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的組織活動
首屆「薪火相傳——中國文化遺產保護年度傑出人物」評選活動「安順明史探究」研討會主題活動
第二屆「薪火相傳——中國文化遺產保護年度傑出人物」評選活動
中國酒文化遺產保護評選活動
首屆中國千年古縣文化遺產精品圖片展
文物保護,我們攜手—圓明園文物修復大型公益活動
第三屆「薪火相傳——中國文化遺產保護年度傑出人物」評選活動
第四屆「薪火相傳——中國文化遺產保護年度傑出人物」評選活動
『貳』 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的主要業績
中國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國家之一,也是世界上歷史文明未曾中斷的唯一國家。在祖國廣袤的大地上,我們的先民創造了光輝燦爛的文化,留下了極其豐富的作為歷史化載體的文物。據統計,全國不可移動的文物包括古建築、古遺址、古墓葬、石窟等等數達四十萬處,列入各級文物保護單位的就有六萬余處,其中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有一千兩百多處,全國歷史文化名城有一百零一座,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有三十一處。收藏展示可移動文物的博物館達二千座,館藏文物一千二百五十萬件。豐富多彩的文物是一種特殊的重要資源,在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學各方面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保護這些歷史文化資源,已成為中國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叄』 英國有處古墓,五座墓穴全部朝向東方,為何中國說要修葺一下
在英國的這處古墓可不是一般的古墓,那五座墓穴下的正是我們中國人,他們是被世人遺忘了的中國清代時期的士兵。
他們死後被葬在英國的紐卡斯爾市聖約翰墓園里,墓碑上用中文刻下了他們的光榮使命,墓穴朝著東方 ,表達了他們對東方的祖國的思念。好在現在他們終於被記起,以後都有祖國保護護著他們,他們也能安息了。
『肆』 圓明園是否重建
暫時還沒有。
設立文物保護專項基金,向海內外公募200億元
「圓明園重建」在爭議中上路
在英法聯軍將圓明園付之一炬的146年後,我國一家民間團體宣布正式啟動圓明園復建工程。日前,在浙江橫店,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和橫店浙江華夏文化發展基金會簽署協議,共同設立中國圓明園文物保護專項基金。基金計劃向海內外公募200億元人民幣,用於在橫店1∶1重建一座圓明園。這一專項基金的設立,被認為是圓明園復建工程正式啟動的標志。
據介紹,橫店社團經濟聯合會及其下設的橫店浙江華夏文化發展基金會將具體負責圓明園圖紙的搜集整理、圓明新園的工程建設和文物復制等。在預計籌集的200億元資金中,60億元將用於建築設計和內外部裝修裝飾,140億元則用於各種文物的徵集、收購和復制。
規劃中的圓明新園佔地6000餘畝,水域面積佔40%,由圓明、長春、綺春(後改名「萬春」)三園為主體建築,分布有100多個景區。建築風格融合我國古代園林藝術精華,僅橋梁就有100多座。此外還將建西式園林景區、萬花陣迷宮及西洋樓等。
是保持原貌還是異地重建?
橫店浙江華夏文化發展基金會理事長、72歲的徐文榮表示,異地重建圓明園是他多年的願望。他有信心「重現當年『萬園之園』的繁華勝景」,並藉此體現國運之昌盛。
消息傳出,迅速引發了各界的關注和議論。
反對者認為,圓明園的最佳狀態是「保持它一片廢墟的歷史風貌」。對國人而言,毀在英法聯軍鐵蹄之下的圓明園,不僅是代表中國高超建築工藝的經典皇家園林,更是國恥的象徵。在一定程度上,復建並不能提升國人的自豪感。同濟大學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阮儀三教授說,圓明園已在大火和搶劫中死亡,如今的斷壁殘垣是那段歷史的見證人,不管在哪裡重建,價值都不大。
中國圓明園學會、中央檔案館、國家檔案局、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單位的許多專家學者對重建持支持態度。他們中的不少人曾先後來橫店調研考察,認為異地重建可以與北京圓明園頹敗的舊址形成鮮明對比,對漸漸淡忘這段歷史的青少年是最好的教育。
是盛景重現還是商業炒作?
