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基金管理 > 保險資產管理分析論文

保險資產管理分析論文

發布時間:2021-03-23 20:17:03

1. 求保險投資的英文論文和中文翻譯

保險投資管理研究/Insurance Investment Management

中文關鍵詞 保險投資 投資方式選擇 投資階段選擇 投資風險控制
英文關鍵詞 insurance investment choice of investment mold choice of investment stages investment risk control

摘要隨著保險市場競爭的日趨加劇,投資收益已經成為保險公司最為主要的利潤來源,是保險公司償付能力額度增強的重要手段、是保險險種產品創新的重要推動力量、是提高保險企業競爭優勢的關鍵舉措。因此,對保險投資管理研究極具重要性。從國際資本市場發展情況看,在資本市場的發展與完善以及資本市場和保險投資管制的放鬆因素驅動的推動下,美國、日本的保險投資得到了大力的發展。發達國家保險投主體模式組建主要有三種,其一是,公司內設投資機構運作模式;其二是,委託專業的投資機構運作模式;其三是,投資管理公司運作模式。 從我國的具體發展情況看,我國保險投資起始於1984年。20世紀90年代,由於保險市場的主體的增加,競爭的加劇,保險投資的現狀得到了一定的改善。進入新世紀後,我國保險投資開始逐步取得較好的成績。當前我國現有保險投資工具主要有:銀行存款;債券,主要包括國庫券、金融債券、企業債券;以及證券投資基金。當前,我國保險投資存在的主要問題是:第一,保險投資過分依賴於銀行存款、債券,加劇壽險公司的利率風險;第二,保險投資限制過多使保險費率居高不下,不僅增加被保險人的負擔,而且容易導致保險人的費率惡性競爭;第三,保險投資的限制影響了保險投資組合管理策略的實施;第四,保險投資的限制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我國保險監管方式由靜態監管向動態監管發展;第五,保險投資限制和資本市場的缺陷嚴重阻礙了保險投資資產負債管理方式的運用。因此,我國保險投資管理的重點是加強對保險投資方式選擇和相關的策略研究。在保險投資方式上,要根據我國的具體國情、保險歷史、法律環境情況,充分考慮本國經濟發展的現實,不能盲目地與發達國家接軌。此外,根據我國資本市場和保險市場的現狀,保險投資渠道必須積極穩妥的擴大,保險投資必須有步驟分階段地進行。在不同階段應該實施不同的保險投資重點。具體說來,保險投資第一階段的重點是,加大金融債券的投資力度,擴大企業債券的投資比例;投資於穩定的基礎設施參與住房金融業;從事住房抵押貸款;開展保單質押貸款業務。保險投資第二階段的重點要轉移是,提高證券投資基金的投資比例、設立證券投資保險基金或資產管理公司、保險資金直接入市保險資金投資於不動產。保險投資第三階段重點則要定位為,保險投資與國際接軌,實現投資的國際化。此外,保險投資管理還必須加強風險管理的策略研究,一方面,要加強對保險公司投資風險的宏觀監管,要建立現金流量測試模型,公司現金流量測試要由各保險公司的精算師獨立完成,對財務比率分析、風險資本要求等指標進行靜態監管。另一方面,要加強保險公司對投資風險的管理。保險公司加強保險投資主體模式建設,防範保險投資風險;保險公司應該以內控機制為基礎,加強投資風險的防範;保險公司應該將投資管理從傳統的財務管理中分離出來,實行專業化的基金管理;靈活運用現代證券投資組合理論,充分發揮投資組合分散投資風險的功能。

Abstract In company with more and more cutthroat competition in insurance market, investment yield became the uppermost source of profits, promoted as the important measure for solvency, acted as the force power of proct innovation, played as the key for improving the enterprise』s competitive edge. Thereby, investment management of insurance is very important work. In term of international capital market, America and Japan have made a great progress in investment management of insurance under a boost in perfect capital market and relaxing the control of investment management of insurance. The mode of investment in western countries had three patterns: section of a enterprise which contain the investment organization; entrusting the professional organization; investment administration organization. In term of national capital market, China first went about investment management of insurance in 1984. The situation of investment management of insurance improved e to the increasing insurance market subject and the intensifying competition from 1990』s. Nowadays, the development of investment management of insurance getting better and better progressively. The object of insurance investment involved the bank deposit and bond, which including treasury bill, financial bond, corporate bond and security investment fund. The insurance investment in china concerned with the following problems for the present. First, the insurance investment overly dependent upon the bank deposit and bond, which led to increasing interest rate risk of life insurance corporation. Second, the insurance investment overly regulated the rate of premium, which give rise to high rate of premium, piling the pressure on insurants and concting the cut throat competition among the insurers. Third, the regulation on the insurance investment affected executing the stratagem of portfolio management. Fourth, the regulation on the insurance investment restricted the mold of supervise developing dynamically. Fifth, the regulation on the insurance investment and the imperfect market restricted the mold of the assets and liabilities operation. The key of managing the insurance investment is how to selecting the mold of investment and correlated strategies. In aspect of the mold of investment, we should select the strategies which approached to inhabitant. According to our capital market and insurance market status, the insurance investment should widen the channel step by step. First, the investment section of financial bond and corporate bond should increase. Second, the investment section of security investment fund should increase. Third, the insurance investment should make international. Moreover, the insurance investment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risk management, which including macro-supervise and micro-supervise.

什麼是保險投資
保險投資指保險企業在組織經濟補償過程中,將積聚的各種保險資金加以運用,使資金增值的活動。

保險企業可運用的保險資金是由資本金、各項准備金和其他可積聚的資金組成。運用暫時閑置的大量准備金是保險資金運動的重要一環。投資能增加收入、增強賠付能力,使保險資金進入良性循環。

[編輯]保險投資的原則
保險投資原則是保險投資的依據。早在1862年,英國經濟學家貝利(A.A.Bailey)就提出了壽險業投資的五大原則,即:安全性;最高的實際收益率;部分資金投資於能迅速變現的證券;另一部分資金可投資於不能迅速變現的證券;投資應有利於壽險事業的發展。

隨著資本主義經濟發展,金融工具的多樣化,以及保險業競爭的加劇,保險投資面臨的風險性、收益性也同時提高,投資方式的選擇范圍更加廣闊。1948年英國精算師佩格勒(J.B.Pegler)修正貝利的觀點,提出壽險投資的四大原則:獲得最高預期收益;投資應盡量分散;投資結構多樣化;投資應將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並重。

理論界一般認為保險投資有三大原則:安全性;收益性;流動性。

1、安全性原則

保險企業可運用的資金,除資本金外,主要是各種保險准備金,它們是資產負債表上的負債項目,是保險信用的承擔者。因此,保險投資應以安全為第一條件。安全性,意味著資金能如期收回,利潤或利息能如數收回。為保證資金運用的安全,必須選擇安全性較高的項目。為減少風險,要分散投資。

2、收益性原則

保險投資的目的,是為了提高自身的經濟效益,使投資收入成為保險企業收入的重要來源,增強賠付能力,降低費率和擴大業務。但在投資中,收益與風險是同增的,收益率高,風險也大,這就要求保險投資,把風險限制在一定程度內,實現收益最大化。

3、流動性原則

保險資金用於賠償給付,受偶然規律支配。因此,要求保險投資在不損失價值的前提下,能把資產立即變為現金,支付賠款或給付保險金。保險投資要設計多種方式,尋求多種渠道,按適當比例投資,從量的方面加以限制。要按不同險種特點,選擇方向。如人壽保險一般是長期合同,保險金額給付也較固定,流動性要求可低一些。國外人壽保險資金投資的相當部分是長期的不動產抵押貸款。財產險和責任險,一般是短期的,理賠迅速,賠付率變動大,應特別強調流動性原則。國外財產和責任保險資金投資的相當部分是商業票據、短期債券等。

在我國,保險公司的資金運用必須穩健,遵循安全性原則,並保證資產的保值增值。

[編輯]保險投資的形式
保險投資的形式是保險公司保險資金投放在哪些具體項目上。合理的投資形式,一方面可以保持保險企業財務穩定性和賠付的可靠性、及時性;另一方面可以避免資金的過份集中從而影響產業結構的合理性。

一般而言,保險資金可以投資於:

1、有價證券

有價證券主要有二種:

1)債券。包括政府債券、公司債券和金融債券等。一般地說,投資債券風險較小,尤其是政府債券。投資公司債券時,要特別注重該公司的資信和收益的可靠性。

2)股票。投資股票是有風險的,如果企業經營不善,效益不好,預期利息減少,以及影響股市的其他因素不佳,股票就會跌價。在國外對保險企業投資股票都有多種限制,如日本政府保險業法中規定購買股票不得超過總資產的30%。

2、抵押貸款

抵押貸款是指期限較長又較穩定的業務,特別適合壽險資金的長期運用。世界各國保險企業對住宅樓實行長期抵押貸款,大都採用分期償還、本金遞減的方式,收益較好。

3、壽險保單貸款

壽險保單具有現金價值。保險合同規定,保單持有人可以本人保單抵押向保險企業申請貸款,但需負擔利息,這種貸款屬保險投資性質。保單貸款金額限於保單當時的價值,貸款人不用償貸款,保單會失效,保險企業無需給付保險金。

實際上,在這種貸款中保險人不擔任何風險。在壽險發達國家,此項業務十分普遍。

4、不動產投資

不動產投資是指保險資金用於購買土地、房屋等不動產。此項投資的變現性較差,故只能限制在一定的比例之內。日本對保險企業購買不動產,規定不得超過其總資產的10%。

5、向為保險配套服務的企業投資

比如為保險汽車提供修理服務的汽車修理廠;為保險事故賠償服務的公證行或查勘公司等。這些企業與保險事業相關,把保險資金投向於這些企業,有利於保險事業的發展。

在我國,保險公司的資金運用,限於銀行存款、買賣政府債券、金融債券和國務院規定的其他資金運用等形式。並且特別明確規定,保險公司的資金不得用於設立證券經營機構和向企業投資。

