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湖北省仙桃市實驗高中好嗎
仙桃市實驗高級中學創辦於1939年,是仙桃市市級重點示範高級中學。
學校佔地面積54000多平方米,建築面積近40000平方米。校園綠樹掩映,芳草如茵,風景秀麗,環境幽雅,融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於一體,是莘莘學子讀書求學的理想場所。校內教學樓、科技樓、辦公樓、圖書館、體育館、美術樓、音樂樓、學生公寓樓、學生餐廳等布局合理,微機室、語音室、多媒體教室、學術報告廳、校園寬頻網、閉路電視系統、智能廣播系統等現代化教育教學設施一應俱全,圖書館藏書10萬余冊,訂有中外各類報刊300多種,為學生快速接受知識信息、拓寬知識視野、吸收人類優秀文化提供了可靠的保證。
學校現有教學班41個,在校學生2503人,教職工179名,其中省管專家1名,副教授1名,省級骨幹教師2名,高級教師42名,具有研究生學歷的教師2名,教師學歷達標率為95.2%。學校站在現代教育的制高點上,始終堅持以「育一流人才,重科學管理,辦人民滿意的教育」為辦學宗旨,牢牢樹立了「德育為首,教學為主,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辦學思想。在管理上追求高品位,在教學上追求高質量。廣大教職員工恪盡職守,團結互助,爭先創優。學校通過不斷的實踐和探索,形成了「因材施教、分類培養、全方位育人」的辦學特色;「嚴謹、博學、敬業、愛生」的教風,「刻苦、守紀、互助、進取」的學風;「立志、勤學、求實、創新」的校風,創造了一個又一個輝煌。
近幾年來,學校先後為包括清華大學、同濟大學、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天津大學、重慶大學在內的各級各類高等院校輸送優秀學生2400餘人。2002一2004連續三年高考各項指標的完成率和學校綜合評估居全市第一,學校因此被評為「素質教育先進單位」、「普通高中畢業年級教學質量優勝單位」、「普通高中基礎年級教學質量優勝單位」、「普通高中教學質量優勝單位」。在2003年的高考中,應屆理科畢業生張浩一鳴驚人,被清華大學錄取,學校因此榮獲「高素質人才培養獎」。2005年,學校再次被評為「高考備考先進單位」。
目前,學校在素質教育大旗的引領下,正按照「育人為本,質量立校,以特色創優勢,以創新促發展」的辦學思路,不斷開拓創新,深化改革,進一步強化管理,向省級示範高中飛速邁進。
歷 史 沿 革
仙桃市實驗高級中學創辦於1939年,其前身為湖北省仙桃師范學校,曾為祖國的各行各業培養了數以萬計的優秀人才。
90年代末期,中專的發展因為難以適應時代的要求而受到了嚴重的沖擊。因此,1999年仙桃市人民政府將仙桃師范學校改為一所公立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即仙桃市實驗高級中學。
學校改組之初,教師有三個來源:原仙桃師范學校的老師、各鄉鎮高中的骨幹教師、各高校的應屆畢業生。學校按照「育人為本、質量立校」的辦學思路,實施了封閉式管理,完成了教師之間的磨合,初步形成了「立志、勤學、求實、創新」的校風。2000年1月,校刊《實驗教研》創刊,這標志著學校將教研教改提上了專題研究的日程。
2001年,學校提出了「以人為本」的辦學思想,要求「領導尊重和關心教師、教師尊重和關心學生」,並確立了「分檔結賬」的評估體系,為實驗高中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2002年,我校首屆學生參加高考,文理科考生的重點本科完成率達147%,本科完成率達179%,藝術類考生中有六位同學分別被中央美院、中國美院、湖北美院等名牌大學錄取。學校的高考指標完成率和綜合評估均居全市第一。
2002年9月,學校提出了「德育為首、教學為主,兩條腿走路、全方位育人」的辦學理念,成立了藝術部。在教育教學管理上,結合自身實際,充分吸納了衡水中學和洋思中學的辦學經驗。學校2003年高考,再獲大捷。應屆理科畢業生張浩由進校時的全市第1481名一躍而居全市第6名,並被清華大學錄取。這標志著實驗高中在教育教學管理上的全面成熟。學校的高考指標完成率和綜合評估再占鰲頭。2004年,學校的高考指標完成率和綜合評估第三次雄居全市之首。