有人認為,重建後的圓明園不過是橫店諸多影視拍攝基地中的一個,是橫店為了吸引眼球而興建的又一個主題公園,有商業炒作的嫌疑。
另一種聲音則認為,即便復建的是「商業的圓明園」,也可與「國恥的圓明園」並存不悖。在更妥善地保護好圓明園遺址,讓其作為一種歷史的刻痕傳承子孫後代的同時,大可不必拘泥於「保護」的形式。更何況,復建圓明園的資金全部來自民間,自有市場經濟的杠桿來調節投資者的行為,不必對此大驚小怪。
處於「風暴中心」的徐文榮對各界的爭論安之若素。「關於是否重建圓明園的爭論過去幾十年在學術界中一直未有停息。如今從專家討論的層面延伸到了社會的全民參與,恰恰反映了社會各界對圓明園的關心和重視。」
圓明園研究專家李建平認為,無論哪種觀點,都是出於對圓明園的關心。其出發點都是希望加大對圓明園保護的力度,凸顯這一「萬園之園」在中華文明和世界文化史中的地位。復建圓明園到底會帶來更多正面還是負面的效果,目前下結論為時尚早。
『伍』 新中國歷任書法會長
第一屆:舒同
第二屆:啟功
第三屆:邵宇
第四屆:沈鵬
第五屆:張海
第六屆:張海
第七屆:蘇士澍
歷屆中書協主席簡介:
第一屆中國書協主席——舒同
舒同(1905-1998)字文藻,又名宜祿,江西東鄉人。1930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毛主席曾贊譽舒同是「紅軍書法家,黨內一枝筆」。學書從顏體入手,又精研何紹基等諸家碑帖,轉益多師,擅多種書體,尤長行書。歷任山東、陝西省委書記,中國軍事科學院副院長,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等職。
第二屆中國書協主席——啟功
啟功(1912~2005)字元伯,滿族,姓愛新覺羅,生於北京。書法結體精嚴,筆畫清朗剛健,具有鮮明的個性特點。他一反古人「書法以用筆為上,結字亦須用功」之說,特別重視結字。曾任全國政協常務委員會委員,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央文史研究館館長,中國書法家協會主席、名譽主席,西泠印社社長,北京師范大學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九三學社顧問,故宮博物院顧問,國家博物館顧問。
第三屆中國書協主席——邵宇
邵宇(1919-1993)原名邵進德、邵蔚,遼寧丹東人。1936年參加民族解放先鋒隊,1939年參加新四軍,歷任蘇中《江海報》總編輯、《蘇中報》主編、蘇中新華社副社長。1950年調北京工作,歷任《人民日報》美術組組長,《人民畫報》總編輯、人民美術出版社社長兼總編輯。曾任《中國美術全集》編輯出版委員會主任、人民美術出版社編審委員會主任。
第四屆中國書協主席——沈鵬
沈鵬1931年生於江蘇江陰。少年從章松廠(清末舉人)等人學習古文、詩詞、中國畫、書法。入大學後攻讀文學,又學新聞專業。書法長行草,有強烈的時代風貌與個人風格。趙朴初贊揚沈鵬書法「大作不讓明賢,至所欣佩」。沈鵬詩作「清新挺健」。啟功說:「仆私交沈鵬先生逾30載,觀其美術評論之作,每有獨到之處。」
第五、六屆中國書協主席——張海
張海,1941年生,祖籍河南。第八、九、十屆全國人大代表。其書法四體皆能,以隸書、行草為最著。篆書得力於楊沂孫,行書出自「二王」,草書追張旭、懷素神韻,楷書以《張猛龍碑》為宗。早年隸作求其精美,取《乙瑛碑》之骨肉勻停,《封龍山》之寬綽古雅,《禮器碑》之變化如龍,自家風貌。後潛心研究漢代簡書,以行草飛動圓勁的筆觸,寫莊重醇厚之體,形成了具個性的草隸。
第七屆中國書協主席——蘇士澍
蘇士澍1949年生,北京人,滿族。少年時拜著名金石書法家劉博琴為師,中青年後師啟功。兼習諸體,善以雞亳作篆書、隸書,饒有特色。行書流暢含蓄,韻味極濃。篆刻宗秦漢,寓己意於古風之中。全國政協常委、中國書畫收藏家協會會長、中央國家機關書畫協會主席、全國政協書畫室副主任、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副會長。
『陸』 居民是否可以自行籌資修繕古建築是不是一旦成為文物保護單位居民就無權修繕了
這個要看是怎麼樣個籌資,而且你籌資成功後要對古建築進行修繕時要經過文物保護單位批準的。不是說你無權,而是你的這個權利是要經過批准。不能自行去修繕。
『柒』 重建圓明園有沒有必要呢
設立文物保護專項基金,向海內外公募200億元
「圓明園重建」在爭議中上路
在英法聯軍將圓明園付之一炬的146年後,我國一家民間團體宣布正式啟動圓明園復建工程。日前,在浙江橫店,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和橫店浙江華夏文化發展基金會簽署協議,共同設立中國圓明園文物保護專項基金。基金計劃向海內外公募200億元人民幣,用於在橫店1∶1重建一座圓明園。這一專項基金的設立,被認為是圓明園復建工程正式啟動的標志。
是盛景重現還是商業炒作?