2. 2019年保險資產管理市場運行報告

保險小編幫您解答,更多疑問可在線答疑。

以下資料供參考:
中信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公司治理自查報告
本公司及董事會全體成員保證公告內容的真實、准確和完整,對公告的虛假記載、誤導性陳述或者重大遺漏負連帶責任。
2007年4月27日,本行在上海和香港成功上市後,根據上市地相關法律、法規及監管機關的要求,不斷加大改善公司治理力度,進一步增加其獨立性和透明度,以構建良好的公司治理結構。現按照中國證監會和北京證監局的有關要求,將本行公司治理自查報告和整改計劃報告如下。
一、特別提示:本行公司治理方面存在的有待改進的問題
1、進一步完善董、監事會決策機制;
2、進一步加大基層機構的內控執行力;
3、制定、完善獨立董事和外部監事津貼制度。
二、公司治理概況
本行在股份制公司設立時,就著重考慮如何依據境內外相關法律、法規構建公司治理結構並規范其運作。為此,本行設立、完善了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和高級管理層的組織架構,制定了符合現代金融企業制度要求的銀行章程,明確了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與高級管理層以及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的職責許可權,以實現權、責、利的有機結合,建立科學、高效的決策、執行和監督機制,從而確保各方獨立運作、有效制衡。
(一)構建現代公司治理的組織架構。
本行根據《公司法》、《股份制商業銀行公司治理指引》等相關法律、法規、部門規章的規定,設立了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選舉了獨立董事、職工監事和外部監事,聘請了具有豐富的商業銀行工作經驗和卓越過往業績的人士擔任本行的董事長、行長,選聘了副行長、風險負責人、行長助理、財務負責人、董事會秘書等高級管理人員,建立了以股東大會為最高決策機構,董事會為主要決策機構,監事會為監督機構,高管層為執行機構的有效治理機制,建立了獨立董事和外部監事制度,引入了5名獨立董事、2名外部監事和3名職工代表監事。本行董事會下設戰略發展委員會、審計與關聯交易控制委員會、風險管理委員會、提名與薪酬委員會,各專門委員會的負責人均由董事擔任,其中,審計與關聯交易控制委員會、提名與薪酬委員會均由獨立董事任主席。
1、股東大會
股東大會是本行的權力機構,股東通過股東大會合法行使權利,遵守法律法規和公司章程的規定,不得干預董事會和高級管理層履行職責。本行的股東大會制定了明確的股東大會議事規則,詳細規定了股東大會的召開和表決程序,包括通知、登記、提案的審議、投票、計票、表決結果的宣布、會議決議的形成、會議記錄及其簽署、公告,以及股東大會對董事會的授權原則等內容。該議事規則作為本行章程的附件,經本行2007年第一次臨時股東大會通過和中國銀監會核准後,已得以貫徹執行。
此外,本行建立了和股東溝通的有效渠道,以確保所有股東對法律、行政法規和公司章程規定的公司重大事項平等地享有知情權和參與權,確保股東大會的工作效率和科學決策,從而使投資者獲得較高回報。
2、董事會
董事會是本行的決策機構,由股東大會授權直接經營管理公司。如何確保董事會充分發揮其作用和履行其職責是公司治理的重要問題。董事會成員15人,其中獨立董事5名,執行董事2名,其中大部分董事是均具有豐富的金融業從業經驗和卓越的過往業績,而且,還有戰投BBVA派出的董事。本行每位董事都知悉其職責,並付出了足夠的時間和精力來處理本行的事務。多元化的董事結構,高素質的董事隊伍,有利於董事會對重大經營事項的正確決策,有利於本行的業務發展和業績提升。
目前,本行已初步建立了董事會組織架構和決策程序,董事會下設戰略發展委員會、審計與關聯交易控制委員會、風險管理委員會、提名與薪酬委員會四個專業委員會,專業委員會於2007年3月份開始進入正式運作階段。四個專門委員會中,審計與關聯交易控制委員會、提名與薪酬委員會的成員大部分是獨立董事,主席由獨立董事擔任。
3、監事會
監事會是本行的監督機構。本行監事會成員現有8名,其中外部監事2名、股東監事3名、職工監事3名。監事會制定了監事會議事規則,明確監事會的議事方式和表決程序,以確保監事會的有效監督。本行章程規定監事會依法享有法律法規賦予的知情權、建議權和報告權,為保障監事合法權益的實施,本行及時向監事會提供有關的信息和資料,以便監事會對本行財務狀況、風險控制和經營管理等情況進行有效的監督、檢查和評價。
4、內部控制制度
較好的內部控制是良好的公司治理的基本要素之一。為促進本行各項業務的持續健康發展,切實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提高本行的核心競爭力,確保銀行資本保值增值,本行一直本著"內控優先"原則持續不斷地完善與改進內部控制。本行以《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業銀行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銀行業監督管理法》和《商業銀行內部控制指引》為指導,遵循全面、審慎、有效、獨立的內部控制原則,進一步優化內部控制環境,改進內部控制措施:加大內控執行的監督檢查力度,有力地促進了我行各項業務的健康、平穩、安全運行。
5、風險管理制度
審慎的風險管理是良好的公司治理的基本要素之一。本行致力於建立獨立、全面、垂直、專業的風險管理體系,培育"追求濾掉風險的效益"的風險管理文化,實施"優質行業、優質企業"、"主流市場、主流客戶"的風險管理戰略,主動管理各層面、各業務的信用風險、流動性風險、市場風險和操作風險等各類風險。
6、關聯交易
不規范的關聯交易或關聯交易陷阱是妨礙公司治理的痼疾。因此,應規范關聯交易管理,有效控制關聯交易風險。本行實行關聯交易迴避制度,在章程中明確規定:股東大會審議有關關聯交易事項時,該事項的關聯股東不得參與投票表決,其代表的有表決權的股份數不得計入有效表決總數,同時,按照公開、公正、公平的原則及相關監管要求,對關聯貸款進行嚴格管理,並確保其滿足關聯貸款不得超過監管資本15%的規定。本行在上市之時,就根據需要按照有關規定處置了正常類關聯貸款,目前,未向原有關聯方客戶新增授信,亦未發展新的關聯方客戶。我行針對關聯貸款的相關防範措施包括:嚴格授信要求,關聯貸款的發放條件不優於其他一般貸款;加強授信審核,關聯貸款的發放必須逐筆上報總行風險管理委員會審批等。
7、激勵約束機制
本行制定了保證總分支機構的獨立運作和有效制衡的一系列制度,通過完善等級行管理制度、總行部門考核制度、全面推行客戶經理制,在總行各部門和分支機構不同層面均建立起績效考核機制。特別是,我行逐步開始建立資本約束下的激勵考核機制,在分支行開始推進以"經濟利潤"、"風險調整後的收益回報"為基礎的考核機制,促進分支行在業務經營中樹立資本、效益和風險綜合平衡的經營理念,自覺地優化和調整資產結構。
8、信息披露管理
本行A+H同步上市後,為規范信息披露行為,保護本行、股東、債權人及其他利益相關者的合法權益,根據內地和香港兩地相關法律、法規及監管機關的要求,本行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制定了《中信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制度》,明確了有效的內部信息報告、審核及披露流程。
本行明確了信息披露事務管理的第一責任人是本行董事長,本行總行各部門以及各分行的負責人是本部門及本分行信息報告第一責任人。本行指定董事會秘書為本行信息披露的指定負責人,負責准備和遞交有關監管部門所要求的信息披露文件,組織完成監管機構布置的信息披露任務,在董事會領導下負責協調實施信息披露事務管理制度,組織和管理信息披露事務管理部門具體承擔本行信息披露工作。為進一步健全和完善信息披露的相關制度和工作流程,本行建立了行內重大信息匯集機制,從體制上完善信息披露的相關工作流程,為更好地履行好信息披露職責奠定了基礎。
由於本行今年4月27日剛剛上市,因招股書中披露了本行2006年度相關財務業績情況而取得了上市地監管機關對本行2007年年報的豁免。因此,尚未披露過定期報告。但本行會真實、准確、完整、及時、同時、全面、公平地履行信息披露義務,不斷提高透明度,保證所有的股東平等享有知情權。同時,本行也將根據上市地相關法律、法規和監管機關的要求,適時修訂、完善《中信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制度》。
9、投資者關系管理
本行上市之初,就非常注重與投資者的溝通與交流,開通了投資者電話專線,在公司網站設置了"投資者關系"欄目,認真接受各種咨詢,並開始著手建立相關規章制度,起草了《中信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投資者關系管理制度》。上市以來短短的兩個月內,本行領導、董秘、董事會辦公室工作人員已組織、接待了大大小小幾十次境內外投資機構、分析師和投資者的來訪調研,通過電話、電子郵件等形式及時解答問題,建立了和境內外投資機構的良性互動,提高了公司的透明度,得到了資本市場的好評。
(二)規范運作的保證
1、公司章程
公司章程是本行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以及董事會各專門委員會、各級管理人員規范運做的行為准則和依據。本行的公司章程是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業銀行法》、《國務院關於股份有限公司境外募集股份及上市的特別規定》、《到境外上市公司章程必備條款》、《上市公司章程指引》及其他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和規章而制定的,已經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核准,並已通過中國證監會和香港聯交所的審核。
(2)三會議事規則
根據監管機關的要求,制定了詳細的《股東大會議事規則》、《董事會議事規則》和《監事會議事規則》。
(3)董事會、監事會各專門委員會議事規則。
(4)制定並完善了《行長工作細則》,完善高級管理層的工作細則和規程,明確組織機構之間的職責邊界,建立明晰的匯報路線和信息溝通機制。
(5)起草了《信息披露管理制度》、《投資者關系管理制度》等公司治理配套文件。
在實際運作中,上述文件及其他相關指導性文件,共同為規范運作提供了制度保證。
三、公司治理中存在的問題
中信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2006年12月31日,在短短的時間里,本行公司治理結構的基本框架和原則基本已確立,公司治理走上了規范化的發展軌道。但在實際運作中,正如《關於開展加強上市公司治理專項活動有關事項的通知》所深刻指出,要真正解決公司治理"形似而神不至"的問題,就須清醒地認識到自己的不足,積極學習那些較我行更早步入資本市場的同業的先進經驗,取人所長,補己之短,積極探索、完善有效的公司治理。
(一)進一步完善董、監事會決策機制。由於本行董、監事會下設各專門委員會成立時間不長,其議事規則雖已經各專門委員會審議、修訂,但尚待董事會審議通過。此外,董、監事會各專門委員會的成員都是金融、財政方面的專家學者,應進一步發揮各專門委員會的專業特長,不斷完善董、監事會決策機制。
(二)進一步加大基層機構的內控執行力。我行雖旗幟鮮明地提出了合規經營理念,並大力倡導和宣傳,但個別基層機構在認識上仍不到位,在處理具體業務時容易忽視合規經營的問題,一些發生在基層機構的低層次操作風險問題還不時地困擾著我們。因此,我們將進一步加強合規體系建設,積極培育全員合規、高層合規的文化氛圍,進一步加大對基層機構的檢查力度,加強其內控執行力。
(三)制定、完善獨立董事和外部監事津貼制度。我行提名及薪酬委員會已草擬《獨立董事和外部監事津貼制度》,以使董事認真、勤勉地履行職責。該制度已提交第一屆董事會第六次會議審議,擬於年內實行。
四、整改措施和整改時間及責任人
序號整改措施整改時間責任人
1董事會審議通過議事規則,2007年8月份孔丹先生
進一步完善董、監事會決策機制劉崇明女士
2進一步加大基層機構的內控執行力2007年年內合規審計部
3實施獨立董事和外部監事津貼制度2007年12月份之前人力資源部、
提名與薪酬委員會
五、有特色的公司治理做法
本行始終致力於構建完善的公司治理結構,並借鑒國內外先進的公司治理經驗,結合本行的實際情況,在公司治理的實際運作中,採取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不斷提升公司治理結構。
(一)內部控制制度方面的特色
1、本行樹立了正確的經營理念,優化了內控環境。我行在對近年實踐進行總結的基礎上,提出了"追求效益、質量、規模的協調發展,追求過濾掉風險的利潤,追求穩定增長的市值,努力走在中外銀行競爭的前列"的經營理念,嚴格按照國家各項法律、法規、條例的規定和銀監會的監管要求,以《商業銀行內部控制指引》為指導,遵循商業銀行全面、審慎、有效、獨立的內部控制原則,改進內部控制措施,完善信息交流與反饋機制,有效發揮內部控制的評價與持續改進機制,有力地促進了全行各項業務的健康、平穩、安全運行。
2、本行建立了覆蓋全面業務和流程的內部控制制度,包括授信業務內部控制、資金資本市場業務內部控制、會計及櫃台業務內部控制、計劃財務內部控制、中間業務內部控制、計算機信息系統內部控制和反洗錢內部控制等。
3、完善內控管理機制,提高決策的科學性。本行積極探索扁平化管理,建立健全集體決策機制,通過建立並執行總、分行行長定期辦公會議制度,履行集體決策職能,提高經營管理決策的科學性和透明度。健全了行長辦公會領導下的風險管理委員會、發展及資產負債管理委員會、內部審計委員會和財務審查委員會制度,提高了決策的專業性。
4、強化風險管理措施,落實全面風險管理。一方面進一步健全風險管理體系,在風險管理委員會下成立了信用風險、市場風險、操作風險三個專業委員會,建立了相應的工作制度,並開始履行職責。另一方面加強信貸政策管理,強化放款中心建設和貸後管理工作,並進一步加強市場風險管理,不斷提升風險管理技術手段,完善貸款管理信息系統、資產負債系統、財務管理系統。
5、加大檢查、整改和處罰力度,狠抓內控執行。我行通過大規模的檢查,狠抓整改率,保證了內控的執行力度。主要開展了會計大檢查(覆蓋面達100%)、信貸大檢查(覆蓋面達50%)及安全保衛大檢查。通過連續的檢查,大量揭示和糾正了會計、信貸業務操作和安全保衛方面的不規范操作行為,消除了風險隱患。
(二)風險管理方面的特色
本行持續採取以下多種創新性的措施,努力建立起審慎的風險管理體系:
1999年,本行進行了公司貸款流程改造,將大部分公司貸款業務的審批權集中到總行,並設立了從事不良貸款清收的專職清收人員職位;與麥肯錫公司合作開發了公司業務信用評級系統,並在全行推廣。
2003年,本行實施了分行信審經理總行委派制,設立了具備識別信用風險知識及經驗的產品經理職位以做實授信調查,建立了放款中心以降低放款操作風險。
2004年,本行設立了首席風險主管職位,在國內同業率先實施分行風險主管委派制。分行風險主管主持包括授信審批在內的風險管理工作,直接向首席風險主管負責並匯報工作。
2004年末至2005年初,本行調整了授信流程,加強對授信業務的全程式控制制,強化風險管理的獨立性:(1)由風險管理部承擔審查審批職能的同時,將放款中心和貸後管理職能集中由風險管理部組織實施;(2)實行信審會集體審批制,取消了總行行長、分行行長的審批權,總行行長、分行行長僅對信審會審批通過的項目行使否決權;(3)設立了專職信審委員職位,推行專業審貸。在授信調查以及貸後管理中執行第一責任人制度,由客戶經理和產品經理對授信調查和貸後管理承擔第一責任。
2005年以來,本行按照《巴塞爾協議II》的要求,與穆迪KMV公司合作開發了新的公司業務信用評級系統。新的評級系統按照客戶類別,設計了20個可獨立計量違約概率的打分模型以及一個通用的違約概率計量模型,在行業細分和違約概率的計量技術上居於國內同業前列。
2006年,(1)本行實施"優質行業、優質企業"、"主流市場、主流客戶"戰略,並按行業、產品和客戶調整貸款組合結構,主動管理信貸風險;(2)在總行風險管理委員會下,本行建立了專門從事信用風險、市場風險和操作風險管理的三個專業委員會,強化對三大風險的專業、集中管理;並建立了重點行業專家隊伍和行外專家庫,加強重點行業政策管理,逐步推行行業審貸,提高授信決策的專業水平;(3)本行開始在全行范圍內推廣"追求濾掉風險的效益"理念,並通過計算、分配基於監管資本標準的經濟資本來對一級分行的業績進行評價。
本行在風險管理體系建設上的持續努力,已經並將繼續提升本行的風險管理水平,並持續改善本行的資產質量,從而有利於提升本行的資本回報能力。
(三)完善信息披露制度
我行作為A+H同步上市的公司,深刻理解內地和香港在監管規則、監管理念等方面存在差異,在信息披露方面嚴格執行標准從嚴不從寬,內容從多不從少的原則,並根據上市地相關法律、法規及監管機關的要求,本行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制定了《中信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制度》,明確了有效的內部信息報告、審核及披露流程,有助於進一步增強透明度,實現股東價值最大化。
六、其他需要說明的事項
(一)日常信息溝通手段。目前,本行通過《中信銀行董監事通訊》、《中信銀行資本市場動態》等方式及時向董、監事會報告相關日常工作。
(二)股權激勵計劃情況的說明
本行已制定對高管的股票增值權激勵方案,可否實施,目前尚未得到監管機構的明確答復。
中信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會
二〇〇七年八月

