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私募基金可信嗎
「私募基金」是指以非公開方式向特定投資者募集資金並以特定目標為投資對象的證券投資基金。「私募基金」財產的投資包括買賣股票、股權、債券、期貨、期權、基金份額及投資合同約定的其他投資標的。
特點:
私募基金不能公開發行,只能向特定合格投資者募集;
私募基金只向特定的合格投資者披露產品信息,披露內容非公開發布;
私募組合通常約定較少,在投資工具運用方面也更加靈活;
私募基金收入主要來源於浮動管理費(業績提成);
私募基金通常採取定期開放的形式,如每個季度或者每半年開放贖回一次。
小貼士:借「私募基金」進行非法證券活動的常見表現形式:
1.公開化宣傳募資;
2.面向不特定對象集資;
3.承諾保本付息;
4.虛構投資項目。
溫馨提示:警惕以私募基金為名的非法證券活動。
㈡ 如何設立一個專項私募基金
如何成立專項私募基金,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1、要設立一個投資企業
要發行一隻私募基金,首先要有一個「私募基金管理人」,根據《證券投資基金法》規定,基金管理人由依法設立的公司或者合夥企業擔任。即私募基金管理人由依法設立的公司或者合夥企業擔任,自然人不能登記為私募基金管理人。所以首先要設立一個公司或合夥企業作為私募基金管理人。這是如何成立私募基金的首要條件。
2、要有管理人登記
私募基金管理人進行登記備案所需要上報的材料包括基金管理人基本信息、高級管理人員及其他從業人員基本信息、股東或合夥人基本信息、管理基金信息等。另外,4號文最大變化就是在管理人登記時,要求申請人提交律師事務出具的法律意見書。以上材料提交後等待基金業協會審核,審核通過即可完成私募管理人登記。取得募集資金的資格。
3、要募集資金
《關於進一步規范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記若幹事項的公告》中指出,自本公告發布之日(2016年2月5日)起,新登記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在辦結登記手續之日起6個月內仍未備案首隻私募基金產品的,中國基金業協會將注銷該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記。所以接下來需要按照《私募投資基金募集行為管理辦法》,嚴格履行募集資金的流程,完成私募基金的募集工作。
4、產品備案登記
私募基金募集成立後,還需要在基金業協會的私募備案平台上進行產品的登記備案。
㈢ 薇婭成立基金管理公司,她為何要選擇做私募基金呢
自己炒股是依靠自有資金投資獲利,一個是資金有限,盈利不能有效放大,收益不能無限制增長,另一個是依靠自有資金投資,股票市場是有風險的,也就是說會有虧有賺。
私募資金則不同,主要依靠收取管理費和盈利提成來實現盈利,私募基金盈利多管理規模大,私募獲得的傭金和提成也就越多,另外是旱澇保收的,不管私募基金投資虧賺,收取的管理費是不會少的。三是私募基金規模可以做很大,尤其是知名的公募基金經理轉行私募,券商大佬和知名游資大佬轉行做私募,得益於明星效應,規模可以做很大,動輒都是百億元級別,少的也是幾十億元級別,管理費年度都是億元計算的,盈利是非常豐厚的。
因此很多私募都在利用各種渠道宣傳自己,擴大私募基金的規模,目的就是增加管理費收益。
㈣ 私募基金與非法集資五大區別!
