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基金管理 > 銀行理財產品發行管理模式將改變

銀行理財產品發行管理模式將改變

發布時間:2021-03-25 09:45:33

① 目前,中國銀行的理財產品的發展現狀,以及有什麼問題風險

資管新規實施滿月。在「破剛兌」「凈值管理」等要求下,銀行「保本」理財發行量、收益率均呈明顯下降趨勢,向凈值化轉型效果還未充分顯現。

業內人士表示,凈值化轉型仍存在資產估值、投資者教育等諸多障礙待突破。當前,一些銀行已開始在產品方面作出嘗試性准備,但市場仍在等待理財產品監管細則落地,作為資管新規配套細則的銀行理財業務監管辦法將適時發布。

銀行理財市場的變與不變

資管新規中部分條款對銀行理財業務影響巨大。4月以來銀行理財產品從發行數量、平均期限和預期收益率等方面均出現明顯變化。

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銀行理財產品行業運營模式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數據顯示,銀行理財產品發行量自3月開始驟降,4月環比減少20.42%至10846款。進入5月後,產品發行數量持續走低,上周(5月18日-5月24日)銀行理財產品發行量共1938款,較5月11日-5月17日一周減少317款。

資管新規下保本理財將逐漸淡出市場,目前保本理財呈現明顯下降趨勢。4月保本理財發行量佔比為33.15%,與之前相比差別不大,但5月以來保本理財發行量有所收縮,佔比持續下滑。某城商行客戶經理表示:「我們會向客戶強調整改期截至2020年底,在此期間保本理財仍會繼續發售,但在銷售過程中不再承諾保本保收益。一般情況下,我們都是按照約定收益給予客戶。但與去年相比,預期收益率下降得明顯,產品並不是特別好賣。

2017-2018年4月中國銀行理財發行數量情況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隨著移動互聯等新興技術的發展,購買理財的渠道也逐漸由線下向線上轉移。手機銀行和網銀正成為投資者購買銀行理財的主要渠道,佔比達到62.46%。在和銀行業內人士的訪談中也了解到,目前各家商業銀行都在加大以手機銀行為代表的移動金融資源的投入。

② 銀行理財業務將迎來哪些變化

投資門檻降至1萬元

作為一項重要調整,辦法將單只公募理財產品銷售起點由目前的5萬元降至1萬元。專家表示,投資者門檻降低,意味著銀行理財的客戶范圍擴大,有利於增強資金募集能力,做大行業規模。為加強投資者保護,辦法規定,理財產品銷售前在「全國銀行業理財信息登記系統」進行登記,銀行只能發行已在理財系統登記並獲得登記編碼的理財產品,切實防範「虛假理財」和「飛單」。個人首次購買理財產品時,應在銀行網點進行風險承受能力評估和面簽。

打破剛兌 產品凈值化管理

與資管新規的要求保持一致,辦法要求銀行銷售理財產品時不得宣傳或承諾保本保收益。這意味著打破剛兌在銀行理財領域將成為現實。辦法要求銀行理財產品實現凈值化管理,堅持公允價值計量原則,鼓勵以市值計量所投資資產,允許符合條件的封閉式理財產品採用攤余成本計量,通過凈值波動及時反映產品的收益和風險,讓投資者在清楚知曉風險的基礎上自擔風險。打破剛兌,凈值化管理的原則在資管新規中已經明確,一些銀行已經開始對產品進行調整,投資者對此也要有心理准備,選擇適合自己的理財產品。

規范管理現有保本理財產品

目前,銀行發行的理財產品主要有保本型和非保本型理財產品兩大類。在打破剛兌的要求下,現有保本型理財產品該如何管理?銀保監會有關部門負責人表示,保本型理財產品按照是否掛鉤衍生產品,可以分為結構性理財產品和非結構性理財產品,應分別按照結構性存款或者其他存款進行管理。該負責人表示,結構性存款在國際上普遍存在,在法律關系、業務實質、管理模式、會計處理、風險隔離等方面,與非保本型理財產品存在本質差異,要納入銀行表內核算、計提資本和撥備等。

過渡期自主制定整改計劃

辦法的過渡期與資管新規保持一致,到2020年12月31日。辦法規定,在過渡期內,銀行新發行的理財產品應當符合辦法規定,同時可以發行老產品對接未到期資產,但應控制存量理財產品的整體規模;過渡期結束後,不得再發行或者存續違反規定的理財產品。來源:
新華網

