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私募基金的發展階段
第一階段是1993-1994年,證券公司的主營方向從經紀業務走向承銷業務,與之配合,需要定向拉一些大客戶,久而久之形成不正規的信託關系,而證券公司的角色亦轉換成受託人,由大客戶將資金交與證券公司代理委託進行投資。這部分資金大多發展成隱秘的「一級市場基金」。專門在一級市場中打新股,利用營業部的優勢,實現的收益率不僅較高,而且基本上沒有風險。
第二階段發生在1997-1998年,當時一級市場非常活躍,上市公司將股市集資來的閑置資金委託主承銷商進行投資。這段期間出現的地下私募基金更加接近於嚴格意義上的私募基金,並且大多以公司等形式出現。《公司法》規定,企業大部分資產不能投資於股市,投資咨詢公司也只能做簡單的咨詢業務。但實際上,眾多咨詢公司、顧問公司一直在以「委託代理」的方式操縱著數目頗為龐大的地下私募基金。而一些投資公司實質就是兼顧財務顧問、重組服務的民營投資公司型基金,並且往往背靠著一些證券公司,對整個市場能夠產生一定的影響。
第三階段是從1999年至2000年中,由於各種「投資管理公司」過熱,大量證券公司從業人員跳槽,特別是1999年中出來的一批證券業的資深人員,由於其專業知識較熟,加上其市場營銷技巧,進入該領域後在市場上形成了巨大反響。另外,在此期間綜合類券商經批准可以從事資產管理業務,受託管理現金、國債或者上市證券。從地下秘密轉為地上公開後,各券商之間在這塊業務的競爭更加激烈了。一些證券公司在開展資產管理業務中都有雷同的承諾,如保證收回本金、保證年收益率等。在這種情況下,為了獲得更多資金以獲取較高收入,券商就提高進入門檻的資金要求。據了解,一些券商至少要求是上千萬元的資金量。
正是因為有上述特點和優勢,私募基金在國際金融市場上發展十分快速,並已佔據十分重要的位置,同時也培育出了像索羅斯、巴菲特這樣的投資大師和國際金融「狙擊手」。在國內,雖然還沒有公開合法的私募證券投資基金,但許多非銀行金融機構或個人從事的集合證券投資業務卻早已顯山露水,從一定程度上說,它們已經具備私募基金應有的特點和性質。
據報道,國內現有私募基金性質的資金總量至少在5000億元以上,其中大多數已經運用美國相關的市場規定和管理章程進行規范運作,並且聚集了一大批業界精英和經濟學家。但美中不足的是,它們只能默默無聞地生存在不見陽光的地下世界裡。
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後,中國基金市場的開放已為時不遠,根據有關協議,5年後國外基金可以進入中國市場,未來市場競爭之激烈可想而知。由此,許多有識之士紛紛呼籲,應盡快賦予私募基金明確的法律身份,讓其早日步入陽光地帶,這不僅有利於規范私募基金的管理和運作,而且可以創造一個公平、公正和公開的市場競爭環境,減少交易成本,推動金融創新,並不斷創造和豐富證券市場上的金融產品和投資渠道,滿足投資者日益多元化的投資需求。
據圈內人士估計,中國現有地下私募基金的總量遠遠超過在深滬兩地掛牌的封閉式基金。其總量保守估計已在2000億元左右,較高估計則達5000億元。按此估算,考慮到這些私募基金主要投資於證券市場,我們可以認為,雖然在深滬兩地掛牌的證券投資基金的股本和凈值占流通市值的比率不到4%,但加上私募基金部分,則這一比例有可能趕上甚至超過美國等發達國家的水平(美國1999年投資基金占股票市值的比率為18%)。
所以,私募基金實力強大,需要證券監管部門盡快制定相關的法律法規,逐步規范引導其走向正確發展的道路。雖然中國私募基金市場的發展帶有自發性、地下性,但卻並沒有亂成一團,而是相當講求信譽,秩序井然,迄今為止幾乎沒有出現過大的糾紛問題。正是因為私募基金的市場化,許多公募基金難以解決的問題,甚至在這里得到了解決。
首先是基金持有者與管理人的激勵兼容問題。證券法規定,公募基金每日基金管理人的報酬為上日基金資產凈值乘1.5%乘1/365,比例相當高,這直接導致部分基金管理人希望在短時間內抬高資產凈值以獲益,臨到年底分紅時,又迅速做低凈值,容易造成違規操作。其收入從年終分紅中按比例提取,這使得基金持有者與管理人利益一致。
