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基金管理 > 各國主權基金的運作與管理

各國主權基金的運作與管理

發布時間:2021-03-25 22:16:45

① 主權基金是什麼對沖基金是什麼

前者一般是指,國家使用國家儲備的外匯成立並進行投資活動的基金公司,因為它的性質不是私人資產或者企業資產,而是某個國家的外匯儲備資金的一部分,所以成為主權基金。
後者一般是指,為了規避其他投資金融產品風險性,而進行的一種具有風險平衡或者反方向運作的投資基金,就是對沖基金,它以技術含量高、大比例按金交易為特點,具有風險平衡作用。

② 主權基金的各國做法

西方國家的歷史經驗告訴他們,跨境資本既追求經濟利益,還追求地緣政治利益與權力。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西方國家想當然地認為,中國、俄羅斯這樣的後起大國也像他們當年一樣,會利用其雄厚的SWFs力量作為「金融核武器」,解構現有的政治、經濟、金融的權力版圖,實現其政治意圖和經濟利益。用IMF前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的話來說,SWFs坐擁如此龐大的一座金山,全球金融系統將任其左右。
因此,隨著中國投資公司的成立,一場關於SWFs的約束與反約束、控制與反控制的暗戰不可避免了。2007年10月19日發布的G7公報,可以說是正式拉開了這場暗戰的帷幕:該公報明確表達了對SWFs帶來的風險的擔憂,指出國際社會應盡快確定SWFs的制度結構、風險管理、透明度和問責制方面的最佳做法。 在如何對待SWFs問題上,美國兩難的矛盾心理非常明顯:既要想辦法挽留SWFs投資於美國的金融市場,又害怕SWFs規模壯大後導致其美元霸權的衰落,使其弱勢美元轉嫁債務的政策破產。由於當今美元霸權地位,在美國採取弱勢美元政策時,人們不得不接受美元持續貶值帶來債權縮水的惡果,但持續貶值對美元也有極為不利的一面——終將耗散人們對美元的信心,導致市場拋售美元。而大規模增長的SWFs遵循了多元化投資策略,追求高風險資產的回報率,在美元持續貶值的背景下,必將逐步減少美國國債等美元資產,轉換到歐元等其他幣種資產,從而加快美元轉換歐元等其他幣種的趨勢,可能形成拋售美元的羊群效應,而終將導致美國金融市場動盪不安。屆時,美元霸權的終結時代就將來臨了。
除了擔心對美元和金融市場的沖擊之外,美國政府對SWFs操作策略的隱蔽性和缺乏透明度也頗有微詞,害怕中國、俄羅斯等國家利用SWFs來控制其高科技、資源性和軍工類企業。比如,美國財政部負責國際事務的助理部長克萊·樓瑞就表示,那些貿易順差巨大的國家所管理的主權投資基金迅速壯大,但不知道SWFs的這些錢都去了哪裡,難以完全排除其前所未有且魯莽的風險管理舉措帶來較大影響的可能性,有必要增強透明度。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主席克里斯多弗·考克斯甚至懷疑,SWFs會利用政府間諜機構搜集大量幕後信息來進行內幕交易。許多美國的專家學者也跳將出來助戰,紛紛指責SWFs其中,美國耶魯大學教授胡安·特里普在《金融時報》上撰稿說,SWFs會造成市場的恐慌,可能削弱國際金融機構的政治影響力,甚至有擾亂全球市場的趨勢。
盡管很想進行嚴厲管制,但考慮國際收支逆差需要他國的SWFs與外匯儲備支撐,美國政府投鼠忌器,並沒有出台嚴厲的抵制SWFs的政策。因為,美國政府需要在SWFs的利用和限制之間達成一種微妙的平衡:這一方面是出於擔心保護主義情緒急劇升溫會導致SWFs真的用腳投票,另一方面也是維護自身監管能力和美國金融市場吸引力的信心需要。2007年10月24日生效的《外國投資和國家安全法案2007年修正案》,強化了美國財政部對外國公司投資美國資產的審查和限制的權力。美國財政部認為,該法案已經體現了這種微妙的平衡,既保護了美國的利益又沒有增加更多的投資貿易壁壘。基於這套法案的背景,美國財政部認為,推出一套SWFs自願遵守的「最佳實踐」規則就已經足夠了。
然而,美國內部的「金融保護主義」仍在繼續抬頭,在2007年11月14日美國國會的SWFs聽證會上,部分議員認為美國政府對SWFs的約束還是過於寬松,要求採取更為嚴厲的立法來抵制和約束SWFs。 歐洲的上空也彌漫著「金融保護主義」的幽靈。長期以來,德國政府對對沖基金和私人股本基金等投資載體控股德國企業就非常警覺。目前,德國政府對待SWFs態度與其先前強烈要求監管對沖基金、增加其透明度的態度倒是一脈相承,成為了歐洲牽頭抵擋SWFs的旗手。德國認為,SWFs會受到「政治和其他利益動機的驅使」,因此不但在國內組織政府草擬立法、組織委員會,限制SWFs的投資,還努力鼓噪整個歐盟採取一種「共同方式」,審查SWFs對歐洲公司的「惡意收購」活動。
德國抵制SWFs的觀點其實是深深地打上了「默克爾烙印」。默克爾上台後,德國政府彷彿一下子想擔任起全世界秩序領導者的職責,努力扮演人權衛士的政治大國形象。相較科爾、施羅德等幾位前任,默克爾對中國的個人成見較深,主導推動立法約束SWFs投資,也是受到了中國投資公司成立的刺激。法國在一定程度上似乎響應了德國的呼籲,目前正在起草一份法律報告書,試圖建立一套系統的核心產業保護法律框架,旨在保護法國一些涉及國家戰略利益的領域不受SWFs的影響。 面對中國的投資和經濟增長給世界帶來的超常的紅利,理性的人們都會認為自築樊籬隔絕中國的資本實在不合時宜。因此,G7國家也不是鐵板一塊,面對默克爾煞費苦心的限制SWFs的牽頭行動,英、意不為所動,堅持其傳統的自由主義立場,明確表態期待SWFs的投資。澳大利亞更是對來自中國的資金提供各種機會。