私募基金,顧名思義只能私下向特定的對象募集,而不能像公募基金(需要具備更苛刻的條件和審批手續)向公眾推廣募集。因此,公募基金的一些方法,在私募基金上是嚴格禁止的。比如,不得通過報刊、電台、電視、互聯網等公眾傳播媒體宣傳,不能通過傳單、手機簡訊、微信、博客和電子郵件等方式向不特定對象宣傳推介。實踐中,理財講座、投資研討會等宣傳形式無形當中把私募基金資金募集行為推向了犯罪的邊緣,基金公司應謹慎對待。如果相關機構採取上述途徑向社會公開宣傳和推介,則有可能觸犯了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的這一界限。
非法集資是一種犯罪活動,是指單位或者個人未依照法定程序經有關部門批准,以發行股票、債券、彩票、投資基金證券或者其他債權憑證的方式向社會公眾籌集資金,並承諾在一定期限內以貨幣、實物以及其他方式向出資人還本付息或給予回報的行為。
㈤ 世界著名的私募基金有哪些
1、CVC為全球十大私募基金之一,管理資金逾230億美元。該公司是全球一級方程式賽車(Formula1)的主要股東,過往較為注目的投資包括英國汽車協會(AA)及義大利黃頁(Italian YellowPages)。至於亞洲地區,CVC過去曾投資26個項目,企業價值逾162億美元,與其他著名私募基金如KKR及凱雷齊名。
2、黑石基金:華爾街是世界的金融中心,黑石集團更堪稱華爾街上最知名的私募基金。黑石的成功,離不開史蒂夫·施瓦茨曼的功勞,他靠著一系列眼花繚亂的交易以及破紀錄的並購,被稱作黑石集團的「精神教父」,他被《財富》雜志譽為「華爾街新一代的領軍人物」。
3、凱雷投資集團(Carlyle Group):
成立於1987年,創辦人:大衛魯賓斯坦因。現擁有39隻基金,管理資金總額390億美元,位列世界私募基金公司前茅。業務遍及世界各地。
凱雷號稱「總統俱樂部」。其經營思想是:「如果你把有錢人和有權人聚到一起,有權人能得到錢,有錢人能得到權」,也就是中國人熟知的「權錢交易」。
成員包括:美國前國防部長弗蘭克.卡路西(助凱雷成為美國第11大軍火商);前總統老布希(助凱雷、摩根大通以4.3億美元收購韓國韓美銀行,再以27億美元賣給花旗集團);英國前首相約翰.梅傑(助凱雷在歐洲設立11億美元的凱雷基金),以及菲律賓前總統、美國前國務卿、泰國前總理、德意志銀行前行長以及IBM、雀巢、波音、BMW、東芝等世界最大企業的高官。
2000年凱雷進入中國。到2006年6月,在中國投資21個項目。在中國的投資項目一般不超過5000萬美元,凱雷偏愛和別的投資機構聯合行動以降低風險,偏愛投資行業領先或者技術領先的公司,且有很強的控制欲。
2005年8月,凱雷和軟銀聯手注資順馳置業。2005年,凱雷和保德信以4.1億美元購入太平洋人壽的24.975%(非一次性投入),被質疑為賤賣;入股中國最大的實木地板生產企業安信地板;2006年用2.75億美元絕對控股中國工程機械龍頭徐工機械,遇到全社會抵制。從中獲得的基本經驗是:「項目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政府關系的搭建」。
4、KKR(Kohlberg Kravis Roberts & Co)
成立於1976年,是全球私募基金業的開創者。業務主要加拿大、歐洲等地。擅長管理層收購。其投資者包括企業及公共養老金、金融機構、保險公司以及大學基金。30年累計完成146項私募投資,交易總額2630億美元。至2006年9月投資270億美元,獲得700億美元回報。
2006年初,KKR在香港和東京設立了分支機構,投資重點日、中、韓。公司網站宣稱,投資原則是「控股行業中的龍頭企業」。
2006年,在山東濟南鍋爐集團改制並購案中失敗。濟南鍋爐集團為國家大一型企業,在循環流化床鍋爐(CFB)領域國內領先。2005年醞釀改制,在初選戰略合作夥伴名單中列入KKR。後外資公司全部出局,後一家國有企業參股。