2004年12月,省管專家楊學鋒調任實驗高中校長,提出了「加強管理,提高質量,構建和諧的實驗高中,辦人民滿意的教育」的辦學思想,實施了「領導分線劃塊,職、權、責統一」的管理模式,加強了過程管理,並確立了「以均分的躍遷值結賬」的評估體系,真正實現了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變。在省「創新懷」勞技大賽中,實驗高中參賽的兩名選手均榮獲一等獎,其中袁帥奪得了全省第一名的好成績。2005年學校再次被市教育局評為「高考備考先進單位」。目前,學校已完全形成了校風實、學風好、管理嚴、質量高的良好局面,受到了市委、市政府和社會各界的一致好評。
仙桃市實驗高級中學是一所全日制公辦示範重點高級中學,地處城區中心,交通十分便利,市內公交車在學校附近都有停靠站點。學校佔地面積6萬平方米,建築面積5萬平方米,校園環境幽雅,布局合理,多次被省市有關部門命名為「園林式學校」、「綠化先進單位」,是學生學習的理想場所。
學校師資力量雄厚,教學手段先進。現有49個教學班,在校學生3700餘人,教職工230人,教師本科學歷達標率100%,其中研究生學歷17人,特級教師2人,省級骨幹教師6人,市學科帶頭人6人;中學高級教師59人,中學一級教師116人。
學校創辦七年來,先後被市政府教育督導室、市教育局授予「素質教育先進單位」、「基礎年級教學質量優勝單位」等榮譽稱號;2002~2007年連續四年高考以公認的優異成績被市政府教育督導室、市教育局授予「高三年級教學質量優勝單位」、「高考備考先進單位」、「高考特殊貢獻獎」等榮譽稱號,其中2003年理科學子張浩同學以優異成績考入清華大學,學校榮獲「高素質人才培養獎」,被社會譽為「仙桃高中教育的一顆新星」;2006年高考,過600分的考生5人,其中610分以上4人,居全市同類學校首位,王維同學以630分的優異成績取得全市同類學校考生第一名。目前學校接受香港實業家田家炳先生捐贈250萬港幣,冠名為「仙桃市田家炳實驗高級中學」,並修建六層樓的田家炳教學大樓,今後凡我校的優異畢業生就讀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浙江大學、復旦大學、南京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西安交通大學、中國科技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吉林大學、中山大學、四川大學、中南大學、山東大學等十五所全國著名高等院校的,均有機會獲得田家炳基金會每年4000元人民幣的獎學金。
回首輝煌歷程,學校形成了「嚴謹、博學、敬業、愛生」的教風,「刻苦、守紀、互助、進取」的學風,「立志,勤學、求實、創新」的校風;展望美好未來,實驗高中更加充滿激情和信心,將繼續以「校風正、學風好、管理嚴、質量高」為追求目標,為莘莘學子邁進大學殿堂、實現人生美好理想架起成功的橋梁。
6月14日,仙桃市田家炳實驗高級中學冠名暨捐贈慶典儀式在市實驗高中舉行,儀式由仙桃職院院長李前程先生主持。市長陳吉學致辭,他代表仙桃市人民感謝田家炳先生對仙桃教育事業的支持,並向田家炳先生致以崇高的敬意;同時,希望市實驗高級中學把握機遇,加強學校的建設和管理,提高教學管理水平,提高教學質量,以優異的成績回報田家炳先生的善舉。儀式上田家炳先生向市實驗高級中學捐贈二百五十萬港元,用於教學樓建設。市教育局局長鄒漢林先生向田家炳先生頒發田家炳實驗高級中學榮譽校長證書。湖北省教育廳副廳長張繼年、湖北省教育基金會理事長、原華中師范大學校長王慶生先生、仙桃市市委副書記王德義、副市長姚浪參加了慶典儀式。
『貳』 中國應試教育既然現在·改變不了,那我為了保證實現我的科學家理想,我必須不讀高中,死也不,太沒人性
中國的應試教育,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
像衡水中學這類「超級考試工廠」是中國高壓應試教育的代表。與常規的批評不同,本文提供了一種特別的視角。因這樣不同的聲音的存在,各大視角交織,人類社會才會有所進步。—— www.xinli001.com