③ 銀行理財將來迎什麼變化

2018年7月20日,市場期待已久的《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監督管理辦法》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降低投資門檻、打破剛兌、規范投資非標、消除多層嵌套等一系列要求,將給銀行理財業務帶來深刻變化,有利於行業規范轉型,實現可持續發展。

據了解,目前20多萬億元的銀行理財產品中,非標准化債權類資產投資佔比為15%左右。

針對部分銀行通過購買資管產品,形成層層嵌套,難以及時、准確掌握底層資產情況等問題,辦法要求理財產品不得投資本行或他行發行的理財產品;理財產品所投資的資管產品不得再嵌套投資其他資管產品。

專家表示,這有助於縮短融資鏈條,防止資金空轉,增強理財資金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

目前,銀行發行的理財產品主要有保本型和非保本型理財產品兩大類。

銀保監會有關部門負責人表示,保本型理財產品按照是否掛鉤衍生產品,可以分為結構性理財產品和非結構性理財產品,應分別按照結構性存款或者其他存款進行管理。

該負責人表示,結構性存款在國際上普遍存在,在法律關系、業務實質、管理模式、會計處理、風險隔離等方面,與非保本型理財產品存在本質差異,要納入銀行表內核算、計提資本和撥備等。

辦法的過渡期與資管新規保持一致,到2020年12月31日。

辦法規定,在過渡期內,銀行新發行的理財產品應當符合辦法規定,同時可以發行老產品對接未到期資產,但應控制存量理財產品的整體規模;過渡期結束後,不得再發行或者存續違反規定的理財產品。

銀保監會有關部門負責人表示,銀行應結合自身實際情況,按照自主有序方式制定本行理財業務整改計劃。過渡期結束後,對於因特殊原因而難以回表的存量非標准化債權類資產,以及未到期的存量股權類資產,經報監管部門同意,可以適當安排,穩妥有序處理。

④ 銀行理財「遷移」,這樣的改變會增加產品風險么

對投資者來說,銀行理財的“遷移”不會增加投資風險,也不會對投資者的收益產生影響。所謂的銀行理財“遷移”其實就是母行將自己的一部分存量產品轉移放置到子行之中。2018年銀保監會發布的《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管理辦法》 同意各大銀行將所有的理財產品轉移到分行,附屬機構等等,而母行本身則不再繼續開展理財類的相關業務。

專家也提醒人們,如果接受遷移則不需要對此投以過多的關注,假如不需要遷移或者不接受遷移,也可以選擇將投資進行贖回。由於銀保監會發布的條文影響,已經有越來越多的銀行開始著手於將自己的理財產品進行遷移,或許會導致銷售文件或是產品經理發生變更。但這些並不影響投資者投資理財產品獲得的收益。

⑤ 銀行理財監管新規下發,影響有多大

影響一:去小銀行只能買國債、票據、大額存單等基礎理財產品
原理:新規第十六條規定可開展風險較高的綜合類理財業務的商業銀行的門檻:資本凈額不低於 50 億元人民幣、監管評級良好、理財業務管理規范等;新規第十七條規定商業銀行首次開展理財業務的,應當從事基礎類理財業務至少三年。總體而言,要有錢、有資歷、身家必須清白。
因此,新規實施後,投資人在體量較小的銀行可能只能買到國債、票據、大額存單、貨幣市場基金、債券型基金等基礎理財產品。如果要購買投資於非標准化債權資產、權益類資產的綜合類理財產品,就需要去大銀行方可辦理。大銀行在資金實力、風控機制、業務水平等方面占優勢,相當於是監管部門通過新規幫投資者篩選出了投資相對高風險理財產品的備選銀行。
影響二:非常難以買到投資於股市的銀行理財產品
原理:新規第三十五條規定商業銀行理財產品不得直接或間接投資於除貨幣市場基金和債券型基金之外的證券投資基金,不得直接或間接投資於境內上市公司公開或非公開發行或交易的股票及其受(收)益權,不得直接或間接投資於非上市企業股權及其受(收)益權。簡而言之,銀行理財的資金不能投向股票市場。也就是說,新規一旦實施,普通投資人將無法買到投資股市的銀行理財產品。
但這並不意味著「一刀切」,使銀行理財徹底與股市絕緣。因為新規第三十五條還有後半句話:「僅面向具有相關投資經驗,風險承受能力較強的私人銀行客戶、高資產凈值客戶和機構客戶發行的理財產品除外。」也就是說,銀行理財還是可以投股市的,只不過這部分高風險的理財產品只面向特定客戶開發:私人銀行客戶和高資產凈值客戶。
私人銀行客戶是指金融凈資產達到 600 萬元人民幣及以上的商業銀行客戶,而高資產凈值客戶需符合下列條件之一:單筆認購理財產品不少於 100 萬元人民幣;認購理財產品時,個人或家庭金融凈資產總計超過 100 萬元人民幣等。
影響三:難以通過選擇優先順序份額參加權益類產品的投資
新規第十四條規定商業銀行不得發行分級理財產品。所謂分級理財產品,是指商業銀行按照本金和收益受償順序的不同,將理財產品劃分為不同等級的份額,不同等級份額的收益分配不按份額比例計算。
分級產品遭禁後,不同風險偏好的客戶將無法通過選擇不同優先順序份額的方式參加權益類產品的投資。融360小編認為,此舉意在降低分級理財產品中劣後級產品的風險,對於高風險偏好的銀行理財投資人進行了一定的限制。