3. 國際保險資產管理業發展現狀 - 中國人保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中國人民保險公司(簡稱中國人保)於1949年10月20日經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務院批准在北京西郊民巷108號掛牌成立。作為新中國保險事業的締造者和開拓者,中國人保在60多年的改革發展征程中,始終秉承「人民保險、服務人民」的使命,積極履行企業社會責任,為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和保障國計民生,提供了全方位、高質量的保險保障和服務,鑄就了新中國民族保險業的輝煌。
作為國內歷史最悠久的保險公司,中國人保歷經數次重大變革。1996年7月,中國人民保險公司改組為中國人民保險(集團)公司,下設中保財產保險有限公司、中保人壽保險有限公司、中保再保險公司三家專業子公司;1998年10月,根據國務院對中國保險業整體改革方案,中國人保集團下屬三家子公司自成體系,原中保財產保險有限公司更名承繼中國人民保險公司名稱;2003年7月,經國務院同意、中國保監會批准,中國人保重組改制更名為中國人保控股公司。2007年6月,為秉承中國人保的歷史和品牌,公司復名為中國人民保險集團公司。2009年9月,中國人保成功改制為中國人民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實現了從傳統國有企業向現代國有控股金融保險集團的重大轉變,邁出了國有保險集團整體股份制改革的第一步,在中國保險業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
目前,中國人保集團旗下擁有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中國人保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中國人民健康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中國人民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人保投資控股有限公司、人保資本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中國人民保險(香港)有限公司、北京西長安街八十八號發展有限公司、中盛國際保險經紀有限公司、中人保險經紀有限公司、中元保險經紀有限公司、北京人保物業管理有限公司等10多家專業子公司,業務領域涵蓋財產保險、人壽保險、健康保險、資產管理、保險經紀以及信託、基金等領域,形成了保險金融產業集群和綜合經營集團架構,為社會公眾和機構團體提供完善的保險金融服務。
中國人保集團旗下的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在香港聯交所成功掛牌上市,成為中國內地大型國有金融企業海外上市「第一股」,是亞洲第一大非壽險公眾公司;旗下的中國人民健康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是國內第一家專業健康保險公司,致力於為中國最廣大民眾提供優質高效的健康保障和健康管理服務;旗下的中國人民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自2005年成立以來,成為了業務發展最快、成長性最好的壽險公司,創造了中國壽險業新的發展奇跡;旗下的中國人保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是國內第一家保險資產管理公司,在業內率先引進海外戰略投資者,首創委託、受託、託管三方運作模式,精心打造「國內領先、國際一流的綜合性投資理財公司」。
如有其他保險疑問,請來:多保魚講保險!,

4. 跪求一篇2千字左右的金融風險管理論文!