英國財政大臣阿里斯代爾·達林認為,作為政府針對具體投資意向的保護主義言論是錯誤的,因此,英國將抵制歐盟採納統一政策應對SWFs。倫敦金融城第679任市長約翰·使達德更是對SWFs拋出了「來我這里,不必透明」的橄欖枝。2007年10月26日,中國投資公司成立尚不到一個月,使達德就迫不及待地專訪中國,力邀中國投資公司落戶倫敦。使達德認為,強迫SWFs透明的理由並不充分,而倫敦金融城採用的是「以風險為基礎」的監管制度,可以與企業之間進行「持續的對話」,足以提醒SWFs可能面臨和形成的風險。
義大利政府宣布支持SWFs的自由市場准入,對潛在投資者沒有國別限制。其國際貿易部長愛瑪·波尼諾在談起一直虧損的義大利航空公司時就表示:「我不在意誰買下它,他可以是中國人,也可以是愛斯基摩人……只要他們能讓該公司扭虧為盈就行。」
近年來,澳大利亞是中國經濟增長的最大受益者之一,其政界、商界對包括SWFs在內來自中國的投資都持歡迎態度。霍華德總理在位11年來一直在為中國公司投資澳大利亞礦產資源鋪平道路,澳大利亞工黨領袖、現已於2007年12月3日剛剛就任總理的陸凱文也表示支持這一政策。德國的「金融保護主義」傾向,顯然給予了英、意、澳更多的機會,這可是德國最不願意看到的後果。 既然親自操刀恐有不便,那假借他人之手應該是一個不錯的主意,整個2007年,美國政要都紛紛在多種場合或明或暗地表示,IMF應盡快出面展開評估SWFs風險的工作程序,在全球范圍內出台一項針對SWFs的運作和監管規則。美國的如意算盤是,納入IMF的國際監督框架下,SWFs無論到哪都有約束,不如就留在美國。德國在歐盟的呼籲反響平平的時候也想到了由IMF推動此項艱難工作。
美、德的邀請其實正合IMF心意。IMF一個最重要的職能就是在金融危機爆發時擔當國際最後貸款人給危機國提供融資。最近10年來,隨著新興市場國家和地區的外匯儲備的急劇增長並將其轉換為SWFs,擔當國際最後貸款人的重要性大幅降低,IMF因此還提出了最多要裁員15%的計劃。如果IMF不轉換工作重心,加強對SWFs的監控,一旦其規模急劇增長而做大,將會使得IMF的地位邊緣化。當然,IMF也意識到對融資職能逐漸弱化意味著什麼。因此,加強國際監督職能是IMF改革的內容之一。在這種情形下,當美、德等國呼籲IMF制定相關原則加強SWFs的監管時,IMF認為這是一個重塑國際監督職能的時機,自然應允。更何況,IMF被賦有評估和維護全球金融穩定的職責,以關注、監控風險的角度對SWFs提出「最佳實踐原則」實在是名正言順的事情。
為了配合美、德兩國,2007年以來,IMF關注焦點已經從對沖基金轉移到SWFs了。IMF認為,鑒於以往世界經濟經歷過類似主權倒債、投機資金狙擊一國貨幣等慘痛教訓,IMF必須高度關注SWFs的發展。同時,IMF擔心,SWFs可能會利用一國的主權信貸資質,濫用杠桿融資從事高風險投資項目,最終可能導致嚴重後果。從IMF新總裁斯特勞斯·卡恩的態度也可以看出,最近IMF加快了介入SWFs的步伐。新官上任三把火,特勞斯·卡恩2007年10月下旬上任伊始就有一把火燒到了SWFs,他強調了SWFs給基金組織成員國帶來的挑戰,並暗示這些基金有可能成為金融不穩定的新來源。
目前,IMF建議各國政策的制定者應該留意SWFs,並有必要讓這些基金的運作更透明;同時,IMF也成立了一個專門的資本研究小組,已經開始搜集相關信息,評估SWFs對全球金融體系的潛在風險,不過IMF首席經濟學家西蒙·約翰遜表示「進度還處在相當初級的階段」。但不管怎樣,這項工作已經正式啟動起來。須引起我們注意的是,如果在美、德的授意下,IMF存在進一步採取強行行動的可能。如像2007年6月那樣不顧中國在內的部分發展中國家的保留意見、強行通過關於匯率監督的《對成員國政策雙邊監督的決定》,那麼最終形成一個不採納我們意見的關於SWFs的監督原則也未必不可能。 2007年下半年來,國際投行們的日子也都不大好過,一直在美國次級按揭貸款危機的泥潭中徘徊,貝爾斯登、高盛、美林、花旗的CEO們一個個掛冠離去。雖然次級按揭貸款危機最終化解為時尚早,但大鱷們洗刷滿身泥濘的渴求卻非常強烈。它們發現這樣的機會就要來臨了,那就是SWFs將帶來資產管理業務飆升的泡沫浴。
本來,SWFs就是國際投行們兜售的一個概念。投桃報李,SWFs成立後一般都要聘請國際投行進行資產管理。事實上,基於美國和歐洲的「金融保護主義」存在可能帶來的風險,以及設立內部投資組合管理團隊面臨的高成本和種種困難,藉助外部的資產管理人是SWFs爭取主動權的一個現實選擇。作為SWFs進行全球配置的先行者——挪威央行的NBIM也喜歡用外部管理人來提高資產管理績效,目前,其內部經理人也僅僅管理了總量為3549億美元資產中不到40%的份額。美林認為,未來SWFs對高風險資產的投資會達到1.5萬億至3萬億美元,在全球風險資產(股票和非主權債券)中佔有的份額將會較現在增加一到兩倍,到2011年,將佔全球風險資產的16%左右,每年直接給國際投行們增加40億至80億美元的資產管理費。一個還算酣暢的沖刷次級按揭泥濘的泡沫浴已經在等著它們了。