近日,一組深度報道披露了衡水中學這座「北大清華工廠」的不少細節:總厚度超2米的試卷,禁吃零食等都讓人印象深刻。但面對這個高考神話,網友卻多回以了「看似輝煌,實則可怕」的批評評論。衡水中學這類「超級考試工廠」正是中國高壓應試教育的代表。
除了數百名學生考入「北大、清華和港大」的輝煌成績,衡水中學的軍事化、「無死角管理」同樣叫觀者印象深刻。著裝自然是統一的校服,而從早上5點半到晚上10點10分,學習和作息時間安排具體到分鍾。巨大的學業壓力甚至讓很多學生在跑步鍛煉和進餐時間都在拿著書讀。此外,成績、德行、衛生全部納入「量化管理」,包括「男女生頻繁交往」、發呆、吃零食等都屬扣分范疇,甚至要在學校通報批評。
一位2011年畢業於衡水中學的女生保存了從高一到高三所做過的卷子,摞起來有2.41米,她最終考入了香港大學。
雖然衡水中學這樣的「考試集中營」有些極端,但類似的題海戰術、早晚自習和假期補課現象在中國卻很普遍,可以說是每一個經歷過高考的中國學生的「必須課」。
類似「超級考試工廠」的「特許學校」在美國也越來越多。
在很多人的認知中,學生統一著裝、作業沉重和假期補課似乎只是中國教育的「專利」。美式的基礎教育則多是快樂和輕松的,但事實並不盡如此:
學生著印有「努力學習」字樣的校服,在周六和假期補課的「特許學校」風靡美國。
實際上,從上世紀90年代來,面對美國公立學校在管理學生,特別是少數族裔學生方面的「軟弱」、學生成績下滑的局面,美國就逐步興起了「特許學校」(Charter school)。美國「特許學校」的基本思路是,公民或公司、組織均可向當地教育局申請開辦特許學校,在滿足一定條件下,與教育局簽訂責任書(主要是學生成績指標),然後教育局根據當地學區學生人均經費和特許學校資助金給學校撥款。學校也可以去爭取外部基金會支持。特許學校在辦學中可以採用一些在公立學校受到限制的一些做法,可以同家長簽合同,要求家長配合學校管理學生,比如監督完成家庭作業。
以與KIPP(Knowledgeis Power Program)組織聯辦的特許學校為例。多數KIPP聯盟的學校都採用延長在校時間,周六上課,假期補課3周的辦法增加學生的在校學習時間。學校學生還會配有校服,會統一印上標語:「努力學習,做個好人」。學校在課程設計和標准上也採用統一方法,以此來提高效率和質量。
美國「特許學校」中身穿統一校服的小學生
而由於對少數族裔學生課業成績提高明顯,美國政界多數人都推崇特許學校,很多州都不為特許學校設定數量限制,截止2009年,美國已經有41個州和哥倫比亞特區允許開設「特許學校」。而到2011年,僅在華盛頓特區,公立學校的學生就有多達四成換成就讀特許學校。
特許學校只是美國重振壓力教育和提高學生成績的一面,而這些舉措都有民意支持。
面對特許學校和私立學校的競爭,根據全美教育統計中心的數據,在2010至2011學年,全美各地的學區共有1069所傳統公立學校關閉。特許學校和私立學校的嚴格也倒逼公立學校以更嚴格的措施管束學生的學業。為了能夠提高學生成績,公立學校也可以說「無所不用其極」。比如針對逃學的學生,在德州的達拉斯,為了促進學生上學並取得文憑,學校甚至會使用全球定位系統定位逃學學生,並配備專門的輔導員跟蹤逃學學生。
還需補充的是,特許學校並不等同於私立學校,由於針對的多是經濟能力不夠強的少數族裔學生且有政府撥款,所以收費比較低廉。而收取昂貴學費的私立學校的課業負擔還會較「特許學校」和公立學校更甚。私立學校往往師資充足,需要家長承擔費用的實驗設備、相關學術活動和課外活動也更多,所以學生的課程安排往往更緊,作業也更多。
而在這一系列的促進學生學習的舉措背後,是美國主流社會強大的民意。美國總統奧巴馬在多次國情咨文中都提及過中國教育,在2011年年初的國情咨文中,還明顯意有所指的提到,「(中國人)對子女的教育開始得更早、用的時間也更長,並且更強調數學和科學……」在同年,英文版《華爾街日報》對近2萬名讀者進行調查的結果也顯示,在嚴格的東方教育和鼓勵性的西式教育之間,高達62.5%的讀者認為前者對孩子更有利。而持中立態度和贊同西方鼓勵式教育的人合計才不到38%。
越來越嚴峻的競爭,使得各國都開始重視「高壓應試教育」。日本政府公開反對無壓力教育,正著手增加作業、恢復「六天上學制」。
實際上,全球化所帶來的危機感並不僅僅體現在中美之間。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就是「無壓力教育」的反對者,重振日本教育也是他當選首相後施政的一個重點。日本文部科學省甚至在醞釀恢復六天的學校課程,並增加作業。在日本的高中流行一種說法:「四當五落」,意思是一天只睡四個小時就能考上大學(當:考上),要是睡五個小時,就要「落榜」了。