淺析金融創新條件
下的金融風險管理
摘要]當前中國金融創新業務領域向縱深推進,金融服務對象進一步擴大,理財業務成創新亮點。正
確認識金融創新與金融風險管理的關系,正確認識和評價金融創新帶來的風險,通過加強政府部門的金融監
管、金融創新主體內部的自我風險管理、國際間的合作,在金融創新的路徑上設好防火牆,為金融創新提供良
好的外部環境,從而促進當前金融創新。
[關鍵詞]金融創新;金融風險;風險管理
長期以來,在成熟的市場監管、眾多的金融產品的庇
護下,金融風險與金融危機似乎離歐美等發達國家非常
遙遠。不管是1997年席捲亞洲的金融危機,還是1994年
開始的墨西哥、巴西和阿根廷先後經歷的「拉美型」危機,
歐美等發達國家的金融市場只是隔岸觀火。2008年美國
華爾街金融風暴使美國、歐洲、日本等國金融體系紛紛受
到重創,冰島、巴基斯坦幾乎國家破產。透過金融危機可
以發現,金融創新是一把「雙刃劍」,對金融創新風險的謹
慎管理十分必要。當前我國正處於一個金融創新活躍程
度不斷加深的時代,積極進行金融創新是國內外經濟金
融形勢變化對中國金融行業提出的新挑戰,也是大轉折
時期中國金融業生存和發展的內在要求。可以說金融創
新是金融業生存和發展的必然要求,風險管理則是金融
創新的「護身符」,我們必須正確處理好金融創新與風險
管理之間的關系。
一、當前中國金融創新活動的特點
根據中國銀監會發布《商業銀行金融創新指引》,金
融創新是指商業銀行為適應經濟發展的要求,通過引入
新技術、採用新方法、開辟新市場、構建新組織,在戰略決
策、制度安排、機構設置、人員准備、管理模式、業務流程
和金融產品等方面開展的各項新活動。當前中國金融業
已全面對外開放,金融業加大了金融創新的力度,創新業
務發展迅速,金融創新呈現出新的趨勢和特點:
(一)理財業務成創新亮點
2007年以來,居民投資意願持續走強,受市場需求的
推動,商業銀行在理財業務方面的競爭趨於白熱化,理財
創新的速度和頻率更是史無前例。根據《上海證券報》統
計資料顯示,截至2007年4月末,共有22家中、外資銀行
取得開辦代客境外理財業務資格,中外資銀行共推出21
期26款代客境外理財產品。2007年5月份,銀監會下發
通知,將商業銀行代客境外理財業務投資范圍擴大至與
銀監會簽有備忘錄的境外股票市場。多家商業銀行隨即
快速反應,在較短時間內研發推出了新一代QDII產品。
針對火爆的股票市場,工行、建行、中行、招行等根據客戶
需求研發了各式各樣的「新股申購」理財產品。
(二)創新業務領域向縱深推進
金融創新步伐的加快,使商業銀行的業務領域伸展
到前所未有的廣度。商業銀行的業務范圍已從過去的
存、貸、匯「老三樣」,拓展到了個人理財、資產證券化、衍生
產品、電子銀行、銀行卡等多個領域。
當前世界各國金融業普遍呈現出業務多元化的趨
勢。全球有50多個國家允許銀行經營證券業務,30多個
國家允許銀行經營保險業務。在我國,商業銀行通過組
建金融集團、設立基金公司以及探索設立保險公司,嘗試
著銀行資金的跨業流動。2005年開發銀行和建設銀行開
展了資產證券化業務試點工作。建行研究報告顯示,銀
行理財產品期限結構已從1個月、半年,發展到3年、6年
以及更長期限不等;投資領域也從單一的銀行間債券市
場,發展到企業債、資產證券化產品、貨幣基金、信託計劃
等;掛鉤指數從利率、匯率,發展到股票、石油、黃金等資
源類指數;銀行理財產品創新視野由國內延伸到國外,由
以高端客戶為重點到逐步傾斜至普通客戶,由以一般金
融產品為依託到重點借力於衍生金融產品。
根據中國銀監會公布的2006年年報顯示,截至2006
年底,我國已有69家中外資銀行獲得了衍生品的交易資
格;主要銀行業金融機構的電子銀行業務交易規模達122
萬億元;銀行卡發卡量增加至11.7億張。在綜合經營方
面,工行、建行、交行發起設立工銀瑞信、建信和交銀施羅
德基金管理公司,這3家基金公司管理的證券投資基金資
凈值,已從2005年的300億元增至2007年的600億元。
(三)金融服務對象進一步擴大
改革開放30年來,我國國民經濟實現了快速增長,人
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07年前3
季度國內生產總值達到了166043億元,同比增長11.5%,我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346元,扣除價格因素,
實際增長13.2%,增幅高於上年同期3.2個百分點。中國
經濟的快速發展加速了個人財富積累,為商業銀行開展
財富管理提供了廣闊空間。目前,我國商業銀行已開始
提供針對特定客戶「量身定做」的財務規劃、投資分析和
私人銀行等個性化服務。除了推行面向高端客戶的私人
銀行業務外,突出的表現就是小企業貸款的推廣。2006
年,我國主要金融機構小企業貸款余額近3萬億元,不少
地區的小企業貸款滿足率已經達到50%以上。
(四)金融機構同質化
由於金融機構在業務形式和組織機構上的不斷創
新,使得銀行與保險、信託、證券等非銀行金融機構之間
的職能分工界限逐漸變得越來越不清楚,各國的金融機
構正由分業經營向綜合化方向發展。
(五)金融創新還需努力克服同質化問題
目前,我國銀行業真正自覺性的創新活動仍然很不
充分,創新的廣度和深度存在較大不足,行業內照搬復制
式的「創新」佔了很大比重,金融創新產品中,超過半數是
外資銀行的專利注冊。
二、金融創新與金融風險管理的關系
金融風險是指在資金的融通和貨幣的經營過程中,
由於各種事先無法預料的不確定因素帶來的影響,從而
蒙受損失和獲得額外收益的機會或可能性,它與金融活
動相伴相生。金融風險管理則是指公司在資金的籌集和
使用過程中,對各種可能產生的金融風險進行辨識、度
量、預測和分析,並在此基礎上有效地控制和分散金融風
險,用最經濟合理的方法來實現最大安全保障的科學管
理方法。
(一)風險管理與金融創新是相互正向博弈的關系
風險管理的需求促進了金融創新的發展,金融創新
又反過來促進金融風險管理更加完善,兩者之間是一種
正向的博弈關系。金融風險的日益增大,金融風險管理
顯得越重要,人們對金融風險管理工具的需求就越迫切。
隨著人們避險需求的日益擴大,各種新的金融風險管理
工具也如雨後春筍般地涌現出來,如金融期貨、金融期
權、金融互換及遠期利率協議等。但金融創新是金融業
為逃避監管而進行的,金融創新使原有的監管失效,金融
當局便制定出更為嚴厲的監管措施,以約束金融業的行
為,而約束的結果是更為高級的金融創新形態出現。
(二)金融創新的發展帶來新的金融風險
任何收益都伴隨著一定的風險,創新產品交易是一
種零和游戲,不能消除風險,只是將風險和收益在不同偏
好客戶之間重新分配,一方的收益則是另一方的損失,其盈
虧之和為零。金融創新只是在微觀上降低了風險,在宏觀
上卻是將風險從風險迴避者轉移到風險偏好者,以新的方
式重新組合,金融體系的總體風險並未因此而減少。
三、正確認識和評價金融創新帶來的風險
我們知道金融創新無法消除整體風險,而只是分散
和轉移了個別風險,而且在當前的金融創新活動中還產
生了新的金融風險,這對金融風險的管理提出了挑戰,在
金融創新條件下的風險將更加復雜,治理或者規避將更
加的困難。具體表現如下:
(一)金融創新帶來的資產證券化加劇了金融風險
證券化提高了資產的流動性,促進了金融商品的標
准化,也為投資者防範風險提供了一個有效的手段。然
而,證券化仍容易產生許多問題。對於銀行而言,能夠證
券化的資產首先是質量良好的資產,盡管它可以利用時
間差將不良資產置換出去,但它也必須冒信譽受損的風
險。對於貨幣當局,證券化也為其提出了許多挑戰。首
先,它使貨幣當局銀行資產負債表的直接控制能力減弱,
這必然影響到貨幣政策執行的效力。其次,證券化所產
生的許多證券具有高度的流動性,常常成為貨幣的代用
品。這就打破了貨幣當局對貨幣發行權的壟斷,形成一
種貨幣競爭的局面。同時,貨幣當局難以對貨幣給出明
確的界定,這也削弱了它控制貨幣的能力。
(二)投機市場的存在加大了風險破壞性
金融創新的一個重要作用是為金融市場的安全提供
工具,但與避險相對應的還有大量投機行為的存在。因
為如果沒有投機者,避險者就無法將風險轉移出去。衍
生產品市場的出現,為客戶提供了進行投機和避險的場
所。而衍生產品具有的高流動性和杠桿作用,使得這個
市場具有極大的波動性和破壞性。因為一旦投機失敗成
為大多數進入者的結局,則不僅避險功能無從談起,而且
對整個金融市場的沖擊和破壞性更是常規的金融業務所
無法比擬的。
(三)金融創新增加了金融業的經營風險
金融創新使金融機構同質化,加劇了金融機構間的
競爭,銀行傳統的存貸利差縮小。激烈的競爭迫使各金
融機構不得不從事高風險的業務,這又導致金融機構經
營風險增加,信用等級下降。隨著金融市場國際化和自
由化進程加深後,外資可能大量流入,這對一國的匯率及
銀行的流動性造成影響,此外,一些金融創新工具能把本
該屬於本國的經營或投資風險,通過風險輸出影響全球
資本市場,這加大了金融體系的脆弱性。美國的次貨危
機對全球經濟的影響之大就是一個很好的說明。
(四)金融創新產品風險主要來自市場基礎不完善以
及使用不當和監管失控
在開放經濟中,只要經濟、尤其是金融市場價格存在
不均衡現象,就可能被國際游資利用。國際游資往往是
洞悉並順應了市場向均衡方向演變的趨勢,才投機成功。
新興市場經濟國家如果金融市場開放和金融產品創新過
渡,超過了本國的經濟承受能力和金融監管能力,遭受國
際游資襲擊的可能性就會增高。「市場中留有投機的空
間是政府的錯誤」,索羅斯的這句話不無道理。相對而
言,歐洲貨幣危機、墨西哥金融危機、亞洲金融風暴、華爾
街金融風暴等一系列風險事件都證明了內因是危機產生
的直接根源,而國際游資利用創新金融工具沖擊是外因,
只是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因此,發展金融創新產品
市場應充分考慮本國的市場基礎條件,宏觀經濟管理部
門應該經常檢查本國經濟是否存在不均衡,並主動調節。
四、加強風險管理,促進當前金融創新
從某種角度來看,此次華爾街金融風暴給世界范圍
內方興未艾的金融創新蒙上了一層厚重的陰影,但我們
不能因噎廢食,因為在金融創新發展過程中出現重大金融風險事件而畏之如虎、敬而遠之。因此,在促進金融創
新的同時,必須加強金融風險的管理。
(一)加強政府部門的金融監管,為金融創新提供良
好的外部環境
從監管理念上,引領創新與穩定的協調發展。從國
內外經濟金融形勢的發展趨勢來看,金融創新作為金融
發展的主要動力之一,是監管當局應鼓勵而不是限制的。
為促進金融創新,需要在一定程度上放鬆管制,但放鬆管
制決不是放棄監管。在某些方面的金融監管應該是進一
步加強,如打擊違規行為、完善監管手段等。因此,監管
既要維護金融穩定,又要鼓勵金融創新,重要的是把握好
鼓勵創新與風險監管的尺度,區別違規與創新,找准監管
切入點,有所為有所不為。實現「創新———監管———創
新」的良性互動、螺旋式上升的正常態勢。
從監管法規上,在完善健全監管法律框架的基礎上,
提高法規的前瞻性。金融監管法規的制定要有更大的包
容性,制定的程序要有公開性,不但要考慮金融監管的要
求,也要兼顧被監管對象的利益,為金融機構進行金融創
新提供一定的空間。要引導金融業從單純的產品創新向
產權制度創新、經營體制創新、組織體系創新、市場結構
創新等方向發展。盡快推進目前的法規清理工作:一是
應盡快修改金融監管法律、法規,以適應銀行創新業務的
實際需要。對銀行業競爭中互相攀比打「擦邊球」現象,
規避法規的創新業務行為,應迅速地完善法規。二是要
及時廢止或修改過時的法規,特別是涉及同業的交叉業
務,如個人理財、代理證券、代理保險業務等,要有針對性
地制定和修訂相關法規。
(二)加強金融創新主體內部的自我風險管理
首先,必須對金融創新利弊可能產生的市場影響要
有足夠的思想准備。透過此次影響之大的美國次貸危機
發現,金融創新中類似衍生產品的創新工具確實存在著
事前不為人知的巨大殺傷力。金融機構在創新過程中,
風險日益增大,呈現出多樣化、復雜化的趨勢,必須確立
風險管理的意識與觀念。其次,金融機構要統一制定有
效的、切實可行的風險防範制度,並結合自身的特點,在
實踐的基礎上建立一套科學的風險預測評估指標體系,
對風險進行科學度量。此外,金融機構在創新新產品,推
出新業務時首先要遵循謹慎決策的原則,切勿盲目從事,
急於求成。
(三)加強國際間的合作
在當今經濟全球化和金融自由化的背景下,一個國
家僅靠本國政府的宏觀經濟管理已不足以維護經濟穩定
和對付金融風險,而需要各有關國家在防範、遏制經濟、
金融風險方面進行國際合作。比如中國可以與國外政府
簽訂相關合作監管的協議,還可以參與國際監管組織並
且參照其標准制定中國開展金融衍生業務的相關規則,
從而達到全面有效監管的目的。
(四)在金融創新的路徑上設好防火牆
金融創新的路徑大致有三條,即金融產品、機構和制
度創新。由此要防止金融風險向危機的過渡還須做到:
從金融產品創新來看,應該以優質資產來衍生出新
產品,不良資產始終只能作為補充。同時,處於創新初級
階段的我國,更不能追求過於復雜的金融技術,而先要創
新出各種債權和股權類基礎產品,避免好高騖遠的發展。
從金融機構創新來看,核心問題是要關注混業經營
的風險。混業經營是今後的發展趨勢,我們只能遵循漸
近式的改革,在條件成熟的時候推出。作為金融業的微
觀主體,所追求的依然是成為主營業務突出、專業優勢明
顯的金融服務機構,而不是無所不包的全能銀行。
從金融制度創新來看,最重要的就是監管制度和創
新激勵約束制度。政府對創新的激勵約束政策,要關注
經濟周期性風險。產品創新本質上是對未來前景的看
好,如經濟背景逆轉,則可能出現創新失敗,美國房地產
市場低迷與次級債危機的關聯,就是很好的例子。針對
我國來說,就是在需要控制市場流動性時,不要鼓勵推出
增加流動性的金融工具。
[參考文獻]
[1]楊濤.所有金融危機背後都有金融創新影子[N].
上海證券報.2007-12-06.
[2]樓文龍.金融創新的背景與主要趨勢[J].中國金
融,2007(1).
[3]唐雙寧.在防範風險的前提下大力支持金融創新
[J].中國金融,2006(13).
[4]張曉琴,馮莉.論金融風險與金融風險管理[J].商
業研究,2005(2).
[5]程克群.金融監管如何為金融創新服務[J].商業
時代,2005(12).
[6]施維書,陳剛.論金融監管與金融創新[J].特區經
濟,2005(3).
[7]尹龍.金融創新理論的發展與金融監管體制演進
[J].金融研究,2005(3).

