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私募基金和公募基金在基金業績報酬上有什麼不同
私募基金會提取超額業績報酬,一般情況下公募基金是不提取業績報酬的,只收取管理費,只有業績做得好,規模足夠大,收取的管理費就越多。
⑵ 私募基金要收取哪些費用
1、私募基金認購費
按照信託合同規定,投資者認購產品時,需要另外交納信託資金一定比例的認購費用。認購費用的收入、支付對象及用途由信託公司來確定。如果私募基金的認購最低限額是300萬元,認購費率是1%,則投資者認購的實際起點金額是303萬元。
2、信託公司的費用
給信託公司的管理費用,比例為私募基金產品的1%左右。一般分為固定信託報酬(一般每年的費用范圍為0.75%~1.25%,以1%居多),無論基金運行業績如何,每月都會收取。和浮動信託報酬(資產增值部分的3%),只有在基金凈值創出新高的前提下,對於新增加的部分,會分取一定百分比的預期年化收益,也是每月收取。
3、保管銀行的費用
私募基金的資金一般存放在保管銀行,此時保管銀行需要收取手續費。費率標准一般每年為0.25%。無論基金運作的業績如何,這個費用會依據每個月開放日的資產規模收取。
4、私募基金管理公司
投資顧問管理費的標准,每年為0 ~0.75%,以0.25%居多,也是每月收取。
以上意見,僅供參考。
應答時間:2021-02-02,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⑶ 私募證券投資基金業績提成20%是什麼意思
都說私募靠業績吃飯,而國內較為普遍的業績比例是20%,但業績報酬計提方式卻多種多樣,因此咱們不妨來看一下目前國內外常用的報酬計提方式有哪些。
據相關資料顯示:
基金業績報酬是基金管理人根據基金的業績表現並依據基金合同規定的計算方式按照一定比例提取的業績獎勵,業內較為普遍的比例是20%。業績報酬計提要素主要包含計算標准、計提時點、計提對象和扣減形式四個方面。目前國內外私募基金常見的業績報酬計提多採用高水位演算法為計算標准。在此計算標準的基礎上,通過與其他三個要素的組合,國內外形成了多種的業績報酬計提類型。
據悉,國內主流的業績報酬計提方法比較常見的分為兩種模式共計六種方法。兩種模式為基金資產高水位模式和單客戶高水位模式。
在基金資產高水位模式中,根據計提時點的不同又可分為基金資產高水位方法和基金資產高水位+贖回時補充計提方法。
在單客戶高水位模式中,根據計提時點和扣減形式的不同,分為贖回時計提方法,固定時點扣減份額+贖回時補充計提方法、分紅時計提+贖回時補充計提方法以及開放日扣減凈值計提四種。由於私募基金的業績分成較高,建議去私募排排網看私募基金,私募排排網不收認購費。
私募基金如何提取業績報酬?私募基金的報酬怎麼算?
1、基金資產高水位方法
該方法是將歷史每個業績報酬計提基準日的基金份額凈值進行比較,選取最高線作為「歷史高水位線」。如最新一期基準日基金份額凈值創新高,則取其與「歷史高水位線」之差為計算標准計提業績報酬;如最新一期基準日基金份額凈值未創新高,則不計提。
但對於基金管理人來說,採取哪種計提方式,是根據產品而設計的。一般超額收益計提,是針對投資人數量比較少,時間開放次數較少的基金,比如說私募基金。而高水位計提一般都是採用多次開放,投資人較多的基金。
比如私募基金,投資人進的時候基金凈值1.00,採用高水位計提,基金到1.02被計提一次,到1.10又被計提一次。而如果採用超額收益計提,那麼凈值漲到一定比例後才會被計提,增加了基金管理人的業績報酬。高水位計提方法就像你買二手車,之前的行駛里程數都不需要你來承擔。
2、(基金資產高水位)贖回時補充計提法
該方法本質上是「基金資產高水位」的補充版,即在開放日(包括臨時開放日)採用基金資產高水位模式計提業績報酬,當某個投資者贖回時檢查是否有應提未提的情況,如有則進行補提。
3、(單客戶高水位)贖回時計提法
在贖回時按照單客戶高水位進行計算的一種計提業績報酬的方法。此計提方式對單客戶單筆申購份額贖回日和申購日之間的累計收益為基準計提業績報酬,對投資者較為公平,且原理簡單易懂。
簡單說就是無論你何時買入,無論你何時賣出,我只算我給你賺了多少,在這當中抽取提成。
但這種方法的缺點在於由於投資者選擇贖回時點的不可預見性,因而採用此方法可能會影響管理人存續期業績報酬的提取。