在中國聘請的高管:
董事總經理劉海峰:曾任摩根士丹利亞洲部聯席主管,領導蒙牛、平保、南孚、海螺水泥、恆安國際、山水水泥等投案資。
董事總經理路明:曾任摩根大通亞洲投資部合夥人,常駐香港。
JohnBond:曾任匯豐控股主席,現沃達豐集團主席、上海市長國際商界領袖顧問委員會主席、中國發展論壇委員、香港行政長官國際顧問委員會成員。
中國區資深顧問:柳傳志(全國工商聯副主席)、田溯寧(中國網通前副董事長兼CEO)。
5、華平投資集團 (Warburg Pincus):
號稱美國歷史最久的私募資本之一。1995年至今,華平在20餘家中國公司投資超過5億美元,包括亞信科技、卡森實業、港灣網路、富力地產。2004年12月聯手中信等收購哈葯集團55%股權,創第一宗國際基金收購大型國企案例。2006年投資國美電器和銀泰百貨。2007年以3000萬美元,以股權投資的方式部分買下中凱開發,獲得了一個具備中國房地產開發資質的殼。進一步展開在華地產投資業務。
目前,華平集團在中國及全球范圍內的投資集中在醫葯及生命科學、通訊及高科技、金融服務、製造業、媒體及商業服務、能源和房地產等行業,用於投資的基金包括目前管理的100餘億美元及新近募集的80億美元。
6、德州太平洋集團:
在全球所管理的資金超過300億美元。
旗下的亞洲投資機構--新橋投資,命名為德州太平洋-新橋(TPG-Newbridge)。新橋集團成立於1994年。1999年出資5000億韓元收購南韓第一銀行51%的股權。中國網通收購亞洲環球電訊,新橋投資出過力。收購深發展銀行為中國上市銀行外資並購第一案。參與過聯想收購IBM個人電腦。
7、漢鼎亞太:
總部在美國,1985年由徐大麟和Hambrecht &Quist合資成立,總規模約21億美元,管理過19隻基金,投資回報率超過30%,投資星巴克、希爾頓中國區酒店等。2007年初募集到5億美元,成立了亞太增長基金V,用於在大中華區、日本和韓國等北亞地區的私有股權和並購方面的投資活動。
8、貝恩資本:
成立於1984年,資產超過250億美元。已完成200多個股權投資,總值超過170億美元。2006年初以30億美元先進收購著名半導體公司—-德州儀器旗下的感測器與控制器業務部門。
2006年12月,據傳正在募集10億美金的首隻亞洲基金,專注於投資中國與日本。參與海爾收購美泰克。
㈥ 私募基金銷售好做嗎,感覺好難做啊,100萬起投上哪兒找客戶啊,10萬的客戶都難找,這不是比登天還難
兩條路子,兩類客戶:1、個人銷售,目標客戶是高凈值個人。2、機構銷售,目標客戶是機構資產管理部負責人,或相關部門負責人。
個人銷售路線
想明白客戶群體在哪裡,嘗試進入客戶群體所在的圈子,並獲得客戶信任。比如,從職業分類:上市公司董事會、即將接受家族企業的富二代。從興趣愛好分類:遊艇俱樂部、哈雷摩托車俱樂部、跑車俱樂部、名畫古玩等等。
這類客戶一定是有跡可循的,比如,你如果可以了解到瑪莎拉蒂4S店的客戶,那麼你就相當於接觸到了一整個潛在客戶群體。當然,請用正當途徑獲得渠道,並且用合適的方式接觸客戶。
機構銷售路線
了解機構的需求,並滿足需求。金融機構通常具有資產配置需求,或者給客戶的銷售需求,如果你能清晰的了解到金融機構相應的部門負責人想要獲得什麼樣的私募基金產品,去進行金融機構自有資金的資產配置,或想要獲得怎樣的基金產品去給他們自己的個人客戶做代銷,那麼你就可以給他們提供建議和服務。
㈦ 私募基金風險評級標准
需要從以下六個方面,建立相應的風控措施。
第一:目標風控
即投資者選擇基金產品,要堅持不達目標不罷休的投資思想。
第二:機制風控
參與新基投資,往往會有三個月的封閉期,這樣,也就為開放式基金的凈值增長提供了一定的封閉運行周期,也為投資者獲得凈值增長的機會,創造了條件。當然,投資者也可以選擇具有一定封閉期限的理財型基金,這也是一種很好的辦法。