其實國際投行們鍾情於SWFs還有一個埋在心裡的小九九,那就是隨著SWFs規模的持續擴大,將進一步深化市場規模和增加全球流動性,全球資產價格的飆升將會愈走愈強,這一方面將導致國際投行們的管理收入因資產管理規模大幅飆升而大幅上漲;另一方面國際投行們完全可能利用自身的信息優勢,在全球價格飆升過程中,通過自營業務獲利。當然,國際投行們的小九九也並非壞事,至少在促進SWFs規模增長問題上不是絆腳石。 開弓沒有回頭箭,積極發展SWFs已是我國提高外匯儲備管理績效和沖銷流動性過剩的有效舉措,但對成立中國投資公司引致全球軒然大波,有些始料未及。面對西方「金融保護主義」的咄咄逼人,一味地迴避消極,聽任歐美設置投資壁壘,肯定不是一個好的辦法,如何妥善應對,考驗著我國政府與SWFs的金融政治智慧。
首先,充分認識清楚「金融保護主義」的政治性,尤其 政府投資工具。要考慮西方政治更替可能會導致「金融保護主義」升級的可能性。面對「金融保護主義」,切不可等閑視之,不要以為不投資美國就能輕易地佔有主動性,摻和了政治因素後情況可能恰恰相反。在美國總統大選年,針對中國話題歷來是一個激發選民情緒的有用手段,百試不爽。2008年又是大選年,一旦總統候選人拋出SWFs的「金融核武器」論調,抵制SWFs可能會愈演愈烈。如此以來,亞洲的SWFs就只有迅速分散資產,必將加快資金轉移到美元幣種以外的資產,屆時將導致歐元承擔更大的升值壓力,並可能導致大宗商品價格急劇上漲,從而觸發以德國為首的歐洲勢力更大的「金融保護主義」浪潮,乃至引發全球的不滿。而這一切又是在中國主權財富資金剛剛成立後的背景下發生,甚至連他國的SWFs都可能埋怨我們樹大招風。
其次,加強解釋工作,釋放誠意,強調商業性目標,適度增加透明度,不要盲目謀求控股,以緩和「金融保護主義」抵觸情緒。挪威央行的NBIM的透明度之所以令西方國家滿意,主要是3條:一是不謀求控股地位;二是主要在公開市場上進行投資,不涉及私募股權投資;三是在投資組合變化後適時公布於眾。在目前的國際環境中,我國實業公司並購國外資源性公司經常遭遇嚴重抵制,自然我國SWFs的投資行為也一樣會遭遇抵抗。因此,有關方面要加強解釋工作,釋放誠意,做好「金融保護主義」的安撫工作。
在經營目標上,中國投資公司向國際社會強調按照商業模式運作,以資本回報率最大化為目標,在全球的投資主要集中在貨幣市場,不存在政治動機,不會增加全球經濟金融的風險。
在經營策略上,可參考NBIM的管理之道,不謀求控股,聘請外部資產管理人,設立不同投資組合的子基金,如滿足交易性和預防性動機的高流動性組合、滿足盈利性動機的長期資產組合、滿足發展性動機的緩沖組合等不同的子基金,增強各子基金投資目標的透明化,緩解東道國「金融保護主義」的抵觸情緒。 在投資品種上,實行漸進戰略。投資品種可以在金融產品的風險譜繫上,按照風險從低到高的順序逐漸擴展,包括:國債、政府債、機構債、貨幣市場產品、房地產金融產品、公司債、實業公司股票、金融公司股票、衍生產品等;條件適當的時候,才開展直接投資。
第三、制定以夷制夷的牽制戰術。G7國家並非鐵板一塊,德國欲牽頭歐盟抵制SWFs,但英、意卻對來自中國、俄羅斯的SWFs欣然接納。澳大利亞以及其他新興市場國家和非洲都歡迎SWFs的投資。即使是美國和歐盟的立場也沒有完全協調一致。因此,我們完全可以尋找各國的制度差異,利用各國急於吸引投資的心理,以夷制夷,各個擊破。
國際投行也是一個可以藉助的幫手。主權財富基金的巨額資產規模令國際投行們垂涎三尺,我們可以聘請它們擔任外部資產管理人,甚至還可以購買它們的股權,在分享它們的知識資本的同時,利用其對各國政府的游說與操控能力,牽制「金融保護主義」。
第四、要針鋒相對地利用國際的輿論,加強宣傳工作,批判鬆散管束對沖基金的同時卻抵制SWFs的歧視標准。與對沖基金相比,SWFs才是全球金融穩定的中堅力量。從近年來的金融危機與動盪來看,沒有任何一次是SWFs投機引發的。相反,1997~1998年對沖基金攻擊固定匯率制而觸發的亞洲金融危機至今還被西方津津樂道。其實,對沖基金自身投機失敗也是全球金融市場系統性風險的來源之一。如美聯儲出面救助長期資本管理公司就是一個明證;最近的次級按揭貸款危機也脫不了對沖基金的干係。
第五、要積極聯合全球SWFs與抵制國協商談判,建立類似WTO的貿易爭端解決機制,妥善解決糾紛。二戰以來,國際貿易體系通過詳細的協定成功處理了各種熱點政治糾紛。事實上,完全可以將SWFs的活動視為全球貿易體系中的新生事物,在SWFs母國及其投資的東道國之間,就投資行為進行協商,簽訂雙贏的金融貿易協定。若SWFs違反協定,以後的投資就要被叫停;若東道國違反協定,母國可以得到相應補償或對等地報復東道國。因此,我們應該未雨綢繆,聯合其他SWFs,與「金融保護主義」國家坐下來談判,簽署牽涉金融市場的貿易協定,並在IMF的參與下達成SWFs「最佳行為准則」的核心原則,以消除投資壁壘和監管空白。
最後,要注意監管流入我國的國外SWFs。一是在市場准入的安全審查中堅持對等原則的同時,可參考國外的投資委員會制度,將國家安全以及保持競爭優勢放在維護國家利益的首位。二是在SWFs的投資領域與控股水平上,嚴格限制涉及國家安全與產業安全的投資,對SWFs的投資比重加以限制。三是加強對國外SWFs在我國境內投資行為的跟蹤監測分析。