其次是基金管理人的風險承擔機制。國際上基金管理人一般要持有基金3%至5%的股份,一旦發生虧損,這部分將首先被用來支付,以保證管理人與基金利益綁在一起。中國大部分私募基金也採用這種方式,不同的是其比例高達10%至30%,因此發生虧損時,反而是基金管理人損失最為嚴重。之所以比例這么高,是因為中國信用制度尚未完全建立,同時由於其操作處於地下狀態,風險較大,比例不高難以吸引資本加盟。
第三是基金管理人對於資金持有對象的主動選擇機制。據稱,一家70億元規模的私募基金在招募時即對資本持有人提出「八不要」:資金少的不要,一般每人要在3000萬元以上;要求固定回報的不要;時間短的不要。
第四是融資和投資方式的充分市場化,其中許多可能觸及金融管理規定。在私募基金中,一些不合法但合理的做法非常盛行。
第五是私募基金開始注重治理機制問題。
三季度A股連續下跌,但興業信託公司公布的三季度報告卻顯示,與其合作發行的絕大部分私募基金在三季度末保持了高倉位。
據私募排排網不完全統計,興業信託發布的集合資金信託計劃三季度管理報告顯示,82隻陽光私募9月底平均倉位66.91%。其中,28隻產品倉位九成以上,佔比34.15%,而16隻產品幾乎滿倉操作,持有權益類資產比例在99%以上,佔比19.51%。此外,倉位在70%~90%之間的私募產品數量為16隻,佔比19.51%;倉位在50%~70%的產品數量為14隻,佔比17.07%;倉位在50%以下的私募產品數量為24隻,佔比29.27%,其中,倉位在一成以下的私募產品數量為5隻。
此外,隨著近幾年私募基金獲得爆發式增長。據格上理財統計,陽光私募基金公司已經超過500家,產品總數已超過1000隻,規模達到1500多億。有多家私募基金公司的資產管理規模超過了50億元,多隻私募產品的首發規模超過了10億元,已堪比公募。另據格上理財統計,公募基金2010年全年,共發生372次基金經理變更事項,比2009年高出七成左右,同時發生192起基金經理離職事件,也比2009年的117起高出64%,可以看出公募基金經理變更速度驚人,且有加速趨勢,辭職的基金經理大多數進入私募界發展,中國金融界的精英匯聚於此,說明私募基金的發展是大勢所趨。
伴隨2015年腳步聲到來的是保險資金運用一個接一個細化方案的「落地」。其中,保監會批準保險資金設立私募基金,專項支持中小微企業發展尤為引人關注。
㈡ 私募基金近幾年發展迅猛,如何了解相關的產品阿
可以參考基金業協會網站啊,或者去市面比較不錯的,比如,眾財富等。
㈢ 我國私募基金的發展歷史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上半期,中國證券市場逐漸形成和發展,私募基金開始萌芽,這一階段主要以證券公司與大客戶之間一種不規范的信託關系形式存在;隨著中國證券市場的發展,上市公司數量增加,到九十年代中後期,一些上市公司將閑置資金委託承銷商進行投資,眾多咨詢顧問公司成私募基金操盤手;在2001年後中國股票市場急速調整並持續4年多的熊市中,私募基金原有的操作手法和投資理念受到市場的挑戰,大批私募基金倒下。這一階段,私募基金行業經歷了痛苦的調整和轉型。受市場調整和證券投資基金發展的影響,券商委託理財等業務受到整頓,合法私募基金開始出現,同時按傳統方式運作的私募基金仍在悄然發展。
㈣ 現目前我國發展私募基金的優勢有哪些
現目前我國發展私募基金的優勢有:
(1)積極穩妥地發展私募基金,是適應我國金融市場對外開放和提高競爭實力的需要。
隨著認識的完成,中國基金市場的開放也已為時不遠。根據協議,國外基金5年後就可以進入中國市場。可想而知,當國外的眾多基金進人中國時,中國還在私募基金上有空間,這將是很大的損失。因此,隨著投資基金法的修訂和出台,私募基金將確立明確的法律地位,並步入自身發展的黃金時期。發展私募基金有利於擴展金融市場,改善投資理念,為社會資金的商業化運作和國有企業改革提供新的途徑;並將有力地推動我國券商產業的升級,促進證券市場的發展。