第三:理念風控
即投資者投資基金產品,需要堅持長期投資、分散投資、價值投資和理性投資。將閑置資金在銀行存款、保險及資本市場之間進行分配,控制股票型基金產品投資比例,選擇屬於自己的激進型、穩健型及保守型基金產品組合。
第四:補倉風控
對於基本面良好的基金產品,投資者可以利用震盪行情下,基金產品凈值下跌的有利時機,選擇低成本補倉的機會,從而起到攤低購基成本的作用。
第五:周期風控
即投資者遵循不同類型基金產品投資運作規律基礎上進行風控:貨幣市場基金主要投資於一年期貨幣市場工具,免申購贖回費,具有較強的流動性;債券型基金與貨幣政策調整有一定的關系;股票型基金與經濟周期密不可分;QDII基金產品需要考慮投資國經濟,尤其是匯率波動;分級基金產品需要把握基金產品的凈值與價格波動價差套利。
第六:定投風控
即通過採取運用固定渠道、運用固定資金、選擇固定時間,進行固定基金產品的投資模式,起到熨平證券市場波動,降低基金產品投資風險的作用。
㈧ 公募基金大家都知道是有銀行第三方託管,就算公募基金公司跑路,也不能把錢轉走,但是私募基金難道不是這
有託管,但監管沒那麼嚴。
例如倉位控制比較松,導致風險比較大
㈨ 想買私募基金,有什麼好的渠道了解
私募基金也需要通過基金公司進行購買,私募基金發行的對象比較少,是特定的對象才可以購買
㈩ 2018年,怎麼配置基金能賺錢,而且是穩健的賺錢
導言
2015年以來分級基金、定增基金、保本基金、委外定製基金與貨幣基金或多或少都受到監管影響。
同時公募基金的規模已經從最初的幾百億規模增至逾十一萬億,如同達里奧新書《原則》中所述的那樣「唯有進化是唯一不變的」。
那麼對於基金公司而言,2018年如何布局基金產品線呢?
一、投資者的進化
如果問個人投資者買基金的目標是什麼?
那一定是賺錢,而且是穩健賺錢。
但是歷經被市場無數次教育,以及被騙子的無數次忽悠,投資者們都覺得自己這個目標有點不切實際了,並且開始逐步認可基金長期投資的價值,資產配置理解也開始深入人心。
另外一方面,機構投資者在市場中的佔比也逐年提高。
機構投資者偏好績優基金與工具化產品,隨著機構投資專業化,預計對工具化產品的需求越來越多。
如果問投資基金最大的需求是什麼那一定非養老需求莫屬,而且美國共同基金最近幾十年的發展已經證明了這一點。
截至2016年底,美國共同基金規模的89%持有人為個人投資者,這些個人投資者都是通過養老賬戶(401K/IRA賬戶)購買的共同基金。
個人投資養老並不是由國家制度決定的,而是由人口結構決定的,如果三個年輕人養一個老人怎麼搞計劃都沒問題,但是如果一個年輕人養一個老人怎麼搞計劃都是問題。
隨著中國人口結構的老齡化,個人投資養老是必然趨勢,養老需要長期投資,長期投資收益最佳的便是股票資產,投資股票資產最優的途徑就是公募基金。
前面兩個結論相對比較明確,中國未來是否可以建立如同美國市場那樣的買方投顧制度?這個問題就很難回答了。
所謂的買方投顧指從投資者那裡直接收取咨詢費而非從產品方獲取銷售傭金,誰給錢就為誰賣力、就以誰利益至上在投顧市場同樣適用。
假設買方投顧制度建成,那麼買方投顧與投資者利益一致,導致買方投資者的專業化程度大幅提升,相對應的是對以指數基金為代表的低成本基金需求的激增。
二、資產配置的需求
經歷2015年的閃電下跌之後,2016年可謂是資產配置元年,接著2017年公募FOF出現。
如同所有事物的發展規律一樣,起初的狀態都是不夠完美的。
另外一方面就是偏股型基金的規模從2007年到2017年基本沒有變化,保持在兩萬億左右,其主要原因是私募基金崛起導致的分流作用。
公募基金與私募基金業績誰更好,估計兩者相差不多。但是私募銷售費用更高,所以銷售渠道更喜歡私募基金。
從資產配置的角度而言,什麼樣的產品是好產品?