此外,根據OECD的數據顯示,在日本,私人在教育上的投入是OECD國家平均數的兩倍。有將近30%的學生上私立學校。許多日本父母還為他們的孩子注冊日本人稱為學習塾(juku)的考試輔導專門學校,幫助他們准備多年後才會參加的進入私立初中、公立或私立高中的入學考試。學習塾提供課後學習,有時則是周六全天,教授數學、科學、英語、日語以及社會科學。雖然教學方式不一,但所有的課程都涉及大量的背誦和應試技巧。
不僅日本和美國,在新加坡、印度、英國和中國香港也都是如此。根據不久前《紐約時報》的報道,由於香港人對幫助孩子應對考試的「私立補習班」的追捧,在香港一些知名的補習老師待遇就像「天王巨星」。這些補習天王甚至擁有其自己的音樂錄影帶、Facebook粉絲網頁以及文件袋和便利貼這類衍生產品。而根據香港媒體的報道,一些家教年收入可達1000多萬港幣,約合130萬美元。
香港的優秀補習教師的待遇猶如「天王巨星」。各國普及「高壓應試教育」背後還有對教育的嶄新認識。中國的「高壓教育」並非一無是處,相反學生水平在權威評估中名列前茅
世界經合組織(OECD)有一項權威的學生能力國際評估計劃。這項計劃通過對全球范圍內接近完成基礎教育的15歲學生進行評估,測試學生們能否掌握參與社會所需要的知識與技能,每三年一次。根據其2010年的調查結果,首次參加評估的上海15歲在校生,在閱讀素養、數學素養和科學素養全部三項評價中,全部排在首位。這一評估結果不僅讓歐美多家媒體驚呼「意外」,並開始追蹤分析上海及亞洲教育的成功經驗。
而對比本國學生在測評中中游的表現,美國聯邦教育部部長阿爾尼·鄧肯表示,這是一個對美國式教育的「警示」。
而很多研究也表明了「常識」的不準確:高壓教育並不會扼殺能力和創造性。
很多人反對應試教育的理由就是認為應試教育會培養出「高分低能」和沒有「創造性」的學生,並常常以此對比中美教育的差距。而前文已經提到了,在美國,真正出色的學生在基礎教育階段的課業並不輕松,而高等教育階段更是十分辛苦。除此之外,一系列的研究也十分清晰的證明了「嚴厲甚至枯燥的教育不會扼殺創造力,相反,通過這些教育積累的知識是創造性得以出現的前提。」
心理學家K·安德斯·埃里克森(K·Anders Ericsson)進行的研究表明,要成為某方面真正的專家需要大約一萬小時的學習和實踐,來自他同一研究的結論還顯示:真正的專家需要老師給出「建設性的、甚至是令人痛苦的反饋」。他對諸多領域中──從小提琴演奏到外科手術、電腦編程再到國際象棋——數一數二的從業者進行了研究評估。結果發現,所有這些佼佼者「專門挑選了那些不易動情的導師,這些老師將對他們提出批評和挑戰,並促使他們的表現更上一層樓。」
而對於高壓教育和創造力的關系,天普大學(Temple University)心理學教授羅伯特·W·韋斯伯格(Robert W.·Weisberg)的研究表明,事實與通常認為的「死記硬背的高壓教育或工作扼殺創造力」的結論相反。韋斯伯格教授通過對包括托馬斯·愛迪生(Thomas Edison)、弗蘭克·勞埃德·賴特(Frank Lloyd Wright)與畢加索(Picasso)在內的創新天才進行研究,結果發現大多數創新巨匠學習和工作都極其努力,他們一步一個腳印,循序漸進地努力收獲成功。這些成就(在外人看來)似乎是突發的靈感與重大的突破,但其實並不是。
所以中國學生的創造力不足,或許不是因為高壓應試教育。和教育、考試綁定在一起的一些「其它東西」——比如反智主義的「愚化教育」等,也許才是中國學生創造力不足的原因。而中國人整體的創造力不足,其實主要取決於社會體制而不是教育體制。中國人創造力的不足,畢業後在社會中受到的負面影響應該遠遠大於在學校里受到的影響,這個看看最近公布的一個課題研究榜單就可見一斑了。
不能因噎廢食,基礎教育獲得的知識是創新的根基。
再看一個日本的例子。日本文部省曾在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的基礎教育改革中,模仿西方提出「寬松」學習,以期提高學生創新能力。但這些措施的效果並不明顯,甚至產生了負面效應,造成當時日本中小學生的「能力低下」,教育質量下降。據當時的民間機構調查顯示,日本三分之一的大學都必須對經歷「寬松」學習的大學新生進行高中數學、理科的補習。另據日本文部省稱,日本因不能正常進行授課而需進行補習或個別補習的大學幾乎佔半數。