③ 主權基金是什麼

基金簡介
主權基金又稱主權財富基金,主要指掌握在一國政府手中用於對外進行市場化投資的資金。主權基金之所以現在備受關注,主要是因為它們近期發展勢頭迅猛,並且主力並非發達國家,而是一些因油價上漲獲益匪淺的中東產油國和擁有大量外貿盈餘的新興市場國家。
2特徵
一般認為,SWFs具有兩個顯著的特徵:一是由政府擁有、控制與支配的,二是追求風險調整後的回報最大化目標。從SWFs的資金來源看,既可以是一國政府通過特定稅收與預算分 可能的風險移動路徑配形成的,也可以是資源出口收入或非資源性貿易順差等方式積累形成的,但通常是和如何管理多餘外匯儲備分不開的:以亞洲為例,中東產油國和中國、東南亞國積累了大量的美元外匯儲備,若僅僅出於維護對外支付職能、維護幣值穩定的目的,亞洲各國並不需要如此多的外匯儲備;從經濟效率的角度講,過多持有低收益率的外匯儲備,也是一種金融資源浪費。因此,多餘部分的外匯儲備逐漸不再投資於傳統的高流動性資產,而轉換成主權投資基金,通過專家管理來選擇更廣泛的投資工具、構造更有效的資產組合以獲取風險調整後的高回報。
3范圍
迄今為止,全球范圍內已設立了SWFs的22個國家和地區中,由資源輸出國或大宗商品出口國利用相應的出口收入創建SWFs的,有阿聯酋、科威特、沙特、卡達等OPEC產油國,以及俄羅斯、挪威、汶萊等非OPEC產油國、美國阿拉斯加等盛產石油的獨立地區,同時還有銅礦出口國智利以及鑽石出口國波札那等;由長期以來存在持續貿易順差的東亞新興市場國家和地區利用國際收支盈餘創建的主權投資基金的,有新加坡、馬來西亞、韓國和中國等。
4規模
雖然SWFs成立時間較早,但因總量規模一直不大,並不引起世人注意。據估計,1990年全球SWFs的規模只有約5億美元,在最近10~15年間,得益於油價上漲和新興市場經濟體國際收支大幅盈餘,近年來SWFs才獲得驚人的增長,目前總量已經達到2萬~3萬億美元,名列全球前五大的SWFs合起來規模超過2萬億美元(阿聯酋的阿布扎比投資局約有8750億美元、挪威央行的NBIM約有3549億、新加坡的政府投資公司約有3300億美元、沙烏地阿拉伯的各種SWFs約有3000億、科威特投資局約有2500億美元的資產規模,見下表)。從基金管理資產規模相對於基金所在國GDP百分比的相對規模來看,則阿聯酋、挪威、新加坡、科威特、卡達、汶萊等國SWFs的比率均超過100%,而俄羅斯的比率不到15%、中國的比率不到10%。值得指出的是,全球SWFs的資本集中度是相當高的,其中最大5隻基金的規模相當於全球總規模的70%以上。
5現狀
目前,人們認為最為成功的SWFs是成立於1974年的新加坡淡馬錫。2007年8月發布的《淡馬錫2007年度回顧》顯示,該公司管理的投資組合凈值,已經從成立之初的3.54億新加坡元增加到1640億新加坡元,公司凈值增加460多倍。其中,有38%的資產組合為金融類股權。而投資項目的地域范圍也從新加坡延伸到整個全球。總之,當前的SWFs已經成長為全球金融市場上重要的機構投資者,投資管理風格日趨主動活躍,其資產分布不再集中於G7定息債券類工具,而是著眼於包括股票和其他風險性資產在內的全球性多元化資產組合,甚至擴展到了外國房地產、私人股權投資、商品期貨、對沖基金等非傳統類投資類別。
6發展預期
1990年,全球主權財富基金的規模只有約5億美元,但來自渣打銀行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目前全球有36個國家和地區設立了主權基金,現有資金規模約為2.5萬億美元,其中規模最大的阿聯酋阿布扎比投資公司資金總額已接近9000億美元。
從資金規模上來看,主權基金已經超過對沖基金和私募基金。有業內人士預計,到2015年,全球主權基金的規模將擴大至12萬億美元,幾乎佔到全球金融資產的10%
7背景簡介
主權財富,相對應於私人財富,是通過特定稅收與預算分配、國際收支盈餘和自然資源收入等方式積累形成的,由政府控制與支配的,通常以外幣形式持有的公共財富。傳統主權財富管理方式非常被動保守,對本國與國際金融市場影響也非常有限。而近年來主得利於國際油價飆升和國際貿易擴張而急劇增長,對其的管理遂成為一個日趨重要的議題。主權財富基金在此背景下應運而生。不同於傳統的政府養老基金與那些簡單持有儲備資產以維護本幣穩定的政府機構,主權財富基金是一種全新的專業化、市場化的積極投資機構。
近年來,主權財富基金數量快速增長,設立主權財富基金的國家,包括一些發達國家和資源豐富國家,也包括一些新興市場國家和資源貧乏國家。主權財富基金資產規模急劇膨脹,至2006年底,全球主權財富基金管理的資產累計已達到約1.5萬億至2.5萬億美元。同時,其資產分布不再集中於G8定息債券類工具,而是著眼於包括股票和其他風險性資產在內的全球性多元化資產組合,甚至擴展到了外國房地產、私人股權投資、商品期貨、對沖基金等非傳統類投資類別。主權財富基金已成為國際金融市場一個日益活躍且重要的參與者, 市場影響力也不斷增強。
8主要區別
主權財富基金與官方外匯儲備皆為國家所擁有,同屬廣義的國家主權財富,來源也頗相似。但依然有其區別:
1. 官方外匯儲備反映在央行資產負債平衡表中,後者則在央行資產負債平衡表以外,有獨立的平衡表和相應的其他財務報表。
2. 官方外匯儲備資產的運作及其變化與一國國際收支和匯率政策密切相關,而主權財富基金一般與一國國際收支和匯率政策沒有必然的、直接的聯系。
3. 官方外匯儲備資產的變化產生貨幣政策效應,即其他條件不變,央行外匯儲備資產的增加或減少將通過貨幣基礎變化引起一國貨幣供應量增加或減少。而主權財富基金的變化通常不具有貨幣效應。
4. 各國央行在外匯儲備管理上通常採取保守謹慎的態度,追求最大流動性與最大安全性,而主權財富基金通常實行積極管理,可以犧牲一定的流動性,承擔更大的投資風險,以實現投資回報最大化目標。

④ 主權財富基金的運作機制

組織結構與內部公司治理
各國主權財富基金的組織結構大同小異,都分為以下三個層次:
第1 層次:政府主管部門
一些小國家一般直接由總統、國王負責主權財富機構的管理,其他一些國家則根據主權財富基金性質,以中央銀行或財政部作為主管部門。政府主管部門行使的職能一般包括:提名任命主權財富機構董事會成員和董事長;決定是否增減外匯盈餘和財政盈餘到主權財富基金;審議主權財富基金財務報告等。政府主管部門一般都不幹預主權財富基金的日常經營活動。
第2 層次:主權財富基金
大多數主權財富基金都依法建立健全了公司治理結構,並具有較高獨立性的董事會。董事會成員中,由政府部門外部的專業人士組成的非執行董事,往往佔到董事會成員數量的一半以上。董事會負責制定公司總體投資策略與投資組合,並對董事會業績進行評估。大多數主權財富基金董事會還下設專門委員會支持董事會在審計、風險管理、薪酬以及人事任命方面發揮實質性作用。管理層由董事會任命,對董事會負責,負責公司的日常經營決策。
第3 層次:投資組合職能部門或子公司
大多數主權財富基金還設立了獨立子公司,分別投資於不同領域。這些子公司也都建立了相對規范的公司治理結構,具有相對獨立的董事會、管理層。

