握深度和准確度有待進一步提高;在投資風險的控制上,仍然缺乏識別、計量、預警和對沖的技術手段;在投資績效評估上,尚未形成科學統一的標准和方法。
(三)保險投資缺乏相應人才,投資水平不高
長期以來我國形成了重保險輕投資,重來源輕運用的局面,忽視發展投資專業隊伍,保險企業缺乏具有較高專業性、技術性的投資管理人才。不少保險公司的投資業務由從事保險業務的人員擔當,造成許多投資決策者不懂投資風險,投資經營者不懂投資分析,投資經營不穩定,投資效益低下。而且由於監管方面的嚴格限制,保險公司也在相當程度上缺乏對保險投資領域的研究與開拓精神,使得即便是在監管部門放寬對某個投資領域的限制時,也難以在短時間內贏得主動。
(四)保險資金運用潛在風險不斷積累
由於投資工具缺乏、投資期限較短,保險公司資產與負債的期限不匹配以及預期資金運用收益率與保單預定利率不匹配現象十分嚴重,而各家保險公司目前辦理的協議存款大部分是5年期,到期日集中度過高,存在再投資風險。現在允許保險資金投資基礎設施建設,由於基礎設施建設涉及各行各業,情況千差萬別,其間蘊涵著極大的風險。保險資金投資於股權等領域也有很大的風險。低利率環境將在中長期制約投資收益率,而海外投資又面臨貨幣錯配和人民幣升值的匯率風險。在投資渠道放開後,又面臨經濟減速的風險,長期性保險資金應對經濟周期的難度增大。
(五)保險資金運用監管難度加大
目前我國的保險資金運用監管目標不明確,內涵還需擴充;監管模式尚不確定;監管法律法規體系不完善;會計制度等配套制度落後監管的要求;監管信息化程度低,無法適應動態監管的要求;監管隊伍力量薄弱。保險資金現在可以投資基礎設施,可以作為QDII境外投資,可以股權投資,可以創業投資,而不同的市場有不同的要求和風險,需要清楚界定資金投資的空間和規則;而保險公司參股、控股銀行、證券公司,或者銀行參股、控股保險公司,都會對現行的金融分業監管格局帶來沖擊一這些都對管理層提出了挑戰。如何制定好相關政策和制度,建立起新的保險資產管理體制、新的風險預警機制以及新的監管體製成為當前迫切的問題。
(六)保險業的市場化過程沒有完成,資金運用透明度不足
從資本市場和金融體制的角度看,保險資金運用的透明度不足。透明度涉及保險資金的安全和投資的公平性。保險業的市場化過程沒有完成。保險資金來源是高度市場化的,某種程度可以說是一種惡性競爭,但資金運用的市場化程度卻很差。資金來源高度市場化,投資運營卻是高度計劃性的,如果這個問題不解決,保險業發展可能會進入一個非常危險的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