創新能力是建立在現有所積累的基礎知識和思考方法之上的。而想要讓學生高效的獲取這些基礎知識無疑需要嚴格的教育。
結語與我們慣常的印象不符,高壓應試教育在塑造人的能力方面有其獨到之處,所以各國才開始向中國「取經」。當然中國的問題是過猶不及,高壓應試教育最大的負面作用是剝奪了孩子的童年和青春,正如一些人大附中畢業生對此的反思:我人生中最好的時候都浪費了,我在高中三年缺失的東西,使得最後考進名校的結果變得毫無意義。
應試教育」把應試作為唯一或主要的教育目標,是一種十分狹隘的教育模式,這種狹隘的教育模式正把我國基礎教育引進死胡同,弊端顯而易見。其消極因素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智育目標狹隘化
應試教育模式雖然把智育放在第一重要的位置上,智育的目標卻是片面的、狹隘的。智育是傳授知識、發展智力的教育,其中發展智力是智育最重要的目標,但是,應試教育從應試這一角度出發,過分強調傳授知識和技能,強調知識的熟練程度,大多採取過度學習、強化訓練的手段,把學習局限在課本范圍內,致使學生無暇參與課堂以外的、各種對發展智力十分有益的活動,從而出現知識面狹窄,高分低能的局面。
(二)重人力素質輕人本素質教育
就當前教育現狀來看,人力素質比人本素質更被教育者所看重。因此,對關系人本素質提高的價值、人格、權益、政治思想、社會參與等意識方面的教育則注意不夠。如果我們的教育把自我意識和自我實現視為自私和個人主義,並對此採取虛無主義,甚至以社會整個需要的名義來規范限制個體的個性發展的價值形成,後果只會導致真正的個人主義和缺乏社會責任感的自私行為。
(三)阻礙教學方法的改革,影響教育素質的提高
在傳統的應試教育模式中,學校整個工作圍繞著高考和各級統考、會考指揮棒轉,管理目標相當普遍地帶有急功近利傾向。評價教師教學質量的唯一標準是分數、升學率,全部教育就是為了考分,教育的科學性,藝術性不再有其真正的內涵。教育研究變成了應考研究,教師忙於知識灌輸和強化技能訓練,真正有價值的研究和探索缺乏動力。嚴重局限著教師知識結構擴展和各種素質的提高。
(四)阻礙個性發展,扼殺創造力
在應試教育模式中,教育目標狹隘,教育手段單一。學校成分按一個模子改造人的「教育機器」。人的個性發展未能受到應有的重視,而且傳統的應試教育極易助長學校教育中的管理主和權利主義傾向,對培養和豐富學生的個性十分不利。
(五)負擔過重,嚴重影響青少年身心發展
目前,由於升學率、平均分兩根指揮棒自上而下被層層強化,教學中廣泛採用過度學習,強化訓練的做法,造成學生作業量過大,中小學生必不可缺的游戲時間和體育鍛煉時間沒有保障,連正常的星期日和假期也被擠占,影響青少年學生身體的健康發育。同時,也造成許多心理疾病,如恐學病、逃學病,學習反復受挫後的精神抑鬱、孤僻等。
(六)導致學生的兩極分化,厭學和差生流失,人為地製造了教育的不平等
在應試模式中,教育競爭被激發到不恰當的程度,競爭中的失敗者往往得不到應有的幫助,造成學生學習水平的分化和差生面擴大。許多差生迫於競爭壓力中途輟學,這些現象不但違背了義務教育法,同時也是一種人為的教育不平等現象。
(七)加重教師負擔,加劇教師隊伍的不合理競爭
傳統的應試教育傾向於強化訓練、題海戰術。這必然導致教師的工作負擔的加重,加之學校管理中急功近利傾向,有許多學校甚至把學生考分和升學率同教師工資、獎金掛鉤,導致教師隊伍中競爭加劇,加重教師的心理壓力。
(八)釀成嚴重的考試弊端
以考試、分數作為學生標準的應試教育模式扭曲了考試的功能,考試不是為了檢測和反饋,服務於教學。相反考試成了教學的目的,教學只是為了考試,是為了評分排列等,考試的功能和作用被嚴重局限了,這種本末倒置的狀況,促使作弊風泛濫。不僅中學存在,高考考場上存在,小學也存在。個別教師為了獲取本班考試成績虛假的高分率,甚至暗示做弊方法,污染了學風,十分不利於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綜合以上諸多應試教育的弊端與不合理之處,可見「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軌勢在必行。
『叄』 衡水中學出來的全國知名人物有誰
還有我,不久我也會成為牛XX的從政人員...