⑤ 主權財富基金的中國做法

開弓沒有回頭箭,積極發展SWFs已是我國提高外匯儲備管理績效和沖銷流動性過剩的有效舉措,但對成立中國投資公司引致全球軒然大波,有些始料未及。面對西方「金融保護主義」的咄咄逼人,一味地迴避消極,聽任歐美設置投資壁壘,肯定不是一個好的辦法,如何妥善應對,考驗著我國政府與SWFs的金融政治智慧。 加強解釋工作,釋放誠意,強調商業性目標,適度增加透明度,不要盲目謀求控股,以緩和「金融保護主義」抵觸情緒。挪威央行的NBIM的透明度之所以令西方國家滿意,主要是3條:一是不謀求控股地位;二是主要在公開市場上進行投資,不涉及私募股權投資;三是在投資組合變化後適時公布於眾。在目前的國際環境中,我國實業公司並購國外資源性公司經常遭遇嚴重抵制,自然我國SWFs的投資行為也一樣會遭遇抵抗。因此,有關方面要加強解釋工作,釋放誠意,做好「金融保護主義」的安撫工作。
在經營目標上,中國投資公司向國際社會強調按照商業模式運作,以資本回報率最大化為目標,在全球的投資主要集中在貨幣市場,不存在政治動機,不會增加全球經濟金融的風險。
在經營策略上,可參考NBIM的管理之道,不謀求控股,聘請外部資產管理人,設立不同投資組合的子基金,如滿足交易性和預防性動機的高流動性組合、滿足盈利性動機的長期資產組合、滿足發展性動機的緩沖組合等不同的子基金,增強各子基金投資目標的透明化,緩解東道國「金融保護主義」的抵觸情緒。
在投資品種上,實行漸進戰略。投資品種可以在金融產品的風險譜繫上,按照風險從低到高的順序逐漸擴展,包括:國債、政府債、機構債、貨幣市場產品、房地產金融產品、公司債、實業公司股票、金融公司股票、衍生產品等;條件適當的時候,才開展直接投資。 制定以夷制夷的牽制戰術。G7國家並非鐵板一塊,德國欲牽頭歐盟抵制SWFs,但英、意卻對來自中國、俄羅斯的SWFs欣然接納。澳大利亞以及其他新興市場國家和非洲都歡迎SWFs的投資。即使是美國和歐盟的立場也沒有完全協調一致。因此,我們完全可以尋找各國的制度差異,利用各國急於吸引投資的心理,以夷制夷,各個擊破。
國際投行也是一個可以藉助的幫手。主權財富基金的巨額資產規模令國際投行們垂涎三尺,我們可以聘請它們擔任外部資產管理人,甚至還可以購買它們的股權,在分享它們的知識資本的同時,利用其對各國政府的游說與操控能力,牽制「金融保護主義」。 要注意監管流入我國的國外SWFs。一是在市場准入的安全審查中堅持對等原則的同時,可參考國外的投資委員會制度,將國家安全以及保持競爭優勢放在維護國家利益的首位。二是在SWFs的投資領域與控股水平上,嚴格限制涉及國家安全與產業安全的投資,對SWFs的投資比重加以限制。三是加強對國外SWFs在我國境內投資行為的跟蹤監測分析。

⑥ 什麼是」主權財富基金(SWFs)」

網路已經有了啊http://ke..com/view/1174598.htm;
另外,中國經濟網上也有這個介紹,分析的非常清楚:
主權財富基金(Sovereign Wealth Fund)是隨著一國宏觀經濟、貿易條件和財政狀況的改善,以及政府長期預算規劃與財政指出限制政策的實施,國家財政盈餘與外匯儲備不斷積累。針對過多的財政盈餘與外匯儲備盈餘,一些國家成立了專門的投資機構來進行管理運作,這類機構一般被稱為主權財富基金。它既不同於傳統的政府養老基金,也不同於那些簡單持有儲備資產以維護本幣穩定的政府機構,而是一種全新的專業化、市場化的積極投資機構。

主權財富基金來源包括三類:

第一類:外匯儲備盈餘,主要以亞洲地區新加坡、馬來西亞、韓國等國家和台灣、香港地區為代表;

第二類:自然資源出口的外匯盈餘,包括石油、天然氣、銅和鑽石等自然資源的外貿盈餘,主要以中東、拉美地區16個國家為代表;

第三類:依靠國際援助基金,以烏干達的貧困援助基金為代表。

主權財富基金發展趨勢具有三個特點

1、全球主權財富基金數量快速增長,資產規模急劇膨脹,市場影響力也不斷增加;

2、主權財富基金規模龐大,投資領域廣泛,不少主權財富基金已和政府養老基金或者央行儲備資產管理機構規模不相上下;

3、主權財富基金普遍採取專業化、市場化運作手段和多元化投資經營策略,謀求長遠投資,獲得較高收益。

主權財富基金建立的動因與類型

盡管各國設立主權財富基金的起點源於國家財政盈餘、外匯盈餘等國家財富的急劇增加,但設立主權財富基金的動因則各有側重,主要包括以下5方面:

動因1:跨期平滑國家收入,減少國家意外收入波動對經濟和財政預算的影響

基金類型:穩定型主權財富基金(Stabilization-oriented Fund)

經濟嚴重依賴於自然資源出口換取外匯盈餘的國家,跨期平滑國家收入的動因尤其突出。為保障自然資源枯竭後政府有穩定的收入來源,也為了避免短期自然資源產出波動導致經濟大起大落,這些國家都先後設立主權財富基金,對主權財富基金進行多元化投資,延長資產投資期限,提高長期投資收益水平,旨在跨期平滑國家收入。

以挪威為例,挪威是世界上第三大石油凈出口國,1990年代,挪威的財政盈餘和外匯儲備快速增長,尤其是石油出口收入增長快速,為了更好地管理石油財富,也為了做好石油資源可能耗盡的准備,1990年挪威設立了主權財富基金—政府石油基金。1995年,挪威政府的財政盈餘也每年劃入石油基金。為進一步提高長期投資收益,避免出現「荷蘭病」,1998年,挪威中央銀行設立專門主權財富基金—挪威央行投資管理公司(NorgesBank Investment Management,簡稱NBIM)。