上海長久貸為您解答

⑥ 銀行理財新規將帶來哪些變化

《理財辦法》在理財產品投資范圍、穿透管理和理財投資顧問管理等方面,進一步明確了相關要求;在流動性風險管理、壓力測試和信息披露等方面,進一步區分公募和私募理財產品要求,與其他同類資管產品的監管標準保持一致。

引入24小時投資冷靜期

《理財辦法》引入了投資冷靜期的規定。

銀保監會相關負責人表示,對於私募理財產品,銀行應當在銷售文件中約定不少於24小時的投資冷靜期。公募理財並沒有24小時冷靜期的要求。

冷靜期內,如投資者改變決定,銀行應當遵從投資者意願,解除已簽訂的銷售文件,並及時退還投資者的全部投資款項。

對此,銀保監會相關負責人表示,這一修改主要是借鑒國內外通行做法,更加有利於保護投資者權益。

ABN明確納入理財產品投資范圍

針對理財產品投資范圍,根據此前徵求意見稿第35條,商業銀行理財產品可以投資於國債、地方政府債券、中央銀行票據、政府機構債券、金融債券、銀行存款、大額存單、同業存單、公司信用類債券、在銀行間市場發行的信貸資產支持證券、在交易所市場發行的企業資產支持證券、公募證券投資基金、其他債權類資產、權益類資產以及國務院銀行業監督管理機構認可的其他資產。

《理財辦法》明確,理財產品投資范圍包括在銀行間市場和證券交易所市場發行的資產支持證券,ABN(資產支持票據)正式納入。

⑦ 銀行理財新規會影響到誰

銀行理財新規要來了!影響400萬從業者和1.4億股民。

7月21日消息,20日晚間,銀保監會發布銀行理財新規《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監督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簡稱《辦法》),降低投資者購買門檻、允許投資公募證券投資基金等一系列規定,將影響無數購買銀行理財的家庭、逾400萬銀行從業者和1.4億多的A股股民。

圖為某銀行網點在辦理理財業務的工作人員。

利好銀行吸引資金,影響逾400萬銀行從業者

原銀監會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底,中國有409萬銀行從業者。無疑,《辦法》將對這409萬從業者也產生巨大影響。

原銀監會2017年就已對銀行理財產品加大監管力度。今年4月資管新規落地以來,銀行理財產品逐步規范化,不符合監管要求的部分銀行理財模式受到影響。

2017年底,銀行非保本型理財產品余額為22.17萬億元,到2018年6月末,余額已降為21萬億元。

普益標准監測數據顯示,2018年二季度506家銀行共發行2.86萬款銀行理財產品,發行量減少3906款。31個省份的非保本型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則環比下降。

在專家看來,《辦法》中諸如降低投資者門檻的規定,利好轉型中的銀行業吸引資金流入理財資金池,緩解商業銀行的負債端壓力。

《辦法》過渡期要求與資管新規保持一致,過渡期自《辦法》發布實施後至2020年12月31日。

銀保監會有關部門負責人表示,發布實施《辦法》,既是落實資管新規的重要舉措,也有利於細化銀行理財監管要求,消除市場不確定性,穩定市場預期,推動銀行理財業務規范轉型,實現可持續發展。