(2)發展私募基金,將促進我國基金業的健康發展。
一方面,雖然私募基金與公募基金有著很大的差異,但從其本質上說,兩者也有互相促進的一面。由於私募基金和公募基金具有較強的互豐L性,因此它的推出不僅會增加證券市場的基金品種,還會拓寬基金管理公司的業務范圍。另一方面,隨著私募基金納入規范合法發展的軌道,一批符合條件的投資咨詢顧問公司將加入基金管理人的行列,並以其市場化的經營管理和運作機制打破基金市場壟斷,引進競爭機制,減少交易成本,推動金融創新,進而為基金市場的發展創造一個公平、公正和公開的競爭環境。
(3)隨著私募基金的公開化、合法化和規范化的發展,將有利於加強金融監管,避免出現大的風險。
私募基金特定的高風險、高收益性,使存在於財務杠桿基礎上的金融風險一旦顯露和爆發,將對社會經濟帶來嚴重的影響。從目前私募基金在國內外的發展勢頭及規模來看,存在於「地下」的私募基金已經具備相當的規模,但由於法律地位不明確,對其信息披露和金融監管都談不上,這不利於基金市場的公平競爭,也導致監管部門對風險的失控。
㈤ 私募基金的發展對金融業有什麼影響
經過多年的快速成長,全球私募基金已經具備了相當規模。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開放度的不斷提高和金融市場的逐步深化,我國已經成為全球私募基金的重要目標市場,同時本土私募基金也顯示出了較大的發展潛力。私募基金在全球及我國境內的深入拓展對全球金融資源配置、金融安全、市場穩定和投資者收益都形成了較大影響。
從國際經驗看,傳統類型的私募基金以股權投資基金為主,證券投資基金為輔。但在私募基金的演化與國際化擴張進程中,私募基金經營范圍的綜合化趨勢愈加明顯,私募基金的投資范疇涵蓋了從股權投資到證券市場投資、甚至包括房地產投資等的全方位投資領域。我國私募基金產生於20世紀80年代末,其雛形是以政府為主導,主要為高科技企業融資的風險投資基金,真正意義上的私募基金發展相對滯後。
20世紀90年代以來,以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為代表的非正規私募基金發展迅速,先期進行風險投資的公司也有相當部分轉為私募證券基金。據2005年人民銀行的一項調查,投資中國證券市場的私募基金總額在7000-9000億元人民幣之間。2006年以來,私募股權投資基金也趨向活躍。清科集團發布的2006年中國私募股權投資年度報告顯示,中國已成為當年亞洲最為活躍的私募股權基金市場。與國際實踐相比,中國私募基金市場在基金類型、基金資本構成、投資方向和投資策略等方面都有顯著不同,其主要特點概括如下: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發展緩慢,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發展迅速;外資及中外合資基金占據私募股權基金市場的主要份額;傳統行業成為私募基金關注的焦點;外資私募基金對中國傳統國有企業和行業龍頭並購案例逐步增多;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的存在方式、運作方式和操作策略較為靈活,但運作不規范的現象較多;私募基金對於擬上市企業項目的競爭十分激烈;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的主要退出通道為所投資企業公開發行上市,且以境外上市為主;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在中國的投資回報率較高,普遍高於其他國家和地區;我國對私募基金的有效監管滯後。綜上分析可以看出,我國本土私募基金的發展路徑與國際實踐並不相符,大量的私募基金選擇了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的形式進入資本市場,偏重於投機套利等資本炒作行為,而對中小企業和民營企業等有助於國民經濟整體福利提升的產業支持不夠,這也直接導致私募股權投資基金不發達現象的發生。