『肆』 東旭光電給衡水中學捐錢資助了具體什麼情況
你說的是那個「思源計劃」吧,資助了,11月4號「思源計劃」圓夢助學?萌芽活動在衡水中學開啟的,東旭集團董事長秘書周永傑先生代表「思源計劃」向衡水中學捐助資金30萬元,用於衡水中學的教學及品學兼優的貧困學生日常學習。聽說「思源計劃」是由中國少年兒童文化藝術基金會主辦、東旭集團一次性捐資1000萬資金成立的公益活動,致力於愛心助學的長遠計劃,服務的主要對象是各類受捐助學校及受捐助學生。
『伍』 美中教育基金會是什麼機構是不是就是中介辦的是哪裡辦的
我最近也在給孩子咨詢這個人大美國預科這事,以為就是在人大,後來才知道美中教育基金會,是一家跟人大合作的機構,辦公地址在建國門京泰大廈。能跟人民大學合作,肯定是正規機構
『陸』 郭國良的人生經歷
二十三年班主任矢志不移
郭國良1965年出生,2010年45歲,1988年大學畢業後到汝州一高工作,至今已23年。班主任也當了足足23年,沒有一次「調休」,沒有一刻間斷。自1995年至今,連續擔任畢業班班主任16年。曾經,郭國良感到疲憊,想休息一年,但是學生們不允許,有人說:「我們一年級時就希望能讓郭老師教」,還有從汝陽、伊川、寶豐、魯山等周邊縣市幕名而來的學生說:「你不當班主任,我們就走。」郭國良閃過一絲苦笑說:「我還當,我當定了」。就這樣,這班主任一干就是23年。
作為一名班主任,郭國良摯愛他的學生。哪位學生有了困難,他都想方設法去克服;哪位學生出現了問題,他都春風化雨般地去解決;哪位學生有了點滴進步,他都要及時送去一聲鼓勵。郭國良家在城區,然而他並不常回, 學生寢室中的一間小屋就是他的棲身之地。每天早上5點,郭國良准時來到教室,用贊許的目光迎接一個個准時起床的學生,每天晚上10:30,郭國良用關切的聲音叮囑道:「同學們,該休息了」。然後回到小屋備課、批改作業至深夜,每天工作16小時以上,天天如此。
超常的工作量,周而復始的工作沒有使郭國良感到厭倦。相反,每一天,郭國良都激情四溢,豪情萬丈。早操後、晚自習他都發表5分鍾的勵志演講,給學生談理想和信念。運動會名次不靠前,學生情緒低落,郭國良說:「同學們,我們來一次演講,題目是失敗究竟能給我們帶來什麼」。郭國良總是把深沉的愛灑向每一個學生。郭國良說:「在我們班上是不允許一個人掉隊的」。一些成績差、紀律差,家長絕望、老師放棄的學生,郭國良不放棄,總是利用更多的時間和他們談心,利用更多的時間進行家訪,發現和肯定他們的特長,源源不斷地給以激勵和賞識。曾是問題學生的,在郭國良的悉心教育和關愛下,改掉了過去的壞毛病,考上了理想的大學,家長們滿含熱淚地對郭國良說:「您真是俺家的恩人」。學生們說,只要向郭老師靠近,我們天天都有用不完的勁兒。郭國良對學生出奇地嚴,嚴到不允許有一個學生有一絲一毫的逾規和隨便,又是出奇地愛,愛到總是情不自禁地在學生的作業上、試卷上、練習冊上寫上:「你能行」、「老師相信你能行」、「老師期待著你的成功」等勵志話語。
2003年,郭國良評為河南省骨幹教師,在河南大學培訓,受到省內外一些知名中學年薪10萬元的聘請。這對自己工資不高、愛人做臨時工的他來說確實是一個不小的誘惑。然而郭國良毅然謝絕了。他摯愛汝州,他從靈魂深處對汝州教育有承諾,對汝州一高的學生有承諾,他決不會改變自己的承諾。
三萬公里家訪路坎坷崎嶇
郭國良堅持家訪20多年,累計行程3萬公里。汝州市90%的自然村,郭國良都到過。因為右腿殘疾,一路走來格外艱辛。然而郭國良認為:沒有家訪,你無法和學生交流,沒有家訪,你無法與教育零距離。教一屆學生,要想方設法把學生的家都走一遍。這是他給自己立的規矩。於是,記著學生的名字,記著家長的姓名和家訪的方向,星期天和節假日,郭國良騎著自行車、摩托車或擠公共汽車走在家訪的路上。