5. 高分求 關於投資保險理財的論文

保險確有保值增值的作用,抵制通貨膨脹,橫不同意樓下所說

彷彿一夜之間,理財成了一個時髦的詞彙。我們看到銀行在提供理財服務(例如光大銀行的陽光理財),證券公司在提供理財服務(例如集合理財);基金公司更是號稱專家理財;保險公司也不甘落後,先是分紅、然後是萬能、還有投連……面對這么多的理財產品與工具,我們不禁迷茫,到底什麼是理財呢?炒炒股票、買賣基金、再買點保險,這個就叫理財了嗎?似乎沒有這個簡單。
關於理財的定義,目前還沒有統一的標准,各有各的說法。我們先來看一個權威理財協會的定義。美國理財師資格鑒定委員會的對於理財的定義是,個人理財是指如何制訂合理利用財務資源、實現個人人生目標的程序。
我們再來看一看《理財周刊》對於理財的定義:理財是為了實現個人的人生目標和理想而制定、安排、實施和管理的一個各方面總體協調的財務計劃的過程。
個人理財品種大致可以分為個人資產品種和個人負債品種,共同基金、股票、債券、存款和人壽保險等屬於個人資產品種;而個人住房抵押貸款、個人消費信貸則屬於個人負債品種。
什麼是理財
一般人談到理財,想到的不是投資,就是賺錢。實際上理財的范圍很廣,理財是理一生的財,也就是個人一生的現金流量與風險管理。包含以下涵義:
① 理財是理一生的財,不是解決燃眉之急的金錢問題而已。
② 理財是現金流量管理,每一個人一出生就需要用錢(現金流出)、也需要賺錢來產生現金流入。因此不管現在是否有錢,每一個人都需要理財。
③ 理財也涵蓋了風險管理。因為未來的更多流量具有不確定性,包括人身風險、財產風險與市場風險,都會影響到現金流入(收入中斷風險)或現金流出(費用遞增風險)。因此,個人理財的范圍包括:
(一)賺錢--收入一生的收入包含運用個人資源所產生的工作收入,及運用金錢資源所產生的理財收入;工作收入是以人賺錢,理財收入是以錢賺錢,由此可知理財的范圍比賺錢與投資都還要廣。包含: ① 工作收入:包括薪資、傭金、工作獎金、自營事業所得等。 ② 理財收入:包括利息收入、房租收入、股利、資本利得等。
(二)用錢--支出一生的支出包括個人及家庭由出生至終老的生活支出,及因投資與信貸運用所產生的理財支出。有人就有支出,有家就有負擔,賺錢的主要目的是要支應個人及家庭的開銷。包含:生活支出:包括衣食住行育樂醫療等家庭開銷。 理財支出:包括貸款利息支出、保障型保險保費支出、投資手續費用支出等。
(三)存錢--資產當期的收入超過支出時會有儲蓄產生,而每期累積下來的儲蓄就是資產,也就是可以幫你錢滾錢,產生投資收益的本金。年老時當人的資源無法繼續工作產生收入時,就要靠錢的資源產生理財收入或變現資產來支應晚年所需。包含: ① 緊急預備金:保有一筆現金以備失業或不時之需。 ② 投資:可用來滋生理財收入的投資工具組合。 ③ 置產:購置自用房屋、自用車等提供使用價值的資產。
(四)借錢--負債當現金收入無法支應現金支出時就要借錢。借錢的原因可能是暫時性的入不敷出、購置可長期使用的房地產或汽車家電,以及拿來擴充信用的投資。借錢沒有馬上償還會累積成負債要根據負債余額支付利息、因此在貸款還清前,每期的支出除了生活消費外,還有財務上的本金利息攤還支出。包含: ①消費負債:如信用卡循環信用、現金卡余額、分期付款等。 ②投資負債:如融資融券保證金、發揮財務杠桿的借錢投資。 ③自用資產負債:如購置自用資產所需房屋貸款與汽車貸款。
(五)省錢--節稅在現代社會中,不是所有的收入都可用來支應支出,有所得要繳所得稅、出售財產要繳財產稅、財產移轉要繳贈與稅或遺產稅,因此在現金流量規劃中如何合法節省所得稅,在財產移轉規劃中如何合法節省贈與稅或遺產稅,也成為理財中重要的一環,對高收入的個人更成為理財首要考慮。包括: ① 所得稅節稅規劃 ② 財產稅節稅規劃 ③ 財產移轉節稅規劃(該項目前境外較多採用)
(六)護錢--保險與信託護錢的重點在風險管理,在指預先做保險或信託安排,使人力資源或已有財產得到保護,或當發生損失時可以獲得理財來彌補損失。保險的功能為當發生事故使家庭現金收入無法支應當時或以後的支出時,仍能有一筆金錢或收益可彌補缺口,降低人生旅程中意料外收支失衡時產生的沖擊。為得到彌補人或物損失的壽險與產險保障,必須支付一定比率的保費,一旦保險事故發生時,理賠金所產生的理財收入可取代中斷的工作收入,來應付家庭或遺族的生活支出,或以理賠金償還負債來降低理財利息支出。此外,信託安排可以將信託財產獨立於其他私有財產之外,不受債權人的追索,有保護已有財產免於流失的功能。包括: ① 人壽保險:壽險、醫療險、意外險、失能險。 ② 產物保險:火險、責任險。 ③ 信託。
收入高並不一定富有

2007年夏天爆發的美國次貸危機,經過一年多的震盪起伏、磕碰逡巡。終於燃盡了引信,在2008年9月15目點燃了華爾街風暴:雷曼兄弟申請破產保護、美林證券被美國銀行收購、最大保險集團美國國際集團(AIG)陷入財政危機,這僅僅是黑色的開始……華爾街持續不斷傾瀉的股指迅速感染全球:歐洲、亞洲、南美股市隨即持續下降——冰島宣布放棄貨幣克朗的固定匯率:巴基斯坦盧比貶值21%,通貨膨脹達到25%……