4、(單客戶高水位)固定時點扣減份額和贖回時補充計提法
即在贖回時計提的基礎上,增加固定時點的計提頻率,並通過扣減份額的方式實現固定時點計提的組合計提方法。
該方法考慮了管理人定點計提業績報酬的需求,但其實效果和第三種差不多,但並未得到多數投資者和部分銷售機構的充分理解及廣泛接受。
5、(單客戶高水位)分紅時計提和贖回時補充計提法
即在贖回時計提的基礎上,增加分紅時點的計提時點,並通過扣減分紅金額的方式實現分紅時點計提的組合計提方法。
這種方法和「固定時點扣減份額+贖回時補充計提」方法類似,該方法是通過分紅時計提報酬以解決管理人無法在存續期計提業績報酬的顧慮,也就是說基金管理人在不定期抽取報酬,然後分紅給你。
6、(單客戶高水位)單客戶開放日扣減凈值計提法
通過在開放日扣減投資者每筆投資份額凈值的計提方法。該方法是通過扣減每個投資者每筆申購份額的期末份額凈值的方式計提業績報酬,經計提後的每筆申購份額的期末資產份額凈值各不相同。
這也就意味著,假如不同時間進來的每筆投資申購價格都為1.00,對每個投資者的每筆投資份額按照時間段分別計算業績報酬,會出現每個投資者不同時間的投資會獲取到多個不同凈值的情況,等於是私募在產品開放日一口氣將所有的投資者的業績報酬都提取一次。
私募基金如何提取業績報酬?私募基金的報酬怎麼算?
結語
業績報酬計提方法決定了管理人和投資者利益劃分,但基金管理人的初心始終不變,那就是全心全意為投資者帶來長期穩健的回報,並最終實現雙贏。
⑷ 私募基金如何計提業績報酬 哪種方式更為公平
私募基金行業的投資收益比例一般是合夥企業按凈投資收益的20%歸執行事務合夥人所有,80%歸有限合夥人人所有。
但是不同公司不同的項目會略有不同,總的來說是要依據根據所投標的行業特點,按照標的項目退出時的收益基數來收取不同比例的業績報酬。
就我公司的醫療龍頭獨角獸項目來說,其報酬比例如下:
(一)、收益投資在2倍以內(不包括2倍),合夥企業按照凈投資收益的10%歸執行事務所合夥人所有,90%歸有限合夥人所有。
(二)、投資收益在2-4倍,2倍以下部分按(一)條收取,2倍至4倍部分(包括2倍但不包括包括4倍),合夥企業按照凈投資收益的80%歸 有限合夥人所有,20%歸執行事務合夥人所有。
(三)、投資收益4倍以上,4倍以下部分按照(二)條收取,超出4倍部分(包括4倍),合夥企業按照凈投資收益的70%歸有限合夥人所有,30%歸執行事務合夥人所有。
例如投資X元,退出時總額為Y元,則對應收益如下:
當Y<3X,投資收益=(Y-X)*90%
當3X≦Y<5X,投資收益=2X*90%+(Y-3X)*80%
當Y≧5X,投資收益=2X*90%+2X*80%+(Y-5X)*70%
我公司專注於私募基金與股權投資領域,有問題歡迎垂詢
⑸ 私募基金凈值低於1時候申購,業績報酬怎麼提取
還是按申購金額的比例提取的~時間按申購時間開始計算,跟最開始認購的那一批不同~
⑹ 私募基金的業績提成20%,是在退出時統一收取嗎
通常情況下,管理人因為其管理可以獲得相當於基金利潤一定比例的業績報酬。根據股權投資基金與管理人約定,有時候管理人需要先讓基金投資者實現某一門檻收益率之後才可以參與利潤的分成。
股權投資基類基金的收益分配通常有固定的模式,如此基金最終按照如下順序進行收益分配;
第一步:預先扣除管理費,託管費和服務費等費用;
第二步:返還投資人本金;
第三步;支付個投資人預期基準收益;
第四步;上述分配完成後,如有剩餘收益,基金管理人與投資人按一定比例分配剩餘收益(通常為2/8或者3/7,也可在法律規定基礎上有所調整)
⑺ 什麼叫業績報酬計提基準
現在的私募基金行業提取業績報酬方式分為兩種,一種是凈值法;另外一種是份額法。
先說說凈值法:
我們在購買基金時,閱讀基金「產品要素表」,看到的通常是:業績提成,盈利的20%。這很好理解,你幫我投資,賺到了錢,你拿20%,我拿80%。可是,在實際操作中………唉,舉一個例子你就知道了:
假設年初,你買了某個基金產品,買時,假設基金單位凈值是1.50,上半年,行情很好,幾個月後,凈值很快到了2.50。這個時候,基金開始分紅了。通常,分紅日,就是基金業績報酬提取日。這個時候,你的基金份額賺了1.00。(2.50-1.50=1.00)。於是,將這1.00拿出來分,你分得0.80元,基金管理人分得0.20元。大家都非常高興!