來源:中國新聞網

⑧ 商業銀行理財產品哪裡同質化了

你好,商業銀行理財產品同質化主要體現在:收益方式、投資方向、預期收益率、期限結構、發行幣種等五個方面。

(一)收益方式

根據理財產品收益方式的不同,將其劃分為非保本型、保本浮動型和保本固定型三大類。本文收集 2010 年到2014 年我國商業銀行不同收益方式的理財產品數量,從這五年數據中,發現近幾年我國銀行理財產品以非保本型為主,特別是 2013 年推出非保本型理財產品31208 款,占理財產品的 70. 14%。由此從收益方式的角度來說,銀行理財產品具有同質化趨勢。

(二)投資方向

我國商業銀行理財產品可投資於股票、債券、信貸資產、利率、匯率等標的資產,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可供選擇的投資標的資產單一,因此,各銀行銷售的理財產品收益來源總是相近的。具體而言,分為利率類、混合投資類、融資類和結構性產品。結合2014 年數據,利率類產品佔53. 08%,增長5. 55%;混合投資類產品佔42. 26%,融資類產品有所下降,僅占 0. 27%;結構性產品佔比上升0. 27%。由此可以看出,我國商業銀行理財產品是以利率類和混合類產品為主,其投資方向具有同質化趨勢。

(三)預期收益率

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率主要由投資標的資產市場的情況、理財產品設計的收益風險結構以及資金管理者的投資管理能力決定。按照慣例,將收益率劃

分為(0,2%],(2%,3%],(3%,5%],(5%,8%],(8%,+∞]等五檔。根據2014 年具體的收益率分布,我們發現收益率大多聚集於5%~8%區間內,佔比 72. 13%;其次聚集於3%~5%,佔比25. 33%;收益率大於8%的產品僅佔比0. 62%。因此銀行理財產品在預期收益率方面也具有同質化趨勢。

(四)期限結構

產品的期限越長,未知的風險越多,對於資金管理者的投資管理能力要求越嚴格,因此 我國銀行理財產品多以 1~3 個月期理財產品為主。2014 年我國商業銀行共發行 1~3 月期理財產品35780 款,佔比54. 9%;3~6個月期的理財產品 1266 款,佔比27. %;1 個月以內、6~12 個月和1年以上期理財產品分別佔比 1. 94%、13. 83%和1. 73%。單從2014 年的數據來看,1~3 個月期理財產品仍為主流。可見我國銀行理財產品趨於短期化。

(五)發行幣種

隨著我國利率市場化進程的不斷深化,人民幣理財產品也在此期間慢慢吞噬外幣理財產品的市場份額,並取得了絕對支配地位。從2014 年的銀行理財產品來看,人民幣理財產品發行 63445 款,增長至97. 23。外幣理財產品美元、澳元、港幣、歐元佔比分別為1. 58%、0. 46%、0. 15%和0. 25%,英鎊、加元總和僅佔0. 11%。由此可見,人民幣理財產品在我國商業銀行理財產品中占據絕對主導地位,體現出理財產品幣種發行的高度同質性。

閱讀全文

與銀行理財產品發行管理模式將改變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炒股可以賺回本錢嗎 瀏覽:367
出生孩子買什麼保險 瀏覽:258
炒股表圖怎麼看 瀏覽:694
股票交易的盲區 瀏覽:486
12款軒逸保險絲盒位置圖片 瀏覽:481
p2p金融理財圖片素材下載 瀏覽:466
金融企業購買理財產品屬於什麼 瀏覽:577
那個證券公司理財收益高 瀏覽:534
投資理財產品怎麼繳個人所得稅呢 瀏覽:12
賣理財產品怎麼單爆 瀏覽:467
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管理暫行規定 瀏覽:531
保險基礎管理指的是什麼樣的 瀏覽:146
中國建設銀行理財產品的種類 瀏覽:719
行駛證丟了保險理賠嗎 瀏覽:497
基金會招募會員說明書 瀏覽:666
私募股權基金與風險投資 瀏覽:224
怎麼推銷理財型保險產品 瀏覽:261
基金的風險和方差 瀏覽:343
私募基金定增法律意見 瀏覽:610
銀行五萬理財一年收益多少 瀏覽: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