通貨膨脹是指用某種價格指數衡量的一般價格水平的持續上漲。通貨膨脹率是指物價指數總水平與國民生產總值實際增長率之差,即
通貨膨脹率=物價指數總水平一國民生產總值實際增長率
通貨膨脹率將控制在4-4.5%

華爾街風暴,撼動全球!
對於這場金融風暴:CCTV-2經濟頻道迅速出擊,重兵製作的《直擊華爾街風暴》直播特別節目.全方位記錄風暴所及的每個值得關注的事件、場景和人物;薈萃國內外經濟界、金融界數十位一流的專家;第一時間向觀眾展現最快、最新資訊報道,並提供一流的見識和判斷。

危機和機遇是連在一起的
對中國能源、IT、旅遊業等廣泛投資的漢能投資的董事長陳宏

6. 保險資產管理特點

簡單的說
一方面保險資產管理就像一般的資產管理一樣,保險資產管理公司可以管理運用其股東的保險資金或股東控制的保險公司的資金,也可以管理運用自有資金。資產管理公司不得承諾受託管理的資金不受損失或保證最低收益,不得利用受託保險資金為委託人以外的第三人牟取利益,也不得操縱不同來源資金進行交易。
另一方面保險資金運用不得突破保險法規定,僅限於銀行存款、買賣政府債券、金融債券和國務院規定的其他形式。

簡單的總結就是保險資產管理更注重資金的安全性和穩定性。根據具體保險業務的不同,對靈活性有不同的要求。相對而言,資產的收益性一定要在安全穩定的基礎上才會去追求。

7. 關於保險方面的畢業論文

行政管理畢業論文一、前言
保險投資在保險公司的經營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但是目前我國保險公司資金運作現狀並不盡如人意,保險公司作為一個商業企業,其根本目的在於追求利潤的最大化,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保險公司利潤已不能單純依靠收取的保險費與一定概率下的保險賠付差額,而是越來越倚重於保險投資的有效運營。因為保險與給付之差,其利潤率是一定的,而且還有減少的趨勢,而保險投資的運營,其預期的利潤率卻是無限大的,所以只有安全有效地進行各種投資運營才能使保險資金獲得長期穩定的增長,使保險公司獲得較高的利潤。可見有效的資本運營是現代保險業的支柱,是保險經營發展的生命線。
二、我國保險投資的歷史和現狀
(一)我國保險投資的歷史沿革
建國初期,我國保險企業的資金按規定只能存入銀行,所得利息全部上繳國家財政,無任何保險投資可言。經過20年的停辦以後,我國保險業隨著改革開放而獲得新生。中國人民保險公司1980年開始恢復辦理國內保險業務,並積極發展國外保險業務。
1984年11月,國務院批轉的中國人民保險公司《關於加快發展我國保險事業的報告》中指出:「總、分公司收入的保險費扣除賠款、賠償准備金、費用開支和納稅金後,餘下的可以自己運用」。1985年3月國務院頒布的《保險企業管理暫行條例》又從法規的角度明確了保險企業可以自主運用保險資金。這不僅是我國保險體制改革的一次重大突破,也是增強我國保險業活力的一項戰略性措施,對加快我國保險業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我國保險企業投資大體可以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1、初步發展階段:1984年至1988年底
中國人民保險公司在取得投資權後,從1984年下半年開始,總公司在北京、江蘇等地嘗試性地開展投資(包括貸款)業務,部分省、自治區、直轄市以及計劃單列城市分公司也相繼開展保險投資業務。
在這一階段,中國人民銀行對保險企業的投資活動實行嚴格管理,一是對資金運用規模實行計劃控制,例如1986年人行對人保下達2億元投資額度。二是對資金運用的方式與方向作了嚴格規定。1986年人保的資金運用被限定為投資地方自籌的固定資產項目。1987年批准試辦流動資金貸款業務和購買金融債券。這一階段的經營效益不大理想,資產運用率和投資收益水平都比較低。以1986年為例,中國人民保險公司國內業務匯總的資產運用率只有9.23%,投資收益率僅為0.83%。
2、調整整頓階段:1988年底至1990年底
由於面臨治理整頓的經濟環境和緊縮信貸規模的局面,加之保險業本身經營效益不佳,我國保險投資業務於1988年底進入調整整頓階段。其內容和措施有:總結前幾年資金運用工作的經驗和教訓,嚴格執行信貸計劃,嚴肅利率政策,把資金轉投到流動資金貸款方面,堅持「十不貸」和注意「重點傾斜」並採取了擔保和銀行承兌匯票抵押等手段,努力提高資金運用的安全性與收益性。在這一階段,中國人民保險公司的資金運用工作除辦理流動資金貸款業務外,大部分工作放在對原有投資貸款項目的清理的催收上。資金運用的范圍被限定為流動資金貸款、企業技術改造貸款、購買金融債券和銀行同業拆借。
3、進一步發展階段:1991年至1995年
經過兩年多的調整整頓,加之宏觀經濟形勢的好轉,保險投資業務於1991年開始進行新的發展階段。在這一階段,保險投資在保險界得到了普遍認同和重視。兩家新成立的全國性保險公司——中國平安保險公司、中國太平洋保險公司先後加入了保險資金運用的行列。保險投資規模不斷擴大,1992年底。人保、平保、太保三家保險公司的資金運用余額達109.46億元。保險投資的范圍有所拓寬,證券投資得到較大發展,保險投資收益得到提高。
4、規范發展階段:1995年至今
隨著1995年《保險法》的出台和實施,各保險公司遵照《保險法》調整業務,以符合《保險法》的要求。《保險法》的實施,為我國保險投資業務的規范與健康發展奠定的基礎。
(二)我國保險公司保險投資現狀
1、決策機制薄弱
目前許多保險公司尚未建立一套規范有效的決策機制,人保財險公司直到2003年下半年才成立了專門的保險投資公司。決策的盲目性、被動性、隨意性十分突出,在僅能投資債券的時期,這類決策機制不會體現任何危機,對於資產規模迅速壯大的保險公司來說,更是掩蓋了其決策的弊端:決策機制落後,決策反饋機制尚未建立,在保險公司進入基金市場後會充分暴露出來。
2、保險投資渠道狹窄
1998年以前,保險公司的資金運用渠道限於:銀行存款、買賣政府債券、金融債券和國務院規定的其他資金運用形式。2000年3月1日起實行的《保險公司管理規定》,保險公司的資金運用,限於銀行存款、買賣政府債券、金融債券、買賣中國保監會指定的中央企業債券和國務院規定的其他資金運用形式。而西方國家保險公司資金運用的法定渠道則較廣泛。如美國、日本就規定保險公司可進行政府債券、公司債券、股票、抵押貸款、不動產、保單放貸等業務。
3、保險資金利用率低
保險資金的利用率,在國外基本上達到90%,而在我國還不到50%。有限的保險資金主要用於銀行存款。據統計,1998年人保、平保和太保三大保險公司保險資金的40%—60%局限於現金和銀行存款,保險資金基本上無「運用」可言。截止到1999年底,中國人民保險公司的資金運用率還不到20%。為了保證保險資金的安全,保險公司將大量資金存於銀行,由銀行進行專業的資金運用,而保險公司只能獲得固定的較低的存款利息,銀行存款的利息已經遠遠不能使保險資金保值、增值了,保險公司必須開拓出投資新領域來保證其資金的收益性、安全性。
4、保險投資缺乏相應人才
保險投資涉及到存款、國債、證券等多個領域,因此保險投資人才必須對國家經濟發展有遠見,對各行業發展有底數,才能有膽略,有靈活性,善於捕獲商機,在資本市場上獲得豐厚的回報。而我國保險公司由於歷史原因,現有員工基本上由軍轉幹部、金融機構及政府部門調入和正規大學畢業生三部分組成,且前兩部分約占公司員工的70%,年齡大都在40周歲以上。這樣的人力資源結構,呈現出明顯的弊端,即知識結構老化,缺乏創造力。保險公司要想從保險投資中獲益,就必須引進相應人才,同時注重公司內部年輕人才的培養。 免費公文網版權所有
5、保險公司管理水平落後,影響保險投資收益
由於我國長期實行計劃經濟體制,管理體制落後,投資缺乏科學決策,許多公司在科學決策、內部約束機制方面比較薄弱。由此出現了許多領導項目貸款、人情貸款等。這些項目貸款很多無法收回投資本息,甚至成為呆賬、壞賬。管理水平的落後,影響了投資收益。
中國的保險公司要生存,保險事業要發展,客觀上要求保險資金實現有效運用,但是這並不是說中國馬上就完全放開對保險資金運用的限制,還有一些地方需要去完善,還有一些制度需要制定,這是一個漸進的過程。
三、建立我國保險投資體制的構想
(一)保險投資客觀上需要建立有效投資體制
所謂保險投資體制是指保險投資活動運行機制和管理制度的總稱。保險投資機制建立的目的在於提高保險投資的收益,降低投資風險。
保險公司的承保業務與投資業務是現代保險業的兩個重要特徵,其中保險投資業務已經成為現代保險公司生存和發展的重要手段。一方面,保險投資業務的發展,將擴大保險公司的盈利,增加保險公司償付能力和經營和穩定性。同時,保險公司收入的增加,將使保險公司有能力降低保險費率,減輕被保險人的負擔,提高保險公司的競爭能力。我國保險業如果沒有投資收益作為基礎,加入WTO後,在承保業務上很難與國外保險公司進行價格(費率)競爭。另一方面,保險投資業務的發展和獲利可以彌補業務上虧損,維持保險公司的生存和發展。如1987年英國兩大保險公司保險業務虧損分別為0.64億英鎊和1.08億英鎊,而投資利潤為2.04億英鎊和2.49英鎊,盈虧相抵後,還有不小的綜合盈利。從近期國際保險業的發展特點來看,保險公司的主要收益已經從傳統的承保收益逐步轉移為投資收益,如美國產險業務自1978年以來連續21年出現承保虧損,主要收益來自於投資收益。
由於保險經營是一種負債經營,因而保險資金的運用除了考慮投資的收益外,還必須保證投資的安全性。因此,市場的開放,投資工具的增加和投資規模的不斷擴大,客觀上需要保險公司進一步加強投資機制的建設,提高化解風險的能力,保證保險資金實現安全性和投資收益的協調。
(二)保險業應盡快建立、健全保險企業的制度和規范
建立和完善中國保險投資體制是一個系統工程。只有保險公司建立了現代企業制度,加強經營管理,才可能為高水平、高效益的保險投資提供根本制度保證。如何加強經營管理,我個人認為可以包括以下內容:
第一、加大公司運作的透明度和社會輿論的監督作用,運用法律武器,嚴懲那些損害股東權益的行為,有效地維護股東的權益。
第二、建立和完善對經理層的約束和激勵機制,徹底改變舊的用人機制,讓市場和競爭來決定經理的選拔,使經理的報酬與公司的業績直接掛鉤。
第三、加強管理創新,按照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摒棄舊的、傳統的管理模式及其相應的管理方工和方法,創建新的管理模式及其相應的方式和方法。
(三)進一步拓寬資金運用渠道
保險資金運用是保險公司穩健經營的基礎,是關繫到保險公司經營狀況的重要因素。
由於我國保險業起步較晚,加之其它種種原因,目前我國保險資金運用存在的問題是證券投資基金規模太小;保險公司無法控制入市資金的風險;在目前封閉式基金占據主流的情況下,保險公司只能被動的分紅,其變現很難實現;保險資金的運用渠道過窄;保險資金中短期性行為嚴重。
針對這些問題,必須進一步拓寬保險資金的運用渠道,加快資金入市步伐,使我國保險業能夠持續快速發展。
1、保險資金入市
(1)保險資金入市可以增強保險公司的盈利能力,如果運用得當,還可有效解決保險公司所面臨的「利差損」問題。在《保險法》規定的范圍內進行投資,僅每年的利差損就有3至6個百分點,這為保險公司的長期發展埋下了巨大隱患。在銀行存款的利率為2.25%,國債的買賣收益最多不過6%-7%,在同業拆借市場上,因資金量有限,所以收益率微乎其微。而在2000年保險公司投資證券基金的平均收益達12%。因此,保險資金入市,從長遠來看,對保險公司增加盈利能力、解決「利差損」具有重要的意義。
(2)保險資金入市可以有效改善保險公司資產結構。如果允許保險資金按嚴格的比例進入證券市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資金閑置的壓力。因為保險資金進入證券市場是進行股權的交易,在證券市場機製作用下,根據保險資金運用原則,保險公司必然將資金投入到效益好、有成長性的企業中去,這樣客觀上就使保險資產得到了相應的改善。
(3)從長期來看,保險資金入市對於啟動保險消費將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保險資金入市無疑使國家找到一種對資金更有效的配置方法,從而使部分社會資金與證券市場之間形成紐帶。在這個紐帶的連接過程中,不但可以改變整個社
資金的結構,還可以使經濟發展得到更大的保障,以便使國家、企業、個人以及保險公司更好的發展。
(4)保險資金入市,可以增強我國保險公司的國際競爭力。隨著我國加入WTO,保險業面臨著更大的沖擊,承受著更大的壓力。保險公司除了用提高服務質量來爭取保單,擴大客戶群外,其所得到的保費收入如何獲取最大的安全收益是關鍵問題。在發達國家,保險資金的投資渠道較我國暢通的多,除了存入銀行和購買國債外,還可涉足證券市場甚至房地產業。所以,保險資金入市,可以增強我國保險公司與國外保險公司的競爭實力,更好地奠定加入WTO後的經濟基礎。
(5)保險資金入市可有效緩解證券市場中資金供給與需求之間的矛盾,有助於穩定證券市場。隨著保險業的不斷發展,可入市的保險資金的規模將越來越大,必將會改善證券市場的資金結構,它對證券市場的長期發展所起的作用也會越來越明顯。
2、保險資金進入短期拆借市場。
盡管保險公司都有較高的信譽,但上前還不能以信用方式進入短期拆借市場,而須有抵押。如果能直接以信用方式進入短期拆借市場,可以為保險公司提高資金運用效率提供方便。
3、擴大可投資的企業債券范圍。
目前保險資金只可購買鐵路債券、電力債券和三峽債券,應擴大到其他的企業債券。盡管企業債券質地有好有壞,或者說存在風險,但應相信保險公司有一定的鑒別能力。
4、進行資產委託管理。 免費公文網版權所有
資產委託就是保險公司以合同的形式把資金委託給專業的資產管理公司進行運作。它的最大好處是保險公司省心省力,不必事事躬親,同時由專業公司進行操作,也可確保較高回報。
(四)培育專門資金運用人才
我國加入WTO將使保險業面臨更加嚴峻的考驗,保險公司如何作好准備,採取措施,搞好投資收益,上面已經從體制和機制創新、拓寬資金運用渠道等多方面進行了探討,但要確保這些對策措施具有現實的針對性、決策的參考性和實施的可操作性,關鍵在人,關鍵取決於目前保險公司幹部職工隊伍的素質。因此,首先要改變幹部隊伍年齡老化問題,採取買斷工齡、提前內退等方式,分流一批年齡老化的人員,以保證隊伍的生機與活力;其次,要從管理入手,通過秘訣革,建設與國際接軌的一流現代化商業保險公司的高效精簡的機關管理體制,盡快與國際經濟接軌;再次,要注重人才的引進和使用,以及後備幹部和後備人才的儲備。目前,當務之急是要圍繞加快效率的長遠目標,建立結構合理高素質的幹部隊伍;以及培養選拔一批優秀的中青年幹部,建立數量充足、結構合理的後備幹部隊伍,構建既有長期培養對象,又有近期可以上崗的人才儲備庫《保險行政管理畢業論文:論保險公司保險投資 (1)》來源於免費範文網