動因2:協助中央銀行分流外匯儲備,干預外匯市場,沖銷市場過剩的流動性

基金類型:沖銷型主權財富基金(Sterilization-oriented Fund)

按照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定義,以主權財富基金形式用於中長期投資的外匯資產不屬於國家外匯儲備。因此,一些國家為緩解外匯儲備激增帶來的升值壓力,便通過設立主權財富基金分流外匯儲備。例如,1998年香港金融管理局為維持港元匯率穩定設立了主權財富基金。

動因3:跨代平滑國家財富,為子孫後代積蓄財富

基金類型:儲蓄型主權財富基金(Savings-oriented Fund)

為應對老齡化社會以及自然資源收入下降對養老金體系的挑戰,一些國家未雨綢繆,力求在代際間更公平地分配財富,設立專門的主權財富基金,即儲蓄型主權財富基金,以中東國家為典型代表。

動因4:預防國家社會經濟危機,促進經濟和社會的平穩發展

基金類型:預防型主權財富基金(Preventive Fund)

正如個人預防性儲蓄動機一樣,許多亞洲國家都持有巨額外匯儲備,以應對潛在社會經濟危機和發展的不確定性。以科威特為例,伊拉克戰爭結束後,科威特之所以能夠重新獲得獨立並重建家園,很大程度上應該歸功於科威特投資局(Kuwait InvestmentAuthority,簡稱KIA)所積累並管理的主權財富基金。

動因5:支持國家發展戰略,在全球范圍內優化配置資源,培育世界一流的企業,更好地體現國家在國際經濟活動中的利益

基金類型:戰略型主權財富基金(Strategy-oriented Fund)

以新加坡為例,淡馬錫控股公司(TemasekHoldings,簡稱Temasek)總裁何晶公開表示,新加坡經濟的黃金時代已經過去,世界經濟新的高增長地區是包括中國在內的一些發展中國家,如果淡馬錫仍然固守本土,就將失去擴張的最佳時機。何晶還提出淡馬錫應憑借多年積累的資金優勢,進入緊缺資金的國家和地區,分享其經濟增長成果。因此,淡馬錫控股公司制定的發展戰略是,將1/3資金投資發達國家的市場,1/3用於亞洲發展中國家,剩餘1/3留在新加坡本土。

⑦ 中國主權基金是指什麼

中國主權基金指掌握在中國政府手中用於對外進行市場化投資的資金。主權基金之所以現在備受關注,主要是因為它們近期發展勢頭迅猛,並且主力並非發達國家,而是一些因油價上漲獲益匪淺的中東產油國和擁有大量外貿盈餘的新興市場國家。

中國關於主權基金的做法:

面對西方「金融保護主義」的咄咄逼人,一味地迴避消極,聽任歐美設置投資壁壘,肯定不是一個好的辦法,如何妥善應對,考驗著我國政府與SWFs的金融政治智慧。

首先,充分認識清楚「金融保護主義」的政治性,尤其 政府投資工具。要考慮西方政治更替可能會導致「金融保護主義」升級的可能性。

面對「金融保護主義」,切不可等閑視之,不要以為不投資美國就能輕易地佔有主動性,摻和了政治因素後情況可能恰恰相反。

其次,加強解釋工作,釋放誠意,強調商業性目標,適度增加透明度,不要盲目謀求控股,以緩和「金融保護主義」抵觸情緒。

在目前的國際環境中,我國實業公司並購國外資源性公司經常遭遇嚴重抵制,自然我國SWFs的投資行為也一樣會遭遇抵抗。

因此,有關方面要加強解釋工作,釋放誠意,做好「金融保護主義」的安撫工作。

(7)各國主權基金的運作與管理擴展閱讀:

主權基金,一般認為,SWFs具有兩個顯著的特徵:一是由政府擁有、控制與支配的,二是追求風險調整後的回報最大化目標。

從SWFs的資金來源看,既可以是一國政府通過特定稅收與預算按可能的風險移動路徑分配形成的,也可以是資源出口收入或非資源性貿易順差等方式積累形成的,但通常是和如何管理多餘外匯儲備分不開的:

以亞洲為例,中東產油國和中國、東南亞國積累了大量的美元外匯儲備,若僅僅出於維護對外支付職能、維護幣值穩定的目的,亞洲各國並不需要如此多的外匯儲備;

從經濟效率的角度講,過多持有低收益率的外匯儲備,也是一種金融資源浪費。因此,多餘部分的外匯儲備逐漸不再投資於傳統的高流動性資產,而轉換成主權投資基金,通過專家管理來選擇更廣泛的投資工具、構造更有效的資產組合以獲取風險調整後的高回報。

近年來國際上的一個趨勢是把官方外匯儲備的多餘部分(即在足夠滿足國際流動性與支付能力之上的超額外匯儲備資產)從央行資產負債平衡表分離出來,成立專門的政府投資機構。

即主權財富基金,或委託其他第三方投資機構進行專業化管理,使之與匯率或貨幣政策"脫鉤",只追求最高的投資回報率。

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GIC)是這一模式的先驅,中國即將成立的國家外匯投資公司,是此模式最新也最重要的案例。

需要指出,目前學術界對於中國正在籌備的國家外匯投資公司的功能與作用有各種看法。其中一個普遍觀點是,成立國家外匯投資公司可以控制外匯儲備規模與增長速度,有效減少當前中國經濟中的過剩流動性,並緩解國際市場對人民幣升值的壓力。

這是一個很大的誤解。外匯儲備與貨幣供應量的變化只受國際收支變化趨勢、匯率政策與貨幣政策的影響,與外匯儲備資產的具體管理方式或具體管理機構無關。

至少按照已經公開宣布的設計思路,該投資公司並不能管理國內流動性,不能緩解人民幣升值壓力,也不能影響國際收支與外匯儲備變化的趨勢。在貨幣政策方面,它是中性的。

國家外匯投資公司作為獨立於國家外匯管理局的專門投資機構,主要通過採用更為活躍積極的投資管理方式,進行風險資產的最優組合,以獲得比傳統外匯儲備管理更高的回報率。

此外,鑒於國家外匯投資公司計劃吸收兼並現有的匯金公司,因此它的一個附屬功能將是代表國家對國有金融資產(主要是股權資產)進行更有效的管理,幫助改善國有控股、參股金融機構的公司治理、內部管理與經營效率。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主權基金