有人認為,重建後的圓明園不過是橫店諸多影視拍攝基地中的一個,是橫店為了吸引眼球而興建的又一個主題公園,有商業炒作的嫌疑。
另一種聲音則認為,即便復建的是「商業的圓明園」,也可與「國恥的圓明園」並存不悖。在更妥善地保護好圓明園遺址,讓其作為一種歷史的刻痕傳承子孫後代的同時,大可不必拘泥於「保護」的形式。更何況,復建圓明園的資金全部來自民間,自有市場經濟的杠桿來調節投資者的行為,不必對此大驚小怪。
處於「風暴中心」的徐文榮對各界的爭論安之若素。「關於是否重建圓明園的爭論過去幾十年在學術界中一直未有停息。如今從專家討論的層面延伸到了社會的全民參與,恰恰反映了社會各界對圓明園的關心和重視。
」 圓明園研究專家李建平認為,無論哪種觀點,都是出於對圓明園的關心。其出發點都是希望加大對圓明園保護的力度,凸顯這一「萬園之園」在中華文明和世界文化史中的地位。復建圓明園到底會帶來更多正面還是負面的效果,目前下結論為時尚早。
『捌』 齊欣的簡介
齊欣,畢業於中國政法大學。承擔多項國家與專項相關課題研究,研究方向為文化遺產傳播與公眾參與體系。現為人民日報海外版主任編輯、碩士生導師、特邀研究員。
自1985年開始參加工作,齊欣就在人民日報海外版,至今沒有換過部門。曾獲全國好新聞特別獎、中國記協全國首屆現場短新聞獎、第三屆全國法制好新聞獎。
文化遺產傳播理論的研究者和實踐推廣者。齊欣率先在國內提出「文化遺產傳播」的理念和定義,並且正在努力搭建文化遺產傳播的理論架構。齊欣是「遺產小道」這一公眾體驗方式的創建者,並由此成為文化遺產體驗線路的規劃者。
人民日報海外版《海歸創業周刊》的實習生指導老師,主要向實習生講授「以編輯為核心」的傳播流程。經過持續多年未曾間斷的努力,已經形成一個以齊欣為核心的、以來自超過10所國內高校的實習生為主體的社會公益群體。這個群體的名稱為「404」,是國內匯集文化遺產傳播研究成果最多、提倡實踐參與方法最多的,國內有代表性的文化遺產社會公益品牌。
在編輯工作之外,齊欣的工作主要分三類:第一行走,第二寫作,第三講授。 人民日報海外版主任編輯
人民日報海外版《海歸創業周刊》主編
廈門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客座教授、碩士生導師
中國文物學會大運河專委會副秘書長
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專家顧問委員會委員
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傳播與公眾參與委員會副主任、秘書長
中國歷史文化名街保護同盟理事
中國景觀村落保護與發展專委會副主任
中國工藝美術學會金屬藝術委員會理事
羅哲文專家助手(曾任)
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特邀研究員(曾任)
中國文物學會理事(曾任) 1985年,畢業於中國政法大學法律系,同年,進入人民日報海外版工作至今。
2005年,開始擔任羅哲文專家助手。
2008年,擔任廈門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客座教授、碩士生導師。
2008-2012年,三次擔任中央電視台《中國記憶——中國文化遺產日特別節目》總撰稿。 Qi Xin is a graate of China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 He is now a Senior Editor of The People's Daily Overseas Edition. He is also a tutor to the students of Master』s degree in Xiamen University. He had been appointed as Vice Secretary-general of The Grand Canal Committee, The Cultural Relic Academy of China. He is also a member of the Advisory Committee, and Secretary-general of Communications and Public Participation Committee, China Cultural Relics Protection Foundation (CCRPF).
Meanwhile, he has been elected as the director of the Historical Streets Protection Alliance, the Head of Special Committee of Chinese Landscape & Village Protection, and also member of Metal Artworks Committee, China National Arts and Crafts Society.
Qi Xin remains committed to the pursuit of promoting of cultural heritage's value and building public participation and involvement system through taking lead of several national scholarship research projec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