8. 保險專業的學年論文題目有些什麼

1)論我國人身保險發展的市場前景
2)商業保險與社會保險的比較
3)商業保險在我國的發展趨勢
4)中國加入WTO後保險業的發展前景
5)如何改善我國保險監管的不足、
6)論中外保險競爭與合作
7)交強險的運用與改革
8)論述我國創新型保險產品的發展現狀及發展前景
9)年金保險在我國的發展前景
10)比較責任保險與一般財產保險
11)比較信用保險和保證保險的異同
12)農業保險在我國今後的發展趨勢
13)我國保險代理人體制的改革
14)保險理賠應遵守的基本原則與特殊原則
15)分析影響保險公司償付能力的主要因素
16)我國再保險業的發展趨勢
17)重慶保險市場分析
18)保險企業提高經營效益的根本途徑
19)分析幾種典型的保險公司組織形式
20)理解償付能力監管是保險監管的核心
21)保險業在混業經營中的意義
22)保險營銷環境對保險營銷策略的影響
23)理解保險經營資產具有負債性的意義
24)為什麼保險人在經營中要遵守風險大量原則
25)論述人身保險的特殊性
26)農業保險經營中的主要問題
27)論保險人公估人在我國保險市場的作用
28)論《保險法》修改的要點
29)保險學大學生在中國保險市場的作為
30)保險的「助動器」與「穩定器」作用
31)論保險條款「通俗化」的必要
32)分析目前國家允許保險資金海外投資和保險外匯資金境外運用
33)分析我國保險經紀人市場的發展前景
34)分析我國保險業的人才需求狀況
35)淺談保險代理人
36)分析保險營銷新渠道的拓展
37)保險市場與資本市場的互動
38)分析我國目前投資型保險
39)論我國保險資金的投資渠道
40)分析我國企業年金保險市場
41)論中國保險市場全面開放所帶來的影響
42)淺談保險合同的訂立與生效
43)保險資金的有效管理運用
44)如何改善我國保險監管的不足
45)論我國保險營銷策略與發展
46)淺談保險客戶服務中心管理
47)如何改善我國保險監管的不足
48)淺談我國補充養老保險發展現狀極其發展意義
49)論意外傷害保險的可保危險
50)如何發展我國農村醫療健康保險市場
51)我國財產保險發展趨勢
52)論述財產保險的主要特徵
53)訂立財產保險合同應遵守的原則
54)簡述我國財產保險市場的惡性競爭
55)再保險對財產保險公司的意義
56)家庭財產保險在中國的發展前景
57)分析目前機動車輛保險市場現狀

9. 社會保險基金管理論文!2000字

社會保險基金被老百姓稱為「養老錢」、「救命錢」,確保社會保險基金安全運行至關重要。近年來,各種社會保險覆蓋范圍持續擴大,各級社保經辦機構征繳社會保險基金數量逐年增加,給基金監管帶來一定難度。進一步加強社會保險基金安全管理,切實防範和化解基金管理風險,保障社保基金的安全與完整,是各級社保基金監管部門和社會保險經辦機構迫切需要研究和解決的問題。

一、當前社會保險基金監管存在的問題

社會保險基金監管包括管理與監督兩方面的內容。管理是指社會保險基金籌集、保值增值、使用等全過程的行政、資產負債的管理,監督是對社會保險基金運行全過程的監督,尤其指對社會保險基金使用過程的監督管理。

(一)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

1.我國現行的社會保險管理體制需要改革。我國現行的社會保險管理制度設計,政府既是社會保險制度和規則的制定者,又是社會保險制度和規則的執行者,政府承攬了社會保險的一切管理事務,社會保險體制運行的一切後果也完全由國家承擔。如「上海、廣州市挪用社保基金」案,最後的責任都由政府來承擔。有關資料顯示,截止2006年底全國累計挪用社保基金71億元人民幣。如此龐大的專用資金被擠占挪用,給國家社會保障事業健康發展帶來隱患,隨著社保基金規模持續擴大,迫切需要改變目前國家在整個社會保險事務管理中承擔具體責任的現狀,轉向國家在社會保險基金監管中只負責制定宏觀政策,而社保基金監督則由社保機構主管部門、社會專業中介機構負責的格局。

2.國家社會保險政策不統一,統籌層次較低,沒有充分發揮基金的調劑作用。目前,我國企業、機關、事業單位社會保險制度不統一,經辦機構名稱不一,給人民群眾造成社會保險不規范、不嚴肅的表象。企業職工養老保險經過20年的改革實踐,已實現基本保險制度全國統一,養老基金省級統籌,但從地區差別來講,西部、中部地區的養老基金積累較低,社會保障支撐能力和抗風險能力有限。而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從1996年開始探索改革,目前仍處於改革試點階段,基本養老金還是縣級統籌,並且各地征繳基數、徵收比例、發放形式、待遇標准也都不一致。失業保險仍停留在企業單位,事業單位參加失業保險處於起步階段,女工生育保險仍處於探索試點階段。各項社會保險制度各地啟動時間不一,覆蓋范圍不一,嚴重影響不同性質單位職工和人才的合理流動,不利於職工跨地區社會保險關系的轉移和接續,容易挫傷參保單位和職工參加社會保險的積極性。