更需要指出的是,曾經興盛一時的風險投資基金也有相當部分並沒有始終堅持其主業,而進入了"短、平、快"的證券市場來獲得短期收益。因此,中國私募基金市場仍是一個不對稱的畸形市場,市場上尚缺乏真正意義的本土私募股權投資基金,且由於法律真空使得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的健康發展受到較大限制。但由於社會信用環境、法律環境已經趨好,證券市場日趨理性規范發展,中國私募基金市場的不對稱和不規范的色彩將逐步減輕。
私募股權基金通過對未上市企業的投資,為企業提供了新的股權融資渠道,可以降低企業融資成本、提高融資效率並提升企業整體形象。預計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的發展將會繼續提速,同時預計私募證券投資基金也將逐步規范化發展。信託制和有限合夥制將成為私募基金的主要組織形式,私募基金在基金市場分額的比重逐步提高,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將逐漸成為私募基金存在的重要方式,民營企業和中小企業將成為私募基金的重要投資對象,本土私募基金發展將逐步提速,政府資本和民間資本的功能定位更加清晰,對私募基金的監管將逐步規范化。
私募基金市場發展也為機構和個人投資者提供了更多的投資選擇,在某種意義上也填補了銀行信貸與證券市場的真空,推動了資本市場"脫媒化"的進程。在面臨挑戰的同時,商業銀行也迎來了業務拓展的新機遇。
首先,可以財務顧問業務為切入點,發展私募基金類中間業務。目前,財務顧問業務已成為各家銀行介入資本市場、開拓投資銀行業務的突破口。其次,開展私募基金託管業務。相對於公募基金而言,私募基金投資者對於本金的安全性和收益性有更高的要求。在這種背景下,商業銀行作為第三方為私募基金提供基金託管業務,可以有效防止基金管理人違規交易、欺詐客戶及挪用基金資產等行為的發生,因此該項業務具有廣泛的發展空間。第三,商業銀行應在分業經營的政策框架內,借鑒國外模式研究發起成立獨資或者是控股投資公司的可行性方案。具體可與信譽較好且有全球化運作經驗的外資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共同出資成立投資公司,在國內先行開展私募基金業務。第四,防範商業銀行銀行貸款通過各種渠道流入私募基金的風險。
㈥ 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的發展歷史
2012年6月6日基金業協會在北京召開了第一次會員大會,翌日中國證監會主席郭樹清為基金業協會揭牌。同時,當天表決通過了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第一次會員大會工作報告、《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章程》、《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會員管理辦法》、《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會費收繳辦法》和《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會員自律公約》,投票選舉產生了協會第一屆理事會、第一屆監事會。
基金業協會的會員分為三類:普通會員、聯席會員和特別會員。其范圍涵蓋基金管理公司、銀行、保險、信託、QFII、私募基金公司等。基金業協會最高權力機構為會員大會,執行機構為理事會。理事會包括30名理事,其中包括5名非會員理事,25名會員理事構成;專職副會長4名,兼職副會長9名。監事會包括6名監事,監事長1名,副監事長1名。
截止2013年11月1日,基金業協會的會員共有555家,其中包括84家公募基金公司、19家託管銀行、218家私募基金公司和多家其他機構 。