如上圖所示,如果在原有產品的資產配置中添加新的產品,有效前沿得到有效的改善則這個新產品就是一個好產品。
頻繁發行新的偏股型基金可以增加權益型基金的規模嗎?
我們已經嘗試了十年時間(2007-2017)證明頻繁發行新產品無法使得偏股型基金整體規模增長,但是可以改變在不同基金公司之間的存量規模。
作為資產配置型投資者而言,筆者更需要一下產品:
長期業績優異的基金:這點估計僅是奢望,歷史優異未來一定優異嗎?
投資海外的QDII基金:歐洲國家股票ETF(法國、義大利等等),亞太國家股票ETF(馬來西亞、越南等等),低成本的Reits基金、低成本的原油基金、低成本的商品期貨基金等等,但是沒有QDII額度。
目標日期基金:很多公司都開始布局,問題是海外401K/IRA賬戶崛起都是基於減稅政策,中國目前尚無資本利得稅,那麼長期投資基金可以減免個人所得稅嗎?
以目前國家財政狀況,這個短期很難、很難,你這個不是要割財政的心頭肉嗎?
FOF資產配置:受制於國內公募基金債券杠桿最大140%,導致海外風險均衡策略在國內都變形成CPPI策略,更多的是噱頭忽悠客戶。
或者再出一個補充政策,風險均衡策略的債券可以上四倍杠桿,估計在去杠桿的大背景下,基本沒有什麼可能!
杠桿型ETF基金:分級基金都快Game Over,還要搞杠桿ETF,你不要給監管找事了好不好?
其他思路大家繼續,不要有局限性、大膽想。
領導說了,你們繼續想…我們繼續否…產品的創新是有周期性的,2007-2015年是金融產品創新的黃金八年,2015年之後進入嚴監管時期,具體持續多久誰也不知道。
但是估計四五年之後,又是一輪產品創新周期,之後必然產生新的安全隱患,接著就是金融危機……
如此循環往復,這個就是金融產品創新的周期性趨勢,誰也無法改變……
三、基金公司的選擇
目前公募基金有一百多家了,有人說排名三十名之外的死亡概率為99%,當然不排除天弘模式的重現,例如騰訊參股某小基金公司。
截至2017年世界最大的資產管理公司貝萊德(BlackRock)管理規模為6萬億美元,第二名的領航集團(Vanguard)管理規模近4萬億美元,兩種合計約10萬億美元,約65萬億人民幣,目前整個公募規模僅11萬億,從這個角度而言,中國公募基金公司還有巨大的成長空間。
換一個角度,我們會發現美國共同基金市場的行業集中度非常之高,估計前十資產管理公司佔比整個行業在90%之上。
而且行業龍頭都是以指數基金為主的公司,相比較主動基金,指數基金的同質化更為嚴重,唯有規模越大成本越低才更有競爭優勢。
不僅在美國市場而且在中國市場已經證明,長期獲取超額收益的方法只有一個,降低基金運營成本(管理費、託管費、交易傭金),省下就是賺到的,根據貝萊德與領航集團統計兩者每年可以給投資者節約僅100億美元的費用成本。
資產管理公司或者基金公司是智力密集型企業而不是人力密集型企業,同樣的投資團隊並非因為管理規模增長而需要更多人力,唯有新產品才需要更多優秀的人才。
未來基金公司選擇僅有兩條路,大而全的資產管理巨頭(指數基金、主動管理)、小而精的特色產品提供商(特色投資、特色產品例如杠桿ETF)。
「唯有進化是唯一不變的」,我們能做的是改變,而不是坐等。
筆者最討厭哪些說「合規創造價值」的人,什麼百年老店靠合規,但是也要看清趨勢,我們就暫時尊重一下合規吧。
作者丨鄭志勇
來源丨合晶睿智
*重要聲明:「資管縱橫」微信公眾平台所發布的文章或其他內容是基於我們認為可靠且已公開的信息,但我們對這些信息的准確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證,也不保證文中觀點不會發生任何變更;文中信息或意見不構成任何投資操作建議,不構成任何銷售要約,「資管縱橫」不對此提供任何擔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