3.社會養老保險擴面征繳沒有形成合力。國務院1999年頒布的《社會保險費征繳條例》明確規定了勞動和社會保障、稅務、財政、審計及行政監察機關對社會保險費徵集、管理和監督的職責,但在實際施行過程中,社會保險擴面工作主要靠勞動保障部門;審計部門雖然經常安排社保基金審計項目,但基本上只對社保經辦機構在基金的財務管理方面實施審計,由於審計手段、時間和精力有限未能做到全部跟蹤審計,各地社會保險參保稽核面不足40%;財政部門僅對基金實行收支兩條線管理,行政監察機關很少對欠繳或拒繳社會保險費的單位領導進行責任追究。

4.稽核檢查手段缺乏剛性、參保單位欠繳養老保險費現象嚴重。基本養老保險費的徵收缺乏具體的法規支持。如企業職工徵收養老保險費按實發工資為基數,事業單位按檔案工資作為繳費基數,社保經辦機構在稽核徵收過程中,缺乏對參保單位有效的制約手段。《社會保險費征繳暫行條例》規定,繳費單位未按規定繳納和代扣代繳社會保險費的,由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或者稅務機關責令限期繳納,逾期仍不繳納的,除補繳欠繳數額外,從欠繳之日起,按日加收千分之二的滯納金。但在實際中,有的企業欠費嚴重,對於上千萬元的欠費來說,加收的滯納金微不足道,有的企業把代扣代繳的職工個人繳費部分也擠占挪用了。一些企業經營困難,對其處以任何經濟處罰都不起作用。據統計,我市欠費企業占參保企業總量的40%以上,拖欠養老保險費百萬元以上的企業17戶,欠費企業數量多,拖欠數額大,給社保事業可持續發展帶來隱憂。各險種各自征費,各自稽查,造成多頭檢查、重復檢查和人力、財力浪費,還收不到好的稽核效果,一些私營企業、合資企業、外資企業參保人數降低,欠繳養老保險費現象也很嚴重。

5.養老保險經辦機構基礎工作薄弱。一是內部控制制度還不夠健全完備,社會保險基金的收、支台賬及相關單位的繳費記錄等基礎性工作還不能完全應用計算機化管理;二是編制緊缺,人少事多,現有的編制已不能適應社會保險事業發展的需要,一些工作人員業務水平不高,影響了養老保險工作的健康發展;三是社會保險稽核工作因經辦機構人員少,經費不足,基金管理往往流於形式,未能落到實處。

(二)監督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

1.社會養老保險基金運營缺少制衡式監督制度。相互制衡式監督制度強調的是在監管職能的履行方面各機構之間的分工與協作,即社保部門、財政部門、個人賬戶基金管理委員會、監管委員會和外部監督機構共同監督基金運行的全過程,以及五者之間相互制約。目前我國現有社會養老基金監督體制是將社保基金納入財政專戶實行收支兩條線管理,財政部門對社保基金的監督僅是對存入財政專戶社保基金的管理,而對社保部門在基金徵收、支付環節的監督不到位。參保單位少繳、漏繳、未報現象缺少外部監督,另外財政部門管理的基金如何購買國債等項目,安全增值又缺少國家基金管理委員會的監督。

2.勞動保障部門內部缺少建立相應的審計監督。缺乏對基金的徵收、發放、管理全過程的跟蹤檢查和科學規范,沒有起到積極的內部控制、監督作用。

3.社會養老保險基金缺少應有的監督手段。如:(1)信息披露制度。信息披露是監管最基本的組成部分;(2)基金外部管理人,是限制騙取和盜竊基金資產機會的謹慎措施;(3)外部審計,能夠提供獨立和客觀的評估,可以成為監管的重要工具;(4)監管成本控制,可限制基金管理人將成本轉移到未被監管的基金項目上。

4.社保經辦人員自我約束意識淡薄。基金管理法制意識不強,缺少養成在監督環境下工作的習慣,應建立社保經辦機構定期的輪崗和培訓機制,增強社保基金管理職業道德意識。

二、加強對社會養老保險基金管理監督的幾點建議

中國養老社會保險模式選擇的是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的部分積累制度(下稱「統賬制度」)。這一制度,從產權結構看,是公共社保金和私人社保金的混合,從財務制度看,是隨收即付制度和積累制度的混合。這種制度決定了社會保險基金管理的復雜性和特殊性,它要求採用不同於單一產權結構和單一財務制度的基金管理模式和監督制度。建議:探索建立與此復雜性相適應的社會保險基金分權式管理制度和相互制衡式監督制度。

(一)社會保險基金管理方面的建議

1.建立分權式管理制度。其要求是:第一,建立獨立、高效、統一的社會保險基金監督和管理委員會。監管委員會由勞動和社會保障部、財政部、以及企事業單位代表共同組成,實行委員會制。監管委員會按城市設立地方監管辦事處(類似於人民銀行、證監會和保監會的管理體制),垂直管理。第二,建立專業性養老社會保險基金管理局(由省級社保部門成立)。社會保險基金管理中行政權與經營權的分離是養老基金完整性的重要保證,社保部門不能既是基金管理政策的提供者同時又是基金運營的主體,所以應建立獨立於政府的社會保險基金管理局運營社會統籌賬戶基金。一方面基金管理局依據養老社會保險基金保值、增值要求和國家宏觀經濟政策取向,將統籌賬戶基金投資於以固定收益金融工具為主的對象和國家重點開發項目。另一方面在給付時期,基金管理局按社保部門的指令將資金劃入財政專戶,社保部門建立臨時性賬戶,從財政專戶劃出給付資金並按時足額進賬職工在國有商業銀行的個人養老金賬戶。地方財政和中央財政部門對社會統籌部分的給付負有最後責任。第三、個人賬戶基金交給個人賬戶基金管理委員承擔,會遴選合適的基金管理機構,基金管理機構再根據與各省個人賬戶基金管理委員會簽訂的契約對個人賬戶基金進行多元化投資,以實現社會養老保險基金收益最大化。

2.以稽核為重點,建立擴面征繳工作的長效機制。勞動保障部門要按照有關規定,認真履行部門職責,積極會同財政、審計、工商部門,加大對社會保險擴面、征繳、清欠的工作力度。要從本地實際情況出發,主動向政府報告,建立健全擴面征繳工作的長效機制,形成部門配合、齊抓共管的合力;要積極爭取審計部門在審計社會保險時,向繳費單位延伸審計,督促參保單位繳費;同時要加大社會保險宣傳力度,加強勞動保障監察和行政執法力度,努力實現應保盡保。

3.調整國家在社會養老保險基金管理中的職能。一是立法職能,負責制定確保養老金系統健康順利運行的法律法規。二是對養老金事務的動作實施監督,確保養老保險的經辦管理規范化。三是接受有關個人和機構就養老金事務提起的申訴、舉報、批評、建議,調解有關養老金事務的糾紛,受理有關養老金事務的訴訟。

4.加強社保部門經辦管理工作的科學化、規范化、程序化。完善管理制度,簡化辦事程序,增強社保部門依法遵章辦事的透明度,提高計算機管理應用能力和經辦服務能力。

(二)、社會養老保險基金監督方面的建議

1.建立制衡式監督制度。相互制衡式監督制度是指在整個養老社會保險基金運營監管體系中,將養老社會保險基金充足性監督權交給社保部門,將養老社會保險基金運營的合法性監督權交給基金監管委員會,外部監管機構對養老社會保險基金運作的全過程進行監督,實現內部監管與外部監管相結合,以及實現交叉監管的目的。

2.完善監督手段。其主要內容包括:(1)建立信息披露制度。信息披露的目的是將基金管理公司置於社會公眾和監督機構的雙重監督之下,防止基金管理公司違法、違規操作,損害所有人利益。(2)增設外部保管人。外部保管人原則對於限制代理風險是非常必要的。在足夠的保管安排下,基金管理人不直接持有養老基金,以此限制騙取和盜竊基金資產的機會。(3)加強外部審計。在法律和制度環境下,外部審計提供一個精確的、獨立的評估,向監管人報告有關基金的任何問題,而且成為監管的重要工具。

3.加強行政監督。建立有效的監管規則和監管機構,建立社會養老基金在徵收、支付、待遇、核定增值運用全過程全社會監督和適度監督制度。在勞動保障部門建立健全內部審計,同時加快中介機構市場化改革進程,加快培養精算、會計、審計師事務所和各種風險評級公司等中介機構,強化外部監督機制。中介機構的目的是向各機構和公眾提供信息服務,使他們能夠獲得並准確理解有關基金運營的信息,從而加強對基金監管,減少基金的風險投資,保證基金的增值安全。今後養老保險基金的運用、操作就像酒店、餐廳的開放式廚房一樣當眾操作,讓客人監督。

4.加強對社保部門隊伍建設的監督和素質提高的監督。培養社保經辦機構工作人員養成在監督下工作的習慣。對組織機構內部建立控制機制,包括道德風險、運營風險和市場風險的預防、矯正和有效處理,以及投資范圍的適度管制,減少基金的風險投資,保證基金的增值安全。

閱讀全文

與保險資產管理分析論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炒股可以賺回本錢嗎 瀏覽:367
出生孩子買什麼保險 瀏覽:258
炒股表圖怎麼看 瀏覽:694
股票交易的盲區 瀏覽:486
12款軒逸保險絲盒位置圖片 瀏覽:481
p2p金融理財圖片素材下載 瀏覽:466
金融企業購買理財產品屬於什麼 瀏覽:577
那個證券公司理財收益高 瀏覽:534
投資理財產品怎麼繳個人所得稅呢 瀏覽:12
賣理財產品怎麼單爆 瀏覽:467
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管理暫行規定 瀏覽:531
保險基礎管理指的是什麼樣的 瀏覽:146
中國建設銀行理財產品的種類 瀏覽:719
行駛證丟了保險理賠嗎 瀏覽:497
基金會招募會員說明書 瀏覽:666
私募股權基金與風險投資 瀏覽:224
怎麼推銷理財型保險產品 瀏覽:261
基金的風險和方差 瀏覽:343
私募基金定增法律意見 瀏覽:610
銀行五萬理財一年收益多少 瀏覽: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