分完後,你的基金凈值還是1.50元。
但是下半年,行情風雲突變,結果,你的基金凈值,從1.50元,幾個月後到了年末12月底,掉到了0.80元。你浮動虧損了0.70元。
這樣算下來,你口袋裡分紅的0.80元,加上浮動虧損0.70,這一年,你實際賺到的是0.10元。
我們再來看看基金經理,你虧的錢,他不會負責賠償的。他的口袋裡面,還是0.20元。居然,賺得比你還多。
此時,你還會以為基金經理是賺20%嗎?
這是怎麼回事呢?這是因為,行情總是在波動的,而基金經理,在賺的時候,有業績報酬,而虧的時候,不會補償損失這個機製造成的。這就有點類似於,你建了一家工廠,請了個總經理。經營好時,總經理有獎金,經營不好,工廠虧損,總經理面臨的只是職業風險,被你炒魷魚,但不會將您發給他的獎金吐出來。
這個例子揭示的是:理解「業績報酬為盈利的20%」時,不能按字面去理解。
那麼,如何解讀這個20%呢。應該從一下幾個角度去理解
來舉例說明吧:
情形一:連續上漲
1、 分紅兩次的情況:
您買入時是1.50,上漲到2.50,此時分紅1.00元,你得到0.80元,基金經理得到0.20元。你將得到的0.80元,繼續追加投資該基金,購買的份數為0.53333。
分紅後,凈值又回到1.50元,繼續上漲,又漲到了2.50元。上漲了66.67%,此時,又分紅,和上次一樣,每份凈值分1.00元,你得到0.80元,基金經理得到0.20元,凈值又回到1.50
⑻ 什麼叫業績報酬計提基準
現在的私募基金行業提取業績報酬方式分為兩種,一種是凈值法;另外一種是份額法。
先說說凈值法:
我們在購買基金時,閱讀基金「產品要素表」,看到的通常是:業績提成,盈利的20%。這很好理解,你幫我投資,賺到了錢,你拿20%,我拿80%。可是,在實際操作中………唉,舉一個例子你就知道了:
假設年初,你買了某個基金產品,買時,假設基金單位凈值是1.50,上半年,行情很好,幾個月後,凈值很快到了2.50。這個時候,基金開始分紅了。通常,分紅日,就是基金業績報酬提取日。這個時候,你的基金份額賺了1.00。(2.50-1.50=1.00)。於是,將這1.00拿出來分,你分得0.80元,基金管理人分得0.20元。大家都非常高興!
分完後,你的基金凈值還是1.50元。
但是下半年,行情風雲突變,結果,你的基金凈值,從1.50元,幾個月後到了年末12月底,掉到了0.80元。你浮動虧損了0.70元。
這樣算下來,你口袋裡分紅的0.80元,加上浮動虧損0.70,這一年,你實際賺到的是0.10元。
我們再來看看基金經理,你虧的錢,他不會負責賠償的。他的口袋裡面,還是0.20元。居然,賺得比你還多。
此時,你還會以為基金經理是賺20%嗎?
這是怎麼回事呢?這是因為,行情總是在波動的,而基金經理,在賺的時候,有業績報酬,而虧的時候,不會補償損失這個機製造成的。這就有點類似於,你建了一家工廠,請了個總經理。經營好時,總經理有獎金,經營不好,工廠虧損,總經理面臨的只是職業風險,被你炒魷魚,但不會將您發給他的獎金吐出來。
這個例子揭示的是:理解「業績報酬為盈利的20%」時,不能按字面去理解。
那麼,如何解讀這個20%呢。應該從一下幾個角度去理解
來舉例說明吧:
情形一:連續上漲
1、
分紅兩次的情況:
您買入時是1.50,上漲到2.50,此時分紅1.00元,你得到0.80元,基金經理得到0.20元。你將得到的0.80元,繼續追加投資該基金,購買的份數為0.53333。
分紅後,凈值又回到1.50元,繼續上漲,又漲到了2.50元。上漲了66.67%,此時,又分紅,和上次一樣,每份凈值分1.00元,你得到0.80元,基金經理得到0.20元,凈值又回到1.50
⑼ 私募基金收取業績報酬要開發票嗎
私募基金所提取的業績報酬方法,最近成為熱門話題。在過去幾年中,陽光私募如雨後春筍般發展,高凈值投資者也踴躍參與。而直到最近,關於業績報酬計提的方法方式問題,才使得投資者重新審視自己所投資的產品。那麼私募究竟有哪些計提業績方式,哪種方式更為公平?