每到一個家庭,郭國良給家長帶去的是希望和信念,收獲的是關於教育對農村家庭和農家子弟特殊意義的認識和思考。郭國良總是如數家珍般地和家長聊起孩子的性格、愛好、特長和發展方向,以及思想狀況、學習狀況,好多家長送別的時候總是擦著淚花說:「郭老師比俺更了解孩子」。
每一個學生輟學,都會使郭國良痛心不己,一定要經過三番五次的家訪把學生「請」回來。一個同學家距學校20多公里,為說服輟學的他盡快返校,郭國良騎著自行車去家訪。途中突降大雨,泥濘的山路無法騎行,他只好推著自行車,走不了幾步就得停下來摳去車輪上的泥巴。摔了三跤、渾身泥漿的他感動了家長。看到學生,郭國良只說了三個字:「回學校。」學生和家長異口同聲:「好!」前年,這個學生考上了東北林業大學。有的同學成績一直不理想,家長讓其退學幫家裡打理生意。郭國良急匆匆趕到他家。面對一臉無所謂的家長,郭國良說了三句話:「第一,我喜歡這個孩子,雖然他學習成績並不拔尖。第二,他口齒伶俐,能言善辯,是當法官的好料兒。第三,明年他若考不上大學,我包賠你家裡的損失。」話音未落,家長忽地站起來,喝道:「孩子,趕快跟著郭老師回學校!」一年後,這個學生接到西南財經大學的錄取通知書。想到曾經拖著殘腿登門勸學的郭老師,看著蓋有鮮紅大印的錄取通知書,學生家長眼睛濕潤了。
愛灑鄉村點燃一顆顆希望之星
郭國良生在農村,長在農村,對農村、農民、農村學校一往情深。平時,郭國良的生活很節儉,但他資助學生卻慷慨大方。23年來,他先後資助過180多名家居農村的貧困生,累計1.6萬元。
長期以來,郭國良關注區域教育均衡發展並積極支教,熱心幫扶農村薄弱學校提高教學質量。1992年以來,先後在臨汝鎮、尚庄鄉、溫泉鄉、夏店鄉、焦村鄉等地講授示範課200多節,培訓教師800多人次。並帶頭捐書300餘冊,組織捐獻投影儀、籃球架等價值5000多元的教學設備。
對於農村留守學生,郭國良倍加關心,傾注更多熱情。一個學生高三時母親去世,父親在廣州打工,汝州舉目無親,生活困難,時常感到孤獨。郭國良向他伸出了溫暖之手,把他領到家裡,與兒子一起吃住,使他如願以償跨進了大學門檻。一個學生由於父母長期在外打工,進入一高後,性格有點內向,終日不說話,問題時只是用筆往題上劃個問號。郭國良堅持每周約其到大操場散步、談心,指導其學習和生活,幫助其認識心理健康的重要性。發現其有難言之隱,立即帶其到醫院看病。2004年,作為其班主任的郭國良為其精心估分,堅決支持其報北京大學社會學系,終於如願以償。2006年,未名湖畔,這個學生對著母校老師的DV機,滿含熱淚地對郭老師說:「老師,從我7歲起,父母就長期外出打工。我永遠不會忘記,您像慈父一樣關懷我。您每周至少陪我沿學校操場散步一次,與我談心,給了我信心、智慧和奮發向上的力量。你就是我的慈父和導師」。
郭國良還密切關注學生的後續發展,為學生的終身幸福負責。他總是激勵他的學生戰勝自我,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一個學生99年大學畢業後,分配到汝州市商業局創辦的基金會,但時間不長基金會被取締,他下崗待業,向郭國良傾訴了這一境遇,並提出購買一台二手電筒腦助其就業的想法。郭國良聽後當即拿出3000元資助他購買電腦,並鼓勵他利用自己的特長南下創業。一個學生大學畢業准備開一家花店,但缺少資金,郭國良立即資助其2000元。2000塊錢對今天來說微不足道,但對當時月工資只有500元的他來說,這可是他一家人全年的積蓄呀!