⑧ 主權財富基金的管理模式

主權財富基金管理模式分為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中央銀行直接管理
由於國家外匯盈餘和財政盈餘數量在滿足必要流動性後略有富餘,一般由中央銀行負責管理外匯儲備和財政儲備。中央銀行根據政策目標、儲備資產的風險特徵和期限、以及市場上可供選擇的投資工具將其分割成不同的投資組合。香港實行的就是這種管理模式。香港金融管理局將外匯儲備分割成兩類:一類是以滿足流動性為目的的資產儲備,而另一類則是以積極的資產管理為目的的多餘儲備,並據此分別進行投資和管理。
中央銀行直接管理模式有明顯優勢:即央行可以對所有的國家盈餘財富集中管理,避免新設機構因缺乏經驗可能付出的成本。由於不需要對兩個獨立機構進行協調,因此當金融市場出現波動時,央行可以迅速作出反應。以1998 年8 月的亞洲金融危機為例,當時國際炒家的雙向操作迫使香港金融管理局採取迅速有效的措施反擊,正因為金融管理局內部機構之間具有進行合作的便利性,才使得香港經濟盡快回歸穩定。
但央行直接管理模式也存在著缺陷:首先,流動性管理和積極的資產管理在發展戰略上迥然不同。當兩者同屬一個管理機構時,即使操作層面上可分離,但不同的管理策略需提交同一個管理層或者董事會確定。倘若管理層思維方式傾向傳統的央行管理模式,積極的資產管理可能難以實施,最終將可能走向傳統的以政府為主導的儲備管理。其次,中央銀行直接管理模式易有操縱外匯市場之嫌,導致中央銀行有聲譽風險。
第二階段:專門投資機構管理
自1990 年代以來,各國外匯盈餘和財政盈餘持續增加,各國主權財富基金逐步在滿足資產必要的流動性和安全性的前提下,以盈餘資產單獨成立專門的投資機構,拓展投資渠道,延長資投資年限,提高投資總體收益率水平。
新加坡和韓國是這種管理模式的典範。1981 年5 月, 新加坡成立政府投資公司(Government of Singapore Investment Corporation Pte Ltd,簡稱 GIC),負責管理的外匯資產超過1000 億美元,相當於新加坡官方外匯儲備的90%。25 年來,其年平均投資收益達9.4%。2005 年7 月,外匯儲備居世界第四位的韓國,按照其增加外匯儲備價值的計劃,仿效新加坡,設立了韓國投資公司(Korea Investment Corporation,簡稱KIC),經營部分國家外匯儲備。
將國家盈餘資產委託給一個獨立的專業化資產管理機構,可以多元化經營資產,有利於分散風險,提高其風險承受能力。而且,委託不同的資產管理機構對不同的資產儲備進行管理,可以拓展投資渠道,提高投資決策的靈活性。
無論採取哪一種管理模式,主權財富管理的基本發展趨勢是一致的:主權財富管理正逐漸從傳統的以規避風險為目的的流動性管理模式向更加多元化和具有更強風險承受能力的資產管理模式轉變。這種轉變,使主權財富基金能夠積極拓展儲備資產的投資渠道,在有效風險控制的條件下構造更加有效的投資組合,進而獲取更高的投資回報。而且這種管理模式的轉變,也為經濟和貨幣政策的制定者們提供了一種全新的、更加有效的政策工具。

⑨ 國家主權基金

主權基金又稱主權財富基金,主要指掌握在一國政府手中用於對外進行市場化投資的資金。主權基金之所以現在備受關注,主要是因為它們近期發展勢頭迅猛,並且主力並非發達國家,而是一些因油價上漲獲益匪淺的中東產油國和擁有大量外貿盈餘的新興市場國家。
1990年,全球主權財富基金的規模只有約5億美元,但來自渣打銀行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目前全球有36個國家和地區設立了主權基金,現有資金規模約為2.5萬億美元,其中規模最大的阿聯酋阿布扎比投資公司資金總額已接近9000億美元。
從資金規模上來看,主權基金已經超過對沖基金和私募基金。有業內人士預計,到2015年,全球主權基金的規模將擴大至12萬億美元,幾乎佔到全球金融資產的10%
[編輯本段]背景簡介
主權財富,相對應於私人財富,是通過特定稅收與預算分配、國際收支盈餘和自然資源收入等方式積累形成的,由政府控制與支配的,通常以外幣形式持有的公共財富。傳統主權財富管理方式非常被動保守,對本國與國際金融市場影響也非常有限。而近年來主得利於國際油價飆升和國際貿易擴張而急劇增長,對其的管理遂成為一個日趨重要的議題。主權財富基金在此背景下應運而生。不同於傳統的政府養老基金與那些簡單持有儲備資產以維護本幣穩定的政府機構,主權財富基金是一種全新的專業化、市場化的積極投資機構。
近年來,主權財富基金數量快速增長,設立主權財富基金的國家,包括一些發達國家和資源豐富國家,也包括一些新興市場國家和資源貧乏國家。主權財富基金資產規模急劇膨脹,至2006年底,全球主權財富基金管理的資產累計已達到約1.5萬億至2.5萬億美元。同時,其資產分布不再集中於G8定息債券類工具,而是著眼於包括股票和其他風險性資產在內的全球性多元化資產組合,甚至擴展到了外國房地產、私人股權投資、商品期貨、對沖基金等非傳統類投資類別。主權財富基金已成為國際金融市場一個日益活躍且重要的參與者, 市場影響力也不斷增強。
主權財富基金與官方外匯儲備皆為國家所擁有,同屬廣義的國家主權財富,來源也頗相似。但依然有其區別:
1. 官方外匯儲備反映在央行資產負債平衡表中,後者則在央行資產負債平衡表以外,有獨立的平衡表和相應的其他財務報表。
2. 官方外匯儲備資產的運作及其變化與一國國際收支和匯率政策密切相關,而主權財富基金一般與一國國際收支和匯率政策沒有必然的、直接的聯系。
3. 官方外匯儲備資產的變化產生貨幣政策效應,即其他條件不變,央行外匯儲備資產的增加或減少將通過貨幣基礎變化引起一國貨幣供應量增加或減少。而主權財富基金的變化通常不具有貨幣效應。
4. 各國央行在外匯儲備管理上通常採取保守謹慎的態度,追求最大流動性與最大安全性,而主權財富基金通常實行積極管理,可以犧牲一定的流動性,承擔更大的投資風險,以實現投資回報最大化目標。