基本原則:利益一致
眾所周知,私募基金的業績報酬,一般是盈利的20%,有些私募可能達到30%。一般來說,投資人要將盈利部分的20%分給私募管理人,這也是國際上私募基金業績提成的通常標准。
對於這個問題,美國一位資深對沖基金人士曾對記者解釋說,他們認為這類以獲取絕對收益為目標的投資方式,和投資者投資實業的概念是類似的。投資者投資一項生意,通常是分一部分收益給實際的管理者。所以業績報酬20%或者30%是可以接受的,前提是盈利。
在私募基金陽光化以前,私募行業的固定管理費通常相當低,一般沒有或者在0.5%左右。而在陽光化之後,由於託管行等參與有一定成本,私募的管理費有所上漲。現在股票私募的管理費通常在1.5%~2%上下,大於等於公募基金的管理費。由於大部分私募默默無名,通常規模很小,光靠管理費是難以生存的。
私募基金公司最大的收入來源,還是通過提取業績報酬。較高的報酬也才能留住好的人才。
從理論上來說,對投資人,雖然讓渡了20%的業績報酬,但這樣的一個讓渡,會讓私募的利益和自己的利益一致起來,讓私募的關注重點回到爭取正收益上來。也因此,通常較為優秀的私募對下行風險的控制特別重視,因為凈值一旦下跌,則不能計提業績報酬。同時,如果回撤過大,也會隨時喪失投資者的信任。
由於業績報酬的收取,通常都是採用「高水位標記」的方法,所以下跌後即使反彈,如果不反彈到歷史凈值高位,也是不能提取業績報酬的。
所以同時,為了更好地讓私募管理人和投資人的利益趨同,在資金投入方面,很多私募管理人也會自己購買一定份額。無論是通過信託還是券商渠道,過去很多老牌私募產品,私募管理人常購買10%的份額以表現出和投資者風險共擔——這類私募管理人相對更值得投資者信任。
早期的陽光私募,如在過去深國投平台上發行的私募,一般要求私募管理人購買至少一份,並在未來提取業績報酬時,要將業績報酬中的一部分轉成份額,一直到管理人佔到總份額的10%。這樣的條款,會讓私募基金的管理人與投資人的利益更趨一致,與投資人靠得更近。
通過好的機制將蛋糕做大,讓私募管理人和投資人雙贏,這是業績報酬讓渡者和獲取者的共同目標。
計提方式多有不同
投資者要知道的是,同樣的業績報酬,因為演算法的不同,對私募管理人的驅動,及投資人實際讓渡出的收益,其實並不一樣。
早在2009年,銀監會正式對陽光私募的業績報酬提取辦法進行規范,其中稱盈利與清盤成為提成的必要條件(當時私募只能通過信託形式陽光化)。對此,當時業內嘩然群起攻之,在反對的同時,業內提出用「高水位」提成法代替「清盤法」。
所謂高水位是指只有基金業績超過了基金歷史最好水平,基金經理才能提取業績報酬。譬如,某基金歷史最好成績是凈值1.3元/份,而第二年凈值回落到1.2元/份,那麼雖然這一年基金仍然較發行價1元盈利20%,但該基金經理卻得不到業績提成。如果第二年該基金凈值達到1.4元/份,則基金經理可以得到業績提成,但「高水位」也就提高到了1.4元。這一方法目前已被不少陽光私募採用。
當時,業內認為銀監會的新規可能導致陽光私募難以生存。如果要求私募基金清盤後才能提取業績報酬,雖然從法理上看有一定的合理性,就是說如果不清盤,產品凈值所代表的只能是賬面價值,每天都是波動的,並沒有真正兌現給投資者。但這卻違背了長期投資的本意,導致此後發行的陽光私募信託產品為了確保「不餓死」,都會設定1年或者2年較短存續期,對行業的發展也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