不懈追求 無數次自我超越
郭國良對自己不滿意的太多。他崇尚人生在於不斷地超越——超越常識和理念;超越不足與殘缺;超越能力和意志;超越榮譽和業績。
郭國良備課,中間是稿紙,稿紙上方是備課本,左邊是大學歷史教材和不同版本的高中歷史教科書,右邊是近三年的高考試卷和習題資料。每備一單元,總要左右貫通,幾易其稿方成正式教案,每一節課都像藝術品一樣精心設計。因而其課堂生動活潑而無閑言,精度極高,效率極高,郭國良時而循循善誘,時而慷慨激昂,眾學生時而慷慨陳詞,時而歡呼雀躍。凡是聽過郭國良講課的學生都有一個共同的心聲:那真是一種享受。
多年來,郭國良每天都要讀2個小時的歷史書籍。通讀了二十四史和外國歷史著作。還堅持讀文學著作,中外文學名著讀了近300本。隨著工作的日漸繁忙,無時間讀大部頭,但是《微型小說選刊》是每期必讀,他說這小書是文學藝術及社會百態的縮影,讀了可以指導學生高考作文。此外政治、地理書籍也是按計劃每學期讀2至4本。據其讀書筆記統計,二十年來,讀書約3000萬字,作教學札記30本,約50萬字,書寫教案20萬字,撰寫教育論文近30萬字。隨手翻閱其第15本札記,里邊的內容有《衡水中學考察報告》、《大地飛春——汝州一高2003屆學生考察活動紀實》、《高二年級課改方案》、《百天沖刺學生思想動態的分析與探索》等。「批改不過夜,評講不隔天」,是郭國良的口頭禪。每一份試題,郭國良都要親自做一遍,而且決不先看參考答案,力求將自己的最精闢的見解傳達給學生,讓學生跟著自己學會答題。每一張卷子,郭國良必然要親自改一遍,而且習慣性地寫上眉批、總批。學生把其批過的卷子精心收藏,不時翻閱,把這看作是心與心的交流,知識與智慧的碰撞。
勤於總結,精於計劃,善於發現是郭國良學科教學的又一特色。汝州一高每一位同學科的老師,包括校史上的歷史老師,歷史教學有什麼特色,郭國良都認真進行了總結,然後博採眾長,熔鑄自我。每學年制訂歷史組的教學計劃,郭國良總是要在暑假中用一周時間,翻著日歷精打細算,最後精確到每一天和每一節,郭國良稱為「歷史教學日歷」。這份日歷保證了歷史教學嚴格的計劃性和教學的有效性。
郭國良立足校本教研,勤於筆耕。歷史教研組不僅是學校最活躍的教研組,而且走向校外,與周邊縣省市級示範性高中建立了廣泛的校際合作。其所撰寫的《對重大歷史概念的准確理解和把握》、《創新教育與中學歷史教學》、《天朝田畝制度與資政新篇比較》、《新課標下的課外閱讀的作用與指導》等10篇論文先後在《歷史知識》、《河南科技報》發表及獲獎。2010年,被表彰為全國「十一五」教育科研先進工作者,參與編寫《破解高考》、《高考沖刺二輪復習資料》等書籍,專著《心作沃土》即將出版。
郭國良任畢業班班主任15年,所帶班級上本科線人數始終保持汝州市文科第一名位次。由於突出的教育教學業績,郭國良名聞汝州。先後38次評為學校先進工作者,16次被汝州教體局授予先進工作者、6次被平頂山市教體局表彰為先進工作者,兩次被平頂山市政府表彰為優秀班主任,2003年9月被評為河南省骨幹教師;2005年12月被評為河南省學術技術帶頭人;2009年教師節期間被評為全國模範教師。先後任兩屆政協汝州市常委。
面對閃閃發光的榮譽,郭國良認為,這只能說明自己沒有原地踏步,從來不以「狀元班主任」和「功勛教師」自居。總是永不停歇地實踐、創新、超越。
每一個學期開始,郭國良總要帶領任課教師和學生宣誓,鏗鏘之聲久久回盪在學校上空:「我是光榮的汝州一高教師,堅決忠誠人民教育事業……履行教師職責,勇於開拓創新,追求完美教育,為學生和諧發展,為社會文明進步,為祖國繁榮昌盛,奮斗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