⑩ 世界10大主權財富基金有哪些

頻繁增持H股GIC從今年10月份開始頻繁增持H股,這在以往是不常見的。記者查閱今年以來香港聯交所公布的H股公司股權變動的情況發現,GIC今年還未有過如此集中購買或增持H股公司的行為。資料顯示,GIC自2006年第一、二季度調整了在中國9家公司的股權份額後,就基本沒有大規模動作。而此次突然增持H股,更加顯示出GIC投資中國市場的強烈意願。富昌證券總經理藺常念認為,在全球經濟衰退和金融危機背景下,中國市場的投資價值已經超過歐美,未來的發展前景較為樂觀。雖然目前其所投資的中國公司業績和行業地位不算太好,但目前股價處在較低水平,對於穩健的長期投資者而言是良好的介入機會。其實早在1995年,GIC就以基礎投資者和風險投資者的身份進入中國市場,其董事長李光耀也多次提出投資中國市場對新加坡的重要性。GIC首席投資官在今年9月份公布的《2007、2008年政府投資管理報告》中表示,「雖然GIC不會放棄投資西方金融機構的機會,但會把重心逐漸轉向亞洲。次貸危機(聚焦美國金融漩渦)給我們創造了收購美國受損資產的大好機會,但GIC想提升在新興市場特別是亞洲的介入度,因為這是真正具備增長潛力的地方,也是我們的後花園。」在加強對中國等新興市場投資的同時,GIC對歐美市場的投資卻更為謹慎。香港英皇證券研究部副總裁林建華指出,相比其他投行和機構,GIC在2007年就開始收縮在歐美的投資,避免出現較大規模的虧損,加上新加坡外匯儲備的增加,使它能繼續開拓新的投資市場。雖然曾有過投資巴克萊銀行被套的事實,但作為主權財富基金,GIC是堅定的長期戰略投資者,短期的市場波動不會對其投資策略產生根本性的影響。GIC能在本次危機中自保,藺常念認為應歸功於GIC強大的研究團隊和市場把握能力。增持時機恰好11月份GIC對H股的操作表現出准確的判斷力,尤其是增持首都機場(0694.HK)和方興地產(0817.HK)前後均有利好消息傳來。據聯交所的資料顯示,GIC從10月9日就開始買入首都機場,緊接著在10月23日繼續大量增持,兩筆合計買入2355.2萬股,總金額約為1.17億港元,GIC對首都機場的持股比例也從9月中旬的18.29%上升至20.24%。而就在10月23日,市場傳出首都機場將獲政府注資10億元的消息。11月18日,首都機場發布公告稱,獲得政府10億元注資,次日GIC再度增持312.6萬股首都機場,持股比例進一步提高至21.07%。11月中旬,方興地產宣布計劃以5.27億元人民幣現金加股權的形式收購金茂投資。之後,方興地產獲上海港國際客運中心70億元的簽約額,GIC隨即在11月21日增持該股,而高盛則在11月28日才發出給予方興地產「買進」評級的研究報告。林建華指出,GIC選擇上海電氣、首都機場、方興地產、中海油田等公司確實讓人困惑,因為相對而言,上述公司並非行業龍頭或業績上佳,但其增持時機卻恰到好處。低調的投資作為新加坡國家外匯儲備的管理公司,GIC是少有的願意成為小股東而非控股股東的投資者。與新加坡另一知名的主權財富基金淡馬錫不同,GIC的投資原則是只購買公司的少數股權,並避免成為其控股股東。GIC自2006年初參股中國公司以來,在各公司所持股份比例很少超過10%,初期更是低於5%。而此規律目前已被打破,GIC已經持有首都機場21.07%的股份,成為其第二大股東,但GIC並未參與實際運營,也不謀求控股地位。有市場分析人士認為,GIC在世界各地的投資項目數以千計,既要分散投資,又要追求資產的保值增值,避免控股是規避風險的有效手段。林建華認為,GIC利用國家外匯儲備進行投資並不以控股為目的,在投資對象的選擇上,它用大筆投資換取大公司的小比例股權,用小筆投資發現中小公司的價值,且投資手法與國際投行背道而馳,顯得有些神秘。近期摩根大通、富通基金管理公司等外資投行大幅減持H股股份,11月6日,摩根大通、富通基金管理公司分別減持兗煤685.8萬股和163.8萬股,持股比例大幅下降,而GIC卻在同期選擇增持。「GIC在2007年下半年就大量收回對歐美的投資,相對其他機構而言今年的損失比較小,因此現在有充足的資金進行投資。」林建華說。藺常念表示,GIC有著豐富的國際投資經驗和強大的研究團隊,善於尋找未被市場發現的有價值的公司並積極投資,低調中體現出其獨到的投資理念。「和其他私人股權投資基金相比,GIC的優勢在於長久的投資年限,是『常青基金』。以 中金公司(行情 股吧)為例,GIC已經對其投資了10年,並且還在繼續。」新加坡政府直接投資公司總裁鄭國枰表示。一般的私人股權投資基金的期限只有10年,因此投資4到5年就要考慮退出或變現。「但GIC有更長遠的打算。」鄭國枰說。(本文來源:投資者報 )

閱讀全文

與各國主權基金的運作與管理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炒股可以賺回本錢嗎 瀏覽:367
出生孩子買什麼保險 瀏覽:258
炒股表圖怎麼看 瀏覽:694
股票交易的盲區 瀏覽:486
12款軒逸保險絲盒位置圖片 瀏覽:481
p2p金融理財圖片素材下載 瀏覽:466
金融企業購買理財產品屬於什麼 瀏覽:577
那個證券公司理財收益高 瀏覽:534
投資理財產品怎麼繳個人所得稅呢 瀏覽:12
賣理財產品怎麼單爆 瀏覽:467
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管理暫行規定 瀏覽:531
保險基礎管理指的是什麼樣的 瀏覽:146
中國建設銀行理財產品的種類 瀏覽:719
行駛證丟了保險理賠嗎 瀏覽:497
基金會招募會員說明書 瀏覽:666
私募股權基金與風險投資 瀏覽:224
怎麼推銷理財型保險產品 瀏覽:261
基金的風險和方差 瀏覽:343
私募基金定增法律意見 瀏覽:610
銀行五萬理財一年收益多少 瀏覽: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